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定级技术设计方案.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48395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5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耕地质量定级技术设计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耕地质量定级技术设计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耕地质量定级技术设计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耕地质量定级技术设计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耕地质量定级技术设计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耕地质量定级技术设计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耕地质量定级技术设计方案.doc(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一、工作目标1二、工作任务1三、工作依据1四、基本原则2五、技术路线3六、程序和方法5七、修正法计算定级指数13八、耕地质量级别划分22九、成果提交要求23根据农用地定级规程(GB/T 28405-2012)(以下简称规程)和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耕地质量定级工作的要求,制定本技术方案。一、工作目标为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等级评定与监测,完善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评价体系,探索制定农用地基准地价,切实强化耕地质量管理。迫切需要开展耕地质量定级试点工作,结合各试点工作中的问题与经验,将布置全省开展耕地质量定级的任务。二、工作任务按照农用地定级规程(GB/T 28405-2012)规定的

2、技术方法,为全省全面开展耕地质量定级工作奠定基础。三、工作依据(一)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二)国土资源部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08号);(三)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8号);(四)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67号);(六)农用地定级规程(GB/T 28405-2012);(七)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八)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工作稿201512版)四、基本原

3、则耕地质量定级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进行耕地质量定级时,要依据农用地定级规程(GB/T 28405-2012)确定的技术方法和步骤,进行耕地质量定级。(二)耕地质量定级单元数据应与最新的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数据相一致。(三)耕地质量定级要具有明显的正级差收益。级差收益测算的原理,是从生产利润中剥离出由土地带来的利润值,即土地级差收益值,以此来反映土地级别的高低。(四)具体条件出发,以县(市、区)为单位,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土地详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农业普查、农业区划、航空、航天遥感等成果和资料信息,结合实地调查,采用定量、定性分析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科学进行我省耕地质量定级工作。

4、(五)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和先分等后定级,分等与定级相衔接,相互协调相互校核,在综合确定耕地质量等别的基础上进行耕地质量定级的原则,我省耕地质量定级采用修正法。该方法是在耕地质量等别划分的基础上,采用自然质量等别修正法,选择土地区位条件、耕作便利条件、土地利用状况和其他定级修正因素,完成因素修正系数计算,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单元定级分值计算,总分值频率曲线法定级。五、技术路线围绕耕地质量定级的目标和任务,以规程确定的技术方法、工作程序及指标和参数体系为技术依据,具体技术思路:首先,确定修正因素因子指标体系,采用特尔菲法确定各因素因子的权重值,将所有定级因素因子分值图进行叠加。其次,调查收集耕地质量定级

5、所需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采用相应的方法计算各单元的因素因子质量分值,最后,按照多因素综合法加权计算各单元的定级指数,以此衡量各单元耕地质量优劣。根据各单元的定级指数采用定级指数频率曲线来初步划分耕地质量级别。对耕地质量定级结果对照、验证,经调整最终确定耕地质量级别。具体技术路线见图1。前期准备耕地质量分等成果收集资料确定定级必选、参选因素因子计算因素分、修正系数确定单元级别、制图定级面积量算、建档耕地质量级别图及附图耕地质量定级成果验收成果应用因素分级、权重确定 抄录单元自然等指数单元定级指数计算编写耕地质量定级报告 图1 耕地质量定级技术流程图六、程序和方法(一)工作准备,编写任务书主

6、要内容包括:1.定级区域和范围;2.工作程序及方法;3.技术资料和基础图件;4.组织领导;5.工作人员、时间安排和经费预算;6.成果要求。(二)搜集资料与外业调查1.资料调查(1)表格准备根据规程所要求的内容和格式进行工作表格准备。表格样式见规程附录A。工作表格作为中间资料和耕地质量定级成果一并提交。(2)收集资料1)农用地利用资料主要农用地种植农作物的面积、单产、总产的统计资料、样点土地利用条件、农业生产实测资料、农用地经营规模、经营效益、利用集约度、利用现状、利用方式和农业技术试验资料等。2)农用地社会经济资料人均耕地、单位面积资金投入、单位面积纯收益、农民人均收入、林网化程度、田间供电、

