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质量检测(二十二)-散文阅读(一)——写景抒情类汇总.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961715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质量检测(二十二)-散文阅读(一)——写景抒情类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专题质量检测(二十二)-散文阅读(一)——写景抒情类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专题质量检测(二十二)-散文阅读(一)——写景抒情类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专题质量检测(二十二)-散文阅读(一)——写景抒情类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专题质量检测(二十二)-散文阅读(一)——写景抒情类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质量检测(二十二)-散文阅读(一)——写景抒情类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质量检测(二十二)-散文阅读(一)——写景抒情类汇总.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质量检测(二十二)散文阅读(一)写景抒情类(时间:40分钟满分: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18分)随风吹笛林清玄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种节奏。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2、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所有的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地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田埂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

3、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和竹叶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生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雀鸟的跃飞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

4、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验的美,有时不逊于在山中听蝉。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抚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琤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声音。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

5、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我了解到,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变化无穷,是每一刻全不相同的,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

6、有自暴自弃的理由。(选自林清玄散文选)1文章由“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开篇,有什么作用?(4分)答:_答案:(1)照应题目;(2分)(2)为揭示“笛声”真相作铺垫(引出下文“笛声”)。(2分)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2分)答:_(2)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2分)答:_答案:(1)竹林乐声声势宏大,不同凡响,让作者心存敬畏。(2)如果把自然风景简单地理解为一幅静态的画,那是没有真正感悟自然。3在描写“竹林的交响”时,还插入了很多描写蛙声、鸟声、雷声、蝉声、溪水声等的笔墨,有什么用意?(4分)答:

7、_答案:多角度渲染“自然的声籁”,使内容更加充实;(2分)与“竹林的交响”映衬比较,彰显“竹林的交响”的美妙。(2分)4作者通过写“随风吹笛”得出了哪些感悟?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6分)答:_答案:(1)自然的声音是美好的;如“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 (2)自然的声音能净化人的心灵;如“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一句就谈了自然的声音能净化人的心灵。(3)人要亲近崇敬自然;如“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三个要点每个2分)二、(2012湖北八校联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58题。(22分)

8、山里人家陈孝荣走进鄂西大山,首先打动心灵的是那些山里人家。因为他们的微笑能立刻把人内心最温馨的情感,一把一把地扯出来,堆满周身,铺满峡谷,让人在瞬间感恩天地和世间的一切。刹那间,从内心涌动起的幸福感,也如海水般将人深深淹没,顷刻间让人忘记世间的一切烦忧,扑入大自然的怀抱。这就是鄂西山里人家。鄂西山里人家,有不少是经历了风霜雨雪的世纪老人,他们安坐在大山的深处,总是那样的慈眉善目。无论是阳光和风,还是狂风暴雨,他们总是始终如一地微笑着。看着他们那扬起的眉毛,眯着的眼睛,抿着的嘴巴,就好像他们从来不知道痛苦为何物。总是那样阳光,那样幸福,那样温馨,如同把幸福揉成阳光似的,洒满了整个屋宇,因而整个屋

9、宇和村庄就亮堂堂一片。而且,他们又是那样静静的,轻轻的,不急不躁的。因而,那些青砖灰瓦就显得更加朴素。很显然,那是从大地深处生长出来的微笑,是扎在鄂西深山不老的根。山里人家,一般以土筑瓦盖的房屋居多。根据山的走势,依山而建,临水而居。而依山,则不是随随便便地找个地方就能安家的。做屋前,得先请风水先生,择了黄道吉日选址。根据当家的生辰八字和山的龙脉,认为天、地、人三者合一了,才能定下房屋的方向。之后,才能选择黄道吉日破土动工。而临水,则是与山涧的小溪比邻而居。溪水自山里发源而来,一路且歌且舞,招蜂引蝶。溪的两岸就引来了不少的人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一个的村寨。建筑风格也是小鸟依人式的,与山协调,与

