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EMS内审员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957460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2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管理体系EMS内审员培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环境管理体系EMS内审员培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环境管理体系EMS内审员培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环境管理体系EMS内审员培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环境管理体系EMS内审员培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管理体系EMS内审员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体系EMS内审员培训课件.ppt(1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环境管理体系(EMS)内审员培训,2,培训内容一、ISO14000系列标准概述二、ISO14001:2004标准讲解三、法律、法规在体系中的应用四、EMS内部审核的相关知识 与审核技巧 五、总结与考试,3,一、ISO14000标准概述,1、ISO 2、ISO14000系列标准 3、96年颁布的ISO14000系列标准 14001,14004,14010,14011,14012 4、核心标准14001及其修订情况 5、我国等同转换的标准号为GB/T24001 6、制定标准的组织是ISO/TC207技术委员会 7、ISO19011:2002 GB/T19011:2003,4,ISO14001标

2、准修订情况,2001年3月Pre-WD 2001年10月WD 2001年12月CD1 2003年1月CD2 2003年8月DIS 2004年4月FDIS 2004年11月15日正式颁布,5,ISO14001:2004标准,基本属于编辑性修改总的来说结构上比原版本更合理,表 述上也更准确和简洁在不影响原标准基本框架的情况下加强了和ISO 9001的兼容澄清标准文本,6,二、ISO14001:2004标准的讲解 引言 1、范围 2、引用标准 3、术语和定义 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附录A:本标准使用指南 附录B:GB/T24001与GB/T19001的联系 文献目录,7,引 言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

3、理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和重要环境因素信息来制定和实施方针与目标)。本标准拟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本标准的总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需求和经济需求的关系。本标准仅包含那些用于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目的,可以进行客观审核的要求。需要得到对环境管理体系中诸多问题更加全面指导的组织,可参阅GB/T24004。,8,引 言 本标准第二版的修订重点是更加明确地表述第一版的内容;同时对GB/T19001的内容予以必要的考虑,以加强两标准的兼容性,从而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9,引言 注:本标准基于被称为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

4、DCA)的运行模式。关于PDCA的含义简要说明如下:-策划:建立所需的目标和过程,以实现组织的环境 方针所期望的结果;-实施:对过程予以实施;-检查:根据环境方针、目标、指标以及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过程进行监测和测量,并报告其结果;-改进: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表现。许多组织通过由过程组成的体系以及过程的相互作用对运行进行管理,这种方式称为“过程方法”。GB/T19001-2000提倡使用过程方法。由于PDCA可以应用于所有的过程,因此这两种方式可以看作是兼容的。,10,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a)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b)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

5、境方针;c)通过下列方式展示对本标准的符合:1)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2)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对其符合性予以 确认;3)寻求外部对它的自我声明予以确认;4)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11,定义,本标准共有20个定义,12,环境 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环境因素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 境因素。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6、13,活动、产品和服务及其相关的环境因素和影响示例(1),14,活动、产品和服务及其相关的环境因素和影响示例(2),15,活动、产品和服务及其相关的环境因素和影响示例(3),16,产品中的环境因素产品制造中的环境影响-原材料的消耗量-能源的消耗量产品使用中的环境影响-使用中的能耗-使用时,对环境的影响-工作效率产品报废后的再生利用-可分解性-再生利用率,17,环境管理体系 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环境管理体系 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环境方针,并管理其环境因素。注1:管理体系是用

7、来建立方针和目标,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的集合。注2: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18,相关方,关注组织的环境绩效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19,相关方示例,用户和消费者 环境和消费者组织地方社团 立法机构和主管部门周围社区 贸易、工业和商业协会出版界和媒体 金融机构和股东雇员 对工业的支持者维修服务网点 科学、研究和教育部门供应商、承包商和经营合作伙伴,20,污染预防 旨在避免、减少或控制污染而对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的采用,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注:污染预防的潜在利益包括减少有害

