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油田沙一中湖相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37245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5.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河油田沙一中湖相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商河油田沙一中湖相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商河油田沙一中湖相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商河油田沙一中湖相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商河油田沙一中湖相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河油田沙一中湖相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河油田沙一中湖相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研究毕业论文.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名称:商河油田沙一中湖相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研究题目类型: 毕 业 论 文 学生姓名: 院 (系): 地球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 地质学10803班 指导教师: 时 间:2012年03月25日至2012年06月18日目录长江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I毕业设计开题报告II长江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审意见III长江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评阅教师评语IV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及成绩评定V中文摘要VI外文摘要VII1前言12区域构造背景12.1渤海湾新生代构造沉降史22.2济阳坳陷惠民凹陷构造格局43研究区主要岩石类型及特征53.1主要岩石类型53.2各类岩石特征73

2、.2.1泥(页)岩73.2.2细砂岩和粉砂岩83.2.3碳酸盐岩84混合沉积特征124.1陆源碎屑与碳酸盐交互混合沉积124.2同一岩层中陆源碎屑组分与碳酸盐组分混合沉积135混合沉积类型146混合沉积相模式166.1 浅湖泥混合沉积微相166.2 湖湾混合沉积微相176.3 浅滩混合沉积微相176.4 滩缘混合沉积微相176.5 半深湖泥深湖泥混合沉积微相177混合沉积控制因素讨论188与油气的关系209结论20参考文献21致谢23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1.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商河油田沙一中湖相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研究2. 毕业设计(论文)起止时间:2012年3月25日2012年

3、6月18日3毕业设计(论文)所需资料及原始数据(指导教师选定部分)查阅资料:国内外关于混合沉积研究、湖相碳酸盐岩研究以及碎屑岩岩相古地理研究的相关文献。如:杨朝青,沙庆安.云南曲靖中泥盆统曲靖组的沉积环境:陆源碎屑与海相碳酸盐的混合沉积.沉积学报,1990:8(2):60-63张锦泉,叶红专.论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9,16(2):89-92张锦泉,陈洪德,叶红专.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见:冯增昭,王英华,刘焕杰等主编.中国沉积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623-631Mount J F. Mixing of silicilastics and ca

4、rbonate sediments in shallow shelf environments. Geology, 1984, 1): 432-435.Mount J F. Mixing of siliciclastics and carbonate sediments: A propose frist-order textural and compositional classification. Sedimentology, 1985, (14): 28-31江茂生,沙庆安.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体系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1995,10(6):551-554张廷山,兰光志,陈晓慧等.

5、川西北早志留世陆源碎屑碳酸盐沉积缓坡.沉积学报,1995,13(4):27-35江茂生,沙庆安,刘敏.华北地台中下寒武统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沉积学报,1996,14(增刊):71-73李祥辉,刘文均,郑荣才.龙门山地区泥盆纪碳酸盐与硅质碎屑的混积相与混积机理.岩相古地理,1997,17(3):1-10沙庆安.混合沉积和混积岩的讨论.古地理学报,2001,3(3):63-66郭福生,严兆彬,杜杨松等.混合沉积、混积岩和混积层系的讨论.地学前缘,2003,10(3):312-314张雄华.混积岩的分类和成因.地质科技情报,2000,19(4):32-34所需原始资料:商河地区沙一中综合录井图

6、、部分岩心照片、显微照片及部分分析测试资料。4毕业设计(论文)应完成的主要内容(1)研究区沙一中的地层概况(2)研究区主要岩石类型及其特征分析(3)研究区各层段的沉积环境分析(4)研究区混合沉积的类型、特征及构造因素探讨(5)与油气的关系5毕业设计(论文)的目标及具体要求目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文献,对于混合沉积、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对于碳酸盐岩、碎屑岩沉积相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有较深刻的认识;并能运用所学的沉积学理论知识对商河地区沙一中的岩石特征及沉积相进行合理的分析;熟悉研究论文的写作方法,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要求:本次毕业设计过程中计算机作为主要的辅

