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公共管理考研参考书目真题公共经济学第三版笔记.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49441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180 大小:44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公共管理考研参考书目真题公共经济学第三版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0页
行政公共管理考研参考书目真题公共经济学第三版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0页
行政公共管理考研参考书目真题公共经济学第三版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0页
行政公共管理考研参考书目真题公共经济学第三版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0页
行政公共管理考研参考书目真题公共经济学第三版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公共管理考研参考书目真题公共经济学第三版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公共管理考研参考书目真题公共经济学第三版笔记.docx(1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公共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公共部门亦称政府部门一一经济活动的科学。或者说,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刘象是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规律性。进一步说,尽管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表现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事实上它是存在着一条主线的。这条主线,就是围绕公共部门经济活动而发生的收入与支出。所以,公共经济学也有一个别称公共财政学。本书对于公共经济学的阐释,是从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意义开始并以公共部门的收入与支出为主线的。作为开篇,这章的基本线索是:由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评判入手,分析市场机制的缺陷,给出社会公共需要的概念,揭示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必要性。以此为基础,界定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范围和公共财政的职能。1

2、.1 资源配置效率:含义与条件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在经济学家看来,社会资源的配置状况是否具有效率是最重要的。那么,应当如何把握资源配置效率的含义和条件呢?1.1.1 效率的含义:帕累托效率对资源配置效率含义的最严谨的解释,是由帕累托做出的。著名的帕累托效率准则: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而使得某人的境况变好,而同时又不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坏,那就说明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

3、也就是缺乏效率的。实际上,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帕累托效率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大多数的经济活动都可能是以其他人境况变坏为条件而使某些人的境况变好。帕累托效率准则的意义:为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提供了一种合理配置资源的判断标准。帕累托效率准则的实际含义:经济活动上的任何措施,都应当使“得者的所得多于失者的所失”,或者从全社会看,“宏观上的所得要大于宏观上的所失”如果做到了这一点资源的配置就可说是具有效率的。1.1.2 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将以往使用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一分为二”:按照其覆盖范围的大小,区分为“私人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与”社会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两类。即所谓私人边际效益和社

4、会边际效益、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社会总效益指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该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总的满意程度。社会边际效益指人们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社会边际效益以通过人们为增加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能所愿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来测定。社会边际效益,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减少。社会总成本指的是因生产一定量的物品或服务所需消耗的全部资源的价值。社会边际成本指的是每增加一个单位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社会边际成本可以通过为补偿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消耗的资源价值而需付出的货币最低额来测定。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成本,随其数量

5、的增加而倾向于增加。只要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大于其社会边际成本,就至少会有一人会随该种物品或服务产量的增加而使自己的境况较前变好,同时又不会使其他任何人的境况较前变坏。可以用净边际效益来表示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与其社会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结论:只要一种物品或服务的净边际效益是正数,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在这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上,便会获得追加的效益。进一步推理,为了使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效益最大化,该种物品或服务的产量的增加应当持续到这样一点:其社会边际效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或其净边际效益为零。如果该种物品或服务的产量超过了这一点,其社会边际成本就会大于社会边际效益,从而其净边际效益就会为

6、负数。这表明,用于该种物品或服务生产的资源的追加,反而减少了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效益。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即帕累托效率的条件是:配置在每一种物品或服务或劳务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用公式表示,即为:MSB=MSC(11)结论:一种具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可使其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满足这样一种条件,即每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1.2 市场失灵:社会公共需要我们所生活的经济制度环境叫作市场经济。在以市场为资源配置主体的环境中,对于公共部门经济活动意义的分析,显然要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开始。1.2.1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假定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价格信号具有充