8、的环境影响、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污染预防 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而采用(或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注:污染预防可包括源削减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或能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恢复和处理。,21,欧盟关于废物管理的策略 俗称“梯级概念”,优选级别 处理方法 经济影响 1 预防-避免产生废物+节约资源 2 再使用再次使用于原有用途+减少再投入 3 再循环回收供其它用途+材料回收 3a 再循环有机转换+可作肥料(需氧、厌氧法)或产生沼气 4 燃烧回收能源+能源回收 5 焚化不能回收

9、能源-消耗能源 6 填埋-占用土地并产生污染,22,持续改进 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 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表现(行为)的改进。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持续改进 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强化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环境绩效的总体改进。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23,审核员 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GB/T19000-2000,3.9.9程序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注1: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注2:根据GB/T19000-2000中3.4.5条改写。,24,程序一般应具备以下6要素(5W和1H):Who由谁

10、做;What做什么;Where在哪做;When什么时候做;Why为什么要做;How如何做。,25,对于程序是否形成文件,应当从下列方面考虑:不形成文件可能产生的后果,包括环境方面的后果;用来证实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需要;保证活动一致性的需要;形成文件的益处例如:易于交流和培训,从而加以实施,易于维护和修订,避免含混和偏离,提供证实功能和直观性等;出于本标准的要求。,26,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图,持续改进,环境方针,规划(策划)环境因素 法律与其他要求 目标、指标和方案,实施与运行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能力、培训和意识 信息交流 文件 文件控制 运行控制 应急准备和响应,检查 监测和测量

11、合规性评价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记录控制 内部审核,管理评审,27,环境方针,规划(策划)环境因素 法律与其他要求 目标和指标 环境管理方案,实施与运行 组织结构和职责 培训、意识与能力 信息交流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文件控制 运行控制 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评审,持续改进,检查和纠正措施 监测和测量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记录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图,28,4.1总要求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本章描述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4.1总要求 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并确定它将如何实现这些要求。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

12、系覆盖的范围并形成文件。,29,4.2 环境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确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它在环境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内:a)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 环境影响;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c)包括对遵守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适用 法律法规要求和其它要求的承诺;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f)传达到所有为组织工作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g)可为公众所获取。,30,关于环境方针:环境方针确定了组织的行动纲领,及其应履行的环境责任和环境绩效水平,并以此为评判后续行动提供依据。方针应适合于组织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影响,并

13、应当为目标和指标的制定提供指导。国际上越来越多的组织,包括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民间团体都制定了一些指导原则。这些指导原则能帮助组织明确应当在哪些方面做出环境承诺。组织在建立环境方针时,可参考这些指导原则,制定出能适合自身个性的方针。环境方针可以纳入组织其他方针文件,或与它们相联系。方针应当传达给所有为组织工作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包括:员工、合同方及其他有关方面的人员。并能为公众所获取。,31,组织制定环境方针时应当考虑:a)该组织的任务、前景、核心价值和信念;b)与组织的其他方针(如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相协调;c)相关方的要求和与他们的信息交流;d)指导原则;e)当地或区域的特定条件;f)污

14、染预防和持续改进的承诺;g)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32,方针适合性质举例,松下万宝环境方针:为保护地球臭氧层,我们将作出不懈努力。南屯煤矿环境方针: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促进矿井可持续发展,有效地实施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预防和治理。济南化纤环境方针:实施节能降耗,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33,宝钢环境方针推进清洁生产,实施全过程污染控制,不断减轻环境负荷,建设世界一流清洁工厂,为改善地球生态作贡献。,34,污染预防 持续改进 框架的理解,松下万宝环境方针:为保护地球臭氧层,我们将作出不懈努力。环境目标:减少R22的排放 环境指标:实验用R22全部收集杭州松下环境方针:努力实现资源消耗最化

15、。环境目标:降低电能消耗 环境指标:单台产品电耗降低5%,35,资生堂丽源化妆品有限公司环境方针,资生堂丽源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和销售化妆品,秉承“高品质、高服务、高形象”的宗旨,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竭诚为美化美好生活,保护人类共有的环境而努力。对活动、产品和服务实施控制,致力于污染预防,控制污染物排放,节约能源和资源;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设立环境目标和指标,定期进行评审以达到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对全体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使全体员工理解环境方针并加以贯彻;对外公开宣传环境方针,取得相关方的信任。,36,青岛澳克玛环境方针 我们认为:人类是可持续发展所关注的核

