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模式探讨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35122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模式探讨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模式探讨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模式探讨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模式探讨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模式探讨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模式探讨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模式探讨毕业论文.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模式探讨摘要: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是在信息系统规划的指导下,分析、设计、实现的一个信息系统的过程。信息系统开发模式是指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指导思想、逻辑、途径以及工具等的组合。其基本模式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编程、测试、切换及运行于维护等过程。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Pattern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s under the guidance of i

2、nformation system planning, analysi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information system process.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pattern refers to the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guiding thought,logic,a combination of approaches and tools, etc. The basic pattern including the sy

3、stem analysis, system design, programming, testing, switch and ope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maintenance, etc. Key Word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tructured method;The prototype method;Object oriented systems development methods一、引言 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的知识领域广泛,涉及的单位部门众多,需要在计算机技术、管理业务、组织及行为

4、等方面全面把握。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开发方法至今已有几十种,有些方法的基本思路不相同,有些方法则是相互间只有细小技术上的差别。首先根据两维坐标进行分类,一维是按时间过程的特点,另一维是按关键分析要素或建造系统的“抓手”。按时间过程来分,把开发方法分为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这两种方法是这个轴的的两头,实际上还有处于中间的许多方法,如阶段原型法、阶段生命周期法等。而按照系统的分析要素,可以把开发方法分为三类:面向处理方法(processing oriented,PO)、面向数据方法(data oriented,DO)、面向对象方法(object oriented,OO)。所谓PO就是系统分析的出发点在于

5、搞清楚系统要进行什么样的处理。这里又分为两种,一种是面向功能(function);另一种是面向过程(process)的。而DO是面向数据的分析方法,它首先分析企业的信息需求,建立企业的信息模型,然后建立全企业共享的数据库。而OO是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企业的一些对象,把描述对象的数据和对象的操作放在一起,或者说对象的数据和操作内容是对外封闭的。上面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法进行了两维分类,实际上分类的维数绝不止两维。例如可以根据参加的人员,分为专家开发、用户开发以及两者结合开发。但是在以上方法中,真正称得上具有完整认知体系的开发方法目前只有三种,即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化开发方法和面向对

6、象的开发方法。二、结构化方法的开发模式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自顶向下结构化方法、是工程化的系统开发方法和生命周期方法结合的产物,是至今为止所有开发方法中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系统开发技术。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采用结构化思想、系统工程的观点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先将整个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大模块分而治之,自顶向下,利用模块化结构设计技术进行模块分解,然后,再自底向上按照系统的结构将各模块进行组合,最终实现系统的开发。 具体说来,就是首先将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按照生命周期划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管理与评价等几个相对独立的开发阶段;其次,在系统规划

7、、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各阶段,坚持自顶向下的原则,进行系统的结构化划分。从最顶层的管理业务调查开始,直至最底层业务,从系统的整体方案分析和设计出发,先优化整体的逻辑或物理结构,后优化局部的逻辑或物理结构;最后,在系统实施阶段,坚持自底向上的原则,从最底层的模块编程开始,逐步组合和调试,由此完成整个系统的开发。 三、原型法开发模式原型法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关系数据库系统,在第四代程序生成语言和各种各样的系统开发生成环境产生的基础之上,提出的一种新的系统开发方法。与前面介绍的结构化方法相比,它扬弃了那种一步一步周密细致地调查分析,然后逐步整理出文字档案,最后才能让用户看

8、到结果的繁琐做法。而是一开始就凭借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要求的理解,在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下,给出一个实实在在的系统原型,然后与用户反复协商修改,最终形成实际系统。运用原型法开发管理信息系统,首先要对用户提出的初步需求进行总结,然后构造一个合适的原型并运行,此后,通过系统开发人员与用户对原型的运行情况的不断分析、修改和研讨,不断扩充和完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直至得到符合用户要求的系统为止。原型法的上述基本思想,体现出以下特征:1.原型法并不要求系统开发之初,即完全掌握系统的所有需求。事实上,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系统的所有需求不可能在开发之初就可以预先确定,用户只有在看到一个具体的系统时,才能对自己的

9、需求有完整准确的把握,同时也才能发现系统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缺陷。2.构造原型必须依赖快速的原型构造工具。只有在工具的支持下才能迅速建立系统原型,并方便地进行修改、扩充、变换和完善。3.原型构造工具必须能够提供目标系统的动态模型,才能通过运行它暴露出问题和缺陷,有利于迅速进行修改和完善。4.原型的反复修改是必然的和不可避免的。必须根据用户的要求,随时反映到系统中去,从而完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系统提供的信息真正满足管理和决策的需要。另外,原型法的运用,必须依赖强有力的软件支撑环境作后台。这个环境至少应具备:一套操作方便灵活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一个与数据库系统相适应的数据字典生成工具;一套与

