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审美文化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28134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26.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章审美文化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第9章审美文化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第9章审美文化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第9章审美文化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第9章审美文化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9章审美文化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章审美文化课件.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审美文化第一节 审美文化:内涵与特征,本节提纲,审美文化:一个范畴史的理解审美文化内涵审美文化特征,1-1、席勒与卢梭,卢梭: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罗网之中。文明与自然:对立席勒:感性冲动自然原则自然状态形式冲动理性原则道德状态游戏冲动审美原则审美状态审美文化:真善美的统一途径与手段,1-2、梭罗与瓦尔登湖,梭罗,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845年3月携一柄斧头孤身一人,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自己砍材,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并在小木屋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时间。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梭罗自食其力,他在小木屋周围种豆、萝卜、玉米和马铃薯,然后拿这些到村子里去换大米。

2、完全靠自己的双手过了一段原始简朴的生活。1847年才回到康科德城。,人、自然与生活,生活的人化生活艺术化1、生活的自然化2、自然的审美化3、生活的审美化审美文化:生活与艺术,1-3、杜威,艺术即经验1、美不等于日常经验,但又与经验相关,是从日常经验中升华、转变而成的。2、日常经验要想成为审美经验,就必须具备强烈性、完整性和清晰性;美好的生活具有艺术的意味。3、艺术不能孤立于生活之外。4、真正的艺术不能取消人的正常趣味和活动,只有通过生活向艺术境界的攀登和靠拢,才能达到一种审美文化。,2、文化工业批判,文化工业启蒙辩证法从生产到消费流行意识形态:从商品消费到符号消费虚假的需要与消费者商品电视:伪

3、现实主义审美文化:否定,2-1、文化工业,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这个术语可能是在启蒙辩证法这本书中首先使用的。霍克海姆和我于1947年在荷兰出版了该书。在我们的草稿中,我们使用的是大众文化(mass culture)。大众文化的倡导者认为,它是这样的一种文化,仿佛同时从大众本身产生出来似的,是流行艺术的当代形式。我们为了从一开始就避免与此一致的理解,就采用了文化工业代替了它。,2-2、作为伪现实主义的电视文化,约翰道克尔后现代主义和大众文化:电视的目标“就是一种伪现实主义。它充满了形形色色的原型和程式。它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深层结构,这就是意识形态意义。它让观众身不由己的认同

4、屏幕上的东西,束缚他们令其婴儿般寻求保护,就像孩子那样寻求和期盼精神分析可以解释的安全保障。”,2-3、启蒙及其辩证法,什么是启蒙:“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诸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启蒙辩证法”:“那个旨在征服自然和把理性从神话镣铐下解放出来的启蒙运动,由于其自身内在的逻辑而转到了它的反面。这里所说的启蒙,并不是专指18 世纪西欧的启蒙运动,而是泛指那个把人类从恐惧、迷信中解放出来和确立其主权的最一般意义上的进步思想”。阿多诺等启蒙辩证法,2-4、启蒙辩证法与价值理性的失落,价值理性:“我们这个时代,因为它所独

5、有的理性化和理智化,最主要是因为世界已被去魅它的命运便是,那些终结的最高贵的价值,已从公共生活中销声匿迹,它们或遁入神秘生活的超验领域,或走进个人生活直接的私人交往的友爱之中。”韦伯学术与政治,2-5、启蒙辩证法与工具理性的扩张,“启蒙的纲领曾经是,使世界摆脱魔法,消除神话并以知识来代替幻想。”“自然界刚从神话中走出来,就又成为知识的对象。而知识不是通过概念和意象来起作用,也不是通过幸运的洞见来起作用,而是要涉及方法,对他人的工作和资本的剥削人们想要从自然界学到的东西,乃是去利用自然界以便完全地支配它以及其他人。”阿多诺等启蒙辩证法,2-6、文化工业的特点,“文化工业一文阐明的是启蒙意识形态的

6、倒退,这一点在电影和广播中表现得十分明清楚。在这些传媒里,启蒙主要表现为对制作和传播的效果及技术的算计;而就其具体内涵而言,意识形态集中体现为对存在者和控制技术的权力的偶像化。”文化工业的特点:第一,大众化第二,标准化第三,类型化,3-1、叶朗:审美文化范畴,叶朗:审美文化1、作为审美社会学的中心范畴;2、审美文化不是一个封闭、孤立的文化形态,而是一般文化这一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3、审美文化是人类审美活动的物化产品、观念体系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不仅包括各种艺术作品,也包括具有审美属性的其他人工产品(如服饰、日用工艺品等)和经过人力加工的自然景观,以及传播和保存这些审美化产品的社会设施、审美意识