7、助工具,因此要求学生对所涉及的相关计算机软件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运用coreldraw软件进行基本的绘图,熟练的掌握office办公软件并对毕业论文进行文字、图形的编排。6、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需的条件及上机时数要求需要学校提供毕业设计场所,上机约需200机时。任务书批准日期 2012 年 1 月 6 日 教研室(系)主任(签字) 任务书下达日期 2012 年 1 月 6 日 指导教师(签字) 完成任务日期 2012 年 6 月 5 日 学生(签名) 长江大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题 目 名 称 商河油田沙一中湖相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研究院 (系) 地球科学学院 专 业 班 级 地质学10803

8、班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开题报告日期 2012年04月23日 商河油田沙一中湖相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研究 1 题目来源本题目来源于科研真题:胜利油田合作项目“商河地区沙一中碳酸盐岩沉积相研究及储层评价”2 研究目的和意义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是指陆源碎屑与碳酸岩在结构上的互相掺杂,或者在成分上纯的陆源碎屑岩与碳酸岩旋回性互层或侧向彼此相交。当碳酸岩沉积物含有10%以上陆源碎屑,或陆源碎屑含有10%以上碳酸盐时,沉积物即具有陆源碎屑和碳酸岩混合沉积的特点。混积层系、混积岩和呈零星分布的一起定义为广义的混合沉积, 并且对于混合沉积来讲,没有一个具体的组分含量标准,只要该沉积物(

9、岩) 的确为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沉积,而非成岩作用或以后改造的假混合就可认定为混合沉积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出现在不同的地质时代、不同的地质构造背景和不同的沉积环境中。构造对混合沉积的影响是最重要的,也是多方面的。气候对混合沉积有重要影响,季节性干湿交替的气候有利于混合沉积的形成。海平面的相对变化对于大路边缘的陆源碎屑和碳酸盐沉积作用有着完全不同的影响。碳酸盐与陆源碎屑以断续性混合、相混合、原地混合和物源混合4种模式混合沉积。混合沉积往往是某些沉积、层控矿床的重要层段。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可以构成良好的油气生储盖组合,形成商业油气藏,对商河地区沙一中湖相碳酸盐与陆相碎

10、屑岩混合沉积研究无疑会促进该地区碳酸盐岩沉积相研究及储层评价,带来商河地区油气勘探的突破,也会为岩性地层类油气资源勘探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并且有望成为21世纪我国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系研究取得明显进展的一个领域。3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1杨朝青,沙庆安云南曲靖中泥盆统曲靖组的沉积环境:陆源碎屑与海相碳酸盐的混合沉积.沉积学报,1990:8(2):60-632张锦泉,叶红专.论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9,16(2):89-923张锦泉,陈洪德,叶红专.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见:冯增昭, 王英华,刘焕杰等主编.中国沉积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623-

11、6314Mount J F. Mixing of silicilastics and carbonate sediments in shallow shelf environments. Geology, 1984, 1): 432-435.5Maxwell W G H, Swinchaff J P. Great Bannier reef regional variation in a terrigenous-Carbonate province.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n Belletin, 1970, (81): 691-7246Button A, Vo

12、s R G. Subtidal and intertidal clastic and carbonate sedimentation in a macrotidal environment: A example the Lower proterozoic ofAfrica. Sedimentary Geology, 1977, 1(3): 187Price I. Deposition and derivation of clastic carbonate on a Mesozoic Continenal Margin, or this Greece. Sedimentology, 1977,

13、(24): 529-5468Mount J F. Mixing of siliciclastics and carbonate sediments: A propose frist-ordertextural and compositional classification. Sedimentology, 1985, (14): 28-319江茂生,沙庆安.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体系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1995,10(6):551-55410张廷山,兰光志,陈晓慧等.川西北早志留世陆源碎屑碳酸盐沉积缓坡.沉积学报,1995,13(4):27-3511江茂生,沙庆安,刘敏.华北地台中下寒

