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规范.doc
《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规范.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规范 UDC 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PGB *-06 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 Code for Design of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ForestEngineering *-*-* 发布 *-*-*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ForestEngineering GB*-05 主编部门: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年*月*日 中国*出版社 *
2、年北京 前 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开展2006年工业建设领域标准规范制定、修定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为规范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提高工程建设质量,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障国家资源战略安全,使水源涵养林工程建设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获得生态效益而制定的。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多年来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的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和工程建设标准出版印刷规定的要求制定了本规范。本规范主要对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阶段的总平面图设计、营造林工程、森林保护工程、机具设备选型和辅
3、助生产设施等的设计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 Code for Design of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ForestEngineering 2005 目 录 1 总则 . 12 术语和定义 . 23 综合调查 . 33.1 专业调查 . 33.2 小班区划调查 . 43.3 栽植材料调查 . 44 总平面图设计 . 54.1 一般规定 . 54.2 总平面图设计 . 55 营造林设计 . 75.1 一般规
4、定 . 75.2 新建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 . 75.3 低效水源涵养林改造工程设计 . 106 森林保护设计 . 116.1 一般规定 . 116.2 森林防火 . 116.3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 126.4 其它工程 . 12附录A 水源涵养林工程造林模型树种配置表 . 13附录B 水源涵养林工程主要树种选择表 . 13附录C 水源涵养林工程造林整地规格及应用条件表 . 14附录D 水源涵养林工程主要树种适宜密度表 . 15附录E 水源涵养林工程主要树种播种量表 . 15附录F 水源涵养林工程更新采伐控制指标表. 16本规范用词说明 . 171 总则1.0.1 为规范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保
5、证水源涵养林工程建设质量,发挥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优势,使水源涵养林工程建设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获得生态效益,特制订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范围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和森林防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1.0.4 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是经批准的水源涵养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部门的批复文件。1.0.5 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参照国家林业局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和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
6、有关规定进行编制,应能控制工程投资,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1.0.6 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包括总平面图设计、营造林设计、森林保护设计、配套工程设计、机具设备选型及设计文件组成等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应明确工程规模、建设目的、设计原则和标准,深化设计方案;其深度应能控制工程投资,满足土地征(占)用要求,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主要设备定货、招标及施工准备的要求。1.0.8 水源涵养林工程大中型项目原则上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设计单位,委托的设计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林业设计资质等级和经济技术法人地位。 12 术语和定义2.0.1 水源涵养林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forest以水资源
7、保护为目的,用来调节水量、控制土壤侵蚀和改善水质的防护林。2.0.2 水源保护区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district以集中供水、取水口为中心的特定地理区域。在水源取水口划出一定的水域或陆地为一级保护区;在一级保护区依次划出一定的水域和陆地为二级、三级保护区。2.0.3 水源涵养林建设 constru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forest按照一定建设程序与建设标准,对规划用于水源涵养林建设的土地和现有水源涵养林进行营造、改造、经营和管理的过程。2.0.4 水源涵养林营造 forestation of water r
8、esources protection forest借助自然力或人为措施形成水源涵养林的过程。主要包括封山育林、飞播造林和人工造林三种营造方式。2.0.5 水源涵养林经营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forest为保证水源涵养林持续发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水环境的作用,对水源涵养林进行管理、抚育、改造、更新的过程。2.0.6 植被盖度 vegetation coverage地面上所有植冠(含乔木、灌木、草本)覆盖面积与总面积之比。2.0.7 林木混交比 mixed species percentage单位面积林地上,混交树种(或伴生树种
