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家庭教育的特点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家庭教育的特点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家庭教育的特点,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补性二、家庭教育的优势三、家庭教育的局限四、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互补性,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虽然存在密切的联系,但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重点、教育方法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父母不能简单地把家庭变成教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互补性主要产生于它们在教育各个层面上侧重点的差异。教育目标:社会群体定向与个人发展定向。教育内容:系统知识的训练与完善人格的培养。心理层面:认知与情感。教育角色:师生关系与亲子关系。,二、家庭教育的优势,家庭教育的早期性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
2、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第三章,家庭教育的感染性感染性指的是人的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的感化作用。一个人的情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影响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体验。情感的这种感染性,像是无声的语言,对人起着感动和感化的作用,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在教育工作中有着特殊意义。由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天然感情是无可比拟的,所以,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情感的感染性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章二、,家庭教育的权威性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家长的权威性,主要体现在:家长的教诲,子女能够听从;
3、家长的批评,子女能够接受;家长的意图,子女能够心领神会;家长所希望的,子女能够努力做到、做好;家长所反对的,子女能自觉地不去做,或是能克制自己的欲望。总之,家长的意志对于子女的言行有较大的制约性。这种制约性,要比其他人对孩于的制约性更大。,第三章二、,家庭教育的针对性针对性是指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而不是凭想当然,不是一般化的说教。相对来说,家庭教育的针对性更强。针对性的前提条件是充分了解教育对象。人们常说:“知子莫如父。”最了解自己孩子的是家长,是父母。这种说法不无道理。父母之所以能如此了解子女,并不仅仅是由于长期共同生活,更重要的是由于父母和子女有特殊的关系血缘关系和根本利益一致的关系。,
4、第三章二、,家庭教育的及时性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的细微变化,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父母通过对孩子言行举止的及时掌握,发现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以做到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第三章二、,家庭教育的连续性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潜移默化地塑
5、造着孩子,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第三章二、,三、家庭教育的局限性,家庭教育的条件不平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具备教育子女的有利条件。有的家庭有良好的家庭生活气氛和生活方式,家庭成员关系融洽、和谐。家长文化素养高,有教育能力,并且重视子女教育,也有充裕的时间。有的家庭则关系紧张,父母经常吵架,文化素养不高,对子女教育不重视,不负责任,缺乏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时间等等。,第三章,家庭教育易感情用事在教育孩子时,家长往往缺乏应有的理智,遇事感情用事。这是家庭教育最容易也是最经常发生的偏向,是家庭教育最不容易突破的难点。大部分家庭教育的失败,都是由于这
6、一原因。父母感情用事主要有表现为行为易走极端,或者娇惯溺爱,或者简单粗暴。,第三章三、,家庭教育比较封闭家庭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单元。家庭教育是由家长对自己的子女在家庭范围内进行的教育。教什么、如何教,用什么思想作指导,主要取决于家长的意志、兴趣、爱好、思想水平、教育能力等。而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家长的素质和能力,总是有局限性的,这势必会影响到家庭教育的成效。,第三章三、,四、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重身轻心的抚养方式,使青少年自我中心主义膨胀。重知轻德的教育方式,使家庭教育学校化。急功近利的价值观,诱发了父母过高的期望值。重他律轻自律的行为养成方式,造成孩子言行不一。,第三章