7、农村道路网分布、道路级别标准、距区域经济中心距离、耕作距离、耕作装备、田块大小、田间形状和田块分散程度等资料。4)农用地区位资料中心城市影响度、农贸市场影响度、道路通达度和对外交通便利度等资料。5)图件资料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地形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及其他相关图件。6)其他资料农业区划资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变更资料、农业科技资料、当地市场价格资料、农用地承租价格资料(承包与转包价格资料)、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征地区片综合价格资料等。7)耕地质量分等资料收集耕地质量分等补充完善成果及耕地质量年度更新评价及监测评价基础资料汇编、中间成果及最终成果资料。注:在收集资料过

8、程中,在耕地质量分等中已调查过的数据、收集到的图件等可直接用于耕地质量定级中的基础数据,不必重新调查和搜集。2.外业调查1)工作内容根据定级任务书的要求确定调查内容,一是对无法从相关业务部门直接获取的因素因子资料,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搜集。如农村土地投入产出样点资料、农贸市场状况、区位交通状况等资料;二是对现势性较差的资料进行校核修正;三是收集当地农民或熟悉情况的农技人员对耕地质量的经验评价结果,用于样点的辅助选取和定级成果的校验。2)工作要求耕地质量定级外业调查正常年景最近3年的农产品产量、价格、成本等经济数据;重点调查对耕地质量发生决定性影响的现状区位条件和近期规划数据;可直接使用耕地质量分

9、等的调查成果。(三)整理资料、选取耕地质量定级因素因子及定量化处理1.整理资料用于耕地质量定级的资料数据必须严格核实,要求数据资料真实可靠、计量单位统一、对明显不符合实际的数据和个别异常值要校正或剔除。农用地利用资料、农用地社会经济资料必须是最近三年的数据和实测数据。现有资料数据要根据性质、来源和初步分区,统一分类、编码;对不足、不实、不详、陈旧的资料做好记录,以便进行外业补充调查。妥善保管现有资料数据,在定级工作结束后编制成基础资料汇编,存入档案。2.选取耕地质量定级因素因子(1)修正因素选择范围用于耕地质量定级的因素很多。参照规程结合我省实际,并依据定级因素主导性、差异性、稳定性、实效性原

10、则,在标准耕作制度下,选择起主导和重要作用的因素。根据规程中给出的农用地定级备选因素因子,考虑到我省以耕地质量分等成果的自然质量分为基础,采用修正法进行耕地质量定级的方法。我省在耕地质量分等过程中对自然因素的影响已经充分考虑,因此自然因素可以不用选取。只选取社会经济因素和区位因素进行对耕地质量等别进行修正,评定出耕地质量级别。(2)确定修正因素及因子权重用特尔菲法对备选修正因素进行筛选和补充,并确定各因素因子权重。确定修正因素因子及其权重时,重点考虑经济条件、区位条件对级别的影响。3.定量化处理根据修正因素对耕地质量级别的影响方式确定量化方法。确定量化方法如下:(1)面状因素:指定级修正因素指

11、标的优劣仅对具备此指标的地块有影响,面状因素是非扩散性因素,量化方法采用最大最小值法。(2)线状因素:指定级修正因素指标的优劣不仅对具备此指标的地块有影响,还对一定距离范围内的农用地产生影响(如交通条件),线状因素是平行扩散性因素,随着距离的增加,其影响强度按一定规律衰减,量化方法采用直线衰减法。(3)点状因素:指定级修正因素指标的优劣不仅对具备此指标的地块有影响,还对其周围耕地产生影响(如农贸中心),点状因素是同心圆扩散性因素,量化方法采用直线衰减法。(4)对于有交叉影响的因素因子(如各级农贸中心、道路等),需要进行功能分割处理。(四)计算定级指数及评定级别1.计算定级指数(1)编制定级因素

