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口建设及其对外贸的影响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33550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港口建设及其对外贸的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上海港口建设及其对外贸的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上海港口建设及其对外贸的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上海港口建设及其对外贸的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上海港口建设及其对外贸的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港口建设及其对外贸的影响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港口建设及其对外贸的影响毕业论文.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 业 论 文 题 目 上海港口建设及其对外贸的影响 英文题目Shanghai port and harbor construction and its foreign trade influence 目录摘 要3Abstract4引 言5第一章 上海港口发展历史及现状61.1上海港口的发展历史61.2上海港口发展现状71.2.1 上海港口码头泊位状况71.2.2 上海港口货物吞吐量7第二章 上海港口建设对外贸的影响82.1 上海港口建设对出口的影响82.1.1 深山港的建设对出口的影响82.1.2 上海港口的物流配送体系对出口的影响92.2 上海港口建设对进口的影响10第三章 上海港口发展面

2、临的机遇和挑战113.1 上海港口发展面临的机遇113.1.1 国际环境113.1.2 国内环境113.2 上海港口发展面临的挑战133.2.1 国内外港口城市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竞争激烈133.2.2 长三角港口间的良性分工格局尚未形成133.2.3 国际集装箱中转量比重偏低133.2.4 集疏运体系有待完善143.2.5 航运服务业亟待发展143.2.6 软环境建设有待深化14第四章 对上海港口建设的建议144.1 更新港口理念,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上海港口的发展144.2 改善上海港口软环境154.3 加快港口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154.4 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为我所用164.5 大力倡导

3、绿色港口164.6 引进和培养港口人才17结 语18参考文献19致 谢20摘 要 本文通过介绍上海港口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使我们能更好的了解上海港口建设对外贸的影响。的确在建设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许多问题还没办法解决,但随着我们不断的深入了解,不断的创新,上海港口不断的发展,一定能排除这些问题,使上海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关键词】外贸,上海港口建设,物流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introduced the Shanghai harbor development condition as well as faces the opportunity a

4、nd the challenge, enable us better to understand the Shanghai port and harbor construction to the foreign trade the influence. Indeed has the massiv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many questions have not had the means solution, but along with our unceasing inquire deeply, the unceasing innovation, t

5、he Shanghai harbor unceasing development, can certainly remove these questions, causes Port of Shanghai to become the world first big port.【Key word】Foreign trade, Shanghai port and harbor construction, Logistics引 言上海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居我国18000 公里大陆海岸线的中部、扼长江入海口,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点,是我国沿海的主要枢纽港,我国对外开放,参与

6、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口岸。上海市外贸物资中99%经由上海港进出,每年完成的外贸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上海港也是世界著名港口,2006年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三。 上海港的发展既具有较大的潜力,又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比展开分析,并试图提出若干对策建议。第一章 上海港口发展历史及现状1.1上海港口的发展历史自古以来,上海就是我国对外交通和贸易往来的重要港口。早在公元746年的唐天宝年间,唐朝政府就在这控江襟海处设立镇治,即青龙镇(今青浦县东北,苏州河南岸),发展港口,供船舶往来停靠。进入宋代后,青龙镇有“江南第一贸易港”的称号。公元1111年,北宋政府在此设市

7、舶提举司,征收关税,管理航运。此后,长江每年大量泥沙迳流而下,使长三角海岸线不断向东伸延,陆域不断增加,河道变迁,约1265年港口易址于上海镇。1404年开拓形成黄浦江后,上海港凭借黄浦江的优良航道而日益壮大。1840 年鸦片战争后,英国迫使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上海港于1843年11月17日被迫对外开放。之后,一批外国冒险家蜂拥而至,他们任命外籍港务长、划定 “洋船停迫界”、设立殖民武装力量、瓜分港口岸线、建筑码头仓库、走私鸦片、贩卖人口。1853年起,上海超过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外贸口岸。19世纪70 年代后,上海港成为全国的航运中心。黄浦江和苏州河两岸逐渐形成了近代工业聚集区。20 世纪初,

