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基于LabVIEW的温度采集系统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979374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LabVIEW的温度采集系统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LabVIEW的温度采集系统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LabVIEW的温度采集系统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LabVIEW的温度采集系统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LabVIEW的温度采集系统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LabVIEW的温度采集系统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基于LabVIEW的温度采集系统设计.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宁德师范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LabVIEW的温度采集 系统设计院 系 :物理与电气工程系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讲师完成日期: 2015年5月摘 要 本论文按照软件工程的科学方法描述了温度采集系统的开发过程,以研究数据采集技术为目的,利用图形化编程工具LabVIEW编写了温度采集系统。该系统中具体实现了用户登录,数据采集,数据存储与波形回放等功能。论文首先阐述了虚拟仪器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并与传统仪器对比,凸显它的优势,简述了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概念,还提出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要求。主要从软件方面提出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叙述了温度采集系统的核心模块、程序框图

2、和人机交互界面。最后对采集系统进行评估分析,提出一些可以改进完善的建议并对全文进行总结。关键词:虚拟仪器;LabVIEW;数据采集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scientific method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system, to study the technology of data acquisition for the purpose of using LabVIEW gr

3、aphical programming tools and write the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system. This system realizes the user login, data acquisition, data storage and waveform playback.First, this thesis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virtual instrument, and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instrume

4、nt, highlighting its advantages, and briefly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 of the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system design requirements. Mainly from the aspect of software proposed acquisition system design, the core module of the temperature acquisit

5、ion system, diagram of program and man-machine interface is described. At the end of the acquisition system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summary.Keywords: virtual instrument; LabVIEW; data acquisition目 录 1 引言11.1 测控技术现状与前景11.2 虚拟仪器与传统仪器的对比11.3 本设计的项目要求2 2 数据采集系统的概念32.1 数

6、据采集系统的目标32.2 输入信号的类型32.3 数据采集模块42.4 采集卡硬件简介52.5 传感器简介5 3 软件设计相关技术73.1 数据库简介73.2 数据库相关程序设计83.3 用户管理模块设计103.4 LabVIEW自动识别串口技术介绍13 4 程序调试过程15 5 总结19 致谢20 参考文献21 附录A 总体程序图22 附录B 登录子VI程序图23 附录C 温度采集信号程序图24 附录D LabVIEW调用Excel程序图25基于LabVIEW的温度采集系统设计 1 引 言1.1 测控技术现状与前景测控技术在当代的科学技术诸多领域中都应用十分广泛,它的发展被认为是科学技术现代

7、化的重要条件和明显标志。在曾经的工业现场,多种数据都是采用人工读数和记录,对大量的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非常困难,几乎无法满足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国防、通信、航空、制造等科技领域,要求测试和处理的信息数据量越来越大、而速度要求也越来越快。另一方面,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快速崛起,配合高精度、高性能的数据采集仪器的推广应用,使得数据采集实现了高度的人工智能化,大批量数据实时采集和分析都可以让计算机同步进行,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测量精度和测量速度。紧随着测控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和突破,之后衍生了PC仪器、智能仪器以及虚拟仪器等自动测控系统,与此同时软件系统成为了计算机系统的重中之重。虚拟仪器L

8、abVIEW程序就是计算机处理分析系统软件之一,它采用浅显易懂的图形化编程令用户更好的学习和应用,这也是使其成为普及率仅次于C+的编程语言的原因1。1.2 虚拟仪器与传统仪器的对比虚拟仪器在计算机硬件模块和电子测试仪器基础上构成的,而软件部分才是虚拟仪器的核心。虚拟仪器技术具有四大优势:1)性能高效:虚拟仪器开发的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的,它的优势也继承于最新的商业现成的,现成的计算机技术的高效的性能优势,LED显示技术, 高效的处理器和快速的文件处理能力,使用户进行复杂的分析,可以实时,而在高速的数据导入磁盘。此外,互联网的快速成长,也使得虚拟仪器技术不断的进步发展,它的高效性也逐渐的得以体