7、分灵活性和伸缩性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状态。其必要条件是:(1)所有的生产资源都为私人所有;(2)所有的交易都在市场上发生,并且每一市场都有众多的购买者和销售者(3)没有任何购买者或销售者能够单独操纵价格;(4)购买者和销售者都可享有充分的信息:(5)资源可充分流动并且可无任何阻碍地流向任何使用者满足上述五个条件的完全充争的市场是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的呢?先看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在决定某种物品或服务的购买(消费)量时,消费者总要比较一下其货币支出价格与所能获得的满足程度私人边际效益).如果追加一个单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给消费者带来的私人边际效益大于其必须为之付出的价格,他就会增加该种物品或服务的购买量

8、。如果追加一个单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给他带来的私人边际效益小于其必须为之付出的价格,他就会减少该种物品或服务的购买量。如此的调整将持续到他从最后一个单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所获得的私人边际效益恰好等于其必须为之付出的价格时为止。这时,他所获得的满足程度达到了最大化:既不会增加购买量,也不会减少购买量。联系前面的分析,消费者购买某种物品或服务所获得的私人边际效益也就是该种物品或服务所提供的社会边际效益。若以 P 代表价格,MPB 代表私人边际效益,MSB 代表社会边际效益,则上述条件可用公式表示为:P=MPB=MSB(12)再看生产者的销售(生产)行为。在决定某种物品或服务的销售(生产)量时,生产者比

9、较的是其增加销售(生产)单位物品或服务所消耗的成本私人边际成本与所能获得的货币收入价格。如果追加一个单位物品或服务的销售(生产所消耗的私人边际成本小于其所能获得的价格,他就会增加该种物品或服务的销售(生产)量。如果追加一个单位物品或服务的销售(生产)所消耗的私人边际成本大于其所能获得的价格,他就会减少该种物品或服务的销售(生产)量。如此的调整会待续到他以最后一个单位物品或服务的销售(生产所获得的价格恰好等于其因此而消耗的私人边际成本时为止。这时,他所获得的利润实现了最大化。与前面的情形相似,生产者销售(生产)某种物品或服务所消耗的私人边际成本也就是该种物品或服务所消耗的社会边际成本。若以 P

10、代表价格,MPB 代表私人边际效益,MSB 代表社会边际效益,上述条件可用公式表示为:P=MPB=MPC=MSB(13)P=MPB=MPC=MSB 一=MSC(14)在由此决定的产量水平上,所有的消费者已将其消费量调整到了其私人边际效益等于该种物品或服务的购买价格的水平。所有的生产者已将其生产量调整到了其私人边际成本与该种物品或服务的销售价格相等的水平。如果消费者就是该种物品或服务的唯一受益者。并且,生产者承担了制造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所有成本,那么,也就意味着该种物品或服务的 MSB=MSC.所以,该种物品或服务市场的均衡点就是其最佳的产量点。如果这种条件在所有的市场上以及所有通过市场进行交易的

11、物品或服务上都得到了满足,那就意味着,处于这经济制度环境中的所有资源的配置达到了最佳状态,即实现了帕累托效率。经济学家们由此得出结论:当(14)式的条件在所有的市场上和通过市场进行交易的物品或服务上都得到了满足时,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可以通过供求双方的自发调节,而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状态。问题在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毕竟只是一种理论上的理想状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它的五个必要条件不可能同时完全具备。只要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就有可能出现运转失灵。这时,就要引人公共部门或者说政府部门的经济活动了。1.2.2 市场机制的失灵:公共物品或服务导致市场运转失灵的基本原因:在

12、于价格信号并非总是能充分地反映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公共物品或服务效用的非可分割性:这类物品或服务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全体社会成员联合消费,共同受益;消费的非竞争性: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受这些物品或服务,并不排斥、妨碍其他社会成员同时享用;受益的非排他性:它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其付款的社会成员排除在受益范围之外。这类物品或服务的突出代表:社会治安、环境保护、公路修建等。具有如此特点的物品或服务,显然不同于一般的物品或服务:消费者不愿为此付出价格,企业不愿也无能力生产或提供,市场也无法通过供求双方的力量为其求得一种均衡价格。其所以如此,恰恰在于私人边际效益和社会

