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度计测倾角的原理分析及系统设计实现.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36198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速度计测倾角的原理分析及系统设计实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加速度计测倾角的原理分析及系统设计实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加速度计测倾角的原理分析及系统设计实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加速度计测倾角的原理分析及系统设计实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加速度计测倾角的原理分析及系统设计实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速度计测倾角的原理分析及系统设计实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速度计测倾角的原理分析及系统设计实现.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加速度计测倾角的原理分析及系统设计实现圃蟹面墨!加速度计测倾角的原理分析及系统设计实现张耀文江佳峻王兆兵贾琦李星星陈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高新技术摘要:介绍了加速度计潮量倾角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并提供了基于AVR单片机和MMA他6模块的系统设计思路和爰I试结果.关键词:MMA726A/D转换系统设计中图分类号:TP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6(c)一000202在地质测量和生产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倾角的测量,传统的测角工具和仪器使用起来存在操作复杂,时间较长,人为干扰较大等缺点.本文中提到的测量系统具有测量速度快,操作

2、简便易行的特点,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减小测量的误差.1测量原理1.1物理原理加速度计的默认受力轴为水平方向,即水平放置轴向上受到的拉力为0,加速度a为0.(图1)当加速度计产生倾斜时,受力轴的轴线与水平线会产生大小为0的夹角,从而在轴线方向受到大小为的F=Mgcos0重力分量,轴线上加速度a为gcos0.不同的倾斜角度下,加速度计受力轴所受到的力的大小不同.0在oNgo度的范围内a与0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a与0还存在如下形式关系:arccos(a)=0可以通过测量F的大小得到0的值,即倾斜角的大小.1.2MMA726工作原理加速度计MMA726具有三个加速度感应轴,

3、感应方向两两垂直(图2)所示.用于感应物体的运动和方向,根据物体运动和方向改变输出电压值.各个轴的信号在不运OsB动或者不被重力作用的状态下(0g),其输出为1.65V.如果沿着某一个方向活动,或者受到重力作用,输出电压就会根据其运动方向以及设定的传感器灵敏度而改变其输出电压.加速度计灵敏度由两个开关S1,S2连接的电阻控制,电阻大小选择在lkn到3.3kQ之间.具体情况见表】.1.3倾角的测量将加速度计静止的放在所要测量的斜面上,使感应轴与斜面保持平行,且指向斜面倾斜方向(图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现代表述方法:物体的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与所加的外力成正比,并且发生在这外力的方向上.此时由于加

4、速度计相对地球静止,所以改变加速度计输出电压的因素只有地球的重力加速度g在感应轴方向的分量.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加速度计输出的电压大小V1,减去水平放置时的电压初始值V0,再除以测量灵敏度k,得到加速度的变化值g.公式为:计算得到的g即为本文1.1中提到的加速度a.进一步利用公式,就可以得到物体表面的倾角.2AD转换2.1A/D转换器图1感应轴受力原理图示图3加速度计测角原理图示Scnsxisforx-zScnsinsAxisforZIl8图2加速度计感应轴图示tngIs图4系组成程图2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A/D转换器是一种用来将连续的模拟信号

5、转换成适合于数字处理的二进制器件.A/D转换器的输入有两种,即模拟输入信号V(in)和参考电压V(ref);其输出是一组二进制数.可以认为,A/D转换器是一个将模拟信号值编码制成对应的二进制的编码器.常用的A/D转换器有:双积分式,逐位比较式及并行直接比较武等几种2.2A/D转换方法本系统利用的是AVR芯片,内部集成有一个l0位逐次比较ADc电路.因此,使用AVR可以非常方便地处理输入的模拟信号量.ATmega128的ADC与一个8通道的模拟多路复用器连接,能对来自端口F的8路单端输入电压进行采样.单端电压输入以0V(GND)为基准.器件还支持16路差分电路输入组合.两路差分输入(ADCl,A

6、DDCO与ADC3,ADc2)有可编程增益级,在A/D转换前给差分输入电压提供0dB,20dB或46dB的放大级.七路差分模拟输入通道共享一个通用负端,而其他任何ADC输入可作为正输入端.基准电压可以通过在AREF引脚上加一个电容进行解耦,以更好地抑制噪声.3系统设计3.1流程设计本系统实现倾角测量的流程为:加速度计通过感应重力的变化输出连续的模拟信号,将这一信号连接A/D转换设备.A/D转换设备再将模拟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并将这一信号经过单片机I/O口输入到单片机内部.单片机再将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倾角的大小,然后通过LcD液晶显示屏将结果显示给用户(图4).3.2单片机选择由于加速度计所需的

