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基于浙江省调查数据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基于浙江省调查数据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中文摘要1Abstrast2一、研究背景3二、中小型企业集聚化成长影响的因素3(一)理论基础31.马歇尔理论32.新产业区理论43.工业区位理论4(二)产业集聚理论的文献梳理4三、浙江中小型企业产业集聚的调查与样本说明5四、数据分析与讨论6(一)浙江中小产业的企业集聚化成长的影响因素识别6(二)浙江中小产业企业的集聚化成长影响的因素重要性程度的分析8(三)从浙江中小型企业集聚成长的视角看,可以得出的点重要结论91.浙江中小型企业已经具备了较充足的集聚化成长资源能力条件92.浙江中小产业还缺少法律保护、融资服务和企业经营等某些关键性的集聚化成长保证93.浙江中小型企业的集聚化成长是建立在高度
2、发达的企业协作网络基础上的104.明确主导的产业政策为浙江的中小型企业的集聚成长提供了稳定的制度保证和政策激励105.政府的产业促进行为较少地涉及对开始生长的阶段和提升的阶段企业支持107.上述三个阶段浙江的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的服务一般,民间融资已经不足以支持企业不断集聚成长的需要118.浙江的中小型企业对私人的财产权益法律的保护现状的满意度一般11四 、浙江中小型企业的产业聚集的对策几点思考11结束语14参考文献15中文摘要【提 要】 伴随国际分工不断的深化,在经济的全球化与产业的地方化两大趋势背景下,中小型企业的集聚成长做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已经成为实践界和理论界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以
3、浙江中小产业集聚为例,通过对浙江中小产业集聚的现状分析,研究浙江中小型企业集聚成长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并提出对应地措施。研究的结论望对我国的中小型企业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集聚成长问题研究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应用的价值与作用。【关 键 词】浙江中小型企业 集聚成长 影响因素 对策 Abstrast【Abstrast】Accompanied by the deepening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onth industry localization of two major tre
4、nds, the growth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at as a common economic phenomenon, has become a topic of widespread concern of the practice of community and academic circles. Zhejia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for example, studi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5、 small and medium-size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n Zhejiang Zhejia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gather growth factors and mechanism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to measures. The study concluded the formation of the accumulation of growt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6、 enterprises in China to study the value and role of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keywords】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Zhejiang Agglomeration growth Influencing factors Countermeasure一、研究背景伴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全球性生产供应的体系逐渐成型,我国的中小型企业面临着双重的问题,第一方面资产的限制和资源的约束制约了他们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能力,在另一方面,本地的市场又逐
