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河曲民歌研究论略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42351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河曲民歌研究论略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西河曲民歌研究论略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西河曲民歌研究论略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西河曲民歌研究论略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西河曲民歌研究论略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河曲民歌研究论略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河曲民歌研究论略毕业论文.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河曲民歌研究论略摘要:山西被誉为“民歌的海洋”,而河曲民歌则是山西民歌中的一朵奇葩,本文从河曲民歌的渊源,基本特征和社会价值以及继承和发展等方面作一简要论述,尤其是以走西口为代表的河曲民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从中可以看出它鲜活的生命力。关键词: 河曲民歌 走西口 基本特征 困惑 前景 山西位于华北平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悠久的历史,积淀出辉煌灿烂的文化,作为民间艺术形式的山西民歌,也是蔚为大观,历史上山西曾有不少有名的诗人和戏曲作家,唐代的王维,是祁县人,王之涣是新绛人,他们所做的歌词被谱成曲,盛行一时,有名的阳关三叠就是王维作的渭城曲谱成的歌曲,宋朝熙宁、元丰、元祐间,孔三传首创了诸宫调

2、,元曲大家中的白朴(河曲人),郑光祖(襄汾人),乔吉(太原人)都不但是名剧作家,而且是大散曲家,所以,山西素有我国古代文化摇篮之称。山西省各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生活语言,风俗习惯等不同,各地都产生了不同特点、不同风格的民歌,一般分为晋东南、晋南、晋中、晋北四个地区。四个地区民歌最集中的地区是河曲、祁县、太谷、左权、沁源、祁县、定襄、离石、阳高等地,誉为“民歌的海洋”。但地方特色鲜明,艺术风格迥异,晋东南一带的民歌,调式古朴;晋北的民歌,音调高亢,有塞上高原的辽阔,雄浑之感,晋南的民歌时代气息浓厚,感情热烈;晋中的民歌,则灵活自由,富于变化.。晋西北地区的河曲县的民歌独树一帜,自称脉络,民歌主要以

3、山曲为主,和陕北民歌相互影响,曲调高亢,明朗,健康,朴实。意境新颖,诗味浓郁。河曲还有种地方戏叫“二人台”在当地特别有影响力,如此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可以看出河曲民歌在山西民歌中的突出地位。一:河曲民歌 的渊源 河曲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而有趣,她位于黄河之东,隔河相望,西南是陕西省的府谷县,内蒙古的准格尔旗位于河曲的西北部,因此这里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河曲地处晋、陕、蒙三省的交界处,是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结合地,长江和黄河也都会合于这里,历史上的河曲,既是晋商交易的水陆码头,又是兵家严密把守的疆防重地,因此这里也曾一度是繁华之地,有诗为证:“一年四季流萤啭,有货如云瘦马驼”当年有“小北京”之

4、称,追溯河曲的历史渊源。春秋为晋边地,战国属赵,汉及唐时属太原。五代十国时北汉刘崇置雄勇镇,属岚州。宋太平兴国七年建火山军,治平四年置火山县,后废,金贞元年置河曲县。大定二十二年升为火山州,后更名隩州。元宪宗七年省入保德州,明洪武十四年复置河曲县,六年省,十四年复置,属太原府。清雍正二年改隶保德州,民国三年置道,属雁门道,民国十六年废道,直属山西省。河曲,历来人们都说是因为黄河由北向南流经该县西境,蜿蜒曲折,故而得名。追溯河曲民歌的历史,在唐宋就开始流行了,而她真正流行则是在明末清初,明代有“户有弦歌新治谱,儿童又老尽歌讴”的记载,河曲自然环境非常恶劣,千百年来,一代一代的河曲人用歌声诉说着他

5、们的苦难生活和艰辛的劳动,“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从这首歌谣中可以看出河曲人们的艰辛的生活状况,当地人民习惯于把他们唱的民歌叫“山曲子”河曲人唱山曲就是对他们身上经历和身世的抒发,他们所唱的歌就是发自他们内心的声音,那些声音高亢,嘹亮,悠长,舒展,富有山野风味,既有被迫者的呐喊和怨恨,也有离别的凄意,生活的哀怨和无尽的相思之苦,更有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历史曾给河曲以很大的机遇,1953年,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一行八人组成的采访队赴河曲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大规模的调查与研究采访工作,此次采风活动收集了400余首民歌曲调,4500余首歌词,45出二人台,写出各种专

