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经济养老机构场调研报告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36807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8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龄经济养老机构场调研报告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老龄经济养老机构场调研报告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老龄经济养老机构场调研报告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老龄经济养老机构场调研报告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老龄经济养老机构场调研报告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龄经济养老机构场调研报告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龄经济养老机构场调研报告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老龄经济养老机构市场调研报告,2010年7月15日,目录,中国国情老龄化老人的需求分析国家政策养老机构的分析养老市场情况,老年人的定义1956年联合国65岁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60岁欧美国家及发达地区65岁亚太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60岁年龄段划分(世界卫生组织)老龄化社会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系数10 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系数7我国采用前一标准,发达国家多采用后一标准,进入老龄社会的标准,0-14岁的少年在总人口中少于30%;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大于7%或60岁以上人口大于10%;中位年龄人口大于30岁。,2005年中国城镇人口金字塔,2010年中国城

2、镇人口金字塔,2015年中国城镇人口金字塔,中国进入严峻的老龄化,1999年,老人占10.2%,进入老龄社会,截至2009年 老人1.67亿人,占总人口的12.79%2001-2020年为我国的快速老龄化阶段近年老年人口由年均增加311万人发展到年均800万人。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家长进入老年,我国已开始进入少子老龄化的新阶段。20202050年为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阶段 老年人从2.3亿增加到4.1亿,老年人比重从15.6%上升到30%,高龄人口迅速上升,抚养比达到最大值,劳动人口开始老龄化,我国老龄化的特点,老年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明显。地区老龄化程度差异较大。养老积累空

3、白。未富先老。,北京老龄化更严峻,254万人占15%,400万人占20%,650万人占38%,老人健康状况,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占85.4%,部分自理的占9.6%,完全不能自理的占5.0%。低龄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好,完全自理的比例为93.2%,部分自理的比例为5.0%,完全不能自理的比例只有1.8%。中龄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差,完全自理的比例为81.5%,部分自理的比例为12.2%,完全不能自理的比例为6.3%。高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最差,完全自理的比例只有54.3%,部分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比例分别为26.8%和18.9%。与2000年调查数据相比,城市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老年人的绝对数

4、增加明显,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由154万增加到194万,部分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由260万增加到370万。,老年人空巢现象,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已经达到49.7%,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7.7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城市的老年人的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更高,已经达到56.1%,其中独居老年人占12.1%;仅与配偶同住的占44%。“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四二一”的人口结构(一对夫妇同时赡养个老人和个小孩)愈加明显。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空巢老人的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加。,老年人的心理需求,1、健康需求:这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人到老年,常有不同程度的恐老、怕

5、病、惧死等求生心理。2、工作需求(自我价值实现):退休的老年人多数尚有工作能力,骤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3、关爱需求:人到老年,精力、体力、脑力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有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希望得到关心照顾。子女的孝顺、朋友的往来,老伴的体贴,将会使他们感到老有所依。4、和睦需求:老年人都希望自己有个和睦的家庭和融洽的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全家和睦,邻居关系融洽,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5、安静需求: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有些老年人就怕过星期天,这一天子女、儿孙都来了,乱嚷嚷地度过一天,对老年人来说,这样的星期天是“苦恼的星期天”。6、支配需求

6、:老年人原多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的支配权。但由于年老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恼。7、尊敬需求: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可能会情绪低落。如果得不到尊重,就会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不愿出门,长此下去,则会引起抑郁和消沉,为疾病播下种子。8、求偶需求:老年人丧偶后生活寂寞,子女照顾也非长久之计,所以子女应该支持老年人求偶需求。9、坦诚交往需求:老年人容易多疑、多忧、多虑、爱唠叨。他们喜欢别人征求他的意见,愿出谋献计。我们对老年人这些心理特点,要以诚相待,说话切忌转弯抹角。10、自住需求:老年人大都沉着稳重,老练大方,阅历丰富,处世有方,因此干什么事都

