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会计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34889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会计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优化会计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优化会计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优化会计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优化会计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会计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会计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毕业论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优化会计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摘 要会计行为最终结果是产生会计信息,即会计行为与会计信息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社会各界对会计行为的优化更为关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日益完善,会计行为在总体上日趋合理。但由于会计行为受内、外部环境以及会计人员业务水平的制约,必然会对会计信息产生影响,所以优化会计行为是维护和稳定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环节,也是会计信息质量优化的保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违规会计行为的动因进行分析,揭示了会计违法行为对市场经济秩序的影响,并建议从四个途径优化会计行为。关键词优化会计行为会计信息虚假决策经济秩序On the optimization of a

2、ccounting practices to maintain the market economic orderABSTRACTAccounting practices is the end result is to produc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ccounting practices and accounting information has a direct causal relationship. Therefore,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ommunity on the accounting practices mor

3、e attention. With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Chinas economic reform and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has improved steadily and accounting practices in general is becoming more rational. However, due to accounting practices Internal,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the constraints of the level of acco

4、unting personnel business, is bound to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mpact, so optimize the accounting behavio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aintenance and stability of the market economic order, but also optimized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Move for Chinas non-compliance of acco

5、unting practices for conducting analysis, reveals the impact of accounting violations on the market economic order, and suggested four ways to optimize the accounting practices.KEY WORDS Optimization Accounting practices Accounting InformationFalseDecision-making Economic order 目 录引言11会计行为的定义及基本标准11

6、.1会计行为的定义11.2会计行为的定义及基本标准12目前我国违规会计行为的动因分析22.2 企业违规会计行为的外在动因32.2.1 社会审计监督不力32.2.2 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格33 会计违法行为对市场经济秩序的影响34 会计行为优化的途径44.1 制定具体的规范,增加会计法的可操作性44.2 完善会计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立法54.3 完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54.4 加大对单位负责人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力度6结论6参考文献7 引言鉴于社会上存在的违规会计行为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产生的各方面的不良影响,从优化会计行为的意义、危害性、缺失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优化会计行为的目

7、的在于以尽可能小的行为投入与耗费生产出数量尽可能充分、质量尽可能高、让相关利益集团满意的,会计信息会计是对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种程序,旨在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信息使用者根据会计信息可以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经济资源流向效益好的企业,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这些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有着深远积极的意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日益完善,会计行为在总体上日趋合理。但由于会计行为受内、外部环境以及会计人员业务水平的制约,必然会对会计信息产生影响。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筹资活动多样化,

8、社会各界对会计行为的优化的关注更为广泛。切实解决好会计行为优化的问题,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1 会计行为的定义及基本标准1.1 会计行为的定义会计行为是提供会计信息的行为,即会计信息的生产和分配活动。会计行为目标可概括为会计目标和会计行为主体动机两者互动均衡的结果,其中含有会计最终目的,即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有关需要。由于会计行为是会计目标和会计行为的主体动机两者的互动均衡,因此,会计行为主体的研究与会计信息质量密切相关。会计行为主体也就是会计人员,他们的行为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追求财富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又追求非财富的最大化。当这种目标不一致时,会计人员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

9、把自己的成本转嫁给他人,产生失真的会计信息,进而又对社会造成危害。如何对会计行为主体进行规范,除了制度约束之外,职业道德在对会计人员的规范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2 会计行为的定义及基本标准会计行为的法律标准,会计行为的法律标准是指会计行为主体在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时,必须严格遵循的相关法律规范。即指会计行为主体在对其行为客体实施行为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其中会计法是会计行为最基本的法律标准。这些法律标准基本上涵盖了会计行为的内容、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这些法律标准是国家为了维护其利益和加强风险控制而制定或认可的,并借助于国家权利推行,具有明显的强制性特征。尽管制约和影响会计行为的因素包括多个方面

