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培训教案.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48373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卫生培训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职业卫生培训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职业卫生培训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职业卫生培训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职业卫生培训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卫生培训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卫生培训教案.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职业卫生与劳动保护知识讲座第一章职业卫生概述一、职业性有害因素又称生产性有害因素,主要是在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环境因素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对健康有害的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是发生职业病的直接原因。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分为以下三类:(一)、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包括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2、物理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电离辐射等。3、生物因素(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制度的不合理2、劳动中的精神过度紧张3、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5、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的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设备等(三)、与一般卫生条

2、件和卫生技术设施不良有关的有害因素1、 缺乏必要的卫生工程技术设施,如缺乏通风换气或照明设备2、 缺乏防尘、防毒等措施,或设备不完好3、 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方面有缺陷二、法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我国把职业病分为10大类115项病种。10大类职业病包括有:尘肺、职业性放射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第二章 粉尘与尘肺一、粉尘是生产环境中有害物质存在的一种主要形态,它是尘肺的唯一病因,生产性粉

3、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并能较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由于防尘措施不完善,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称为尘肺。(一)、粉尘的分类1、 无机性粉尘包括(1)非金属类无机粉尘,如石棉、滑石、煤等。(2)金属类无机粉未粉尘,如铁、铝、铜等(3)人工无机粉尘,如水泥、陶瓷等。2、 有机性粉尘包括(1)动物性粉尘,如毛等(2)植物性粉尘,如棉、谷物、木、花等。(3)人工有机粉尘,如合成树脂、合成高分子材料等。3、混合性粉尘包括上述各类粉尘。在生产环境中最为多见。(二)、理化性质及其卫生学意义1、化学条件和浓度:粉尘的化学成分及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决定粉尘对人体危害的程度。一

4、般含游离型二氧化硅越多的粉尘,其致纤维化作用超强。粉尘的化学性质是决定粉尘危害性的主要内在条件。同一种粉尘,其危害性大小与其在生产环境中的浓度高低有直接关系,空气中浓度超高,接触者吸入量可能越大,其尘肺的发生机会就越大。2、粉尘分散度: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用空气中粉尘粒子直径组成的百分构成来表示。较小微粒所占的比例越大,则分散度越高。3、溶解度:粉尘的溶解度大小与其对人体的危害性有一定的关系,受粉尘的性质的影响。如毒性粉尘,溶解度越大,其对人体的毒性越强,毒性较小的粉尘,溶解度越大越易吸收和排出,对人的危害越小,但石英、石棉等粉尘,在体内的溶解度均很小,但其对人体的危害性却较大。4、形状和硬度

5、:粉尘的形状与其生物学作用和粉尘在空气中的运动规律有关。纤维状粉尘对呼吸道的刺激作用较强,对于一般进入肺泡的微细尘粒来说,由于其质量很小,加之环境湿润,其造成的机械伤害不重要,但对于纤维状粉尘,越纤细硬度大,其生物学作用越强。5、荷电性:物质在粉碎过程中,及在空气中可以吸附带电离子而带电,一般来说,荷电尘粒易阻留于体内。6、爆炸性:某些高分散的粉尘,在一定条件下有爆炸性,可能发生爆炸的粉尘最小量:煤尘为3040g/m3,面粉为7 g/m3。从以上各点看得出,粉尘的各种理化特性,都具有一定的卫生学意义或者安全意义,当某一生产条件的粉尘性质确定后,决定其危害性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这对

6、指导防止粉尘危害的工作重点甚为重要。二、粉尘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一)、粉尘的沉积与削除。机体通过呼吸道自上而下的层层阻留清除功能,使进入呼吸道的9799%左右的尘粒被排出体外,而阻留于肺组织的粉尘只是吸入粉尘的13%。根据粉尘能到达呼吸道的部位和引起的组织反应不同,将粉尘分为可吸入尘粒,指可经口、鼻而吸入的粒子,一般指小于15微米的粒子;胸部粒子指可进入喉部以下的粒子,一般小于10微米;呼吸性粒子,指能通过呼吸性细支气管而到达肺泡的粒子,一般小于5微米。沉积于头部气道的粉尘,与木工、皮革工人的鼻癌有关;沉积在气管支气管区的粉尘,与引起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癌有关;沉积在气体交换区的粒子,与引起肺气肿