14、武统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沉积学报,1996,14(增刊):71-7312李祥辉,刘文均,郑荣才.龙门山地区泥盆纪碳酸盐与硅质碎屑的混积相与混积机理.岩相古地理,1997,17(3):1-1013王国忠.南海北部大陆架现代礁源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作用.古地理学报2001,2(3):48-49.14张雄华.雪峰古陆边缘上石炭统陆源碎屑和碳酸盐混合沉积.地层学杂志,2003,27(1):54-5715费安玮,刘成林,甘军等.鄂尔多斯盆地三道坎组混合沉积的生物扰动构造与古地理.中国地质,2004,31(4):347-35516罗顺社,刘魁元,何幼斌.勃南洼陷沙四段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特

15、征和模式.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26(4):19-2117董桂玉,何幼斌,陈洪德等.惠民凹陷沙一中湖相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以山东商河地区为例.沉积学报,2007,25(3):343-35018马艳萍,刘立.大港滩海区第三系湖相混积岩的成因与成岩作用特征.沉积学报,2003,21(4):607-61319沙庆安.混合沉积和混积岩的讨论.古地理学报,2001,3(3):63-6620郭福生,严兆彬,杜杨松等.混合沉积、混积岩和混积层系的讨论.地学前缘,2003,10(3):312-31421张雄华.混积岩的分类和成因.地质科技情报,2000,19(4):32-344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16、与研究的主攻方向4.1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多年来,沉积学领域被分为几个不同的分支。鉴于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经济意义,碎屑岩岩石学和碳酸盐岩石学是连个最大的分支。由于碳酸盐和陆源碎屑岩在成分、结构、成因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异,大部分沉积学家有意无意地被分成了碳酸盐沉积学家和碎屑岩沉积学家,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的研究。在地质学界广泛流传着Wilson的观点,绝大多数碳酸盐沉积作用基本上是化学或生物化学的作用,其发生在一种特殊的海洋环境中,即清洁、温暖、浅的水域中。对于碳酸盐沉积作用来说,水必须是清洁的。这样在有意无意中形成一种概念: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是相互排斥的。因而长期以来,陆

17、源碎屑和碳酸盐混合沉积被忽略了。实际上,碳酸盐与陆源碎屑在合适的条件下是可以共存的。与沉积学的发展相同,碎屑岩岩石学和碳酸盐岩石学进入了成熟的现代阶段,涌现出大量的论述碳酸盐岩、碎屑岩岩石学、沉积相、成岩作用的专著,然而却没有一本关于陆源碎屑和碳酸盐混合沉积的专著。随着人们对自然现象认识的深入,随着经济发展对油气和其他矿产资源需求的增加,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得到了地质学家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地质学家认识到,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岩及碳酸盐岩或碎屑岩是同样分布广泛的一类岩石。20世纪80年代,各种地质期刊上只能见到个别关于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的论文。80年代末

18、由Doyle和Roberts编辑的论文集CarbonateClastic Transitions 对当时的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做了总结,开创了系统研究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沉积的先河,为研究者们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混合沉积实例。但这些论文基本上都是描述性的,反映了当时的混合沉积研究处于初期阶段。近20年来大量论述现代和古代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的论文发表在各类学术期刊中,混合沉积的研究进入了大量收集资料的阶段。然而,这与碎屑岩或碳酸盐岩的研究成熟度相比,还相差甚远,尚有许多课题需要研究。由于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作用的复杂性,国内外对其研究均处于初级阶段。其中,早期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张锦泉等人

