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射频技术的车速检测系统开发与设计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940470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3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射频技术的车速检测系统开发与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基于射频技术的车速检测系统开发与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基于射频技术的车速检测系统开发与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基于射频技术的车速检测系统开发与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基于射频技术的车速检测系统开发与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射频技术的车速检测系统开发与设计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射频技术的车速检测系统开发与设计毕业论文.doc(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设计(论文)题目 基于射频技术的车速检测系统开发与设计 主 要 研 究 内 容 、 方 法 和 要 求研究内容:总结无线射频技术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典型应用;重点分析、讨论了无线射频技术在汽车领域中的应用,并开发和设计了基于射频技术的车速检测系统。方法与要求:(1) 全面查阅相关资料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2) 确定好研究方向后对课题进行深入透彻的学习研究。(3) 完成后按照要求对格式内容方面进行改善。 进 度 计 划(1) 四月上旬之前:查阅资料,深入理解无线射频技术的相关知识。(2) 四月中旬:研究无线射频技术的核心内容,重点思考无线射频技术在汽车车速检测系统中的开发与

2、设计。(3) 五月中旬:开始撰写论文。(4) 五月底:完成整篇毕业论文,并准备答辩。 主 要 参 考 文 献1杨粤湘,卢文英,龚俊峰.机动车行驶速度检测系统的设计及其在高速公路交通管理中的应用J.交通科技,2005(2):85-87.2游战清,刘克胜.射频识别技术(RFID)规划与实施.北京:电子出版社, 2005.3张震,杨坚争.ETC与车辆电子身份证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5,15:52-53.4宗术.公路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趋势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6,(9):75-78.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备注:此任务书于第一学期第十六周前由各系发放给指导教师,指导

3、教师填写完整后于下学期第一周内交回各系,由各系进行统计并组织学生于第二周进行选题,确定选题后,交至辅导员于第三周发放给学生。毕业设计于第四周开始进行。摘要目前,RFID技术,即射频识别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道路交通运输方面,可以收集到车辆流量、平均车速、车辆种类、车辆停止侦测及转向比等重要信息。此外还在门禁管制、隧道监测、火车管理、交通信号优先权、乘客信息系统、公车站管理和火车定位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益。为了实现机动车车速的分布式监测以及智能预警,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速度监测传感标签和电子管理系统。系统采用车速传感器采集机动车实际行驶速度并

4、送人信号处理单元进行数据处理,传感标签将机动车身份信息、实际速度发送给安装在道路沿线的读写器;各读写器通过网络与电子管理系统进行实时信息交流。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准确采集机动车速度信息并实时传输和处理,为高速公路机动车行驾监管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关 键 词射频技术(RFID) 车速检测系统 速度监测 传感标签AbstractAt present, RFID technology, Namely RFID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road transportation square surface, and can collect to v

5、ehicle flow, average speed, vehicle types, vehicle parked check detects and steering such important information than. In addition to access control, tunnel in prison measurement, the train management, traffic signal priority, 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 the bus station manage and train positioning

6、 in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and achieved good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To realize distributed speed monitoring and intelligent early warning for motor-driven vehicles,the sensor mg and electronic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technology for speed monitorin

7、g has been designedWith this system,the signal of actual speed is collected by speed sensor and sent to signal processing unit for data processing;and the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vehicles and the actual speed are sent into readers mounted along the roadThrough network,real-time information

8、 exchange between these readers and electronic management system is conducted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system is able to accurately collect the speed information and transmit and process the information in real time,it provides a new technical method for supe- rvising motor-driven vehicles on hi

9、ghwaysKey word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Speed Detections SystemSpeed MonitoringSensing Lable(Sensor Tag)目 录目 录IV第1章绪论11.1射频技术概述11.2射频技术发展21.2.1射频技术发展历程21.2.2射频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现状3第2章射频技术原理及特点62.1射频系统的组成62.2射频系统工作原理72.3射频技术特点10第3章射频技术应用113.1射频技术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分析113.1.1应用环节113.1.2技术优点123.1.3技术缺点133.2射频技术在世

