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走近细胞(一轮复习)教学提纲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953190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讲-走近细胞(一轮复习)教学提纲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1讲-走近细胞(一轮复习)教学提纲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1讲-走近细胞(一轮复习)教学提纲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1讲-走近细胞(一轮复习)教学提纲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1讲-走近细胞(一轮复习)教学提纲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讲-走近细胞(一轮复习)教学提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讲-走近细胞(一轮复习)教学提纲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讲 走近细胞,一轮复习,考纲要求,: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 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 断、推理和评价。,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考点一 从生物圈到细胞,【友情提示】(1)植物没有系统层次;(2)一个单细胞生物,既可对应于细胞层次,又可对应于个体层次;(3)细胞是生命系统中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小层次,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4)一个分子或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命系统,从生命活动的

2、角度来看,人体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然后依次为组织、器官、系统。元素、化合物、分子、细胞器等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例1.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A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C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D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B,1.细胞的多样性表现在:(1)不同真核细胞的形态、结构的差异。(2)不同原核细胞的形态、结构的差异。(3)真、原核细胞结构上的区别,考点二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多样性的机制(1)不同生物细胞具多样性的根本原因:遗传物质(核酸或基因)不同。(2)同一生物不同细胞具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基因选择性表达。,原核细胞,真

3、核细胞,细胞壁,有,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细胞核,拟核:无核膜、核仁,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真核:有核膜和核仁,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DNA存在部位及形式,拟核:大型环状,质粒:小型环状,细胞核: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细胞增殖方式,二分裂(不同于无丝分裂),体细胞:有丝分裂为主,无丝分裂为次性细胞:减数分裂,转录和翻译,转录、翻译可同时进行,转录在核内,翻译在细胞质(核糖体)内,是否遵循遗传规律,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有性生殖),可遗传变异来源,基因

4、突变,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生物,无细胞结构,有细胞结构,病毒,原核生物:支原体、衣原体、细菌、蓝藻、放线菌、立克次氏体,真核生物:真菌、植物、动物,带“菌”字的就都是原核生物吗?,带“藻”字的就都是蓝藻(原核生物)吗?,乳酸菌 酵母菌 破伤风杆菌 食用菌 青霉菌,衣藻(绿藻)、黑藻,(酵母菌、霉菌、蘑菇等),“放立一支细篮子”,病毒,生活方式:寄生,繁殖方式:复制,分类,成分:蛋白质和核酸,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HIV、SARS病毒等,细菌病毒:噬菌体,消费者,1、如何区别细菌(原核生物)和真菌(真核生物)?,2、

5、如何区别蓝藻(原核生物)和藻类植物(真核生物)?,细菌的名字中一般带有“球”“杆”“螺旋”“弧”等形态特征,特例乳酸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霉”菌是多细胞真菌;蘑菇是大型真菌特例链霉菌是放线菌(原核生物),常见蓝藻有: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等,常见藻类植物有:小球藻、衣藻、黑藻、团藻等,易混点辨析,原核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吗?,有的原核生物虽无线粒体,但可在细胞膜内侧进行有氧呼吸(细胞膜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蓝藻细胞中虽无叶绿体,但可以在光合片层上进行光合作用(细胞膜上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真核生物一定有细胞核、染色体吗?,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高等植物成熟筛管细胞等没有细

6、胞核,也无染色体,D,例3.与酵母菌相比,硝化细菌具有的特点是()A无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B无叶绿体,只能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C无细胞核,只能通过无丝分裂产生子代细胞D无染色体,只能在DNA水平产生可遗传变异,D,2.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1)化学组成:组成元素基本一致。(2)结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3)增殖方式: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细胞的增殖(4)遗传物质:都是DNA(5)能源物质:都以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例4硝化细菌、蓝藻、根尖分生区细胞以及神经细胞基本共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均具有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构成的膜结构ATP是所有细胞可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都具有核糖体作为

7、蛋白质合成的“机器”遗传信息均储存在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基本相同所有生物新陈代谢都是以细胞为单位进行的,A BC D,D,3、细胞学说的建立,植物学家:施莱登,动物学家:施 旺,细 胞 学 说,细胞学说的要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论证了生物界的统一性,例5细胞学说建立于19世纪,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下列符合细胞学说的是()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

8、胞细胞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ABC D,A,考点三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排顺序,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用转换器转过高倍物镜。,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找,移,转,调,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目标并调节至清晰,在低倍镜下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节光圈或反光镜及细准焦螺旋,高倍镜的使用“四字诀”,显微镜操作技能及相关知识,10 15,4 40,目镜,物镜,目镜长、物镜短、距离大,放大倍数就小;,目镜短、物镜长、距离小,放大倍数就大。,3.污点位置判断,显微镜操作技

9、能及相关知识,低倍物镜与高倍物镜的比较,远,近,多,少,小,大,明,暗,大,小,例6.如图所示:甲图中表示目镜,表示物镜,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比的放大倍数大,比放大倍数小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换为丙时,应选用,同时 提升镜筒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 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D,互动探究(1)上题中,若用组合能看清细胞中的核糖体等结构吗?(2)若在视野中有污点,如何判断污点的位置?【提示】(1)不能,电镜下才能看到。(2)先移动装片再转动目镜,最后

10、判断是否在物镜上。,倒立的、放大的虚像 倒立是上下左右均是颠倒 放大是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光学显微镜的成像特点,例7.下图为显微镜下黑藻细胞的细胞质环流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的方向分别为()A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下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B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上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C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上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D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下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B,结论:物象中细胞质环流的方向和实际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一致。,练习题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有排成一行的16个细

11、胞,如左下图,若目镜不变,物镜转换成40,则在视野中可以观察到几个细胞?,1010,1040,练习题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如左下图,若目镜不变,物镜转换成40,则在视野中可以观察到几个分生组织细胞?,知识网络,细胞,非细胞,核,膜,核,糖体,教材中使用显微镜的实验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细胞中脂肪的检测;线粒体、叶绿体的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变异。,有真正的細胞核(真核),无真正的細胞核(原核),有组织以上层次,无组织以上层次,沒有細胞壁不能行光合作用,5,4,3,2,1,有細

12、胞壁能行光合作用,有細胞壁不能行光合作用,生物界的基本分类,细胞形态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相统一的实例(1)蛔虫在肠道内寄生,只进行无氧呼吸,细胞内没有线粒体。(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核,也没有一般的细胞器如核糖体、线粒体等,所以自身不能合成蛋白质,呼吸作用方式是无氧呼吸,不能进行细胞分裂,而且寿命较短。(3)神经细胞具突起,有利于提高兴奋传导的效率;且已高度分化,不具有分裂能力。,(4)卵细胞大,有利于储存丰富营养物质;精子小,含细胞质很少,尾部含丰富线粒体,有利于精子的运动。(5)具分泌功能的细胞往往形成很多突起,以增大表面积,提高分泌效率,且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含量较多。(6)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含量多,核仁较大,核孔数量多。(7)癌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糖蛋白含量减少,使得细胞间黏着性减小,易于扩散和转移。,请同学们认真按时完成课后限时自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