6、题报道10余份,随后整理出版了河曲民歌采访专集这是解放以来第一次由专业音乐工作者对传唱于山野田间的民歌曲调进行系统的采集整理并加以文字记录,从此河曲有了“民歌海洋”之美誉,后来传唱于民间的割莜麦泪蛋蛋好比水推船走西口等河曲民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4000多首曲调、近万首歌词,这么丰富多采的民歌宝库,这么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在黄河干流河道全长5464公里中,竟然集中在只占74公里河道一侧的河曲县,想必决不是几朝几代就形成的。黄河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好多次改道,据史料记载,最早的黄河改道是在尚书禹贡中记述的,连同以后的多次改道,都在山西以外的河南、山东、安徽等地黄河下游出现的。而黄河在河南孟津以

7、上,由于被夹束于山谷之间,几无大的变化。河曲处于黄河中游,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理位置,应该从黄河流域人类文明史开始,就有人类的文化活动开始产生了。虽然,人类的文化活动、文化发展具有普遍性,但是由于历史、经济、地域、地貌、风情等不同,各地的文化又会各具特色。如有的地方的文化特色是岩画,有的地方是石刻,有的则是各种手工艺品制作或各种民俗。产生于河曲的那么多民歌,一定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这一珍贵的艺术品种,应该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传唱与孕育期。二、以走西口为代表的河曲民歌的基本特征河曲民歌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来说,具有主题鲜明,题材丰富,民俗多样,语言独特,歌词委婉,曲调凄美等六个基本特点(一)主题鲜明河

8、曲位于晋西北高原的黄河弯曲处。这里的农民历来生活极为贫苦。为生活所迫,农民们不得不于每年春天,纷纷背井离乡,哭别亲人到口外(内蒙河套一带)去谋生,在那里或揽长工、打短工,或挖煤、扳船,以求挣得几个工钱养活全家:“万般出于无其奈,扔下亲人走口外。”他们春去秋归,年年如此,有的则数年不归,家中留下妻儿老小无依无靠:“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挑苦菜。”在旧社会,这里的贫苦农民,百分之七、八十的人过着这种“走西口”的漂泊生活。由于“西口”路上,沿途盗匪出没,常有生命危险。自己的丈夫到了口外,能不能找到“营生”?在地主富农的残酷剥削和虐待下,能不能活着回来?这些都不得不使留在家中的妻子提

9、心吊胆。民歌走西口:“正月里娶过门,二月里就走西口,两只眼睛泪双流,走路你走大路,千万不要走小路,大路上行走的人儿多,拉拉话儿解忧愁,坐船你做船后,万不可坐船头,船头上风大波浪高,怕你掉在水里头”。“正月里娶过门,二月里就走西口 ”表明是一对新婚夫妇,为了生计所迫,不得不被迫分离,哥哥走口外,妹妹“两只眼睛泪双流”,对哥哥放心不下,千叮咛万嘱咐,哥哥要“走大路,坐船头”“大路行走人儿多,拉拉话儿解忧愁,船头风大波浪高,怕哥哥掉水里”句句真是贴切,发自肺腑之言,情深意切。在河曲,这类反映“走西口”生活的民歌很多,而且都极为深刻。 正是因为走西口这类民歌深刻地唱出了农民的苦难和辛酸,因而这些民歌,

10、不但为河曲人民所喜爱,而且也广泛流行全省,并在全国亦有影响。情歌和有关婚姻题材的歌,在山西各地的民歌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追求自由、幸福的美好愿望,表现了他们对封建礼教以及不合理婚姻制度的愤懑和反抗。在封建社会之中,由于妇女受着“四权”(政权、神权、族权、夫权)的束缚和压迫,她们所遭受的痛苦尤为深重,因而她们追求自由、幸福的愿望也更为强烈。所以这类民歌大部分是从妇女角度唱出的,所涉及的方面很广,凡有关爱情生活以及有关婚姻问题的各个方面几乎都涉及到了。表现情人相会的,如: 东荫凉倒在西荫凉,和哥哥坐下不觉天长。野雀雀落在麻沿畔,依心小话话说不完。 你要和小妹妹长长间坐,觉不着天

