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5万吨合成氨装置精炼工段毕业设计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42846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5万吨合成氨装置精炼工段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产5万吨合成氨装置精炼工段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产5万吨合成氨装置精炼工段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产5万吨合成氨装置精炼工段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产5万吨合成氨装置精炼工段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5万吨合成氨装置精炼工段毕业设计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5万吨合成氨装置精炼工段毕业设计论文.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年产5万吨合成氨装置精炼工段毕业设计目录第一章 概述2一、精炼工段的任务2二、工艺方法的选择3(1)铜氨液洗涤法3(2)甲烷化法3(3)液氮洗涤法3三、铜氨液洗涤法的吸收原理41.铜液的组成42.铜液吸收原理43.铜液的再生原理6四、铜洗操作和铜液再生工艺条件的选择6(一)铜洗部分6(二)再生部分8五、铜液的制备9六、生产制度:10七、原料及产品的主要技术规格10第二章 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11一、工艺计算11二、物料衡算121.铜洗部分122. 再生部分15三、热量横算181、铜洗部分182. 铜液再生部分20四、消耗定额的计算22第三章 工艺流程图23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2、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

3、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年产5万吨合成氨装置精炼工段的设计摘要:精炼工序是合成氨生产装置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序,主要目的是去除合成氨原料气中残存的少量的CO及CO2等杂质,以免氨合成催化剂中毒。由于本设计是小型合成氨生产装置,而且经过脱硫、变换、脱碳净化后仍然具有较高含量的CO、CO2、H2S及O2和,对合成工序催化剂依然具有毒性,所以必须要进一步净化即精炼。本设计采用的精炼方法是工艺比较成熟的铜氨液溶液洗涤法。设计中介绍了铜氨液溶液洗涤法的工艺原理及工艺条件的选择,并通过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确定了

4、工艺过程中的消耗定额。关键字:精炼、铜液、吸收、游离氨、CO引言:本设计的依据是以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合成氨生产装置。设计的精炼工序是以煤为原料年产5万吨合成氨装置中的一个工序。采用方法是原料煤通过固定床间歇法制得以H2、CO、N2为主的半水煤气,制得的半水煤气在用ADA法脱出其中的H2S,在通过一氧化碳中温变换,并用碳丙烯酯法脱出其中的大量碳后的一个工序 (CO3.1% CO2 0.2%)其目的是去除原料气中少量的CO、CO2 、H2S及O2。正文设计说明书第一章 概述 本设计的依据是以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合成氨生产装置。设计的精炼工序是以煤为原料年产5万吨合成氨装置中的一个工序。采用方法是原料煤通

5、过固定床间歇法制得以H2、CO、N2为主的半水煤气,制得的半水煤气在用ADA法脱出其中的H2S,在通过一氧化碳中温变换,并用碳丙烯酯法脱出其中的大量碳后的一个工序 (CO3.1% CO2 0.2%)其目的是去除原料气中少量的CO、CO2 、H2S及O2一、精炼工段的任务 半水煤气经过脱硫、变换和脱碳后,气体中仍然含有约3%左右的CO、0.1%0.2%的CO2,0.1%0.2%的O2和微量的H2S等有害气体,如果不彻底去除,就会使氨合成催化剂中毒。因此,精炼工序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脱碳工序来的原料气,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清除,使(CO+CO2)25ml/m3。二、工艺方法的选择 精炼工序的方法有物理

6、和化学吸收法,在选择吸收的方法时要根据本课题的生产规模及前后工序的生产方法要求来进行选择。目前常用的精炼方法有: (1)铜氨液洗涤法: 铜氨液洗涤法采用铜盐的氨溶液在高压低温下吸收CO,C02,H2S,O2,然后在低压,加热下再生.通常把铜氨液洗涤法称为“铜洗”,铜氨液称为“铜液”,精制后的气体称为“铜洗气”.此法用于煤间歇制气的中、小型氨厂. (2)甲烷化法: 在催化剂存在下,CO、CO2与H2作用生成甲烷,使CO和CO2总量小于10cm3/m3由于反应要消耗H2,生成的CH4又不利于氨合成反应,因此此法只能适用于(CO+CO2)0.7%的原料气精制,通常和低温变换工艺配套。甲烷化法具有工艺

