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949004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223 大小:4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3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3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3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3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2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教学目标:1. 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2.在观看图画的过程中,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3. 学生通过自主学重点难点:1. 学生通过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2. 学会修改作文。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课外阅读材料。课时安排:2课时自主探究方案:一、自主阅读。1看懂文中每幅图,弄懂每幅图的意思。2. 能用一段话描述出图中描述的情景。二、搜集资料。搜集一些有关实践的名言。第一课时(总第 课时)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学生展示自学教师了解学情1. 同学们,从小学到中学语文一直是门很重要的功课,

2、你知道为什么要学好语文呢?学好语文有什么意义?2. 学好语文是不是就是上好语文课,读好语文书呢?请你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平时是怎样学习语文的?二、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1. 过渡: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学习语文的途径,除了这些还可以有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我们一起来看图。2. 学生看图,想一想:学习语文的渠道有哪些?3. 汇报交流,板书:广播电视、电脑、参观、访问、图书、讨论4.同座议一议:在这么多的渠道中你喜欢采用哪些形式去学习语文?为什么?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什么?5. 小结:同学们通过看图,掌握了多种学习语文的渠道,希望你们能学以致用。6.说一说:本学期自己准备怎样学好语文。语

3、文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很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学好语文。希望大家说到做到,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习的小主人。板书:处处留心学语文第二课时(总第 课时)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阅读探究:1看一看按一定顺序观察书中的插图,弄清每一幅图的意思。2想一想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说说你是怎样修改作文的。教学过程:一、学生展示自学教师了解学情1. (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说明了什么道理呢?二、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1. 过渡:我们都明白了修改的重要性,那到底如何修改呢?我们

4、一起来学习。2. 讨论:一篇文章写好后,要修改些什么呢?板书:字 词 句 标点3. 对,找出这些毛病后我们要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4.学生回忆所学修改符号。5. 自学书上例文小花猫6. 汇报:这篇文章中修改了哪些部分?毛病在哪儿?7. 练习:实物投影显示两篇学生日记,边讲评边运用修改符号修改。同桌互相批改一篇习作并交流。实物投影显示修改后习作,集体评议。8. 学生总结:如何修改作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想写出好文章就要多修改,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文章不厌百回改,期待着你们写出一篇篇优秀的文章。板书设计:文章不厌百回改字 词 句 标点三、教师“引导实践”学生“迁移创新”1.分组编辑出版小

5、报。2.多参加语文课外活动。板书设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 多种渠道学 自主修改作文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目标:1学生认读绿线里的4个生字,学会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学生通过“自问自探”,从整体上感受作者的布局谋篇;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和写作的方法;学会首尾呼应和拟人、反复等写作手法。3通过理解诗歌内容和吟诵诗句,分享植树的快乐,体会作者绿化祖国、美化自然的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自主探究方案:我会想:读一读课题:想一想围绕课题能产生哪些疑问?动动你的小脑子,再猜一猜课文可能写什么?我会读:1.读一读课文:多

6、读几遍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着你的疑问和猜想读课文,看看课文内容和你猜想有什么区别? 2.读一读词语:锨镐 煎熬 蹦跳 叮叮当当歌谣 寂寞 咆哮 荒山野岭茂密 拥抱 裸露 枝繁叶茂3.读读想想:这首诗歌主要描绘了 。诗歌先写 ,接着写了植树劳动的 和植树造林 ,最后一节与开头呼应,表现了我们要绿化祖国山山岭岭的 。4.你认为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学习哪些内容呢?我会写:1.用自己的方法学会田字格里的生字。2.自我检测:看拼音,写汉字。g yo lu l j m po xio bngtio ( ) ( ) ( ) ( ) ( ) 我知道: 课外搜索:1.搜集有关森林作用的资料。2.搜集保护

7、环境的公益用语。第一课时(总 课时)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学生展示自学教师了解学情展示学习:1.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2. 读生字(1)出示:锨镐 煎熬 蹦跳 叮叮当当歌谣 寂寞 咆哮 荒山野岭茂密 拥抱 裸露 枝繁叶茂(2)听写教师读新词,生听写,同桌互评,在生字表或课后相应练习的题号旁记录听写结果。二、学生交流问题教师梳理问题(一)提出问题:1. 通过预习,你们认为这篇课文应该学习哪些内容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写什么”。总结学生的回答,同学们都关注了课文写的内容,那么围绕课题,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呢?(板书:写什么)2.我们分节朗读课文。 3.学生交流课文写了什