7、希望有自己的主张,这种心理上的自信和自主,是老年人的自主需要。,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1、幻想心理受身体逐渐衰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盼望长寿的愿望会越发强烈。于是,他们会常常用幻想来欺骗自己,以获得一时的心理宽慰,如爱听他人关于自己健康的恭维话等。2、抑郁心理有些老年人心理比较脆弱,面对衰老的客观事实既惧怕又无奈,这种心态如果不及时调整,极易导致抑郁。这种抑郁比较顽固,很容易使人丧失生活的兴趣,令人感到疲惫。因而这种人很容易情绪激动,动不动就发火,常常自卑自责、自怨自叹,严重者可有自杀的倾向和行为。3、怕孤独心理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异常,其主要表现是自我评价过低、生存意识消极、经常对他人不

8、满及抱怨。长此以往,有此情况的老人就会加强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强化自我内心的封闭,逐渐地疏远社会,最终会形成孤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并将默默地承受孤独带来的痛苦。这类老人既希望别人关心照顾,又害怕由于过分期望而出现过大的心理落差和失望,于是常常拒绝与他人交往,因而会变得行为孤独、性情孤僻,与周围人的距离越来越远。4、偏激心理这种情绪可表现为两个相反的趋向。一种趋向是因衰老以点带面地否定自我,把自己看成无用之人,经常自责、自卑、自怜和自贬。另一种趋向是因为自己衰老而更高地要求别人,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敬重、关心和照顾,却不考虑他人及社会的实际条件和能力。当这种希望得不到满足时,又加剧了其心理上的偏

9、激,并因此而自暴自弃。5、多疑心理有些老人因身体有病而多疑,常表现为无病也疑,有病更疑。即使自己有一些轻伤小恙也自以为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间或谈病色变,问病又止,求医换药不断。这种疑病可令其对衰退的机能极度敏感,对一般人感觉不到的体内变化或体验不到的痛苦也都会有所感觉,如对心脏的跳动、胃肠的蠕动等方面的变化也能感觉到。这些过度的敏感更容易加重其疑心病。6、怕死心理他们害怕衰老的核心是恐惧死亡。惧怕谈论死亡,不敢探视病人,怕经过墓地和听到哀乐,甚至看到一只死亡的动物也备受刺激,不敢正视。,老年人的心理障碍,一是孤独心理。老年人刚离开曾经工作过的岗位,回到家里,非常不习惯,子女、邻居早出晚归,自

10、己独居空屋,便会产生孤独、空虚乃至被冷落、被遗弃的心理。二是怀旧心理。人常说:“老人爱想过去,年轻人爱想未来。”怀旧心理是上岁数人的普遍心理。留恋过去的某些日子,留恋家里的旧物件,爱拿过去和现在比较,不理解青年人的价值观、消费观,加上老年人爱反反复复地唠叨过去的事情,使得年轻人不免对老人产生厌烦情绪。三是忧虑、多疑的心理。老年人身体不好,且爱生病,这使不少老年人认为自己已经进入“风烛残年”、“半截身子入黄土”的时候,为此缺乏积极乐观的情绪。晚辈们都忙于工作或小家庭,老年人难以获得父母对子女那般的精心照料,使多病的身体和不良的情绪互为影响,加重了身心的不适。老年人由于身体的原因,自我控制力稍差,

11、遇事爱急躁,易动肝火;又加上听力下降,常能出现听错或曲解别人意思的时候,因此容易产生多疑,影响了自己的心态平衡。四是牵挂心理。老年人总对子女过分牵挂,不放心。总想让子女按自己的要求去做,这很容易形成老人和子女的对立情绪。,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分析,必备设施项目需求,必备服务项目需求,希望与自己相仿的,在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上,95%的老人表示晚年更需要“精神陪护”和“精神关怀”,“精神养老”倍受老年人的关注。老人关注点:环境、配套、服务、价格,国家现行的养老居住政策,根据未富先老,快速老龄化的基本国情,考虑我国传统居住文化特点,政府确立基本养老方针:“9073”,北京市“九养政策”,第一,从2010