10、博会的应用143.3射频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163.4射频技术在车辆管理方面的应用173.4.1车辆管理在我国的现状173.4.2射频技术在车辆管理中的应用18第4章车速检测系统开发与设计204.1系统分析204.2基于射频技术的车速检测系统204.2.1系统组成224.2.2系统硬件及软件234.3系统拓展30结论33致谢34参考文献35论文附件36一、英文原文:36二、英文翻译:44第1章 绪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已经成为一个很热门的话题。据业内人士预测,RFID技术市场将在未来五年内在新的产品与服务上带来30至100亿美金的商机,随之而来的还有服务器、资料储存系统、资料库程序、商

11、业管理软件、顾问服务,以及其他电脑基础建设的庞大需求。或许这些预测过于乐观,但RFID将会成为未来的一个巨大市场是毫无疑问的。许多高科技公司正在加紧开发RFID专用的软件和硬件,这些公司包括英特尔、微软、甲骨文、SAP和SUN,而很早以前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的一项“要求其前100家供应商在2005年1月之前向其配送中心发送货盘和包装箱时使用 RFID技术,2006年1月前在单件商品中使用这项技术的决议”,把RFID再次推到了聚光灯下。因此可以说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正在成为全球热门新科技。本章主要介绍了射频技术及发展现状:1.1 射频技术概述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

12、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藕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射频识别系统通常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数据交换管理系统组成。其系统原理如图1.1所示:图1.1射频识别系统原理图在20世纪中,无线电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最重要的成就之一。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发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讯”奠定了射频识别 RFID的理论基础。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如今,RFID技术理论日趋成熟,产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从概念上来说,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

13、tion,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的数据信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6。1.2 射频技术发展RFID的基本技术原理起源于二战时期,最初盟军利用无线电数据技术来识别敌我双方的飞机和军舰。战后,由于较高的成本,该技术一直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并未很快在民用领域得到推广应用。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芯片和电子技术的提高和普及,欧洲开始率先将RFID技术应用到公路收费等民用领域。到二十一世纪初,RFID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其在民用领域的价值

14、开始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RFID技术大量应用于生产自动化、门禁、公路收费、停车场管理、身份识别、货物跟踪等民用领域中,其新的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展,层出不穷。1.2.1 射频技术发展历程从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来说,射频识别技术在低频段基于变压器耦合模型(初级与次级之间的能量传递及信号传递),在高频段基于雷达探测目标的空间耦合模型(雷达发射电磁波信号碰到目标后携带目标信息返回雷达接收机)。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发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信”奠定了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RFID技术发展的历程表。在20世纪中,无线电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最重要的成就之一。RFID技

15、术的发展可按10年期划分如下:19411950 年。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RFID技术,1948年奠定了RFID 技术的理论基础。19511960 年。早期RFID技术的探索阶段,主要处于实验室实验研究。19611970 年。RFID技术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19711980 年。RFID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各种RFID技术测试得到加速。出现了一些最早的RFID应用。19811990 年。RFID技术及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规模应用开始出现。19912000 年。RFID技术标准化问题日趋得到重视,RFID 产品得到广泛采用,RFID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

16、部分。2001今。标准化问题日趋为人们所重视,RFID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规模应用行业扩大。RFID技术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完善。单芯片电子标签、多电子标签识读、无线可读可写、无源电子标签的远距离识别、适应高速移动物体的RFID正在成为现实。1.2.2 射频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本世纪初,RFID已经开始在中国进行试探性的应用,并很快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2006年6月,中国发布了中国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标志着RFID的发展已经提高到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层面。到2008年底,中国参与RFID的相关企业达数百家,已经初步形成了从标

17、签及设备制造到软件开发集成等一个较为完整的RFID产业链。据专家估计,2008年中国RFID相关产值达到80亿元左右,并将在未来510年保持快速发展。 目前,RFID在中国的很多领域都得到实际应用,包括物流、烟草、医药、身份证、奥运门票、宠物管理等等,但就我们日常生活感受而言,好像RFID还是离我们很远。除了二代身份证,我们还很难经常感受到RFID在我们生活中的存在。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尽管RFID正快速在各个领域得到实际应用,但相对于我们国家的经济规模,其应用范围还远未达到广泛的程度,即便在RFID应用比较多的交通物流产业,也还处于点分布的状态,而没能达到面的状态。往往是产业