10、,有法律标准、行业制度、道德规范、技术要求和人员素质等,但由于法律标准的地位和其强制性特征,决定了法律标准成为控制会计行为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依据。会计行为的法律标准体现国家利益,着眼于社会经济秩序,其评价标准主要是会计行为的合法性。 会计行为的行业标准会计行为的行业标准主要是指会计主体在行使其行为时所参照的标准,并受制于所处行业的基本制度和最终目标,即处于不同行业的会计行为主体在面对不同的会计行为客体时,其行为表现和行为过程由于所处行业的利益及制度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与非上市公司会计行为、工商企业会计行为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行为、外资企业会计行为与中资企业会计行为等,均有不同的行

11、业标准。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会计行为的行业标准与行业的会计制度是两个不同概念。行业的会计制度一般是指根据行业的业务范围和经营特点所制定出的具体的会计规则、方法和程序的总称,如我国目前已经划分出的不同行业会计制度等;而会计行为的行业标准则是会计主体在行业会计制度控制下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要求。会计行为的行业标准属于一种技术规范,如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有关涉及会计行为规定。 会计行为的道德标准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一种调节社会经济利益关系和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而会计行为的道德标准则是指会计主体在职业行为过程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活动特征的、调节会计人员与社会以及与相关利益集团之间关系

12、的行为规范,其主要内容包括会计主体的思想、责任、态度、作风、素质和纪律等。如国际会计师联合会颁布的国际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和我国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工作人员规则及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等,都有关于会计行为的道德标准的明确表述。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要求,会计行为的道德标准属于非强制性规范,是会计行为法律标准的重要补充,但又具有法律标准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会计行为道德标准主要着眼于人际关系和职业修养,其评价标准主要是会计行为的合情性。 2 目前我国违规会计行为的动因分析2.1 利益驱动是企业违规会计行为的内在动因与计划经济相比,市场经济成分日益多样化,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市场环境日益严峻,企业会计主体出于企业或自身利

13、益最大化的考虑需要披露对己有利的会计信息,因而在企业会计行为中做出一定的违规安排。这一方面说明企业会计主体在自身利益需求的满足程度上有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也说明企业会计主体控制权过大,而约束偏少,所以如何通过建立有效的委托一代理关系,使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目标实现最大程度的一致,通过激励与约束的有效结合,从源头上去预防违规会计行为的产生,是优化企业会计行为的有效途径。2.2 企业违规会计行为的外在动因2.2.1 社会审计监督不力企业违规会计行为之所以如此严重,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违规行为很少被发现或揭露。会计监管不力,主要是社会审计监督不力,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新会计法中明确提出建立单位内部监督、

14、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这一会计监管机制是及时发现、纠正违规会计行为的有效途径。然而,在经济转型这样一个过渡时期,政府监督弱化,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社会审计由于其利益驱动、独立性不强等原因,在作为企业会计行为和会计信息的外部监督者时,违背客观、公正原则,又形成了审计违规行为。所以,如何充分披露企业违规行为,强化会计监管,尤其是社会审计监督,是优化企业会计行为的关键问题。2.2.2 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格企业违规会计行为揭露后责任者遭受的损失不大或不会遭受损失,是企业违规会计行为盛行的又一外部环境条件。这一问题主要是我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会计法律、法规发展与创新的速度滞后于

15、市场的发展以及对会计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不够造成的。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会计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急需新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而相关法律法规制订、修订的滞后,给企业违规会计行为留下了实施的空间。执法不严,处罚力度不够,处罚方式不当,客观上也助长了企业的违规行为。因此,如何严惩违规会计行为,充分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是优化企业会计行为的法律保障问题。3 会计违法行为对市场经济秩序的影响 会计行为的规范与否,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违法会计行为的出现和蔓延。对市场经济的平衡和公平了严重破坏。早期,由于股份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完全出于自由放任的状态,股票市场难免充斥着欺诈、投机与

