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连云港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33072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五”连云港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十二五”连云港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十二五”连云港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十二五”连云港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十二五”连云港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二五”连云港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连云港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十二五”连云港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摘要 产业对加快商品流通、繁荣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针对连云港目前物流产业的发展状况,深入分析了物流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提出了加快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和途径。 关健词:物流产业现代物流发展对策 连云港目录第一章 引言 1.1研究的背景. 1.2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连云港物流产业发展现状2.1从宏观环境看连云港物流业2.1.1物流业的政策支持2.1.2 物流环境的宏观概况2.2从经济数据看连云港物流业2.2.1单位和就业人数与地理优势地位不相称2.2.2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量不大2.2.3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需要扩张2.2.4仓

2、储业需要扶持和进一步精细规划第三章 连云港物流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发展思路和原则3.1物流产业发展缓慢的因3.2.1发展思路.。3.2.2发展原则 第四章 连云港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4.1宏观对策的研究.4.1.1着力优化物流空间布局4.1.2加快推进物流载体建设4.1.3整合物流信息平台,合理配置物流资源 4.1.4促进港口现代物流发展4.1.5加快开发应用先进技术4.1.6积极扶持重点物流项目4.1.7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 4.1.8 强化规划引导作用,完善物流产业规划4.1.9强化区域联动机制,建立健全物流网络4.1.10加快畅通绿色通道,提高冷链物流效率4.1.11制订行业优惠政策,营

3、造良好发展环境4.1.12拓展项目融资渠道,搭建银企对接平台4.1.13依托高校资源优势,建立人才培养机制4.1.14充分发挥物流行业协会职能4.1.15完善物流统计制度,强化项目考核4.2企业物流发展的对策研究4.2.1培育现代物流企业 4.2.2创新现代物流模式 1 引言研究背景 向东,向东!拥抱蔚蓝的海洋。6月10日,北京,随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我省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连云港就属于江苏沿海地区,连云港口岸地处我国沿海中部,江苏省东北部,黄海海州湾西南岸。港口现有生产性泊位3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2个,2007年港口吞吐量突破8,500万吨, 235班

4、左右,与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个港口有贸易运输往来,连云港港是陇海其中外贸运量占总吞吐量约60%: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万TEU,位居中国十大港和世界百强港之列。开辟了东南亚、欧洲、美西、中东、地中海、台湾等48条远近洋集装箱班轮航线.航班密度稳定在每月兰新铁路干线的东起点,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横穿东西的霍尔果斯至连云港和纵贯南北的黑龙江同江至海南三亚的两条最长的国道公路以及多条省道在此交汇,与全国公路网相通。港口可规划的疏港内河航道将与长江干流水运主通道、东杭运河(济宁-杭州段)水运主通道、淮河等相通。连云港市岸线、土地资源丰富,拥有175公里的宝贵沿海岸线以及沿线160万亩

5、广阔的沿海滩涂和300平方公里低产盐田,为连云港港未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研究意义连云港物流的发展,推动大陆桥区域物流合作,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连云港是陆桥经济带的对外开放窗lZl和商品集散地,在陆桥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内外实践表明,物流领域的合作是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整合区域内物流资源,建设高关联度的一体化区域物流平台,可以作为推动陆桥区域合作的重要切人点。物流中心城市在区域物流合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连云港依托大陆桥优势,大力发展物流,加快建立国际物流体系,对于加快沿桥地带的开

6、发开放,进一步增强陆桥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陆桥经济带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连云港物流业发展现状2.1从宏观环境看连云港物流业2.1.1物流业的政策支持物流业发展政策环境不断改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连云港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连云港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08-2020年,为连云港市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物流业发展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连云港市综合交通体系发达,新亚欧大陆桥和同三、连霍、连临高速公路共同构建了向西、向南和向北的对外主通道,连云港港口与世界15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个港口建立了贸易关系。内河水系发达,通榆河、盐河及连徐水运通道将陆续实施;机场可供大中型飞机安全起降;沿海铁路即