13、边际效益、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在这类物品或服务上发生了分离,或说是这类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大于私人边际效益,私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在这种条件下,市场显然不能按照有效的产量水平供给这类物品或服务。市场机制的作用既然在公共物品或服务上发生失灵,它的生产或提供自然要另辟他径非市场的方式。1.2.3 市场机制的失灵:收入分配不公效率并不是评判社会资源配置状况的惟一标准。在很多情况下,公平也是必须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中可以观察到的一个基本事实是,由市场所决定的居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纳税前收入的分配 并不公平。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决定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因素:一是每个人所能提

14、供的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的数量,另一是这些生产要素在市场上所能获得的价格。由于人们所拥有或继承的生产要素的差别,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往往会拉开差距。尽管一定的收入分配差距可以提升效率,但如果差距过大,不仅本身有违社会公平约要求,而且会导致诸如贫困、富裕阶层中财富的浪费、社会冲突、低收入者阶层得不到发展与改善自己处境的机会等一系列不好的社会后果,甚至由此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市场机制的作用既然在收入分配方面发生失灵,对于它的调节自然也要另辟他径非市场的方式。1.2.4 市场机制的失灵:经济稳定发展从微观上考察,资源配置的效率是可以运用帕累托效率准则来评判的。但是,若将该准则推广到宏观,

15、则就显得有些不够用了。宏观经济领域资源配置效率即宏观经济效率的评判,还需要借助于其他的指标,即就业、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自发的市场机制并不能自行趋向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适度的经济增长。这一点早已为创立现代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体系的凯恩斯学派所证明。在该学派看来,自由放任的市场机制在实现宏观经济水平方面的失灵,一方面是由于价格信号在某些重要的市场上并不具有伸缩自如、反应灵活的调节能力,另一方面,从总供求角度看,不同经济主体在实现其经济利益上所具有的竞争性和排他性,也会使市场的自发力量不能经常保证总供求在充分利用资源的水平上相一致。既然市场机制本身不具有保证持续稳定增长的可能,经济稳定发展的目标亦

16、要借助外力非市场的方式一加以实现。1.2.5 小结: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在逐条列举了市场机制失灵的若干方面之后,我们已经发现,这些失灵的方面都与一个共同的领域社会公共需要有关。所谓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它指的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或以整个社会为单位而提出的需要。社会公共需要的突出的特征:(1)整体性。也就是它是由所有社会成员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提出,或者说大家都需要,而不是由哪一个或哪一些社会成员单独或分别提出的。(2)集中性。也就是它要由整个社会集中执行和组织,而不能由哪个或一些社会成员通过分散的活动来加以满足。(3)强制性。也就是它只能依托政治权力、动用强制性的手段,而不能依托个

17、人意愿通过市场交换的行为加以实现。易于看出,社会公共需要实质就是不能通过市场得以满足,者通过市场解决得不能令人满意的需要市场失灵的领域。作为人类需要的两大部分之一,社会公共需要是不可或缺、必须满足的需要,而不是可有可无、可以满足也可以不满足的需要。既然市场机制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上是无效的,那么,启动另外一个满足人类需要的非市场运作系统公共部门或者说政府部门的经济活动,来担负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任务,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以社会公共需要为标尺,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便不难界定了。市场机制发生失灵的领域,正是需要政府部门发挥作用的范围。我们可以对市场经济中的政府经济活动做一简短的归纳:(1)生产或提供公

18、共物品或服务。即由政府部门负责提供那些社会边际效益大于社会边际成本,因而不能通过市场有效供给的物品或服务。(2)调节收入分配。即由政府部门运用各种手段对有欠公平的居民收入分配状况进行调节,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3)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即由政府部门担当起维持经济稳定发展的责任,干预、调节经济的运行1.3 公共财政的职能前面说过,公共经济学的一个别称是公共财政学。在公共经济学中,公共经济和公共财政是一对可以且经常互换的概念。这是为什么呢?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要从事任何形式的经济活动,政府部门总是要花钱的。要花钱,就要去筹钱。这一收一支之间,便是政府部门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一个线索公共