7、简单,净化度高,操作方便,费用低的优点,因此被大型氨厂普遍采用。 (3)液氮洗涤法:在空气液化分离的基础上,用低温逐级冷凝原料气中各高沸点组分,再用液氮把少量CO和CH4洗涤脱除,使CO降至10cm3/m3以下,这是物理吸收过程,它比铜洗法制得纯度更高的氢氮混合气。此法主要用于重油部分氧化、煤富氧气话的制氨流程中。结论:综合上述,本设计是小型合成氨无空分生产装置,且脱碳后CO的含量在3.5%左右,所以我们将采用铜氨液洗涤法作为本课题的精炼洗涤方法。 三、铜氨液洗涤法的吸收原理1.铜液的组成醋酸铜氨液通常称铜氨液或铜液,是由醋酸、铜、氨和水经过化学反应后制成的一种溶液。铜液的主要成分是醋酸二氨合

8、铜()Cu(NH3)2Ac,醋酸四氨合铜() Cu(NH3)4Ac2,醋酸氨(NH3Ac)和未反应的游离氨。由于吸收了空气和原料气中的二氧化碳,溶液中还含有碳酸氢铵(NH4 HCO3 )和碳酸铵(NH4 ) 2 CO3 等成分。其中醋酸二氨合铜和游离氨是吸收CO的主要成分。铜在两种配合物中分别以低价铜离子和高价铜离子两种形态存在,两者浓度之比(Cu+/Cu2+)称为铜比,两者浓度之和(Cu+Cu2+)称为总铜氨在溶液中以三种形式存在:配合氨,有Cu(NH3)2+ 、Cu(NH3)42+;固定氨,呈NH4+形态;游离氨,为物理溶解状态的氨。这三种氨浓度和称为总氨。由于铜液中存在游离氨,所以具有吸

9、收CO2和H2S的能力,且具有强烈的氨味。铜氨液的吸收能力主要决定于低价铜铜液呈碱性,pH值一般在910,并且有腐蚀性,特别对人的眼睛有强烈的伤害作用,操作时严加防护。2.铜液吸收原理 铜液对CO的吸收在有游离氨存在的条件下,Cu(NH3)2Ac和CO作用,生成一氧化碳醋酸三氨合铜,反应式为:Cu(NH3)2Ac + CO + NH3 = Cu(NH3)3AcCO + Q这是一个包括气液相平衡和液相中化学平衡的化学吸收过程。首先是气体中的CO与铜液接触被溶解,然后CO再与低价铜和氨反应生成配合物,并放出热量。提高压力,降低温度,可以提高CO在铜液中的溶解度,有利于气体中CO的吸收。同时由于吸收

10、反应是可逆放热体积缩小的反应,所以提高压力降低温度,增加铜氨液中低价铜和游离氨的浓度,也有利于CO吸收反应的进行。铜液吸收CO的过程是CO从气相主体扩散到气液相界面,与溶液进行化学反应,然后生成物再扩散到液相主体。在游离氨浓度较大时,溶液吸收CO的化学反应速度很快,这个吸收速度取决于CO从气相扩散到液相界面的扩散速度。因此采用高效率的铜洗塔,强化传质过程,可提高吸收CO的速度。 铜液对CO2、O2、H2S的吸收铜液除了能吸收CO外,同时还可以吸收CO2、O2和H2S。 对CO2的吸收是依靠铜液中的游离氨,反应式如下:2CO2 + NH3 + H2O = (NH3)2CO3 + Q(NH3)2C

11、O3 + NH3 + H2O = 2NH3HCO3 + Q 以上的两个反应是放热反应,能使吸收塔中铜液的温度上升,从而影响铜液的吸收能力,同时生成的碳酸铵和碳酸氢铵在低温时容易结晶,当HAc和NH3不足时,还会生成碳酸铜沉淀。因此,为保证铜洗操作的正常进行,进入铜洗系统的原料气中CO2的含量不能太高,并且铜液中应有足够的醋酸和氨含量。 对H2S的吸收也是依靠铜液中的游离氨,反应式如下:2NH3H2O + H2S = (NH4)2S + 2H2O + Q同时溶解在铜液中的H2S还能与低价铜反应生成硫化亚铜沉淀:2Cu(NH3)2Ac + 2H2S = Cu2S+ 2NH4Ac + (NH4)2S