7、及肺纤维化有关。(二)、粉尘对人体的健康影响。粉尘进入人体后,根据其理化性质、进入的数量及到达沉积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致病作用。1、尘肺 粉尘所致疾病的主要疾病。目前我国公布了12种职业性尘肺:与我们相关的有如下几种:煤工尘肺、炭黑尘肺、 石棉肺、电焊工尘肺等。(1)、石棉肺 石棉是由镁、铁以及部分钙、钠的含水硅酸盐组成。具有纤维状结构的一类矿物的名称。吸入这类粉尘所引起的尘肺称为石棉肺,它是硅酸盐尘肺中危害性最大,其严重性仅次于矽肺的一种尘肺。我公司接触石棉的作业主要集中在提取及合成岗位的过滤工序,及建筑业,以及少量的化验室使用。 石棉纤维中较长的纤维可被鼻毛阻留,部分可进入小支气管,进入

8、肺泡。石棉肺病人在X线胸片出现明显特征改变之前,就有咳嗽,气短,胸痛等症状,晚期石棉肺有肺气肿现象。石棉是公认的致癌物,肺癌是接触石棉工人中的多见死因,多以接触石棉同时吸烟者肺癌死亡更为明显。(2)、焊工尘肺焊药、焊蕊和焊接材料在电弧高温作用下,熔化蒸发逸散至空气中,经氧化、凝聚而形成焊接气溶胶,工人长期吸入这种气溶胶可发生焊工尘肺。这种气溶胶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以及氧化锰、氟化物、十氧化硅等所组成的混合性粉尘。焊接时还同时产生臭氧、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以及长、短波紫外线、红外线等辐射线。其发病工龄一般在1020年以上。2、易过性间质肺炎等。多为有机粉尘。3、肿瘤 有些粉尘已确定为致癌物,如放

9、射性粉尘,石棉,镍、铬、砷等金属或非金属。我国已将接触石棉、砷、铬所致有关肿瘤列为职业肿瘤。4、中毒 吸入铅、砷、锰等粉尘后,可引起职业性中毒,可诊断为金属中毒。5、局部作用 粉尘经皮肤、呼吸道接触,可引起局部刺激。可引起皮肤脂腺孔堵塞、 皮肤干燥、皱裂,严重者可引起脓皮病。金属粉尘可引起眼角膜损伤,混浊。粉尘对呼吸道粘膜早期可引起机能亢进,毛细血管扩张,粘液分泌增加,但长期受粉尘作用,使机能过分亢进。造成组织增生,肥大性改变,失去保护功能。粉尘的刺激作用,虽然不是特异作用,但其作用普遍,严重时影响出勤。三、粉尘的预防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为防止尘肺的发生,国家颁布了一系列防

10、止尘肺的政策及法律法规。 1、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GBZ22002)法律法规要求序号名称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 (mg/m3)1电焊烟尘(总尘)462滑石粉尘(总尘)343滑石粉尘(呼尘)124活性炭(总尘)5105煤尘(总尘)466煤尘(呼尘)43.57木粉尘(总尘)358砂轮磨尘(总尘)8109石墨粉尘(总尘)4610石墨粉尘(呼尘)2311水泥粉尘(总尘)4612水泥粉尘(呼尘)1.5213珍珠岩粉尘(总尘)81014珍珠岩粉尘(呼尘)4815其他粉尘810说明:最高容许浓度是指工作地点、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

11、浓度是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浓度。其他粉尘是指不含有石棉且游离SIO2含量低于10%,不含有毒物质,尚未制订专项卫生标准的粉尘。总尘指用直径为40毫米滤膜,按标准粉尘测定方法采样所得到的粉尘。呼尘指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2、粉尘治理技术措施:(1)、粉尘净化方式重力:气流中的尘粒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沉降并从气流中分离。离心力:含尘气流做圆周运动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尘粒靠惯性从气流中分离。惯性碰撞:含尘气流在运动过程中遇到水滴、纤维等物体时,由于气流方向发生变化,尘粒与物体相碰撞。截留:含尘气流绕过水滴、纤维等物体表面时,

12、尘粒与物体表面接触而被截留。扩散:微小粉尘粒子随气体分子一起做布朗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与物体表面相接触,从气流中分离。凝聚:尘粒通过超声波、加温凝聚作用,使微小的尘粒凝聚增大。静电力:带有电荷的尘粒,在静电力的作用下从气流中分离。(2)、除尘器的类型机械除尘器:包括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等,此类除尘器效率较低,常用作多极除尘系统的前端。过滤除尘器:包括袋式除尘器,纤维层除尘器、颗粒层除尘器等其原理是利用惯性碰撞,截留和扩散等作用捕集粉尘。此类除尘器效率高,但结构较复杂。湿式除尘器:包括泡沫除尘器、湿式旋风除尘器、湿式纤维除尘器和金属丝除尘器等。此类除尘器主要以水为介质,结构简单,除尘