19、财政或政府财政。然而,作为围绕政府部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筹集财源、拨付经费的活动,公共财政同其他线索上的政府经济活动有所不同:通过它,可以折射、反映政府部门所从事的所有经济活动。埃克斯坦在公共财政学提到“如果你想了解联邦政府在过去的一年里都干了些什么,或者,在未来的一年里将要干些什么,那么,你只要看一下联邦公共财政预算就是够了。”倘若说政府部门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多种多样,可从不同的角度、基于不同的目的加以分类的话,那么,无论从哪一角度、基于哪一目的做出的分类,财政收支活动,都是政府经济活动的核心内容。相对于其他线索上的政府经济活动而言,财政收支活动,是居于“牵一发而动全身”地位的。既然公共经济

20、活动与公共财政活动之问具有如此密切的联系,我们在界定了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之后,便可给出公共财政的职能范围。1.3.1 资源配置职能公共财政履行资源配置的职能的原因:一、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严格定义,是萨缪尔森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一文中给出的。按照他的定义,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指的是这样的物品或服务,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服务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种物品或服务消费的减少。为了清楚地辨别公共物品或服务同私人物品或服务的区别,经济学家们将萨缪尔森定义加以引申,归纳了公共物品或服务具有与私人物品或服务完全不同的三种特性,即效用的非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具体见本

21、书 3.1.1)。正因为公共物品或服务具有上述三个特性,市场的生产或提供才成为失效的方式。这时,就发生了休谟指出过的所谓“公共地悲剧”。“公共地悲剧”形容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如果有公共物品或服务存在,“免费搭车者”的出现就不可避免;但如果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成为免费搭车者,最后的结果则是没有一个人能享受到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好处。我国古老的“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寓言,其实也是用于形容免费搭车者这类”公共地悲剧”的。“公共地悲剧”实际上告诉我们,不能指望追求自身利益效用最大化的个人会保证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因此,休谟认为,公共财政的职能之一,就是在个人之间

22、以及在眼前与长远利益之间合理配置资源,以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最大化。可以用一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明。假定一个社会是由生活在一个孤岛上的渔民所组成的。经过了几次渔船与岩石相撞和搁浅之后,这个孤岛上的渔民感到有必要建造一个灯塔为渔船导航。显而易见,这样的灯塔一旦建成,对岛上的每一个渔民都可带来益处,每个渔民都可享用它所提供的效用,就是说,它的效用具有非可分割性;任何一个渔民对灯塔效用的享用不会排斥、妨碍其他渔民的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减少其他渔民享用的数量和质量,就是说,它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同时,即使有个别渔民不参加灯塔建造或不为之承担费用,他照样可享受灯塔导航的益处,没有办法因其未为此出力或出

23、资而不准他享受灯塔的效用,就是说,他的受益具有非排他性。可见,这样的灯塔是一种公共物品或服务。仍继续上面的例子。这样的灯塔对岛上的每个渔民来说无疑是有必要建造的。那么,采取什么方式才能建造起来呢?一种方式是由私人即某一渔民出资建造。这显然是不可行的,任何渔民都不能因为其出资建造了灯塔,而向享用灯塔导航效用的渔民收费,或禁止不肯交费的渔民在灯塔附近航行。他做不到这一点。另一种方式是组织渔民共同去干。渔民们可以聚集在一起,共同制订建造计划,按照某一标准确定每个人应分摊的工时和费用,然后集体建造。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满足下述两个条件之一:-是参与灯塔建造的渔民们有权强迫不肯合作的人离开这个岛屿。

