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镜及其临床应用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65530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4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支气管镜及其临床应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支气管镜及其临床应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支气管镜及其临床应用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支气管镜及其临床应用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支气管镜及其临床应用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支气管镜及其临床应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气管镜及其临床应用课件.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进入夏天,少不了一个热字当头,电扇空调陆续登场,每逢此时,总会想起那一把蒲扇。蒲扇,是记忆中的农村,夏季经常用的一件物品。记忆中的故乡,每逢进入夏天,集市上最常见的便是蒲扇、凉席,不论男女老少,个个手持一把,忽闪忽闪个不停,嘴里叨叨着“怎么这么热”,于是三五成群,聚在大树下,或站着,或随即坐在石头上,手持那把扇子,边唠嗑边乘凉。孩子们却在周围跑跑跳跳,热得满头大汗,不时听到“强子,别跑了,快来我给你扇扇”。孩子们才不听这一套,跑个没完,直到累气喘吁吁,这才一跑一踮地围过了,这时母亲总是,好似生气的样子,边扇边训,“你看热的,跑什么?”此时这把蒲扇,是那么凉快,那么的温馨幸福,有母亲的味道!蒲扇

2、是中国传统工艺品,在我国已有三千年多年的历史。取材于棕榈树,制作简单,方便携带,且蒲扇的表面光滑,因而,古人常会在上面作画。古有棕扇、葵扇、蒲扇、蕉扇诸名,实即今日的蒲扇,江浙称之为芭蕉扇。六七十年代,人们最常用的就是这种,似圆非圆,轻巧又便宜的蒲扇。蒲扇流传至今,我的记忆中,它跨越了半个世纪,也走过了我们的半个人生的轨迹,携带着特有的念想,一年年,一天天,流向长长的时间隧道,袅,支气管镜及其临床应用,支气管镜及其临床应用进入夏天,少不了一个热字当头,电扇空调陆续登场,每逢此时,总会想起那一把蒲扇。蒲扇,是记忆中的农村,夏季经常用的一件物品。记忆中的故乡,每逢进入夏天,集市上最常见的便是蒲扇、

3、凉席,不论男女老少,个个手持一把,忽闪忽闪个不停,嘴里叨叨着“怎么这么热”,于是三五成群,聚在大树下,或站着,或随即坐在石头上,手持那把扇子,边唠嗑边乘凉。孩子们却在周围跑跑跳跳,热得满头大汗,不时听到“强子,别跑了,快来我给你扇扇”。孩子们才不听这一套,跑个没完,直到累气喘吁吁,这才一跑一踮地围过了,这时母亲总是,好似生气的样子,边扇边训,“你看热的,跑什么?”此时这把蒲扇,是那么凉快,那么的温馨幸福,有母亲的味道!蒲扇是中国传统工艺品,在我国已有三千年多年的历史。取材于棕榈树,制作简单,方便携带,且蒲扇的表面光滑,因而,古人常会在上面作画。古有棕扇、葵扇、蒲扇、蕉扇诸名,实即今日的蒲扇,江

4、浙称之为芭蕉扇。六七十年代,人们最常用的就是这种,似圆非圆,轻巧又便宜的蒲扇。蒲扇流传至今,我的记忆中,它跨越了半个世纪,也走过了我们的半个人生的轨迹,携带着特有的念想,一年年,一天天,流向长长的时间隧道,袅支气管镜及其临床应用一、支气管镜简介二、适应证和禁忌证三、操作注意事项四、清洗及管理维护一、支气管镜简介硬质支气管镜(百年)可弯曲支气管镜(近40年)纤维支气管镜 电子支气管镜软硬兼施(现状)硬质支气管镜,观察“胸廓”上下径的变化和“肺”的变化。问题:当“膈”运动时,“胸廓”的上下径和“肺”有什么变化?通过演示,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并归纳出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上下径的变化。通过上述实验引导