9、现。2)可扩展性高:可扩展性高的硬件和软件,使人们不在局限于当前的采集技术。虚拟仪器的高灵活性,使得人们只需要更新计算机或测量硬件设备,可以将硬件升级成本降低到最小,不需要软件升级也可以提高用户的整个系统。 当市场上产生了最新的测量技术并带来新型的硬件设备,用户只需要将最新的硬件替换老旧的设备,从而来更新仪器,达到升级和更新成本最小化的目的。3)减少开发时间:NI高效的软件结构,结合最新的计算机,仪器仪表和通信技术。在驱动程序和应用两个层面上这一软件架构的设计,用来让用户的操作更加的简便,加上强大的功能和软件硬件搭配的灵活性,使得用户能够很轻松的自定义构建和维护一个多功能的测量仪器。4)无缝集

10、成技术:虚拟仪器技术本质上是一个集成了多种硬件和分析软件的一个虚拟的仪器。传统的测量仪器要实现更复杂的功能,以往需要多个特殊定制的测量仪器,才能满足测试要求,而将这些不同的设备连接起来使用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虚拟仪器就可以完全避免浪费这些时间,虚拟仪器软件平台提供一个标准的接口,各种各样的测量硬件设备只需要接入在这个接口上,就可以轻松的整合到一个系统,实现了一个系统集成多个测量设备,提高了仪器的多样性,能够在复杂的需求中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2。虚拟仪器在计算机硬件模块和电子测试仪器基础上构成的,而软件部分才是虚拟仪器的核心。图1-1是传统仪器与虚拟仪器的比较。 图1-1 传统仪器与虚拟仪器的

11、比较1.3 本设计的项目要求要求和说明主要有以下几点:1)具有登录界面:登录失败禁止进入系统,登录成功后显示系统时间和上次登录时间。包括管理员和普通用户2种权限,其中管理员可以对所有人员进行操作,普通用户只可以更改用户名和密码。2)以波形记录实时数据,具有存储功能,保存内容包括用户名、采样时长、具体数值和波形图等。3)数据回放功能,打开历史数据,显示历史记录波形和数值索引。4)系统的使用帮助,退出按钮等。2 数据采集系统的概念2.1 数据采集系统的目标数据采集系统的目标,就是采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并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信号,然后传给计算机进行相应的处理,得出所需的数据。与此同时,将得到的

12、数据进行显示或打印,以便实现对某些物理量的检测和监视,其中一部分数据还将被生产过程中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用来控制某些物理量3。数据采集系统性能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它的精度和速度,采集精度高、速度快则优。2.2 输入信号的类型在数据采集应用领域,常将被测信号分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也称连续时间信号)。数字(二进制)信号分为开关信号或脉冲信号。模拟信号可分为直流、时域和频域信号,如图2-1所示。 图2-1 信号的种类1)数字信号第一类数字信号是开关信号(On-Off),如图所示。一个开关信号运载的信息与信号的瞬间状态有关。TTL电平信号就是一个开关信号,一个TTL电平信号如果在2.0V5.0V之间,就定

13、义它为逻辑高电平,如果在00.8V之间,就定义为逻辑低电平。第二类数字信号是脉冲信号。这种信号包括一系列的状态转换,信息就包含在状态转化发生的数目、转换速率、一个转换间隔或多个转换间隔的时间里。2)模拟信号模拟直流信号(DC)是静止的或变化非常缓慢的模拟信号。直流信号最重要的信息是它在给定区间内运载的信息的幅度。常见的直流信号有温度、流速、压力、应变等。采集系统在采集模拟直流信号时,需要有足够的精度以正确测量信号电平。模拟频域信号与时域信号类似,但从频域信号中提取的信息是信号的频域内容,而不是波形的形状,也不是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用于测量一个频域信号的系统必须有必要的分析功能,用于从信号中提取频

14、域信息。模拟频域信号也很多,比如声音信号、地球物理信号、传输信号等。现实中的信号并不是互相排斥的,一个信号可能运载有不只一种信息,可以用几种方式来定义信号并测量它,用不同类型的系统来测量同一个信号,从信号中取出需要的各种信息。模拟时域信号运载的信息不仅有信号的电平,还有电平随时间的变化。在测量一个时域信号或者说是波形时,需要关注波形形状的特性,如斜度、峰值等。为了测量一个时域信号,必须有一个精确的时间序列,间隔也要合适,以保证信号的有用部分被采集到。现实中存在许多不同的时域信号,比如心脏跳动信号、视频信号等,测量它们通常是因为对波形的某些方面的特性研究4。2.3 数据采集模块对计算机进行总线扩