19、在成都地质学报发表的论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这篇文章中重点论述了各种环境中混合沉积作用的特点, 并总结出了其主要的控制因素, 即构造作用、气候、沉积物的供给、再改过和再沉积作用. 这些因素常共同起作用,并且在不同的环境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其次根据针对我国不同地区的混合沉积也有重点研究,如江茂生等人发表的论文华北地台下中寒武统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以山东张夏地区为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山东张夏地区地层沉积特点、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沉积环境演化分析,表明混合沉积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海平面变化,不同级次的海平面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叠加造成了类型多样的混合沉积。研究混合沉积有助于解释沉积环境的沉积

20、动力学、气候、物源、沉积速率,海平面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甚至有助于解释构造和盆地性质。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地层比较单纯的陆源碎屑或碳酸盐地层提供了有关海平面升降、大地构造、气候和沉积物供给等方面的更为敏感的记录。4.2 研究的主攻方向尽管国内外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有关混合沉积的研究,但是由于混合沉积的沉积机理特殊性,并且控制因素复杂,目前有关混合沉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是不够的,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1)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研究方法,尤其是研究手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2)混合沉积与层序的关系的研究还缺乏大量的研究实例。(3)混合沉积还没有建立成熟的相模式,已有的相模式还存在很大

21、的局限性和片面性。(4)目前混合沉积的研究与生产实践还没有有机的结合起来。未来研究方向:(1)建议应用现代沉积学研究方法结合测井、地震等资料对混合沉积进行综合研究,明确混合沉积,尤其是混积岩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2)野外和室内相结合,宏观和微观相配套, 充分运用区域地质资料、岩心(露头)资料、录井资料、测井资料、薄片鉴定结果及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等分析化验结果,运用现代沉积学的原理深入混合沉积的岩石特征、混合沉积类型、混合沉积机理、混积层序,特别对混合沉积的沉积微相精细进行深入研究,建立不同研究区混合沉积的沉积相模式。(3)在沉积学和岩石学特征研究基础上,充分利用相关的地球物理资料、岩心分析化验资

22、料及试油生产资料,开展混和沉积储层研究和储层评价,明确混积岩对油气储层的作用,预测混积储层有利区块的分布。(5)开展混合沉积的成藏机理研究,综合预测混合沉积油气藏特别是隐蔽油气藏分布。(6)开展混合沉积渗流机理研究,根据混合沉积油藏类型、流体性质、储层特征及开发现状进行混合沉积渗流机理研究。5 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主要研究内容有商河地区沙一中的地层概况、研究区主要岩石类型及其特征、研究区各层段的沉积环境分析、研究区混合沉积的类型、特征及构造因素探讨,需重点研究混合沉积相模式并指出与油气的关系主要通过对区域大量的地质资料、岩心资料、录井资料、测井资料、薄片鉴定结果及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23、等对商河地区沙一中混合沉积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类型、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进而说明其形成机制和控制因素。基本研究步骤如下:(1)区域地质背景(2)岩石学特征(3)混合沉积特征(4)混合沉积类型(5)混合沉积相模式(6)混合沉积控制因素研究中可以采用岩心资料、录井资料和薄片鉴定结果对研究区混合沉积的岩石类型、沉积类型和沉积特征进行归纳与统在研究区陆源碎屑沉积和湖相碳酸盐沉积的两种相模式基础上,综合各类混合沉积的产出部位、沉积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现在沉积学原理为指导,归纳出商河地区沙一中亚段的混合沉积相模式。6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

24、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必须具备的条件:(1)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2)查阅该研究项目相关的参考书、参考文献和资料。资料准备:国内外关于混合沉积研究、碳酸盐岩研究以及碎屑岩岩相古地理研究的相关文献;商河地区沙一中综合录井图、部分岩心照片、显微照片及部分分析测试资料。区域地质资料,工区位置地形地质图,岩石标本,实测剖面图,(指导老师提供);前人研究资料,部分参考书籍和文献(自己搜集整理)。资料准备老师提供的只是一少部分,大量资料需要自己动手查阅,在资料查阅方面学校图书馆给予了强大的文献支援。相关参考书籍也可在图书馆借阅(3)熟悉有关的地质编图、绘图软件的操作

