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上》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松花江上》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松花江上教学设计(教科版四年下册) 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 (2)体会当时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内容。教学重点:了解歌词中发生事件的时代背景。 教学难点:理解歌词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播放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歌曲,并播放东北遭受日本人侵略时的图片,人们残遭迫害、背井离乡的图片,播放给学生看。(伴着歌声)当你听到这凄凉痛苦的歌声,看到这些遭受痛苦的同胞,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现在我们来读读这首歌词,看看读后你又有什么感受?1、读了这首诗,你愤怒不愤怒?痛心不痛心?
2、同情不同情?牵挂不牵挂?愤怒的是什么?痛心的是什么?同情的又是什么?牵挂的是什么?2、好,同学们,就请你们带着你所感受到的情感,再来读一读这首歌词。 三、深入体会: 1、出示: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这里的“我”指谁?读了这一部分歌词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读一读?在这一部分里,有两处重复的内容(课件画线),它的作用就是强调了作者怀恋家乡的情感。那么,作者歌词中所写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呢?其实准确的说,应该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2、出示:“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
3、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九一八事变”?为何要脱离家乡?为何要抛弃宝藏?上一部分中用到了反复,这一部分有吗?在哪里?“九一八”为什么反复出现两次呢?还有吗?(“流浪”反复三次)表现出了流浪的时间长、无休止,又说出了人民的无奈和内心的痛苦。好,下面请同桌间接读,要把你心中的体会读出来。3、出示: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够欢聚一堂。这部分中,“哪年哪月”的反复有什么作用?两次反复“爹娘啊” 充分的表达了什么感情?流离在外的人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他们的愿望怎样才能实现呢?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个青年,你会怎样做?是啊,好多英雄志士都投入到了抗日的行列。通过八年的抗战,咱们中国最后终于胜利啦!好,同学们,我想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对这首歌词,你一定有了更深的体会,下面就请你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吧。(有时间的话,先自由读,再齐读)4、在引导学生放着配音读全诗。5、在咱们这个和平年代里,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爱国呢?(机动)四、结束,掀起高潮。教师:好,同学们都谈出了自己的看法,老师这里有十六个字送给你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