13、效率高。静电除尘器:包括干式与湿式静电除尘器,是利用尘粒荷电后,在静电作用下分离的原理捕集粉尘。此类除尘器效率高,但成本也高。(3)、除尘器的效率:指除尘器所捕集下来的粉尘量占进入除尘器的总粉尘量的百分比。(4)、粉尘采样时应注意:采样位置应在工人呼吸带,距地面1.5米处。采样头入口迎向风流;采样时间在连续产尘作业20分钟后开始,一般不少于10分钟。3、卫生保健措施(1)、个体防护与卫生习惯:对受到条件限制,粉尘浓度一时达不到容许浓度卫生标准的作业岗位,工人佩戴合适的防尘口罩就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应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卫生习惯,不吸烟,遵守防尘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未佩戴防尘口

14、罩不上岗操作的制度。注意,在防护用品使用中,对于粉尘过细的粉尘,不能以普通纱布口罩代替防尘口罩。(2)、就业前定期体检按照国家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体检。就业前体检主要是发现粉尘作业就业禁忌证。粉尘作业工人就业前禁忌证主要有:结核病、慢性病疾病、严重的上呼吸或支气管疾病。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胸膜、胸廓疾病。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3)、定期体检目的在于早期发现粉尘对健康的损害,如尘肺。第三章工业毒物毒物是指小剂量地进入体内能危害机体健康的异体化学物质。生产环节中产生的毒物称为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性毒物可以原料、中

15、间体、辅助材料、成品、副产品与废弃物等形式出现。同时也可以固体、液体、气体、蒸气、粉尘、烟、和雾等不同状态出现。(粉尘、烟、雾的区别在于粒子大小及存在的物理状态。粉尘粒子直径多为0.110um的固体,烟为直径小于0.1um的固体粒子,雾为液体微滴。在气体分散相中,三者统称为气溶胶。)职业中毒是生产性毒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在除毒物以外的环境中进行的,又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毒物、机体与环境统称为职业中毒的三要素。其中,毒物是最重要的因素。其中,毒性大小取决于它的化学结构,浓度和作用的持续时间等。当毒物因素固定时,是否发生中毒,则取决于机体因素。一般情况下,外环境因素仅起次要作用。一、引起职业中

16、毒的毒物因素毒物是影响职业中毒的重要因素,毒物对机体的影响是以其毒性与危害性表达的。毒性即有害作用,在毒物的影响下,机体出现功能障碍,或应激能力下降,或维持体内稳态能力降低及对环境其它因素的敏感性增高等。危害性则表示毒物引起这些有害作用的可能性大小,某些毒物虽然毒性很大,但不易进入机体,因而危害性可能性小。毒物的毒性取决于其理化性质,如分子量、沸点、分散度、溶解度、和挥发度等都是影响毒性的重要因素,而化合物的理化特性又取决于其化学结构,因而毒物的毒性最终取决于其化学结构。1、毒物的浓度与作用时间浓度是剂量的一种比较粗略的表达方式,当生产性毒物的化学结构确定后,浓度和作用时间就成为影响职业中毒的

17、主要因素,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发生职业中毒的可能性越大,一般以毒物的最高容许浓度(MAC)作为评价依据。如果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质浓度经常超过MAC,无疑将会对工人造成危害。但低于MAC的,并不意未着安全。2、毒物的联合作用生产环境中常有数种毒物同时存在而作用于人体,此即毒物的联合作用。它可表现为相加作用、增强作用、或拮抗作用。毒物的联合作用大大增加了对毒物评价的复杂性和难度。此外,还应注意生产性毒物与生活性毒物的联合作用,如喝酒能大大增强三硝基甲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与苯胺等的毒性。吸烟能诱导肝及肝外组织的毒物代谢。目前已查出吸烟能大大增强铀矿工人的肺癌检出率。3、生产性毒物中的杂质的含量