8、黄浦河道局对吴淞口和黄浦江的局部河段进行了整治和疏浚,万吨级船舶可以乘潮进入黄浦江,适应了当时船型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要求。20世纪30年代,上海港已经成为远东航运中心,年货物吞吐量一度高达1400万吨;船舶进口吨位居世界第七位,上海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港口城市。 1949 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港的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经过解放初的三年恢复期,70年代大建港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建设,上海港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港在上海市政府和交通部支持下,在黄浦江内新建了张华浜、军工路、共青、朱家门、龙吴五个港区,在长江口南岸建了宝山、罗泾和外高桥港区。此外,宝钢集团、石洞口电厂、外高桥电厂

9、等也各自建了专用码头,上海港吞吐能力不断扩大,对上海市的建设和长江流域以及全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1995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决策。2005年12月10日,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洋山保税港区同时启用,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上海港已成为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现代化的大型主枢纽港,并跻身于世界大港之列。1.2上海港口发展现状1.2.1 上海港口码头泊位状况“十五”期末,海港拥有各类生产性码头泊位62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24个;各类生产性码头线总延长为57.2公里;货物吞吐能力3.04亿吨

10、。海港共有集装箱专用泊位28个,集装箱堆场341万平方米,集装箱岸边起重机101台,轮胎龙门吊341台。截止至2006 年底,上海港海港港区拥有各类码头泊位114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生产泊位171个,码头线总长为91.6公里。按照码头使用性质分类:公用码头泊位 175个,码头线长度为24.6公里,其中生产泊位121个,码头线长度为22.2公里,年货物吞吐能力17051万吨;货主专用码头泊位965个,码头线长度为67公里,其中生产泊位495个,码头线长度为38.2公里。 珠江水运 港口物流发展优势及对策的探讨 梁佩珩 2006年03期1.2.2 上海港口货物吞吐量2006 年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

11、5.37亿吨。其中,海港货物吞吐量4.7亿吨,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货运港地位;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0.67亿吨。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2.13亿吨,其中,外贸出口1.03亿吨,外贸进口1.1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71.9万标准箱,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量的24%,在世界集装箱港口中继续位居第三。集装箱吞吐量中,内支线集装箱量202.6万标准箱,国际中转箱78.5万标准箱,内贸集装箱吞吐量313.7万标准箱。截止2006年底,上海港集装箱班轮航班达到每月2106班,其中,远洋航线498班,近洋航线535班,内支线794班,内贸航线每月279班。第二章 上海港口建设对外贸的影响2.1 上海港口建

12、设对出口的影响2.1.1 深水港的建设对出口的影响2006年2月10日洋山深水港一期码头举行了启用仪式,标志着上海正式进入深水港时代。 洋山深水港自2002年6月全面开工以来,就是一项跨区域合作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洋山港区距离上海南汇芦潮港27.5公里,水深15米以上,是我国第一个离岛港口。 洋山港区一期工程包括港区工程、东海大桥、芦潮港辅助配套工程三个部分。其中,港区工程建设5个7-10万吨级泊位,码头岸线长1600米,年吞吐能力300万标准箱以上。至2012年,洋山深水港可布置30多个泊位,年吞吐能力达1500万标准箱以上。原来缩在长江口内、黄浦江畔的上海港却无法满足这种物流要求,上海

13、港的水深加上潮高也才11米,因此很多船公司在上海为了等潮水,很多时候要耽误4到5个小时,这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很难相符;而环顾周围,韩国釜山要建“环太平洋中心港”,日本的神户提出建设成为“亚洲母港”,其目标都指向国际集装箱枢纽港。 在这种情况下,洋山港的横空出世,不仅结束了上海没有深水港的历史,而且将因此一跃成为“东北亚枢纽港”的航运中心。用上海海事大学物流研究中心的话来说,是“洋山港被作为打造航运中心的国家战略推出,它将带动上海港以及整个长三角港口群在全球港口新格局中迅速崛起。” 据统计,在洋山港建成之后,包括宁波港在内的长江三角洲港口总体年吞吐能力将接近4000万标准箱,真正成为全球航运的