12、年开始,每年重阳节期间,在城乡社区(村)开展推荐评选“孝星”活动,全市命名表彰1万名“孝星”,并给予物质奖励;第二,建立居家养老券服务制度和百岁老人补助医疗制度,为8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养老券;第三,利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具备条件的城乡社区(村)建立养老餐桌,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配餐、就餐服务,并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家庭送餐服务;第四,建立城乡社区(村)托老所,争取用三年左右时间将托老所基本覆盖至全市城乡社区(村);第五,招聘居家服务养老员并纳入公益性岗位;第六,市政府统一为每个街道(乡镇、地区办事处)配发一辆具有无障碍功能、带有全市统一标识的养老无障碍服务车;第七,依托9

13、6156社区服务热线,充分发挥社会各类心理咨询专业组织的作用,为老年人提供电话咨询、上门服务;第八,为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给居家生活的老年人提供洗澡、如厕、做饭、户内活动等方面的便利;第九,为有需求的65周岁以上老年人配备便携式“小帮手”电子服务器。,养老机构的分类,老年社区住宅,老年活动中心,日托式托老所,临终关怀设施,老年护理院,老年公寓,老少户,老人专用住宅,老年康复院,公共福利院,私立老人院,老人身体状况:健康 需求护理服务:少,虚弱多,居家老人照料,日常自付费用:低,高,适老化普通住宅,其中均包含一些公共服务设施,为老人提供餐饮、照料等服务,提供适合老人的综合服务,

14、包括医疗设施、娱乐活动设施、餐饮零售服务、清洁照料服务等,公办私营及私营两种经营模式均存在;其照料对象的范围较为宽泛,从健康老人到需要护理的老人都有,养老机构的分类,从经营模式上分,经营模式,公办公营,公办民营,民办民营,机构类型,福利院,敬老院,养老中心,养老机构的分类,按照服务方式分类,我国老龄产业的分类,老人养老的市场情况,由分散居家养老逐步向社区或机构集中养老转移养老机构的基础建设及管理水准的初步阶段,多数项目有“名”而无“实”;未形成养老产业链由城区向郊区转移会员制,收取“入会费+租金”,北京养老机构,北京养老机构366家,床位总数为55809张。其中郊区县的170家,城区和郊区县的

15、床位基本持平。由于土地等因素限制,今年已经新增的1.5万张和明年计划新增的1.5万张养老床位有三分之二还是设立在远郊区县。北京老人254万人,百名老人拥有2.2张床。,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使众多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助养服务需求急剧增长,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速快、高龄化趋势显著的特点;空巢老人剧增,为加强机构养老提出了现实的要求;众多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护理服务需求更加迫切,发展机构养老服务的任务更加艰巨;多数老人希望居家养老(85%),有7%的人希望入住养老机构;养老机构的数量远远不足。国际上入住养老机构的数量为4-6%,我国目前不足1%,机构养老发展过程中供求之间呈现严重失衡、矛盾尖锐,老年人对

16、院舍服务需求多、增长快、要求高,与全社会养老机构数量少、质量差、增速慢之间的矛盾。机构服务对象的市场化定位与最需要机构长期照料护理的失能老人支付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拓宽的社会化发展思路与禁锢保守的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社会办养老机构的蓬勃兴起与政府行政监管乏力的矛盾。失能老人的专业化服务需求与机构当中专业护理人员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乐成养老服务经验,(1)在距离市区远的地方建单纯的养老院必定赔钱。(2)谁经营,谁设计。硬件要和运营方式相结合。(3)重视养老护理流程设计。(4)坚持以老人为中心,护理人员为核心,医生辅助的原则。(5)直接COPY英美成型的完善管理文件,无需研发。(6)乐成人员结构:高层高薪,核心管理;低层低薪,标准化运营。(7)医疗专家每周来2次,老年人急病抢救为2级甲等医院。(8)将老人居家服务的生活琐事外包给家政公司,专心提供养老健康服务。,乐成四大功能体系,养老理念体系投资模式体系运营管理体系员工培训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