18、。由于工业生产中所用的化学物质都有一定杂质,有些杂质的毒性可远远超过该化学物质的毒性。二、机体的个体感受性人体对生产性毒物的反应有很大差别,此即机体的个体感受性不同,如人体各组织蛋白与化学致癌物的共价结合,个体间的差异可达百倍以上。造成个体感受性很大不同的原因很多,如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情况、营养状况等因素。这些因素决定的机体的生物转化能力,免疫状态与维持体内的能力等。从而影响中毒的产生。目前认为,遗传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次,营养状况是影响机体感受性的重要因素。营养缺乏可能加剧某些毒物的毒作用,因而接触毒物的工人的膳食要求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与低脂肪的全价营养膳食。一般而言,毒

19、物对不同性别工人的影响差别不太明显,但怀孕期间的女工对毒物的敏感性显著提高。三、毒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及排泄。(一)、吸收是指外界环境中的毒物进入人体内的过程。1、在生产条件下,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体内。颗粒直径较大的气溶胶多滞留在上呼吸道与气管,通过肺部吸收的可能性较小。气体与蒸气与颗粒直径较小的气溶胶能达到肺泡。毒物在呼吸道的吸收受多种因素影响。溶解度较大的气体与蒸气,可通过上呼吸道粘膜吸收,如氨气与醛类。2、皮肤在生产与劳动条件下,主要经完整皮肤吸收而导致中毒的毒物有:有机磷农药、苯胺、三硝基甲苯、与有机金属(一般将含有金属-碳键(M-C)的化合物称为有机金属化合物或金属有机化合物。例如

20、Fe(CO)5等)。几乎所有的有机溶剂、某些气态毒物和个别金属(如汞)等也能经完整皮肤吸收。经皮肤吸收途径有两种,一是通过表皮到达真皮,从而进入血循环,另一是通过汗腺,毛囊或皮脂腺而达到真皮。(这一途径)的实际意义不大。除毒物本身的化学特征外,影响经皮吸收的因素还有,皮肤的完整性,皮肤的部位与接触面积,毒物的浓度和粘稠度,使用的溶剂及其外界的气温与气湿。3、消化道在职业中毒的事例中,经消化道吸收的仅起将要作用。多由个人卫生习惯不良而引起,部份气溶胶滞留于上呼吸道后,可由于各种消除动作而进入消化道。了解毒物的吸收有很大实际意义,明确毒物的主要吸收途径,对采取相应的措施具有指导意义。(二)、分布吸

21、收后的毒物在体内循环与分配的过程。毒物的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器官与组织血液灌注的情况,器官和组织与毒物结合的亲和性,毒物的浓度与接触持续时间和毒物的亲脂性程度等因素。(三)、生物转化进入体内的毒物经酶促成非酶反应后,其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生物转化过程分为二相,一相包括氧化、还原与水解过程。二相包括结合与合成反应。其中每一种反应都可以是增毒的,也可以是减毒的,这取决于毒物的结构。职业中毒最终取决于生物转化中解毒与增毒反应之间的平衡趋向。通过氧化反应的多数属于增毒反应。通过还原反应进行生物转化的毒物是不多的,各种酯类毒物通过酯酶的水解作用,而降低毒性。生物转化的二相反应为结合反应。多数毒物经生物

22、转化的一相反应后,其代谢产物与体内某些生物学活性物质相结合,使所形成的代谢产物的水溶性大大增加,此即结合反应。对大多数毒物来说,结合反应是解毒反应。人体多种器官如脑、肝等都能进行生物转化,但主要器官是肝。(四)、蓄积长期接触生产性毒物,在体内可发生毒物的蓄积。蓄积的部位取决于毒物。如铅与氟蓄积于骨头,脂肪为多种亲脂性毒物的贮存区。贮存区内毒物对蓄积部位相对无害,所以对急性中毒有缓冲作用,但在某些因素作用下,贮存库缓慢释放出毒物。,从而产生中毒症状与体征。(五)、排出分子量较低的毒物或其代谢产物主要从肾脏排出。分子量较大的毒物或代谢产物经胆汁而随粪便排出。在体温下成气体的毒物或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肺

23、呼出。气态毒物在血中的溶解度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溶解度大的毒物排出较慢。四、职业中毒的分类1、金属中毒(铅、汞、锰、铬等)、在工业生产中常见的是金属化合物。通常金属在体内都有明显的蓄积作用,因金属不易被破坏,易在体内蓄积,从而导致慢性中毒。机体清除金属的唯一方式是排泄。金属在体内的分布往往有明显的选择性。例如,铅主要贮存于骨骼,汞主要蓄积于肾脏。另外,有此金属及类金属有致癌作用。例如,铬镍、砷等。2、刺激性气体中毒(氨、氯、光气、二氧化硫),指对人的眼睛、皮肤、特别是对呼吸道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气体的统称。公司常见的刺激性气体有酸蒸气、氨 、甲醛蒸气、苯酚蒸气等。刺激性气体主要损伤肺部、也可以