11、长觉不着饿。 (河曲:依心小话话说不完) “东荫凉倒在西荫凉,和哥哥坐下不觉天长”表现了妹妹等待哥哥时间之长,终于等到了亲哥哥的到来,和哥哥在树底下坐着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一切,仿佛这世界就是属于眼前这一对恋人的,可以看出他们非常相爱,“野雀雀”也羡慕这对亲密无间的恋人,也赶来凑热闹,依心小话话说不完。多处运用叠词,亲切自然,从而可以表现出封建不合理婚姻的控诉,对自由恋爱的大胆追求。三五席子二五毡, 顶上咱俩小命无人管。 咱二人相好一对对, 铡草刀剜头不后悔。 (河曲:铡草刀剜头不后悔) 这首曲子也表现了青年男女对不合理婚姻的反抗与蔑视,“咱二人相好一对对,铡草刀剜头不后悔”相爱如果不能在一起,

12、就以死来反抗这可恶的婚姻制度,有“孔雀东南飞”的悲壮情怀,也可以看出他们这种真挚而热烈的爱以悲剧而告终。从这些民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人民高尚的情操和纯真的感情。然而,在封建社会里,吃人的封建礼教、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却象无形的锁链,紧紧地束缚着人们,青年男女要想通过自由恋爱达到婚姻的目的是不可能的。因而他们那种真挚而热烈的恋爱,常常是以悲剧的结局而告终,而妇女的命运尤为悲惨。她们或者因买卖婚姻而被父母包办:“我妈妈我大大爱银钱,把我卖在阎王殿”,或者因受媒婆欺骗而堕入火坑:“小奴家今年一十七,你老汉今年六十一;我的娘上了媒人的当,金花花插在你家朽木上。”当她们不得不服从那强迫的婚姻后,便只好忍

13、着“长年止不住泪蛋蛋流”的痛苦而抱恨终身。有的则“千盘万算没活头,凉凉扑在黄河(里)头”,或者“手搓麻绳二尺五,中梁上上吊死得苦”,以死表示她们对强迫婚姻的反抗。这些民歌,正是她们对吃人的礼教和不合理婚姻制度的血泪控诉。音乐理论家田青的一篇名为民歌恰是穷乡好的文章中这样写道:民歌的质量高,是因为民歌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成本高,这些唱山曲的农民,农妇,他们没有妙笔生花,只有苦生活,他或她在一生中可能仅仅唱出了一首歌,更确切的说,他或她,是把自己的一生的痛苦,一世的恩恩怨怨,一生一世难以割舍的亲情,一生一世难以抚平的伤痛,化成了仅仅四句话,你想想他能不好吗?一曲走西口诉说着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一曲走

14、西口唱出了旧社会河曲人民的苦难经历,一曲走西口使天下人都知道黄河拐弯之处有一座古城叫河曲。比如提起哥哥走西口“提起哥哥走西口,一把拉住哥哥手,一把拉住哥哥手,你要走来我不叫你走,扭住你的胳膊拉住你的手,扯烂你的袖口给你缝。 止不住小妹妹泪蛋蛋流,说下个日子你再走,该叫你在来该叫你走,扭住你的胳膊拉住你的手。说不下个日子不叫你走,这一道口外你走不成”这首民歌反映的就是哥哥走西口时情景和小妹妹对哥哥走西口的无奈与抱怨。(二)题材广泛河曲民歌的题材也十分广泛,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见什么唱什么,想什么唱什么,尽显地方民俗风情。有表现它采用比兴、反复、排比、重叠、对称、双关、夸张等手法,抒发生

15、活的喜怒哀乐。旋律简单、优美,音程跳度大,音调高亢、辽阔,节奏比较自由,口语化的装饰音较多,具有鲜明的山歌风味。如有反映当地劳动人民生产劳动的羊倌歌:“一朵朵白云天上飘,青草弯弯杨柳呦叶叶摆,画眉眉呀羊羔呀虎头摇,一颗颗呀羊铃呀叮叮响,一群群那肥绵羊青草湾湾里跑,红丹丹那坡呀桃杏花花开,柔软软那绒毛绵溜溜,青山山绿水好地方。”羊倌歌是当地典型反映河曲美好生活的民歌,由于群众爱听,爱唱,由于群众爱听,爱唱,因而广为流传,歌词形象,可爱,活泼,宛如一幅山水画,给人以触景生情流连忘返的美好感觉,仿佛进入一种人间仙境 ,此类民歌还有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在河湾、割莜麦、黄河水长流等,在河曲民歌中表现男女