18、中的领导企业为保持其竞争地位而率先尝试采用这种新技术,而更多的企业还抱着观望和犹豫的态度。还是以物流产业为例,应用RFID技术可以大幅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如加快货物出入库时间,减少现场操作人员,实现快速而精确的库存盘点,实现货物准确定位跟踪等,但时至今日,在中国真正实施RFID技术的物流企业还屈指可数。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很多业内人士也开始对RFID产业的未来发展产生怀疑和失望,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阻碍了这一新兴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呢? 首先,是我国企业总体信息化水平不高,阻碍了RFID充分发挥其作用。RFID作为一种信息技术手段,其基本功能是实现数据的精准快速采集。这些数据采集后,必须经过进一步的对比

19、分析处理,才能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总体成本的作用。也就是说,RFID的实施,往往需要企业信息化达到一定水平,使RFID系统与企业既有的ERP、CRM等信息集成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其次,RFID实施成本还比较高,使很多企业望而却步。不仅仅对中国企业,即便对西方企业,RFID的高成本也是一个巨大障碍。正如前文所言,RFID的基本技术原理在60几年前就产生了,但直到上世纪后期,RFID的应用才逐步推广到民用领域,正是高成本阻碍了RFID技术的实际应用。目前在国内,一张RFID标签一般都在1元以上,ETC的车载单元要400多元,高成本使得RFID的投资回报具有很大风险,使其应用大多局限于高价值

20、或高利润商品领域。 再次,行业标准尚未统一,贸然实施会带来不确定风险。尽管RFID起源很早,但目前还没有形成全球统一的技术标准,中国在标准制定领域起步较晚,由于关乎各国经济利益,相信标准之争还会持续一定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贸然投入,必然给企业经营带来很大风险。蓝光获得DVD标准之争的胜利,给HD-DVD阵营带来的巨大伤害,是处于标准之争产业里的企业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这也是很多企业对实施RFID抱观望态度的原因。 最后,我国产业供应链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也阻碍了RFID的实际应用。与西方企业相比,由于技术和管理处于劣势地位,我国大多行业都存在过度竞争,价格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这就使得很多

21、制造企业利润率维持在相当低的水平,产业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之间往往博弈大于合作。而RFID技术只有在整个供应链上协同实施,实现供应链信息透明和分享,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出RFID的作用,这在目前情况下还很难做到。另外,实施RFID的一个主要益处是节省人工成本,沃尔玛称RFID每年为其节省数十亿美元的人力成本开支,而中国较低的工资水平也使得很多企业没有积极性去实施RFID技术。 尽管中国企业目前信息化程度还较低,但中国企业前进的步伐相当快。今年中国已有40多家企业闯入世界500强,更多本土企业正迅速成长为跨国经营企业,日益复杂的管理要求这些企业必须迅速推进信息化建设,在这一点上中国企业具有一定的后发优

22、势,而企业信息化必然给RFID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中国企业信息化的进程,RFID的应用将会由点到面,逐步拓展到更广的领域。RFID应用的推广和市场的扩大而逐步降低,RFID的应用将会从目前的托盘或整箱的货物跟踪逐步扩展到单品货物跟踪的水平。最后,从产业供应链角度看,国家目前提倡的产业升级,就是要使中国企业多生产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利润产品,而这些领域,正是RFID用武之地。产业升级将带动中国企业提升市场竞争能力,逐步由单体企业竞争上升为产业供应链的竞争。今后几年,一批国产RFID企业,如:创羿科技、远望谷、上海华虹、维深集团等迅速发展壮大。在未来几年,我们会看到,RFID的实施将摆脱仅仅由

23、单个企业实施的窘境,而展现为企业所在整个供应链的协同实施,RFID的益处将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凡此种种,我们还会怀疑RFID在中国的发展吗?第2章 射频技术原理及特点上一章我们介绍了射频技术,了解了射频技术及其发展。其实RFID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普遍,特别是数字化的今天。同时RFID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有着非常明显的技术特点。这一章我们重点介绍射频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技术特征。介绍RFID工作原理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下射频技术的系统组成:2.1 射频系统的组成RFID,其核心技术包括无线电射频、计算机软件硬件、编码学和芯片加工技术等多种现代高新科学技术,是多种跨门类科学技术的综合体