7、将开工建设。港口国际物流园区、金港湾国际物流园区等相继开工建设,45万平方米的中云港口物流园建成投入运营;连云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快建设。有关人士预测,我国海港的集装箱运输吞吐量。在未来五年内将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长,我国海上运输物流业,也将成为业界高度关注的焦点,将得到长足的发展。连云港作为港口城市,港口是其最大的资源优势,这对全市物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连云港的规划中,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战略定位,是区域性的国际物流中心城市以及地区性物流枢纽城市。这一战略定位是站在对连云港港口的发展潜力的充分认识上的,其总体战略目标是,要以连云港市沿海港口与新亚欧大陆桥为物流发展支点,充分利用综合运输

8、优势。目前,连云港市有国际货代企业101家,有一批依托港口、以海运业务为主的国字号企业,如中外运、中远、中海等企业均集中在港口。其中,港口物流有限公司和中外运陆桥运输有限公司,已被江苏省经贸委确定为省级重点物流企业。我们要充分发挥好这些优势,科学合理地建设物流中心,使港口更好地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服务,为亚欧间的经贸合作与发展服务。港口有优势也有制约作为连云港物流业的主要载体港口,其制约自身发展的条件,也将制约连云港物流业的发展。连云港港南有上海港、宁波港竞争,北有天津港、青岛港打压,还有新近发展起来的日照港的威胁。此外,对港口的制约因素还有不少,比如港口总体吞吐能力不足,港口超负荷运作。仅200

9、5年,连云港港口就实际完成吞吐量6016万吨,而港口的综合通过能力只有3877万吨。又如,港口基础设施结构性矛盾突出,大型深水泊位缺乏,航道等级亟待进一步提升,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亟待提高。还有港口的集疏运方式相对单一,影响了物流业的周转和畅通。目前连云港港口的集疏运70%依靠铁路运输,而铁路运输组织涉及国家铁路和港口铁路的协调组织问题,加之沿海铁路方案迟迟不决,也限制了通过能力的充分发挥。同时后防内河水网虽然密布,但是目前尚不具备畅通的海河联运条件,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港口物流的进一步发展。资金问题也一直是困扰连云港港口发展的瓶颈。为了谋求港口发展之路,经过多年的努力,2007

10、年4月连云港股上市了,上市首日涨幅为187.35。通过此次上市,连云港募集到了7.22亿元宝贵的港口建设资金,充分说明了投资人对连云港发展前景的看好。债转股的思路为连云港港口的发展打开了新空间,如今连云港已经引来了众多实力企业的深度合作,连云港的抗风险能力将越来越强。但是,连云港港口物流与临港产业、直接腹地工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关联度不强,导致物流市场需求不足,服务水平低,物流服务方式传统、单一,且装卸搬运的效率不高,货物的存储时间长、周转速度慢,也制约着港口物流的发展。放眼沿海,早就是亿吨大港的秦皇岛并没有跻身沿海发达城市之列,而吞吐量与连云港在同一水平,但集装箱300多万标箱的厦门却是经

11、济繁荣,足见充分发挥港口的服务带动作用,既需要数量的保证,更需要质量的提升。为此,应明确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这个目标,充分利用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拓展产业空间和增值服务2.2从经济数据看连云港物流业物流业属于服务业或“第三产业”的范畴。因为,物流企业为市场提供的是以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为核心的客户服务,为企业提供的是以客户服务为核心的市场营销支持,即物流管理服务。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的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

12、技术,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利润源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加入WTO后,进出口贸易和双边、多边国际经济合作增多,同时,随着国内服务贸易市场不断开放,国外物流企业正在进入中国市场,这对中国来说是一种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加速中国物流业的发展,不断增强中国物流业的竞争力,使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我们把握机遇、应付挑战的必然选择。港口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贸活动的门户,因其独特的枢纽作用,愈来愈成为物流产