24、损伤皮肤、眼和上呼吸道粘膜。 皮肤化学性烧伤:很多刺激性气体溶于水后成为酸,有些刺激性气体则具有强烈的碱性。酸烧伤的特点 是创面渗出液少,边缘分界清楚,肿胀较轻。碱烧伤的特点是肿胀较明显,除损伤皮肤表面外,常向深层侵犯,愈合后往往产生瘢痕。另外,氢氟酸引起的皮肤烧伤,由于氢氟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可造成局部组织坏死,溃疡长期不愈合,如不及时处理,损伤可达到骨膜,引起骨骼的无菌性坏死。氢氟酸烧伤引起的疼痛,在接触当时并不出现,数小时后才出现难以忍受的剧痛,因而早期常 被忽视。不论酸或碱烧伤后,应立即用大量流动水清洗创面。用水冲洗的时间,一般为15至20分钟,用清水冲洗后,要采用中和剂。强酸烧伤后用

25、弱碱中和,强碱烧伤用弱酸中和,中和后再用水冲洗创面。手部皮肤长期接触酸碱等刺激物,可产生皮肤干燥、皲裂、脱皮、增厚、角化、粗糙。指甲变脆、扁平、失去光泽。化学性眼损伤:低浓度的酸碱烧伤,可产生疼痛、畏光、结膜充血、角膜、结膜坏死等。一般碱烧伤较酸烧伤严重。治疗应立即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冲洗时间不少于 10分钟,冲洗时需转动眼球,并将固体残留物质清除。刺激性上呼吸道炎:刺激性气体侵入上呼吸道后,可产生鼻炎,咽炎和喉炎。有打喷嚏、流泪、咽干、咽痛等症状。检查可发现鼻及咽喉充血、水肿。严重时粘膜出现溃疡和水肿。长期接触低浓度刺激性气体可引起慢性上呼吸道炎和支气管炎。化学性支气管炎和肺炎:进入呼吸

26、道深部的刺激性气体可损伤支气管及肺泡,产生支气管炎和肺炎。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呼吸急促、剧咳。中毒性肺水肿:在吸入刺激性气体引起 上述损伤的基础上继续接触或突然吸入高浓度刺激气体,均要引起肺泡、毛细血管的严重损伤。 3、窒息性气体中毒(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碳、氮气),可引起缺氧而发生昏迷4、有机溶剂中毒(醇类、酯类、烃类、苯类、酮类),主要有麻醉作用,和抑制造血功能和肝损害。最主要的血象变化是白细胞减少及成熟障碍。常有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减少,相对的淋巴细胞增多。其次为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减少,中毒晚期出现全身血细胞减少,即再生障碍性贫血。例如,长期接触高浓度苯可以引起白血病。甲苯与二甲苯均属

27、低毒类,吸入高浓度甲苯后,主要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对皮肤、粘膜有麻醉作用。两者对造血系统的损害尚无肯定证据。5、杀虫剂中毒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昏迷、抽搐。五、有害物质的控制与预防1、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容许浓度序号中文名称最高容许浓度(mg/m3)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1氨20302苯胺37.53苯乙烯501004吡啶4105丙酮3004506丙烯酸甲酯20407草酸0.30.98敌百虫0.519碘110丁醇10020011二苯胺102512二甲苯(全部异构体)5010013二甲苯胺51014二氯甲烷20030015二

28、氧化硫51016二氧化氯0.30.817二氧化碳90001800018汞0.020.0419有机汞化合物(皮)0.010.0320环已胺102021甲醇(皮)255022甲苯(皮)5010023甲基丙烯酸甲酯10020024甲醛0.525氢氧化钠226氢氧化钾227乐果12.528磷酸1329硫化氢1030氯131氯化氢及盐酸7.532吗啉6012033溶剂汽油30045034三氯化磷1235铬酸盐、重铬酸盐00501536石蜡烟2437双氯甲醚000538碳酸纳(纯碱)3639一氧化碳203040乙酐163241乙晴102542乙醚30050043乙酸102044乙酸丁酯20030045乙酸