5、学生得出:肋骨和膈运动的结果,使胸廓扩大或缩小。肋骨和胸骨的运动,与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有关。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的前后、左右径和上下径增大,这时候胸廓扩大。反之,缩小。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肺容积的变化会导致吸气和呼气?演示模拟实验:模拟肺容积的变化引起肺内气压的改变 将气球口套住吸耳球口并绑紧,捏吸耳球时,气球胀大,松开吸耳球时,气球缩小。之后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了解在特定的条件下,容器变小时气体压力增大,容器内气体被压出去;容积变大时,气体压力变小,外界气体被“吸”进来。肺的容积扩大外界气体入肺 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体排出 学生分析、归纳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呼吸肌的收缩和

6、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引起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形成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才使气体能够进出肺泡。板书设计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测量胸围差 2.外界气体是怎样进出肺的 二、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的变化 作业 P:1 51 第二节 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第二课时)梁蔚 中学高级 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等活动,能概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的过程。2、通过分析同学之间胸围差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教学重点: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被排出?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向澄清石灰水吹气所需的装置 教学过程

7、复习提问:胸廓的变化与呼吸运动有何关系?引言:气体在呼吸运动作用下进入了肺,这只是完成外界气体和肺泡内气体之间交换,它不是呼吸的结束,只是呼吸的第一步,只有肺泡内气体与血液间的气体进行交换了,而血液又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进行交换才是呼吸的实质。那么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与血液之间是怎样进行交换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肺内气体发生的变化。一、探究:肺内气体是如何发生变化的?教师演示喷洒香水的实验,引导学生领会气体交换的原理: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至平衡为止。学生讨论之后,每四位同学为一组,一位同学按课本实验的图示吹气。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引导学生讨论:甲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同说明

8、了什么?让学生回忆做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也见到了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分析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由于澄清的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后会变得浑浊。甲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同,说明了呼出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引导学生观察环境中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对照表,从图中分析出:呼出气体中的氧含量,少于吸入气体中的氧含量;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根据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二氧化碳增多的数据,推测其原因与体内进行气体交换有关。二、引导观察课文中的“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图,探究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播放课件:演示肺泡的结构和肺泡,引导学生

9、观察,启发学生思考肺泡结构适于气体交换功能的特点。演示动画: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师生探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让学生明确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氧由肺泡进入血液的道理。问题:为什么在肺部,静脉血中的氧不向肺泡扩散,肺泡中的二氧化碳不向血液扩散?师生讨论得出:这是因为在吸入肺泡内的气体中,氧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少。因此,氧由肺泡扩散到血液中;二氧化碳由静脉血扩散到肺泡中。这完全符合气体扩散的原理。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静脉血就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三、教师讲解:氧进入血液后,绝大部分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细胞。四

10、、演示动画: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引导学生思考: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为什么?使学生明确:动脉血中的氧向组织细胞扩散;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向血液扩散。其原因是:组织细胞里的氧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多的缘故。师生总结归纳呼吸的全过程:小结: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小结本节内容。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4、气体交换的原理:通过气体扩散作用来完成。5、呼吸的全过程 六、作业 P:2 51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梁蔚 中学高级 教学目标 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能概要说出空气污染的原因。2、尝试了解

11、当地的空气质量。3、通过了解当地空气质量和对“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学生亲自收集资料和课堂分析讨论,体验空气质量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增强自觉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5、通过学习使学生自觉关注自身健康。教学重点: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教学难点:学会正确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1.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图片资料;几种大气污染的图片;网上关于空气质量数据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预习、收集、调查与课本有关的材料。3.实验用具:凡士林

12、,载玻片,显微镜。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游戏:憋气(30 s)感受怎么样?引出:空气对我们的重要性。CAI课件展示空气清新的优美环境图片(图片和音乐)和环境污染(空气污染严重)的图片。问题:你愿意生活在哪种环境中呢?为什么?讲述:我们都会希望生活在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环境中,因为在那里我们可以尽情呼吸清新的空气。数字计算:计算一个人一天内呼吸的次数。提高学生对空气质量的重视度。从而导入课题。二、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1、指导发布资料 让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发布小组在课前所收集到的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情况的资料,其他同学聆听并对资料内容进行评价。2、引导分析资料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2页资料分