13、业供应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各地涌现的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基地和物流园区,多是根据物流业发展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国际化要求,依托港口枢纽,纷纷建立起来的。作为发展现代物流的港口,在快速推进现代物流业中不仅有为,而且更有位,愈来愈显示出勃勃生机而倍受瞩目。港口发展现代物流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一是大多数港口都对外开放或对外国籍船舶开放,是城市的门户和本地区的“窗口”单位,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二是港口作为本地区主体交通枢纽,往往连接铁路、公路和水路,四通八达。三是有独特的中心区位优势、信息汇集优势。四是有堆场优势、仓储优势、装卸优势和技术优势。总之,依托港口优势, 建设物流基

14、地、物流园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港口应该也必须发挥这些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使港口真正成为货物流、商贸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的最理想聚集之地。港口发展现代物流,目标应该是建立货运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和商品交易中心。应该具备的功能包括:物流专业咨询、进出口报关、流通加工、货运服务、信息服务、物流管理信息、货运交易服务等多方面。港口按照上述模式发展现代物流,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是一般由政府组织规划和实施,通过优惠政策吸引物流企业进驻;二是具有集散效应、规模效应和整合效应;三是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四是能够依托园区培育现代物流企业。现代物流发展的实践证明

15、,上述模式适合我国国情,也适合港情,能够使港口的现代物流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也能使港口发展现代物流符合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国际化发展趋势,从而与国际接轨。连云港市是江苏省唯一的海港城市。连云港市港口海峡水域宽广,是一个避风、少浪、无冰冻期的优良港湾,连云港市港口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部,东向太平洋、西向亚洲大陆形成两个扇面辐射带。连云港市北距青岛107海里,南距上海338海里,东距韩国322海里、日本550海里,近海运输可达我国沿海及长江下游各港,远洋运输可遍及世界。横贯神州的陇海、兰新铁路由此向西延伸,陇海、兰新沿线与沿海及世界各地的货物交流,经由连云港市港口进出畅通,中转迅速,经济合理。新亚

16、欧大陆桥开通运营以来,为太平洋到大西洋间的海陆联运提供了一条便捷的路线。港口运输功能得到完善,服务功能全面发展,工业功能逐步增强,初步奠定了港口物流与临港工业发展的基础。2004年9月,连云港市被交通部规划为全国7个国家级综合运输枢纽之一。我国国道主干线路网中东西最长的连云港市至霍尔果斯国道建成通车,标志着连云港市交通枢纽地位跨上新的水平。目前,连云港市境内高速公路里程已经达到239公里,在江苏全省各市中仅次于南京,居第2位。2005年,全社会公路客运量6551万人,增长10.8%;全社会公路客运周转量424932万人公里,增长9.2%。全社会公路货运量3843万吨,增长15.5%;全社会公路

17、货运周转量377607万吨公里,增长10%。航空发展实现加速。伴随着东方航空过夜基地起用,连云港市已成为国内又一个重要的民航客机始发港,实现了连云港市大交通建设又一次新的历史性跨越。目前,连云港市是全国建成较早的国家4D等级重要机场,尽管2005年开通国内航线减少到7条,全年完成航班减少到1835架次,但航空运量仍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年民航客运量为95975人,增长16.6%;民航货运量934吨,增长1.5%。以港口为核心是连云港市交通、物流业的特色,连云港市的港口交通运输是连云港市最具比较优势的重要产业之一。2004年以来,连云港市进一步加大港口发展力度,建成了10万吨级散货和1个第五代集装箱

18、泊位,并完成7万吨级航道扩建,港口功能明显提升。2004年连云港市港口吞吐量突破4352万吨。2005年,港口生产再创历史最好水平,港口货物吞吐量高速增长,连续实现了跨越两个千万吨,达到6016万吨,增长38.2%,正向亿吨大港冲击。集装箱运量达100.5万标箱,同比实现倍增,增幅居全国沿海各大港口之首。连云港跻身全国十大外贸港和十大集装箱运输港之列。港口国际客运实现历史性突破。2004年12月30日,连云港市开通了至韩国仁川客货海上航线,进一步提升了国际影响。连云港市的物流业从1999年开始发展,至今初具雏形。近年,连云港市进一步加大了港口建设力度,连云港15万吨级进港航道扩建、墟沟港区5万