24、,被广泛应用于身份识别、物流、自动化生产过程、安全系统和交通系统,比如我国第二代身份证、家居的门禁系统、部分自动收费停车场、城市公交车的刷卡等。射频识别系统至少应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是读写器,二是电子标签(或称射频卡、应答器等,本文统称为电子标签)。另外还应包括天线,主机等。RFID系统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和应用环境,系统的组成会有所不同,但从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来看,系统一般都由信号发射机、信号接收机、编程器、接收天线几部分组成6。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 信号发射机 在RFID系统中,信号发射机为了不同的应用目的,会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典型的形式是标签(TAG)。标签相

25、当于条码技术中的条码符号,用来存储需要识别传输的信息。另外,与条码不同的是,标签必须能够自动或在外力的作用下,把存储的信息主动发射出去。 (2) 信号接收机 在RFID系统中,信号接收机一般叫做阅读器。根据支持的标签类型不同与完成的功能不同,阅读器的复杂程度是显著不同的。阅读器基本的功能就是提供与标签进行数据传输的途径。另外,阅读器还提供相当复杂的信号状态控制、奇偶错误校验与更正功能等。标签中除了存储需要传输的信息外,还必须含有一定的附加信息,如错误校验信息等。识别数据信息和附加信息按照一定的结构编制在一起,并按照特定的顺序向外发送。阅读器通过接收到的附加信息来控制数据流的发送。一旦到达阅读器

26、的信息被正确的接收和译解后,阅读器通过特定的算法决定是否需要发射机对发送的信号重发一次,或者知道发射器停止发信号,这就是“命令响应协议”。使用这种协议,即便在很短的时间、很小的空间阅读多个标签,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欺骗问题”的产生。 (3) 编程器 只有可读可写标签系统才需要编程器。编程器是向标签写入数据的装置。编程器写入数据一般来说是离线(OFF-LINE)完成的,也就是预先在标签中写入数据,等到开始应用时直接把标签黏附在被标识项目上。也有一些RFID应用系统,写数据是在线(ON-LINE)完成的,尤其是在生产环境中作为交互式便携数据文件来处理时。 (4) 天线 天线是标签与阅读器之间传输数据

27、的发射、接收装置。在实际应用中,除了系统功率,天线的形状和相对位置也会影响数据的发射和接收,需要专业人员对系统的天线进行设计、安装。2.2 射频系统工作原理电子标签又称为射频标签、阅读器、数据载体;阅读器又称为读出装置,扫描器、通讯器、读写器(取决于电子标签是否可以无线改写数据)。电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无接触)耦合、在耦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数据的交换。发生在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射频信号的耦合类型有两种。 (1)电感耦合。变压器模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律,如图2.1所示: 图2.1 电感耦合(2) 电磁反向散射耦合

28、:雷达原理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回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电感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中、低频工作的近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25kHz、225kHz和13.56MHz。识别作用距离小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1020cra。 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高频、微波工作的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433MHz,915MHz,2.45GHz,5.8GHz。识别作用距离大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3l0m。其原理图如图2.2所示:图2.2反向散射耦合原理图RFID工作原理: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

29、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RFID的工作原理是:标签进入磁场后,如果接收到阅读器发出的特殊射频信号,就能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即 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即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RFID技术由Auto-ID中心开发,其应用形式为标记(tag)、卡和标签(labe

30、l)设备。标记设备由RFID芯片和天线组成,标记类型分为三种:自动式,半被动式和被动式。现在市场上开发的基本上是被动式RFID标记,因为这类设备造价较低,且易于配置。被动标记设备运用无线电波进行操作和通信,信号必须在识别器允许的范围内,通常是10英尺(约3米)。这类标记适合于短距离信息识别,如一次性剃须刀或可移动刀片包装盒这类小商品。 RFID芯片可以是只读的,也可是读/写方式,依据应用需求决定。被动式标记设备采用E2PROM(电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便于运用特定电子处理设备往上面写数据。一般标记设备在出厂时都设定为只读方式。Auto-ID规范中还包含有死锁命令,以在适当情形下阻止跟踪进程。