13、析,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3、交流讨论 CAI课件展示课本“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吸烟的危害、世界无烟日宣传画,本组同学发表意见,组内其他同学作补充,并在全班作交流分析。CAI课件出示有关煤气中毒的图片和资料、师生结合肺内气体交换的原理,理解煤气中毒的原因,加强防范意识,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CAI课件展示有关沙尘暴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沙尘暴对人体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CAI课件展示空气质量状况报告,引导学生关注当地空气质量日报。三、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众多的例子告诉我们,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那么,这些空气污染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1、CAI课件展示常见大气污染源图片,在学生充分调

14、查的基础上,师生一起分析当地的空气被污染的原因,并能简要说出其危害。让学生明确:大气污染源常见的有以下几个原因: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车辆、船舶排出的尾气;城市煤炭的燃烧和农村焚烧秸杆所排放的烟雾;地面扬尘等。2、思考下列问题:假如你是我县环保局局长,针对这些问题你会提出哪些改进措施或建议?(要求学生思考讨论后各抒己见)四、采集和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及探究方法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5页的探究方案,让学生明确:每个同学都可以采用课本上介绍的3种方法,探究想要探究的问题。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探究,经小组讨论后确定要探究的问题。2、师生共同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系统。五、小结和练习 1、引导学

15、生小结和归纳,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有了怎样的提高,讨论如何完成课后练习。2、课后练习 学生课后分组,小组成员分工采集和测算当地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并将结果进行公布和交流,教师应组织分工,强调活动的注意事项,参与交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3、课后活动 方案一:参观吸烟有害健康方面的展览,进一步扩展知识,深刻了解吸烟的危害性。方案二:到有关部门获取当地空气质量的资料,了解当地存在的空气质量问题,并调查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的情况,就上面两方面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一、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空气质量差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系统的疾病 二

16、、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1空气质量报告 六、作业:P:1、2、3 57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梁蔚 中学高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归纳出血液的功能。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能力目标:1、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培养学生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

17、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教学难点:1、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2、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1、课前准备新鲜的血液,放入抗凝剂,静置数小时,留待上课观察2、作课件辅助教学 2、收集整理数份血液常规化验单,供学生分析。课时分配 二课时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讨论与讲授相结合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什么?(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2、一些物质如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由大分子组成的,它们必须经过(消化系统)逐步分解成(简单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才能被人体吸收。3、我们呼吸

18、运动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讲授新课: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输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血液)其实,上面这些物质都是由血液来运输的,而血液就像是流过田野的溪水,灌溉了两旁的田地,给它们带来了养料并将废物带走,而这些田地就像是我们体内的细胞。现在让我们来了解血液,这个流动的组织吧!提问:1、血液是呈什么状态?(液态)2、那为什么我们平时吃的猪血、鸡血不是液态的呢?(凝固)示“血液分层图”,请同学们思考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几层?一、血液的组成 血浆 血液 血细胞 示血浆成分示意图,提问血浆

19、中的主要成分示什么?(90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等)由学生归纳出血浆的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你有过作血常规化验的经历吗?检验科的医生从我们身体上抽取一滴血,放在载玻片上制成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知道检验科的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呢?(示显微镜下血细胞图)学生思考讨论:1、血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2、如何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3、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4、为什么红细胞中间呈白色?学生自行阅读课本P61-62然后完成表格。分类

20、形状 数量 细胞核 大小 功能 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1、红细胞 顾名思义,呈红色,提问:为什么红细胞呈红色?(含血红蛋白)提问: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氧含量高,与氧结合;氧含量低,与氧分离)正是因为血红蛋白的存在才赋予红细胞运输氧气的功能。而我们平时常说的“煤气中毒”,其实就是指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常在意外情况下,特别是在睡眠中不知不觉侵入呼吸道,通过肺泡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流,并散布全身,造成中毒。一氧化碳攻击性很强,空气中含 0.04%0.06%或以上浓度很快进入血流,在较短的时间内强占人体内所有的红细胞,紧紧抓住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不放,使氧气无法与血

