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苏轼和北宋后期词坛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946927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苏轼和北宋后期词坛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四章+苏轼和北宋后期词坛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四章+苏轼和北宋后期词坛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四章+苏轼和北宋后期词坛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四章+苏轼和北宋后期词坛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苏轼和北宋后期词坛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苏轼和北宋后期词坛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苏轼和北宋中后期词坛,一、苏轼词,苏东坡与父洵、弟辙三人,足可光照千秋,时谚云:“眉山生三苏,草木尽皆枯”。曾巩说:“三人之文章,盛传于世。得而读之者皆为之惊,或叹不可及,或慕而效之。自京师至于海隅障徼,学士大夫莫不知其名,家有其书。”(苏明允哀词),生平,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苏轼,是全能型的艺术大

2、师,也是多才多艺的生活大师。他曾说自己平生只有三件事不如人:饮酒、唱曲和下棋,其他样样都行。他擅长烹调,爱吃猪肉,也会做猪肉,曾经写过一首 食猪肉的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管。”(竹坡诗话)他还是一位“时装设计师”,至少是领导时装新潮流的。他设计的一种高筒帽子,当时全国流行,号称“东坡帽”。他还懂得医药,每走到一个地方,总要寻一些偏方,为家人,也为别人治病。常见病他可以治,疑难杂症也能治。,对词的革新与贡献,苏轼在词作方面的创作实践表明:他空前地丰富了词了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使词的风格多样化,升华

3、了词的艺术品位,大大提高了词的地位。在文学史上,苏轼对词的革新与贡献,是无人可比的,也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东坡范式”与“花间范式”,苏轼开创的抒情范式,王兆鹏先生称为“东坡范式”。与“东坡范式”相对的范式叫做“花间范式”。“花间范式”是源于五代时的词集花间集,奠基人是温庭筠。我们可以把一首词分为三个要素:人物,情感,场景。任何一首词,都会有抒情人物,不 同范式的词表现的人物是不同的。任何一首词都要表达情感,要抒情,而不同的词表达的情 感又是不一样的。场景,是人物活动的时空环境,不同的词,表现的场景也有差异。“花间范式”的特点:表现的是一种类型化的人物,是某一类人,而不是特指某个人。在情感层

4、面上,它表现的是普泛化的、人们共通的一种情感,而不是诗人个体独有的体验。从场景层面上来说,它是模糊化的,而且是室内化的场景。这个空间是假想和虚拟的,是作者为了表达一种意境而特意虚拟的。与“花间范式”这类词作不同,“东坡范式”的词,人物是自我化的,词中的主人公往往就 是作者自己。情感是个性化的,它所表达的是诗人自己个性化的独特的体验。,“花间范式”表现的是常 人的境界,是普通人能够理解的境界。而“东坡范式”表现的是诗人的境界,是诗人自己独 特的人生体验。苏东坡词的情感、情思,是极具个性化的;它的场景,也具有地域性和具体性。,“东坡范式”与“花间范式”,“花间范式”的特点人物的类型化情感的普泛化场

5、景的虚拟化,“东坡范式”的特点人物的自我化情感的个性化场景的纪实化,花间范式词,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 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东坡词独特的抒情形象,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东坡词独特的情感内涵,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

6、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扩大功能,开拓词境,苏词表明:词是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词与诗一样,具有充分表现社会生活现实人生的功能。由于苏轼扩大

7、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境界,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位,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从文学边缘逐渐走向文学中心。,农村词,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谩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之三)注:浣溪沙是苏轼43岁(1078)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这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信笔写来,不事雕琢,但却栩栩如生,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将

8、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为宋词题材开拓了新的天地。,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愁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被宋末张炎推为“压倒古今”的和韵词。,章质夫水龙吟原词:,燕忙莺懒芳残,正陌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

9、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二、晏几道词,1、孤傲的个性为人四痴:“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 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黄庭坚小山词序)小山孤高自负,傲视权贵,即使是苏轼这种人,也不在眼下。据砚北杂志云:“元佑中,叔原以长短句行,苏子瞻因鲁直(即黄庭坚)欲见之,则谢曰: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按:当时苏轼在京,正受帝、后赏识,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其高傲竟至此等程度。,晏几道

10、词,2、小令的高峰:承“花间”传统,开新境界3、恋情词的特质:追忆。不是表现拥有爱情的欢乐,而是追忆往日已失落的爱情和表现刻骨铭心的相思,并把爱情当作一种纯精神性的追求,成为晏几道恋情词的一大特色。艺术结构为二重词境:过去的温馨回忆和现实的苦闷相思。,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锺,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

