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略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927882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略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略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略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略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略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略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略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云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略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作 者: 准考证号:考 区:昆明市五华区指导老师: 职称:讲师(博士)主考学校:云南民族大学完成时间:2012年1月略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考生姓名: 考号: 考区:昆明市五华区摘 要: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之交的一位著名女词人,其词的影响力,一直至今。在艺术特色上,李清照词具有婉约、清新、忧愤、深沉的特点;诉真情、善白描、熔家常语、讲究韵律之美是其词的典型特点。李清照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后期的词,主要描写国破家亡,夫死之痛,多悲叹流浪、身世沧桑,有时也流露出对中

2、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关键词:李清照;词;婉约;艺术特色一、李清照简介李清照,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丰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四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其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

3、,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明显的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感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人格就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有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有爱国之情怀。她不仅拥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具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李清照的词作在艺术上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求词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

4、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的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也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但久已不传。现

5、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1卷,漱玉词5卷。二、李清照前期词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在家庭环境及自然环境中受到熏陶,培养了良好的文学素质,造就了她率真自然的个性和心灵,奠定了她独立自由的创作风格。她的前期词可分为少女和少妇两个时期;该时期的词个性鲜明,充满浪漫主义情怀,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生活的向往。此期词作具有风格清新俊秀,充满青春活力的特点。(一)少女时期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无比热爱生活的女子。她喜欢投入自然,寄情山水,如写于早期的两首著名小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点绛唇(蹴罢秋千)就是她少女时期的生活写照。词中所表现的她早年的这种生活,虽然多少带有贵族少女的

6、闲情逸致,但是,作品中洋溢着的蓬勃朝气、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及对爱情的大胆追求跃然纸上,字里行间分明可以看到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那无拘无束、天真烂漫淑女形象。她的这种形象既不同于古代贵族少女眷恋湖光山色也不同于一般少女无聊地游山玩水,而是寄情于山水,托怀于自然。李清照出生于文化氛围浓厚的、较开明的家庭,从小博览群书,因而有了自己的思想见解,非一般行不露足、笑不露齿的贵族闺秀可比。少女时期由于社会安定,家庭生活富足,加之个人心情舒畅其早期少女词抒写了这一时期的生活及感受,抒发了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向往爱情之意,语调清新自然,不加雕饰,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活泼率真、娇羞可人、浪漫多情的少女形象:加上其细腻

7、的笔法,景物和感情的交叉描绘,使得这个时期的词作个性鲜明,充满浪漫主义情怀。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二)少妇时期俗话说:“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李清照幸运地嫁给了才情兼备,又与她意趣相投的赵明诚。赵明诚是一位聪明好学的青年,他好读书,爱书画,是一位金石学家。夫妇两人情投意合,生活十分美满,但告别了无拘无束的少女时代的她,在庭院深深诸多约束的赵府之内只有丈夫是知心人,可是丈夫又要经常外出游学为官。这就给多情的李清照带来了极大地悲愁和苦闷。思念之中,作为一个聪慧颖悟,才华过人的文化女性,她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诉诸笔端。作品的字里行间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词人相思愁苦的爱情主流。这

8、段时期代表作一剪梅、醉花阴是对她少妇时期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爱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婚后,李清照的词大多数是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相思之情的感受。她的这类词数量多,成就也大。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自肺腑中流出,因而真挚、纯洁、深沉,具有感人的艺术力量。她写出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内心体验。李清照对这种感情作了独特、深细的体察和把握。一路写来,或融情于景,或景中寓情,意象或隐或显,时露时藏,于词中的结尾处猛然出现,如群山的高峰,爆亮的灯蕊,令读者震动、深思。从中可见李清照既有一般女子温柔、善良、细腻的特点,也有作为文化女性多愁善感的一面。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的委婉细腻,真挚动人,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挑选

9、女性怅惘悲愁时所容易联想到的事物,以女性细腻的笔法加以组织,别有风致。三、李清照后期词李清照后期词根据其内容又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和赵明诚风雨共度时期;第二阶段是夫亡之后的时期;第三阶段是李清照被骗改嫁官僚张汝舟又毅然与之决裂的第二次婚变时期。(一)与赵明诚风雨共度时期这一时期李清照的作品怀旧思想者居多,尽管有些悲痛愁闷,但并没有被命运击倒依然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和信心,她苦苦寻觅着那黄金铺地的乐园。如渔家傲、永遇乐等,都表现出了作者阔大豪迈的气度和不屈不挠的意志,颇具李白的风格一扫过去的香阁闺房的脂粉之气,在婉约中又透出豪放的特色,这不能不说是李清照词风的重大转变。另外,这一阶段的作品更多的