7、,家长是如何毁掉自己孩子的?,首先应该做的是摧毁孩子的自尊,将孩子贬到卑微的地位上。具体方法有这样几条:1、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他没有行的地方。,2、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例如这种话要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毁孩子的王牌语录。,3、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一生。具体方法举例如下: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连电影也没看过,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最好再具体说出你身
8、上的哪种病是由于他造成的。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4、和孩子说话时口气决不能和蔼,切不可使用商量的口吻,一定要使音量达到70分贝以上,一定要使用命令式的口吻。如果还能配合一些挖苦讽刺的汉语词组,则效果更佳。如“你真蠢”“你混”“没见过你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等等。,5,孩子的一切要由你来决定,切不可给他一点儿自由,他的行踪你要密切注视。他如果有日记,一定要设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审查。这样做能在他心里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造成他是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的感觉。一个怀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绝不可能奋发上进的。,单位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回来后要想方设法找理由
9、给孩子泼狗血。无论什么事都归功于孩子的过错然后教训他,并制止他流眼泪。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卑感,同样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6、要学会迁怒的本事。,7、当众出孩子的丑。,前6条都是在家庭里的单练。真正要彻底毁掉他,这第7条才是杀手锏。你一定要当着外人(或同学或亲友或邻居)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样做能使一个人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产生自惭形秽的念头。而一个惧怕社会和自惭形秽的人是很难立足於社会的。,您掌握了以上7条,就基本上可以毁掉自己的孩子了。当然,还得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做到运用自如,这样才能将你的孩子彻底毁掉,使他终身一事无成。,思考题,1
10、、联系实际说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区别?2、相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在哪些优势?你认为我国家庭教育是否较好地发挥了这些优势?3、如果你是家长,在教育子女的实践中,你打算如何克服家庭教育的局限性?,与孩子增进情感交流的方法,1、倾听培养孩子的关键,就是要懂得孩子内心的秘密。而孩子内心最大的秘密是什么呢?是情感,或情感的焦虑。父母要想真正地理解孩子,就必须掌握情感交流的方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感情。架设与孩子情感交流的“桥梁”,应从克服自己与孩子的情感交流的障碍开始。通常而言,当孩子试图与你谈论他内心的烦恼时,如下的反应方式,都有可能加速交流障碍的形成:,用命令、指示或指挥的语
11、气,告诉孩子该去做什么事情,给他下命令:“我不管别的父母如何做,你必须给我”;用警告、责备或威胁的语气,告诉孩子如果他做了某件事情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如果你知道好歹的话”;用说教、教化或规劝的语气,告诉孩子他应该如何做:“你应当”、“你必需”;以提出忠告、方法或建议的方式,告诉孩子该怎样解决问题:“为什么不用另一种方法来替代呢”;用评判、批评、否定或指责的语气,对孩子进行负面的评判:“你那样做太不应该了”;以漫骂、嘲笑或羞辱的方式,使孩子感到自己犯傻,把孩子归入另类,羞辱他:“你的行为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通过解释、分析或诊断的方式,告诉孩子他的动机是什么,或者分析他为什么那样说,那样做。
12、让孩子感到你在给他筹划,帮他分析:“你那样说是想”;用保证、同情、安慰或支持的方式,努力使孩子感觉好受一些。劝说他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尽力消除他的不良情绪,否认不良情绪的影响:“不要担心,情况会变好的”;用探索、询问的方式,努力去找理由、动机和原因,获取更多的信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关于这件事情,你还和那些孩子说过了?”;以退缩、转移或迁就的方式,努力使孩子从问题中摆脱出来,自己也避开问题,分散孩子对问题的注意力,引导孩子把问题搁置起来:“吃饭的时间咱们不谈这个”。,正确的反映方式则是基本不需要表达自己的意见、评判和感觉,让孩子把自己的意见、判断和感受充分表达出来,给孩子打开一扇门,引导孩子