16、心,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减少我公司在活动、产品、服务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做到环境改进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庄重承诺:(1)遵守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国际条约以及其他要求,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2)积极采用新技术成果,新材料工艺,实施技术改造,做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污染预防。(3)控制公司活动、产品、服务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因素,积极保持信息交流,做到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4)制定可行的环境目标、指标及环境管理方案,并定期评审,努力实现,做到环境绩效不断创优。,37,苏州新区环境方针 苏州新区管委会在开发建设新区的过程中,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奉行“管委会主任对环境质

17、量负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督,各部门分工合作,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原则,贯彻落实国家环境法律法规,推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实行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做到环境管理工作与环境绩效的持续改进,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把新区建成功能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空气清新、水质良好、宁静舒适、环境优美的园林式新城区。,38,4.3.1 环境因素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a)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它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此时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b)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

18、。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39,什么是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1)能够控制直接控制能够施加影响如与组织所使用或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关的环境因素1.当评价组织对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因素施加影响的能力时,组织应当考虑:法律法规或活动的约束力;组织的方针;地方或区域性问题;-组织对相关方的义务和责任;组织自身环境绩效所受的影响,例如采购包含危险材料的产品等。2.这些考虑应用的示例包括:承包方或分承包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设计,材料、产品或服务的提供和使用,投放市场的产品的运输、使用、再使用或再循环等。,40

19、,什么是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2)能够施加影响对组织所使用的产品的环境因素的控制和环境影响,因不同的供方和市场情况而有很大差异。例如,一个自行负责产品设计的组织,可以通过改变某种输入原料有效地施加影响;而另一个根据外部产品规范提供产品的组织在这方面的作用就很有限。一般说来,组织对它所提供的产品的使用和处置(例如用户如何使用和处置这些产品),控制作用有限。可行时,它可以考虑通过用户了解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处置机制来施加影响。,41,环境因素的识别应考虑-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三种时态: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三种状态: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八个方面:a

20、)向大气的排放;b)向水体的排放;c)向土地的排放;d)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e)能源使用;f)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g)废物和副产品;h)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42,应当考虑的与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有关的因素如:-设计和开发;-制造过程;-包装和运输;-合同方和供方的环境绩效和操作方式;-废物管理;-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获取和分配;-产品的分销、使用和报废;-野生环境和生物多样性。,43,环境因素识别表,44,4.3.1 理解和操作要点,建立可操作的程序(规定责任,方法,周期等)识别环境因素-要充分 1、可以控制的-努力寻找与自身工作相关的 要素(产品、活动、服

21、务)2、可以施加影响的-关注相关方的问题 3、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和六个方面 评价要准确 1、以法规和其他要求为准绳 2、以公司重要管理事项为依据 3、评价方法简便科学 更新及时-关注各种变化,45,4.3.2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a)识别适用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b)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它的环境因素。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环境要求加以考虑。,46,法律法规要求可以包括:,a)国家或国际法律法规要求;b)省部级的法律法规要求;c

22、)地方性法律法规要求。,47,组织应遵守的其他要求例如:,-和政府机构的协定;-和顾客的协议;-非法规性指南;-自愿性原则或业务规范;-自愿性环境标志或产品护理承诺;-行业协会的要求;-和社区团体或非政府组织的协议;-组织或其上级组织对公众的承诺;-本单位的要求。,48,本条款的要求(根据IAF白皮书):,(1)充分识别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并建立了获取这些 要求的渠道;(2)这些法律法规要求的内容应足够具体,从而有 助于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并为进行法 律法规符合性评价提供充分的依据;(3)对法律法规要求进行了定期评审,以识别新增 的和/或发生变化的要求,并在组织及其活动或 产品中针对这些变化