29、乙酯2003002、有害物质综合控制方法 (一)、原则 (1)、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有害物质产生。控制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有效措施是改进生产工艺。(2)、加强通风,降低有害物质浓度。对于产生有害物质的车间,利用通风机械采取全面和局部通风措施。以降低车间内有害物质浓度,使其达到卫生标准。对于局部产毒设备,应采取密闭措施,进行局部净化,以最小的能耗获得最佳效果。(3)、实行个体防护,防止人身受到伤害。(二)、处理措施:(1)、以无毒低毒代替有毒高毒以无毒低毒代替有毒高毒,这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最好办法,也是今后在防毒工作方面的一个重要科研方向。例如,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以固相反应代替液相反应,以革

30、除使用有毒的溶剂;在工业生产中,使用无汞仪表代替使用汞仪表等。(2)、净化回收有毒物质燃烧法:通过氧化反应将有害气体中的烃类成分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其他成分也可转化为易于回收或允许向大气中排放的物质。对于有机溶剂蒸气和碳氧化合物常采用燃烧法进行净化处理。冷凝法:对于沸点较高的毒性气体,采用冷凝法处理。吸收法:用一定比例的液体与混合气体接触,通过分子扩散作用使吸收质从气相转移到液相的质量传递过程。此种方法广泛应用于有害气体的净化,。常用的吸收装置有喷淋塔、填料塔等。对吸收装置有以下要求:气液之间接触面积大、时间长;阻力小、处理能力大、吸收效率高;采用气液逆流损伤,使其之间扰动强烈;设备耐磨、耐腐

31、蚀,运行安全可靠。(3)、消除二次毒源生产中使用挥发性的有毒物质或有毒的粉状物料,形成的有毒粉尘、蒸气等从生产设备中逸出,散落在车间、厂区,会形成二次毒源。主要控制措施有:坚持车间清扫制度,及时清除车间里散落的溶剂及含有溶剂的物料;生产中使用含有溶剂的物料,在容器上都要加盖,并随用随盖。(4)切断毒物的传播途径设备密闭。以密闭的反应釜代替敞口的缸、盆、罐等。并为取样、测温、观察、投料等开孔接管道。密闭投料出料。例如,高位槽和管道输送;固体使用机械投料;粉料真空投料;密闭出料等。加强转动轴的密封自动化隔离操作,加强设备的维护管理,消除跑冒滴漏现象。(5)、加强通风净化通风方法:分为自然通风和人工

32、通风。其中,人工通风分为局部通风和全面通风。局部送风系统,对于车间内局部产生高温、高温的地点,通常采取局部送风系统,即空气经净化后,送往局部作业地点,达到降温、降温的目的。局部排风系统,包括风机、风管、排尘、排毒和净化设备等。全面排风:对于产生有害物质量大,浓度高的车间,一般采用全面通风系统,即用新鲜空气将车间内的有害物质进行稀释,同时将污浊空气排出室外,使整个车间内的有害物质浓度降低到卫生标准所允许的浓度。全面通风系统与通风所需风量、及风量分配、风流速度、风流的分布等因素有关。应注意以下事项排风口应距产生有害物质的地点最近,以便将其迅速排出。送风中应将新鲜空气直接送到作业区,然后将污浊空气排

33、出室外。送风风流应均匀分布,减少产生涡流现象,避免有害物质积聚,以防局部区域超标。对于高温、高湿和有害气体同时排放的车间,可采用上部或上、下部同时排风。对于比空气密度大的粉尘和有害气体,可采用上部送新风,下部排污风的通风方法。根据有害蒸气对空气密度的大小和车间内的气流分布状态,可按所需风量的比例从房间上、下部同时排风。(6)、加强个体防护,坚持使用防护用品。第四章劳动环境一、气候条件的舒适性人在劳动、学习和休息的时候,感觉舒适与否主要取决于气温、湿度和风速等参数。当室内湿度为50%时,不同劳动条件下的适宜温度为:坐于办公室脑力劳动:1824度坐于工作台旁轻体力劳动:1823度站立工作台旁轻体力

