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总论(第二节)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络总论(第二节)课件.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 络 总 论,1,第二节 经络系统基本内容,2,目的要求,1.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流注、交接及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2.掌握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的基本概念及分布、作用特点。3.熟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基本概念及分布、作用特点。,3,是由经脉与络脉相互联系、彼此衔接而构成的体系。经络系统将人体的组织器官、四肢百骸联络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系统,4,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经络 十 五 络 浮 络 孙 络,络脉,经脉,5,十二经别,外联,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内属 脏 腑,经络系统的构架,内属,经络,外联,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内属五脏六腑
2、,十二经筋十二皮部,肢 节,6,一、十二经脉,含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为手足三阴经、手足三阳经的总称。即十二正经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 手厥阴心包经 手 手少阳三焦经 足 手少阴心经 足 手太阳小肠经 三 足太阴脾经 三 足阳明胃经 阴 足厥阴肝经 阳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十二经脉是如何命名的呢?,十二经脉名称与手足、脏腑、阴阳的关系 1.内为阴,外为阳经脉的阴阳属性。2.脏为阴,腑为阳经脉的脏腑属性。3.上为手(首),下为足。手足+阴阳属性+脏腑属性 如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等。,十二经脉,(一)十二经脉命名原则,阴阳盛衰多少又是如何确定的呢?,8,三阴、三阳,根据
3、古代阴阳的演绎之理,认为阴阳既是万物发生的原动力,也是万物成长、毁灭的根源,将阴阳演变的过程,划分三个阶段:阴气初升时叫少阴,大盛时叫太阴,消尽时叫厥阴(含有太、少交尽的意思);阳气初升时叫少阳,太盛时叫太阳 盛极时叫阳明(含有太、少两阳合明的意思)。,三阴三阳,三阴三阳,1、按阴气的多少分 2、按阳气的多少分 阴气少之少阴 阳气再少少阳 阴气最盛太阴 阳气少之太阳 阴气再少厥阴 阳气最盛阳明3、三阴三阳的表里相合关系 太阴阳明 少阴太阳 厥阴少阳,10,灵枢海论:“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十二经脉总的分布特点:内属脏腑,外联四肢、头面和躯干。经脉运行气血,有一定循行方向,即流注
4、。“内外之应,皆有表里”,即表里关系。,(二)十二经脉分布规律,阳明经在前 手足三阳经四肢-外侧 少阳经在中 太阳经在后 太阴经在前 手足三阴经四肢-内侧 厥阴经在中 少阴经在后,(二)十二经脉分布规律,十二经脉,1.外行部分四肢(1)外行线有穴通路,12,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13,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14,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15,外行部分-四肢部,十二经脉,16,特殊:足厥阴内踝8寸 以下交出足太阴之前,17,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内踝上8寸肝经与脾经交叉点,18,手三阴经分布胸部 足三阴分布腹
5、及胸 手三阳无分布 足太阳分布身后 足少阴肾经胸腹部第一侧线 足阳明胃经胸腹部第二侧线 足太阴脾经胸腹部第三侧线 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胁、腰侧面,十二经脉,1,19,1.外行部分躯干部(2),第一侧:足少阴肾经,第二侧线:足阳明胃经,第三侧线: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外行部分躯干部,20,六条阳经经脉,皆上循头面手足阳明经脉头面部手足少阳经脉侧头部足太阳经脉头顶部,手太阳经脉头颊部“头为诸阳之会”,十二经脉,21,1.外行部分头面部(2),2.内行部分,内属一定的脏腑 阴经属脏阳经属腑,指经脉进入胸腹腔内的部分,即内行线,又称“无穴通路”。内行线作用:联属相关脏腑和组织。,内属一
6、定的脏腑:手太阴肺 手三阴 手厥阴心包 阴经属脏 手少阴心 足太阴脾 足三阴 足厥阴肝 足少阴肾,内行部分,23,2.内行部分,手阳明大肠 手三阳 手少阳三焦 阳经属腑 手太阳小肠 足阳明胃 足三阳 足少阳胆 足太阳膀胱并有属脏者络于腑,属腑者络于脏的“属络”关系,与相应脏腑属络关系一致。,24,2.内行部分,3.十二经脉的属络表里关系,阴、脏、里 阳、腑、表阴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阳经 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 经属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属脏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 腑络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络腑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脏,25,手太阴肺经 属肺 络大肠,内行部分,26
7、,经络理论与脏腑理论,经络理论与脏腑理论,既密切相关,又各有特点,互补互辅。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厥阴肝经,系目系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齿为骨之余少阴肾经与之无关,(三)十二经脉的循行交接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3,28,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手三阴经 从胸走手,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2,外行部分,1,3,29,手三阳经 从手走头,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3,外行部分,2,1,30,足三阳经 从头走足,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2,外行部分,1,3,31,足三阴经 从足走胸腹,足