25、和应用。解决办法:(1)文献检索条件:要求在网络数字期刊或学校图书馆中检索有关参考文献,目前我校图书馆能提供有利的条件;(2)资料条件:项目组已收集了研究区有关储层特征的相关资料;(3)上机时间不少于140小时。7 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第一阶段:2012年3月18日4月26日,收集研究区域的相关资料,阅读文献资料,翻译外文资料,完成开题报告,进行开题答辩。第二阶段:2012年4月27日5月31日,绘制相关图件,对研究区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撰写毕业论文。第三阶段:2012年6月1日-6月10日,完成毕业设计并且提交老师审核、评阅与答辩。8 指导教师审查意见老师签字 年 月 日长江

26、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审意见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地质学10803班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指导教师罗进雄职 称讲师评审日期评审参考内容: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难度及工作量,质量和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组织纪律,学生掌握基础和专业知识的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设计)是否完成规定任务,达到了学士学位论文的水平,是否同意参加答辩。评审意见:指导教师签名: 评定成绩(百分制):_分长江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评阅教师评语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地质学10803班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评阅教师罗进雄职 称讲师评阅日期评阅参考内容: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内容、

27、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难度及工作量,质量和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学生掌握基础和专业知识的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设计)是否完成规定任务,达到了学士学位论文的水平,是否同意参加答辩。评语:评阅教师签名: 评定成绩(百分制):_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及成绩评定学生姓名班 级毕业设计 (论文)题目答辩时间 年 月 日 时答辩地点一、答辩小组组成答辩小组组长:委 员:二、会议记录摘要答辩小组提问(分条摘要列举)学生回答情况三、答辩小组对学生答辩成绩的评定(百分制):_分答辩小组组长(签名) :秘书 (签名) : 年 月 日院(系)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名): 院(系)(盖章) 毕业设计

28、(论文)最终成绩评定(依据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答辩小组评分和学校关于毕业设计(论文)评分的相关规定)等级(五级制):_商河油田沙一中湖相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研究学生:陈慧娟,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指导老师:罗进雄,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摘要:商河地区沙一中广泛发育陆源碎屑与湖相碳酸盐的混合沉积。首先文章中重点研究商河地区混合沉积,包括对其岩石学特征、混合沉积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得出结论:研究区内混合沉积特征为陆源碎屑与湖相碳酸盐以较高的频率交互沉积和同一岩层内陆源碎屑组分与碳酸盐组分混合沉积,混合沉积总的格局是在陆源碎屑沉积占优势的背景下,分布着类型多样的湖相碳酸盐岩。进而提出了混合沉

29、积相模式,研究区内的混合沉积相为湖泊混合沉积相, 湖泊混合沉积相中主要发育浅湖、半深湖、深湖三个混合沉积亚相。最后从构造气候等方面对混合沉积控制因素进行了讨论。关键词:商河地区 沙一中 混合沉积 混合沉积特征 沉积相模式 控制因素Mixed Sedimentation of Carbonates of Lagoonal Facies and Terrigenous Clastics of the Middle Submember of Member 1 of Shahejie Formation in Shanghe areaStudent:Chenhuijuan School of Geos

30、cience,Yangtze University Supervisor: Luojinxiong School of Geoscience,Yangtze UniversityAbstract :Mixed deposits,which is composed of terrigenous fragment and carbonate of lagoonal facies,develops extensively in the middle submember of Member 1 of Shahejie FormationFirstly,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

31、ixed deposits of study area carefully,such as geological setting,p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 an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In the study area,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xed deposits are interbedded strata between terrigenous fragment and carbonate of lagoonal facies in high frequency and mixing deposited

32、 between terrigenous fragment constituent and carbonate constituent in one layersecondly,this paper establises mixed sedimentary mode of the mixed depositsIn the study area.Finally,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controlling factor of the mixed depositsKey words:Shanghe region the middle submember of Memb