10、是怀念旧时优裕繁华的生活和抒发国破家亡的悲愤的篇什,表现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和爱国主义思想,如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等。虽然这些词有些自甘寂寞的消沉思想,但作者仍以抒情的笔触,展现了昔日都城繁华景象和词人当年自由幸福的生活,隐含了作者美好的生活情趣和健康的生活追求,并把个人的不幸和国家安危联系起来,这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忧民意识是前期作品所不具备的,抒发了作者怀乡忧国、有家不能归的愁闷。(二)夫亡之后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作品多些写家亡夫死之后的寂寞空虚孤独愁闷的情绪,其格调低沉悲愤苍凉沉郁。但她思想上仍然没有彻底绝望,尚有活下去的追求,尽管命运带给

11、她的是一系列的打击和更加凄惨的遭遇,但她仍在人生跑道上艰难的寻觅着,盼望着莽莽大漠里能出现一方安定的绿洲。如声声慢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句中这浓得化不开的愁绪,无疑是国破家亡夫死带来的,它绝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愁,而是具有了实质内容的愁。(三)被骗改嫁官僚张汝舟又毅然与之决裂的第二次婚变时期 这一时期李清照生活上是愁上添愁,乱中添乱,希望完全破灭,精神彻底崩溃,表现在词中的成了绝望中的呼喊,沉沦前的挣扎,其风格更是悲愤苍凉。李清照晚景凄惨狼狈,已经陷入了生活泥沼,无依无靠,又背着沉重的社会压力,年龄渐老,贫病交加,希望

12、破灭,精神崩溃,她彻底绝望了。在这种情况下,李词的风格固然分外黑暗,其悲观绝望的情绪充斥字里行间,如武陵春。武陵春,据黄盛璋先生李清照事迹考辨文中说,李清照改嫁时年四十九岁,再婚不足百日又离婚,该词作于李清照在金华时年五十二岁,当在再婚又离之后。在词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片凄惨的晚景:花事已尽,老之已来。物是人非,事事皆休,整日泪水洗面,苦汁泡心,活着已经没什么意思,倒不如一死了之一休皆休。真乃是字字血声声泪,凄凉之极。李清照后期所反映的思想所流露出来的情绪,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和爱国主义激情,也具有了初步的民主思想和反抗意识。因此,她后期的作品更贴近社会,更具有时代色彩,更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13、四、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李清照的词脍炙人口,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读罢爱不释手,回味无穷。(一)倾诉真挚情李清照的词,无论前期的,还是后期的,都包涵着她真挚的感情。或者是表现真挚的夫妻之爱,或者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或者是南渡之后,面对国破家亡所产生的一腔爱国主义情怀。 如她前期的作品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一年重阳,李清照便作了这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表现词人在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

14、的孤寂愁绪。上片由白天写到夜晚,愁苦孤独之情充满其中。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末句“人比黄花瘦”,更成为千古绝唱。又如她后期的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是李清照后期词中的杰出作品。全词概括且集中地反映了南渡以后她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境界逼真,情绪迫切,写尽了她凄惶的天涯沦落之悲。充分体现了她后期的那种忧愤深沉的词格。北宋灭亡,黎民妻离子散,

15、家破人亡。李清照身逢乱世,又加丈夫新丧,应该说,声声慢中“凄凄惨惨戚戚”的情怀,是国难家灾当头,一个百无聊赖的孀妇的痛苦心声,是心底真情的流露。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李清照的悲戚哀愁的心境是有普遍性的,这是国破家亡的时代悲哀。上片头三句,“寻寻觅觅(情),冷冷清清(景),凄凄惨惨戚戚(情)”,写出其凄凉悲伤忧愁的情怀;次二句,“乍暖还寒时候(景),最难将息(情)”,流露出痛苦哀伤之情;再次三句,“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情)晚来风急(景)”,写其凄寒难挨之情;末三句,“雁过也(景),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情)”,表现益加痛苦悲伤之情。下片头三句,“满地黄花堆积(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情)”,