12、修正分值图采用与耕地质量定级单元图同比例尺的素图为工作底图,将定级修正因素分值标注在工作底图上,先编制出定级因子分值图,再以此为依据,综合成定级修正因素分值图。(2)计算定级指数由于我省耕地质量定级是采用修正法在分等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其定级单元与耕地质量分等单元一致。将定级单元图叠至在定级修正因素分值图上,并对单元内定级因素分值进行取值和计算单元修正因素质量分,进而计算出修正系数。将修正系数计算成果标注在定级单元图上,编制修正系数图。通过修正系数图和规程规定的方法计算出定级指数。2.评定级别(1)土地等别级别划分的原则 耕地质量级别的划分遵循如下原则:1)耕地质量级别高低与耕地质量相对优劣的

13、对应关系基本一致;2)各级耕地之间的收益应有明显的差别;3)级别之间应渐变过渡,相邻单元之间耕地级差不宜过大;4)应尽可能保持土地权属单位即宗地的完整性;5)级别边界尽量采用具有地域突变特征的自然界线与人工界线。(2)初步划分耕地质量级别耕地质量级别根据单元定级指数值,采用总分频率曲线法进行土地级别的初步划分。(五)校核级别及落实边界1.校核级别(1)校验内容校验定级单元划分的合理性、定级因素选取的准确性、定级结果计算的正确性。(2)校验方法1)在所有定级单元中随机抽取不超过总数5的单元进行野外实测,将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如果与实际不符的单元数小于抽取单元总数的5,则认为计算结果总体上

14、合格,但应对不合格单元的相应内容进行校正;如果大于5,则应按工作步骤进行全面核查、校正。2)初步定级成果完成后,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并写出书面论证意见,根据论证意见,进行修改完善。(3)初步划分的耕地质量级别应具有明显的正级差收益,否则,应重新进行调整和计算。2.级别调整与确定1)对不合格的定级单元,按照定级程序重新计算;2)应详细记录调整过程,并与原有计算资料一并整理,归入档案;3)校验合格的耕地质量级别确定为耕地质量定级结果,将级别边界落实到大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并核实相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和权属单位。(六)编制图件、统计与量算面积、编写成果报告耕地质量定级成果包括图件、数据、文字报告及

15、相应的电子文档。1.耕地质量定级图件耕地质量定级图件包括工作底图、中间成果图和农用地级别图。(1)工作底图:耕地质量定级工作底图采用1:10000的土地利用现状图。(2)中间成果图:包括定级单元图、定级因素因子分值图、定级修正系数图。(3)最终成果图:耕地质量级别图。2.统计与量算面积(1)耕地质量级别面积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图斑进行统计;(2)打破图斑的单元面积量算,应以图斑面积加以控制;(3)应认真核对面积数据,建立统计台帐,归入档案;(4)经核实、汇总后的级别面积以公顷表示,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3.成果报告编写耕地质量定级工作报告、耕地质量定级技术报告。(七)县级数据自查耕地质量定级完成

16、后,技术承担单位应根据相关技术标准,从数据完整性、规范性、一致性、合理性等方面开展县级数据自查工作。(八)县级成果上报1. 文字成果含耕地质量定级工作报告、耕地质量定级技术报告。2. 数据表成果含耕地质量定级修正因素因子表、耕地质量定级因素因子权重表、耕地质量定级各因素作用分值表、耕地质量定级单元原始属性及计算结果表、耕地质量定级单元综合数据表、乡(镇)耕地质量定级结果面积汇总表、县耕地质量定级结果面积汇总表、土地级别面积统计表等表格。3. 图件成果。含工作底图、中间成果图(定级单元图、定级因素因子分值图、定级修正系数图)和最终结果图(耕地质量级别图)。4. 基础资料汇编。含原始数据与资料、中

17、间成果资料、相关的工作文件和技术文件等、基础资料信息数据库及成果统计册和电子文档等。5. 数据库成果含耕地质量级别数据库。数据库成果包括图形数据库、表格数据库和数据库软件系统。图形数据库的内容应包括提交的所有成果图件的数据;表格数据库或属性数据库应与图形数据相关联;对不需要图形对应的表格可以仅提交电子表格。(九)省级对县级成果进行质量检查省土地整理中心接收县级上报的数据成果后,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对上报成果进行完整性、规范性、一致性、合理性检查。(十)省级对县级成果组织专家评审省土地整理中心组织对试点地区上报耕地质量定级成果组织专家评审,并提出书面修改意见。试点地区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并重新上报