21、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 300 倍。一氧化碳中毒后人体血液不能及时供给全身组织器官充分的氧气,这时,血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大脑是最需要氧气的器官之一,一旦断绝氧气供应,由于体内的氧气只够消耗 10 分钟,很快造成人的昏迷并危及生命。用幻灯呈现一张医院的贫血化验单,并让学生了解各项目中英文的含义。(贫血的实质不是血量少了,而是血红蛋白的含量少)。贫血时一般有面色苍白、无力、心慌、气短、头晕等现象,这时由于血液运氧能力低下,身体缺氧所致。2、白细胞 白细胞在我们人体内的作用就跟白衣护士一样,杀灭病菌,起到保护和防御的作用。有人

22、验血发现白细胞含量超过正常值,这说明什么问题?(有炎症)发炎是对抗细菌感染时死伤阵亡的白细胞。发炎的现象实际上是人体的一种自卫的防御反应,这多数都是由于细菌入侵到组织里面,而局部就起了炎症的反应,血管扩张,而且有由大量的白血球也驱赴局部加入战斗,血液的渗出物和多种的杀菌的抗体物质也奋起抵抗,形成多兵种的围歼战,如果我们的组织不会发炎的话,我们就会成为不设防的人,细菌就会很容易跑到血液里,从而导致败血症了,这是十分可怕的结果。3、血小板 血小板的作用就是凝血,介绍“血友病”,由于患者血浆中缺乏某种凝血因子,患者的血管破裂后,血液较正常人不易凝结,因而会流去更多的血。体表的伤口所引起的出血通常并不

23、严重,而内出血则严重得多。内出血一般发生在关节、组织和肌肉内部。当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发生时,常常危及生命。那么是否血小板越多越好吗?太少可以吗?二、作业:P:1、2、4 63三、板书设计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梁蔚 中学高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能力目标 1、通过对血液结构功能的学习,掌握认识和区分三种血液的能力。2、通过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情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3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情感目标 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24、。重点和难点 1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2结构与功能统一思想的培养。教学准备(1)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材料用具。(2)三种血管的CAI课件。教学方法:观察法、类比法、推理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先复习提问血液的成分,由此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血液在人体内是怎样运输的?再给学生介绍人体内血管的总长度(约100000千米,可绕地球赤道两周半)。思考、回答问题。有趣的课外知识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兴趣。二、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1、提出问题,讲解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2、组织学生实验后交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鼓励

25、。3、概述如何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1、带着思考问题,阅读新教材第64、65页,明确实验目的和方法步骤,小组讨论,展开实验。2、报告实验结果,回答问题,提出实验中发现的新问题,小组交流。3、根据血流方向、血流速度判断血管的种类。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及小组协作能力,也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即实验过程中爱护小动物的教育。三、动脉 1、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颈部或腕部动脉的搏动。2、展示动脉横切面图。3、列举动脉出血的情况。4、感受动脉的所在位置。5、说出动脉的结构特点。四、静脉 1、指导学生观察身体表面特

26、别是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静脉)。2、展示静脉横切面图。3、指导握拳,观察手背突出的“小包”,说明静脉瓣的作用。4、感受静脉的所在位置。5、说出静脉的结构特点。6、了解静脉瓣的作用。扩展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和语言描述能力。五、毛细血管 1、播放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物质交换的动画。2、提出两个问题:(1)氧气至少通过几层细胞到达组织细胞?(2)氧气至少通过几层膜到达组织细胞?3、思考问题,总结出毛细血管的特点。让学生掌握物质是如何交换的,既巩固了毛细血管的结构,又延伸了知识。六、三种血管的比较 把三种血管图放在一起,让学生仔细观察比较这三个图有什么不同,列表总结。(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比较表)血

27、管定义(功能)管壁特点 血流速度 名称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管壁厚、弹性动脉 快 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大 毛细连通于最小动脉和静管壁薄,只由最慢 血管 脉之间的血管 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管壁较薄、弹静脉 慢 送回心脏的血管 性小 观察思考,通过对比,学生立刻明白了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并完成表格。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辨析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七、作业:P:1、2 67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一、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二、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三、四肢静脉中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静脉瓣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一课时)梁蔚 中学高级 教学目标 知识目