24、二是这个岛上没有不予合作的人存在。显然,这也是不可能的。第三种方式是由政府出面兴建。而政府一旦介入,前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政府在这方面的最大优越之处是它拥有强迫其所辖区域内的所有成员(如这个岛屿上的所有渔民)为类似灯塔这样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建造出资或出力的权力。政府可以向其所管辖的人民征税,然后用来提供类似灯塔这样的公共物品或服务。也就是说,政府一方面可以通过征税取得灯塔建造资金,另一方面可以将灯塔建造纳入政府支出,从而以非市场方式公共财政手段提供类似灯塔这样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实现社会资源在私人物品或服务和公共物品或服务之间的有效配置。在以公共财政手段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方面,有许多现成的例子,

25、诸如国防、外交、宁宙空间探索、公安司法、环境保护等,这些都是经济学家所列举的主要公共物品或服务,也都是需要通过公共财政手段来提供的。需要注意:以公共财政手段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并不意味着公共物品或服务一定要由公共部门米直接生产。例如,供国防使用的军火用品属于公共物品或服务,但在许多国家,军火用品中的相当大的部分是由公共财政出资并交由私人部门生产的。二、外部效应的存在。布坎南斯塔布尔宾合作发表了一篇题为外部效应对外部效应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只要某一个人的效用函数(或某一企业的生产函数)所包含的变量是在另一个人(或企业)的控制之下,即存在外部效应。公式表示为:UA=UA(X1,X2,X3,.,Xn,

26、Y1)即是说,如果某一个人 A 的效用,不仅受其所控制的活动 X1,X2,X3,.,Xn,的影响,而且也受到其他活动 Y1 的影响:而 Y1 又在第二个人 B 的控制之下,就发生了外部效应。布坎南和斯塔布尔宾将类似于 Y1 的这类活动解释为”任何可以计量的人类行为,如吃面包、喝牛奶、向空中喷烟、在公路上酒水以及救济穷人等”。相对而言,一些公共经济学教科书的定义似乎更为简练些:当一种经济交易的结果对除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发生了影响,而其又未参与该项交易的任何决策时,即存在外部效应。由上述对外部效应定义的表述可见,外部效应的关键方面是相互影响而义没有相应的补偿。某些企业或居民的行为活动影响了其他企

27、业或居民,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简言之,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很明显,在现实生活中,有无数种活动会影响到其他企业或居民,或者,会受到其他企业或居民的影响。也就是说,具有外部效应的经济活动的例子是随处可拾的。如果某一企业或居民的行为活动使得其他企业或居民因此而受益,可称为正的外部效应,或称作外部效益。反之,如果某企业或居民的行为活动使得其他企业或居民因此而受损,可称为负的外部效应,或称作外部成本。无论是正的外部效应,还是负的外部效应,如果不能予以纠正或抵消,其结果都将是资源配置的失效。即具有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供给,不是过多,就是过少,

28、不可能实现具有效率的均衡。这是因为,在存在正的外部效应(外部效益)时,社会边际效益就会和私人边际效益发生偏离,社会边际效益超过了私人边际效益。而决定市场状况的是私人边际效益,由此会导致社会消费不足。在存在负的外部效应(外部成本)时,社会边际成本也会和私人边际成本发生偏离,社会边际成本超过了私人边际成本。而决定市场价格的是私人边际成本,由此会造成物品或服务的过度生产。由此看来,除非外部的有利因素(正的外部效应)正好为外部的不利因素(负的外部效应)所抵消,否则帕累托的资源配置效率便不可能达到。那么,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才能纠正外部效应呢?如果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市场机制的作用就有可能求得外部效应问题