16、表现其凄怅落寞之情;次三句,“守着窗儿(景),独自怎生得黑(情)”,表现其孤寂之情;再次三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景)”,蕴其愁闷忧愤之情;“这次第(全景),怎一个愁字了得(情),总述愁情之浓深。综观全词,层层面面无不染上愁之色彩,多层次言愁。缘情布景,情随境迁,情也各有微妙之不同,但归结一个“愁”字。情景婉绝,浑然一体。 再如她的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和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

17、听人笑语。 这是李清照后期代表作品之一。这一时期的作品,感情极其沉痛,内容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而带有社会和时代的因素。这首词描写了作者晚年生活的一个细节。当时南宋政权南渡后建立了小朝廷,依旧过着犬马声色、歌舞生平的生活,抗金复土大计全抛脑后。作者心中却时时充盈着家事、国事的忧伤。词中描写了面对元宵佳节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繁闹景象,她不愿与来邀的朋友外出游玩,而独自坐在帘儿底下回首往事,听人笑语时的凄怆心境。这首词写得深沉、含蓄、凄婉动人。既表达了时代环境的今非昔比,又抒发了作者遭受离乱、饱经忧患后的悲愤情感。透过今昔的变化,表达了深切的故国之思和流亡之痛。词中表现的个人深愁惨痛,正是那些背井离

18、乡的人们的共同感受。(二)善用白描法李清照的词,很擅长运用白描的手法,这是她用来抒发真挚感情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她的念奴娇:萧条庭院,有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头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末。这是一首闺怨词,是词人早期作品。调中塑造了一个刻意伤春而又伤别的女主人公形象。因为当时赵明诚不在家,适逢清明,李清照感慨所作。全诗以白描手法勾画出词人与丈夫离别后深闺寂寞之情,以及寂寞的闺中人从伤春的你落情绪到盼望游春的心理转变过程。李攀

19、龙草堂余隽云:“上是心事,难以言传;下是新梦,可以意会。”对我们理解本词之意蕴有启迪作用。上片开头几句描绘斜见细雨的萧条景象,以景抒情。“险韵诗成,扶头酒醒”两句属生活细节。作诗饮酒只为遣愁,为下文蓄势。歇拍两句点明主旨,原来是丈夫不在身边,信中又“万千心事难寄”。下片开头说春寒料峭,无心凭阑,终日垂帘,烦闷心绪难以消遣。末尾几句陡转,因天气转晴,忽然又产生游春之意。结构上开合动宕,深得吞吐腾挪之妙。又如她的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这首词为作者早年所作,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借

20、以抒发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又如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作者以白描的手法,不事渲染地记叙了一次非常愉快的郊游,写得清新活泼,极富有生活情趣。李清照运用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创造了耐人寻味的优美意境,正是“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她匠心独运,特别善于创造这种平淡而绝妙的境界,这应该是李清照词作的重要特色。此小令似乎信手拈来,毫无雕啄,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幅日暮酒醒归舟图,清秀淡雅,静中有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令人神思飞扬。你看:溶溶的落“日”,苍茫的“暮”色,逶迤的“溪”水,婷婷的“藕花”,翼然的“溪亭”,芳草萋萋的干“滩”,群栖待宿的“鸥鹭”

21、,幽雅恬淡。女主人公沉醉其中,茫然“不知归路”,“兴尽晚回”,短楫轻舟,“误入藕花深处”,以至“惊起一滩鸥鹭”这是一幅多么生机盎然而又绝妙无比的图画,一位活泼开朗、豪爽潇洒的少女飘然从画面深处走来。她便是年轻的李清照。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这正是白描手法运用的妙处!(三)熔炼家常语李清照的词在语言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把一些家常语熔炼在她的词中,不着痕迹。她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铺成极其工巧、细腻的画面,婉约深细,而又

22、意境高远,犹如巧匠运斤,毫无痕迹,让读者只见其外表的朴素,而见不到朴素下锤炼的工夫。如她的念奴娇一词中,应运而生的日常口语就很多,如“种种恼人天气”、“不许愁人不起”、“更看今日晴未”等,浅畅自然。黄蓼园蓼园诗选评曰:“至前阕云重门须闭,次阕云不许不起,一开一合,情各戛戛生新。起处雨,结句晴,局法深成”。堪称闺情诗中的上品。清代彭孙遹金粟词话评念奴娇:“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和声声慢:“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时说:“皆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工,闺情绝调”。声声慢“守窗独坐”以下,完全口语化,却表现出极丰富的感情,尾句更是直截了当,仿佛是灵魂的呼喊,震颤人心。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