7、数据处理速度不需要很高,所以适用于大多数类型的单片机.在选用单片机的时候应考虑的因素有:可靠性,功能实现性,兼容性,功耗和价位.ATmega128单片机为基于AVRRISC结构的8位低功耗微处理器.可以减缓系统的功耗和处理速度之间的矛盾.具有相对完善的接口性能和大量的功能接口,便于实现多个外设的同时工作.此外在省电,稳定性,抗干扰性以及灵活性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故这里选用它来执行测角的功能.3.3硬件接口设计由于ATmega128芯片内部集成了ADC转换电路,所以只需要设计模拟信号的输入电路再与芯片的ADC输入口(PORTF)相高新技术2011NO18SCIENCE&TECHNOLOG

8、YINFORMATIONR128PO盯BPoR1APORTDPORTCp0RTF7PoRTF6E4PoRTE4PoRTF5P0RTF4P0RTF3U4P0RTGP0RTF2妇lPORTFlVv2P0RTFOVx3RST4SXlXTAL2,DCXZX1_ALlNDpeed1宇图5硬件接口图示表1灵敏度功能表USl2耋45Speed2EEDS1S2SlS2范围g灵敏度mg/VR1R2R3R4R1R21.58O0R2R32.06o0RlR4_4-4.0300R3R46.0200连,则可以实现A/D转换的要求.将加速度计的输出端接单片机模拟输入电路的输入端口,加速度计使能端接到未被利用的I/o端口,这

9、样就组成了倾角测试系统(图5).图中的PE4引脚即为加速度计的是能控制引脚,当该引脚为高电平时,加速度计芯片使能,当该引脚变为低电平时,加速度计芯片停止工作,此时单片机可以执行其它的任务4软件设计4.1编程步骤及流程图流程图(图6).程序所要经过的步骤为:初始化端口,初始化A/D转换器,开加速度计使能,A/D转换,单片机处理数据,初始化LCD,LCD显示输出.4.2编程所需注意的问题程序中需要定义数组储存倾角值,应注意倾角的正负符号;经计算得到的公式参数与实际值有一定的误差,需要在程序中进行修正;程序中注意转换器使能的控制;试验中处理后得到的数据传送到LCD上显示时应注意进行格式的转化;为了尽

10、可能充分的利用单片机资源,在不测量倾角的时候可以使单片机进行其它操作.5结果分析及总结通过选取合理的参数本系统中所选取的加速度计两个感应轴工作正常,可以得到较为精确的结果,平且可以通过LCD进行显示.在整个系统的构造中,应确保接口连接正确,加速度计安放平稳,不会产生晃动.编程中合理使用延时,经过多次反复测图6程序流程量选取合适的参数.如果在试验中产生意外的结果要仔细分析查找原因,找到解决方法,保持严谨的态度,然后重复试验,最终获得理想的结果.加速度计与单片机之间的连线越短越好,最好直接焊接到一起,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信号在传输线路中引入的噪音干扰,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参考文献1】龙丘.MMA72

11、60模块V30使用手册.2】张三慧.大学物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l999(4).【3张俊谟.单片机中级教程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10).4】陈冬云,杜敬仓,任柯燕.ATmega128单片机原理与开发指导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0).(上接1页)2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垫板应用设计垫板外观设计根据有限元结构分析优化受力控制,并结合噪音控制的流体力学原理,在上下表面才采用十字纵横向正向交叉排列的柱状体结构,其闻用沟槽进行连接,沟槽与槽壁的交界面采用弧形圆滑连接.槽深5mm8ram,槽宽14mml8ram,槽间距离30ram35ram,其剖面图(图2)所示.垫板经过设备检

12、测,符合铁路减振元件的使用规范标准.弹力,出众的韧性及强度,广泛的适用温度范围以及优异的加工性能,而在铁路橡塑件上的使用也日益增多.其制成产品的寿命周期远远长于传统的橡胶垫,EVA垫或TPU垫,从而使长期成本大大降低,从而具有较好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使用热塑性聚酯弹性体设计的垫片能够满足铁道行业的各项使用要求的技术规范,从而可以在铁道轨道进行应用.参考文献3结语(1】冯刚,苑会林.高速铁路用热塑性聚酯由于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具有惊人的回弹性体发泡材料挤出成型研究【J】.塑料工业,2010,38(2):7681.【2】张勇,黄志荣,冯增国,等.不同软段长度聚醚酯弹性体PEGT/PBT的合成与表征J】.北京理工大学,2003,23(1):123128.3】张勇,张爱英,冯增国,等.聚乙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醚酯弹性体的合成与表征一不同硬段长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J.高分子,2002(2):l67171.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