23、做出响应;(4)识别出的法律法规要求应完整和适用。,49,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如何应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根据IAF白皮书)(1)1、理解每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是如何应用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以及在建立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 是否考虑了这些要求?(4.3.2)2、充分将法律法规要求转换为适宜的EMS要求,例如:在针对与所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规定运 行准则时,确保考虑这些要求,使之保持一致。(4.4.6)认证机构可通过现场巡视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抽样,通过EMS将具体线索追溯到特定的法律要求;也可以按相反顺序,针对具体法律法规要求,评价它们在组织正常运作中的遵循情况。,50,法律法规和其他要

24、求如何应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根据IAF白皮书)(2)3、组织可通过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的关键特 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的结果,来确定是否符合法律 法规和其他要求(4.5.1)。认证机构可通过多种渠道来判定组织的守法情况,如违规报告、ISO14001的 4.6条款所列的项目(如内审结果,包括抱怨在内的信息交流,环境表现(如监测与测量的结果),目标和指标,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往审核的跟踪验证,不断变化的环境和要求(包括法律法规要求),以及改进建议等)。,51,4.3.2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要点,初步确定收集范围建立获取渠道和获取方法与环境因素相对应,内容要足够具体定期评审及时更新信息完整和适

25、用,52,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 组织应对其内部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实施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如可行,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目标和指标应与环境方针相一致,并包括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及其他要求的承诺。组织在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以及它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此外,还应考虑可选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方案,其中应包括:a)规定组织内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53,在制定目标时,组织应当考虑的输入包括

26、:组织环境方针中的原则和承诺;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及在确定这些环境因素时所 收集到的信息);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因实现目标对组织其他活动及过程带来的影响;相关方的观点;可选技术方案及其可行性;经济上、运行上和组织上的因素,包括来自供方和 合同方的信息;可能给组织公众形象带来的影响;环境评审时了解到的情况;组织的其他目标。,54,确定目标和指标时,应:1、目标可以直接表述为一种具体的绩效水平,也 可以是一般性的叙述,并进而规定为一个或多个指标。所规定的指标应当是可测量的,体现为实现相关目标应达到的绩效水平。对指标往往有一个时间限制,通过实施方案予以实现。2、环境目标应当纳入组织的整体管理目

27、标。这一整合不仅使环境管理体系,同时也使参与整合的其他管理体系,都得到了价值提升。3、目标与指标的制定可以针对整个组织,也可以只针对特定场所乃至个别活动。4、将目标与指标形成文件并进行沟通,加强组织实现其目标与指标的能力。,55,环境管理方案:1、应规定组织各层次和职能在实现目标所起的作用、职责、过程、资源、时间表、优先次序及所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可针对单个过程、项目、产品、服务、场所或场所内的设施。2、组织可将其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方案与其战略策划过程中的其他方案(如改进运行效率或产品质量的方案)结合。3、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案帮助组织改进环境绩效。它们应当是动态的。当环境管理体系中的过程、活

28、动、服务和产品发生变化时,应当对目标、指标和相关的方案进行必要的修订。,56,4.3.3目标、指标和方案要点,目标指标制定时应考虑法规和其他要求;重要环境因素;相关方要求(投诉方、客户);公司工作薄弱环节或期望改善的方面;一目了然的文件化职责明确、层次清晰;方案具有实质性的内容并可追踪;时间表、指标量化,57,_年环境管理目标指标和方案一览表,制 表 审 核 审 批,58,4.24.3.3 四个要素的小结,制定大政方针(2个承诺1个框架)寻找管理对象(识别、评价、更新信息)寻找外部要求(知法、建立渠道、识别适用性更新信息)制定目标和实现的方法,59,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管理者应确

29、保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组织的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和财力资源。为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当对作用、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任命专门的管理者代表,无论他(们)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应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a)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表现(绩效情况)以供评审,并提出改进建议。,60,关于资源:应当对组织当前的和将来的资源配置需求予以 考虑。在资源配置上,组织可制定程序,以跟 踪其环境或有关活动的效益及成本。其中可包

