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监测评估要点探讨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957801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7.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绵城市建设监测评估要点探讨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海绵城市建设监测评估要点探讨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海绵城市建设监测评估要点探讨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海绵城市建设监测评估要点探讨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海绵城市建设监测评估要点探讨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绵城市建设监测评估要点探讨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绵城市建设监测评估要点探讨课件.ppt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海绵城市建设监测评估要点探讨Monitor and Assessment for Determining Sponge City Benefits,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的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的目标要求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新区严格管控、老区结合旧城更新改造、因地制宜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的目的国家政策,海绵城市建设评价的目的30个试点城市,旧城更新,问题导向风险管理 技术经济分析,严格规

2、划管控系统设计,新区,海绵城市建设评价的目的因地制宜的实施策略,好的做法和经验总结、固化、发扬问题、教训、不足避免、引导,以评促建、以评促管,-新建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旱天无直排、无黑臭-新建项目达到规划设计要求(总量控制、接纳客水、行泄通道)-改扩建项目径流峰值、不透水面积率,海绵城市建设评价的目的强制性条款,好的做法和经验总结、固化、发扬不足、问题、教训避免、引导,以评促建、以评促管,-改建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合流制溢流控制:年溢流体积控制率和处理设施月均SS排放浓度-新建项目:外排峰值开发前后不变、径流污染-改扩建项目:径流污染,海绵城市建设评价的目的引导性的条款,海绵城市/城市雨洪管

3、理理念和内涵、路径和方法,城市降雨径流管控海绵效应/自然水文特征灰绿结合、蓝绿融合CSO控制、洪-涝控制城市雨洪管理的技术路径/体系-源头、过程、系统治理/思维-微排水系统、小排水系统、大排水系统(3M系统/GUOCHWENYUAN教授)-源头减排系统/狭义LID、排水(管渠)系统、排涝除险系统,1、“洪涝一体”的治理理念、技术体系仍未有效落地,“径流分担、出流管制”(外水-内水协同)的洪涝风险管理理念(GUOCHWENYUAN教授提出),1、“洪涝一体”的治理理念、技术体系仍未有效落地,“微排水、小排水、大排水系统”(3M系统,GUOCHWENYUAN教授提出),微排水系统,大排水系统(多功

4、能调蓄系统),1、“洪涝一体”的治理理念、技术体系仍未有效落地,城市竖向规划洪涝水位线立法(2-5年小排水设计水深、100年大排水设计水深/调蓄容积、建筑防涝水深/室内地坪),2、“厂网河”一体的CSO控制技术和标准体系仍未建立,核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水体?不黑臭?类?类?,车伍教授摄于贵阳,车伍教授摄于贵阳,王文亮摄于美国丹佛,可垂钓,可游泳,可部分接触,2、“厂网河”一体的CSO控制技术和标准体系仍未建立,基础工作:CSO控制的九项基本措施,我们做到了多少?,1、管网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2、最大限度利用管网系统的调蓄能力3、最大限度利用预处理系统4、最大限度截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5、避免旱季出

5、现CSO,6、控制大的颗粒及垃圾等漂浮物7、源头控污8、让公众充分认识CSO发生的频次和危害9、通过监测评估CSO的影响和控制效果,2、“厂网河”一体的CSO控制技术和标准体系仍未建立,CSO控制/排放标准:,TSS/BOD/大肠杆菌浓度排放限值,年均溢流体积控制率,年均溢流频次,水体设计功能达标评估,2、“厂网河”一体的CSO控制技术和标准体系仍未建立,CSO控制/排放标准:,-合流制系统CSO是必然要发生的!-我们能接受几次?-CSO影响的水体范围多大?-水体功能多久能恢复?,车伍教授摄于贵阳,3、“初期雨水”VS“径流污染”,继续滥用“初期雨水”的概念,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高投入-低产出”

6、末端调蓄项目,“初期雨水”基于“初期冲刷”概念,是基于特定降雨事件和具体条件下的冲刷规律,例如20%30初期径流体积中携带的污染物质量占比为80%,才认为存在初期冲刷现象。国际上也很少在工程应用领域提“初期雨水”控制,而是称“径流污染”控制,并普遍采用1英寸、径流总量或降雨场次控制率等作为径流污染控制的设计标准。,(1)滞蓄(retention)标准:控制(入渗、回用等)0.52英寸的降雨、85%90%的降雨场次控制率、80%的径流体积控制率、开发前后1年或2年一遇降雨的径流增量等;(2)处理(treatment)标准:处理0.51.5英寸的降雨、80%91%的降雨场次控制率、80%的径流体积

7、、0.5年一遇24h降雨径流体积。,4、我们做了大量的无效或低效的绿色基础设施,为什么规划管控制度管不住项目质量(设施基本功能)?各地导则标准除了一大批,有几个城市形成了成熟的、有效的做法?源头设施/狭义的LID居多,我们做了多少对的大型绿色基础设施?,4、我们做了大量的无效或低效的绿色基础设施,雨水花园:特点:对换土、盲管、水质和流量控制没有特殊要求目标:-屋面、广场等优质径流雨水入渗回补地下/条件限制时(车库顶板)防渗+盲管-减少CSO-降低市政排水压力,问题:-无效:无不透水汇水面;-低效:大设施、极小汇水面,或设计汇水范围不清楚;-参数不清:土壤设计排空时间不清楚,植物不耐淹,滋生蚊虫

8、。-形成新的污染:覆盖不合理,4、我们做了大量的无效或低效的绿色基础设施,生物滞留池、生物滞留带:特点:一般换土、有盲管,水质和流量控制目标:-处理道路、停车场径流污染-减少CSO-降低市政排水压力,常见问题:-风险:无防渗和盲管,地下水位高,污染地下水风险,路基破坏风险;-预处理缺失或低效;-低效:大设施、小汇水面,或设计汇水范围不清楚;-参数不清:土壤设计排空时间不清楚,植物不耐淹,滋生蚊虫;-形成新的污染:覆盖不合理。,道路生物滞留带:预处理缺失 土壤不渗,表层积水,小区雨水花园:无效,小区雨水花园:无效 水土流失,道路生物滞留带:预处理无效 水土流失、覆盖不够,4、我们做了大量的无效或

9、低效的绿色基础设施,湿地、干塘、湿塘:特点:适用于开放空间目标:-净化水质-滞蓄回用-减少CSO-调蓄峰值,治涝,常见问题:-设计标准不清:设计进水流量、调蓄水量/水位;-预处理缺失或低效;-低效:大设施、小汇水面,或设计汇水范围不清楚;-参数不清:土壤设计排空时间不清楚,植物不耐淹,滋生蚊虫。-形成新的污染:覆盖不合理,干塘:预处理低效 设计标准不清,预期设计效果和实际效果是否一致?-源头减排设施规模设计、构造是否合理?-水环境质量?-灰绿结合对CSO的控制效果?-灰绿结合对洪涝的控制效果?如何改进设计、运维方法?如何使管理更智慧、高效?,5、监测盘子大、有效数据少,监测的目的?,支撑,典型排水分区监测,四、结论,1、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立法,形成标准化的规划设计方法2、城市水文水力基础理论还很不完善,是技术体系构建及其标准化的重要瓶颈3、雨天监测的难度和投入较大,监测内容和目标、边界、方法应进一步规范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