13、去说话,使孩子在交流过程中发泄自己的情绪,理清自己的思路,进而自己找出解决的方法。用这种态度来与孩子进行情感方面的沟通,以下一些回应方式是比较简单而又有用的:“哦!”、“我懂了!”、“喔!”、“有意思。”、“怎么样啦?”、“真的?!”、“我简直不相信,真是这样?”、“是那样吗?”其他一些反应在诱导孩子去讲、去说方面,更为有效:“把这件事情讲给我听听。”、“我想听听这件事情。”、“讲下去。”、“后来呢?”、“我对你的观点很感兴趣。”、“听起来你对这件事情有话要说。”、“这件事看起来对你很重要。”、“咱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这件事你愿意谈谈吗?”。,2、理解先看一个小故事十二岁的小莉是一个紧张
14、而又爱哭的女孩子。她的表妹小珊来跟她住了一个假期。暑假快结束时,就要回家了。小莉非常舍不得,眼泪汪汪地对妈妈说:“珊珊就要走了,以后又是只有我一个人了。”妈妈很轻快地说:“你会另外再找到一个好朋友的。”小莉回答说:“可是我还是会很寂寞的。”妈妈开始安慰她:“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忘了。”“啊,妈!”小莉说着就哭起来了。妈妈生气了:“你都快念中学了,还是这么爱哭。”小莉狠狠地瞪了妈一眼,跑进卧室里,哭得更伤心了。,孩子长大到一定的程度就产生了对于友情、亲情的渴望。他们很在意自己的感情需求。但由于成人的世故与冷漠,往往对孩子的这种情感需求很不在乎,他们常忽视孩子的感觉,对孩子细小的情感波动表现的无动于
15、衷。这样一种对待孩子情感的反应方式显然不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事实上,孩子们最需要的是我们对他的重视,哪怕是当时的实际情况一点也不严重,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或许在故事中的母亲看来,女儿不应该因为与表妹的分离就流泪哭鼻子,但是她的反应却不应该没有同情。做母亲的应该这么想:女儿很难过,我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来帮助她。尽量设法使她知道我明白她内心的感觉。如果这样想,她就可以用以下方式来安慰女儿:“珊珊走了,教人觉得很寂寞。”“你们俩这么要好,真舍不得让她走。”“你会想她的。”这种反应使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亲密的感觉。孩子的内心感受一旦被父母了解了,他的寂寞和情感创伤就会消失。,父母对于孩子的了解和
16、同情是情感的绷带,可以治愈孩子受了损伤的自我。这种策略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比如,孩子放学回家,妈妈最好是能够在家欢迎他。这时,她不宜提出答案千篇一律的问题来问:“学校怎么样?”“很好。”“你今天做了些什么?”“没做什么。”相反,妈妈所说的话应该表达出她很了解孩子在学校所受的考验和苦难:“看你的样子,今天的功课一定很重,”“你一定巴不得赶快放学。”“回到家里很痛快。”,如果妈妈不能在家迎接孩子回家,留一张便条说明自己在何处,对抚慰累了一天的孩子的情感来说,效果也很好。父母也可以写信的方式,来加深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因为写信比较容易表现他们对孩子的爱和重视。还可使用微型录音机,将对
17、孩子要说的话录下来,孩子可以一遍又一遍地听。总之,类似这样的留言方式,可以增进孩子与父母在心灵之间的零距离,让孩子真正的生活在一个充满爱与安全的环境里。,3、共情许多成人在为人父母之后,就摆出一副长者的架势,试图扮演领导者的角色。他们认为自己必须有一种父母的模样,事事显得胸有成竹、有主见、有把握。没有缺点、没有烦恼是他们理想中的自我。他们甚至会忘记自己也是一个普通人,和孩子没有什么两样。他们会刻意地回避自己过去作为“凡人”的经历,根本没有勇气告诉孩子自己过去的真相和现在的真实感觉。还有一些父母,为了扮演好父母的角色,无论什么时候,无论自己是何感觉,只要孩子有需求,都无条件地接受和忍受,随时随地
18、为孩子做出牺牲。这样的父母必定会做出虚假的行为。虚假的行为不仅使自己难受,孩子也会因为父母发出的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的矛盾而困惑。如果孩子被频繁置身于这样的情景,就会使孩子经常蒙受“考验”,使他们承载沉重的焦虑与负担,导致不安全感的发生。,事实上,与孩子作亲密情感交流的另一个秘方,就是对孩子表现出自己的坦率和真诚,获得孩子对我们的信任,成为孩子的挚友,把握孩子的内心,有的放矢地引导孩子。要做到这一点,父母应该从内心深处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有自己情感深度的、理智的人。虽然有些问题很难向一个不成熟的孩子解释清楚,但是,如果父母能够坦诚自己的观点,单单你的态度,就会赢得孩子的心。如:当孩子面临困难
19、时,会感觉紧张、害怕。这时,父母可以坦然地跟孩子说:“是啊,爸爸妈妈也很害怕。”、“是啊,爸爸妈妈在你这个年龄时,也痛苦过。”这样,孩子就会想,既然连大人都会害怕和痛苦,那我也不必因为害怕、痛苦而难为情。孩子对一些不良情绪就会不再抗拒,而是坦然接受。接下来,父母再讲一些自己是怎么处理这些事情的例子,孩子自然就有了榜样。这样的亲子交流,既消除了孩子的不良心理,又拉近了父母与孩子的距离。实际上,告诉孩子父母的真实体验,不仅能赢得孩子对你的信赖,同时,由于父母本人的真实生动的经历往往比起陌生伟人的壮举,更加贴近孩子的生活,因而更具有独特的震撼力,孩子更容易从中学到面对困境与坎坷的方法与精神。,汤姆的
20、帐单,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聪明的男孩汤姆给妈妈写下了一张账单:为了汤姆给妈妈到超级市场买食品,妈妈应付5美元;为了汤姆自己起床叠被,妈妈应付2美元;为了汤姆擦地板,妈妈应付3美元;为了汤姆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妈妈应付10美元;合计:20美元。汤姆写完后,把纸条压在餐桌上,便上床睡大觉去了。忙得满头大汗的妈妈看到了这张纸条后,只是宽容地笑了笑,随后在上面添了几行字,放回了汤姆枕边。醒来的汤姆,看到了这样的一张账单:为了妈妈含辛茹苦地抚养汤姆,汤姆应付0美元;为了妈妈教汤姆走路说话,汤姆应付0美元;为了妈妈每天为汤姆做好吃的食物,汤姆应付0美元;为了妈妈以后还将继续为汤姆奉献,汤姆应付0美元;