15、展以便将其用于实验室研究、工业控制、测试和测量、这些都要用到基于计算机的数据采集技术。一个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任务是测量和产生现实世界的物理信号。数据采集,是指将外界的各种模拟和数字被测设备单元中的非电量或者电量信号经过传感器转换成为电信号后,然后进行自动采集,最后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上位机中进行分析和处理。数据采集包括传感器信号转换、信号采集、信号传输、信号处理和显示四个过程。其中信号采集是其中最为核心的一部分。 在模拟电子技术当中,一个在连续时间上不间断变化的模拟信号通过一系列的处理之后,转化成为与源信号相对应、具有相同特征性的的数字信号,这整个转换过程,一般称之为 A/D(模拟-数字)转换

16、过程。如果将整个过程反过来进行逆转换则被称为 D/A(数字-模拟)转换过程。在数字信号处理领域,这些都是非常必要,而且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过程5。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如图2-2所示。图2-2 数字信号的处理系统2.4 采集卡硬件简介模拟信号在电脑无法直接识别,它不知道多大的模拟信号代表的是什么温度,这个时候就需要采集卡,它所做的就是将电脑不识别的信号转换为电脑可识别的信号,实际上,就是一个A/D转换器。本设计所选用的USB采集卡,是一款基于ST(意法半导体)公司STM32系列处理器全功能评估开发板。该STM32开发板具备丰富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抗干扰强,内置过流过压保护。它可以作为简单的USB采集板,可

17、连接本设计所需要的传感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多种开发板供电方式。温度采集设计是采用USB连接线供电,内置500mA自恢复保险丝,有效保护用户USB接口和开发板的硬件。2.5 传感器简介传感器是跟外界沟通的渠道,它把外界的各种物理信息如光、压力、温度、声音等物理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因为只有将这些信息转换为电信号之后,才有被采集的可能。传感器的任务就是把温度数值转换为模拟的电信号。本设计所使用的传感器,直接采集需要的信息,不需要复杂的信号调理部分,故在设计中没有特别描述。DS18B20是数字温度传感器,具有3引脚TO-92小体积封装形式,温度测量范围为:- 55 + 125,可编程为9位

18、 12位 A/D 转换精度,测温分辨率可达0.0625,精度为0.5。它采用单根信号线,既传输时钟又传输数据,而且数据传输是双向的,具有节省I/O口线资源、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便于总线扩展和维护等诸多优点。图2-3是DS18B20内部结构框图。图2-3 DS18B20内部结构框图用 STM32 驱动 DS18B20 的程序,其实是从51程序直接移植过来的。要驱动 DS18B20,主要的难点是在时序上,而且是us级的时序。使用STM32的定时器来做us级的定时,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可以正常读出DS18B20的温度。需要一提的是,因为51是双向的I/O,所以作为输入输出都比较方便,不用去设置5

19、1的I/O口。但STM32就不同,需要设置STM32的I/O口的输入或输出状态。移植程序的重点就在这里,其它方面就和51一样。DS18B20复位过程为: STM32 将数据线拉低至少480us,然后释放数据线,等待1560us让DS18B20 接收信号,DS18B20接收到信号后,会把数据线拉低60240us,STM32检测到数据线被拉低后标识复位成功。因为硬件资源和程序由他人提供支持,有关知识只做初步了解,故在此不做进一步分析。复位时序、读写时序过程,分别如图2-4、图2-5和图2-6所示。图2-4 复位时序图2-5 读时序图2-6 写时序根据 DS18B20 的通讯协议,DS18B20只能

20、作为从机,而STM32作为主机。STM32控制 DS18B20完成一次温度转换必须经过3个步骤:(1)每一次读写之前都要对DS18B20进行复位;(2)复位成功后发送一条ROM指令;(3)第三步是发送RAM指令,这样才能进行DS18B20的预定操作。因为DS18B20内部转换温度较缓慢,12位分辨率需要等待750ms才能转换完成,所以需要等待转换1000ms,即以1秒的速度采集温度。在得到温度值的低8位和高8位之后,就可以根据传感器的实际算法,求出外部实际的温度值6。3 软件设计相关技术3.1 数据库简介 在本系统的应用中,数据库是一个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和存储地,它的好与坏关系到系统运行的效率和