7、渐被规模雄厚的跨国企业吞并。与大的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在企业的规模上面存在着明显的劣势,但是产业集聚有利于中小型企业克服自身的主要弱点分散和孤立。从国内的外企业实际来看,中小型企业要想形成战略的伙伴关系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与它规模有关的不足。中小型企业集聚成长可以克服自身的规模劣势,以通过企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区域的产业整体的竞争力,因此可以十分有效地抵制大型企业的威胁。中小型企业集聚成长做为一种广泛存在经济的现象,逐渐吸引着更多的学者对他进行理论研究和探讨。二、中小型企业集聚化成长影响的因素在国内外产业集聚的逐渐发展,不但蕴含了许多已经有的理论实证的材料,并且还包括了理论的研究丰富的素材,为理
8、论的创新提供着现实有利的条件。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对中小型企业集聚理论简要的评述,来探讨中小型企业集聚化成长中影响的因素。(一)理论基础 1.马歇尔理论中小型企业集聚理论的问题出现源于中小型企业集聚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存在。企业集聚是来定义围绕着某一个特定产业,而大量与产业联系紧密的企业和相关支撑的机构在空间范围上面的集聚,能够因此形成强劲的、有持续的竞争优势的现象。最早注意到中小型企业群的这一经济的现象学者叫马歇尔。马歇尔是在对英国工业的组织进行分析时,发现了许多的同类型企业在地理上相对集中的这一现象。对于这种“专门的工业集中在特定的地区”的集聚现象,马歇尔就认为,产业区域内企业所获得外的
9、部规模经济主要体现在企业在其产业区域内获得巨大劳动力的市场,专业化的分工机会能够增加,并且专业化的知识、信息间的扩散。与此同时,企业的发展动力还源自于文化、社会、政治的因素,还包括商业习惯、诚信、社会关系等等。因此,一个地区的地理资源,环境禀赋的自然因素是这个中小型企业集聚成长基础性的因素。 2.新产业区理论 为了区分马歇尔产业区的概念,意大利的社会学家叫做巴卡提尼首次次提出了“新产业区”这一个全新概念,并将他定义成,在地域内有共同社会背景的企业和人形成的社会地域上生产的综合体。在1984年,另外的两位意大利的学者皮艾尔与塞伯推出了新的产业区是指一个由中小型企业集聚并且有密切的联系网络,这种新
10、的产业区的主要的特点是:在区域内专门化生产的突出,具有“专业化和柔性化”特点;经济的活动与当地的文化、社会、政治等密切联系在一起,就是说,它具有嵌入性地特点;机构较为密集,包括了金融机构、企业、行业协会、贸易协会、培训机构、创新中心、商业服务组织、政府部门等等各种各样的机构密集地分布在这一区域内,支撑了产业化的生产发展。 3.工业区位理论依据德国的区域的经济学家韦伯所提出的工业区位的理论,区位因子合理组合就使得企业的成本及运费实现最小化,企业在按照这样思路运行就会将生产场所放在流通和生产上最佳平衡的地点。韦伯以此来解释集聚成长原因,也可以说,伴随着企业在范围上的集聚,企业能够得到节省成本的好处
11、。再后来,胡佛就在韦伯的前提上将外部的规模经济范围拓展到其他的生产支撑部门上来,认为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劳动力市场等也在给企业带来外部规模的经济。企业的集聚化成长也就是企业增氧建立、开发、维护和利用网络的关系和资源问题,集聚资源状的况和企业在集聚中获得资源能力的状况成为左右企业的成长重要因素,也是企业的资源的获取与创造的能力是决定企业成长关键的因素。中小企业集聚化成长本特征是:一个企业在成长的时候同时依靠于在同一个区域、同一个产业内其他的企业和配套的企业资源能力,同时,政府支撑和合作、组织制度地营销、融资、供应以及设计中心等等中介的组织建设也是促进企业成长的条件。因此,企业的集聚化成长实实际上
12、就是一种特定的地域网络内组织之间相互的依赖、相互的促进的企业成长的模式。(二)产业集聚理论的文献梳理 基于产业集聚理论的文献梳理,我们认为,目前对于企业集聚成长的研究缺少对企业集聚化成长的影响因素与机制研究。因此,有关中小型企业集聚的形成机理及成长路径问题有待于学术界进一步深入研究。譬如,为什么中小型企业更容易引发产业集聚行为?中小型企业集聚成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这些影响因素对中小型企业集聚成长又具有怎样的作用机制?等等。在对企业集聚的形成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集聚能否快速成长,与其所在环境能否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密切相关。如果一个集聚能够提供各种专业化的服务,则可为本地的集