30、括污染控制、废物管理及处置方面的费用。应当结合管理评审对资源及其配置进行定期评 审以确保作出了适当安排。评价资源充分性时 应当考虑计划进行的变更和(或)新的项目或 运行。组织的基础设施:例如:建筑物、通讯网络、地下贮罐、下水管 道等。,61,作用、职责和权限的规定与传达:组织应当对那些其工作与环境管理有关的,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予以规定和交流。,62,组织机构和职责:,63,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 组织应确保所有为它、或代表它从事组织所确定的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都具备相应的能力。该能力基于必要的教育、培训,或经历。组织应保存相关的记录。组织应确定和它的环境

31、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培训需求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应保存相关的记录。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使为它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都意识到:a)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b)他们工作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实际的或潜在的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能带来的环境效益;c)他们在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d)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64,理解要点:-从事具有实际或潜在的重要环境因素或环境影响的工作人员应当具有承担相应工作的能力,从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能力是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或)经验。组织应当在招收和培训为它或代表它

32、工作的人员,或培养他们的技能和素质时考虑对能力的要求。在选择合同方和为它或代表它工作的其他人员时也应当考虑能力。-组织应当识别和评价对某活动的能力需求和实际个人能力之间的差距,并通过教育、培训、技能培养等方式予以弥补。注:所有为组织工作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包括:员工、合同方及其他有关方面的人员。,65,理解要点:-组织应当要求代表它工作的合同方能够证实他们的员工具有必要的能力和(或)接受了适当的培训。-管理者应当确定为保障人员(特别是行使环境管理职能的人员)胜任性所需的经验、能力和培训的程度。,66,如何确定培训需求,任职人员与职责要求的差距;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新理念、新知识、新要求。,67

33、,4.4.3 信息交流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 a)组织内部各层次和职能间的信息交流;b)与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形成文件和答复。组织应决定是否与外界交流它的重要环境因素,并将其决定形成文件。如决定进行外部交流,就应规定交流的方式并予以实施。,68,信息交流的策划-应考虑进行交流的对象、交流的主题和内容、可采用 的交流方式等方面问题。内部信息交流-对于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至为重要。-可通过例行的工作组会议、通讯简报、公告板、内联 网等手段或方法进行。外部信息交流-应当包含就应急计划和其他问题与有关公共机构的联 络事宜。-在考虑就环境因素进

34、行外部信息交流时,应考虑所有 相关方的观点和信息需求。-进行外部交流的手段可包括年度报告、通讯简报、互 联网和社区会议等。,69,4.4.4 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a)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b)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的描述;c)对环境管理体系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d)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e)组织为确保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包括记录。,70,对于不同的组织,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规模可能由于它们在以下方面的差异而各不相同:-组织及其活动、产品或服务的规模和类型;-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人员的能力。同时应当考虑以

35、下方面:为有效管理关键过程(即那些与其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过程),组织应当建立详尽的程序,描述实施每一过程的具体方法。若组织决定对某一程序不形成文件,则须通过信息交流或培训,使有关员工了解应当达到的要求。如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过程一致时,组织可将环境文件与其他管理体系的有关文件进行整合。,71,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可包括:-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重要环境因素信息;-程序;-过程信息;-组织机构图;-内、外部标准;-现场应急计划;-记录。,72,对于程序是否形成文件,应当从下列方面考虑:不形成文件可能产生的后果,包括环境方面的后果;用来证实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需要;保证活动

36、一致性的需要;形成文件的益处例如:易于交流和培训,从而加以实施,易于维护和修订,避免含混和偏离,提供证实功能和直观性等;出于本标准的要求。,73,4.4.5 文件控制 应对本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应按照4.5.4的要求进行控制。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便:a)在文件发布前进行审批,以确保其适宜性;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修订,并重新审批;c)确保对文件的修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做出标识;d)确保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发放到需要它们的岗位;(参考ISO 9000)e)确保文件字迹清楚,标识明确;f)确保对策划和运行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外部文件做出标识