8、么?概括总结: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体现了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高尚的志趣。4. 对于这首诗,通过预习,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针对学生的提问,相机引导-“怎么写”。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形成共性需要解决的问题。(课文围绕课题怎么写的?)(二)探究问题:1.课文是一首诗歌,诗的结构是怎样的呢?2学生讨论、交流、相机给课文划分段落:全诗共有8小节,第一小节先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第2-7节接着写“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上绿装,使动物有了家园,让环境变得美丽。最后写“我们”要绿化祖国山岭的决心和情怀。

9、三、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一)首尾对比,引导突破。1自由读,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交流: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2再读一读诗歌最后一节,思考这一节写了什么?交流:“我们”要绿化祖国山岭的决心和情怀3将首尾两节对比读一读,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相同点:都有“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句子。不同点:两段的第三句话不同,第一节是“向荒山野岭进军”,最后一节是“走遍青山碧岭”。.再读这两节,你还能发现什么?()这两节都能通过“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来体现“我们”愉悦的心情。()开头“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是去植树造林,进行绿化,结尾“走遍青山碧岭”写出了

10、植树造林带来的变化。.想象荒山野岭的情景。()启发想象,感受荒山野岭。()看到这样的情景,你的心情如何?()“荒山野岭”又是如何变成“青山碧岭”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二)总结写法文章首尾呼应。(三)背诵课文3再齐读第1节。 4指导背诵第1节。四、学生“反思学习”教师“反思教学”回顾课文,贯穿学法。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1.课文内容。2.阅读方法。3.写作方法。4.问问题的方法五、教师“引导实践”学生“迁移创新”总结,课后延伸:自学课文第2节,思考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第二课时(总 课时)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一、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

11、,我们继续学习第1课春光染绿我们双脚。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二)学习第2自然段1自由读,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交流。 (热闹的植树场面,美好的遐想).指名读第2节,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热火朝天)指导朗读,表现出同学们劳动的干劲。锨镐叮叮当当, 奏响了植树歌谣;清水哗哗流淌,滋润着棵棵树苗。.演示水土流失实验,简要讲解植树造林与保持水土的关系.默读第37节,师生共同评价、交流、想象品味。思考: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交流 (相机板书: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 “煎熬” 什么是煎熬?如果你是裸露的山岩,你来诉说自己的痛苦吧。 “林涛” 什么像波涛一样上下

12、翻涌?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把你感受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心中有图画,脑中放电影,你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了。 小鸟,你为什么到这里搭窝筑巢?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么呢?小兔、小猴你们呢?谁来读读,把这种快乐、安全、衣食无忧的感觉读出来,你们现在就是小鸟、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指导朗读,对比感受“浑浊”“碧波”,“咆哮”“轻抚”读一读这两对词语,给你怎样的感受?.讨论: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引导学牛体会对偶、拟人等于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们生活得无忧尤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美好、安宁。)(6)指导朗读第节:.指导背诵。(三)再读首尾,加深

13、感受。.首尾两节可以调换吗?.最后一节在文中起到了一个怎样的作用?表现了植树造林的意义之大,呼应了开头,点名了主题,深化了中心。.回归整体,朗读体会。朗读全诗,深入体会其中的感情。二、学生“反思学习”教师“反思教学”回顾课文,贯穿学法。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1.课文内容。2.阅读方法。3.写作方法。4.问问题的方法三、教师“引导实践”学生“迁移创新”1.总结提升:一是拟人手法的恰当运用,增强亲切感。二是对比分明,给人深刻启迪。三是句式整齐,结构完整,首尾呼应,遣词精当,音律和谐。2.学习建议:(1)背诵课文。(2)背诵有关植树造林的名言警句。板书设计: 1. 春光染绿我

14、们双脚 写什么 怎么写 为什么写植树造林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反复 首尾呼应 对比 深刻启迪 比喻、拟人 形象生动 2暖流教学目标:1学生认读绿线里的4个生字,学会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通过学生“自问自探”, 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3在朗读感悟的过程中,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课时安排:两课时自主探究方案:我会想:读一读课题:想一想围绕课题能产生哪些疑问?动动你的小脑子,再猜一猜课文可能写什么?我会读:1.读一读课文:多读几遍课文,读准字音,读

15、通句子,带着你的疑问和猜想读课文,看看课文内容和你猜想有什么区别?2.读一读词语:暖流 视察 和蔼 涌动 致意 阅览 沉浸 压抑 挫折 苏轼 宫阙 婵娟 强调 抑扬顿挫 琼楼玉宇 悲欢离合 兴致勃勃 情不自禁3.读读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 。课文开头先交代了 ,接着通过对江主席活动情况的叙写,写他和同学们 ,并和他们一起背诵 ,说明了江主席对中国古典诗词的 ,表达了他对青年人的 ,最后写了 。4.你认为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学习哪些内容呢?我会写:1.用自己的方法学会田字格里的生字。2.自我检测:看拼音,写汉字。h i s sh chn jun y yng dn cu( ) ( ) ( )