14、“龙头老大”。随着洋山港的建设与发展,上海港口的吞吐量受到巨大的发展,给出口贸易带来了巨大的福音,洋山港的开港带来物流量的扩大和通关速度的加快,从而带动整个长三角洲的物流速度,降低了整体运输成本。上海港作为全国最大的港口,有其巨大的影响力,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上海港作为全国唯一的保税港,吸引许多本地企业以及外商投资者在上海港口进行外贸交易,不仅带动了长三角地区的外贸交易量,同时也给上海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许多企业看到了上海港口今后的发展轨迹,以及发展潜力,纷纷远踏而来。这样上海港口的出口量受到巨大的刺激,带动了上海港口出口量的大量提升,再加上上海港口的地理位置优越,各方面人才大量集中,

15、对于这样的世界级城市,受到万众瞩目。外贸企业在此发展将是最理想的地方,同时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是相当的,如果能在上海站立脚跟,将带动企业走向更好的明天。2.1.2 上海港口的物流配送体系对出口的影响2005年1月5日,东方海外集运服务(中国)有限公司与日本HOMAC公司签订SCC集运服务意向书。在该意向书2005年2月21日生效之后,中国出口厂商只需将商品运送到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内指定仓库,就可前往银行押汇取款;外高桥保税区成为商品的仓库,在日方需要时再由东方海外负责出运。 据介绍,这种全新的物流供应方式可产生“四赢”-进口商将进口商品放在租金相对较低的保税区仓库,可以节省大量库存费用;出口商在商品

16、启运前就可获得资金,能加快资金回笼;保税区有了新的物流增值服务项目;船公司也将由于服务内容的扩展而增加收益。 经济前沿 我国港口网流现状发展对策 欧阳仁堂 2004年11期上海港口的物流配送体系的改善,不仅方便了进口商,也更有利于出口商的资本快速到位。随着上海港口物流配送体系的不断完善,政府的不断重视,人才的不断培养,上海港的明天将更加美好。上海目前正在实施的三港两路和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一系列战略性工程,从根本上看都是为了吸引物流,尤其是国际物流,为物流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基础条件。而外贸货物主要从海港及空港进口和出口,其中海港是最主要的物流通道,是上海城市物流的核心平台,也是建设一个龙头、三个中

17、心的最关键的基础设施。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带动整个上海港口建设的发展,同时对出口产生有利因素,一是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以及时间,会第一时间想到在上海港口进行出口交易,二是上海政府的政策一直是为了发展上海港口,这样带动了上海经济的发展,外商以及本地企业看到上海的发展前景,就会在上海设立自己的办事处,这样根据就近原则也会带动出口贸易量的增加。2.2 上海港口建设对进口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特别是随着我国成为世界工厂,工业产品的进出口量将大幅增长,集装箱适箱率将提升,我国集装箱吞吐量将会持续快速增长,这将是我国港口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我国经济已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同时我国又是资源贫乏的

18、国家,对原油、矿石的需求量大幅攀升。2003年我国原油进口已超过9000万吨,2004年将超过1亿吨,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和化工业的快速增长,原油的进口量也将大幅提升。我国重工业的发展对钢材的需求剧增,近几年在建钢铁产能很大,对进口铁矿石的需求量大增。可以预计今后几年,原油、矿石等大宗商品将是我国港口吞吐量增长的动力之一。上海洋山港的建设,不仅可以增加港口吞吐量,而且因为地理位置的优越,可以给进口带来很多方便,比如:外商可以直接到洋山港进行贸易,本地企业也可以直接在洋山港进行进口交易。洋山港做为全国唯一的保税港,在这里交易可以节约成本。洋山港作为全国重点工程,受到中央领导的大力支持,不论是硬件还

19、是软件都是一流的,而且作为全国最大的贸易港,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港口经济的不断发展,各方面的设备的不断完善,在不久的将来,洋山港将取代鹿特丹,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上海港口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随着港口建设的不断发展,上海港口的吞吐量,集运水平,配送体系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由于国家正在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所以需求量得到巨大的挑战,因此,上海港建设洋山深水港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随着洋山港的启动以及后期建设中,将带动整个上海经济的快速增长。外商以及本地企业的不断入住上海,使上海的外贸交易额不断的增长。第三章 上海港口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3.1 上海港口发展面临的机遇3.1.1 国际