21、为了妈妈拥有一个天使般可爱的小男孩,汤姆应付0美元;合计:0美元。母爱就是这样无价的!,皮皮的心思,孩子内心隐藏的最大秘密,大多是情感性的。他们常常会因不能很好地表达或克制自己的情感,而情绪失控。但有时,他们也会表现得很“理智”,这种“理智”使他们常常陷入各种“莫名其妙”的忧虑和恐惧之中。这种忧虑和恐惧大多数做妈妈的都能警觉到,但往往却不知道它们是如何产生的。4岁的皮皮一向机灵淘气。可最近两天却表现得有些神思恍惚。妈妈问他在幼儿园过得怎么样,他的回答总是支支吾吾。于是,妈妈决定到幼儿园去走一趟,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妈妈一到幼儿园就去找马老师。马老师不在。只听得一位老师解释说:“马老师生病住院了,
22、现在由张老师接替她的工作。”妈妈想,既然马老师不在,干脆晚上问问皮皮再说。吃晚饭的时候,妈妈跟皮皮商量说:“皮皮,听说你们马老师生病了,你不去看看她吗?”,皮皮一听,感到很突然,嘟嘟嚷嚷地说:“不去。”“为什么?”“我怕马老师骂我。”“无缘无故的马老师怎么会骂你呢?”“因为因为,是我让马老师生病的。”原来,前两天上午课间休息的时候,突发奇想的皮皮,趁马老师没注意的时候,将马老师的帽子藏了起来,害得马老师找了好半天。第二天马老师便生病了。于是皮皮便担心起来:“天气很冷,会不会是马老师没戴帽子才感冒的呢?要是真是这样,马老师肯定会查清楚,到时肯定不会放过我的。”“马老师对我那么好,我真不该那样做。
23、可是就算我跟马老师承认是我干的,她会原谅我吗?”马老师的病自然不是由皮皮的淘气所引起的,但显然,这件事使皮皮产生了恐慌,并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妈妈了解了这一点,第二天带皮皮看望了马老师。马老师很感谢皮皮,皮皮也承认了错误,内心如释重负。,规则与权威,美国曾有个非常有意思的公益广告,告诉父母如何防止孩子抽烟或接触毒品:在广告中,只见一位母亲告诫儿子:你现在该做作业了,不能看电视!同时她拿走了遥控器。你现在不能玩电子游戏!同时她关掉了游戏机。整个广告就是由一连串这样类似的场景组成。每一次,母亲都严格地维护了规则。最后,当这个孩子和一群孩子在一起有人给他一根烟时,他坚决地摇头:不!我不喜欢抽烟。这
24、时画外音响起:说一不二,孩子会听从。显然,这个广告告诉我们,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坚持原则,说一不二,所收到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然而,很多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不能坚持原则,说一不二。这样的父母在制定规则的时候,要么本身就欠考虑,所制定的规则根本无法执行;要么本身对规则的认识就是不到位的,制定规则不过是一种形式,不必当真。殊不知,限制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它跟孩子读书一样,所产生的效果主要依赖于施教人所采取的方式。如果施教人本身对规则都缺乏认识,无所谓,可以想象,这样的规则能起到什么效应。对孩子的限制必须以清楚的、肯定的语气表达,而且一旦已经制定,就必须执行。这样,就可以带给孩子一
25、个观念:“这条禁令是真的,不是闹着玩的。”如果父母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好是不采取任何行动,等先想好了再作决定。规则所传达的真义是父母管教孩子的“权能”,为了充分实现这种权能,一方面,在确立规则之前,做父母的就应该考虑清楚执行这种规则的现实可能。为了做到这一点,下述原则必须考虑在内:,首先,父母必须承认孩子有权拥有自己的合理愿望,并用简单的句子来表示肯定:“你希望今晚去看球赛”;其次,应以明晰的语言,说明一个特定的限制条款:“可是我们家的规定是:在上学期间,晚上不去看球赛”;第三、指定这个愿望至少可以部分实现的替代方案:“你可以在星期天或放假的时候去看”;第四、在限制可能引起孩子的愤怒的时候,
26、父母应该帮助孩子疏导这样的不满:“很明显,你一定不满意这个规定”,“等你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就可以把这个规定取消了”。规则确立好了,在执行的时候,父母必须考虑到,所用的语言应该不至于给孩子带来侮辱,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以简单明了而不涉及个人品行的语言来表明限制,可以增强孩子的自觉性。,蒙台梭利讲的故事,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在一篇教育观察日记里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情:一天,孩子们围成一圈,有说有笑。圈子中间放着一个水盆,盆里漂浮着一些玩具。学校里有个刚刚两岁半的男孩。他独自一人站在圈外,看得出,他充满了好奇心。我饶有兴趣地在远处观察着他。他开始慢慢走近其他孩子,想挤进去,但他没有力气,挤不进去。
27、于是他仍站着看着周围。那张小脸上流露出来的思想非常有意思,当时我要是有个照相机把他拍下来就好了。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一张小椅子上,显然,他决定把椅子搬到这群孩子的后面,然后爬上这个椅子。他开始向椅子走去,脸上露出希望的神情。正在这时,老师走过去蛮横地(她可能会说是轻轻地)抓住他,把他举过其他孩子的头顶,让他看水盆,还说:“来,可怜的小家伙,你也看看吧!”,小家伙虽然看到了那个水盆和漂浮物,可是他脸上原来那种使我觉得非常有趣的欢欣、探索和期望的表情,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只是一种“相信别人会替他做事”的孩子才有的那种呆滞表情。蒙台梭利的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他告诉了我们,过分爱护孩子的结