12、这是一个不可逆的反应,因此原料气中微量的H2S能将铜液中的铜完全除去,生成了不能再生的硫化亚铜沉淀,不仅容易堵塞管道和设备,降低总铜的含量,影响铜液的吸收能力,并且使铜液变黑,粘度增大,容易造成带液事故。所以,要求进铜洗系统的原料气中H2S的含量越低越好。 铜液吸收O2是依靠低价铜离子进行的,其反应式如下:4Cu(NH3)2Ac + 4NH4Ac + 4NH3H2O + O2 = 4 Cu(NH3)4Ac2 +6 H2O + Q这是一个不可逆的氧化反应,能够很完全地把氧脱除。但铜液吸收后,使低价铜氧化成高价铜,而且消耗了游离氨,因而降低了铜液的吸收能力。根据以上分析,原料气中的CO2、H2S和

13、O2的含量不能太高,否则会影响铜液的吸收能力。3.铜液的再生原理铜液在铜洗塔内吸收了CO 、CO2、H2S和O2后,吸收能力下降,甚至失去吸收能力。为了恢复其吸收能力,必须进行再生,循环使用。再生的作用:一是使铜液中吸收的CO 、CO2、H2S在减压加热的条件下解吸出来;二是使铜液中被氧化所生成的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调节铜比。此外还要适当补充铜液在整个过程中所消耗的氨、铜、HAc和水。铜液在减压加热的条件下首先解吸出所吸收的CO 、CO2、H2气体,其反应是吸收过程的逆过程。反应式如下:Cu(NH3)3AcCO Cu(NH3)2Ac + CO + NH3 Q(NH3)2CO3 2NH3+ CO

14、2+ H2O QNH3HCO3 NH3+ CO2+ H2O Q(NH3)2S 2NH3+ H2S Q解吸反应是吸热和体积增加的反应,因此,升高温度,降低压力对解吸反应有利。再生过程中,还有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的还原反应,是依靠CO的还原作用。反应如下:Cu(NH3) 2+ + CO + H2O 2Cu + CO2+ 2NH4+ + 2NH3Q生成的金属很活泼,在高价铜存在的条件下再被氧化成低价铜:Cu + Cu2+ = 2Cu+ Q同时,高价铜也可以直接被CO还原:2Cu(NH3) 42+ + CO + H2O 2Cu(NH3) 2+ + CO2+ 2NH4+ Q由此可见铜比的提高主要是CO的作

15、用,如果铜液中的CO少,还原作用弱,铜比难以提高,所以要保证再生过程中的还原反应,才能维持正常的生产铜比。四、铜洗操作和铜液再生工艺条件的选择(一)铜洗部分1.铜液的成分 总铜:铜比一定,总铜的含量增加,低价铜离子增加,能提高铜液吸收CO的能力。但是,总铜含量取决于铜在铜液中的溶解度,总铜过高,铜液的粘度增大,阻力增加,增加动力消耗,又容易发生带液现象。一般铜液的含量控制在2.02.5mol/L之间比较适宜。本工艺选择的总铜是2.37mol/L。 铜比:总铜一定,提高铜比,即提高低价铜的含量,可以提高铜液吸收CO的能力。但铜比过高,会出现金属铜沉淀:2Cu+ = Cu2+ + Cu这样不仅使溶

16、液中总铜含量下降,降低吸收能力,还会堵塞设备和管道,影响生产。因此实际的铜比应控制在57。本工艺选择的铜比是6.16。 NH3含量:铜液中的氨以游离氨、配合氨和固定氨三种形态存在。由于配合氨和固定氨的值随铜离子及酸根的浓度而异,所以溶液中总氨增加,游离氨也增加,吸收CO和CO2的能力增加。但游离氨含量过高,铜液再生时,氨损失增大。如果铜液中游离氨不足,会发生低价铜复盐的分解,生成醋酸铜沉淀:Cu(NH3)2Ac=CuAc+2NH3 当原料气中CO2含量高而铜液中游离氨含量不足时,会生成碳酸铜沉淀,降低了吸收能力。严重时会造成设备堵塞。但游离氨含量不能过高,否则铜液再生时,氨损失增大,实际生成中