13、聚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使企业能够形成较大的竞争优势。因此,中小型企业集聚的形成方式也是是种样繁多的,但总结起来看主要还是是内生的形成与外生的形成,所以我们把企业集聚成长需要的影响的因素概述如下(表1)。 表1 企业集聚化成长地影响因素体系类型 主要影响因素企业运营 商业的计划、商业的模式、管理的班子、创新的能力等企业协同 合作的营销、合作的生产、技术的互助、信息额共享、协作的培训等产业准入 产业的特性、规模的经济、专利、许可、产业税收、税收待遇差别等中介组织 会计事务所、企业咨询服务、律师事务所、人才服务机构、各类代办代理服务机构、新闻传媒等商业服务 交通运输、信息网络、邮电通信、物流渠道
14、等生活设施 零售、旅馆、餐饮、医院、体育、文化、艺术、旅游、家政服务、休闲环卫、修配等产业培套 相关产业集聚、地方文化、靠近市场、专业市场、工业园区等政府措施 社会保障体系、服务意识、行政效率、地方品牌宣传、勤政廉政等产业政策 产业布局引导、产业发展扶持、国家对产业研发投入等融资服务 银行、租赁企业、投资企业、保险企业、担保企业、产权交易机构、证券企业等各类专业的服务部门等法律体系 企业制度、分配政策、私产保护、法制建设等 三、浙江中小型企业产业集聚的调查与样本说明有关浙江中小产业集聚的访谈和调研从2010年3月开始,至11月结束。整个调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典型企业访谈阶段。从2010年3
15、月下旬开始,选取了龙宝、上英、奇强、永行、雷士、金鸿、盛美等典型企业,进行有关浙江中小产业中小型企业集聚成长的访谈,初步了解浙江中小产业的发展历程、运行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问卷设计与预调查阶段。根据前期访谈的基本情况,设计出反映产业集聚特点、企业集聚成长的因素的“中小型企业集聚成长因素的调查问卷”,发放40份问卷进行预调查,对回收的35份问卷进行初步统计处理,修改完善了问卷设计。三是问卷调查阶段。自2010年6月初开始对浙江中小型企业进行大范围的问卷调查,并对部分企业进行了访谈。对浙江中小产业的问卷调查共发放250份,回收193份,有效问卷141份,回收率和有效问卷率分别为77.2和7
16、3.6,符合社会调查技术方法的规范要求。样本的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样本的基本情况()企业创立时间 创立时员工数 2002年底员工数 企业成长类型1983- 1990- 1997- 10 10-20 20 200 200-500 500 快速集 一般集 衰退1989 1996 2001 群成长 群成长比例 45.4 43.3 11.3 16.3 22.0 61.7 35.5 14.9 49.6 29.1 69.5 1.4 四、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浙江中小产业的企业集聚化成长的影响因素识别 对浙江中小型企业所做的141份问卷中的企业的集聚成长的影响因素的样本充分性的KMO测试的系数为0.
17、756,样本的分布球形Bartlett的卡方检验值为7106.74,显著性的为0.000,证明能够对该数据开始因素分析,使用SPSS10.0主成份的分析法来提取因子,运用极大方差的方法进行因子的旋转,一共提取11个新因子(见表3和表4),这11个新因子总的解释率是79.308。 表3 浙江中小产业集聚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一)因子 项目内容 因素1 因素2 因素3 因素4称谓 a系数 0.965 0.893 0.926 0.924 团队的协作水平 0.865 技术人员的培训 0.865 技改与创新的投入 0.86 高新技术的人才 0.859企业 市场机会的识别能力 0.852行为 高质量 产品
18、0.85 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 0.849 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宽 0.834 领导的科学决策 0.828 市场应变的能力 0.815 地域品牌 0.858 行业规则 0.844 政府组织及产品展销会 0.817政府 政府筹备园区 0.739措施 政府指引专业市场 0.697 地方的人才政策 0.642 增加科研投入 0.612 区域内集中发展 0.607 交通运输设施方便 0.867商业 网络信息通畅 0.854服务 物流网络健全 0.832 分销的渠道关系良好 0.823 法律上保护私人财产权 0.888法律 社会对私产保护的氛围 0.859保护 保护合法的收入 0.801 法律上明确私人的财