7、与人的审美行为方式。现代美学体系,3-2、审美文化:作为文化的高级形态,审美文化:文化发展到比较高级阶段上的一种形态。1、艺术与审美自律:扩展2、艺术与审美原则:作为生活原则3、美学和艺术:走出自律,融合真善美4、当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全都艺术化时,整个文化就成为审美文化。,4-1、审美文化内涵之一,从人类文化与文明发展来理解审美文化:作为高级形态工具文化理性文化审美文化随着人类生存行为中对审美和精神自由需要的不断增长,随着人类审美意识向生活的各个层面不断扩大与延伸,建立一种以人的精神体验、审美的形式观照为主导的社会感性文化形态,以便消除和补充工具文化与社会理性文化所带来的对于人类

8、个体生存的某种限定和束缚,便成为文化进步和美学发展的历史性必然。其结果,则必然导致审美与文化的内在统一、融合,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逻辑地延伸人类审美活动的文化意味,拓展人类审美活动的文化空间,使这种特定文化形态的内在品格既保持了哲学的气质与精神,同时也保持美学的智慧与风貌,更加适合当代人的感性生存要求。,生殖崇拜,静物,油菜花开,草原牧歌,4-2、审美文化内涵之二,从人类文化和审美意识发展上理解审美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原则、精神和价值导向审美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是审美现象史和审美发生学的问题,而且代表了一种突出的文化现象和文明现象,客观地标志着人类文化的整体性进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原则、精神和

9、价值导向,审美文化把传统上偏于理性规范和群体认同的文化,逐步改变为感性体验和自由选择的文化,把对立改变为融合,把限定转化为共享,使其成为一种人人都可以接近并参与的文化形态,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广州城雕,足球,4-3、审美文化内涵之三,从美学学科的变化理解审美文化:作为扩展了学科视野1、把美学的概念、范畴和框架从过份狭窄、自律的领域中解放出来。2、审美文化形态从潜隐形式向显在形态的转化与生成。3、审美文化的完善和发展,不同程度地适应和满足了现代工业文明背景下人类新的生存需要和感性要求。4、审美文化概念扩大了美学学科的理论视界。,5-1、审美文化特征之一:感性化,“社会感性文化”:审美文化有别于经典

10、审美的纯粹性和个体性,体现出一种社会共享的普遍性质;另一方面,则更多表明了审美文化与当代人的生活活动及其感性化生存方式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压抑感性:一种传统1、柏拉图:诗人不配生活在理想国2、作为感性科学的美学3、感性:作为低级认识,当代审美文化,紧贴个体感性生活注重时间性注重过程性注重体验性,芬兰桑巴节游行狂欢,生活与美学,马尔库塞:新感性,1、“艺术不能改变世界,但是,它能够致力于变革那些能够改变世界的男人和女人的意识和冲动。”2、人的意识和冲动,即“新感性超越理性的界限和力量,实现感性和理性的新和谐3、“审美的世界是一个生活世界,依靠它,自由的需求和潜能寻找着自身的解放”,5-2、审

11、美文化特征之二:形式化,审美文化边缘化生活形态与艺术形式间的边界模糊;1、展示性2、直观性3、造型性4、流行性,包装,人的美,书法,5-3、审文化特征之三:消费性,审美文化的消费性,体现了审美主体在生活过程和生存方式上对审美文化产品的直接使用和占有,它促使艺术和审美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大众真实的生存状态,使当代审美文化成为日常生活本身,成为人的一种本真、自然的生存过程。1、审美的历史性2、异化的历史性3、艺术与生活的统一:生产力水平生活;休闲;旅游;消费,环境,四川马尔康田园,6、一个辩证,审美文化的历史性生活模仿艺术还是艺术模仿生活生活审美化与过度消费人与自然:新的和谐,中国水墨画,吴冠中作品

12、,九寨沟小磨坊,自然:风景,小结,审美文化代表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高级形态。随着人类生存及其行为对审美和精神自由需要的不断增长,以及人类审美意识向生活的各个层面日趋扩大和延伸,建立一种以人的精神体验和审美的形式观照为主导的社会感性文化形态,就成为审美发展的历史性必然。审美文化正产生和成熟于这一历史的变革过程。它有别于传统审美与艺术活动,表现出感性化、形式化和消费性的特征,其边缘化和审美意识的泛化色彩非常突出。,思考题,如何理解审美文化的特征?如何理解审美文化内涵?,拓展书目,叶朗现代美学体系周宪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阿多诺、霍克海默启蒙辩证法,第九章 审美文化第二节审美文化的生产与消费,本节提纲,