33、er 1 of Shahe jie Formation Mixed deposits mixed sedi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mixed sedimentary type mixed sedimentary mode l1前言本论文研究商河地区沙河街组第一组中亚段,它是该地区最重要的储集层段。在渤海湾地区, 惠民凹陷沙一中亚段不仅发育碎屑岩,而且广泛发育湖相碳酸盐沉积,在过去几十年的勘探开发中,对于商河地区沙一中亚段一直将纯粹的湖相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分开独立进行研究,而没结合起来作为混合沉积来进行研究。而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地层比较单纯的陆源碎屑或碳酸盐地层提

34、供了有关海平面升降、大地构造、气候和沉积物供给等方面的更为敏感的记录。本次研究其目的旨在对商河地区沙一中混合沉积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类型、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形成机制和控制因素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从而促进商河地区沙一中碳酸盐岩沉积相研究及储层评价的工作。本文通过对区域大量的地质资料、岩心资料、录井资料、测井资料、薄片鉴定结果及化学成分分析结果等对商河地区沙一中混合沉积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类型、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进而说明其形成机制和控制因素。研究中采用岩心资料、录井资料和薄片鉴定结果对研究区混合沉积的岩石类型、沉积类型和沉积特征进行归纳与统计;在研究区陆源碎屑沉积和湖相碳酸盐沉积的两

35、种相模式基础上,综合各类混合沉积的产出部位、沉积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现在沉积学原理为指导,归纳出商河地区沙一中亚段的混合沉积相模式。2区域构造背景商河油田隶属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临盘采油厂,位于山东省东营市西部,临邑地区东部。商河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临商帚状断裂体系,位于临南洼陷和中央隆起带的东端,北隔滋镇洼陷与埕宁隆起相望,南邻临南凹陷和南斜坡与鲁西隆起相隔,其构造格局明显受渤海湾盆地构造演化所控制(图1,图2)。图1 渤海湾盆地第三系构造略图(据王秉海等,1992)2.1渤海湾新生代构造沉降史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经历了古近纪裂陷沉降阶段和新近纪第四纪后裂陷

36、热沉降阶段,基本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裂陷作用旋回。古近纪裂陷作用具有幕式渐进发展的特征,进一步可划分为三个裂陷伸展期:即孔店沙四期、沙三期、沙二沙一东营期等三期。每一裂陷伸展期后,盆地都普遍经历了短暂的区域隆升,并使部分先期沉积的地层遭受剥蚀,形成区域范围内可以对比的几个微角度不整合面或平行不整合。图2 中央隆起带及研究区位置图古新世中期,渤海湾盆地在区域隆起背景上拉开了新生代裂陷作用旋回的序幕。裂陷伸展过程中,沿北北东-北东向断裂和北西-北北西向断陷带形成一系列断陷盆地,并有较强烈的基性火山岩喷发。古新世中晚期的断陷可能仅发育在现金的华北平原区,始新世进一步波及到渤海海域及下辽河平原区。此期间的

37、湖盆是典型的“活动”伸展盆地,控制湖盆边界及湖盆内部的伸展断层都处于较强烈的活动状态,其中部分断层可能是先存断层的再活动或继承性活动,部分断层是在裂陷伸展过程中新生的。断陷湖盆经历了由相对分散、独立的小断陷到彼此串联联合成较大断陷湖盆的演化过程,充填了孔店组和沙四段地层,具有多沉积中心,岩性及厚度变化大并发育区域不整合等特点,且有基性火山岩和膏泥岩发育,反映了一种快速沉降、快速补偿、湖盆闭塞及伴有较强烈火山作用的特征。始新世中晚期,沙三段地层沉积形成。沙三段沉积之前渤海湾盆地发生过区域性构造隆升,形成了沙三与下伏地层间的微角度不整合,这一隆升运动相当于华北运动幕。沙三期控制凹陷边界的主干伸展断