18、,省土地整理中心组织完成对试点地区耕地质量定级成果的质量检查工作。(十一)成果上报省土地整理中心按照规定的时间,将成果上报到国土资源部。七、计算定级指数(一)修正因素的选取范围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在我省试点工作中,因素因子及单项指标选取可按照表1进行选取。表1 耕地质量定级备选因素因子表影响因素影响因子因子单项指标社会经济因素基础设施条件林网化程度田间道路路网密度等田间供电耕作便利条件耕作距离耕作装备田块大小田块形状土地利用状况经营规模经营效益利用集约度人均耕地利用方式区位因素区位条件中心城市影响度中心城镇类型、人口规模、道路状况、城区面积、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状况、财政状况、农贸市场数量

19、、农贸市场总用地面积等农贸市场影响度市场类型、占地面积、交易面积、交易额、利润额、上市人数、固定摊位数等交通条件道路通达度道路级别、道路长度、道路宽度、车流量、车行道路宽等对外交通便利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的客运量、货运量、高速公路情况等(二)确定修正因素及因子权重用特尔菲法法对备选修正因素进行筛选和补充,并确定各因素因子权重。确定修正因素因子及其权重时,重点考虑经济条件、区位条件对级别的影响。确定修正因素应遵循以下的原则:(1)参选修正因素必须是定级对象所处区域进行耕地质量分等时未被选择的因素;(2)在县域范围内,参选修正因素应该对耕地质量级别有显著影响,未选定的参选修正因素对耕地质量级别的影响

20、小或不明显;(3)参选修正因素应选择容易量化的稳定因素;(4)选择影响土地级别的主导因素;选择地域内有明显差异,能够出现临界值的因素;选择的因素之间不能出现因果关系或者相互包容;选择因素要有相应的资料。(5)在耕地质量定级过程中,对定级单元因素因子的选取不用过多,控制在6-8个即可,其中区位条件中中心城镇影响度、农贸市场影响度;交通条件中道路通达度为必选因子,其他因子根据各县区实际情况自行选取,也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增加因素因子,如高铁站、风景旅游度假区、飞机场等。(三)耕地质量定级因素因子定量化处理(1)修正因素因子指标量化对于扩散型的因素,如中心城镇影响度、农贸中心影响度、道路通达度,随着距

21、离的增加,其作用分值会按一定规律衰减(直线衰减),而面状因素因子具有非扩散性,则直接采用区域赋值的方法确定其作用分值。1)扩散型因素作用分值计算方法扩散型因素作用分值采用直线衰减法计算直线衰减法的计算公式为:式中:fi因素在某个相对距离上对土地的作用分值; Mi某个因素个体第i级规模指数; ri为地块的相对距离,di为实际距离,d为因素影响半径。各级扩散源的作用分值各级扩散源的作用分值计算公式为:Mi = 100ki式中:Mi第i级扩散源的作用分值 Ki第i级扩散源的作用指数,依据各级扩散源的类型、规模、功能等条件确定。扩散因素作用分值扩散因素作用分值计算公式为:式中:F某空间扩散因素作用分值

22、 n某空间扩散因素级别数 某空间扩散因子作用分值2)面状因素因子作用分值计算方法最大最小值法对面状赋分的因素、因子,其指标分值计算通常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按公式计算指标分值初值,式中为某因素、因子指标值的作用分,、分别为指标最小值、最大值和某值,但对末一级指标的分值不按零考虑,而是根据土地质量的衰减程度由经验法确定。第二步:对求算出的指标分值初值部分进行修正。具体修正要视土地质量衰减是否均衡等情况而定,均衡衰减修正幅度最小甚至为零,非均衡衰减视情况做一定修正。以修正后的分值作为指标分值最终值。对无指标值表示,只有定性说明的因素、因子,可直接按各区域因素、因子状况赋予一定分值,分值体系采用(0,