13、审美文化生产审美文化消费审美文化的历史性,1-1、审美文化生产的技术性,审美文化生产与技术:正面1、技术力量成为直接驾驭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的叙事元素;2、技术成为当代艺术的具体原则;3、技术成为艺术活动的存在形式。负面文化工业机械头脑,鸟巢,机械头脑:一个隐喻,1-2、审美文化播与传媒介,媒介化趋势1、机械复制时代:灵韵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2、信息时代:当下性、生活性、感性、流行性负面化1、技术崇拜2、操纵性3、同一性,2-1、审美文化消费:大众化,文化:作为权力文化的高雅化文化的大众化1、普及2、民主化3、生活化,春节联欢晚会,伽达默尔:美的现实性,“美的本质恰好并不在于仅仅是与现实性

14、相对立,而是在于,美即使仿佛是一种不期而遇的邂逅,它也仍然是一种保证,要在现实的一片混乱中,在所有现实的不完满、恶运、偏激、片面以及灾难性的迷误中最终保障,真实不是遥远得不可企及,而是可以相遇的。美的本体论功能在于它沟通了理想与现实的鸿沟。”伽达默尔美的现实性,2-2、通俗化,通俗:本真性从民歌到诗到诗经通俗:审美与生活的边界消融它一方面带来了审美观念的变革,导致以往纯精神性的审美不断转化为日常实用生活中自觉的审美行为。另一方面,趣味的通俗化也带来了大众文化的繁荣,从而满足了不同社会心理和不同人生需要的欲求,既消解了政治意识形态和伦理本位对人性的长期压抑与限制,也为人性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气与活力

15、。,说唱俑,俗与雅,雅与俗的争吵1、康德主义:无功利的形式主义2、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3、马克思: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艺术的高雅化阶级社会之后的艺术雅与俗的历史性,自然的凸显,电影星球大战,摄影,从通俗到媚俗,媚俗之媚:1、虚假性;2、工具性;3、无原则;媚俗不是通俗从文化生产方面来看,迎合大众趣味,将平庸化的东西会奉为新潮,将深刻、崇高视为落伍从文化消费角度来看,过分追寻趣味通俗,可能滋生出浅俗的娱乐需要,甚至畸形欣赏趣味一个辩证1、反对媚俗;2、包容通俗;3、历史多元,多元的审美文化之一:美与丑,多元的审美文化之二:死神与年纪,2-3、快乐化,审美愉悦:在人的游戏与人的感性的恢复、

16、生命的冲动和自由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审美愉悦之所以是一种自由的活动,之所以孕育着人性的解放和自由,关键就在于它能有效地克服主客体的对立以及人性结构中感性与理性、本能与精神、欲望与信仰之间的冲突和对峙。,审美文化消费中的快乐,生存现实的游戏化崇尚快乐:当代人极端重视生存过程中的群体文化氛围和审美仪式,并把它看作是产生快乐体验的重要外部机制和文化动力 审美文化消费的可能性与现实性:舞会、节日、庆典、体育比赛、广场活动、电视节目1、群体化;2、娱乐化;3、自由化,3-1、审美文化的历史性,审美文化是具体的审美文化具有历史性审美文化具有民族性,古希腊:持矛者(左)斗士(右),中世纪:希尔德斯海姆教堂

17、人物画,文艺复兴时期,18世纪:英国女性形象解剖,19世纪,20世纪,20世纪:奥黛丽赫本,中国古代仕女:游春与簪花,20C70s:女性,80s:女性,90s:女性,爱情,爱情:在南、北朝民歌中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捉溺歌:谁家女子能行步,反著裌襌后裙露。天生男女共一处,愿得两个成翁妪。地驱乐歌: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呼天。,小结,审美文化的生产和消费也改变了传统审美和艺术活动的属性,表现出新的现象和特质。就生产来讲,技术性的因素日渐突出和提升,大众传播手段被审美文化生产所依赖和利用;就消费来看,文化的共享性、追求趣味和崇尚快乐,都是审美文化消费中引人注目的问题。正因此,审美文化研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思考题,结合具体审美文化现象,阐述审美文化在生产与消费方面同传统的艺术创造与接受有何不同?,拓展阅读书目,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宗白华美学散步亚里士多德诗学霍兰德笑幽默心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