10、天协调。一般是一字瓦屋,分为三正一拖一偏,或是明三暗五式,或是吊脚楼式。也有四合院的。富裕人家则设天井,雕梁画栋。房屋竣工之后,一般就在房前屋后置上一园竹。就是从这一刻开始,山里人家的微笑就从大地深处生长了出来。微笑其实是一轮不落的太阳,它不懂黑暗,不知苦难,不畏艰难,永远悬在高空。因而山里人家的微笑就感染了群山,那些树木便赶紧郁郁葱葱起来,层层叠叠,碧波荡漾,组成了山的海洋。云贵高原看到了山里人家的微笑,也大老远奔赴而来,与巫山山脉在这里交汇,撒着欢,跳着舞,因而鄂西的山势显得特别狂欢,走向雄狮狂舞,极不一致。这样就让鄂西山里形成了“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一乡十五里,各有各乡风”的独特奇

11、观。受益更多的自然是生活在屋宇下的山民们了。老人们学着屋宇和自然的样子,那脸上的微笑就如大山般丰富,行动若屋宇般安静,处事似流水般流畅,为人则行云流水般超然,与整个屋宇和大山相得益彰。他们在岁月里其实已经活成了屋宇和大山了。小孩子则是挂在屋檐下的开心果,他们用最响亮的声音把屋场闹腾得像过年一样热闹,把大人们深藏在内心里的希望喊得升成了天上的太阳,天天悬挂在他们的心空里,照耀着他们眼前的一切。而当家的女人们则是山里的月亮,从她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温馨、柔情,如月亮的清辉一样,普照大山里的一切。她们用勤劳,把家的温馨升腾成炊烟在山里缭绕。她们用热情和好客,把淳朴的民风架成不熄的火焰,在乡村熊熊燃烧。而

12、当家的男人们则干脆是山神,他们自动地把山扛在肩上,风里来雨里去,用山的稳重为一家人带来平安,用幽默风趣为一家人送上快乐。山里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少,都长了一副山的骨头。他们勤劳又坚强,简单又丰富,善良又快乐。他们其实就是山的精灵,山的化身。因为勤劳的种子只能生出坚强的禾苗,简单的禾苗只能开出丰富的花朵,善良的花朵只能结出快乐的果实。这是不老的法则。难怪山里人家总是微笑着。原来是山里人把微笑挂在门前,悬在山巅的呀。(选自文汇报,有删改)5作者在文章第二段写到不少“经历了风霜雨雪的世纪老人”,写这些老人有什么作用?(6分)答:_解析:要回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类题目,答案一般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

13、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二是在文章的内容(包括主题、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回答时需要紧扣文章的主题。本文主要赞美了山里人家勤劳、乐观、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写这些老人,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这些老人的平和心态,正是如今山里人家平和心态的根源,为下文作了铺垫。答案:这些老人历经沧桑,依然安坐,文章突出了他们这种平和的心态,(3分)这样写为下文写山里人家的微笑作铺垫,也暗示了山里人家的品格是一脉相承的。(3分)6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微笑其实是一轮不落的太阳,它不懂黑暗,不知苦难,不畏艰难,永远悬在高空。(2分)答_(2)她们用热情和好客,把淳朴的民风架成不熄的火焰,在乡村熊熊燃烧。

14、(2分)答:_解析:解答这类题,必须从句中的关键字词切入,通过把握关键字词来达到体会语句的丰富含意的目的。如(1)句中的“太阳”,写出了微笑的作用,(2)句中的“火焰”“燃烧”写出了山里女人的重要作用。答案:(1)不管面对的是怎样的环境,人永远都要微笑着,让微笑照亮前进的道路。(2分)(2)在山里人家的历史进程中,这些山里的女人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她们推动了淳朴的民风的发展,使之代代相传。(2分)7结合全文,谈谈作者通过“山里人家”这一形象表达了对山里人家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_解析:答题时需要准确把握“山里人家”这一形象,把握形象的关键在于明确作者写了“山里人家”的哪些方面。从文章来看

15、,作者写出了山里人家中的老人、男人、女人的突出特征,即微笑。因此,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时,要抓住“微笑”这一特征。答案:对山里人家充满敬意;对山里人家在艰苦环境里表现出来的平和心态的敬仰之情;山里人家的微笑使“我”充满幸福的感觉。(每点2分)8文章结尾说:“原来是山里人把微笑挂在门前,悬在山巅的呀。”请结合全文,谈谈山里人家的微笑对你的启示。(6分)答:_解析:本题为探究型题目,答案中的“启示”要有依据,而依据主要来自山里人家的微笑,只要“启示”与微笑有关,能说出道理,都可得分。答案:不管处在怎样的环境中,我们都要微笑面对;我们要把微笑挂在门前,悬在山巅,让别人知道,与别人分享;不必过多追求物