31、 Auto-ID中心开发的电子产品代码(EPC)规范能识别目标,以及所有与目标相关的数据。EPC系统运用正确的数据库链接到EPC码,厂商和零售商能依据权限进行查询、管理和变更操作。一旦标记贴到产品或设备上,RFID识别器便能读取存储于标记中的数据。Auto-ID计划将EPC系统发展成为全球标准,该标准主要包括:识别目标的特定代码(EPC);定义数据的所有者(EPC管理器);定义代码及标记的其余信息;定义货物参数,如库存单元号;将EPC代码转换为Internet地址(目标命名服务ONS);对目标进行描述(物理置标语言PML);聚集和处理RFID数据(专家软件);分配给每类目标的特定号码(串行号)

32、;用于互操作性的规范最小集(标记及识别规范),采用RFID技术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透明管理,有效地降低成本。简而言之,在工作时,RFID读写器通过天线持续发送出一定频率的信号,当RFID标签进入磁场时,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随后读写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将数据传输到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的数据处理。2.3 射频技术特点射频识别系统最重要的优点是非接触识别,它能穿透雪、雾、冰、涂料、尘垢和条形码无法使用的恶劣环境阅读标签,并且阅读速度极快

33、,大多数情况下不到100毫秒。有源式射频识别系统的速写能力也是重要的优点。可用于流程跟踪和维修跟踪等交互式业务。 除此之外,RFID系统特点主要还有以下几点:(1) 读取方便快捷:数据的读取无需光源,甚至可以透过外包装来进行。有效识别距离更大,采用自带电池的主动标签时,有效识别距离可达到30米以上;(2) 识别速度快:标签一进入磁场,解读器就可以即时读取其中的信息,而且能够同时处理多个标签,实现批量识别;(3) 数据容量大:数据容量最大的二维条形码(PDF417),最多也只能存储2725个数字;若包含字母,存储量则会更少;RFID标签则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扩充到数十K;(4) 使用寿命长,应用范

34、围广:其无线电通信方式,使其可以应用于粉尘、油污等高污染环境和放射性环境,而且其封闭式包装使得其寿命大大超过印刷的条形码;(5) 标签数据可动态更改:利用编程器可以向写入数据,从而赋予RFID标签交互式便携数据文件的功能,而且写入时间相比打印条形码更少;(6) 更好的安全性:不仅可以嵌入或附着在不同形状、类型的产品上,而且可以为标签数据的读写设置密码保护,从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7) 动态实时通信:标签以与每秒50100次的频率与解读器进行通信,所以只要RFID标签所附着的物体出现在解读器的有效识别范围内,就可以对其位置进行动态的追踪和监控。目前,制约射频识别系统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不兼容的标准。

35、射频识别系统的主要厂商提供的都是专用系统,导致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行业采用不同厂商的频率和协议标准,这种混乱和割据的状况已经制约了整个射频识别行业的增长。许多欧美组织正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标准化必将刺激射频识别技术的大幅度发展和广泛应用。第3章 射频技术应用3.1 射频技术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分析物流仓储是RFID最有潜力的应用领域之一,UPS,DHL,Fedex等国际物流巨头都在积极试验RFID技术,以期在将来大规模应用提升其物流能力。可应用的过程包括:物流过程中的货物追踪,信息自动采集,仓储管理应用,港口应用,邮政包裹,快递等。3.1.1 应用环节由于RFID 标签具有可

36、读写能力,对于需要频繁改变数据内容的场合尤为适用,它发挥的作用是数据采集和系统指令的传达,广泛应用于物流系统中的仓库管理、运输管理、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等场合10。其具体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1) 零售环节。RFID 可以改进零售商的库存管理,实现适时补货,有效跟踪运输与库存,提高效率,减少出错。同时,智能标签能对某些时效性强的商品的有效期限进行监控;商店还能利用RFID 系统在付款台实现自动扫描和计费,从而取代人工收款。(2) 存储环节。在仓库里,射频技术最广泛的使用是存取货物与库存盘点,它能用来实现自动化的存货和取货等操作。在整个仓库管理中,将物流计划系统制定的收货计