34、劳动:1722度站立重体力劳动:1521度繁重体力劳动:1520度当湿度超过70%时,人会感到不舒适,低于30%时,会感到口鼻粘膜干燥,最适宜的湿度是40%60%。二、气候条件对人体的影响1、高温作业对人体的影响:气候条件中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因素是温度。高温环境会引起人的体温升高,另一方面由于环境湿度高于体表温度,机体不能再通过传导、对流或辐射的方式散热。蒸发散热受气湿、风速或着装的影响,往往不能将体内多余的热及时散发掉,这样就产生蓄热现象。另外,高温作业造成的出汗,使人丢失大量的水分与盐分,如果不能及时补充,将造成体现酸碱平衡失调及渗透压的变化。另外,高温作业时,由于劳动和散热的需要,体内血液

35、重新分配,大量血液流向工作肌和皮肤,使心脏负担加重。由于体内的水分大量丢失,血液浓缩,粘度增大,进一步加重了心脏的负担,长期可引起习惯用语肥大。长期从事高温作业的人,血压有升高的趋势。预防与治疗: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发生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是机体花招机制发生障碍的结果。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先兆中暑主要症状是大量出汗,口渴,全身疲乏,头晕,胸闷等,体温略有升高。休息后可恢复正常。轻症中暑表现为体温升高至38.5度,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现象,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现象。轻症中暑休息45天后可恢复。对于上述中暑现象,将患者寻事移到通风阴凉处,给予食盐清凉饮料,症状较重者,解服

36、解暑片或者藿香正气水等药。有循环衰竭者可静脉滴流葡萄糖盐水。重症中暑应立即降低体温,送医院治疗。目前公司的高温作业主要集中在锅炉、烘消、维修(夏季室外作业)等岗位。对于产生热源的岗位,可采取强制通风的措施。另外,重要的做好保健措施。高温岗位应合理供给清凉饮料,及时补充因大量出汗所丢失的水分和盐分。一般每人每天需要补充水35L,盐20克左右。高温作业时,能量和蛋白质消耗增加,需要补充。高温作业工人应穿导热系数小、透气性好的工作服。2、低温作业对人体的影响:在寒冷季节从事室外及室内无采暖的作业或在有资源设备的低温条件下的作业。低温环境会使人的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另一方面内脏和肌肉血液增加,代谢

37、加强,以保持正常体温。如果在低温环境下时间过长,超过了人的能力,体温逐渐降低。当降到30度时出现昏迷,降到26度时,极易出现死亡。预防低温作业重要的是作好采暖保暖工作。工作场所的环境温度不得低于15度。三、噪声的危害及预防1、凡是人所不喜欢或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音,这主要是根据人的主观感觉决定的,人耳对音响的感觉不仅与声压有关,也受频率的影响。同样强度的违章,听来高频声比低频声音响大,即对高频声敏感,对低频声不敏感。工业噪声主要指机械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一般来说,工业噪声,中高频噪声占比重大,对人体的危害较大。2、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慢性的。但在强大声级的突然冲击下,可能引起急性

38、损伤。人体除感觉耳鸣外,最主要的表现为听力下降或听力损伤。慢性噪声聋可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下降。听力所以不能恢复的主要原因是内耳螺旋器的听毛细胞受噪声作用后,代谢营养发生障碍,导致细胞变性坏死,丧失了听觉功能。突发的急性暴震性耳聋,主要是冲击波导致的耳鼓膜破裂,内耳出血等症状。3、噪声的控制标准 (1)、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序号适用范围昼间(分贝(A)夜间(分贝(A)1居住、文教机关区域55452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60503工业区65554交通干道两侧7055 注:夜间频繁突发的噪声(如排气噪声),其峰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0分贝,夜间偶然突发的噪声(如短促鸣笛声),其峰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分

39、贝。 (2)、作业场所噪声监测执行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公司内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工作地点的噪声标准为85分贝(A)。现有的生产单位经过努力暂时达不到该标准时,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90分贝(A)。对每天接触噪声不到八小时的工种,根据生产车间的种类和条件,噪声标准可按表1和表2相应放宽:每个工作日接触噪声时间(小时)允许噪声(分贝(A)885488291194最高不得超过115(分贝(A)(3)、现有生产单位暂时达不到标准的,参照表2每个工作日接触噪声时间(小时)允许噪声(分贝(A)890493296199最高不得超过115(分贝(A)表2(4)、 生产性噪声传播至非噪声作业地点的噪声标准按下表