20、环境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总体上将有利于港口产业的发展。世界经济和贸易将保持适度增长,未来三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仍将保持在3%以上。国际贸易将略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速,跨国直接投资将继续回升。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快,跨国投资将进一步增长,中国仍将是产业跨国转移和外国投资的主要方向之一。区域经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总体贸易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全球航运市场将继续保持整体上由西向东发展的趋势。集装箱化、船舶大型化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加剧国际航运企业的兼并和竞争,并使世界货运量加速向枢纽大港集中。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面临较好的国际发展空间。3.1.2 国内环境20

21、05年开始,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趋势,增长率将保持在7%以上,重化工业发展和居民消费新趋势将推动进口结构升级;利用外资、发展服务业和承接新的国际产业转移将继续推动经济贸易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政府职能转移和制度改革深入进行,将为对外贸易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宏观环境。由于港口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枢纽地位及其在资源流动、产业集聚和经济辐射等三方面的能动作用日显重要,港口吞吐能力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问题仍较突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加大港口建设的力度。与此同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国家将对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产业加快调整;受国际贸易空间的挤压,我国对外贸易在

22、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十一五”期间增速将逐步减缓,港口发展速度将随之逐步下降。据预测,2010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6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将达1.4亿标准箱,其中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将分别为50亿吨和1.3亿标准箱。经过“十五”期间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和吸引外资最多的地区,区域进出口贸易总值超过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基于“十五”期间经济发展基础和大量外资的沉淀,“十一五”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经济将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成为今后若干年内我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和港口吞吐量增长最快的地区。“十一五”期间,上海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国家战略叠加

23、的发展机遇。上海市委提出了“十一五”发展的宏伟目标,即形成“四个中心”基本框架,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为此,上海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以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为发展主线,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到2010年上海将建立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框架,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阶段性重要进展。“十一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上海经济发展的重心将转向现代服务业,航运服务业的地位日益突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关键。上海只有建成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经济中心才能形

24、成。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战略突破将带动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设。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分重视,历届上海市委、市政府对港口建设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这将确保“十一五”时期上海港口与航运业的健康、迅速和可持续发展。3.2 上海港口发展面临的挑战透过快速发展的迹象,我们也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正在不得不认真面对和深入思考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深水岸线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区域港口功能有待进一步合理分工;港口的集疏运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引进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等。3.2.1 国内外港口城市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竞争激烈洋山港的开港引发了韩国对釜山港

25、会沦为二流港口的担忧,韩国有关部门提出釜山港实施“自由港”等应对措施。日本的神户确定建成“21世纪亚洲母港”的战略目标。我国台湾的高雄提出了“亚太营运中心”计划,建立了自由贸易港区。天津、青岛相继提出建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目标。此外,中央明确提出:“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深圳港也具有雄厚的竞争实力,2004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继续位居全球集装箱第四大港。 上海港与釜山港竞争策略研究吕晓燕 2007年 研究生论文3.2.2 长三角港口间的良性分工格局尚未形成目前长三角港口建设中普遍存在着竞相抢建码头泊位、乱占岸线的状况,有的为了争

26、取货源竞相降低港口收费。近距的宁波港尽管目前的吞吐量远不及上海港,但其发展的潜力却很大,依托北仑港天然水深的优越条件,连续六年位居全国沿海主要集装箱港口增幅第一,未来有可能与上海港形成竞争格局。不仅如此,宁波港、舟山港的合并,将直逼上海第一大港的地位。北翼的江苏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港口,为应对竞争,苏州推进港口群的一体化,把张家港港、太仓港和常熟港集合起来,共打“苏州港”品牌,上海、浙江、江苏的港口之争正在逐步升温。3.2.3 国际集装箱中转量比重偏低国际枢纽港的重要标志是国际集装箱的中转量,通常这一比重在20%以上,香港、新加坡、釜山、高雄等港口的集装箱的中转比例均超过30%,而上海港集装