8、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外行部分,1,27,流注次序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衔接规律阴经与阳经(表里经)手足部衔接 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头面部衔接 阴经与阴经(手足阴经)在胸部衔接,33,(三)十二经脉的循行交接规律,2.十二经脉的流注和衔接规律,十二经脉衔接流注表,肺,大,食指,鼻旁,大趾,胃,脾,心,小,膀,肾,包,三,胆,肝,心中,胸中,肺中,小指,内眦,小趾,无名指,外眦,大趾,任,督,34,二、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另行分出,深入体腔,以加强表里相合关系的支脉,为别行之正经。分布规律为:“离、入、出、合”离:从十二经脉分出称“离”入:
9、进入胸腹腔称“入”出:在头项部出来称“出”合:与表里经别同行称“合”,35,有具体的循行路线,循行分布具有:“离、入、出、合”的特点:从四肢部肘膝以上正经别出离 入于胸腹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 浅出于体表上行出于头颈部出 在头颈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合 阴经经别合于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十二经别特点,36,37,因阴阳表里的相“合”,形成了“六合”:足太阳、足少阴一合(出天柱)足少阳、足厥阴二合(出天容)足阳明、足太阴三合(出人迎)手太阳、手少阴四合(出天窗)手少阳、手厥阴五合(出天牖)手阳明、手太阴六合(出扶突),十二经别特点,38,主要走向趋势为:“向心性”。主要功能:沟通表里两经、加强经脉与脏
10、腑之间的联系,突出心与头的重要性,扩 大了经脉的循行联系和经穴的主治范围。弥补阴经循行之不足:指导临床治疗。,十二经别特点,39,三、十二经筋,含义:十二经脉之气濡养(连属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包括:肌肉、肌腱和韧带等。作用:联缀四肢、约束骨骼、活动关节、维持正常体姿、调控运动功能。,40,十二经筋,特点:有具体的循行路线,多按十二经脉循行分布,以十二经脉名称命名。如手太阴经筋。仅布体表、偶进胸腹腔、不属络脏腑。均起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头面躯干。病候:瘛纵、挛缩、抽搐、肿痛。,41,42,43,十二经筋,足三阳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頄(面部)足三阴
11、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结于角(头部)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内上行结于贲(胸膈),44,壮医经筋疗法是在十二经筋理论指导下,结合壮族民间理筋术而总结出来的以“经筋摸结”诊病和“松筋解结”治病的一种非药物疗法。该疗法提出“筋结致痛”致病机理,贯彻“以结为腧”为取穴原则,运用“松筋解结”的治疗原理,结合壮族民间捏筋、拍筋、拨筋、绞筋等原创手法。形成以经筋推拿手法+壮医针刺+拨火罐相结合的一种综合疗法。,十二经筋临床应用,四、十二皮部,含义:十二经脉相应的皮肤部分、属十二经脉及其络脉布散的部位,分十二区域。作用: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机体、抗御外邪和
12、反映病候、协助诊断的作用。疾病传变层次 皮-络-经-腑-脏 疾病反应于皮部,46,47,十二皮部在诊断、治疗时手足相通“上下同法”。故十二皮部合为六经皮部,并各有专名:关、阖(害)、枢。关、阖、枢的本义是指门户上的一些实物。喻六经皮部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机体、抗御外邪的作用 病邪出入的门户;诊断和接受治疗的门户。,十二皮部,48,十二皮部的临床应用,用于诊断 望诊:面色黄黄疸;晄白阳气虚 面萎黄血虚用于治疗 酒渣鼻,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的皮部分部区,取二经穴位可以治疗。其他疗法:灸法,皮肤针疗法,拔火罐疗法,药物穴位贴敷疗法等。,49,五、十五络脉,含义: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
13、一络和任、督二脉各别出一络及脾之大络的总称。分别以其发出处的腧穴命名。十二络脉在四肢部从相应络穴分出,与相表里的经脉连接。,50,作用:沟通了表里经,加强了表里经之间的联系。补充经脉循行不足。躯干部的任脉络、督脉络和脾之大络分别沟通了腹、背和全身经气,起渗灌气血的作用。,十五络脉,51,分布特点:十二经络脉均从本经肘膝以下的络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任脉的络脉从鸠尾穴分出后散布于腹部。督脉的络脉从长强穴分出后散布于头,左右别走足太阳经。脾之大络从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胁。,十五络脉,52,络 脉,足 穴阳 及明 络胃 脉经 示络 图,丰隆,53,列缺,商阳,手太阴肺经络穴,54,十五络穴,55
14、,六、奇经八脉,含义:“奇”有“奇特”“奇异”之意,奇经是指与十二经脉不同的经脉。奇经八脉是不同于十二经脉的“别道而行”的八条经脉 组成: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56,有一定的循行路线不直属脏腑无表里关系,与奇恒之腑关系密切。无逐经相接的关系除任、督脉外无腧穴分布,奇经八脉的特点,57,交错循行于十二经脉间,沟通十二 经脉的联系,统摄经脉气血、协调阴阳作用。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蓄积和渗灌的调 节作用。,奇经八脉的作用,58,任督脉分布,任脉:循行分布于腹、督脉:循行分布于腰、胸、颏下正中。背、头面正中。,59,基本概况 任、督、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然后别道而行 一源三岐督脉阳脉之海任脉阴脉之海冲脉十二经之海,血海,奇经八脉,60,小结,本讲主要内容,61,BYEBYE,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