28、标 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等探究能力。2、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教学重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2、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教学过程 分析 教学 教师 学生 设计 程序 活动 活动 意图 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 利用多媒体展学生观察图片,手,使学生联想到发动机、水 示爬坡的汽车、

29、分析比较,踊跃泵和心脏具有相似的功能,抽水的水泵和发表自己的见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类比 倒立的人体图解,达成共识:心确教学目标。“心脏为什么片。脏是人体内输送是人体内输送血液的泵?”,血液的泵。自然萌生的问题,引发了学生探究心脏奥妙的好奇心。导入 新课 学生对“心脏在人体中的 位置”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组织学生通过切身体验,但是却很难用生物学学术语 用手感觉心脏表述自己的心脏言准确表达。现场做运动,的跳动,并说出 心脏在人体中的位置。学生观能够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的具体位置,最察“人体体腔解础上,通过体验学习和表达 后多媒体出示剖图”,进一步确交流,自主构建“心脏在人体“人体体腔解认心脏在

30、人体中中的准确位置”知识。出示剖图”。的准确位置。人体体腔解剖图,更加直观、主动 清晰,有效地强化了学生对探究 心脏位置的认识。引导学生 获取 分组观察新鲜小组观察猪的心新知 学生第一次观察心脏实的猪的心脏实脏实物标本:物标本,兴致非常高,标本的 物标本:描述心(1)述说自己直观性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心脏的 脏的形态,猜测对心脏形态的看地构建“心脏的形态、大小”人的心脏大小,法。知识。学生在尝试着摆出心位 置 鼓励学生想办脏在人体中的位置时,发现(2)猜测人的法摆出心脏在 必须先区分心脏的各个方心脏的大小,了人体中的准确位,于是学生主动进行“区分 解自己的心脏大位置,最后利用心脏方位”的学习,充

31、分体现小。多媒体出示“人 了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在体(3)学会区分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发现问心脏的 心脏的前后、上心脏的外部形题并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形态、下和左右的方态”图强化学生不同程度地享受到了成功的大小和法。的认识。喜悦。方位的(4)观察“人体心区分 脏的外部形态图”,进一步明确心脏的形态和方位。心脏的 学生观察心脏,引导学生从已有的功 能 引导学生观察心说出心脏主要是知识出发,找准新旧知识脏的结构组成,回由肌肉组织构成:的衔接点,实现知识的迁忆肌肉组织的特根据肌肉组织的移和运用,学生感受到了 性,推断心脏的功特性推断心脏的新知不新,学会用旧知去能,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理解心脏 同化新知。

32、根据结构特点功能之间的关系,的结构与其功能推断功能,促进学生建立 引导学生运用所相适应的特点;发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 学知识指导生活现改善心脏的结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并能实践。构能加强心脏的 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功能,明白合理参导生活实践,达到学以致 加体育锻炼对心用的目的。脏产生的积极意 义。心脏的 在人的一生学生分组 心脏的 中,心脏总是在不进行观察辨认,在教师巧设悬念,激起停地跳动着,心脏小纸条上写出四结构 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深压送出的血液总个腔及与四个腔入探索的欲望。学生有条(1)观能沿一定方向流相连的血管名称,不紊地观察、记录心脏的察、辨动,而不会倒流,用大头针将小纸四个腔及与四个腔

33、相连认心脏这是为什么呢?进条插在相应的部的血管,学生在动手动的四个一步探索心脏的位。脑、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腔及与结构奥秘:指导学学生利用得了不同的学习体验,得生取下已经剖开课件进一步辨认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自四个腔的心脏的前壁,参心脏四腔、与四腔主构建心脏的内部结构相连的考教科书P68“心相连的血管,描述的有关知识。运用课件进血管 脏的解剖图”,观四个腔之间的关一步强化,有助于学生对察、辨认心脏的四 系,交流观察和辨这一重要知识识记得更个腔、与四个腔相认的方法。深。连的血管。分析、总结 规律:心房连静 脉,心室连动脉。学生述说自(2)观己的发现:心脏中观察心脏的内 察房室有房室瓣和动脉部结构,