9、)株数或面积与实际保留总株数或面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2.0.8 低效水源涵养林 low efficiency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forest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生态功能低下的水源涵养林。 23 综合调查水源涵养林工程在设计前应对建设区范围的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居民点、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工程区小班区划、栽植材料、配套工程进行综合调查,提出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的基础材料。3.1 专业调查如建设区过去已有过类似调查,编制过立地类型、造林类型、森林经营类型和立地指数表的可验证修改补充后应用;否则要另行调查,重新编制。调查前应先在图上设计
10、好调查线路,布设好调查样地或样点。3.1.1 调查方法1 线路调查:调查线路沿等高线垂直布设,要有代表性,尽可能以最短的距离穿越最多的立地类型。按海拔、地形、土壤、母岩、母质、植被、林相等因子划分类型段进行调查。2 样地调查:样地面积根据林分低、中、高不同密度,采用20m30m、10m10m、5m5m等不同面积进行实测,每个林分类型至少要有5块样地。对样地进行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林分、灾害状况等方面的调查。3.1.2 样地调查的地质、地貌:母岩类型、特点,样地所在的地貌(大、中、小)、部位、坡度、坡向、坡位、坡形、海拔、对坡距、开阔度,地形对生物气候、土壤特性、群落发生与结构、林分生长的影
11、响。 2 土壤:土壤剖面宽度以能正常作业为准,深度到母质层或地下水,土层特别深厚的挖到1.0m以下。分层记载土层厚度、土壤颜色、质地、结构、紧实度、石砾含量与大小、干湿度、新生体、侵入体、潜育程度、根系量、酸碱度、碳酸盐反应、地下水深度、枯枝落叶层、生物活动等情况。土样、水样的采集方法见相关标准。3 植被:群落层次、结构,植物种类、多度、盖度、高度、物候期、生活力与分布状况,指示植物,群落名称,群落演替规律。4 林分:林分起源、树种组成、郁闭度、平均胸径、平均高、林分密度、蓄积量、经营度、立地指数、林分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林分生长规律等。5 灾害:通过观察、访问,了解病虫鼠、兽、强风、冰雹、低
12、温、雨凇等灾害因子对林分的危害。6 其他项目:与水源涵养林工程造林、经营有关的其他生态与营林项目。33.2 小班区划调查水源涵养林工程区小班区划调查,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未进行小班区划调查的,在工程设计前必须进行资源现状调查;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了经营区划和小班调查的,在工程设计前必须进行复核,抽取一部分小班复核其立地质量、经营面积、林地使用权等。3.3 栽植材料调查调查当地栽植树种的种子与苗木供需、现有苗圃、母树林与种子园情况,了解主要造林树种种苗的标准。3.3.1 苗圃了解现有苗圃地的位置、立地特性、育苗面积、种子来源与质量、苗木种类与质量、育苗设施与技术措施。调查每亩用种量与产苗量,
13、育苗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技术力量及经验教训、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措施。踏查可用于新建苗圃地的位置、立地条件(土壤、植被、地貌、水源、病虫害等)、面积、权属等情况。3.3.2 母树林了解现有母树林的位置、面积、生态环境、树种、林龄、经营管理措施与利用前景等情况。踏查可分为母树林的位置、面积、树种、林龄、林分密度、林分生长、病虫鼠害、自然灾害、交通、权属等情况。3.3.3 种子园了解现有树种种子园的位置、面积、海拔、气候、降雨、土壤条件、树种、林龄、经营管理措施与利用情况。踏查种子园的树种、位置、面积、海拔、气候、降雨、土壤条件、林龄、林分密度、林分生长、病虫鼠害、自然灾害、交通、权属等情况。 44
14、总平面图设计4.1 一般规定4.1.1 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应按边界、造林布局、功能区、辅助设施、外部衔接道路和水源涵养林工程总平面图设计,应在大于或等于1:1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或卫星影像图上进行。底图要素应包括水源涵养林工程区域边界,总平面图设计4.2.1 按照总平面图设计方案组织现场勘察工作,并应按各专业的勘察设计要求进行。4.2.2 建设工程的勘察工作,应根据工程规模及难度确定,可按各设计阶段的勘察要求分阶段进行勘察;也可采用一次外业,分阶段设计。4.2.3 水源涵养林工程总平面图的形成应根据实地勘察,通过方案比较和论证,采用安全、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4.2.4 水源涵养林工程的交通
15、运输路网、森林防火路网、森林防火隔离带网、森林防火林带网应符合下列规定:1 总平面图设计方案中连接管护用房、种子园、母树林、苗圃、防火瞭望塔、造林小班、造林地以及其它控制点的交通运输路网、森林防火路网、森林防火隔离带网、森林防火林带网应统筹布设,相互协调。2 道路、森林防火隔离带、森林防火林带的设计应按照相应的技术要求进行图上选线(含比较方案)。3 若水源涵养林工程采用分期建设,路网布设时应考虑与后期工程的协调衔接。 4 水源涵养林工程区域道路的路线布设,应避免高填深挖,并注意路段系统排水的要求。6 森林防火路网、森林防火隔离带网、森林防火林带网的密度,应根据工程区的地形、植被、火险等级等条件
16、参照森林防火的相关技术规程确定。7 森林防火隔离带可利用河流、山脊、道路等布设。4.2.5 竖向设计应与总平面设计同时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减少土石方、建筑物基础、护坡和挡土墙工程量;2 场地的平整度,应有利于排水,避免土壤受冲刷。挖填方工程,应防止产生滑坡、塌方;53 合理确定场地标高,使场地不被江(河)水、潮水及 4 与场外已建和规划的道路、排水系统及周围场地的标高协调一致; 5 满足管线敷设对高程的要求;6 有利于建筑布置与空间环境的设计。 65 营造林设计5.1 一般规定5.1.1 营造林设计主要包括新造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和低效水源涵养林改造工程设计,新造水源涵
17、养林工程包括造林准备、造林、未成林抚育和更新等营造林工程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营造林工程建设必须符合国家关于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要求,符合国家有关土地、环保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严禁改变为其它用途。2 项目涉及区域主要是河流、水库周边及上游地区的林地,包括水源保护区的乔木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或规划用于建设水源涵养林的宜林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荒溪、荒滩、沙荒地等。3 严禁毁林造林和破坏天然林。对于由于遭受强烈自然灾害很难恢复生长的林分,或树种与立地不匹配影响水源涵养效益发挥的林分,须征得林业主管部门的正式批准后方可列为改造对象。 4 不宜营造纯林,提倡
18、营造混交林,主要树种混交模式参照附录A执行。5 营造林工程建设应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景观与游憩需求等因素,对古树名木、珍稀野生动植物、特殊景观等应提出必要的保护措施。5.2 新建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5.2.1造林准备5.2.1.1 造林准备必须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1 水源涵养林造林树种及其比例的选择应依据树种特性、立地类型、效益发挥等因素综合确定,选择水源涵养效益好的造林树种,并重视乡土树种的选优和开发。2 不同区域营造水源涵养林依地适树参照附录B执行。5.2.1.2 营造水源涵养林必须选用优良种源、良种基地培育的种子或苗木,具体要求如下: 1 飞机播种造林用种子达到GB 790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源 涵养 工程设计 规范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7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