11、酒未消。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玉箫”,指筵席上侑酒的歌女,典出唐范摅云溪友议,韦皋与姜辅家侍婢玉箫有情,韦归,一别七年,玉箫遂绝食死,后再世,为韦侍妾。张泌寄人诗:“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廓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据邵博邵氏闻见后录载,与小晏同时的学者程颐,每听到人诵“梦魂”两句时,必笑曰:“鬼语也!”意甚赏之。,三、秦观词,秦观(1049-1100),字太虚、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人。北宋文学家。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

12、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相关评价,1、伤心人清冯煦蒿庵论词:“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之词,词心也,得于内,不可以传。”2、本色词人宋陈师道后山诗话:“今代词人,惟秦七、黄九耳,唐诸人不逮也。”3、情韵兼胜孙兢竹坡老人词序:“苏东坡辞胜乎情,柳耆卿情胜乎辞,辞情兼胜者,唯秦少游而已。”,伤心词,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13、。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四、贺铸词,贺铸(1052-1125)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居卫州(今河南汲县)。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孝惠皇后族孙,授右班殿直,元祐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

14、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个性与词风,1、豪侠与文士兼具长相奇丑,身高七尺,面色青黑如铁。眉目耸拔,人称“贺鬼头”。“少时侠气盖一座,驰马走狗,饮酒如长鲸”;家藏书万卷,手自校雠,“反如寒苦一书生”。(程俱贺方回诗集序)2、英雄气与儿女情兼融“方回仪观甚伟,如羽人剑客,然戏为长短句,皆雍容妙丽。”(同上),六州歌头,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

15、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间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似黄梁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he)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这首词感情充沛,题材重大,在北宋词中是不多见的、闪耀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豪放名作。上片回忆青少年时期在京城的任侠生活。“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是对这段生活的总括。以下分两层来写:“肝胆洞,矜豪纵”是一层,着重写少年武士们性格的“侠”。“轻盖拥,狡穴空”是

16、又一层,侧重描写少年武士们日常行为上的“雄”。这两层互相映衬,写品行的“侠”寓含着行为的“雄”,而写行为的“雄”时又体现了性情的“侠”,非自身经历难写得如此真切传神。笔法上极尽铺叙,如数家珍,接着仅用“乐匆匆”三字即轻轻收束上片,贺铸不愧大手笔。下片开头“似黄粱梦”过渡自然。既承接了上片对过去的回忆,又把思绪从过去拉回到今天的现实中来。过去的生活虽快乐,然过于匆匆,如梦一样短暂。离开京城到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已是中年,自己的境况又如何呢?长期担任相当汉代冗从的低微官职,为了生存,孤舟飘泊,只有明月相伴。岁月倥偬,却像落入囚笼的雄鹰。一筹莫展。每天只能做些案头打杂的粗活,其保家卫国的壮志,建

17、立奇功的才能完全被埋没了。而且像这样郁郁不得志的下层武官并非词人一个,“鹖弁如云众”。这就找出了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原因,指责了浪费人才、重文轻武的北宋当权者。“笳鼓动,渔阳弄”,点明宋朝正面临边关危机。“思悲翁”,一语双关;既是汉代有关战事的乐曲名,又是词人自称。四十岁不到,他却感到自己老了,一个“思”字,写尽了对自己被迫半生虚度、寸功未立的感慨。当年交结豪杰、志薄云天的少年武士,如今锐气已销磨许多,然而也成熟许多。其内心深处仍蕴藏着报国壮志,连身上的佩剑也在西风中发出怒吼!然而,在一派主和的政治环境中,他“请长缨,系取天骄种”的心愿只能落空。不是“不请”,而是“不能请”,或“请而不用”!于是

18、词人只有满怀悲愤,恨恨地登山临水,将忧思寄于琴弦,把壮志托付给远去的鸿 雁。词人的万千感慨都寄托在这有声的琴韵和无声的目光之中了,其哀、其愤何其幽深!因为这是一个忧国忧民、报国无门的志士的无奈与悲愤,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哀!,悼亡词,鹧鸪天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夫人赵氏,勤劳贤惠,贺铸曾有问内诗写赵氏冒酷暑为他缝补冬衣的情景,夫妻俩的感情是很深的。,比较东坡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