29、的适当解决。可以通过市场估价解决一个经济主体与另一个经济主体的外部联系问题,使每一经济主体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益。其结果,将无外部效应存在。但是,如果完全竞争的五个必要条件中有一个或更多的条件丧失,就会产生不能适当解决的外部效应。这时,就不能指望在市场机制的框架内解决问题,而必须由政府部门以包括公共财政手段在内的非市场方式来解决了。用于矫正外部效应的公共财政手段通常可归纳为两类:为了纠正诸如环境污染这类问题。政府可以课征污染税,迫使污染者为此付出附加成本,调整生产决策,减少产出水平,从而减少环境的污染程度;为了纠正因外部效应对总产出带来的波动影响,政府可以对因负的外部效应造成的过度生产实施抑制

30、生产措施,如课征高额税收,而对因正的外部效应造成的生产不足实施鼓励生产措施,如给予财政补贴。三、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不完全竞争状态或说是市场竞争失灵的出现,主要是垄断以及规模报酬递增行业的有在而造成的。从前面的讨论可以看出,在不完全竞争的状态下,生产者按照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法则决定的产量水平,低于帕累托资源配置效率所要求的水平。按此决定的价格水平,高于社会边际成本的水平。由此势必造成一种净效益的损失,或说是资源配置的失效。为了使产量增加到社会边际效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的水平,并使价格降至同社会边际成本相等的水平,公共财政必须进行干预。例如,可以通过对这类企业发放财政补贴的办法,从而要求其增加

31、产量,降低价格。也可以接管这类企业,直接将物品低价出售,并按照价格=社会边际效益=社会边际成本的标准,安排产量和物品售价。1.3.2 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公共财政之所以履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是因为收入分配不公现象的存在。前已述及,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所决定的收入初次分配状况极不公平。这样,客观上就要求社会有一种有助于实现公平目标的再分配机制。然而,在市场机制的框架内,有效的再分配很难完成。原因在于:(1)在市场中通常不存在以公平分配为目标的再分配机制,或者,即使这样的再分配机制存在,功能也极为微弱;(2)私人慈善机构或许能进行某些方面的再分配活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3)在缺乏一种相互配合的政

32、策的情况下,一种慈善行为很可能与另一种慈善行为发生冲突。既然在市场机制的框架内不能解决再分配问题,客观上又要求社会进行这种再分配,那显然只有依靠外部的力量,以非市场方式公共财政手段来完成这一任务了。公共财政可以说天然地具有作为进行再分配工具的有利条件:政府拥有强制征税的权力,这使得它可以大规模地介入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通过税制设计上的巧妙安排,如征收累进的所得税,把资金从那些应该减少收入的人们手中征集上来,然后,再通过各种类型的转移性支出项目,如医疗保险、食品券补贴等,把资金移转给那些应该增加收入的人们。1.3.3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公共财政之所以履行稳定经济的职能,是由于市场经济不可能自动

33、、平稳地向前发展。在公共经济学中,稳定经济是使用频率相当高的概念。稳定经济:指政府作为市场上的一种经济力量,运用宏观上的经济政策手段有意识地影响、调控经济,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这一概念是建立在市场经济不可能自动、平稳地向前发展的认识基础上的。如所熟知,无论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还是萨伊的“供给能够创造其本身的需求”等市场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的代表性观点,实质上都在于表明这样一种共同的认识:即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是完美无缺的,无须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但 20 世纪 30 年代大衰退的爆发,给鼓吹自由放任者以当头棒喝,使之陷人无法自圆其说的境地。以此为契机,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有

34、了根本的转变。从过去的自由放任市场经济是尽善尽美的转变为认识到其在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方面难如人愿。为此,政府必须担负起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职能,去充当协调总供求关系与维持力量平衡的砝码,发挥其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推进器作用。在政府所拥有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手段中,公共财政的地位举足轻重,它在维持总供求的大体制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可以减少支出和增加税收,或二者兼用,通过压缩政府部门需求和压缩私人部门需求来抑制社会总需求;在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又可以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或二者兼用,通过增加政府部门需求和增加非政府部门需求来扩大社会总需求。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收支发生不平衡是可能