19、产权 0.799 表4 浙江中小产业集聚成长影响的因素分析(二)因子 项目名称 因素5 因素6 因素7 因素8称谓 a系数 0.921 0.898 0.793 0.775 中小型企业专业金融机构 0.864 融资 公平的融资环境 0.829服务 不公平的融资政策 0.752 中小型企业的担保政策 0.703 产权交易组织 0.692 餐饮旅馆 0.822生活 休闲购物 0.772服务 卫生医疗 0.658 居住环境 0.643产业 产业布局的引导 0.861政策 行业长期的规划 0.801 产业发展的扶持 0.710 发挥集聚的优势 0.807企业 发挥行业集聚优势 0.767协作 发挥熟悉同
20、行优势 0.745 订单相互帮忙 0.606 成员信息共享 0.561 表5 浙江中小产业集聚成长影响的因素分析(三)因子 项目名称 因素9 因素10 因素11称谓 a系数 0.765 0.601 0.593 会计、管理咨询、律师 0.824中介 文化传播媒介 0.716服务 服务人才组织 0.677 其它代理代办的事务所 0.657产业 相关产业的集聚 0.768配套 依托专业的市场 0.624 工业园区的建设 0.585产业 其他企业不易进入 0.807门槛 新企业难以抢点 0.682 根据以上各条款的荷重算出各新因子的值如F(商业服务)=0.832(条款借助MIS改造流程的得分)+0.8
21、54(条款借助网络了解市场变化的得分)+0.876(条款借助软件提高内部效率的得分)+0.764(条款借助网络加强客户联系的得分)+0.823(条款借助网络便利内部协作的得分)/(0.832+0.854+0.876+0.764+0.823)=3.473,并根据因子内条款的经济管理涵义进行命名,得到了产业政策、企业经营、企业协作网络等13个新因子。 (二)浙江中小产业企业的集聚化成长影响的因素重要性程度的分析 为了能够直观的比较各因素之间在企业运行当中的影响程度的不同,将新因子按照其平均值大小来进行排序。 从表6中可以看出浙江中小型企业总体的企业的能力状态和所处环境的状态。如浙江中小型企业大多建
22、立起了比较稳定的技术团队和核心管理,企业采取加大引入新的管理资源和技改投入形成了很强的企业的经营能力,企业处于目前较好的产业政策和较紧密的地方配套网络之中,企业之间也会开展一些业务的互助活动,于此同时也可能享受到了相关地政策的优惠和政府的服务。但是总体来说,企业融资的服务水平比较低,民间的融资已经不能够满足企业的快速集聚成长需要,私人权益保护和机构融资的法制环境不是很理想。企业的集聚拥有比较好的网络的协作体系有取得更快的集聚成长速度。不过,企业集聚化的发展缺乏健全的生活的服务体系,中小型企业对私有财产法律的保护缺乏足够信心。 表6 各因子值按均值大小排序 N=142 在集聚成长 在利基 在企业
23、因子名称 均值 标准差 时期上 企业上 性质上 的差异 的差异 的差异产业政策 3.876 0.905 3.522 2.029 3.274企业经营 3.813 0.860 6.027 3.831 6.891企业协作 3.788 0.617 1.166 1.362 2.165政府服务 3.521 0.628 1.384 1.242 4.935产业配套 3.497 0.809 2.559 0.112 1.757商业服务 3.473 0.806 5.383 8.433 3.414中介服务 3.382 0.840 3.099 0.267 4.463产业门槛 3.367 0.736 4.274 0.12
24、6 1.038生活服务 3.250 0.764 1.521 0.357 0.246融资服务 2.072 0.804 1.097 0.012 1.097法律保护 2.961 0.847 0.162 2.513 3.686 对以上的新生成因子值进行了配对的样本T检验结果得出,产业政策、企业协作网络与企业经营之间没有十分明显差异,政府服务、商业服务和产业配套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中介服务和生活服务、产业门槛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也就可以将上述各集聚化的成长影响的因素按均值的大小如表7排列。 表7 配对的样本T检验以后的各因子均值比较排序 因子(factor) 均值(Mean)1 产业政策 3.876 企业经
25、营 3.813 企业协作 3.7882 政府服务 3.521 产业配套 3.497 商业服务 3.4733 中介服务 3.382 产业门槛 3.367 生活服务 3.2504 融资服务 3.0725 法律保护 2.961 P0.10(三)从浙江中小型企业集聚成长的视角看,可以得出的点重要结论1.浙江中小型企业已经具备了较充足的集聚化成长资源能力条件。目前浙江中小型企业都具有较好的集聚成长潜力,都很注重对企业核心管理和技术团队的塑造,都积极参与地方企业协作网络并从中获得集聚成长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和谐,合作密切且较稳定,较好地构建了基于发达的企业协作网络的企业竞争优势,这也是其他的地方企业不具备