28、果,就会过分地只注意到细节,从而阻碍孩子发展他的生活技能。对孩子来说,这等于是提前遭遇了一种残酷的待遇。,数学题中的人道精神,朋友的孩子就读小学五年级,最近为了协助孩子处理一道数学题,他气愤地跑去学校和老师理论。题目的大意是:发生山难,登山者A君获救。碰到B君和C君,B拿出四条面包,C拿出五条,肚子饿了,三个人平分这些面包。A从身上掏出600元钱,B和C应该跟他要多少钱?答案是:B应该得200元,C应该得400元。从数学的观点看,这道题命题逻辑严密,解答正确。但我的朋友看完后非常伤心。“怎么会这样呢?竟然教小孩子向发生山难的人收面包钱?”“哪一家的面包这么贵啊?”他给出了自己符合人道精神的答案
29、:“应该不用收钱。”校方非常客气地接待了他,说明参考资料不是学校老师所编,以后会请老师多注意等等。他心里明白,这不过是形式上的交待,但他并不灰心:“学校教育只是一部分,幸好我们还有家庭教育可以补救。以后要花更多地时间陪孩子做功课。”我很佩服这样的教养态度,他没有推诿为人父母该有的责任,当发现学校忽略品德时,他提醒自己,还是要靠家庭教育来打基础,不能全部仰赖学校。毕竟人生的成就不是单靠知识就能打造。每周文摘09、02、04,11醉翁亭记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
30、者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逊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学提示】结合前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含义的理解。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
31、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
32、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目标导学二:朗读文章,通文顺字1初读文章,结合工具书梳理文章字词。2朗读文章,划分文章节奏,标出节奏划分有疑难的语句。节奏划分示例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
33、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奏划分思考“山行/六七里”为什么不能划分为“山/行六七里”?明确:“山行”意指“沿着山路走”,“山行”是个状中短语,不能将其割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为什么不能划分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明确:“蔚然而深秀”是两个并列的词,不宜割裂,“望之”是总起词语,故应从其后断句。【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划分朗读节奏,在划分节奏的过程中感知文意。对于部分结构复杂的句子,教师可做适当的讲解引导。目标导学三:结合注释,翻译训练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并画出不解之处。【教学提示】节奏划分与明确文意相辅相成,若能以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明确文
34、意最好;若学生理解有限,亦可在解读文意后把握节奏划分。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助解疑,并尝试用“直译”与“意译”两种方法译读文章。3教师选择疑难句或值得翻译的句子,请学生用两种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翻译示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直译法: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泉水浅了,石底露出水面,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意译法:
35、太阳升起,山林里雾气开始消散,烟云聚拢,山谷又开始显得昏暗,清晨自暗而明,薄暮又自明而暗,如此暗明变化的,就是山中的朝暮。春天野花绽开并散发出阵阵幽香,夏日佳树繁茂并形成一片浓荫,秋天风高气爽,霜色洁白,冬日水枯而石底上露,如此,就是山中的四季。【教学提示】翻译有直译与意译两种方式,直译锻炼学生用语的准确性,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美感;意译可加强译文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翻译兴趣,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准确性。因此,需两种翻译方式都做必要引导。全文直译内容见我的积累本。目标导学四:解读文段,把握文本内容1赏析第一段,说说本文是如何引出“醉翁亭”的位置的,作者在此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明确:首先以“环滁皆山
36、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坐落在群山之中,并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环抱之景。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坐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点山“秀”,照应上文的“美”。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好泉酿好酒,好酒叫人醉。“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引出“醉翁亭”来。作者利用空间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2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它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明确: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写出了其中的“