23、100)的半封闭区间。3)评价指标无量纲化方法由于耕地质量定级因素涉及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形成土地质量特征。因素组合方式不同,组合体中各因素作用程度不同,对土地质量形成趋向不同。在对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时,可根据因素特点采取相应的度量单位,又因各因素度量单位不一致,使因素间缺乏可比性,而评价土地质量级别需将因素进行作用程度比较,因此应对各因素指标进行无量纲处理,清除计量单位的影响,使不同性质、不同度量的指标具有可比性。分析定级因素与土地质量的关系,共有三种情况:一是正向型关系,即因素指标值越大越好;二是逆向型关系,即因素指标值越大越差;三是适度型,即因素指标的一定适度值,在此适

24、度值上,土地质量最优,大于或小于此适度值,土地质量由优向劣方向转化。针对上述这三种情况,因素指标无量纲处理公式分别为:正向型因素: Ai=i /max 100 逆向型因素: Ai=min/i 100 适度型因素:设为某因素适度值:当i时,Ai=/i 100;当i时,Ai=i/ 100式中:i 处理前某因素指标值; min处理前某因素最小指标值; max处理前某因素最大指标值; Ai 处理后某因素指标值。各因素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可直接用于土地质量评价分值计算中。(2)确定影响半径对于每一项扩散性因素因子,需要确定其各自的影响半径,以便进行分值扩散。确定影响半径的方法有:1)最大距离法:把土

25、地分等定级因素、因子个体到定级边界的最大距离作为影响半径。2)算术平均分割法:某些因素因子可分为若干类型,每种类型都可作用于整个定级区域。对于点状因素因子影响半径,可用下式计算其作用半径:式中:di某点状因素因子的影响半径; S定级区域面积; ni为i类型个体数。对于线状因素因子,可用下式计算:d=S2L式中:di道路主干道或次干道的影响距离; S定级区域面积; L为主干道或次干道长度。3)加权平均分割法某些因素因子可分为若干层次,但每一层次只能作用于部分定级区域,所有层次作用的总和才是整个定级区域。这些因素因子的作用半径可用下式计算:式中:d影响半径; S定级区域面积; Fi为i类型的作用分

26、值; n类型数。表2 耕地质量定级影响因素分值推荐计算方法表影响因素影响因子因子单项指标作用分值推荐计算方法基础设施条件林网化程度最大最小值法田间道路路网密度等田间供电耕作便利条件耕作距离最大最小值法耕作装备最大最小值法田块大小根据经验定性赋分田块形状土地利用状况经营规模最大最小值法经营效益利用集约度人均耕地无量纲逆向型因素最大最小值法利用方式根据经验定性赋分区位条件中心城市影响度中心城镇类型、人口规模、道路状况、城区面积、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状况、财政状况、农贸市场数量、农贸市场总用地面积、直线衰减法农贸市场影响度市场类型、占地面积、交易面积、交易额、利润额、上市人数、固定摊位数交通条

27、件道路通达度道路级别、道路长度、道路宽度、车流量、车行道路宽对外交通便利火车站、长途汽车站、货运站、高速公路等数量、作用、类型等(四)编制定级因素分值图(1)绘制方法定级因素分值图是耕地质量定级单元取分的基本条件,也可以说是耕地质量定级影响因素对耕地质量影响程度的趋势线。采用相对值法,按各项定级因素指标的分布状况及优劣差异,赋予不同的基数分值及变化分值,并直观、形象的将分值变化表示在图上,形成定级工作中间成果即定级因素分值图。(2)等值线形式选择1)等距间距:根据作用分值和影响半径,取几个等距间距效应点划出等值线,然后依照各因子分值加和的要求,根据需要适当加密。2)等值间距:以因素坐标原点、影

28、响半径、作用分值,取几个等值效应点划线作圆绘制成图。(3)绘制要求1)采用与耕地质量定级单元图同比例尺的素图为工作底图。2)将定级因素分值标注在工作底图上。3)标注图名、图例、图号等其它制图要素。(五)计算修正系数,编制修正系数图(1)计算修正系数修正系数反映了修正因素在定级范围内相对变化程度。计算公式为:式中,j第j个修正因素; 第i个单元第j个修正因素修正系数; 第i个单元第j个修正系数分值; 区域内第j个修正因素平均分值; i第i个定级单元(2)编制修正系数图将修正系数计算成果标注在定级单元图上,编制修正系数图。(六)计算定级指数计算定级指数采用加权修正法: 式中:Hi第i个定级单元的定