16、质上的享受,心灵的充实才是真正的充实。(每点2分)专题质量检测(二十三)散文阅读(二)写人叙事类(时间:40分钟满分:40分)一、(2012青岛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父亲的死周国平一个人无论多大年龄上没有了父母,他都成了孤儿。他走入这个世界的门户,他走出这个世界的屏障,都随之塌陷了。父母在,他的来路是眉目清楚的,他的去路则被遮掩着。父母不在了,他的来路就变得模糊,他的去路反而敞开了。我的这个感觉,是在父亲死后忽然产生的。我说忽然,因为父亲活着时,我丝毫没有意识到父亲的存在对于我有什么重要。从少年时代起,我和父亲的关系就有点疏远。那时候家里子女多,负担重,父亲心情不好,常发

17、脾气。每逢这种情形,我就当他的面抄起一本书,头也不回地跨出家门,久久躲在外面看书,表示对他的抗议。后来我到北京上学,第一封家信洋洋洒洒数千言,对父亲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全面批判。听说父亲看了后,只是笑一笑,对弟、妹们说:“你们的哥哥是个理论家。”年纪渐大,子女们也都成了人,父亲的脾气是愈来愈温和了。然而,每次去上海,我总是忙于会朋友,很少在家。就是在家,和父亲好像也没有话可说,仍然有一种疏远感。有一年他来北京,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他突然提议和我一起去游香山。我有点惶恐,怕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言,彼此尴尬,就特意把一个小侄子也带了去。我实在是个不孝之子,最近十余年里,只给家里写过一封信。那是在妻子怀孕以

18、后,我知道父母一直盼我有个孩子,便把这件事当做好消息报告了他们。我在信中说,我和妻子都希望生个女儿。父亲立刻给我回了信,说无论生男生女,他都喜欢。他的信确实洋溢着欢喜之情,我心里明白,他也是在为好不容易收到我的信而高兴。谁能想到,仅仅几天之后,就接到了父亲的死讯。父亲死得很突然。他身体一向很好,谁都断言他能长寿。那天早晨,他像往常一样提着菜篮子,到菜场取奶和买菜。接着,步行去单位处理一件公务。然后,因为半夜里曾感到胸闷难受,就让大弟陪他到医院看病。一检查,广泛性心肌梗塞,立即抢救,同时下了病危通知。中午,他对守在病床旁的大弟说,不要大惊小怪,没事的。他真的不相信他会死。可是,一小时后,他就停止

19、了呼吸。父亲终于没能看到我的孩子出生。如我所希望的,我得到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谁又能想到,我的女儿患有绝症,活到一岁半也死了。每想到我那封报喜的信和父亲喜悦的回应,我总感到对不起他。好在父亲永远不会知道这幕悲剧了,这于他又未尝不是件幸事。但我自己做了一回父亲,体会了做父亲的心情,才内疚地意识到父亲其实一直有和我亲近一些的愿望,却被我那么矜持地回避了。短短两年里,我被厄运纠缠着,接连失去了父亲和女儿。父亲活着时,尽管我也时常沉思死亡问题,但总好像和死还隔着一道屏障。父母健在的人,至少在心理上会有一种离死尚远的感觉。后来我自己做了父亲,却未能为女儿做好这样一道屏障。父亲的死使我觉得我住的屋子塌了一半

20、,女儿的死又使我觉得我自己成了一间徒有四壁的空屋子。我一向声称一个人无须历尽苦难就可以体悟人生的悲凉,现在我知道,苦难者的体悟毕竟是有着完全不同的分量的。(选自守望的距离)1请结合语境,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1)父母在,他的来路是眉目清楚的,他的去路则被遮掩着。(2分)答:_(2)父母不在了,他的来路就变得模糊,他的去路反而敞开了。(2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主要是对语言的品析。这两句出现在全文的开篇,可算是对全文的总括。既然是文章的总括,后文就是“总括”的具体内容。因而,要在对后文理解的基础上来分析这两句中短语的含意。答案:(1)父亲在,忽视了父亲对