17、总氨含量控制在8.512.5mol/L,游离氨控制在2.02.5mol/L。 醋酸的含量:铜液中的醋酸主要形成Cu(NH3)2Ac和Cu(NH3)4Ac2使铜液稳定,并参与O2的反应。由于原料气中含有CO2,若铜液中醋酸含量不足,就会生成碳酸铜氨盐,同时还会生成CuCO3沉淀,使铜液吸收能力降低,影响生产。一般铜液中醋酸含量超过总铜含量的10%15%较为合适,为2.23.0mol/L,但有些工厂提高到3.5 mol/L。本设计中选择2.65 mol/L。 铜液中残余的CO和CO2铜液中残余CO和CO2含量高,则铜液吸收CO和CO2的量就会减少,铜洗气中CO和CO2含量就会升高,为保证铜液吸收效

18、果,要求再生后铜液中的CO0.005m3CO/m3铜液,CO2残余量1.5mol/L。2.铜液的温度降低铜液吸收温度,既能增加铜液的吸收能力,又有利于铜洗气中CO含量的降低。当温度超过15以后,铜液的吸收能力迅速降低,铜洗气中CO含量迅速增加。但温度过低,使铜液黏度增大,同时易生成碳酸铵结晶,堵塞设备,增加系统阻力,一般铜液温度以812为宜。本设计的吸收温度为10。3.吸收塔的操作压力提高铜洗操作压力,气体中CO分压也随之增加,铜液的吸收能力增大。在一定温度下,吸收能力随CO分压增加而增加,但CO分压超过0.5MPa后,吸收能力已不再明显增加,却增加了动力消耗,同时设备的强度要求更高,这种情况

19、下脱除CO并不经济,一般铜洗操作压力控制在12.015.0Mpa左右。本设计的操作压力选择12.767 MPa。(二)再生部分1.温度铜液再生温度应满足气体解吸和高价铜还原的要求。提高再生温度有利于解吸,但温度过高,加快了溶解态的CO解吸,使还原作用降低同时会使氨和醋酸损失大。再生温度低对还原有利,但解吸不完全,再生后铜液中CO含量增加,影响吸收能力。为解决这一矛盾,再生中采用分阶段控制温度的方法,使解吸,还原分别在回流塔、还原器和再生塔三个设备中完成。首先在回流塔中使大部分CO和CO2解吸,为避免解吸过快,回流塔温度控制低些,一般为4550。然后在还原器中进行还原反应,温度控制在6068。最

20、后在再生器中将温度提高至7578,使残余CO和CO2从铜液中充分解吸,但再生器温度不能超过80,否则,铜液的稳定性将被破坏,析出金属铜。2.压力再生压力是指再生器铜氨液液面上的气相压力。再生压力低,有利于CO和CO2 的解吸。再生压力过高,CO解吸不完全,铜氨液吸收能力低,增强了对高价铜的还原作用使铜比升高。但再生压力过低,会使CO过早解吸,对高价铜的还原作用减弱,铜比不容易升高,反而降低了铜氨液的吸收能力。最终再生压力一般维持在300800Pa。3.再生时间铜氨液在再生器内的停留时间即再生时间。再生时间愈长,则CO和CO2 解吸愈完全,再生后铜氨液的吸收能力就愈强。最终再生时间停留在25mi

21、n左右。4.氨的加入量在再生过程加氨的目的是补充铜氨液在使用过程中损失的氨,以维持其总氨含量在正常范围内。若补充的氨量过多,在再生时蒸发的氨也多,则再生气中氨的分压增大,再生气中CO的分压相应降低,使铜氨液中的CO易于解吸,消弱了对铜氨液的还原作用,铜比下降。但由于还原作用减弱,当铜比偏低时,不易及时调整和纠纷。加氨量不足,会使铜氨液的吸收能力减弱。最终氨的加入量确定为710Kg。5.空气加入量当由于高价铜还原过度,使铜比过高时,可加入空气直接使一部分低价铜氧化为高价铜,降低铜比。由于空气中的氮气使再生气中CO含量降低,减少了回收价值,并相应提高了再生压力,因此操作中应尽量少用加空气的办法来调