16、( )yu ln gng qu chn jn qing lu y y ( ) ( ) ( ) ( )我知道:课外搜索:1.搜集滕王阁序这首诗。2.搜集和江泽民有关的小故事。第一课时(总 课时)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学生展示自学教师了解学情展示学习:一、揭示课题1读题。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1)认读暖流 视察 和蔼 涌动 致意 阅览 沉浸 压抑 挫折 苏轼 宫阙 婵娟 强调 抑扬顿挫 琼楼玉宇 悲欢离合 兴致勃勃 情不自禁(2)听写教师读新词,生听写,同桌互评,在生字表或课后相应练习的题号旁记录听写结果。二、学生交流问题教师梳理问题(一)提出问题:1. 通过预习,你们认

17、为这篇课文应该学习哪些内容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写什么”。总结学生的回答,同学们都关注了课文写的内容,那么围绕课题,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呢?(板书:写什么)2.我们分节朗读课文。 3.学生交流课文写了什么?概括总结:年冬,江泽民主席看望南开师生员工并和学生亲切交谈的事,表达了江主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青年一代的关怀之情。4. 对于这个故事,通过预习,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针对学生的提问,相机引导-“怎么写”。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形成共性需要解决的问题。(想一想,课文怎么的?)(二)探究问题:1.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课文是怎么写的呢?学生讨论,相机给课文划分段

18、落。第一段(1):江主席来到南开大学看望师生员工。第二段(2):江主席和学生们亲切交谈并和他们一起背诵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第三段()写同学们对江主席发自内心的敬佩。三、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这一节写了什么?江主席来到南开大学看望师生员工(时间、地点、人物、事情)2从“涌动”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心情十分激动)为什么会这么激动?(江主席看望师生员工)3课文的题目是暖流,文章的第一句“1994年年底,寒冬里的南开大学涌动着一股暖流”就进口题目来写,并且第二句“在天津视察工作的国家主席江泽民,来到南开大学看望师生员工”自然而然地引起下文

19、,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学生“反思学习”教师“反思教学”回顾课文,贯穿学法。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1.课文内容。2.阅读方法。3.写作方法。4.问问题的方法五、教师“引导实践”学生“迁移创新”总结,课后延伸:自学课文3-节,思考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第二课时(总 课时)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一、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暖流。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二)学习至自然段1自由读,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交流:江主席和学生们亲切交谈并和他们一起背诵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2怎么写的?()分角色

20、朗读,注意体会江主席是怎么问的,王辉又是怎样回答的。()结合课文谈感受。你觉得江主席怎么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细细体会。平易近人:江主席来了,他满面春风,向同学们致意。走到王辉身边,和蔼地问、兴致勃勃、抑扬顿挫。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背滕王阁序、背水调歌头中秋。分组朗读、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程序:分角色读说感受再次有感情朗读。(3)课文写江主席平易近人,关心青年,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但并没有直接讲出来,而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真实、自然、生动、形象)(三)学习第自然段 ()齐读。这一段写了什么?()提问:王辉为什么说自己打心眼里

21、佩服江主席?()反复朗读王辉的话,体会其中的激动和佩服之情。讨论: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想一想,课题的“暖流”是什么意思?(体会:江主席对师生的关心,对青年人的关怀,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使大家产生了激动、兴奋、喜悦的情绪。)这样的题目充满深意,令人回味。二、学生“反思学习”教师“反思教学”回顾课文,贯穿学法。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 1.课文内容。2.阅读方法。3.写作方法。4.问问题的方法三、教师“引导实践”学生“迁移创新”1.总结提升:通过江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江主席的,文章的题目充满深意,令人回味。2.学习建议:(1)熟读滕王阁序、水调歌头中秋(2)小练笔:写一段

22、话,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一个特点。 板书设计: 2 暖流写什么 看望南开师生怎么写 语言、动作、神态 为什么写平易近人 关心青年 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 3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生通过 “自问自探”,从整体上感受作者借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体会比喻句的含义及其作用,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记叙的方法。3理解 “只拣儿童多处行”的含义和缘由,感悟儿童活泼可爱的形象和无比旺盛的生命活力,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一样生机勃勃,令人快乐。课时安排:两课时自主探究方案:我会想:我