21、“我”的重要性,忽视了思考,做了许多糊涂的事而不醒悟,将过去的路遮掩;(1分)父亲死后,内疚之心将“我”刺醒,对自己走过的路有了清醒的认识。(1分)(2)父亲一死,自己的门户塌了,墙壁倒了,没了依托,对未来之路感到了茫然。(2分)2父亲死后,特别是在“我”做了一回父亲后,“我”产生了“内疚”的意识,联系全文,请分要点归纳作者对父亲有哪些“内疚”。(5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我”的“内疚”之情的体现,自然离不开与父亲之间发生的种种事情。因而,找出文中“我”与父亲之间发生的事情,加以概述即可。答案:(1)小时候,曲解父亲发脾气因而采取离家的反抗方式;(2)工作了,每次父亲

22、光临“我”的居处,总是疏远他,冷淡他;(3)成家了,多年不给父亲写信,成了不孝之子;(4)父亲突然逝世,没能尽儿子的义务,给父亲送终;(5)没能让父亲在有生之年实现见到“我”的孩子的愿望。(每点1分)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举一例作简要赏析。(3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赏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本文标题为“父亲的死”,而作者情感的分隔恰以“父亲的死”为界线,形成了对比。对比这种表现手法,目的就一个,即“突出”。文章正是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了“我”的内疚之情。答案:本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如,父亲活着时,“我”没有感觉到父亲对于“我”的重要;父亲死后,深感自己门户倒塌。通

23、过对比,突出了“我”的内疚之心,表现了父亲的死给“我”带来的剧痛。(2分)4作者说:“父亲的死使我觉得我住的屋子塌了一半,女儿的死又使我觉得我自己成了一间徒有四壁的空屋子。”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父亲于我重要、我于父亲重要”的角度,去解读“屋子的一半”和“徒有四壁的空屋子”。(6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父母与子女,构成了这个幸福温暖的世界,任何一方的离开,都是对对方的沉重打击。答题时,要抓住父母与子女在情感上的密切联系来谈,深入挖掘作品的内蕴。答案:父母是儿女的庇护神,他们共同架起房屋,为儿女挡风遮雨,他们中失去一个,房屋也就失去了一半。儿女是父母的

24、财富,失去了儿女,屋空如洗。(答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言之成理即可)二、(2012泸州诊断)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8题。(22分)高腊梅作坊冯骥才来到隆回,我首先奔着滩头的木版年画。不仅因为滩头的画好,还由于心里一直怀着一种歉疚。虽然我们为隆回的滩头年画做过一点事曾将其列入中国木版年画抢救的主要目标之一,帮助他们启动了田野普查,并请深谙湖湘民间美术的专家左汉中先生协助他们编撰了滩头年画的文化档案。这项工作为滩头年画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我自己却没到过隆回的滩头。一个世纪前拥聚在滩头镇小溪河两岸的大大小小数十家年画作坊,如今只剩下钟李二家,而且都是井然有序的世袭传承。滩头

25、年画的招牌作品有两种,一种是老鼠娶亲,再一种是各类门神。滩头的门神别具一格。在全国各地门神的印制中,门神的双眼多为版印,很少手绘,唯滩头是手工“点睛”。我曾看过钟海仙为门神点睛的录像。他手握粗杆的短毫毛笔,蘸着浓墨,在门神的眼皮下边一按,落笔凝重。一双大而黑、圆而活的眼睛立时出现,目光炯炯,神采照人也逼人。但去年十月钟海仙老人辞世了。钟家的老宅子依旧在河北边的小街上。临街的两层木楼,下店上坊。钟海仙的老伴高腊梅掌管着画坊。门口的牌匾是“高腊梅作坊”。我把最关心的问题说给高腊梅:现在谁是画坊的主力呢?高腊梅笑了,指指楼顶,意思是到楼上一看便知。楼上是典型的手工年画作坊。高大而发暗的木板房内,一男