34、你还发现 瓣和动瓣。观察、描述了什么?脉瓣 房室瓣、动脉瓣的教师以友好、平和的 位置并猜测其作态度进行引导,促进学生 用。学生分组讨 在观察过程中实现创新:A观察论、制定实验计设计并实施“心脏灌流实引导学生观房室瓣划。学生分组合验”,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察房室瓣和动脉和动脉作进行实验探究:出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瓣,说出其位置、瓣的位分别选择不同的用:推测水在心脏的流动猜测其作用,利用置 血管向内注水,观途径,并进行知识迁移,完整的猪的心脏察水从哪条血管 说出血液在心脏的流动和烧杯中的清水,流出。各小组描路线。B实验设计实验探究房述实验现象,得出探究房室瓣和动脉瓣的 实验结论:推测水室瓣和作用,启发学

35、生推在轻松、和谐的学习(血液)在心脏中动脉瓣测水在心脏中的气氛中,学生的整个学习的流动途径,进一的作用 具体流动途径,进过程是一个自我构建、自步理解心 而说出血液在心我生成的过程。脏的结构与其功脏中的流动途径。能相适应的特点。引导学生及时把所学的知识归纳整合,形成 鼓励学生运用学生画心脏结一个知识结构图,便于学心脏的结构知识,构模式图,学习小 生对知识的梳理、记忆和画出心脏结构模组的代表利用实提取,树立不断优化自己(3)勾式简图。物投影进行展示的知识结构的意识。画心脏交流。结构模式简图 成人的心脏24 h内所做的功,相 当于把32 t的重(l)学生观察、物升高33 cm,并描述心脏每跳动且不会

36、感到疲劳,心脏的 一次经过的一个这是为什么?工作过 连续过程中心房、出示心脏工作程 心室、房室瓣、动利用多媒体演示心脏动态课件:脉瓣所处的状态的工作过程,使知识变得引导学生分步和血液的流动方动态、真实,给学生的进观察心脏每跳动向。一步探索研究提供了感一次经历的过程,性材料。学生在观察的基 提示学生注意每础上进行描述,锻炼了学(2)学生进行一个过程中心房、生的表达能力,了解了心计算:通过计算发心室、房室瓣和动脏的工作过程:学生通过现心脏的跳动具脉瓣的变化及血算一算,了解心脏不倦地有一定的节律性,液流动方向。跳动的原因,学会解决生心脏每跳动一次,提供信息:“假如一个人的心脏跳心房和心室的舒活实际问

37、题的方法。动一次需要0.8 张期分别大于收 s,则三个连续过缩期,进而解释在程分别占0.1 s、人的一生中心脏0.3 s、0.4 s”。不倦地工作的原请学生计算在该因。过程中心房、心室分别收缩和舒张的时间,启发学生探索,发现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交流学生表达交流学生对本节课进行自对心脏的新认识自己在本节课中我反思和思想升华,有利和体会。引导学生的收获。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结合血管知识补和情感。归纳总 充完善心脏结构结延伸 模式图,勾画人体拓展 鼓励学生运用已血液循环路线。下 学生尝试有的知识进行知识拓展,一节课讨论、交勾画人体血液循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流、评价和修正。环路线图。堂后,又带着问题走

38、出课堂。作业:P:1、2 73板书设计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观察心脏的结构功能 左心房连肺静脉,回收来自肺部的血 左心室连动脉,将血液泵入全身各处 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回收来自全身各处的血 右心室连肺动脉,将血液泵入肺部 二、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房室瓣、动脉瓣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梁蔚 中学高级 教学目标 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变化的规律。了解脉搏产生的原因及测量方法。教学重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变化的规律。教学准备: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的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某同学因不讲究卫生引