23、会想:读一读课题:想一想围绕课题能产生哪些疑问?动动你的小脑子,再猜一猜课文可能写什么?我会读:1.读一读课文:多读几遍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着你的疑问和猜想读课文,看看课文内容和你猜想有什么区别?2.读一读词语:理解 倚靠 栏杆 纽扣 额前 颐和园四肢 海棠 欢畅 旺盛 玉澜堂 成千盈白3.读读想想:这是一篇 写的散文,作者以欢快的笔调写了 ,字里行间中洋溢着一种生机和快乐。 课文以“我们”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我们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课文先写了在颐和园 ,接着写在知春亭和湖边 ,然后写了在玉澜堂的院子里 ,最后写了“我”的感想 。4.你认为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学习哪些内容呢?我

24、会写:1.用自己的方法学会田字格里的生字。2.自我检测:看拼音,写汉字。 b ji y ko ln gn ni ku ( ) ( ) ( ) ( )wng shng hun chng s zh chng qin yng bi( ) ( ) ( ) ( )我知道:课外搜索:1.搜集冰心的资料。2.搜集冰心的作品。第一课时(总 课时)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学生展示自学教师了解学情展示学习:1. 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板书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1)认读理解 倚靠 栏杆 纽扣 额前 颐和园四肢 海棠 欢畅 旺盛 玉澜堂

25、成千盈白(2)听写教师读新词,生听写,同桌互评,在生字表或课后相应练习的题号旁记录听写结果。3. 学生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二、学生交流问题教师梳理问题(一)提出问题:1. 通过预习,你们认为这篇课文应该学习哪些内容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写什么”。总结学生的回答,同学们都关注了课文写的内容,那么围绕课题,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呢?(板书:写什么)2.我们分节朗读课文。 3.学生交流课文写了什么?概括总结:本文是冰心的一篇散文,以欢快的笔调写了生机勃勃春游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生命力的花儿,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

26、机,令人感到十分快乐。4.通过预习,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针对学生的提问,相机引导-“怎么写”。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形成共性需要解决的问题。(想一想,课文怎么写的?)(二)探究问题:1. 理清文章脉络(1)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2)交流画出的词语。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3)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第四段(9):我

27、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三、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一)学习第1-2自然段1自由读,想一想:这段写了什么?2交流: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3怎么写的?4. 学习第一段(1)画出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2)交流出示句子。“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成千盈百、 闹嚷嚷 、 挤 、 飞涌 、 一群接着一群”从这些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孩子多)这句话好在哪里?(用“魔术匣子”比喻“颐和园

28、”,用“小天使”比喻“儿童”,写出了儿童的活泼、可爱。)(3)指导朗读。5.引读第二自然段。诗人说“( )不解春何在,只拣( )多处行”,而作者认为“( )不解春何在,只拣( )多处行”。四、学生“反思学习”教师“反思教学”回顾课文,贯穿学法。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1.课文内容。2.阅读方法。3.写作方法。4.问问题的方法五、教师“引导实践”学生“迁移创新”总结,课后延伸:自学课文3-9节,思考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第二课时(总 课时)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一、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只拣儿童多处行。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29、,你知道了什么?(二)学习第3、4自然段1自由读,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2交流: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这一段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3.学生自学课文。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交流画出的句子,赏读,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出示句子: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

30、匆地往前跑。(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4)学生畅谈体会。(5)小结“只拣儿童多处行”,我们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颐和园寻找春天,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呢?(颐和园门口儿童多,知春亭畔儿童多,湖面儿童多,湖边儿童多)4指导朗读。(三)学习第5-8自然段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2交流: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3.作者是怎么写的呢?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3)完成课文后的练习4(2):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泉”比

31、喻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4)学生交流(5) 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学生圈出关键词语,练习感情朗读。交流:作者赞美春光的饱满、烂漫用意何在?(6) 尝试背诵。(7)分角色读第7自然段,这一节写什么?(8) 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9) 提问:“朋友,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指名回答: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引读课文。(10) 齐读第四段。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出示句子: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原意.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 (11) 完成课后练习4(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32、12) 学生讨论交流。(13)练习背诵第79自然段。二、学生“反思学习”教师“反思教学”回顾课文,贯穿学法。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 1.课文内容。2.阅读方法。3.写作方法。4.问问题的方法三、教师“引导实践”学生“迁移创新”1.总结提升:在本文中,作者以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浓墨重彩描写海棠花,把开得密密层层的海棠花比喻成阳光下的“几座喷花的飞泉”,非常“饱满”,非常浪漫,甚至情不自禁地“在花下大声赞叹”。这样用墨,其意何在?作者是在借花喻人,海棠花欢畅活泼地开放,令人舒畅、快乐,实际上实在暗语儿童。作者妙笔生花,将儿童和繁花联系起来,将儿童和春天融合起来,抒发了自己热爱春