37、,并对其发放予以控制;g)防止对过期文件的误用。如出于某种目的将其保留,要做出适当的标识。,74,4.4.6 运行控制要点,明确控制对象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活动(关键活动);明确控制方法用成文的控制作业指导书;关注相关方的环境因素控制。,75,理解要点:在环境管理体系中,本条款规定如何将体系要求贯彻到日常的运行中去。其中4.4.6a)更规定对缺乏成文程序可能导致偏离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的情况,要用成文程序加以控制。,76,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确定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并规定响应措施。组织应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做出响应,

38、并预防或减少伴随的有害环境影响。组织应定期评审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对其进行修订。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77,4.5.1 监测和测量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程序中应规定将监测环境表现、运行控制、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信息形成文件。组织应确保所使用的监测和测量设备经过校准和检验,并予以妥善维护。应保存相关的记录。,78,什么是关键特性?-关键特性是指组织在决定如何管理重要环境因素、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改进环境绩效时须要考虑的那些特性。-一个组织的运行可能包括多种特性。例如,

39、在对废水排放进行监测和测量时,值得关注的特性可包括生物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温度和酸缄度。,79,监测测量的要求:应当对测量什么,在哪测量,何时测量,使用什么方法测量,进行策划;将资源集中在最重要的测量上-关键特性;应当在受控的状态下进行测量,其过程应 当能支持结果的有效性,如:监测和测量 仪器设备经过必要的校准和检验,测试人 员具有所需的资质,并使用适当的质量控 制方法;成文的测量和监测程序可为测量提供一致 性并提高测量数据的可靠性。,80,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监测和测量的目的可包括:-对满足方针的承诺、实现目标、指标和持 续改进的进展进行跟踪;-重要环境因素信息的变动;-对排放进行监测以遵守适

40、用的法律法规或 其他要求;-对水、能源或原材料的消耗进行监测以实 现目标和指标;-为支持或评价运行控制提供数据;-为评价组织的环境绩效提供数据;-对评价环境管理体系的绩效提供数据。,81,4.5.2 合规性评价 4.5.2.1 为了履行对合规性的承诺,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定期评价对适用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组织应保存对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4.5.2.2 组织应评价对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为此,组织可以把它和4.5.2.1中所要求的评价一起进行,也可以另外制定程序,分别进行评价。组织应保存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82,合规性评价(1)合规性评价可针对多项或单项法律法规

41、要求。组织应当根据其规模、类型和复杂程度,规定适当的合规性评价方法和评价频次。评价的频次取决于一些因素如以往的合 规性情况、所涉及具体法律法规要求等。开展定期的独立评审是值得推荐的作法。可将合规性评价方案纳入其他评价活动,如管理体系审核、健康和安全评价或检 查、质量保证检查等。,83,合规性评价(2)评价方法有多种,如通过下述过程:-审核;-文件和(或)记录评审;-对设施的检查;-面谈;-项目或工作的评审;-常规抽样分析或试验结果,验证取样或试验;-设施巡视和(或)直接观察。,84,对法律符合性的全面评价(根据IAF白皮书):认证机构的审核员对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进行评价。但他们不同

42、于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要求的符合性进行全面的评价。认证机构应判定组织是否已建立了必要的程序,并充分地评价了对每条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符合性。其中,还应考虑从事守法性评价的人员是否具备适宜的法律要求及相关应用的知识。认证机构应通过下列步骤验证评价的有效性:-抽样检查组织针对具体法律法规要求所开展的守法性评价实例;-收集其他评价活动中有关符合或者不符合的证据(如现场评价和运行控制的审核等);-检查组织开展的守法评价是否已覆盖了所有已识别出的法律要求。,85,4.5.3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处理实际或潜在的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程序中应规定以下方

43、面的要求:a)识别和纠正不符合,并采取措施减少所造成的环境影响;b)对不符合进行调查,确定其产生原因,并采取措施避免重复发生;c)评价采取措施以预防不符合的需求;实施所制定的适当措施,以避免不符合的发生;d)记录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结果;e)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所采取的措施应与问题和环境影响的严重性相适配。组织应确保对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必要的更改。,86,什么是不符合?不符合是指未实现要求。要求可能是从管理体系的角度,或从环境绩效的角度提出来的。当体系的一部分未按计划发挥功能,或未达到环境绩效要求时,即被视为不符合。不符合的情况可包括:a)体系绩效-未建立环境目标和指