22、节铜比。五、铜液的制备铜氨液的配制:醋酸铜氨液是由金属铜、醋酸、氨和水经化学反应后而制成的一种溶液,所用的水不含有氯化物和硫酸盐,以避免对设备腐蚀。因为金属铜不直接溶于醋酸和氨的水溶液中,在制备新鲜铜液时必须加入空气,这样金属就容易被氧化为高价铜,而形成配合物,反应:2Cu+4HAc+8NH3+O2=2Cu(NH3)4Ac+2H20生成高价铜再把金属铜氧化成低价铜,从而使铜逐渐溶解。反应:2Cu(NH3)4Ac2+Cu=2Cu(NH3)2Ac先将紫铜丝或片置于制备槽的铁畀上,再加入适量软水和氨,使溶液呈碱性,以防止加入醋酸后引起设备的强烈腐蚀作用。然后,开动循环泵,使溶液循环,缓缓加入醋酸,并

23、逐渐通入空气进行氧化。为加快初期氧化反应的速度,可通入蒸汽加热,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温度逐渐升高,就可停用蒸汽,改用冷却水,将溶液温度控制在4550。在氧化阶段,随着高价铜离子的增加,要不断补充氨和醋酸,并控制氨酸比大于2。当溶液中高价铜增加到1.5mol / L时,继续进行氧化已很困难,则可停止加入空气,进行还原。在还原过程中,铜氨液继续循环,温度维持在5565。当总铜上升到2.22.5mol / L,高价铜下降到0.30.4mol / L时,将铜氨液冷却至常温,并调节氨和醋酸的含量,达到要求为止。六、生产制度: 年产量:5万吨 年生产日:330天 七、原料及产品的主要技术规格 脱碳气的组成

24、:H2、N2、CO、CO2、O2、Ar+CH4、NH3 精炼气的组成:H2、N2、CH4+Ar 各组分所站的比例 成分名称H2N2COCO2O2CH4+Ar合计脱碳气71.1823.533.50.300.141.35100精炼气74.1024.510001.41100铜氨液的组成: 总铜一价铜二价铜铜比总NH3醋酸二氧化碳2.372.040.336.169.0 2.270.96危险性物料的主要物理性质: 分子量熔点沸点闪点 燃点 爆炸极限 NH317-77.7-33.4 65163015.5%-28% 13.5%-82% CO28-205-191.5 641 12.5-75 H2 2-259.

25、14-252.80 580 4.1- 75 CH416-182.48-161.49-188 650 5.0- 15 六、生产流程及工艺流程简述 由压缩来气体(含CO3.5%,CO20.2%)在压力为12.5Mpa下由塔底进入与塔顶洒下812的铜氨液在吸收塔中逆流接触,气体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氧被铜氨液吸收,出铜洗塔的精炼气体(CO+CO2)25ml/m3至塔上分离雾沫后回压缩机压缩后进氨合成工序。 铜液经加压到3334Mpa,加热至2530,自铜洗塔低部流出,经减压依靠本身余压,流到回流塔顶部并向塔内喷洒在回流塔中与再生气逆流接触,回收再生气中的氨和热量,此时溶液温度已达50,解吸出所吸收

26、的大部分CO和CO2,从回流塔出来的再生气中,含CO约80%,经氨吸收塔回收所带氨后,制成稀氨水送脱硫或脱碳工段使用。纯净的再生气送至还原器中心管,继续加热到7679,送入再生塔中继续解吸CO,CO2。由再生塔出来经水冷却器,将铜氨液温度冷却到30,进入氨冷却器继续降温515送入再生溶液槽,在其中进行铜比调节,加氨至合格成分,出再生槽送至吸收塔入口。第二章 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一、工艺计算已知条件:年产量5万吨,每年生产330天。生产能力 = = 6.31T/h = 8315.21m3/h生产1吨氨所需要的脱碳气量: = 2799.93m3 因为在生产过程中物料可能会有损失,所以脱碳气量取29

27、50 m3。要求精炼气中(CO+CO2)25ml/m3。二、物料衡算 1.铜洗部分 本课题计算是以1吨NH3 为基准。 (1)已知条件原料气的组成和数量计算1吨NH3的体积 1000/17*22.4=1317.65M3脱C气量 1000/17*22.4*1/2*1/0.2353=2800M3精炼气 3H2+N2=2NH3 1 2 X 1000/17*22.4 放空量 150180M3 脱C气量 2800+150=2950M3 所以气体的体积为VH2 =2950*71.18%=2099.81m3 依次可以推求出其他组分气体的摩尔数为N H2= 2099.81/22.4=93.74Kmol 依次可