35、的,而且是允许的,因为这正体现了以财政收支的不平衡换取整个社会总供求的平衡的意图。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公共财政上的制度性安排,使财政发挥某种“自动”的稳定作用。如累进所得税制就具有这种功能:当经济繁荣时,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累进所得税会自动随之而递增。这时,它就产生了一种拉力,防止经济过度繁荣而发生通货膨胀。当经济衰退时,投资减少,国民收入下降,累进所得税会自动随之而递减。这时,它又产生了一种推力,防止经济过度衰退而导致萧条,从而促使经济趋于自动稳定增长。在支出方面,如失业救济金支出制度,也可以发挥类似的作用。由于它规定了领取失业救济金者的收入标准,当人们的收入因经济过“热”而普遍增加时,

36、可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数自然减少,救济金支出随之减少,从而财政总支出“自动”获得压缩;反之,当人们的收入因经济不景气而普遍下降时,有资格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数自然增加,救济企支出随之增加,从而财政总支出“自动”获得增加。本章小结:1.经济学家以帕累托效率准则来评判资源配置状况。2.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条件可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直接给出,即社会边际效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据此,可将评判一种经济制度是否具有效率的标准定义为:全社会的资源配置状况满足这样一种条件,即每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3.政府经济活动的必要性是同市场失灵和社会公共需要相联系的,由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的五个必要条件不

37、可能同时完全具备,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收入分配公平目标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公共物品或服务、收入分配不公以及经济周期性波动便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也就是社会公共需要的主要领域。这些正是需要政府部门发挥作用的范围。4.在以市场机制为资源配置主要方式的经济社会中,公共财政的职能范围是以“市场失灵”为标准,从纠正和克服市场失灵现象出发加以界定的。由于公共物品或服务、外部效应以及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决定了公共财政履行资源配置的职能;由于收入分配不公现象的存在,决定了公共财政履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由于市场经济不可能自动、平稳地向前发展,又决定了公共财政履行稳定经济的职能。关键术语公共经济公共财政

38、帕累托效率社会边际效益社会边际成本公共物品或服务外部效应社会公共需要公共地悲剧免费搭车者公共财正职能资源配置职能调节收入分配职能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社会公共需要?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是如何界定的?3.公共财政要担负哪些职能?4.简要解释 MSB=MSC 的含义。第二章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指某些企业或居民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企业或居民,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换言之,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我们已经知道,当外部效应存在时,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决策中所依据的价格,既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也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

39、部的社会边际成本。其原因在于,某种经济活动的外部效应的存在,使得除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企业或居民受到了影响,而该第三者因此而获得的效益或因此而付出的成本在交易双方的决策中均未给予考虑。其后果在于,依据失真的价格信号所做出的经济活动决策,肯定会使得社会资源配置发生错误,而达不到帕累托效率准则所要求的最佳状态。本章将首先对外部效应进行简单的分类,然后考察外部效应是如何导致资源配置发生扭曲的,在此基础上,说明公共财政矫正外部效应的政策措施。2.1 外部效应:分类和事例2.1.1 外部效应的分类方法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外部效应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对此,可以依照不同的标准来分类。例如,外部效应的承受者

40、,可能是消费者也可能是生产者。于是,按照外部效应的承受者的不同,可将外部效应区分为对消费活动的外部效应和对生产活动的外部效应。外部效应的发起者,可能是生产单位也可能是消费单位。于是,又可按照外部效应的发起者的不同,将外部效应区分为生产活动的外部效应和消费活动的外部效应。外部效应可能对承受者有利,也可能对承受者不利。于是,还可按照外部效应结果的不同,将外部效应区分为正的外部效应外部效益和负的外部效应外部成本。据此,外部效应大致有下述八种排列:(1)消费活动产生正的消费外部效应某一居民或家庭因其他居民或家庭的消费活动而受益。(2)消费活动产生正的生产外部效应某一企业因某一居民或家庭的消费活动而受益

