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器炎症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70860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性生殖器炎症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女性生殖器炎症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女性生殖器炎症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女性生殖器炎症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女性生殖器炎症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女性生殖器炎症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性生殖器炎症课件.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女性生殖器炎症,海 南 医 学 院 妇 产 科 教 研 室陈彩霞,(一)、女性生殖器的自然防御功能,1、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2、阴道口闭合,阴道前后壁紧贴,3、阴道自净作用:雌激素使阴 道上皮变厚,细胞内丰富糖原可分解为乳酸,阴道PH值 4.5,4、阴道内乳酸杆菌占优势,维持正常菌群与阴道内环境 5、宫颈内口紧闭,宫颈黏膜分泌黏液形成黏液栓 6、育龄妇女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7、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摆动及输卵管蠕动方向向宫腔方向8、生殖道的免疫系统,(二)外阴阴道的易感染因素,1、前与尿道毗邻,后与肛门邻近,2、是性交、分娩及各种宫腔操作的必经之路,(三)常见病原体 1、细菌 2、原虫 3、

2、真菌 4、病毒 5、其他,病原体的来源,原寄居于阴道内的菌群(正常阴道菌群):,需氧菌:阴道杆菌、棒杆菌、非溶血性链球菌,厌氧菌:消化球菌、消化链菌,支原体、念珠菌,外来菌群:淋菌、沙眼衣原体、结核杆菌、绿脓杆菌,第二十六章 外 阴 及 阴 道 炎 症,第二节 前庭大腺炎,主要病原体: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肠球菌、淋病奈氏菌、沙眼衣原体临床表现:肿、热、痛治疗:抗生素;中药清热解毒;脓肿形成后可切开引流并作造口术,第三节 前庭大腺囊肿,治疗:1、前庭大腺囊肿切开造口术 2、激光囊肿造口术,第四节 滴虫性阴道炎,病因阴道毛滴虫,合适PH环境5.26.6,传染方式 直接传染 间接传染,临床

3、表现 外阴搔痒、白带增多、外阴阴道粘膜充血并可见散在出血斑点。白带特征: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诊断 阴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虫一确诊(悬滴法、培养法),预防 阻断传播途径,治疗 1、全身用药 甲硝唑 替硝唑 奥硝唑 2、局部用药 甲硝唑 双唑泰 0.5%醋酸,3、治愈标准:三次月经后检查均阴性,4、注意事项:a、巩固治疗一疗程 b、清洁可能的污染衣物 c、检查配偶有无感染,并同时治疗,第五节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病因 假丝酵母菌菌,合适PH环境4.04.7,常小于4.5,当阴道里糖原增多、酸性增高、局部细胞免疫力下降时易发病。如:孕妇、糖尿病患者、接受大量雌激素或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者。此外长期

4、大量使用抗生素,菌群失调,也易患病。,传染方式 主要:内源性传染,口腔、阴道、肠道自身互相传染。少数:直接传染(性交)间接传染(接触污物)临床表现 外阴搔痒、灼痛、白带增多、外阴阴道粘膜潮红,表面附着白色膜状物。白带特征: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渣样,诊断 阴道分泌物中找到假丝酵母菌确诊(悬滴法、涂片法、培养法),VVC 临 床 分 类,治疗1、消除诱因 2、局部治疗a、改变阴道酸碱度:3%NaHCO2b、杀菌剂:制霉菌素、达克宁、克霉唑、1龙胆紫3、全身用药: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4、复杂性VVC:延长用药时间,4、复发病例的治疗:A、初始治疗:同复杂性VVC B、维持治疗:间歇用药达6个月5、

5、孕妇只能外用药,第六节 细菌性阴道病,病因 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但临床及病理特征无炎症改变。乳杆菌减少而其他细菌大量生长(如加德纳尔菌、各种厌氧茵)及支原体感染,临床表现白带增多,有鱼腥臭味。外阴阴道粘膜无明显充血,诊断下列条件有3条阳性可诊断1、均质、稀薄、白色的白带 2、阴道PH值45,3、氨臭味试验阳性4、线索细胞阳性(注意:取材应取自阴道侧壁的分泌物),治疗全身用药:甲硝唑 克林霉素 替硝唑 奥硝唑局部用药:双氧水 05醋酸液 甲硝唑 克林霉素 性伴侣的治疗:妊娠期的治疗:甲硝唑 克林霉素,第八节 老年性阴道炎,诊断 绝经年龄或丧失卵巢的病史+局部炎症表现+排除其他病