37、乐亦无穷”。第二段是第一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3第三段同样是写“乐”,但却是写的游人之乐,作者是如何写游人之乐的?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如此勾画了游人之乐。4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三段写游人之乐?明确: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太守在游人之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是为能与百姓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百姓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5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明确:写宴会散、众人归
38、的情景。目标导学五:深入解读,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思考探究:作者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却有两个句子别出深意,不单单是在写乐,而是另有所指,表达出另外一种情绪,请你找出这两个句子,说说这种情绪是什么。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这种情绪是作者遭贬谪后的抑郁,作者并未在文中袒露胸怀,只含蓄地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此句与醉翁亭的名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前后呼应,并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连成一条抒情的线索,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目标导学六:赏析文本,感受文本艺术特色1在把握作者复杂感情的基础
39、上朗读文本。2反复朗读,请同学说说本文读来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1)句法上大量运用骈偶句,并夹有散句,既整齐又富有变化,使文章越发显得音调铿锵,形成一种骈散结合的独特风格。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2)文章多用判断句,层次极其分明,抒情淋漓尽致,“也”“而”的反复运用,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使读者在诵读中获得美的享受。(3)文章写景优美,又多韵律,使人读来不仅能感受到绘画美,也能感受到韵律美。目标导学七:探索文本虚词,把握文言现象虚词“而”的用法用法文本举例表并列1.蔚然而深秀者;2.溪深而鱼肥;3.泉香而酒洌;4.起坐而喧哗者
40、表递进1.而年又最高;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承接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水落而石出者;5.临溪而渔;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表修饰1.朝而往,暮而归;2.杂然而前陈者表转折1.而不知人之乐;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虚词“之”的用法用法文本举例表助词“的”1.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醉翁之意不在酒;3.山水之乐;4.山间之朝暮也;5.宴酣之乐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代词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名之者谁(指醉翁亭);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指山水之乐)【教学提示】更多文言现象请参见我的积累本。三、板书设计路线: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风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山水之乐(醉景)风俗: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 太守醉宴游之乐(醉人)心情:禽鸟乐人之乐乐其乐与民同乐(醉情)可取之处重视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并通过节奏划分引导学生理解文意,突破了仅按注释疏通文义的桎梏,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不单纯关注“直译”原则,同时培养学生的“意译”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的美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足之处文章难度相对较高,基础能力低的学生难以适应该教学。,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