41、。(3)消费活动产生负的消费外部效应某一居民或家庭因其他居民或家庭的消费活动而受损。(4)消费活动产生负的生产外部效应某一企业因某居民或家庭的消费活动而受损。(5)生产活动产生正的消费外部效应某居民或家庭因某企业的生产活动而受益。(6)生产活动产生正的生产外部效应某一企业因其他企业的生产活动而受益。(7)生产活动产生负的消费外部效应某一居民或家庭因某一企业的生产活动而受损。(8)生产活动产生负的生产外部效应企业因其他企业的生产活动而受损。2.1.2 正的外部效应与负的外部效应尽管对外部效应可从不同的角度作不同的分类,但从外部效应同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来看,最基本的还是依靠外部效应的结果来分类,即

42、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正的外部效应,亦称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在存在正的外部效应的情况下,无论是物品的买者,还是物品的卖者,都未在其决策中计入其间交易可能给其他企业或居民带来的益处。关于正的外部效应的一个最突出的例子是消防设备的交易。一笔消防设备的交易,除了买卖双方可从中得益之外,其他企业或居民至少是邻近买方的企业或居民也可从火灾蔓延的风险因此而减少中得益。但消防设备买卖双方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买卖决策并未加人其交易会降低第三者的财产损失风险这样一个因素。如果加人了这一因素,也就是将外部效应考虑在内,在不能向第三者收取相

43、应报偿的情况下,消防设备的交易量将肯定会因此而出现不足。负的外部效应亦称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指的是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在存在负的外部效应的情况下,无论是物品的买者,还是物品的卖者,都未在其决策中计入其交易可能给其他企业或居民带来的损害。工业污染对人及其财产所带来的损害,是关于负的外部效应的一个最突出的例子。工业污染在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降低人们的财产以及资源的价值上的负效应,已为现代社会的人们所共识。但是,与带来工业污染有关的物品的生产者和购买者,显然是不会在其生产决策或消费决策中考虑那些因此而受损害的人们的利益的。也正因为如此,这类物品的生产往往是过

44、多的。在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影响都可称作外部效应。那些对第三者所造成的可以通过价格或可以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影响,就不是本章所阐述的外部效应。例如,如果一个人增加了摄影的爱好,那么,这一爱好本身肯定会增加对摄影器材的市场需求,从而抬高摄影器材的市场价格。毫无疑问,其他摄影爱好者或摄影器材消费者会因摄影器材价格上扬而受损。但不能因此说由于这个人的摄影爱好的增加而给第三者带来了负的外部效应。物品价格上扬,仅仅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即该物品相对于人们的现实需求来说变得稀缺了。价格上扬的结果是一部分收入从购买者手中转移给生产者,并增加了生产该种物品的动力。同时,从资

45、源配置的角度看,通过价格的提高也使现有的产量处于合理状态。很明显,这样的影响并不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当然也不在政府要采取措施加以矫正的效应范围之列。2.2 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前面已经指出,在存在外部效应的情况下,私人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会同社会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发生偏离。由于决定企业或居民的经济选择的是私人边际效益和私人边际成本,而不是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所以,当企业或居民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而忽略了外部效应带给其他企业或居民的效益和成本时,其所做出的决策很可能会使资源配置发生错误。2.2.1 负的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负的外部效应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带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用于生产或提供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成本。比如,由于污染环境,造纸行业的生产会给除纸张交易双方之外的其他企业或居民造成损害。无论买者或卖者都未核算其给第三者带来的这一成本。可用外部边际成本来表示这种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产量而给第三者所带来的额外的成本。外部边际成本是生产某物品或提供某一服务的社会边际成本的一部分,但它未在该种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中得到反映。仍以造纸行业为例,它之所以会带来负的外部效应,是因为纸张生产所造成的污染物倾泻于河流,导致水资源的污染,从而降低水资源使用者可从中获得的效益,如减少可供捕捞的鱼量,妨碍人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