29、级指数; Ri第i个单元所对应的自然质量等指数; wj第j个修正因素的权重 k ij第i个单元第j个修正因素修正系数。八、耕地质量级别划分根据我省实际情况,耕地质量级别划分采用总分频率曲线法,即对定级指数进行频率统计,绘制频率直方图,选择频率曲线突变出作为级别界线。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先将每个定级指数作为样本,对其进行频率统计,并绘制相应的曲线,然后按土地优劣实际情况,选择若干频率曲线突变处,结合野外调查与定性分析,确定土地级别间的界线值和总级数。1.进行样点的分组,确定全距、组数、组距(组与组之间的界线)全距=最大定级指数最小定级指数=max(x)-min(x)组数n按经验规律判断确定。根据

30、各县区定级单元总数不同,可取80100。组距=全距组数=max(x)-min(x)n最小值的下限=最小值-1/2组距最小值的上限=下限+组距,依次类推其他组上、下限。制作定级指数频率计算表,见下表:表3 综合指标频率值及计算表分组号组距上限组距下限单元个数频率值12.2.统计各组样本数,并计算频率计算公式为: 式中,第F组的评价单元数; N评价单元总数。3.绘制频率曲线,横坐标表示样本分组,纵坐标表示频率大小。4.根据频率曲线的突变点,结合野外考察定性分析,确定土地级别间界限值的土地级总数。5.根据各评价单元土地级别的定级指数和土地级别间的界值,判断各评价单元所属的土地级别。土地级别界线应划在

31、频率分布空白区或频率分布的低值区,不能将土地级别界线划在频率分布的最高点或相对最高点。九、成果提交要求(一)成果上报形式文字报告、数据表格、图件、基础资料汇编及数据库等均以光盘形式上报。(二)成果格式要求1. 文字成果报告成果为Word格式,报告命名规则为:县(区)名+耕地质量定级工作报告;县(区)名+耕地质量定级技术报告;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格式和内容要求见附件1。2. 图件成果图像类电子成果为jpg和mxd格式,具体内容与结构参见附件2。3. 数据库成果(1)数据库结构与格式耕地质量定级数据库结构按照“数据库标准”执行,耕地质量定级数据库格式和要求见附件3。数据库格式为MicroSoft A

32、ccess2007版的GeoDatabase。元数据采用XML格式。(2)其他空间投影和坐标系统必须与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一致。数据库必须经过拓扑关系检查,并建立R-Tree空间索引。4. 数据表格数据表格为Excel格式,具体内容与结构参见附件4。5. 基础资料汇编含原始数据与资料、中间成果资料、相关的工作文件和技术文件等、基础资料信息数据库及成果统计册和电子文档等。附件:1. 文字成果及相关要求2. 图件成果及相关要求3. 数据库成果及相关要求4. 数据表格成果及相关要求5. 成果存放管理要求附件1:文字成果及相关要求一、文字成果内容(一)定级工作报告主要内容包括:1.定级工作基本情况。包

33、括:定级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工作任务、任务来源和工作依据、工作对象与范围以及基础数据的来源与年份。2.人员组织。3.工作程序与过程。工作程序应说明工作的主要阶段,也可用流程图表示。工作过程主要对工作程序的各个阶段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工作部署、时间安排、工作内容、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等。(1)工作准备(包括人员培训、经费筹集、基础图件等的准备、工作进度、工作与技术方案的编制等);(2)资料收集与整理(收集过程及所收集到的资料清单);(3)外业调查;(4)技术运用;(5)数据处理;(6)质量检查;(7)成果整理。4.定级结果摘要和提交成果。5.工作特点。6.经费开资。7.经验教训。8.问题与对策。9.成

34、果应用及建议。10.工作经验与体会。(二)定级技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1.定级区域概况。包括:定级范围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概况。2.定级基本情况。定级范围、定级技术依据、定级技术方法、定级技术程序(可用框图表示)以及定级基础图件的制作与确定。3.定级过程。(1)确定修正基础(选定自然质量分为修正基础);(2)确定修正因素、修正因素分值计算方法及其参数;(3)外业补充调查(内容、方法、结果);(4)编制定级修正因素分值图;(5)划分定级单元(选取耕地质量分等单元为定级单元);(6)计算定级单元修正因素质量分;(7)计算修正系数;(8)编制修正系数图;(9)计算定级指数;(10)级别划分的方法;(11