16、间爱情生活的很多,有血泪控诉妇女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压迫的,反映对封建礼教,婚姻制度不满的如想亲亲“灯火火点灯半个炕炕明,小酒盅盅量米不嫌你哥哥穷,咱二人相好一对对,铡草刀剜头不后悔”就是对封建礼教的强烈控诉。另一方面追求婚姻自由,反映男女间纯洁爱情的民歌很多,如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蜜蜂飞在窗眼眼上,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稻黍开在顶顶上,操心心操在你心上,阳婆一落山根底, 一阵阵想起哥哥你,一对对胡雁绕天飞,不想别人单想你”这深刻的表现了妹妹对哥哥的思念之苦二:民俗多样、河曲民歌中反映的物质民俗 河曲民歌反映了山西河曲当地丰富的民俗情况。 衣的民俗: 白布衫衫白圪生白,高粱红裤子绿西瓜鞋。

17、 白布衫衫呀袖袖长,羊肚肚手巾呀遮荫凉。 羊肚手巾呀歪罩转,又遮荫凉又好看。 食的民俗: 半斤莜面推窝窝,挨打受气为哥哥。 沙梁沙洼好地脉,海红红是咱好土产。 妹妹不想吃干凝凝粥,我给妹妹熬上那二不溜溜不稠不稀清个沾沾酸稀粥呀亲亲 河曲的历史上,从清末民国初年直到解放初期,人们大多以莜面、豆面、山药蛋为主食,而海红果则是当地有名的土特产。莜麦面有推窝窝、捻鱼鱼、猫耳朵、卜烂子等多种做法,吃时往往调以酸菜汤、羊肉汤、盐水汤等,这是河曲城乡百姓经常食用的家常饭。酸粥是河曲县民间普遍喜食的浆米饭。 住的民俗: 十八根白椽盖平房,不想我活下这下场。 你走西口我上房,手板住烟囱泪汪汪。 青石板沿台砖漫院

18、,灰小子管我成一条线。 河曲人多住平顶房,房顶上可以晒粮食、乘凉,也常是人们望的地方。在河曲民歌的歌词里,常有描写妇女站在屋顶上望情人的情节。 行的民俗: 不大大小青马喂上二升料,三天路程两天到。 黑赤墨毛驴光脊梁,鞭子一甩急忙回。 二套牛车你慢慢游,真魂魂跟在你车后头。 河曲农村多为山区,旧时农民多以马、驴、牛车做为交通工具。至现代,则各种交通工具一应俱全。 2、河曲民歌中反映的社会民俗 家庭是社会组成的基础,在整个家庭中,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前奏和关键。河曲民歌反映的社会民俗主要是关于婚姻爱情方面的。在封建社会,河曲城乡青年男女之间的婚姻多是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进行的,不管男女之间是否相识,

19、是否了解。 青菜芫荽半畦畦,父母主婚不愿意。 满天星星月不明,寻个男人不如意。 大海捞针枉费心,咱二人相好一场空。 在娘家和媒人的哄骗威逼之下,小妹妹离开了心上的人,蒙上面纱,坐上骡轿,去和素不相识的男子结婚。婚后,才知是灰是疤,是老是丑。 菜豆豆开花起油早,寻的男人比鬼难看。 河里头鱼儿井里头沙,干有男人守活寡。 现实要比民歌中描述的更为残酷,童婚现象也是屡见不鲜。于是,年轻的妇女怀抱胳膊腕腕脸背脸睡,枕头上滴下两滴伤心泪。整日度着以泪洗面的日子。但是,这仅仅是苦难生活的开始。 十七十八到婆家,由人家打来由人家骂。 男人狠来婆婆毒,小姑子咒的我不能活。 茶无叶子不如水,童养媳不如鬼。 她们在