40、执行:地点名称允许噪声(分贝(A)噪声车间办公室75非噪声车间办公室60会议室60计算机室、精密加工室704、控制措施:控制和消除噪声源,这是防止噪声危害的根本措施。用无声或低声的设备代替高噪声的设备,比如,加强维修,防止机件因松动而产生的摩擦和撞击,在机件互相撞击处加弹性衬垫以减低冲击性噪声。对工艺允许远离的噪声源,可移置车间外或采取隔声措施。控制噪声的传播和反射:用多孔材料帖在墙壁及屋顶表面以吸收辐射和反射的声能。常用的吸声材料有玻璃棉,泡沫塑料、棉絮等在风道或排气管道处加装消声器。效果较好。用一定的材料将声源封闭,常见的有隔声室、隔声罩,隔声结构应严密且有一定质量,以防止引起共振。个人防

41、护:对生产场所的噪声目前还得不到有效控制的环境下工作,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常见的有耳塞和耳罩。耳塞对高频部分有明显的衰减作用。耳罩的优点在于没有耳部的堵塞感。第五章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及管理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免遭职业伤害的重要手段,上岗必须按照要求穿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国家对于各类防护用品的生产、经营及使用有明确的规定。一、山东省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办法对劳动防护用品的生产、经营及使用有一系列的规定及要求。重要条款如下1、第四条:劳动防护用品分为特种防护用品与普通劳动防护用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生产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普通劳动防护用品的生产实行“生产条件资格认可制度”,劳

42、动防护用品的经营实行“经营条件资格认可制度”。2、第八条:生产纳入目录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企业应申办国家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普通劳动防护用品的企业应申办山东省劳动防护用品生产条件资格认可证。3、第十四条:生产劳动防护用品的企业应接受省安监局授权检验机构的防护性能检验。其产品在出厂前应按批量接受检验机构的抽检,对抽检合格的牧劳动防护用品,由省安监按批量配发全国劳动防护用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办公室统一负责制的安全鉴定证。4、第十七条:经营单位必须取得省安监颁发的劳动防护用品经营条件资格认可证后,方可从事相应劳动防护用品的经营。从以上条款看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备“国家特种劳动防护用

43、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鉴定证”。普通防护用品必须具备“山东省劳动防护用品生产条件资格认可证”及“安全鉴定证”。二、安全帽有高低处交叉作业及进入狭窄空间有碰撞危险的作业必须使用安全帽。安全帽的使用一是要确保安全帽的外观无损及强度符合要求,二是安全帽的衬垫要距离帽顶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并且在使用时务必系紧帽带。(帽带应与衬垫连接)三、安全带的使用及保管安全带应高挂低用,注意防止摆动碰撞。使用3米以上稻长绳应加缓冲器。不准将绳打结使用。也不准将钩直接挂在绳上使用,应挂在连接环上使用。安全带上的各种部件不得任意拆卸,更换新绳时要注意加绳套。使用频繁的绳,要经常做外观检查,发现异常,应立即更换新绳,带子

44、使用期为35年,发现异常应提前报废。储藏在干燥通风的仓库内,不准接触高温、明火、强酸和尖锐的坚硬物体,也不许长期曝晒。四、过滤式防毒面具的使用及保管防毒面具的使用条件是空气中的氧气体积浓度不低于18%,防毒面具不能用于槽、罐等密闭容器的工作环境。也不得用于其他毒气(如无味毒气)环境中使用。使用前应先检查口罩的各部件是否完好,呼气阀片和呼气阀片是否密封,滤毒罐与主体接合是否密封,滤料是否松动。口罩在使用中,当涉毒药失去滤毒作用时口鼻内开始嗅到毒气的轻微气味,使用者应立即离开有毒气体区域,更换新的涉毒剂。使用后,应及时封闭进气口皮塞。各类防毒面具滤毒罐的编号与分类滤毒罐编号标色防毒类型防护对象试验毒剂1L绿白道综合防毒氢氰酸、氯化氰、光气、双光气、苯、二氯甲烷、毒烟、毒雾等氢氰酸1绿综合防毒氢氰酸、氯化氰、光气、双光气、苯、二氯甲烷氢氰酸2L桔红白道综合防毒一氧化碳、各种有机蒸气、毒烟、毒雾等一氧化碳3L褐白道防有机气体有机气体与蒸气、苯、氯气、丙酮、醇类、苯胺类、四氯化碳、氯仿、毒烟、毒雾等苯、氯3褐防有机气体有机气体与蒸气、苯、氯气、丙酮、醇类、苯胺类、四氯化碳、氯仿、苯、氯4L灰白道防氨、硫化氢氨、硫化氢、氨、硫化氢4灰防氨、硫化氢氨、硫化氢、氨、硫化氢5白防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一氧化碳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