23、评说:“后幅一片神行,愈唱愈妙”。全词情景相生,巧用“黑”、“得”等险韵,工妙自然,笔力矫健。九组叠字的运用也增强了音韵效果,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宋代张端义贵耳集评永遇乐:“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时说:“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巧者难”,都推崇易安词的“浅俗”、“清新”、“寻常”。这一特点,在怨王孙这首词中更有充分的体现,通篇明白如话,一目了然。还有她的南歌子: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藉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这首南歌子所作年代不详,但从抒发国破家亡之恨来看,似为流落江南后所作。“天上星河转

24、,人间帘幕垂”,以对句作景语起,但非寻常景象,而有深情熔铸其中。“星河转”谓银河转动,一“转”字说明时间流动,而且是颇长的一个跨度;人能关心至此,则其中夜无眠可知。“帘幕垂”言闺房中密帘遮护。帘幕“垂”而已,此中人情事如何,尚未可知。“星河转”而冠以“天上”,是寻常言语,“帘幕垂”表说是“人间”的,却显不同寻常。“天上、人间”对举,就有“人天远隔”的含意,分量顿时沉重起来,似乎其中有沉哀欲诉,词一起笔就先声夺人。此词直述夫妻死别之悲怆,字面上虽似平静无波,内中则暗流汹涌。前两句蓄势“凉生枕簟泪痕滋”一句。至直泻无余。枕簟生凉,不单是说秋夜天气,而是将孤寂凄苦之情移于物象。“泪痕滋”,所谓“悲从

25、中来,不可断绝”,至此不得不悲哀暂歇,人亦劳瘁。“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原本是和衣而卧,到此解衣欲睡。但要睡的时间已经是很晚了,开首的“星河转”已有暗示,这里“聊问夜何其”更明言之。“夜何其”,语出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夜如何其?夜未艾”、“夜如何其?夜绣(向)晨”,意思是夜深沉已近清晨。“聊问”是自己心下估量,此句状写词人情态。情状已出,心事亦露,词转入下片。下片直接抒情“翠贴莲蓬小,金销藉叶稀”为过片,接应上片结句“罗衣”,描绘衣上的花绣。因解衣欲睡,看到衣上花绣,又生出一番思绪来,“翠贴”、“金销”皆倒装,是贴翠和销金的两种工艺,即以翠羽贴成莲蓬样,以金线嵌绣莲叶纹。这是贵

26、妇人的衣裳,词人一直带着,穿着。而今重见,在夜深寂寞之际,不由想起悠悠往事。“旧时天气旧时衣”,这是一句极寻常的口语,唯有身历沧桑之变者才能领会其中所包含的许多内容,许多感情。“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句的“旧家时”也就是“旧时”。秋凉天气如旧,金翠罗衣如旧,穿这罗衣的人也是由从前生活过来的旧人,只有人的“情怀”不似旧时了!寻常言语,反复诵读,只觉字字悲咽。以寻常言语入词,字字句句锻炼精巧,日常口语和谐入诗。这首词看似平平淡淡,只将一个才女的心思娓娓道来,不惊不怒,却感人至深。总之,无论是李清照前期的词还是后期的词,在抒情艺术上都表现了很高的成就,深刻的思想内容通过完美的艺术技巧表现出来,形成了一

27、种属于她自己的风格易安体。为词苑增添了活力,同时也为后代作出了榜样,在词的创作实践上独树一帜。李清照的词在语言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铺成极其精巧、细腻的画面,婉约清新、豪放深沉,而又意境高远。此外,她也精通音律,所以她的词声调和谐,音韵流传。易安的词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注释: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上),1986年11月版,第392-394页。黄盛璋著:李清照改嫁新说,光明日报,1995年10月17日,第5页。参考文献:1吴兆基注译:宋词三百首,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7年2陈新璋:唐诗宋词概说,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 3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4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5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06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济南:济南出版社,1990年7税啸尘:宋词三百首注析,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