6、变,治疗 增加阴道酸度+消炎+雌激素,第二节 慢 性 宫 颈 炎,第二十七章 宫颈炎症,病因分娩、流产、手术损伤宫颈病原体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衣原体、支原体,病理 1、宫颈糜烂 单纯型 颗粒型 乳突型轻度(13)中度(13 23)重度(23),3、宫颈粘膜炎,4、宫颈腺囊肿,5、宫 颈 肥 大,病 理,2、宫 颈 息 肉,临床表现 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腰骶部疼痛,盆部下坠痛,不孕,检查见病理表现。诊断 临床表现+分泌物检验+排除宫颈癌的检查,治 疗局部治疗为主,1、物理治疗(最常用)注意事项:急性炎症为禁忌月经干净后37天内治疗治疗后2个月内禁盆浴、性交、阴道内操作可能引起

7、出血、感染、宫颈管狭窄、不孕,2、药物治疗 3、手术治疗,3、(1)冷冻治疗,3、(2)激 光 治 疗,第二十八章 盆 腔 炎 症,一、定义: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二、主要致病菌及其致病特点主要致病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在增加。,1、内源性病原体: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厌氧菌感染的特点:易形成盆腔脓肿、感染性血栓静脉炎。脓液有粪臭味及气泡。2、外源性病原体:主要是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其他有绿脓杆菌、结核杆菌,1、沿生殖器黏膜上行蔓延:非妊娠期及非产褥期盆腔炎的主要感染途径。葡萄球菌、淋病奈氏菌、衣原体常沿此途径扩散,三、感 染 途

8、径,2、经淋巴系统蔓延:产褥感染、流产后感染、IUD感染的主要扩散途径。多见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感染。,3、经血循环传播:结核杆菌的主要扩散途径,4、直接蔓延:如兰尾炎 输卵管炎,第一节 急 性 盆 腔 炎,高危因素,1、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2、下生殖道感染3、性活动4、性卫生不良 5、临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 6、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病理及发病机理 1、急性子宫内膜炎及急性子宫肌炎 2、急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3、急性盆腔结缔织炎4、急性盆腔腹膜炎 5、败血症及脓毒血症,临床表现 下腹痛、发烧、白带增多,严重者:寒战、高热、头痛、食欲不振、白带增多、月经过多,腹膜炎:恶

9、心、呕吐、腹胀、腹泻;腹膜刺激征、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脓肿形成:下腹包块、局部压迫刺激征(膀胱刺激征、直肠刺激征),体检:急性病容、体温增高、腹胀、下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6、Fitz-Hugh-Curtis综合征,妇检:阴道充血、大量脓性分泌物、宫口有脓液流出、宫颈充血水肿、举痛明显、后穹窿饱满触痛、子宫略大压痛、宫旁增粗增厚压痛明显、有脓肿时可摸及触痛包块有波动感,诊断病史一一症状一一体征一一化验,PID诊断标准:基本标准:宫体压痛、附件区压痛、宫颈举痛附加标准:体温超过380C(口表)宫颈或阴道异常黏液脓性分泌物3、,阴道分泌物生理盐水涂片见白细胞 化验证实宫颈淋菌或衣原体阳性 血沉

10、升高 C-反应蛋白升高特异标准:子宫内膜活检证实子宫内膜炎 阴道超声或磁共振显示充满液体的增粗输卵管,伴或不伴盆腔积液,输卵管卵巢积液 腹腔镜检查发现输卵管炎,鉴别诊断1、急性阑尾炎、2、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3、卵巢囊肿扭转或破裂、4、黄体破裂,预防 注意卫生、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严格无菌操作。,治疗 1、一般支持疗法,2、抗生素治疗,青霉素(或红毒素)+氨基糖甙类(链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甲硝唑(或替硝唑、奥硝唑),第一代头孢菌素+甲硝唑(或替硝唑),克林霉素+氨基糖甙类,3、手术治疗,手术指征:经药物治疗无效(有脓肿形成,药物治疗4872小时无效或加重),输卵管脓肿或输卵管卵巢脓

11、肿(经治疗肿块未消失,但已局限化),脓肿破裂,4、中药治疗,第二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哌拉西林钠,喹诺酮类+甲硝唑,第二节 慢性盆腔炎,慢 性 盆 腔 炎 的 病 理 及 相 应 体 征,慢性输卵管炎与输卵管积水,宫旁条索状增粗、压痛或腊肠形囊性包块,输卵管卵巢炎及输卵管卵巢囊肿,宫旁边界不清、活动差的压痛包块或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宫旁片状增厚、压痛,子宫活动受限或固定,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增大、压痛,临床表现 症状 1、慢性盆腔痛: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常于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2、不孕、异位妊娠,3、月经增多、月经失调、,4、全身症状:低热、疲乏、神经衰弱、抵抗力差时,易有急性