27、箱国际中转量很低,仅占集装箱吞吐量的1-2%;宁波港中转量略高于上海港,内陆集装箱货源外流现象严重。据统计,2004年中国大陆有约800万TEU集装箱在境外中转,仅中转装卸费一项,一年流失8亿多美元。3.2.4 集疏运体系有待完善港口集疏运条件的好坏,决定着港口的前途命运。长三角港口发展与城市交通发展、港口运输与其它集疏运方式结构有待优化,集疏运方式主要依靠公路,而城市建设中道路建设与港口建设有所脱节,导致集疏运的稳定性较差,成为制约集疏运体系形成的瓶颈。3.2.5 航运服务业亟待发展目前,航运业及其相关产业仍然集中在船舶运输业和港口及水上运输辅助业上,但航运经纪和船舶融资、船舶保险、海事仲裁

28、、航运信息咨询服务等现代航运服务业还欠发达,国际化程度较低。熟悉港口规划、远洋运输业务和国际惯例、国际航运市场运作、海事法律、业务处理等专业的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奇缺,初步估计,航运人才缺口达20万人。3.2.6 软环境建设有待深化航运中心管理体制有待深入改革。口岸管理政出多门,且涉及中央相关部委,难以形成相对集中、统一的监管机构。口岸通关效率还不高,通关速度还比较慢。信息化建设比较滞后。口岸商务成本较高,在东亚各港中,上海港国际中转价格比釜山高出20%左右。 论入世对我国港口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俞毅 2003年 研究生论文 第四章 对上海港口建设的建议4.1 更新港口理念,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

29、上海港口物流的发展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上海港口的发展应为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加快建立港口物流园区等多层次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上海港作为全国最大的港口,最大的对外贸易进出口岸,要努力成为国内外物流,商贸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的集聚中心,并具有强大的辐射能力。由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水平反映出一个城市和地区的综合实力。因此要遵循“政府

30、引导,企业运作,完善法规,规范市场,配套环境”的港口物流产业发展原则,依托现有的航运,商贸流通条件,充分发挥上海港水路,铁路,公路运输和口岸等综合优势,尽快构筑和完善“三大平台”,即以引导,协调,规范,扶持为主的物流政策平台,以通讯及网络技术为主的物流信息平台和以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物流运输平台。 上海港现代物流发展研究 安东 2005年 研究生论文4.2 改善上海港口软环境进一步完善与港口物流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以保证港口管理运作的规范化,透明化。同时,这些政策,法律,法规还要注意和国际惯例接轨。强化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简化手续,提高服务效率。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要注意规范港口收费。建议

31、政府部门牵头对此协调,跟国际接轨,规范各项收费。要利用上海在金融保险业的优势,培育成熟的港口金融,保险市场,促使金融,保险企业为港口物流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制定相关优惠性政策,推动上海港口物流的发展,对物流用地实行与工业同等地价优惠,不要将物流用地简单等同商业服务业而收取高地价,对公益性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对那些代表现代港口物流业发展趋势的物流中心,第三方物流和绿色物流等可以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放宽物流技术装备更新的融资政策,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物流服务市场,调动社会资源参与的积极性.4.3 加快港口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加快以洋山港区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洋山港一期

32、及后续工程.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和三期工程.外高桥港区五期及后续工程等,缓解上海港吞吐能力严重不足的局面。进一步完善上海港交通网络设施的建设,建设好港口集疏运系统。一是启动浦东铁路和高等级内河航道网建建设项目,二是综合治理与开发长江航道,扩大长江的通航能力,三是以长江干线为主轴,大力发展沿江铁路和沿江公路,形成多种运输方式相配合的立体交通网。加快上海港口物流园区的建设,使之与港口融合为“物流中心”。目前,上海港港口物流园区主要有上海浦东集装箱物流园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和正在建设的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要进一步加强上海港口物流园区的建设,鼓励港口内外不同所有制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参与物流园区的

33、建设,投资建设各类库场和配送设施,完善船代,货代,信息,陆上运输等配套功能,吸引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内的物流企业租用园区内的各种设施开展物流业务,为货主提供方便快捷的物流服务。要把港口物流园区与港口融为一体,集聚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形成港口物流中心。低成本,高效率地提供“门到门”的第三方或者第四方物流服务。使上海港向第三代港口即向“综合物流中心”方向迈进。使上海港口物流园区成为提供进出口物流,高科技加工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服务的大型高效平台。4.4 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为我所用要认真学习和消化吸收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物流理论研究和市场实践方面的先进经验,开拓创新,加快港口物流产业