38、层发生继承性活动,且大部分已由早期的平面式断层演化成了铲式或坡坪式正断层,凹陷内部的基底次级断层大多数基本上不再活动,湖盆多表现为半地堑结构特征,岩性、厚度变化规律性强,沉积、沉降中心相对比较稳定。由于边界主干断层的强烈伸展活动,形成了深陷湖盆,发育良好的深湖相生油岩与浊积岩互层。始新世末期,断陷湖盆又一次萎缩抬升,并部分遭受剥蚀,在先存盆地构造基础上进一步发生渐进裂陷伸展,使断陷湖盆继续发育了沙二、沙一和东营组两套地层建造,并发育有一些微角度不整合。渐新世期间,凹陷边界的伸展断层发生继承性活动的同时北部沉积层中还发育了盖层断层,使凹陷内部的沉积-沉降中心发生分散和不规则的转移,另外就是与伸展

39、构造系统走向大致平行的三个区域走滑构造带也有明显的右旋走滑活动。渐新世末期,盆地的裂陷作用基本结束,相应发生区域隆升而使湖盆萎缩并使盆地先期沉积地层部分遭受剥蚀均夷,这一次升降运动是整个渤海湾盆地由断陷转为坳陷的标志,相当于华北运动幕。新第三纪之后,盆地进入区域性坳陷的后裂陷阶段,整个渤海湾盆地在老第三纪断陷盆地盖层之上充填了一套以河流相为主的新第三系第四系红色碎屑岩建造,期间发育有几个轻微的平行不整合或局部微角度不整合,反映了后裂陷阶段在区域整体沉降过程中间或发生短暂的沉积间断和局部隆起。2.2济阳坳陷惠民凹陷构造格局济阳坳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东南部(图1-1),西北由埕宁隆起与黄骅坳陷相隔,东

40、南与鲁东、鲁西南隆起区相邻,东北侧过渡到渤中坳陷,西南端与临清坳陷衔接。济阳坳陷总体为北东走向,南西收敛,北东撤开,总面积约27000km2,陆地部分包括东营、惠民、沾化和车镇4个主要凹陷和若干分隔凹陷或由外围隆起深入盆地中的凸起。如图2所示,惠民凹陷是济阳坳陷中最大的一个次一级的构造单元,长轴大致呈NNE走向,面积约7000 km2,包括临南、滋镇、阳信、里则镇、肖庄等次级洼陷及中央隆起带和南斜坡等次级构造单元 ,西与临清坳陷中的莘县凹陷相连,东与东营凹陷相通,南以齐河广饶断裂与鲁西隆起相接,北以陵县阳信断裂与埕宁隆起为邻(图2)。惠民凹陷的构造格局也受渤海湾盆地的控制,应力方式以左旋压扭为

41、主,形成了左旋帚状断裂为主的中央隆起带,加上鲁西隆起带和埕宁隆起的推挡作用,以及晚新生代构造应力性质的转变,使的中央隆起带临商断裂体系的左旋帚状断裂特征更加明显和复杂。在古近纪区域性(惠民凹陷及济阳坳陷)北东向右旋张应力作用下,形成主体为北东走向的临邑大断裂和临商构造。此后,应力作用回转,发育北西向左旋构造和断裂,形成一系列断阶构造研究区就位于这一系列断阶构造中。3研究区主要岩石类型及特征湖相碳酸盐岩是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类陆相碳酸盐岩,它是指在内陆湖泊盆地中形成的碳酸盐岩,包括淡水湖盆碳酸盐岩、半咸水、咸水湖盆碳酸盐岩和盐湖中的碳酸盐岩。由于湖泊在水体规模、稳定性、生物种类及数量、水体性质及能量

