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87.酶促法制备茶黄素工艺初步研究 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30512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787.酶促法制备茶黄素工艺初步研究 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4787.酶促法制备茶黄素工艺初步研究 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4787.酶促法制备茶黄素工艺初步研究 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4787.酶促法制备茶黄素工艺初步研究 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787.酶促法制备茶黄素工艺初步研究 开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787.酶促法制备茶黄素工艺初步研究 开题报告.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酶促法制备茶黄素 工艺初步研究 系 部 应 用 工 程 系 专业班级 生物技术及应用0701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二一年十一月十八日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论文题目酶促法制备茶黄素工艺初步研究所在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0701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学 号一、研究背景茶黄素(Theaflavins,TFs)是影响红茶品质的主要成分,是多酚类物质氧化缩合形成的一类溶于乙酸乙酯的、具有苯骈卓酚酮结构的化合物总称,包括茶黄素、茶黄素单没食子酸酯、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等。现代研究表明,茶黄素不仅是红茶的重要品质成分之一,而且具有抑菌、抗病毒、抗氧化、抗衰老

2、、抗突变、抗癌防癌、降血糖、降血脂、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功效,并且还对艾滋病毒逆转录酶和多种DNA聚合酶有特异性抑制作用。此外茶黄素还用于化妆品、食品着色剂等。茶黄素独特的生理活性使其生产和研究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随着人们对茶黄素结构和性质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制取茶黄素的方法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红茶茶汤中茶黄素含量很低(0.2%2.0%),使茶黄素的利用受到很大限制1,2。茶黄素的制备方法一般分为化学氧化制备和酶促氧化3,4制备两种。前者主要是利用化学氧化剂氧化儿茶素制得茶黄素。根据氧化的pH条件可分为碱性氧化和酸性氧化;后者主要利用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催化儿茶素氧

3、化形成醌类物质,再经非酶促变化5生成茶黄素。但化学法生产比酶促法生产投入更多的废水处理系统费用,并且化学法缺乏底物专一性,副产品复杂,产品纯度受到一定限制6,所以着力寻求酶促法制备高纯度茶黄素的方法,是为更高效、更绿色、更节能的途径。但是目前市场是直接购买酶原源来发酵生产,成本提高,综合利用资源率降低。因此研究利用绿茶鲜叶汁做为酶源,适宜参数条件下,添加到干茶提取液中,发酵生产茶黄素7。如该项技术获得成功,将意义重大、前景广泛。二、主要研究的目的及内容为了提高从茶叶中制备茶黄素的产量,并进一步得到较高纯度的茶黄素。研究利用绿茶鲜叶汁及梨汁做为酶源,适宜参数条件下,添加到干茶提取液中,发酵生产茶

4、黄素。三、研究方法及措施整个实验过程可分为几步进行:1新鲜茶叶的选择,酶源的制备2各个参数的研究3通过液相确定最适合参数4实验总结四、研究进度计划表完成日期范围 完成工作内容2009.10.12-2009.10.15 选题,查询制备茶黄素的方法及各个特点2009.10.16-2009.11.04 比较茶黄素制备的方法,确定试验方案2009.11.05-2009.11.12 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设计试验2009.11.13-2009.11.18 安排实验日程,采购试验材料2009.11.19-2010.01.17 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试验流程,酶源制备,发酵2010.01.18-2010.03.2

5、0 拟定论文初稿2010.03.21-2010.04.10 论文撰写,总体情况评定2010.04.11-2010.05.15 论文初次修改2010.05.16-2010.05.31 论文再次修改,最终定稿2010.06.03 论文答辩五、参考文献1李适,黄建安,刘仲华. 茶黄素体外氧化制备方法的影响因子研究进展J. 茶叶通讯, 2005,32(2):36-39.2唐杰,王秀峰,李娟,等.茶黄素提纯的研究现状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07,24(4):58-60.3丁兆堂,王秀峰,于海宁,沈生荣. 茶多酚固定化酶体外氧化产物茶黄素组成及其化学发光分析J. 茶叶科学, 2005,25(1):49-55.4陈晓敏. 茶黄素固定化酶生物合成及其稳定性研究D.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2007-6.5黄皓,毛志方,李强,周卫龙. 茶黄素制备纯化的研究进展J. 中国茶叶加工,2007,(4):22-25.6唐杰,王秀峰,娟,杨葵华,王晓军.茶黄素提纯的研究现状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7,24(4):58-60.7李辉. 红茶发酵技术研究进展J. 桑茶叶通讯, 2001,(2): 21-23指导教师签字: 2009 年 10 月 18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