21、稳定性。对于小型数据的处理可以用Office系列的Access数据库,其最大好处是在数据量比较小时,可以方便、快速的进行各类数据的查询和处理。SQL数据库则用于大批量的数据库。因为SQL数据库是在硬件上直接以簇保存的,在调用时直接保存在暂存中,这样读写都可以迅速进行。但是正因为它在调用时保存在暂存中,所以占用系统资源较多,会影响其他程序的执行。 通过对比分析,本系统中可以应用SQL语言调用Access数据库,这样充分利用了其方便的语言化编程和快速性、节省资源的特征。LabSQL与数据库之间是通过ODBC连接,用户需要在ODBC中指定数据源名称和驱动程序。因此在使用LabSQL之前,首先需要在W

22、indows 操作系统中的ODBC数据源中创建一个DSN(data source name,数据源名)。LabSQL与数据库之间的连接就是建立在 DSN 基础之上的7。其连接流程如图3-1所示。图3-1 LabSQL与数据库连接框图3.2 数据库相关程序设计创建数据库:通过Access软件,创建一个数据库文件,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设计。操作过程是:新建一个空数据库,在此数据库中建立所需要的表,并设置表的内容。表格内容的创建如图3-2所示。图3-2 创建数据库表格内容指定数据库:是对数据库编程中某个数据库位置的标明,也就是说它像指明灯一样,引导相关的数据库操作程序找到数据库,进行后面的操作。操作过程

23、是:指定并拆分路径,再创建路径,此时可以确定数据库的位置,需要对数据库的路径进行操作。因为所有的数据库操作都是通过调用SQL语言进行,所以需要转换为字符串。详细程序如图3-3所示。图3-3 指定数据库对数据库的相关操作:所有的数据都要写入数据库或从数据库中读取,所以要对数据库进行编程操作。打开数据库利用的是“打开自动化”函数,它也是对数据库操作的一种集中处理方式。本系统中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都是应用了自动化函数,也是一些直接编写成工具包的可以调用的子VI函数。数据路径和打开用户名及密码都是由“指定数据库”函数提供。打开数据库后,写入相应的命令后直接进行命令操作即可8。通过SQL Execute.

24、vi执行相关命令后,通过数组函数,把数据库中的内容显示在用户管理面板中。完成命令输入和执行结果显示后,就可以关闭数据库了。具体的调用数据库和关闭数据库程序分别如图3-4、图3-5所示。图3-4 调用数据库图3-5 关闭数据库3.3 用户管理模块设计这一块程序框图主要是用while循环加事件结构组成。登录按键事件分支:鼠标点击登录按钮,调用数据库,判定密码和用户名是否相符,如果不相符,弹出登录失败提示;如果相符,则登录成功;若登录成功,将温度采集、用户管理、数据回放按钮置为Enabled状态,否则为Disabled状态。登录成功的同时,将用户名、权限、上次登录时间进行显示。该事件分支程序如图3-

25、6所示。因为条件限制,总体程序和登录子VI程序详见附录A、附录B。图3-6 登录键值改变获取系统时间模块:利用while循环,重复执行内部的子程序框图,直到条件接线端(输入端)接收到特定的布尔值,即按下前面板的退出按钮。while循环至少执行一次。程序实现方法如图3-7所示。图3-7 获取当前时间注销按钮分支:本分支处理注销按钮事件。点击注销按钮,则将用户名密码清空,将温度采集、用户管理、数据回放按钮禁用并重新回到系统欢迎界面。具体程序如图3-8所示。图3-8 注销键值改变个人信息修改按钮分支:利用条件结构来设计,可以进行密码修改等操作。先判断2次输入的新密码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进行弹窗提示。

26、如果新密码和新密码确认输入一致,也有修改成功提示,并利用updata语句将数据库里的个人信息更新9。具体程序如图3-9所示。图3-9 信息修改管理员人员添加操作分支:只有具备管理员权限才可以对人员进行添加管理操作,这一部分是添加用户信息,即用户名和密码。具体程序如图3-10所示。图3-10 管理员添加人员操作添加新用户子程序VI:在这里可以对人员进行添加删除操作,最后需要点击确定按钮才生效,如果是点击了取消按钮,则就不进行操作。具体程序如图3-11所示。图3-11 管理员确认添加操作管理员人员账户删除分支:只有具备管理员权限才可以对人员进行删除管理操作,这一部分是删除用户信息,即用户名和密码,