19、吨级航道扩建项目均已取得了新进展。墟沟港区68号和69号泊位、客运码头、焦炭码头、庙岭港区庙三突堤集装箱码头和东港区25万吨级矿石码头、15万吨级氧化铝泊位、2个5万吨级液体散货泊位项目也在紧张地推进中。现在,大力发展以港口为核心的物流业已是连云港市上下的共识。但是, 从国家统计局2005年12月16日公布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交通运输、仓储业主要数据来看,连云港市的物流业一些主要数据低于全国和江苏省平均水平,反映了连云港市这一行业还不够发达,需要利用优势资源继续加速发展。2.2.1单位和就业人数与地理优势地位不相称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4年末,全国共有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70737个

20、(本文数据均不含铁路运输业),其中,交通运输企业法人单位占85.6,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占14.4;就业人员5207000人,其中,交通运输业占92.3,仓储业7.7。按地市级行政单位计算,每个地区平均为216个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平均每个地区吸纳就业人员15875个,平均每个单位吸纳就业人员74个。连云港市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为200个,全市共吸纳就业人员19280人,平均每个单位吸纳就业人员96人;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少16个,企业法人单位吸纳就业人员多3405人;连云港市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数虽然少于全国平均数,但单位规模和吸纳就业人数

21、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苏省共有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6358个,就业人员389216人,按地市级行政单位13个省辖市计算,每个市平均为489个企业法人单位,平均每个市企业法人单位吸纳就业人员29940个。与江苏省平均水平相比,连云港市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比江苏省平均水平少289个,吸纳就业人员比江苏省平均水平少10660人。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共有个体交通运输经营户6217000个,就业人员9334000人;按地市级行政单位计算,每个地区平均为18954个个体交通运输经营户,就业人员28457人。连云港市个体交通运输经营户为9799个,就业人员16072人,按地市级行政单位比较

22、,连云港市个体交通运输经营户比全国平均水平少9155个,就业人员数比全国平均水平少12385人。江苏省共有个体交通运输经营户333300个,就业人员525962人;按地市级行政单位13个省辖市计算,每个市平均为25639个个体交通运输经营户,就业人员40459人。与江苏省平均水平相比,连云港市个体交通运输经营户比江苏省平均水平少15840个,就业人员比江苏省平均水平少24387人。从经济普查反映的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和吸纳就业人员情况来看,连云港市除了按地市级行政单位计算吸纳就业人员多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在企业法人单位数和吸纳就业人员上均低于全国和江苏省平均水平。从个体交通运输经营户和就

23、业人员数量来看,连云港市也达不到全国和江苏省的平均水平。这与连云港市所处的全国7个国家级综合运输枢纽之一这一地理优势地位是很不相称的。从法人单位人员结构上来看,全国交通运输、仓储业法人单位有技术等级的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数的13.4,连云港市为12.8%,其中,高级技师8200人,按地市级行政单位计算,每个地区平均为25人,连云港市为38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多13人;技师38800人,按地市级行政单位计算,每个地区平均为118人,连云港市为184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多66人;高级工268600人, 按地市级行政单位计算,每个地区平均为819人,连云港市为870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多51人;中级工44

24、8000人,按地市级行政单位计算,每个地区平均为1366人,连云港市为1384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多18人。从交通运输、仓储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构成来看,连云港市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这些有高技能和较高技能的从业人员多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较高,这给连云港市大力发展以港口为核心的物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表A1 全国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和就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就业人员(万人) 合 计 70737 520.7 道路运输业 30356 203.1 城市公共交通业 5759 123.5 水上运输业 4700 69 航空运输业 459 20.6 管道运输业 39 1

25、.6 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19247 63 仓储业 10177 39.9 表A2 江苏省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和就业人员 行业名称 企业法人单位(个) 就业人员(人) 合 计 6358 389216 道路运输业 2975 142768 城市公共交通业 358 61218 水上运输业 773 100050 航空运输业 21 5693 管道运输业 4 7869 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1598 53864 仓储业 629 17754 表A3 连云港市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和就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就业人员(人) 合 计 200 19280 道路运输业 65 4302 城市