26、的。页次同时同时,相关的等各级政府的思想统一,都将浙江中小产业当作主导的产业发展,制定出了明确产业的发展战略的规划与实施细则,从宏观的视角勾勒出浙江中长期发展的规划,这不但塑造了各界齐心发展的良好产业氛围,并且为广大的企业设计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证。2.浙江中小产业还缺少法律保护、融资服务和企业经营等某些关键性的集聚化成长保证。浙江中小产业的进入门槛不高,一方面是永康高度发达的企业协作网络减轻了初创企业面临的诸如市场、生产等方面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当前的生产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生产的工艺也不是十分复杂。但是随着市场对产品的品质要求的急速提高,已经进入了蜕变的创新期产业对企业提
27、出更高的技术能力的要求,此刻,企业只能不断的增加技改投入、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和引进新的产品项目,方能扩宽市场,才能胜利实现集聚化的成长跨越。3.浙江中小型企业的集聚化成长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企业协作网络基础上的。与国内外其他成功发展的企业集聚一样,浙江中小型企业的集聚成长与区域内企业间的协作网络是密不可分的,起步阶段中小型的企业往往从事低级产品或者零部件的加工,通过和大中型企业间建立合作和信任关系就能够专心于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的控制;开始生长的阶段企业就开始转向了中高级产品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开始形成自身的产品特色和技术能力;进入到提升阶段之后的企业往往已经形成了自身的产品的生产、分工、协作的网络,
28、能够根据自身产品的需求情况来向下属的企业发布生产耳朵计划,并可以通过品牌、资本等纽带创建起比较密切的企业集团。因此,浙江中小型企业的集聚化的成长是和伙伴企业间形成的共生机制和互惠互利的结果,也是充分使用各环节的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结果。4.明确主导的产业政策为浙江的中小型企业的集聚成长提供了稳定的制度保证和政策激励。浙江的中小产业的发展之路非常坎坷,目前的骄人规模是与政府坚定发展的决心、有效产业的调控和大力的扶持是分不开的。早在1980年,政府就将相关产业作为当地支柱产业,在面向全社会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同时时建立起了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和商贸城,并扶持起了一批企业,所以浙江的中小企业产业得到了持续
29、的发展,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品牌企业,并制定出了明确发展的战略与对策,为广大的企业集聚的成长创造了较好的政策环境,塑造了全社会助力支持产业的发展的产业环境,进一步吸引了大量国内优秀的人才加入,为企业进一步集聚的成长提供必要的能力和资源。5.政府的产业促进行为较少地涉及对开始生长的阶段和提升的阶段企业支持浙江中小产业集聚的成长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推进,如在受到假冒伪劣现象冲击的严重时期,政府采用设立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方法来助力企业度过难关,当前政府部门正着手进行区域的品牌提升和国际化,为企业集聚的成长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和环境。不国,与其他产业一样,浙江的中小产业中处于萌生的阶段和初始生长的阶段的中小型
30、的企业往往难以获得相关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当前市场对产品品质的要求逐渐提高情况下,有的企业面临技术提升的瓶颈,有些企业就连做附属企业的资格也没有,有些企业则因为土地基本的生产要素向大型企业集中无法顺利的集聚成长,事实上,这样的企业也是浙江中小型企业集聚的成长的重要的力量,因为伴随着大型企业转向品牌经营和研发,他的生产功能渐渐弱化,但是如果没有足够具有较高的素质的中小型企业来承接大型企业外包业务的话,浙江的中小型产业网络系统也就有萎缩的可能,大型企业的集聚的成长也就可能缺少了必要的产业的组织基础。 7.上述三个阶段浙江的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的服务一般,民间融资已经不足以支持企业不断集聚成长的需要从数