10、数据库系统相适应的快速查询系统并支持复合条件查询;一套支持结构化编程、代码自动生成和维护的高级软件工具或环境。四、面向对象的开发模式面向对象的开发模式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各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如Smalltalk、C+等)逐步发展而来的。面向对象(object oriented,OO)方法从另外一个角度为我们认识事物,进而开发系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基于类和对象的概念,把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都看成是由各种不同的对象组成,每个对象都有各自内部的状态、机制和规律;按照对象的不同特性,可以组成不同的类。不同的对象和类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就构成了客观世界中的不同的事物和系

11、统。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可描述为:1.客观事物是由对象组成的,对象是在原事物基础上抽象的结果。任何复杂的事物都可以通过各种对象的某种组合结构来定义和描述。2.对象是由属性和操作方法组成的,其属性反映了对象的数据信息特征,而操作方法则用来定义改变对象属性状态的各种操作方式。3.对象之间的联系通过消息传递机制来实现,而消息传递的方式是通过消息传递模式和方法所定义的操作过程来完成的。4.对象可以按其属性来归类,借助类的层次结构,子类可以通过继承机制获得其父类的特性。5.对象具有到装的特性,一个对象就构成一个严格模块化的实体,在系统开发中可被共事和重复引用,达到软件(程序和模块)重用的目的。采用面向对象

12、的开发方法,首先要进行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对系统中的具体管理问题和用户对系统的需求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确保系统的整体性、开发过程的阶段性与计划性,使系统性能满足系统的目标和要求,以期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系统分析(分析和求解问题)阶段:利用信息模型技术识别问题域中的对象实体,标识对象之间的关系,确定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利用属性描述对象及其关系,并按照属性的变化规律定义对象及其关系的处理流程,该阶段简称OOA。 2.系统设计(确定问题模型)阶段:对系统发现的结果进一步抽象、归类、整理,以范式(物理模型)的形式确定,该阶段简称OOD。 3.系统实现(

13、程序设计)阶段:利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编程,该阶段简称 OOP。 4.系统测试阶段:运用面向对象的技术进行软件测试,该阶段简称OOT。面向对象的方法还为软件维护提供了有效途径,程序与问题域一致,各个阶段表现一致,大大降低了理解难度,提高了软件的维护效率。五、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信息系统的开发除了要严格区分工作阶段外,还要运用系统的方法,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自顶向下地完成开发工作。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前提论述如下:首先,数据域为现代数据处理的中心;其次数据模型是稳定的,处理是多变的;最后,用户要参与开发。从上述的基本原理和前提出发,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必须强调以下几个

14、基本观点: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1.面向用户的观点系统使用者是高层领导和各层管理人员,因此。信息系统成功的标志是看它能否满足用户所提出的各类信息需求,看用户对其是否满意而不是信息系统开发研制人员对其是否满意。由于信息系统开发人员和用户所处的角度不同,他们对系统的侧重面也有所不同。所以说,信息系统开发人员必须在研制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与用户保持接触,不断让用户了解系统开发进展情况,及时校准研制工作的方向。2.每个阶段规定明确的任务和所应得的成果人们在实际开发工作中得到的教训里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混淆了工作阶段。系统开发人员常常热衷于编制程序,在没有充分搞清系统的需求之前就匆忙地考虑机器的选型、外设

15、的配置、网络的方案、系统软件的选择等,匆匆忙忙地购置、安装、调试后就开始了程序的编制工作。这样做造成的后果是,一方面这些程序要不断地返工,可能会把程序改得面目全非;另一方面由于机型、设备等的配置过早,可能最终满足不了用户的管理需求,这样做的结果白白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也会把开发人员搞得晕头转向,不能集中精力去做应该做的,其结果是花了几倍的时间、精力,还没有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好。因此无论是大型连是小型信息系统在其开发过程中都要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明确规定每个阶段的任务和成果,并制定出各个阶段的富标和评价标准,以此来对阶段性成果进行评审,从而保证系统开发质量。3.按照系统的观点,自顶向下地完成

16、研制工作对子系统开发人员来说,开发一个系统首先要认识这个系统,然后再设计这个系统。无论是认识还是设计,按照系统的观点,都要先考虑系统的全局,从全局出以从高层入手,先了解宏观问题,弄清系统的边界、主要功能需求、主要组成部分及各个部分之间的联接关系,在保证全局的正确性、合理性的前提下,考虑各个组成部分内部的细节问题,即先全局后局部。这个认识和设计过程与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的一般认识规律相吻合,因此是一条正确的开发原则。4.充分考虑变化的情况在现实世界中任何一个系统都要不断受到外界环境如新的政策、法规、制度以及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的影响,信息系统也不例外。为了能够使自身立足于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之中。并求

17、得生存和发展,系统内部的管理模式、管理内容等需要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必将导致对信息需求的变化,因而要求信息系统要能够快速适应这些变化。以上是基于信息管理系统相关知识对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模式的相关探讨,并且也讨论了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参考文献:1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6版,第339页、347页351页2Kenneth C.Laudon &Jane P.Laudon: 管理信息系统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5月第1版,第13-15页3陈佳: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3版,第36页40页、67-68页4邵丽萍: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实践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第88页、107页5曾庆宾: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刍议J,暨南学报,1995年第1期,第6页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