26、公共交通业 11 912 水上运输业 26 9211 航空运输业 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1 199 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47 3528 仓储业 50 1128 2.2.2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量不大一个地区的资产总量、负债与资产净值是该地区最基本的核算指标,它的大小是区情区力的主要标志。比较和分析连云港市交通运输、仓储业资产和负债总量,可以全面了解连云港市交通运输、仓储业的经济实力和生产、服务能力。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合计24522.3亿元,按地市级行政单位计算,每个地区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平均为74.8亿元,其中,水上运输业占19.3%;江

27、苏省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合计1799.77亿元,按地市级行政单位13个省辖市计算,每个市平均为138.44亿元,其中,水上运输业占16.19%;连云港市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合计54亿元,其中,水上运输业占54.3%;连云港市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比全国平均水平74.8亿元少20.8亿元,比江苏省平均水平138.44亿元少84.44亿元。从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拥有情况来看,连云港市低于全国和江苏省平均水平,但以港口为核心的水上运输业资产所占比重连云港市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3的35个百分点,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16.19的38.11个百分点。从资产比

28、重可以看出连云港市交通运输、仓储业的权重在水上运输业。资产代表着地区、行业、企业所具有的生产和服务的能力,从连云港市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量和水上运输业资产所占比重情况来看,一方面反映出连云港市交通运输、仓储业总体总量上较小,这一行业不够发达,与连云港市交通区位优势不相称,另一方面反映出连云港市水上运输业所占比重,远高于全国和江苏省平均水平,突显了连云港市的港口优势对水上运输业的带动作用。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14081.7亿元,其中,交通运输业占87.3%,仓储业占12.7%;按地市级行政单位计算,每个地区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负债平均为

29、42.9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7.39,其中,水上运输资产负债率为51.76%。江苏省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955.76亿元,按地市级行政单位13个省辖市计算,每个市平均为73.52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3.1,其中,水上运输资产负债率为53.24%。连云港市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24.61亿元,负债总额比全国平均水平少18.32亿元,比江苏省平均水平少48.91亿元;连云港市资产负债率为45.58,比全国平均水平的57.39%低11.81个百分点,比江苏省平均水平的53.1低7.52个百分点;其中,连云港市水上运输资产负债率为39.13%,比全国平均水平的51.76

30、%低12.63个百分点,比江苏省平均水平的53.24低14.11个百分点。企业负债率越低,债权的物质保障越高。对于经营者和投资者来说,资产负债率越高,意味着负债经营程度提高,在资本收益率或投资收益率高于债务资金成本率的情况下,带来的财务杠杆利益越大,能提高资本收益率,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但财务风险也越大。企业适度负债经营可以提高经营效率,目前在我国,这个比率一般不超过50%。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行业,这个比率并非一成不变。连云港市资产负债率低于全国、江苏省和通常公认的平均水平,特别是,连云港市水上运输资产负债率偏低,这可能与融资渠道有关,也可能与企业经营过于谨慎有关。我们认为,不但精于经营,

31、同时精于和重视关于借钱、还钱的财务和融资工作可以使企业发展的更快。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行政事业法人单位所有者权益合计10440.4亿元,按地市级行政单位计算,每个地区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所有者权益平均为31.83亿元,其中,水上运输法人单位所有者权益平均为6.97亿元。江苏省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所有者权益为844.01亿元,按地市级行政单位13个省辖计算,每个市平均为64.93亿元,其中,水上运输法人单位所有者权益平均为10.48亿元。连云港市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所有者权益合计为29.38亿元,比全国平均水平的31.83亿元少的2.45亿元,比江

32、苏省平均水平的64.93少35.55亿元;但其中,连云港市水上运输法人单位所有者权益为17.85亿元,比全国平均水平的6.97亿元多10.88亿元,比江苏省平均水平的10.48亿元多7.37亿元。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看企业和行业的实力,主要看总资产状况和所有者权益(即净资产)。连云港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行政事业法人单位所有者权益小于全国和江苏省的平均数,但连云港市水上运输法人单位所有者权益远大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数。表B1 全国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单位:亿元 行业名称

