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分析与对策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44127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分析与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分析与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分析与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分析与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分析与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分析与对策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分析与对策毕业论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分析与对策 【摘要】教师是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职业。教师职业倦怠严重地影响着教师身心健康和学生发展。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经明显影响到教师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效果。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教师的职业倦怠通常表现为:精神疲惫,体力明显透支,对工作失去兴趣,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力;无成就感,感觉工作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对事业追求失去信心;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盼望早日退休;在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学生等。因而,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引起相关人员的关注,研

2、究和消除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当前教师管理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学校组织、职业、个人等四个方面的因素。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也应从这四方面入手。 【关键词】教师 职业倦怠 成因分析 对策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一种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中小学教师是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职业。国内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其中情绪衰竭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后,常感到工作没意义、没价值,工作目标渺茫,对教育教学工作失去应有的兴趣,日感焦虑与烦恼,有无助感,缺乏工作自信,缺乏进取心,工作中易躲避困难,敷衍工作,被动应付。这些

3、表现已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学质量及教师队伍的稳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发展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从教师角度出发,分析了造成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种种压力,提出了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一、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不是由某一个事件造成的,而是由来自社会、学校组织、职业特征和教师自身等方面的多重压力造成的。(一)社会环境方面的压力1、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因而,教师承受着巨大的社会期望。同时,在今天迅速变迁的社会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校长、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益分歧。

4、在多方的期望之下,教师的工作压力与日剧增。教师扮演着多种角色:社会的代表者、社会道德的实践者、人类文明的建设者、父母的代理人、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管理者、班级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和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但是教师不可能把每一种角色都扮演好,这时就会产生角色冲突。同时教师由于对其职业的权利、义务、责任等缺乏清晰、一致的认识而感到对工作无法胜任,形成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会导致教师的情感衰竭和教学效能感的下降,引起职业倦怠。尤其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更是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更加冲击着教师的心理。当学校和教师没有能够实现社会的期望时,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教师。这时教师

5、所体验到的不仅是在工作中感到疲惫不堪,更觉得自己付出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成绩和回报,感到自己的能力不足,从而导致低的自我效能感,产生职业倦怠。2、不公平待遇。a福利不公平:城乡与农村教师福利的差别、行政与一般教师职务补贴的差别。b荣誉不公平:高档次先进优先给重点中学、直辖小学等,然后是城区学校,余下的中低档次的先进再分配到乡下中学与中心小学,分配到中心小学又是先给中心校再到完小校,完小校的名额又是先留给领导再到教师。这样层层截流,流到农村小学教师身上所剩无几,许多农村优秀教师所做工作与成绩,往往得不到合理肯定与认可,教师的心灵都被扭曲了,产生职业倦怠在所难免。待遇不公平也就意味着教师对工作的满

6、意度不尽人意。事实证明,一个人如果在他并不满意的工作岗位上热情、积极的工作并一直坚持下去是不太可能的。3、政策不公平。许多政策出台都是有利于城市学校,如乡村学校师生的比是1比23,城区生师的比更加优惠。假如农村或山区每年段十几个学生,那么一个教师要复式教两个年段十几门学科,他们的工作量与城乡学校的教师教一门学科工作量相比,谁轻谁重,可想而知。教师的培训与深造、高档次教师评聘均面向城区,农村学校教师不敢问津。这样身在农村教师哪有积极性与成就感,难免产生悲观、失落的情绪。教育政策倡导偏向农村,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消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支出,建立合理的教育

7、经费投入机制,使农村学校留得住优秀教师,软硬件条件得到改善。(二)学校方面的压力1、不尽合理的评估和考核现在的教师评估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不仅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使教师工作情绪越来越消极。一切工作都围绕着考核或评估的分数在运转,考核考什么,评估评什么,教师就要准备什么,采取填空式的对号入座的做法。以前我们经常说:分数是学生的命根,而现在分数也成了教师的命根。2、不和谐的校园环境和不民主的管理模式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校各方面的环境对教师职业倦怠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工作环境可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教师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反之,不良的学校氛围则容

8、易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学校有一套对教师教学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在工作中能感受到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自主权,并且觉得自己能够参与学校的决策时,教师的职业倦怠就会降低。学校的管理者专制、“家长作风”等实际问题,这些都会造成教师对工作产生逆反心理,产生职业倦怠。在教师的工作过程中是否有来自于学校领导的支持、同事的支持、家庭成员的支持以及学生的支持都会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此外,还表现为超长的工作负荷和超长的工作时间、学生的不配合、教师之间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都会诱发教师的职业倦怠。(三)职业方面的压力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教师承担的职业压力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教学成绩的排队,人事制

9、度改革的推行,评聘分离竞聘上岗,教师聘用制,趋于复杂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学校内部竞争激烈,教师之间勾心斗角加剧,矛盾激化,难免加重教师的精神负担。在教师评聘机制的冲击下,传统的“同行是对头”等自私狭隘观念和“业务封闭、专业保守”等不良现象在教育领域内不断滋生。从而导致教师表现出身心疲惫、沮丧、压抑和对工作、生活悲观冷漠,表现出失去工作热情,以消极、否定甚至麻木不仁的态度来对待学生。此外,由于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学生的知识量大大增加,同时我国进行的教育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师在很多时候感到力不从心。教师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感到知识的枯竭和应对学生问题时方法的枯竭,最终引发