37、划、取货计划、装运计划等与射频识别技术相结合,能够高效地完成各种业务操作,如指定堆放区域、上架取货和与补货等。这样,增强了作业的准确性和快捷性,提高了服务质量,降低了成本,节省了劳动力和库存空间,同时减少了整个物流过程中由于商品误置、送错、偷窃、损害和库存、出货错误等造成的损耗。(3) 运输环节。在运输管理中,在长途运输的货物和车辆贴上RFID 标签,运输线的一些检查点上安装上RFID 接收转发装置。接收装置收到RFID 标签信息后,连同接收地的位置信息上传至通信卫星,再由卫星传送给运输调度中心,送入数据库中。有关货物及车辆的必要信息即被记录在数据库中,有利于物流计划中心对车辆和货物的适时控制

38、,并且有利于客户即时的查询货物信息。(4) 配送分销环节。在配送环节,采用射频识别技术能大大加快配送的速度和提高拣选与分发过程的效率与准确率,并能减少人工费用,降低配送成本。(5) 生产环节。在生产制造环节应用RFID 技术,可以完成自动化生产线运作,实现在整个生产线上对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成品的识别与跟踪,减少人工识别成本和出错率,提高效率和效益。特别是在采用JIT(Just-in-Time)准时制生产方式的流水线上,原材料与零部件必须准时送达到工位上。采用了RFID 技术之后,就能通过识别电子标签来快速从品类繁多的库存中准确地找出工位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RFID 技术还能帮助管理人员

39、及时根据生产进度发出补货信息,实现流水线均衡、稳步生产,同时也加强了对质量的控制与追踪。除此,还有食品质量控制环节。近年来涌现出的大量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肉类及肉类食品上。由于牲畜的流行病时有发生,如疯牛病、口蹄疫以及禽流感等,如果防控不当,将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采用了RFID 系统之后,可提供食品链中的肉类食品与其动物来源之间的可靠联系,从销售环节就能够追查到它们的历史与来源,并能一直追踪到具体的养殖场和动物个体。3.1.2 技术优点由于RFID 标签可以唯一的标识商品,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等技术的结合,可在物流的各个环节上跟踪货物,实时的掌握商品在物流节点中所处的位置。应用

40、该技术,可以实现如下目标,获取预期的经济效益:(1) 缩短作业流程。对于配送中心,出入库在平时作业中占很大的比例,将托盘上和包装箱上贴上RFID 标签,在配送中心出入库口处安放阅读器,这样出入库时,利用叉车将货物送入(出),在出入口处无需停止即可进行扫描,在流程中捕获数据,阅读器可以远距离的动态的一次性识别多个标签,计算机根据所阅读到的信息,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并进行相应的数据记录,大大节省了出入库的作业时间。(2) 改善盘点作业质量。由于每个包装箱和托盘上都贴有RFID 标签,进行盘点作业时,只需要利用手持式RFID 阅读器经过所有货架,阅读器就自动获取所有标签上的信息,利用PC 机进行盘点记

41、录。利用RFID 技术将大大减少传统盘点作业中出现和遗漏等差错,增强了信息的准确发生、可靠性。(3) 增大配送中心的吞吐量。当配送中心的主要作业出入库作业效率提高以后,配送中心对货物的处理能力将大大提高,这样就可以增加配送中心每日的货物吞吐量,为配送中心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4) 降低运转费用。由于RFID 技术可以动态的同时识别多个数据且识别距离较大。在出入库作业过程中,验收和出入库几乎是同时完成,无需再先将货物堆放在收货区等待和扫描,而直接可以接货后验货入库、拣货后验货出库。这样大大减少了货物在配送中心内的流转次数,降低了搬运所带来的设备费用和人工费用。(5) 物流跟踪。RFID 技术的核

42、心是标签上的EPC(产品电子代码)提供对物理对象的唯一标识,利用EOC 可以实现货物在整个物流系统中被跟踪及对物流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增加物流管理的透明化程度。(6) 信息的传送更加迅速、准确。由于远距离、动态的自动识别、一次识别多个标签等优势,RFID 技术将使信息的传递更迅速、准确,大大减少了错误和遗漏的发生。特别是盘点作业,遗漏和错误的产生一直是盘点作业的一大难题。3.1.3 技术缺点(1) 在实施的过程中,如何保证每一个标签都能够读到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目前,RFID 的应用主要在托盘和集装箱上,而如果涉及到很多数目的物品,这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动态的情况下,以什么样的视角才能达到最