39、起下肢皮肤发炎,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在手背输液,那么,你能分析手背静脉中的抗生素是如何到达下肢皮肤发炎处的吗 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已有知识经验:哺乳动物的血液循环途径和人体内心脏血管的相关知识。为使问题顺利解决,教师可将问题分层细化(分五个步骤进行):抗生素在人体内的起始点在哪里?(手背的静脉内,存在于血液中)(2)手背中的血液在流动吗?流向哪儿?教师引导学生从静脉的概念入手,因学生已知静脉是与心房相连,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故不难回答流回到了心脏(抗生素也就自然到达心脏,必须指出回到右心房,进入右心室)。(3)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什么?它能把血送到下肢吗?与右心室连接的血管是肺

40、动脉,而送到下肢去的动脉应是主(体)动脉。故仍不能送到下肢,而是送到了肺部。(4)从上可知送到下肢的血液应是从主动脉出来,而主动脉与左心室相连,也就是说肺部的血液只有回到左心室,才能最后到达下肢;问题是肺部的血液如何回到左心室?同理回到心脏的应是静脉,与左心房连的是肺静脉,即血液由肺静脉流回到左心房,进入左心室。(5)左心室的血液通过主动脉,然后逐级分支到达下肢毛细血管(由于内环境知识要在第六册讲解,教师只要讲到毛细血管即可,如有好奇学生问题可简单介绍)。在以上分析时,为加强理解,防止遗忘,教师可在黑板上作如下记录:手背处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 下肢血管主动脉左心室左心房肺静脉 三、概况总

41、结 体循环与肺循环的途径。学生已经知道,血液流动的动力来自于心脏,血液从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结合以上分析血液有两次出心室,两次进心房。以左心室为起点的循环,把血液送到全身各处,称为体循环;以右心室为起点的循环,把血液送到肺部,称为肺循环。请同学们自己归纳出体循环与肺循环的途径。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血液变化的规律:着手点是血液经过肺部毛细血管后得到了氧气,成为动脉血,进入肺静脉,此时应特别强调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之后进入了左心房,左心室,所以从左心室出去送到全身各处的是动脉血,与周围组织进行气

42、体交换后,变为静脉血,送到右心房和右心室。结论:肺循环:静脉血变为动脉血。体循环: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肺静脉内流动脉血,肺动脉内流静脉血。肺循环与体循环是同时进行的,无先后顺序。脉搏 测量部位 腕部桡动脉。脉搏每分钟次数与心跳次数一样,成年人安静时约75次分钟。介绍我国中医切脉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热情。小测试,测一下自己的脉搏。四、巩固应用 请同学们设想:如果你是人体血液中的一个红细胞,那么在体内时刻进行着怎样的历程?对人体起怎样的作用?(既复习巩固了血液循环,更为重要的是巩固体循环与肺循环时血液中氧变化的规律)五、作业:P:3、4 73六、板书设计 手背处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

43、下肢血管主动脉左心室左心房肺静脉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梁蔚 中学高级 一、教学目标:(1)通过血型发现史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2)通过课前调查和采访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团队协作以及与人交流的能力(3)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义务献血的意义,树立自愿义务献血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血型的发现过程 2、输血与血型、学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于表格的分析 教学方法:调查、探究、讨论相结合 课时分配:一课时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1000ml烧杯四个,红墨水。(2)审阅采访稿 2、学生准备(1)在亲友中调查义务献血情况,收集献血亲友的义务献血证(2)以小组为单位,(可自

44、由组合)利用周末时间到采血点采访,事先由组长分配任务,拟订采访稿,将采访过程以照片或影象的形式记录下来,课上向全班同学汇报。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首先给学生出示一张遮蔽了字幕的图片。图片展示的是街边一个人头攒动的场景,让学生猜猜这些拥挤的人们是在干什么?目的在于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二、血型的发现过程 众所周知:人体里流淌不息的血也是生命的源泉。一旦失血过多,就会有生命之忧。那么,如何来挽救那些因为失血过多而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生命呢?输血早在十九世纪初期,英国妇产科医生布伦德尔,第一次成功地用输血的方式救活了一名大出血的产妇。此后许多医生用输血的方法