10、职业倦怠。(四)教师自身的压力1、心理因素的左右。使命感与责任感、自信与自卑、压力与困惑等心理感受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心理现象。这些心理感受会因人而异,对于那些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充实自己的生活,以及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内心焦虑、孤独、无法排遣的教师来说,极易产生职业倦怠。健全的人格是合格教师必备的重要心理素质,不同人格特点的教师面对压力的方式是不一样的。那些具有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较低的自我价值与判断、自信心低、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准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的人,很容易引发职业倦怠。2、课改的困惑。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使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远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对所从事的

11、工作渐渐失去兴趣,产生职业倦怠。二、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教师是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职业。因此,为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学校的教育质量,学生的未来,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刻不容缓。教师中存在着职业倦怠心理是客观事实,但具体到个人或不同的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又有较大差异。既然产生职业倦怠的压力来自于社会、组织、职业与个人等方面,那么,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方面寻找对策,以帮助教师缓解职业倦怠。(一)确立对教师的合理期望。教师是一个真实的人,而非古书中的圣贤,教师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校长、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大众应对教师抱有合理的期望,以减少教师的压力。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社会予以

12、关心支持。(二)摆正自己心态。心态对于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明显的消极影响。教师通常都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对于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对事认真,这些都是优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具有这些人格特征的人却容易出现不良的心态。第一,抱着不现实的目标生活,苛求自己、苛求别人,其结果只能招来无休止的烦恼。第二,寻求绝对公平。现实生活中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去寻求绝对的公平,就必然会遭遇更多的挫折。第三,以偏概全。把自己的优点或缺点扩大化,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有的因有一些成绩而居功自傲,有的因有一些才干而恃才傲物,有的因一次失误而自怨自艾,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等等,这些都会影响自己的心情以及行为。(三)加强学校的组

13、织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与氛围。如何建设健康的学校文化与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呢?首先学校领导要实行开放民主的行政管理,赋予教师更大的自由度,并且为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这将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从而使教师具有更强的责任感与归属感。其次,要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体现竞争精神。如果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良莠不分,则易使教师限于平庸、懈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主动追求专业发展的动力。最后,改革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以形成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并以严格的赏罚制度来保障。(四)满足教师的基本需要,发展教师的高层次需要。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发展性需要,认为基本需要的缺失会让人生病,

14、但并不会让人幸福;只有发展性需要的满足,才能为个体带来真正的幸福。物质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是教师从事职业生活的基础。只有首先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才能诱导教师产生高层次的需要。只有那些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如从职业重中获得快乐、充实人生、实现自我、感受自由的需要,才是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教育领导部门和学校在满足教师物质需要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引导、发展教师的高层次需要。(五)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控能力。缓解职业倦怠,不仅要依靠社会、学校的支持,教师个人的努力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引导教师热爱本职工作,正确认识教师的职业特征。尽管教师每天从事的都是教育教学工作,然而教育教学本身是

15、极具创造性,不仅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动态的,而且所面对的学生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在这充满活力的教学环境中,每一天都不可能是单一重复的。教师就应该不断开拓与探究,以唤起自己的工作热情。从这一点来讲,作为教师,千万不要作茧自缚,只关注生活中机械重复的一面,而忽视动态变化、生动活泼的一面。作为教师个体,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清醒的认识,而不要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特别是一些教师,由于在职前培训阶段产生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当真正进入到教育教学领域时,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各种差距时,就会产生倦怠感。其次,教师要了解自己,悦纳自己,不断充实自己。教师只有清楚地认识了自己,才能为自己确立适当的奋斗目标,更理性地

16、分析所面对的种种压力,增强处理问题的信心。不少教师出现倦怠心理是由于不适应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以及学生发展的新特性。换句话说就是不能很好地接受并适应新课改。因而通过学习来更新自己内在固有的认知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不适应是当务之急,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教师应努力改变自己不良的人格特质,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最后,要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职业倦怠,通过适当调适来克服职业倦怠。作为教师个体,当发现自己有职业倦怠的征兆时,应勇于面对现实、正确认识职业倦怠的症状,查处自己的压力来源,主动寻求帮助,设法加以化解。教师应学习一些应对压力的方法,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及时疏导、排解不良的情绪和心

17、理困扰。教师个人要努力加强个性修养,增强理智感、自制力、自信心,克服主观臆断、情绪冲动、自暴自弃,经常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和健康、平衡的心态;增强自我效能感,能够对自己的努力结果产生实际的感受,是使自己不断受到鼓舞、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的重要基础;参与课余活动,可以极大地改善一个人的心态,调节一个人的情绪;寻找宣泄场所,找同事朋友交往、沟通,找他人倾诉、宣泄,倾听别人的工作感受和经验,拿起笔来叙述学校社会一些不良现象、不公正的行为,在网络上建立自己博客进行宣泄,展示学校管理中弊端,倾诉自己心中怨恨,提供给网友进行探讨,恳求网络进行帮助,从而达到放松自我的目的。参考文献:1刘晓明,邵海燕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现实分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10)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周彬论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