33、资产合计 负债合计 所有者权益合计 合 计 24522.3 14081.7 10440.4 其中: 道路运输业 9181.3 5190.4 3990.9 城市公共交通业 1864.1 1006 858.1 水上运输业 4736.4 2451.6 2284.8 航空运输业 3771.4 2369.8 1401.6 管道运输业 662.1 341.3 320.8 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1729 931.2 797.8 仓储业 2578 1791.4 786.6 表B2 江苏省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单位:亿元 行业名称 资产合计 负债合计 所有者权益合计 合 计 179

34、9.77 955.76 844.01 其中: 道路运输业 942.23 455.89 486.34 城市公共交通业 71.22 45.97 25.26 水上运输业 291.45 155.17 136.28 航空运输业 68.98 35.68 33.30 管道运输业 204.54 127.29 77.25 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108.48 63.09 45.39 仓储业 112.86 72.67 40.19 表B3 连云港市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单位:万元 行业名称 资产合计 负债合计 所有者权益合计 合 计 539885 2460824 293824 其中: 道

35、路运输业 49374 349959 119682 城市公共交通业 4122 25486 14787 水上运输业 293271 1147610 1810587 航空运输业 5016 14271 57911 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153886 685379 309406 仓储业 34216 238119 136346 2.2.3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需要扩张经济普查资料显示,全国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为8971亿元。其中,交通运输业占90%,仓储业占10%,按地市级行政单位计算,每个地区主营业务收入平均为27.35亿元,其中,水上运输主营业务收入平均为6.25亿元。江苏省交通

36、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平均为515.96亿元,按地市级行政单位13个省辖市计算,每个市平均为39.69亿元,其中,水上运输主营业务收入平均为9.38亿元。连云港市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为24.33亿元,比全国平均水平的27.35亿元少3.02亿元,比江苏省平均水平的39.69亿元低15.66亿元;但其中,连云港市水上运输主营业务收入为10.49亿元,比全国平均水平的6.25亿元高4.24亿元,比江苏省平均水平的9.38亿元高1.11亿元。经济普查资料显示,全国交通运输个体户营业收入7701.7亿元,按地市级行政单位计算,每个地区交通运输个体户营业收入平均为23.

37、48亿元。江苏省交通运输个体户营业收入500.57亿元,按地市级行政单位13个省辖市计算,每个市平均为38.52亿元。2004年,连云港市交通运输个体户营业收入18.49亿元,比全国平均水平的23.48亿元低4.99亿元,比江苏省平均水平的38.52亿元低20.0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和个体户营业收入最能够反映一个企业、行业的运营规模和发展速度。连云港市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低于全国和江苏省平均水平,水上运输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高于全国和江苏省平均水平,反应了连云港市水上运输较为发达,但从整体上看交通运输、仓储业规模不大,也不够发达。经济普查资料显示,全国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

38、人单位利润总额956亿元。其中,交通运输业占97.5%,仓储业占2.5%。按地市级行政单位计算,每个地区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利润总额平均为2.92亿元,其中,水上运输利润总额平均为1.14亿元。江苏省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利润总额为61.34亿元,按地市级行政单位13个省辖市计算,每个市平均为4.72亿元,其中,水上运输法人单位利润总额平均为1.34亿元。连云港市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利润总额为2.15亿元,比全国平均水平的2.92亿元低的0.77亿元,比江苏省平均水平的4.72亿元低2.57亿元;但其中,连云港市水上运输利润总额为1.77亿元,比全国平均水平的1.14亿元

39、高0.63亿元,比江苏省平均水平的1.34亿元高0.43亿元。利润总额是所得税前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的总成果。它集中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方面的效益,是企业的最终财务成果,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综合性指标。财务指标的差距,特别是利润总额的背后往往是体制、机制性的差距和综合竞争力的差距。表C1 全国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 单位:亿元 行业名称 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总额 合 计 8971 956 道路运输业 2481 309.3 城市公共交通业 647.3 25.8 水上运输业 2048.8 372.2 航空运输业 1406.3 98.4 管道运输业 101