34、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快港口物流领域对外开放步伐,提倡与国外物流企业携手合作,优势互补。积极利用国内外的资金,设备,技术和智力,学习借鉴国际物流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加快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港口物流服务体系和企业运行机制。在硬件与软件的共同发展下,努力建设现代化,集约化,高效率的综合物流基地,形成相关产业体系,增强对港口内外配送的辐射能力,积极引进具有“示范效应”的中外合资,外商投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大力推进传统物流企业的改革和资源的整合,达到双赢或多赢得目的。4.5 大力倡导绿色港口港口在发展往往也会给城市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如运输工具的噪音,污染排放,对交通的阻塞等,以及生产及生活中的废

35、弃物的不当处理所造成的对环境的影响。在21世纪的今天,绿色港口已成为现代港口发展的一个趋势。即对港口系统污染进行控制,在港口系统和港口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上海港口物流的发展应高瞻远瞩,在规划,发展初期就制定相关环境保护措施,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大力倡导绿色港口,将港口发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至最小。4.6 引进和培养港口人才要采取多种形式,加速企业港口领域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港口物流企业要与研究咨询机构,大专院校进行资本与技术的融合,发挥各自特长优势,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物流产,学,研紧密结合,互相促进。港口研究咨询机构,大专院校和社会团体组织,应面向港

36、口企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切实做好有关咨询,研究,培训,服务等项工作。结 语上海港是我国大陆第一大港,在我国和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上海进出物资总量的60%和上海口岸外贸进出口物资的99%都通过上海港。此外,上海港还承担了总吞吐量中30%以上的国内中转货物。随着上海港口建设的不断发展,物流配送体系的不断完善,上海港口的码头泊位以及吞吐量在不断的增加,这直接影响上海港口进出口量的巨大变化。面对国际国内的机遇和挑战,上海港将勇于面对,并为此做好一切准备,迎接更好的明天。为此需要全上海人提出自己的意见,推动上海港的建设。特别是物流人才的不断培养,将带动上海港的物流水平,将使上海港的明天

37、成为“综合的物流中心”。国内和国际港口间的不断竞争将带动上海港口的不断发展,正应了那句老话“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并且要让上海港更好更美,让上海港成为比鹿特丹更好的港口,最终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参考文献1.珠江水运 港口物流发展优势及对策的探讨 梁佩珩 2006年03期2.中国水运(理论版)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对策探讨 傅东亚 2006年03期3.港口装卸 我国发展港口物流的思考 程铁 2005年02期4中国水运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机遇和挑战 许陪星 2006年07版5港口物流服务研究 上海海运学院 2001年 研究生论文6进一步发展我国港口服务贸易的有效策略 陈柳钦

38、 2002年 研究生论文7连云港港口与其腹地对外贸易发展研究 朱榕榕 2007年 研究生论文8论入世对我国港口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俞毅 2003年 研究生论文9浅析我国大陆外贸对港口物流发展的影响 杨跃辉 2007年 研究生论文10上海港现代物流发展研究 安东 2005年 研究生论文11上海港与釜山港竞争策略研究吕晓燕 2007年 研究生论文12.我国的服务贸易与港口发展 高跃 2003年 研究生论文13.我国港口服务贸易的发展策略水路运输文摘 2002年14.我国沿海大型外贸港口竞争力分析及提升战略 俞毅 2003年 研究生论文15. 经济前沿 我国港口网流现状发展对策 欧阳仁堂 2004年11期致 谢本文的最终完成,要诚挚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老师,王老师的指导、鼓励、督促和支持是本文得以完成的关键。在此次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面对上海港口建设这样一个课题的时候,王老师给予了极大的帮助,让我从开始时的逻辑混乱到完成时的框架清晰,使我能够顺利地完成论文写作。同时也向本文所列文献的作者表示感谢,正是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我完成论文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