33、天,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2.学习建议:1.赏读描写儿童、春天的古诗村居 清 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1. 找一找:像这样的古诗还有哪些?2. 读一读冰心奶奶的作品。寄小读者、小橘灯、繁星.板书设计:3只拣儿童多处行游览的顺序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湖面湖边儿童多处就是春玉澜堂 (花儿儿童) 比喻 托物言志4早教学目标:1认读绿线里的4个生字,学习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生通过 “自问自探”,感受作者是如何按方位的顺序来写三味书屋的,以及作者是如何运用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的。3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时时早、事事

34、早”的精神。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借梅花喻人的用意,掌握作者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陈设的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自主探究方案:我会想:读一读课题:想一想围绕课题能产生哪些疑问?动动你的小脑子,再猜一猜课文可能写什么?我会读:1.读一读课文:多读几遍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着你的疑问和猜想读课文,看看课文内容和你猜想有什么区别? 2.读一读词语,带点的字别读错哟。酿雪 朴素 长寿 花瓣 小匾 当铺 停云小憩书塾 绍兴 琥珀 哪里 默默 子曰 笔墨纸砚3.读读想想: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对 ,教育人们要 ,要学习鲁迅先生 的精神。课文先交代了作者访问的时间、 和 ,接着按 顺序依次介绍了了三味书屋南墙上、

35、 、 和四面的陈设,最后以花喻人写了后园的 ,和腊梅花开得早想到的 。4.你认为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学习哪些内容呢?我会写:1.用自己的方法学会田字格里的生字。2.自我检测:看拼音,写汉字。p s ning xu chng shu b m m m hu bn( ) ( ) ( ) ( )( )( )我知道: 课外搜索:1.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2鲁迅的资料。第一课时(总 课时)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学生展示自学教师了解学情展示学习:1揭示课题。板书:早 2学生简介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一生创

36、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文、散文作品。他笔下的阿Q、孔已己、祥林嫂、闰土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3学生展示学习成果:(1)认读酿雪 朴素 长寿 花瓣 小匾 当铺 停云小憩书塾 绍兴 琥珀 哪里 默默 子曰 笔墨纸砚(2)听写教师读新词,生听写,同桌互评,在生字表或课后相应练习的题号旁记录听写结果。二、学生交流问题教师梳理问题(一)提出问题:1. 通过预习,你们认为这篇课文应该学习哪些内容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写什么”。总结学生的回答,同学们都关注了课文写的内容,那么围绕课题,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呢?(板书:写什么)2.我们分节朗读课文。 3.学生交流课文写了什么?概括总结:本文是篇精美的游

37、记,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以及鲁迅桌上“早”字的来历的描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4.通过预习,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针对学生的提问,相机引导-“怎么写”。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形成共性需要解决的问题。(想一想,课文怎么写的?)(二)探究问题:1.探究课文的布局谋篇: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呢?学生讨论,相机给课文划分段落。第一段(1):写深冬,我们在绍兴访问三味书屋。第二段(23):写三五书屋的陈设。第三段(4-8):写由梅花开得早想到鲁迅桌上“早”字的来历。三、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想一想:这

38、段写了什么?2交流:写深冬,我们在绍兴访问三味书屋。这是一篇游记,作者在文中的开头交代了什么:作文访问的时间、地点和时间。 3齐读。(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自由读第2、3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交流:写三五书屋的陈设。3.首先自读课文第2小节,想想第2小节写了什么?交流:三味书屋的名字的来历。抓住“还没进门”“先扑来”等词语读出作者未进门就闻到花香的惊喜的心情。然后从“那清香纯净而疏远,像是桂花香,又像是兰花香”“细想又都不像”,等词语感受作者被异香吸引决心探戈究竟的心理活动。4.在这一节中作者为什么要写到花香?为下午第4节中“我忽然明白了清香的来源:是腊梅花。为下文做铺垫。5.读第2节,讨论、交流“子曰”、“诗云”的意思。“云、曰”表示说的意思,“诗”是古代“六经”之一;“子”是对孔子之人的尊称。“子曰”、“诗云”是“四书”、“五经”中常见的话。6.学习第3节。思考:写什么?怎么写?观察三味书屋陈设的挂图投影:交流,填空:第二节主要写三味书屋的( ) ,在写三味书屋的陈设时,作者按照( )顺序来写,写了( )、( )、( )、( )这几个方位。依次写了( )、( )、( )、( )几种物体。按方位变换引读:南墙上东面正中画前面东北角上四、学生“反思学习”教师“反思教学”回顾课文,贯穿学法。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