27、前面板会以表格的形式体现,在下文会体现。具体程序图3-12所示。图3-12 管理员删除操作管理人员账户刷新分支:用于把添加或删除操作后的管理人员表刷新显示在前面板表格中以便查看。具体程序如图3-13所示。图3-13 管理员刷新操作帮助按钮键值改变分支:该分支处理帮助按钮事件。点击按钮,打开word格式说明书,用LabVIEW调用cmd技术。具体程序如图3-14所示。图3-14 帮助按键值改变退出键值改变分支:点击退出按钮时触发,Clear Errors.vi将错误状态重置为无错误,代码重置为0,源重置为空字符串。使用该VI来忽略一个错误,节点不会传递错误输入至错误输出端。无论节点运行前是否发生

28、错误,节点都返回无错误。程序如图3-15所示。图3-15 退出按键值改变3.4 LabVIEW自动识别串口技术介绍在LabVIEW程序中,采用了自动识别串口技术,采用的协议就是在while循环中,LabVIEW试图给COM0到COM50一共51个串口发送“ 0x63”,如果收到STM32发送回来的2个十六进制字节应答: 0x63,0x70,那么LabVIEW 就知道 STM32 下位机就连接在这个串口上了,同时退出 while 循环,并输出串口资源名称。LabVIEW 上位机自动识别串口程序如图3-16所示。图3-16 自动识别串口程序这里设置for循环为2次,是为了防止STM32的串口第一次

29、发出的数据丢失,造成LabVIEW不能正确识别串口。这里启用了for循环的条件接线端,可以在正确识别串口后,退出for循环。一般来说,串口或RS485通信,都是需要定义好协议的,例如,定义帧头、命令码、数据、帧长度和校验和等,这样的通信就不会出错。当然,也可以修改这个协议,例如:不发送 0x63,改为0x66,或者多发送几个字节;应答字节也可以修改。值得一提的是“硬协议”和“软协议”的区别。硬协议:是指物理层的硬件协议。例如 RS232和RS485协议,分别规定了实现“0 ”和“1”数据的物理电平等。软协议:是指应用层的用户协议。这类协议由用户定义,实际上是千差万别,随意性很大。开始采集按钮分

30、支:点击按钮,上位机自动扫描串口,如果未找到开发板,会提示框弹出信息,若找到串口,会设置相应波特率及超时时间等串口参数,并向串口发送0x7a指令,采集卡收到指令后,自动开始采集数据,前面板记录采集的数据波形。将超时时间设为1000ms,即一秒钟采集一次数据10。该分支程序如图3-17所示。温度采集信号程序见附录C。图3-17 开始采集键值改变停止采集按钮分支:发送0x88给采集卡,当采集卡收到0x88指令后,发现不是0x7a,那么就停止数据采集。保存数据按钮分支:点击保存按钮,自动将波形图的数据保存到excel模版中,可以选择路径,报表内容包括表头、用户名、采样时长、数据、波形等。事先需要设定

31、好报表的模版以便程序调用,该部分需要用到LabVIEW报表生成工具包11。具体程序如图3-18所示。图3-18 保存数据程序数据回放模块:即选择路径按钮分支,支持历史数据索引用查询。其中LabVIEW打开excel的方法,采用的是ActiveX方法,程序图见附录D。前面板控件初始化:利用平铺式顺序结构来初始化前面板主要的按钮和输入框等。它的执行顺序是严格按照框图从左至右执行。程序如图3-19所示。图3-19 前面板初始化4 程序调试过程在程序调试之前已经对人机交互界面进行一定程度的美化,过程不详细赘述。打开LabVIEW主程序,然后运行,可以看到温度采集系统的欢迎界面,包括用户名、密码输入框、

32、帮助和退出按钮等。前面板如图4-1所示。当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不相符时弹出提示框,禁止登录系统。密码错误弹窗如图4-2所示。图4-1 温度采集系统主界面图4-2 错误提示只有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与数据库里的用户名和密码相对应,才可以进入系统,进行下一步操作。登陆成功后显示用户的权限、上次登录的时间和当前系统时间,并且温度采集、用户管理和数据回放按钮点亮为可用状态。登陆成功界面如图4-3所示。图4-3 登录成功点击用户管理按钮,当登录者是管理员权限时,可以对所有数据库里存在的人员进行添加、删除和刷新。操作界面如图4-4所示。图4-4 管理员的操作界面继续点击添加按钮,可以增加数据库的人员,可以设置新人