16、操纵。如“南海公司事件”以及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均源于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方面的缺陷。在认识到这一点后,英国于18M年颁布的股份公司法中首次要求公司董事向股东提交资产负债表,且资产负债表必须经公司监事审计。1855年和1856年公司法规定了资产负债表和公司章程的标准格式。美国于1933年和1934年分别颁布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两法一方面要求上市公司充分披露会计信息,同时要求财务报表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再一次强化了权威机构对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管制。此后,美国逐步形成了严格的会计信息披露规则,它主要由证券法、证券交易法、投资公司法的相关内容。就我国而言,会计信息披露在在

17、两个制定机构:证监会和财政部。证监会主要通过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和财务报表附注指引;财政部主要通过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对披露内容作出规定。尽管我国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会计规范,然而我国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仍不容乐观。如红光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事件。1997年5月23日,为扩建彩色显像管生产线项目,红光公司以每股605元的价格向社会公众发行7000万股社会公众股,发行市盈率15倍,募集资金总额42350万元。在发行A股的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公司1997年盈利预测为净利润7055万元,每股税后利润0.3515元。1998年4月30日,“红光实业”刊登1997

18、年年度报告摘要。年报中披露1997年公司实际净利润为一19840万元,每股收益-0.363元。这与上市公告书和招股说明书中的盈利预测净利润7055万元相距甚远。与此同时,公司董事会议宣布,鉴于“红光实业”1997年度经营严重亏损,1998年度内公司仍将面临巨大经营压力,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经董事会研究表决,决定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对公司股票实行特别处理(李若山、裘理瑾,2000)。当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严重损害了证券市场秩序,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已十分迫切。4 会计行为优化的途径4.1 制定具体的规范,增加会计法的可操作性 增加“会计

19、法”的宣传力度。法制教育不是一时半时的事情,因此,宣传“会计法”不能靠一、二次检查和培训,必须把宣传教育活动不断继续下去,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重点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负责人以及财会人员。 健全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企业内部建立健全会计控制体系,主要包括内部凭证制度、健全账簿制度、科学预算制度、定期盘点制度,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等,为“会计法”的实施提供检查、监督的依据。发挥各经济执法部门的积极作用,建立综合执法体系。综合执法主要是指与规范市场秩序有关的所有经济监管领域内的执法,这些部门包括财政、税务、审计、工商、银行、证券等,把这些部门的执法联合起来,实现综合执法,加强执法力度。企业会计信息已成为社

20、会各界关注的重点,特别是上市公司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有效加强监督,整顿和规范秩序,进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会计监督部门认真思考的课题。会计信息是整个市场经济信息的基础,“会计法”是一部基础性的经济法律,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将成为政府实现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决策依据,各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实行“会计法”,综合执法对于整顿和规范整个市场,将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完善会计法律体系,使会计执法更具有操作性。尽快出台“会计法”的实施细则,增强会计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的可操作性。地方也可出台一些与地方特点相结合的地方法规,来配合“会计法”的实施,限制违法行为的发

21、生。加强政府监督。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国际间投资筹资和贸易活动中的突出作用,已日益凸显出来,会计工作的普遍性,会计信息的社会性,会计作用的国际性,都要求政府加强会计的监督,使会计信息披露,有个规范统一标准,保证其真实性,增强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同时政府执法部门还要强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责任,对违规违法者追究其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保证法律的权威性,加强法律威慑力。4.2 完善会计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立法制定会计行为管理条例关于会计行为控制方面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较完整的管理细则或条例。1978年国务院曾颁布过会计人员职权条例,部分省市或部门也相继出台过一些会计管理条例或会计人员管理条例等,这些

22、条例在内容上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会计行为的管理问题。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特别是一些如新会计法、公司法及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等的制定和完善,使得原有的有关会计管理方面的细则或条例已不能适应目前市场经济的需要,甚至与新的法规有相矛盾之处。因此,尽快制定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行为管理条例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管理条例应在上述的基本规范的框架内,依据会计过程的各个阶段进一步界定或划分出会计主体的行为,即合法行为、违规行为和违法行为,详细制定出会计主体在发挥主体行为时的操作方法、程序和要求,明确有关会计行为的检查、监督和控制的内容和方式,对违法违规的会计行为逐项细化出相应的处

