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84803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毕业设计(论文)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毕业设计(论文)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毕业设计(论文)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毕业设计(论文)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 要随着世界大多数国家电子政务的大力推进、人口的频繁流动和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加速转型,使得建立一个全国范围内的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成为必然,其快捷的服务和科学有效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将得到人民和政府的青睐。本文在对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进行深入调查的同时,主要研究了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主要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并设计开发了这个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该系统集信息录入、信息查询、信息统计和信息预测于一体,还融合了信息导航,把计划生育工作由以往的单纯的强制管理模式发展为以服务为主,管理为辅的管理和服务相结合的新型的模式,把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论文首

2、先从系统的开发背景、社会需求和实现意义谈起,然后,重点介绍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设计部分从系统实现目标、实现思路和系统分析着手,提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对系统的功能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做了详细的说明;实现部分介绍了系统中各个模块的实现方法。最后,论文通过对系统进行全方位的测试指出了系统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系统的最终结果进行了客观的评估。关键词:电子政务;计划生育;综合服务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Family PlanningCompositive Service and Management SystemAbstractWith the great adva

3、nce of E-government of mo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continual flow of people and accelerative of governments revolution to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the concept of building a family planning compositive service and management system in all of the country is inevitable and gradually rooted in peop

4、les hearts. Whats more, the family planning compositive service and management system will attract many people and governments for its high-speed and convenient service and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controlling the population size and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the people.The means and measures in

5、 family planning management are mainly researched, and at the same time family planning management is deeply investigated, then the family planning compositive service and management system i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The system gathers information input, information query, information statistic, inf

6、ormation forecast and information navigation. And the system makes family planning work develop from old and single shotgun management model to a new service primarily and management auxiliarily model, which enhances the family planning work to a new level.In this thesis the system development backg

7、round, the social demand and the realization significance are mentioned firstly. Then the system desig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arget system are introduced with emphasis. In the part of system design, the whole scheme is proposed on the system realization goal, the realization mentality and t

8、he system analysis; in particular, the function design and the database design of the system are given detailed description. In the part of system implementation, methods are introduced about how to implement each module of the system. Finally, an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system is made by carryi

9、ng out a comprehensive system testing, and a scheme of optimization is put forward considering the defects of the system detected in the testing in this thesis.Key words: E-government; Family Planning; Compositive Service目 录第一章 引 言11.1 开发背景11.2 社会需求21.3 现实意义4第二章 系统分析72.1 系统实现目标72.2 系统运行环境92.3 实现思路和方

10、法102.4 系统开发环境112.4.1 后台数据库112.4.2 开发平台122.4.3 系统开发环境142.5 数据流图152.5.1 系统数据流图的组成符号162.5.2 系统数据流图172.6 数据字典212.6.1 系统数据字典的词条描述222.6.2 系统的数据字典22第三章 总体设计263.1系统总体设计描述263.2系统模块图273.2.1 系统总体结构273.2.2 系统模块描述313.3 数据库总体设计333.3.1 数据库介绍333.3.2 系统E-R图34第四章 详细设计和系统实现404.1 详细设计和系统实现步骤404.2 功能模块的设计和实现414.2.1 基础数据

11、处理模块414.2.2 数据查询模块444.2.3 数据统计报表模块464.2.4 数据导入导出模块474.2.5 系统功能设置模块504.3 数据校验51第五章 评估测试535.1 软件测试535.2 测试环境535.3 测试计划545.3.1 安装测试545.3.2 界面测试555.3.3 集成测试575.3.4 功能测试575.3.5 性能测试595.3.6 安全性测试605.4 测试结果与评价60第六章 结束语61参考文献62致 谢64第一章 引 言1.1 开发背景 信息化是一场革命,信息化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1。自从1954年政府中的第一台计算机出现在美国的工资管理系统中以来,办公自

12、动化、无纸办公、远程政务处理等已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竞相追求的目标。然而,真正的电子政务还远不至于此。自从有国家以来,政府和市场就一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两大力量。而作为庞大信息资源的拥有者,政府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和服务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世人所关注的目标2。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使得电子政务的发展成为当今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3。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89%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着手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并将其列为国家级的重要事项4。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我国顺应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潮流,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5。电子政务建设已成为促进国民经