35、)校验与调整定级成果的方法;(12)计算机技术在定级中的应用;(13)其他需要说明的技术问题。4.定级成果的整理。包括面积统计、定级数据库的建立、图件编绘、定级结果分析及整理。5.定级成果比较分析。(1)耕地质量级别分布特点及规律;(2)地域组合特点;(3)差异原因;(4)耕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6.提交的成果。7.与其他相关工作的衔接情况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技术问题(包括耕地质量分等工作、数字国土工程、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等)。8.成果应用及建议。二、文字成果格式1.成果命名规则:XX县耕地质量定级工作报告 XX县耕地质量定级技术报告2.成果排版格式: (1)封面格式:

36、 辽宁省耕地质量定级项目(左上方,左对齐,仿宋,小3号)XX县(市、区)耕地质量定级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工作任务书)(主标题,居中、黑体,一号,加粗,2倍行距)XX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宋体,小2号,居中,2倍行距)XXXX年XX月(宋体,小2号,居中,2倍行距)封面大致布局如下:辽宁省耕地质量定级项目XX县耕地质量定级(工作/技术)报告XX县(市、区)国土资源局XXXX年XX月(2)内容格式: 一、XX(一级标题:黑体、小3号,段前段后各1行)xxxxxxxxxxxxxxxxxxxxx(正文:宋体、小4,首行缩进2字符) (一)XX(二级标题:黑体、4号并加黑,段前段后各0.5行)xxxx

37、xxxxxxxxxxxxxxxxx(正文:宋体、小4,首行缩进2字符)1.XX(三级标题:宋体、小4并加黑,首行缩进2字符)xxxxxxxxxxxxxxxxxxxxx(正文:宋体、小4,首行缩进2字符)(1)XX(二级标题:宋体、小4,首行缩进2字符)xxxxxxxxxxxxxxxxxxxxx(正文:宋体、小4,首行缩进2字符)(3)页面设置:(1)对称页边距:对称,上(3cm)下(3cm);内侧(3cm)外侧(3cm);页眉(2.5cm)页脚(2cm)(2)行间距:固定值25(磅)(3)纸张大小:A4(210290mm)(4)页码格式:页面底端、居中、阿拉伯数字(0,1,2,)、封面即首页页

38、码为0、封面和首页不显示页码。附件2:图件成果及相关要求一、图件成果要求内容1.定级因素因子分值图2.耕地质量定级修正系数图3.耕地质量级别图二、图件比例尺要求县级耕地质量级别图的比例尺为1: 10000,原则上应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精度一致。三、专题地图编绘的一般规定(一)一般要求及上图要素1.所有耕地质量定级专题图的数学基础与工作底图一致。所有专题图绘制坐标网格,内图廓与外图廓或中图廓之间应标注坐标注记信息。2.根据专题图类型及其实际情况,地理基础要素与工作底图一致或适当简化。3.作为耕地质量定级对象的最小制图单元为6mm2;图层叠至产生小于6mm2图斑时,可进行适当合并。4.主题要素直接在

39、工作底图上标绘,面状主题要素及其边界通过规定的颜色和边界线型符号表示,点、线状主题要素使用规定的点状和线型符号表示。(二)专题图要素表示方法根据专题图要素的特点,可以采用以下表示方法:1.定点符号法:采用定位于物体或专题现象实际位置,具有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的符号,表示专题现象的位置、质量和数量特征的专题制图方法。具体可分为比率符号、同一尺寸非比率符号、表示等级关系的非比率符号。2.线状符号法:用线状符号表示呈线状分布的专题现象的专题制图方法。可以采用不同的线型或颜色表示不同的线状专题现象,线型的粗细表示线状专题的规模和等级。3.范围法:范围法使用轮廓线、颜色、纹理、注记及符号等方法表示呈间断