19、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贺梅子,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评价:,【碧鸡漫志卷二】贺方回初在钱塘(案当作横塘),作青玉案。鲁直喜之,赋绝句云:“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贺集中如青玉案者甚众。大抵二公卓然自立,不肯浪下笔。予故谓语意精新,用心甚苦。【宋周少隐竹坡老人诗话卷一】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郭功父有示耿天隲一诗,王荆公尝为书之。其尾云:“庙前古木藏训狐,豪气英风

20、亦何有?”方回晚倅故孰,与功父游,甚欢。方回寡发,功父指其髻,谓曰:“此真贺梅子也!”方回乃捋其须曰:“君可谓郭训狐矣。”功父白髯而胡,故有是语。【鹤林玉露卷七】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澒洞不可掇。”赵嘏云:“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是也。贺方回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梅子黄时雨。”盖以三者比之愁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夏敬观评东山词】稼轩秾丽之处,从此脱胎。细读东山词,知其为稼轩所师也。世但言苏、辛为一派,

21、不知方回,亦不知稼轩。,五、周邦彦词,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王国维曾评价片玉词“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艺术贡献,1、建立清真范式2、确定题材取向:恋情加咏物3、创立艺术法度:1)章法(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2)句法(融化前人诗句入词)3)音律(调美律严字工

22、),恋情词,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少年游)周济宋四家词选评此词云:“此亦本色佳制也。本色至此,便足。再过一分,便入山谷恶道矣。”,一部微型独幕剧,这间虽狭小却迷人的锦幄,曾居住过周邦彦的一个著名的传说:周邦彦这位当时最著名的词人,与李师师这位当时最著名的艺妓正幽会时,突然,皇上也来玩了真是一个君臣同乐的时代。慌乱中,周邦彦只得躲到李师师的床下,听着外面徽宗的殷勤:你瞧,我带来了一颗新橙,刚从江南进的,第一个献给你,云云总之,是一段情场嬉语。脱身后,周邦彦将此次遭遇隐括成少年游,并因而获罪。此

23、说流传甚广,近人王国维已力辩其惘。实际上,这首少年游,是一首真正的爱情诗杰作.以“并刀”对“吴盐”,“水”对“雪”,诗境在这一组晶晶闪亮的词语中拉开帷幕。随后,女主角亮相一双纤纤玉指,破开一只新橙这一画面特写,及新橙的隐喻,足以使我们联想着一对恋人幽会时的甜蜜。场景或诗境继续展开:华美的帐幔刚好薰暖不仅寓意着情人间的爱意在微妙地升温,亦暗示了幽会的季节,室外的空间,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兽形的香炉不断地飘散香气亦浮动着令人迷醉的氛围,甚至使我们隐隐地感到了那个繁华已极的时代的一种颓废。“相对坐调笙”“相对”,是一种凝固的姿态,而“调笙”,则是一种动态,并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就在这流动着静止的美好时刻

24、,两个相爱的人音乐中溶汇了那个一直隐于光线后的男主角,也在这个时刻,令我们依稀感到了那一袭书生长袍的晃动。词的下阕,整个都是女主角的对白,与无限的依恋,挽留:还打算到哪儿歇宿?城上已打过三更这个时候,地上铺满了厚厚的霜,会使马蹄闪失,哪儿还有人行走!别走了(你怎能把我一人留在这无边的寂寞)虽然最后一句潜台词,女主角并没有说出,但读者无疑已深切地感觉到了。而整首诗也就在这微妙微茫的时分,拉上了帷幕。,咏物词,六 丑 蔷薇谢后作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东园岑

25、寂,渐蒙笼暗碧。静遶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赏析,苏幕遮是一首怀念故乡与故乡的荷花的小令,娓娓道来,真挚感人。其中被誉为“得荷花之神理”的名句,清新如画,历历在目。首句的“初阳”与“宿雨”的并置,给人一种时间的流逝感,这也是人类最为敏感的领域。“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初看无奇,但仔细玩味,就会发现这九个字的语言结晶,是一个有着多维度的立体空间:紧贴水面的荷叶,方能“清圆”;迎风托举的荷叶,则招引如风情万千的绿罗裙。然而,当我们的目光再次从“清圆”“风”“荷举”之间的显在或潜在的空白扫过时,某个时刻,我们恍惚觉得,文字们竟然自己活动,生长起来了中国古典诗中常有这样的佳境,即文字一旦落到纸上之后,就似乎脱离了诗人的控制瞧!多么神奇的电影画面,或超现实的情景:一片片紧贴水面的圆荷,在微风的吹拂下,缓缓地升起,绿罗裙一般地摇曳故乡从没有象现在这般,与漂泊的游子更为亲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