13、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策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6。国务院领导曾经指出,“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 7。电子政务的发展既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我国信息化总体发展的关键。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既是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我国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崭新的机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今后要“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过程中必须抓紧解决好的一个

14、重要问题。我国改革开放26年的经济发展的实践深深启迪我们,谋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之一,在于准确把握政府的职能定位,快速实现政府角色的转换,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全面实现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从“细职能、大政府”向“宽职能、小政府”转变,从“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从“权力政府”向“法制政府”转变,其核心是建设服务型政府8。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用最简洁的话来概括,就是“服务”二字9。具体地说,就是要以服务型导向代替传统的政府中心主义,政府承当的是为市场和企业提供服务、信息、协调社会秩序的角色。有人对此形象地比喻:造好一

15、池水,让各个市场主体游泳。中央提出的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就是这种改革理念的具体指向。把管理型政府置换为服务型政府,当然要对原有的政府机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总的原则是收缩权限,越位的要复位,错位的要正位,缺位的要补位,有效解决“该管的无人管,不该管的多头管”的问题。总之,要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和方法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加快经济的发展,必须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计划生育管理部门作为政府部门的一部分,势必要向服务型转换。电子政务的发展可以全面提高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并能极快地推动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换,有效地保证

16、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促进国内相关产业群体的迅速成长,因此电子政务地建设又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难得的机遇10。另一方面,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加入WTO后的体制改革深化,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必将日益显现,而与国际接轨后的市场经济也必将要求我国的政府职能更加公正、透明、高效。尤其是在加入WTO之后的新形势下,与国际接轨的经济、政治环境对我国政府的影响最大11。一个信息化程度落后的政府,一个在信息时代无法实现政务公开、依法办事的政府,显然无法应对新的时代环境的冲击。因此,适应信息时代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建立一个先进而安全的电子政务系统

17、,从而有效提高政府部门的办公效率和决策能力,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和公众服务,是摆在政府部门面前的一向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因此,电子政务建设对于我国而言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12。我国的信息化建设经过前一阶段的发展已经初显成效,但从总体上讲还是基础比较落后并且发展不平衡。与此同时,一些信息大国也正在积极通过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将其现有的经济优势不断地转化为信息优势,力图形成信息化社会中新的不平等竞争局面。因此,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我国应对加入WTO的一个重大举措。另一方面,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挑战,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政府先行”的发展战略。

18、各级政府已经把加强和规范电子政务建设,提高行政水平、管理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13。1.2 社会需求 发展电子政务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电子政务是新事物、新形势,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政府业务流程,重构一个电子化的政府是先进生产力应用于现代政府的体现;通过电子政府推动中国五千年成文明融入全球化浪潮是弘扬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体现;以电子政务实现执政为民、勤政为民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

19、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报告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方针,党中央以电子政务带动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发展电子政务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电子政务建设不是信息技术在政务领域的简单推广和应用,不能简单地将现有政务职能和业务流程电子化,它本质上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大创新和改革。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在党政分开和政企分开的框架下,建设现代政府体制,通过电子政务的建设,更好地为用户服务,提高政府的监管水平和工作效率,促进政府信息和决策的透明度,最终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14。发展电子政务是拉动国内需求,促进信

20、息产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相当快,在国民经济和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支柱性产业。通过电子政务的建设,率先加快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创造市场需求,对进一步拉动国内信息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发展电子政务是整合政务信息资源的需要15。经过近30年的政府信息化建设,我国政府部门建立了大量的网络系统、业务系统、数据库等,但这些系统绝大多数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网络利用率低,数据共享率低,已成为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因此,在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统一指导下,在建立统一标准和统一平台的基础上,整合已有网络资源、业务系统和

21、信息资源,促进各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发展电子政务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快改革开放的需要。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和加入世贸组织都要求在更广阔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有机遇,也有压力。这些压力也不仅仅体现在对我国农业、金融和服务业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对政府运行模式的冲击。面对新形势的需要,各级政府都必须依法行政、高效行政,不断增强政府监管与服务能力,在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更好地与国际惯例和标准接轨,而实现这些目标离开政府信息化建设是根本办不到的。而一切活动,都是人的活动,都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是中央根