20、满天星星没月亮,嘴里头唱曲心里头哭的岁月里,低头进,低头出,低头盘算不能活。在心里呐喊着,难熬难熬实难熬,活着不如死了好。甚至起了轻生的念头,想用投河来解脱活着的痛苦,想用上吊发泄对不幸婚姻的不满。 千盘万算没活头,凉凉扑在黄河头。 手搓麻绳二尽五,中梁上上吊死的苦。 但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寻死吧、上吊吧,扔不下根生土长的地方。千盘万算死了吧,扔不下娃娃又该咋。对亲情乡情的牵挂,使她们选择坚强地活下去,燃起了有朝一日天睁眼,改朝换世活两天的信念。她们清醒地认识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罪恶,封建家长包办婚姻的制度是一切苦难的根源。他们公然怨恨指责父母,揭露买卖婚姻的本质,反抗命运对她们的不公。 旧

21、社会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剥夺了人们正常的配偶要求,但是它却不能阻止人们追求自由恋爱的洪流。青年男女们正常的爱情要求,追求幸福的愿望,往往冲破一切人为的藩篱,大胆地表露出来。漫山遍野地响彻着这样的声音: 唱起曲来抖起音,要为朋友趁年轻。 买不起马子买头牛,娶不起老婆为朋友。 人们的正常爱情得不到自由,因而就不得不以另一种方式,即为朋友,打伙计来实现他们的爱情愿望。 蓝蓝的天来红红的水,想爱谁来就爱谁。 咱二人相好一对对,铡草刀剜头不后悔。 然而,在旧时代,这种爱情的结局终是不幸的,冷蛋蛋砌墙冰盖房,露水的夫妻不久长。民歌用花篮篮打水一场空来说明他们的爱情毕竟是镜花水月,终归落空。三:语言独特, 河曲

22、民歌具有语言朴实直白、音韵和谐、曲调凄美,矜持等特点,河曲方言多姿多彩,折射出河曲民歌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深厚的历史背景。如五哥放羊:“正月格里正月正,正月那十五挂上红灯,红灯(那个)挂在大门外,单等我五哥上工来,单等我那五哥他上工来。二月里刮春风,五哥放羊钻羊群,羊群一过起呀起风尘,一瞭见风尘瞭不见五哥我的郎;七月里。豆角角那个白,妹妹你给哥哥割上一对对牛鼻鼻鞋,哥哥穿上那鞋那个高高兴兴的眊小妹妹来。”语言朴实直白,音韵和谐,矜持的特点表现的很明显。同时将山西人的腼腆,害羞,若隐若现的心态展现在听者面前。河曲民歌还大量运用衬词衬句,如 人在外前心在家“人(那)在(那个)外前(那)心(那)在个家(

23、呀哎),黑(个)生生的头发(那)白(个)生生的牙(呀哎),两(个)眼眼窗窗(那)糊(那)玻璃(呀哎),骑(个)马(那个)不骑(那)带个驹驹马(呀哎)”,“那,那个,呀哎等等,都是衬词衬句”,语言显得灵活自由其中唱词中又有不少方言融入其中,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如瞭,即看见的意思;前晌,后晌,阳婆,即我们所说的太阳,直愣愣的耳朵,即侧耳细听的样子,二号号针,即是绣花针;眊你两回,即看你两回,口语化特别强;还有的在唱词中大量运用叠词,单爪爪、结钱钱, 半床床、一道道、一层层、水鸭鸭、灯盏盏、门嗒嗒、冒高高,绿皮皮等等。这些词的运用既增强了歌词的艺术效果,又带有极大的地方色彩。(四)歌词委婉,曲调凄美

24、河曲民歌在词曲结构方面采用上下句体式,上句起兴,下句表情,往往一个上下句就揭示出一种深邃的感情状态或描绘出一种逼真的生活画面,像山在水在石头在,人家都在你不在、听见哥哥唱上来,热身子扑在冷窗台等都是典型的例子。山曲的曲调则运用并置、呼应、对比等两句体,蕴含有丰富的美学意味。在反映民歌发展历史与民间社会生活状况方面,也具有典型的意义。 河曲民歌大多以写男女爱情居多,但是在写男女爱情没有左权民歌那么直接,那么野,如咱和哥哥结个婚“青皮皮西瓜碎刀刀裂,豆芽芽生成一盆盆菜。旱地地香瓜呀蜜沙沙甜,黄瓜丝丝调凉粉,全村村相中了情哥哥,你是亲亲的心上爱,我爱哥哥整一年,咱和哥哥结个婚”为了表达我对哥哥的爱慕