44、标;-未规定环境管理体系所要求的职责,如实现目 标和指标的职责、或应急准备与响应的职责等;-定期评价法律要求合规性失效。b)环境绩效-未实现降低能耗的指标;-未按规定的日程表进行维护;-背离运行准则(如允许值)。,87,4.5.4 记录控制 组织应根据需要,建立并保持必要的记录,用来证实符合其环境管理体系和本标准的要求,以及所取得的结果。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记录的标识、存放、保护、检索、留存和处置。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具有可追溯性。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具备对相关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可追溯性。对环境记录的保存和管理应使之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应

45、规定其保存期限并予记录。组织应保存记录,在对其体系及自身适宜时,用来证明符合本标准的要求。,88,4.5.5 内部审核 组织应确保按照计划的间隔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目的是:a)判定环境管理体系 1)是否符合计划的环境管理安排和本标准的要求;2)是否得到了妥善的实施和保持;b)向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组织应策划、制定、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方案,此时,应考虑到所涉及的运行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前审核的结果。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程序,用来规定 策划和实施审核及报告审核结果、保存相关记录的职责和要求;审核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均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6、,89,4.6 管理评审 最高管理者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它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评价对环境管理体系,包括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指标进行改进的机会和修改的需求。应保存管理评审记录。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a)内部审核和合规性评价的结果;b)和外部相关方的交流,包括抱怨;c)组织的环境绩效;d)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e)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f)以前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g)客观环境的变化,包括与组织环境因素和法律法规和其他 要求有关的发展变化;h)改进建议。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为实现持续改进的承诺而做出的,和环境方针、目标、指标以及其他环境管理体系

47、要素的修改有关的决策和行动。,90,4.6 管理评审要点,最高管理者的职责;信息收集要充分;评审要全面(适用性、充分性、有效性);指出持续改进的方向。,91,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图,持续改进,环境方针,策划 环境因素 法律法规和 其他要求 目标指标和方案,实施与运行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能力、培训和意识 信息交流 文件 文件控制 运行控制 应急准备和响应,检查监测和测量合规性评价不符合,纠正措施和 预防措施记录控制 内部审核,管理评审,92,4.6 管理评审,4.2环境方针,4.3.1环境因素,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4.3.3目标和指标和方案,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4.4.

48、2能力培训和意识 4.4.3信息交流,4.5.4记录控制,4.4.6/7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4.5.1/2监测和测量合规性评价,4.5.5内部审核,4.4.4/5文件文件控制,4.5.3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93,EMS运行模式,强调本标准遵循的是PDCA方法并做出描述:P规划: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确定为实现结果需要的目 标和过程。D实施:实施过程。C检查:根据环境方针、目标、指标法律与其他要求监测和测量过程并报告其结果。A评审: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绩效。,94,三、法律、法规在体系中的应用,95,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1)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是环境管理

49、体系的一项核心承诺。该承诺应体现在环境管理体系的策划过程中,并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加以实现。最高管理者应定期评审环境管理体系的充分性以确保其有效性,包括在合规性方面。为方便起见,环境管理体系中与合规性相关的主要部分概括于下面的清单。组织应当建立并实施过程并提供足够的资源以:a)制定方针中包括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4.2);b)识别、获取并理解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4.3.2);c)根据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需要,制定目标和指标(4.3.3);,96,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2)d)通过下列方式,实现合规性目标和指标:-实施一个规定有关作用、职责、程序、方法和时间框架的

50、方案(4.3.3)-实施运行控制(必要时包括程序)(4.4.6);e)确保所有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以及其工作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人员接受适当的培训,使其了解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所使用的相关程序,以及不符合这些要求的后果(4.4.2);f)定期评价组织对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4.5.2);,97,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3)g)识别所有不合规或不符合(以及可预见的潜在不合规或不符合)的情况,并采取及时的措施来确定、实施和跟踪纠正措施(4.5.3);h)保持并管理关于合规性的记录(4.5.4);i)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定期审核时审查合规性情况相关的特性(4.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