43、好的读取效果,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测试。(2) 在应用RFID 前,需要一个测试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来说比较漫长,如何在保证原有生产的情况下,实施向RFID 系统的平滑过渡,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目前不管是RFID 的实施还是测试,都是一个花费很大的工程。(3) RFID 的应用过程中,需求、成本和标准是影响RFID 技术应用的主要因素需求上,大部分的企业对RFID 仍然采用观望的态度。因为RFID 的优势是建立在信息的采集以及信息共享上,提升信息共享链条是重中之重。从成本看,标签目前的成本仍然是偏高的,特别是用在制造行业中,什么材料什么工序采用RFID 系统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应用过程中

44、,肯定需要RFID 标准,但是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4) RFID 技术上尚未完全成熟特别是应用于某些特殊的产品,如液体或金属罐等时,大量RFID 标签无法正常起作用,同时标签的可靠性也是个大问题。就目前看来,现在普遍使用的134KHz和13.56KHz 因传输距离太短,限制了阅读器和RFID 标签间的传输距离,使若干标签不能有效地被读取,标签失效率很高。此外,RFID 标签与读取机有方向性,射频识别讯号易被物体阻断,也是RFID 技术发展一大挑战。即使贴上双重标签,仍有3%的标签无法识别。(5) RFID 的应用涉及人员失业、隐私保护以及安全问题企业采用射频识别系统后,物流系统过程中原

45、来由手工完成的工作将有很多被该系统取代,其衍生而来的问题就是将有许多劳工面临失去工作的危机。同时RFID 的大规模应用还会涉及到隐私保护以及安全问题,当前的无源RFID 系统没有读写能力,所以无法使用密钥验证方法来进行身份验证,如果标签是有源的,并且会收到不断变化的验证密钥,那将会大大提高其安全性,不过这又会增加其成本。正因为如此,目前的RFID 技术要想在对信息有保密要求的领域展开应用还存在着障碍。3.2 射频技术在世博会的应用RFID在世博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未来商店、食品监管、车辆交通等方面:(1) 未来商店。于2009年投入运营至今的世博未来商店以全国独有的基于RFID的商业模式取胜:顾

46、客登记信息领取IC卡和掌上电脑后进入商店选购商品,如需购买任何一款世博会特许商品,只要将掌上电脑对准扫描商品便可获知商品的介绍及价格等各类信息,顾客可以借此了解商品,如果满意可进行订购。在结账时,顾客也无需排队,只需要在结账时刷一下身份卡,就知道哪张账单该你付。整个流程都贯穿了RFID, RFID技术的应用推广正需要这样创新的商业模式设计及流程运作来推动。世博未来商店目前在大众中的知名度不断攀升,世博特许商品火热出售,销售额持续上涨。在2008年购买奥运会特许商品的顾客不妨再去上海体验一下购买世博特许商品的“大不同”。 (2) 食品监管。上海市食药监管部门表示,在世博食品供应链中将全面运用RF

47、ID电子标签技术,实现食品的安全信息全程溯源。进入园区的蔬菜、水果、水产品、蛋等初级产品及配送的餐饮半成品等,包装袋上都将戴上RFID标签,这个标签会储存种植养殖企业或生产单位、品名、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在专供世博食品的物流货车上也配备相应的RFID设备,对装载冷藏、冷冻食品的车辆配备RFID等温度连续监控设备。在食品进入园区时,工作人员通过手持式RFID读取器,就能在现场快速追溯食品和原料的来源。 (3) 车辆交通。在车辆交通安全方面,世博会主办方将采用RFID技术的驾车安全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具有车辆和驾驶员电子证件双卡配对、过车自动检测、图像触发抓拍、车牌图像智能识别、自动放行、黑名单布控及即时报警等功能,为世博会区域车驾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此外,RFID技术还广泛应用于世博会的物流配送、证件管理、导游机、机器人、RFID手环和自助图书馆等诸多方面(详情可参看RFID技术保驾上海世博会专题)。笔者认为RFID在世博会上带来的妙处唯有亲临其中方能有更深刻的体会,一个个精彩的、活生生的RFID解决方案、应用案例、实施项目和创新成果届时都将现场直播,RFID业界的同仁如果有机会去看世博会,或将有意外的收获,触发创新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