25、之情,开头先含蓄的引用生活中的习语和俚语让人们看了感觉合乎常理,歌词委婉,朴实,有些矜持,不像左权民歌那么野,那么调皮,活泼。再如想亲亲想得见不上面:“高山流水一条线,想亲亲想得见不上面,有了营生做不成,;捞不成捞饭焖不成粥,想亲亲想得见不上面,拿起那个针来纫不上线,想亲亲想得说不成,心思也不知道在哪里头。”为了表达哥哥对妹妹的真切思念,先含蓄的引出高山流水这种自然现象,用这种普遍的自然现象来含蓄表达出对妹妹的思念之情,用这种含蓄的表达能够真切的感受到男女之间相思之苦。 三、河曲民歌的困惑与前景曾是民歌海洋的河曲民歌如今半个世纪的时间过去了,历史在不断地演变文化在不断地进步,社会有了翻天覆地的

26、变革,文化进步了,与外界的沟通便捷了,河曲民歌是否辉煌依旧,在当今传统音乐文化资源日益消失,消亡的大环境下,素有民歌海洋的河曲会是什么样子呢?通过十多天来在河曲农村的调查采访,我们发现在当地能唱河曲民歌的已经寥寥无几了,寻找到几位还能唱原汁原味的民间歌手实属不易之事,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河曲县二人台歌剧团现在基本上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民歌手和二人台演员被黄河对岸的内蒙古二人台剧团所吸收,形成了一股不小的新时代音乐人才走西口的潮流,也许那里的生存空间对他们来说更广阔些。现散落于河曲民间的21个业余二人台据团艰难的穿行于那些至今还很贫困的乡村里,演出的环境是很艰辛的!通过调查研究发

27、现,一些演出团体的寻常模式为,三天演五场戏,每场戏收入一般为300-500元左右,这些钱由村委会集资支付,演员派往住在老百姓家,吃派饭。团内演员农闲时组织起来外出演出,农忙的时候回家务农,据了解,有钱的村子一般不唱二人台,而是唱晋剧这样的大戏和现代歌舞,至于“山曲儿”则是很少能听到的,在结婚丧礼中也很少出现山曲儿,山曲儿的演唱几乎是一种点缀!随着现代社会的变革,无可避免地会对民歌的生存带来不利的影响,当今音乐艺术的发展趋于多元化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畅达了,社会繁荣了,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了,大量新鲜事物和新潮的娱乐形式逐渐走进大众的生活,这些无疑都促进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日子不苦了,再也不

28、用走西口来维持生计了,但是作为代价,依存于落后的经济基础的乡土文化也正在离我们渐渐远去。 以上调查结果无疑向我们表明,河曲民歌的现状不容乐观,面对现实,我们感到既需要做的就是抢救和保存,据调查,有一位叫韩运德的六十岁的老人,他的手头收集有大量的民歌,二人台方面的资料,现在的河曲县里绝对没有人比他手头的资料更全面,更系统!这些资料中收录有:传统民歌420余首,他自己编制的德民歌330余首,二人台牌子曲90个,二人台剧目92出,所有这些数据词曲对应,抄的工工整整的。尤其是二人台剧目都是一出一出完整的,是随时可以拿给剧团排练用的剧本!这位先生的资料对于我们对河曲民歌的深入研究和了解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

29、价值!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优秀的东西继承了下来,然而同时又有许多优秀的东西却被抛弃了,河曲民歌是民歌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使她不被历史长河淹没,遭受灭顶之灾的可怕命运,为此,想一些办法能够挽救我们曾经辉煌的河曲民歌,首先应该抢救和保护是第一位的,对于民间年事已高的优秀艺人,应该在生活上精心照顾,给与他们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关怀,另外要积极倡导和鼓励年轻的音乐爱好者虚心向他们学习,使这些身怀绝技的人的身上的宝贵财富得以继承和发扬,此外,地方政府应该同国家文化部门进行对话和沟通,制定相应的文化政策,等等一系列的有效政策来对我们河曲民歌大力发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河曲民歌绽放光彩!参考文献:【1】管小军、余超英,山西经典民歌100首【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2】吴钊、刘东升 中国音乐史略【增订本】 人民音乐出版社【3】山西民歌300首山西省音乐舞蹈研究所编【4】中国民歌上海文艺出版社第一卷【5】任俊文 浅谈河曲民歌的历史与现状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04年第2期【6】加俊 河曲民歌走西口背后的艰辛与辉煌 晋中学院学报 第22卷第5期 2005年10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