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ppt课件新.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60890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ppt课件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某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ppt课件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某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ppt课件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某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ppt课件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某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ppt课件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ppt课件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ppt课件新.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代农民,旧社会的农民,土 地 改 革,必要性(原因),旧中国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新解放区3亿多人口未土改,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冬,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1.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2.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3.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意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私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根本目的:巩固人民政权),目的,经过,内容,

2、结果,刚刚诞生的贫困的新中国,在欢庆胜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序幕。这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根据联合国亚太事务委员会的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仅不足印度57美元一半,也远远低于当时整个亚洲44美元人均收入。,占有土地比例,所占农村人口比例,10%,70-80%,地主,农民,“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多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对象:新解放区3亿多未土改的广大农民,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

3、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目的),农民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农民,地主阶级与农民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关系,地主阶级和农民一样参加劳动,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土地归私人所有,不同点,相同点,土地占有者,类别,名称,地主阶级与农民关系,此图反映了建国初期什么运动?进行这一运动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农民拔除地界碑的依据是什么?这一运动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歌剧白毛女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卖掉。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被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八路军解放该地后,斗倒恶霸,喜儿获得翻身。,请回答:(1)是什么

4、土地制度,迫使喜儿逃居深山的?(2)这种土地制度何时在我国彻底被消灭?标志是什么?(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想一下喜儿在1952年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4)如果你是人大代表,针对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提出至少三点建议。,资料1: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了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资料2: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资料3: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小结,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战国的商鞅变法封建土地所有制废除:1950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板书设计,1、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4、土地改革的经过2、土地改革的法律法规 5、土地改革的结果3、土地改革的时间 6、土地改革的意义,巩固练习,1、地主阶级被消灭在何时?2、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何时?3、土地改革的法律法规是什么?4 土地改革的最主要内容是什么?5 土地改革的意义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