31、据的分析结果来看,目前的中小型的企业仍然面临着一些机构的融资困难,虽然金融的体制改革已经渐渐改变了对于中小型企业政策的不平等,但在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造进程中仍然存在着明显借贷的现象。这当然与中小型的企业自身的许多不足有关系,不过当前我国仍然没有建立针对中小型的企业发展专业的金融机构。多项制度的设计仍然无法和现实的情况相结合。因此,企业在这种体制的转变过程中也就面临着机构的融资困难。虽然浙江的民间的资本并不是十分缺乏,但是由于民间资本非常高的利息和事后的关系处理复杂性等因素,企业仍然希望能够得到正规的金融机构贷款。8.浙江的中小型企业对私人的财产权益法律的保护现状的满意度一般 随着私人的财产权益
32、在我国法律上的确立,对他保护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加之浙江当地经济十分发达,社会治安稳定,对个人的创业一贯持有支持态度,很少发生侵害企业经理合法的权益的案例,但是当前对私人的财产权益保护很大程度上仍然局限于个人状态,许多的企业经理对法律的保护不是十分了解,有些还缺乏足够维权的意识。从数据的分析结果来看,对法律的保护有较高的满意度的企业实现了很快速度的集聚的成长,这说明了企业注重法律的保护问题,进一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四 、浙江中小型企业的产业聚集额对策几点思考(一)提高大、中、小型企业间的分工协作的水平 , 增强整体的经济竞争力来提高中小型的企业市场竞争力 , 要和浙江省结构的调整来结合 。
33、当前 , 浙江省结构的调整基本的思路已经明确 , 就是结合产业的结构调整 , 着重发展一大批大型的集团和小型的巨人企业 。这也是两个比较高的层面 , 客观上讲需要很大一批的中小型的企业为这个目标协作、配套 , 支持其发展 。在另一个方面 , 与大型的企业建立了稳定协作的配套关系 , 也是中小型的企业寻求发展和争取生存主要的途径 。所以 , 提高中小型的企业竞争优势 ,第一要结合浙江省的结构调整的目标和产业的升级要求 , 使一批中小型的企业融入大的集团和小型的巨人企 业 的 生产经营体系中,成为其骨干。(二)以资本当作纽带 , 建立起专业化的生产和协作的企业合作链,现代产业的经济学认为 , 建立
34、起以少数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为中心 、大多小的企业为基础的 , 大型的企业与小型企业为一体产业的组织结构 , 是实现产业的组织合理化基本的要求 , 也就是中小型的企业发展重要的保证和前提。但是浙江省大型企业的数量不是很多 , 能够吸纳小企业的数量有限 , 所以鼓励小的企业与省外的大型企业进行配套 , 为国际的大型集团进行配套 。在具体的操作中 , 要注意建立起以资本当作纽带专业的协作关系 , 支持国外大型的企业采取“加量控股”方法来实现重组浙江省的中小型的企业 。第二 , 按纵向的产业链 、横向的配套为主线 , 积极引导小型的企业进行专业化的生 产 , 并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协作配套来
35、组合起来 。一般来讲 , 直接为大型的企业配套的小型企业是少数的 , 大量小的企企业在专业化的生产基础上 , 以不直接的方法被吸入到大的企业生产的体系 。专业化的协作有一下几个层面 : 第一层面为大的企业 ; 第二层面为直接为大的企业配套生产的专业的企业 ; 第三层面是在第二层面的基础的专业化的企业 , 然后是第四 、第五层面 。在第三 、四 、第五层面的企业和大型企业没有直接的联系 , 和其上一层面的企业关系也不是十分稳定 。但是通过这种的方式 ,一大批的专业化生产的小型企业间接的进入到大企业产业链中 。在调查时发现 , 浙江省处于第三 、第四层面的小型企业很多 , 以间接的方式进入到产业链
36、或横向的配套 , 是提高小型企业的竞争力十分重要一环 。(三)依靠专业的市场和大型的流通的企业 , 以形成纵向的一体化竞争的优势专业,市场发达这是浙江省具备优势 。在浙江的中小型企业中 , 大约有 23 %依靠专业的市场生存与发展 。在部分地方 , 专业的市场与企业逐渐互为依靠 , 形成了区域的特色经济 , 为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一种十分有效得地域的组织形式 。从浙江省的小型企业产品特点和行为特点来看 , 要注意发展系列成套中间产品的专业市场 , 并逐步成为全国性采购的中心 , 使浙江省广大的中小型的企业能够通过省内的专业化市场以走向全国的市场 。通过大型的批发的企业以及外贸的企业将产品推向新的