42、方面,湖盆都远远不及海洋,因此湖相碳酸盐岩无论是在岩石类型、岩体性质、规模及稳定性等方面都不及海相碳酸盐岩。湖相碳酸盐岩的特点是:单层薄、岩石类型多变、物源复杂、成分多不纯,并以盆内和近源沉积物为主,其结构和成因的基本特征随沉积环境的变化而异。研究区内陆源碎屑岩(包括少量火山碎屑岩)与湖相碳酸盐岩通常以互层或夹层的混积层系形式出现,及同一岩层内陆源碎屑组分与碳酸盐组分的混合沉积。3.1主要岩石类型表2 研究区岩石类型一览表碳酸盐岩具颗粒结构的碳酸盐岩亮晶颗粒云(灰)岩(很少含泥质成分)泥晶颗粒云(灰)岩(含少量泥质成分)颗粒质泥晶云(灰)岩(含泥质成分)含颗粒泥晶云(灰)岩(含泥质成分)具晶粒

43、结构的碳酸盐岩细晶、粉晶、泥晶云(灰)岩(含泥质成分)碎屑岩细砂岩灰质细砂岩、泥质细砂岩粉砂岩灰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含云(灰)泥岩、云(灰)质泥岩页岩钙质页岩、油页岩火山碎屑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通过岩心资料、录井资料、测井资料、薄片鉴定及化学成分分析等表明商河油田沙一中岩石类型多样,主要为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另有少量火山碎屑岩。碎屑岩和碳酸盐岩还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类型(表2),其中碳酸盐岩岩性多不纯,含陆源碎屑成分。研究区内碳酸盐岩的岩石类型复杂,岩石结构类型多样,按矿物成分可划分为白云岩、石灰岩两类。综合录井表明,研究区内碳酸盐岩以石灰岩为主。但岩心观察与薄片鉴定表明,研究区内碳酸盐岩以白

44、云岩为主。根据结构分类,白云岩和石灰岩的可划分出若干岩石类型见(表3)。表3 研究区沙一中碳酸盐岩主要类型岩石类型岩石名称颗粒类型具颗粒结构的碳酸盐岩颗粒碳酸盐岩亮晶生屑云岩、亮晶生屑灰岩、亮晶生屑灰质云岩生屑为主,少量鲕粒、砂屑亮晶内碎屑含灰云岩砂屑或粉屑为主,少量鲕粒、藻团块、生屑亮晶颗粒云质灰岩生屑、鲕粒、砂屑等多种碳酸盐颗粒泥质泥晶颗粒云岩生屑或鲕粒为主,少砂屑、团块含泥泥晶颗粒灰质云岩砂屑或生屑为主,少量鲕粒、粉屑含泥泥-粉晶颗粒含灰云岩砂屑为主,少量粉屑、生屑、跞屑含泥泥-粉晶颗粒云质灰岩砂屑或生屑为主,少量粉屑、生屑含泥泥晶颗粒云(灰)岩生屑为主,少量球粒、藻鲕、砂屑、砾屑颗粒质碳酸盐岩颗粒质泥(粉)晶云岩颗粒质泥(粉)晶灰岩单一或多种碳酸盐颗粒,含量2550%含颗粒碳酸盐岩含颗粒泥(粉)晶云岩含颗粒泥(粉)晶灰岩单一或多种碳酸盐颗粒,含量1025%具晶粒结构的碳酸盐岩泥晶云岩、泥晶灰岩少量生屑、内碎屑泥-粉晶云岩、泥-粉晶灰岩少量生屑泥质条带泥晶云岩泥质条带泥晶灰岩少量粉屑含泥粉晶云岩、含泥粉晶灰岩少量生屑、粉屑含粉砂泥质泥晶云岩含粉砂泥质泥晶灰岩少量生屑、粉屑3.2各类岩石特征3.2.1泥(页)岩泥(页)岩在研究区内广泛发育,一般为浅灰色、灰色,水平层理发育,可见螺、介形虫、植物碎片等(图3-1,3-2)。泥(页)岩一般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