28、以推求出其他组分气体的质量为mH2 =N*M=93.742*2=187.484kg 依次可以推求出其他组分脱C气成分H2N2COCO2O2CH4Ar合计%71.180 23.530 3.500 0.300 0.140 1.130 0.220 100.000 m3(标)2099.810 694.135 103.250 8.850 4.130 33.335 6.490 2950.000 kmol93.742 30.988 4.609 0.395 0.184 1.488 0.290 131.696 kg187.483 867.669 129.063 17.384 5.900 23.811 11.58

29、9 1242.898 铜液组成(单位为mol/L)成份总CuCu+Cu2+Cu+/Cu2+总NH3HACCO2铜氨液2.37 2.04 0.336.16 9.0 2.65 0.96 铜液进塔的T为10进塔气的T为35 铜液用量的计算 设铜氨液出塔对温度为26.5,则铜液对CO的吸收系数可以用以下的公式计算 =0.283*游离氨浓液/一价Cu离子浓度0.0295t NH3 t _ 游离氨浓度mol/L Cu+ 一价Cu+ 离子浓度 mol/L T 铜液的温度 NH3 t =总NH22Cu+4Cu2+HAC Cu+2Cu2+CO = NH3 t Cu+2Cu2+HAC CO2 =9-2.04-2*

30、0.33-2.65-0.96 =2.69 =(0.283*2.69)/2.040.0295*26.5=-0.409 =0.39所以 反应平衡时,1吨铜液溶液吸收的CO的体积Vco Vco =22.4A *(Pco+)/1+Pco=28.895其中 A :铜液中一价铜离子的浓度mol/LPco :体中Co的分压:吸收系数由于吸收率为70%,所以所须氨的体积数为:103.25/28.895*0.7=5.104铜液的质量*.时铜液密度为1.183kg/L M铜=1.183*1000*5.104=6038.211 (3)溶液在铜液中的气量和出塔气量的计算由于出塔气中CO. CO2 O2的量是微量的所以

31、可以忽略不计 设:在26.5时铜液对H2 N2 CH4 Ar 的吸收可以近似看成与水中相同 在水中的吸收系数 a H2=0.0174M3/(atm.m3) a N30.0138 M3/(atm.m3) a CH40.029 M3/(atm.m3) a Ar=0.0307 M3/(atm.m3)V吸收=V铜液*Pn*AnPH2= 12.7670.7118 = 9.088 MPa = 89.709atm PN2= 12.7670.2353= 3.004 MPa = 29.655atm PCH4= 12.7670.0.0293= 0.144MPa = 1.424atmPar= 12.7670.030

32、7 = 0.028 MPa = 0.277atm 被吸收的体积 H2: 5.01889.7090.0174 = 7.832m3N2: 5.01829.6550.0138 = 2.053m3CH4: 5.0181.4240.0293 =0.213m3Ar: 5.0180.2770.0307= 0.043m3CO 103.250 m3CO2 8.850 m3总计= 7.8322.0530.2130.043+103.2508.850 = 126.543 m3出塔气的体积 = 2950.00126.543 = 2823.457m3出塔气的组成和数量成分H2N2COCO2O2CH4Ar合计%74.088

33、24.5110.0000.0000.0001.1730.228100.000m32091.843692.0460.0000.0000.00033.1226.4472823.457kmol93.38630.8950.0000.0000.0001.4790.288126.047kg186.772865.0580.0000.0000.00023.65911.5121087.000溶解在铜氨液中的气体量为:成分H2N2COCO2O2CH4Ar合计m37.967 2.089 103.250 8.850 4.130 0.213 0.043 126.543 kmol0.356 0.093 4.609 0.3

34、95 0.184 0.010 0.002 5.649 kg0.711 2.611 129.063 17.384 5.900 0.152 0.078 155.899 物料衡算进料出料成分m3Kg成分m3Kg原料气29501242.898精炼气2823.4571087铜氨液5.1046038.211铜氨液(包含溶解的气体量155.899kg)5.1046194.110合计7281.1097281.112. 再生部分由于再生过程中铜液的温度比吸收时要高,因此再生时就会有部分氨气和水蒸气被挥发出来,为了保证铜液的吸收能力,再生过程中应该及时补充水和氨。 铜液26.5再生气35回流塔再生器还原器再生后铜