23、罚办法及标准等。显然,制定完整规范的会计行为管理条例是加强会计行为控制的必要手段,这将有助于控制者在对会计行为行使控制权利时有具体的操作依据可依,并促使会计行为控制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4.3完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关内部会计控制问题,近年来理论界已多有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下称基本规范)是目前关于这一问题的基本法规。其中在确定内部会计控制基本目标时明确提出: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同时还进一步指出,内部会计控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个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应针对业务处理过程的关键

24、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并指出其控制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控制内容上可以看出,该基本规范是从经济业务的角度上来进行会计控制,并没有明确地将会计行为的控制纳入其中,这显然与所确定的内部会计基本控制目标是相悖的。从许多系统或部门的内部控制实施情况上分析,其执行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的,会计行为的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法规,应将对会计行为的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这样才能在实施会计行为控制时做到有法律可依据和有标准可参考,同时对一些违规会计行为也具有一

25、定震慑或约束作用,有利于防止会计主体风险行为的发生,以最终实现控制会计行为的目的。因此,适时修改和完善这一基本法规是很有必要的。 4.4加大对单位负责人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力度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必然涉及一系列部门的高管人员和诸多会计工作人员等相关人员,而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等法规制度对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打击力度明显偏弱,而且对造假责任人的界定不明确,以致高悬在会计主体行为之上的法律之剑不锋利,使得处罚成本与造假获取的暴利相比微乎其微。因此,应建立一个充分体现法律法规、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的有效会计监管体系,并通过立法的形式,将会计行为主体的责任明确界定,以使追究其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对造假

26、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总之,当会计行为学把会计看作“一个行为过程”时,会计人员作为这个过程的自始至终的参与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就很大。当会计信息作为这个过程的终点时,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即会计信息质量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很大一部分就取决于会计人员行为的规范化。而这种规范化由于人的行为假设的存在,需要监督实施机制和职业道德作为会计信息质量成本投入的,这种投入也是任何的会计环境下都是必须的。因此,对会计行为的研究,是会计信息质量优化的保证。结论会计行为是会计责任人通过会计活动向他人提供会计信息的行为。企业会计人员的行为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作为企业成员,必须与其他员工一道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另一方面

27、又本能地追求自身风险的最小化。当企业(单位)行为与会计行为目标不一致或者受到某种外因干扰时,会计人员有可能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向他方转嫁已经或可能出现的危机,从而产生失真的会计资料。这种虚假的会计信息,极有可能给他人甚至对社会造成损失,因此对企业会计行为进行规范便显得尤其重要。只有完善会计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立法制定具体的规范,增加会计法的可操作性,完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防止会计主体风险行为的发生,以最终实现控制会计行为的目的,同时要加强对单位负责人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力度,从根本上杜绝违规会计行为的发生,才能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1 毕克如.关于会计行为与道德的

28、思考,农业经济J.2006,(3):29-31. 2 王艳.论企业会计行为的优化,甘肃农业J.2006(4):45-47. 3 米晓龙.从会计行为主体特性看会计法的有效执行,西部财会J.2007(11):36-39. 4 王丽伟,王智利.会计行为要素解析及其研究,商业经济J.2006,(10):56-58. 5 陈庆杰,郭颖.基于行为主体动机分析的会计行为的约束与优化,生产力研究J.2005,(5):30-33. 6 卢永华.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理论反思J.会计之友,2003,(04):23-24.7 刘玉.会计行为优化与会计信息质量J.科技资讯,2006,(14):41-43.8 王蓉.论企业

29、会计行为的规范J.商场现代化,2006,(29):17-19.9 曹海敏.会计行为优化与会计信息质量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7):23-26.10 孙成善,赵淑红.对优化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思考J.统计与咨询,2005,(06):56-58.11 王二翠.简论企业内部控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6):200-202.12 冯燕.浅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09,(32):143-144.13 张颖,王文.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J.辽宁经济,2007,(01):31-34.14 李月红.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0:(03):26-28.15 路淑英.浅谈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J.财税月刊,2006,(03):15-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