12、或亚急性发作。,诊断 病史一一症状一一体征,鉴别诊断 1、子宫内膜异位症2、盆腔淤血综合征3、卵巢囊肿4、卵巢癌,预防 1、关键是积极彻底治疗急性盆腔炎,2、注意卫生、加强锻炼,治疗 1、一般治疗,2、子宫内膜炎:抗生素治疗,若有宫内残留物则应刮宫3、输卵管炎或输卵管卵巢炎:物理治疗中药治疗:内服或灌肠抗生素及其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4、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手术治疗,第三节 生 殖 器 结 核,定义 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女性生殖器炎症。多见于2040岁的中青年妇女。,传染途径血行传播为主(10%的肺结核伴有生殖器结核)潜伏期很长,可达110年,病理1、输卵管结核 占女性生殖器结核90100

13、,多为双侧性。输卵管增粗肥大,其伞端外翻如烟斗嘴状。可见干酪样物质、粟粒结节。,2、子宫内膜结核 常由输卵管结核蔓延而来,占女性生殖器结核5080。可使宫腔粘连变形、缩小。3、卵巢结核 也常由输卵管结核蔓延而来,占女性生殖器结核2030。,4、宫颈结核 较少见,外观为乳头状增生或溃疡与宫颈癌不易区别。,5、盆腔腹膜结核 渗出型腹膜炎 粘连型腹膜炎,临床表现1、不孕 2、月经失调 3、下腹坠痛,4、全身症状:发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轻者有时仅有经期发热。,5、全身及妇科检查,诊断 易误诊 注意病史及原发不孕、月经稀少或闭经、未婚女青年有盆腔炎、有结核病史或接触史、久治不愈的慢性盆腔

14、炎。,铺助诊断方法l、子宫内膜病理检查 诊断子宫内膜结核的最可靠依据。术前3日及术后4日,每日应用链霉素及异烟肼。,2、x 线 检 查(1)胸 部 x 线 拍 片,(2)盆 腔 x 线 平 片,(3)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特征:子宫腔狭窄或变形,边缘锯齿状 输卵管呈串珠状或细小僵直 钙化灶 碘油进入宫旁静脉丛(造影前后用抗结核药),3、腹腔镜检查,4、结核菌培养与动物接种,5、其他(血常规、血沉、OT试验),鉴别诊断1、非特异慢性盆腔炎,2、子宫内膜异位症,3、卵巢肿瘤,4、宫颈癌,预防 增强体质、预防接种、积极治疗原发灶。,治疗1、支持疗法2、抗结核治疗 原则: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69

15、个月)。药物: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及吡嗪酰胺等联合用药,3、手术治疗 指征:经治疗盆腔包块缩小 但不能完全消失 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 结核形成较大包块(术前用抗结核药12个月),第四节 产 褥 感 染定义: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变化。发病率为6%,是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产褥病率:分娩24小时后的10天内,用口表每天测量体温4次,有2次38oC。造成产褥病率的原因有:产褥感染、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等。,诱因:分娩、妊娠合并症、难产、手术产、体虚、妊娠晚期性生活史。病因:见急性盆腔炎(链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内源

16、性感染更重要)内源性 感染 感染来源:外源性感染,病理及临床表现:1、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2、急性盆腔炎3、弥漫性腹膜炎4、血栓静脉炎:常为厌氧菌感染,其分泌肝素酶分解肝素,促成凝血。产后12周多见,寒战、高热并反复发作,持续数周,若为下肢血栓静脉炎则为弛张热,下肢持续性疼痛,局部静脉压痛或触及硬索物,下肢水肿,皮肤发白。彩超有助诊断。5、脓毒血症及败血症,诊断与鉴别:除一般盆腔炎应做的检查外应注意检查C-反应蛋白、病原体的鉴定、彩超、CT、磁共振等,排除其他引起产褥病率的疾病。治疗:1、支持疗法 2、广谱高效抗生素,中毒症状严重者,可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清除宫腔残留物,脓肿切开引流,半卧位以利于引流 4、对血栓性静脉炎者加用肝素 5、病情危重者应争分夺秒地抢救,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