40、.2 15.8 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1389.5 110.9 仓储业 897 23.6 表C2 江苏省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 单位:亿元 行业名称 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总额 合 计 515.96 61.34 道路运输业 186.17 33.57 城市公共交通业 35.01 0.51 水上运输业 121.88 17.47 航空运输业 20.85 1.03 管道运输业 31.00 1.53 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72.23 3.80 仓储业 48.82 3.43 表C3 连云港市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 单位:万元 行业名称 主营业务收

41、入 利润总额 合 计 243275 21467 道路运输业 39495 1494 城市公共交通业 2019 159 水上运输业 104919 17731 航空运输业 502 -946 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80246 3187 仓储业 16094 -158 2.2.4仓储业需要扶持和进一步精细规划需要指出的是,在连云港市交通运输、仓储业中,仓储业最为簿弱。经济普查资料显示,全国共有仓储企业10177个,就业人员39.9万人,仓储企业资产总额为2578亿元,负债为1791.4亿元,所有者权益为786.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为897亿元,利润总额23.6亿元。按地市级行政单位计算,每个地区平均为

42、31个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额平均为7.86亿元,负债平均为5.46亿元,所有者权益平均为2.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平均为2.7亿元,利润总额平均为0.07亿元。江苏省共有仓储企业629个,资产总额为112.86亿元,负债为72.67亿元,所有者权益为40.1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为48.82亿元,利润总额为3.43亿元;按地市级行政单位13个省辖市计算,每个市平均为48个仓储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额平均为8.68亿元; 负债平均为5.59亿元,所有者权益平均为3.0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平均为3.76亿元,利润总额平均为0.26亿元。连云港市共有仓储企业50个,单位数比全国平均水平多19个,比

43、江苏省平均水平多2个;仓储企业资产总额为3.42亿元,资产总额比全国平均水平少4.44亿元,比江苏省平均水平少5.26亿元;负债为2.38亿元,负债比全国平均水平少3.08亿元,比江苏省平均水平少3.21亿元;所有者权益为1.05亿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少1.35亿元,比江苏省平均水平少2.0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为1.6亿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少1.1亿元,比江苏省平均水平少2.16亿元;利润总额为0.02亿元(亏损),比全国平均水平少0.09亿元,比江苏省平均水平少0.046亿元。与全国和江苏省相比,连云港市仓储业不但资产量小,净资产少,主营业务收入小,更需引起重视的是连云港市仓储业大部份企业盈利水

44、平很低,31.9的仓储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这种现状使连云港市很多仓储业难以为继,也难以靠自身积累发展。仓储是物流业的重要环节,与交通运输等环节密不可分,作为一个整体需要平衡发展。据近期我们对仓储企业的调查情况来,连云港市仓储企业面临一系列问题,企业经营状况更不容乐观。2006年初,连云港市口岸仓储企76家,由于拆迁,目前只剩54家,仓储面积约120万平方米,其中,港口集团的仓储占主体,集团外的仓储企业存货面积20万平方米,存货容量200多万吨,年储运量在2000万吨左右。到港货物港口内部仓储能储存16%,64%的货物由码头前沿周转解决,其他的20%基本由港口集团外的仓储企业解决,大约在400万吨左右。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近年,连云港市整个储运行业行情较差,尤其是散货储运行情更差,据仓储企业反映,原因主要在:一是港口集团外仓储企业面临搬迁。港口集团外的仓储企业大多集中在连云区中山路和大港路附近,按照连云港市港口发展规划和东部城区建设规划,这些企业都在拆迁范围,将要搬迁到板桥工业园区,板桥离港口20多公里,运输路程远多了,使原本只有微薄利润的企业雪上加霜,大多数企业将难以为继,面临严重亏损。二是仓储包干费太低。连云港市港口货场包干费很低,已经近20年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