45、使濒临绝境的病人重获新生,然而不幸的事情也接二连三的发生,有人输血后出现昏迷甚至死亡,为什么呢?血型不合。由于输血事故的频频发生,使输血疗法沉寂了达半个世纪之久,直到1900年,奥地利医生兰茨坦纳首先揭开了血型之谜,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他是怎样发现血型的呢?当时他在研究发热病人血清中凝血素的一些问题却意外注意到正常人的血清中有一种物质,能够凝集其他人的红细胞,这一现象使他联想到半个世纪前的输血反应,一个问题在他的脑海里诞生了。三、提出问题 输血者和受血者血液中的血清和红细胞相遇是不是使红细胞发生凝集的原因呢?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实验】他的研究小组有5个同事,他想用他们六个人的血液来做一次试

46、验,他把自己的想法告之同事们【制定计划】:1、抽血,分理处红细胞和血清。2、把甲的血清滴在6个载玻片上。把每个人的红细胞分别滴在每一滴血清上观察现象。3、分别用其他5个人的血清重复上述实验。观察现象记录结果。4、记录:把滴入红细胞后出现凝集团的用“+”表示。不出现的用“-”表示。得出了一张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表格。这种记录结果的方法也被称为“棋盘法”【分析表格】1、每个人的血清和自己的红细胞相遇都不会发生凝集。2、不同人的红细胞和不同人的血清相遇,两种情况都有。3、6个人的反应呈现三种不同类型。【结论】:1、三种血型A型、B型、C型(O型)2、输血事件是凝集的结果。【思考】:你认为通过上述实验便可

47、以推而广之的得出人类有三种血型的结论科学吗?为什么?偶然性。【完善实验】:1902年迪卡斯德罗医生对155名正常人重复了兰茨坦纳的实验。发现:151人与兰茨坦纳宣布的结果相同,而另外4人同其他人的都凝集,说明有第四种血型存在。称之为D型(AB型)。因为AB型人所占的比例很少(10%)当时兰茨坦纳只对6个人做了实验,因此没有发现这最后一种。这也是科学探索强调的原则之一可重复性。至此,人类的ABO血型系统得到了完善,即:ABO血型系统有四种血型A型、B型、O型、AB型。四、输血的原则 出示表格让学生分析:某人血型 可以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A、O A、AB B B、O B、AB AB AB

48、、A、B、O AB O O A、B、O、AB 哪种血型可以为其他血型的人输血?种血型可以接受其他血型的人输血?条件:少量输血 原则:输同型血 过渡 输血的原理搞清楚了,目前临床上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新闻资料 5岁儿童因缺学死亡无血源 分析不愿献血人的原因:(1)意识差(2)恐惧感 究竟丢失多少血量会对身体有影响呢?五、血量与健康的关系 1、本人体重的7%8%换算。2、丢失12001500危及生命 3、丢失8001000影响健康 4、当丢血量小于400 mL时,一般不影响健康 对于上述数字,为了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我准备了三个1000ML的烧杯,用红墨水代表血液,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血量的多少。六

49、、对献血的认识 让课前对采血点的献血人员和医务工作者进行采访的同学当堂展示他们的采访录像,并谈谈他们的采访感受。最后,让全班同学针对等你长大成人了,你会参加无偿献血吗?这一问题自由发言,将课堂气氛再次推入一个新的高潮 七、作业:P:1、2、3 73八、板书设计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一、血型的发现: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 二、同型输血 三、血量和输血 一、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李丽凤 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二、所在章节: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节 三、授课学时:一课时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能力目标: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50、并作出推想的过程中培养抽象思维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体验肾脏结构的精巧,感悟生命的宝贵和人间的真情。教学重点:尿的形成 五:教学方法:图文结合 分析讲解 学 法:合作交流 观察分析 六:教学准备:教师和学生都收集相关的图片 七:教学过程 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提问:学生思考并作答:提问引 液有哪两部分组成?1 血液有血细胞和血浆两复习旧部分组成。备建构新浆的作用是什么?2血浆可运载血细胞,运引入并输养料和代谢废物。: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等必须得及时地排出体外。第五章内废物的:人体在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哪些废物?学生思考后作答: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