26、一女腰间系着围裙,正在面对面印画。印画的男子为中年,女子略小一些。待问方知,女子曾是钟家的帮工,后收为徒;男子是钟海仙的长子钟石棉,原在县自来水厂工作,自小在画坊长大,耳濡目染,通晓画艺。如今父亲去世,母亲年高,当地政府担心钟氏年画一脉由此中断,遂与钟石棉所在单位商议,让他提前退休,享受公务员的待遇,人却回到家中承艺,以使其艺术的香火不灭。我无意间看到贴在墙上的门神蛮有神气,眼神也活,便问高腊梅这门神是谁做的。高腊梅指指钟石棉说:“他。”我对钟石棉说:“真不错呀!可得守住你们钟家的绝技,还得往下传呵。”钟石棉露出憨笑。我喜欢他这种笑。据说,钟石棉还有个弟弟在县检察院做检察官,也被政府安排回家承

27、艺。原单位的公职和薪水保持不变。此后,我又到小溪河边去看望金玉美作坊的艺人李咸陆。当今滩头镇开店印画的,除去钟家,就只有这位老艺人了。但他身患重病,见面时坐在椅子上,连站起身也不能了。很热的天,下半身盖一条被单,握手时他的手又凉又湿。李咸陆有四个孩子,都不肯接过父亲手中的画笔,这是民间文化传衍最要命的事。幸好冒出一位外姓的年轻人,愿意学习李氏的画艺,被李咸陆收为弟子。于是,县政府准备以命名“传人”的方式,鼓励这位年轻人担起历史交接中一副不能搁置的担子。滩头之行使我颇感欣慰的是,虽然滩头年画和各地民艺一样,皆处于濒危之境,但他们抓住了关键。(选自文汇报,有删改)5作者写钟海仙、李咸陆两家的用意有

28、什么异同?(4分)答:_解析:解答本题要“求同存异”。所谓“求同”,那就是钟海仙、李咸陆两家对滩头年画都是以传承的方式加以保护。所谓“存异”,那就是传承的现状不尽相同,由此也引发了作者不同的心理感受。正因为有“同”,才能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正因为有“异”,才避免了叙述的重复,突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答案:钟海仙老人家对滩头年画能够代代相传,让作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感到欣慰;(2分)而李咸陆老人家对滩头年画已嫡传不下去,只能传承给外姓人,让作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濒危之境感到忧虑。(2分)6文章在介绍“高腊梅作坊”墙上的门神时,“眼神也活”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29、?请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解答本题要从两个角度加以剖析,第一个角度是“表达技巧”所运用的手法,第二个角度是“表达效果”所起到的作用。这两者之中,后者是难点,它需要考生结合细节描写的对象分析其“表层”的表达效果,更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其“深层”的表达效果。答案:拟人手法。(1分)写门神眼神活,说明高腊梅作坊内年画的精美鲜活,(1分)表现钟石棉技艺的高超,为文末点明主旨作了铺垫,(2分)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后继有人。(2分)7文章写钟家时,为什么在写了长子钟石棉之后,还要介绍其弟弟呢?请简要分析。(4分)答:_解析:解答本题时,不仅要把握作者行文的表层目的这一点可以从第七段解读出来(隆回

30、县如此安排所起到的直接作用),更要把握作者行文的深层目的这一点就要结合全文进行思考和分析(隆回县做如此安排所体现出的认识高度)。答案:有了钟石棉兄弟的“双保险”,钟家画艺的传承才能不让人担忧。(2分)作者这样写旨在表现隆回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到位,而且专业。(2分)8结合文中对滩头年画的描述,探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哪些“关键”之处。(8分)答:_解析:解答本题要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分析文本对文本中提到的保护滩头年画的措施、效果及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境等进行分析;第二步是独立思考,发表看法在分析文本的基础上思考对策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答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关键在于传承,而传承

31、的关键又在于传人。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生命,活态的生命只能保持在传承中,这就必须有传人。只要有了传人,就保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本。(如果从其他方面,如“核心工艺”“传承方式”“社会保护力量”等作答,只要言之成理亦可)专题质量检测(二十四)散文阅读(三)文化哲理类(时间:40分钟满分: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月,阙也张晓风“月,阙也。”这是一本两千年前的文字学专著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那解释使我着迷。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做“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阙”有什么好呢?“阙”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的说法几乎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所接受。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的大地都是曾经受伤的,女娲以其柔和的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当时,天穿了,女娲炼五色石补了天;地摇了,女娲折断了神鳌的脚爪垫稳了四极。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扫了一堆芦灰,止住了洪水。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我非常喜欢中国西南部一个少数民族的神话。他们说,天地是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