35、液水冷器氨冷器补充氨气补充水(1)已知条件:再生压力6Kpa(表压)回流塔的温度为50(2)物料横算 进入回流塔的铜氨液=出铜洗塔的铜液量 NH3和H2O的补充量 用35时NH3和H2O的平衡分压来计算。随着气流出再生系统的NH3和H2O量T=35lgPNH3=7.896-1850/(273+T)=7.896-1850/(273+35)=1.8895 PNH3=77.536mmHg=77.536/(760 *101.325*1000)=10337.20palgPH2O=8.47-2150/(273+T)=8.47-2150/(273+35)=1.4895PH2O=30.867mmHg=30.8

36、67/(760 *101.325*1000)=4115.26Pa实际吸收量是实际平衡的80%气相中NH3和H2O的实际分压是 PNH3=10337.20/0.8=12921.44Pa PH2O=4115.26/0.8=5114.08Pa再生气中NH3和H2O的含量 再生压力=101.325+6=107.325 Kpa V1/V2=n1/n2=P1/P2VNH3/ V2=PNH3/ P2V2是指除了水和氨以外的再生气的体积。P2 是指除了水和氨以外的再生气的压力。VNH3= PNH3/P2V2=(12921.44126.543)/ (107325-12921.44-5114.08)=18.319

37、m3mNH3=18.319/22.417=13.903KgVH2O= PH2O/ P2V2=(5114.08126.543) / (10732512921.445114.08)=7.293m3mH2O=7.293 / 22.418=5.806Kg在再生系统中,应加入13.903kg的氨气和5.860kg的水,才能保证铜液的吸收能力。氨气在水冷器中加入,水则在氨冷器中加入。 出料.再生气量=铜氨液吸收的气体量+ VNH3+ VH2O =126.543+18.319+7.293=152.155再生气质量=155.899+13.903+5.806=175.608铜氨液量=进回流塔的铜液量再生气量(不

38、含氨和水)再生部分物料衡算表进料出料成分m3Kg成分m3Kg铜氨液5.1046194.110再生气解吸气126.543155.899水7.2935.860氨气18.31913.903氨18.31913.903水蒸气7.2935.860铜氨液5.1046038.211合计6213.873合计6213.873三、热量横算1、铜洗部分铜洗塔铜液带入的热量Q1脱碳气带入的热量Q2铜液带走的热量Q5精炼气带走的热量Q6CO气体的吸收热Q3CO2气体的吸收热Q4Q入=Q出 Q入=铜液带入的热量Q1+脱碳气带入的热量Q2+CO气体的吸收热Q3+CO2气体的吸收热Q4 (1)物料带入的热量已知:铜液在10时比

39、热容为3.200KJ /Kmol气体在35时比热容为29.58KJ/KmolCO的吸收热为52754 KJ /KmolCO2的吸收热为70129 KJ /KmolQ1=气体的摩尔数比热温度 =(295029.5835) /22.4=136345.313KJQ2=铜液的质量比热温度=6038.2113.210=193222.752KJQ3=CO的摩尔数吸收热=(103.25052754)22.4=243162.969KJQ4=8.85 70129 / 22.4=27707.217KJQ入=Q1+ Q2+ Q3+ Q4=600438.850KJ(2)物料带出的热量已知:铜液在26.5的比热容为3.

40、195KJ / Kg精练气在20时的比热为29.766 KJ / KmolQ5=(6038.211+155.899)3.19526.5=524439.808KJQ6=精练气体积 比热温度 / 22.4 =(2950126.543)29.76620.2 / 22.4=75783.703KJQ出= Q5+ Q6=600223.513KJ铜洗部分热量衡算表进料带入的热量kJ出料带入的热量kJ铜液带入的热量Q1136345.313铜液带走的热量Q5524439.808脱碳气带入的热量Q2193222.752精炼气带走的热量Q675783.703CO气体的吸收热Q3243162.969CO2气体的吸收热Q427707.217合计600438.850合计600223.5132. 铜液再生部分铜液26.5回流塔再生器还原器再生后铜液带出的热Q3水冷器氨冷器冷却水带走的热量Q5氨冷器带走的热量Q6铜液带入热量Q1再生气带出的热量Q4加热器带入的热Q2再生气35热量损失Q7铜液带入热量Q1,Q2为加热器带入的热量Q3为再生后铜液带出的热量,Q4为再生气带出的热量 Q5为冷却水带走的热量 ,Q6为氨冷气带走的热量 已知:铜液进入汇流塔的温度为26.5,比热为3.195KJ/K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