33、员的用户名、密码和权限。操作界面如图4-5所示。图4-5 添加人员操作如果登录者只有普通用户权限时,那么只允许对登录者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修改。操作界面如图4-6所示。图4-6 修改用户名和密码点击温度采集按钮,切换到数据采集的波形图界面,包括时间轴和相关按钮,默认是空白页并且无波形,只有点击开始按钮后才执行采集操作并绘制波形。界面如图4-7所示。图4-7 采集过程的波形图按下该界面的保存按钮,在报表模版中打开刚才记录的数据以及波形图,数据报表包括登录用户名、采样时长和每个时间点对应采集的温度数值。在office工作簿中可选择存储路径。报表样式如图4-8所示。按下数据回放按钮,界面切换到数据回放

34、默认空白页,此时无波形,单击打开按钮,弹出硬盘上的报表选择对话框,选定一个已储存好的报表打开,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波形和数据索引。波形回放界面如图4-9所示。单击选项卡上的帮助按钮弹出word格式的系统帮助说明,也可以打开其它格式的说明,只需修改相关程序即可,但前提是说明文档需存在于主程序文件夹当中才可以被定位。按下退出按钮停止LabVIEW程序的运行。图4-8 存储的报表样式图4-9 历史波形回放测试当时室温25,开始采集4s后用手捏住采集板上的DS18B20传感器可以看到波形明显上升;放开一段时间,待传感器逐渐冷却,采集的波形呈现下降趋势,如图4-7所示。由图4-9得出索引的数值和图4-8记

35、录的数值一致。经过一系列操作验证了LabVIEW程序的可行性。5 总 结虚拟仪器是当今世界高科技的产物之一,它将测试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打破了传统仪器的限制,具有开发成本低廉、结构清晰、程序拓展性强等诸多优点。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最终确定了设计方案。利用LabVIEW平台编写了可用的温度采集系统,在程序编写过程中,按照软件工程思想来编写,有效避免程序杂乱无章。编程中所需的关键技术在文中也有体现。先从整体的大方向出发,然后具体到子程序。只有子程序无误,再进行下一个层结构的设计。如此反复排查错误并优化结构,直到最后主程序框图时,遇到了不少困难,因为既要考虑程序能够顺利进行,同时

36、要进行人机交互界面美化,因此做了许多细节工作,直至成功运行整个程序。本文设计的系统经过测试,能够满足设计所需要求。但是由于硬件条件有限和自身水平不足,本系统还存在一定缺陷,如采集速度较慢,有一定延时等。通过进一步研究可以将本系统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还可以与湿度监测系统、烟雾监测系统结合,添加网络模块的设计实现远程操控等,应用于诸多领域。通过这次设计,深刻意识到虚拟仪器技术将会是仪器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它会以更强的技术和更完善的功能来占领仪器技术市场,可能带来仪器技术的深层变革。致 谢在课题和论文即将结束之际,首先向我的指导老师宋老师的培养和教导表示衷心的感谢!本论文是在

37、宋老师的悉心指导、热情帮助下完成的。无论是从选题、方案设计还是文档格式编排都花费了老师的不少心思。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关心学生的风范让我获益颇丰,使我学会了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同时也感谢我的同学朋友,在硬件资源和软件设计方面,他们给了我很多不错的建议,为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让我少走很多弯路。虽然,毕业论文的撰写在众人的帮助下已告一段落,但真正对学术的实践只是开始,我会扬起前进的帆,继续在知识的海洋中积极奋进。最后,谨向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评审论文和参加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由于本人能力有限,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参 考 文 献1 陈国顺,宋新民,马峻等.

38、网络化测控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4-5.2 彭勇,潘晓烨,谢龙汉.LabVIEW虚拟仪器设计及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8-9.3 陈锡辉,张银鸿.LabVIEW8.20程序设计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214-216.4 孟盈盈.基于LabVIEW的数据采集系统教学仪器的设计D.广西: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12.5 胡仁喜,高海滨.LabVIEW2010虚拟仪器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67-270.6 柳小勤.基于DS18B20和LabVIEW的多路温度采集系统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3.7 郑对元等.精通LabVIEW虚拟仪器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358-361.8 凤俊翔,张健,薛铭刚.基于LabSQL的LabVIEW和数据库链接技术J.现代电子技术,2010(24):155-157.9 张淑敏,毕丽红,马艳芳.基于LabVIEW的数据库管理系统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0(23):5-6.10 (美)特拉维斯,乔瑞萍等译.LabVIEW大学实用教程(第三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290-300.11 刘闯.基于LabVIEW的报表生成J.测控技术,2010,29(5):102-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