37、市场 , 是小型企业稳定的发展另外重要的途径 。从国外先进经验来看 , 小型企业借助大型的流通企业 , 可以用以较低的成本来获得比较稳定的市场 ,因此 , 有一大批的小型企业是依靠流通企业来发展的 。从浙江省的情况来看 , 大约共有15 %的小型企业它的产品主要是进入了流通企业 , 但依靠大型的流通企业的小型企业不 多 。因此 , 也可以通过代加、定牌加工等方法将小型企业纳入到省外的 、国外的大型的流通企业经营的体系 。(四)加大发展的高新技术的产业力度浙江的小型企业多以乡镇企业为主 , 技术层次偏低 , 以高新的技术为主的和技术开发性的小型企业发展不是很快 。从国外的情况看 ,1980年以后
38、 ,伴随着高新的技术兴起与发展 , 一大批以高新的应用和开发为主小型的企业迅猛发展起来 , 成为了小型企业的发展主力军 。这种具备高科技水平的小型企业 , 通过向大型企业提供自身专利 、承担大企业某一零部件的特殊加工或特殊工艺 , 与大型的企业形成平等、平行的分工协作的网络 , 这些小型企业存在和发展 , 对推动高新发技术发展 , 提升小型企业的层次 , 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五)改善融资的环境 , 增加融资的渠道,中小型的企业需要有一个十分良好融资的环境 。这种环境需要政府的有关融资支持帮助中小型的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吸引风险投资和在二板的市场等融资渠道进行融
39、资 , 来缓解企业资金的不足问题 。(六)坚持自身技术的创新 , 提升中小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西方的发达国家 , 中小型的企业发挥自身的灵活性 , 在某个领域对于推动科技的进步 , 开展技术的创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本文基于对浙江中小企业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和产业集聚理论为基础,通过计算公式列举出13种因子,并以具体的数据结论为支撑,得出了浙江中小企业集聚成长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六点建议,通过以上的具体论述,希望能在中小企业集聚成长的研究问题上起到积极的作用。参考文献 1.文启、王缉慈:“产业的柔性集聚及其区域竞争力”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第10期。 2.栗娜、曾晓萱
40、:“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特色及启示”J,科研管理1998年第3期。 3.杨小凯、黄有光: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种新兴古典微观经济学框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4.袁纯清: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5.李新春:战略联盟与网络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6.李新春:“企业集聚化成长的资源能力获取与创造”J,学术研究2002年第7期。 7.李永刚:“浙江民营企业的群落式衍生扩张”J,乡镇企业、民营经济(人大复印资料)2002年第1期。 8.林思达:“浙江省中小型企业集聚发展的主流模式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模式研究2001年第6期。 9.汪少华
41、、汪佳蕾:“浙江省企业集聚成长的创新模式”J,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8期。 10.熊军:“群的概念、假设、理论及其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年第4期。 11.郑亚莉:“产业集聚成长的知识分析”J,财经科学2002年第6期。 12.Aino Halinen,Jan-Ake Tornroos,“The Role of Embeddedness in the Evolution of Business Networks”,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Vol.14.No3,187-205,1998. 13.Nathaniel H.Leff,“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Economic Groups”,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