40、成片分布的面状制图对象的专题地图制图方法。4.质底法:又称定质底色法。把全部制图区域按专题现象划分区域或分布范围,并填充色彩、纹理或面状符号,以显示连续而布满全制图区域的现象属性差别或区域间产别的专题地图制图方法。5.等直线法:采用等值线的形式表示布满全区域的均匀渐变的面状专题现象的制图方法。为了帮助专题要素的识别,可以采用分层设色法提高专题要素梯度变化的直观性。6.分级统计图法:又称分级比值法。用不同的色阶或晕线网纹反应各制图单元内专题要素数量级别的制图方法。7.其他专题地图表示方法:根据专题制图的实际情况,还可以采用其他专题地图制图方法,例如定位图表法、分区统计图表法等。根据情况,一个专题

41、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表示。一张图上表示多个专题信息时,上述方法可以综合使用。(三)专题信息的合并绘制1.不同的面状专题信息不得合并绘制。2.在不影响主题信息判读的情况下,面状专题信息可以与相关的点状、线状专题信息合并绘制,也可以将相关的点状信息与线状信息合并绘制。3.专题信息的合并绘制应以不产生专题信息重叠和遮挡、有助于专题信息的解释和判读为原则。4.为了便于专题要素的判读和综合理解,各专题要素对应的专题图均应同时包括土地利用类型信息。土地利用类型信息以填充符号的方式表现,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填充符号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标准执行。5.在不对主题产生遮挡,有助于主

42、题要素判读的前提下,可以在以上耕地质量定级成果专题地图中绘制耕地质量定级影响因素分布等相关专题要素。(四)图面整饰1.耕地质量级别图要能直观反映耕地质量的优劣,反映不同级别耕地的分布、面积等状况,上图要素包括:县级、乡级、村级行政界线;级别界线;重要的现状地物或明显地物点等。2.整饰要素包括图名、图廓、图例、比例尺、指北针、坐标系统、方位坐标、面积汇总表、编图单位、编图时间、邻区名称界线、附图、附表及其他文字说明等内容。3.编制级别图斑时需要将级别相同的相邻定级单元进行归并,形成级别图斑,图斑面积不小于6mm2。4.专题图图面配置应在确保信息完整性基础上具有均衡感和美感。5.图名:图名应简练、

43、明确和具有概括性,内容应包括制图区域和专题图主题,如:XX县耕地质量级别图;图名可以在北图廓外正中,横排。根据主区形状,图名位置也可以在图廓内主区外正上方横排,或者主区外右上角或左上角位置横排或竖排,但不应遮盖图面内的制图内容。6.图廓:图廓应涵盖专题图所在辖区。图廓分为内图廓和外图廓。内图廓是底图实际范围线,绘为细直线,外图廓为装饰范围线。内、外图廓之间可以绘制中图廓,中图廓一般在外图廓内1mm左右。内图廓与外图廓之间,或者内图廓与中图廓之间应标注坐标网格注记。7.指北针:指北针的标绘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指北针的位置应位于图幅图区上方左侧或上方右侧。指北针不应遮盖图面内的制图内容。8.图例:

44、各专题图均应标绘图例,图例的设计应具有明确性、完备性和一致性。9.比例尺:比例尺标绘位置应在指北针下方或图例下方,可采用数学式、文字式或图解式比例尺。为避免图纸复制过程中图纸缩放对地图判读产生影响,必须绘制图解式比例尺。耕地质量定级专题图缩小或放大后,标注的比例尺应做相应调整。10.附图:附图是起说明与补充作用的插图。根据地图主区的布局和需要说明与补充的内容,可以插入位置图、重点区域说明图、行政区划略图、嵌入图或其他辅助要素专题图。附图的比例尺可根据附图涵盖区域范围和附图大小而确定。附图的位置应在内图廓以内,专题辖区边界以外,并保持整个地图布局的平衡感。11.图表:图表是对主图的补充说明。图表可以是量图工具,例如坡度尺、坐标尺、图解化比例尺等,也可以反映制图区域专题内容的统计图表,例如各乡(镇)、村耕地质量级别面积统计表。12.其他文字说明:其他说明文字应包括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