22、据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出的一个重要执政理念,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长远的指导方针,也是实际工作中必须落实的重要原则。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历史进步的结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在世,离不开吃穿用度,安居出行,旅游娱乐,精神享受,乃至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等。因人的种种需要,各行各业便由此催生,为人们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服务。人为自己的生存而建设创造,同时,又不断享有和享受着各项建设创造的成果。世界在人的改造中变得绚丽夺目,社会在人的创造中呈现勃勃生机,人的需要也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另一方面,人又是一切劳动成果最终的和最有资格的评价者,在人的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中,世界与社会不断地

23、向更高、更深、更广的层次迈进,人类幸福生活的境界也不断得到提升。因此,不论是思考,还是行动,人既是其主角,又是其最终目标,以人为本是一切思考和行动的关键。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的发展就能更加符合人民的要求,各项工作就能更加令群众满意,广大人民群众就会以无比的热情和干劲,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未来。而中国人口众多,为保持国家的可持续性发展,我国坚持“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计划生育政策;并且由于现今人民群众的思维的转变,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人

24、民群众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个地方,人口流动是现今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经统计,截至2003年底,我国的流动人口总数已达1.4亿,超过了全国人口总数的10%,流动人口主体是农民和育龄青壮年,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镇。因此,全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和进一步发展的机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的服务水平也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也迫切希望得到加强16。人口的流动促进了人们婚育观念的转变,也给计划生育管理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目前,无论是流入地,还是流出地,违法生育主要发生在流动人口中,约占各地计划外生育总量的50-80%,反映出对流动的育龄妇女在计划生育的管理上不

25、到位,在生殖健康的服务上不到位。此外,由于管理上的疏漏和规章上的缺陷,导致流动人口比较容易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人工终止妊娠,已成为直接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初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来,我国流动人口逐年增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流动人口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这就必然会对现有的户籍管理制度、劳动就业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带来一定的冲击,也对传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提出了现实的挑战。因此,2004年10月26至27日,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

26、作会议在宁波市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深刻分析当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形势,认真总结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经验和主要成绩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研究提出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改革思路、基本要求和任务。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对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特别是对提高流动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持续升高,确保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战略目标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深远影响。流

27、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事关全局,我们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切实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为着更加方便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一个全国范围内的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就势在必行。1.3 现实意义 电子政务是政府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17,是政府管理手段的变革,加快政府职能向服务化转换的进程。一般而言,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而电子政务就是要将这四大职能电子化、网络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政府进行信息化改造

28、,以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电子政务实质上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构建一个电子政府,将原有的政府通过互联网办公技术转变为新型的管理体系,以适应虚拟的、全球性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数字经济,适应社会运行方式的根本转变18。因此,与传统的政府政务相比,电子政务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优势。 电子政务将使政务工作更有效、更精简。 电子政务将使政府工作更公开、更透明。 电子政务将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电子政务将重新构造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关系,使之比以前更加协调,使企业和居民能够更好地参与政府的管理。 电子政府遵循“边际成本降低规律” 19,即社会管理的中间成本随着社会管理范围的扩大而相对减少。根据现代管

29、理学管理成本的概念,管理成这个中间环节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需要消耗资源。传统的政府形态主要采用粗放型的管理模式,运作成本偏高而效率较低,而且这种管理成本还遵循边际成本递增的规律,即管理的社会化任务越重,管理的服务范围越大,则相应的单位管理成本就越高。而在电子政府中,随着政务服务量的增加,投入的信息化建设成本可以在更广的用户范围内加以均摊。因此,单位的管理成本可以下降,这也是信息技术降低管理成本的一个直接效应。而一个全国范围内的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除了比传统的计划生育服务方式有着五个方面的优势,它还具有以下几个重大意义: 有全面实施信息指导作用。乡镇全部使用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利用此系统

30、,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在对每个育龄妇女信息实行计算机管理的基础上,能及时为村级提供指导信息,有效地指导村级工作,提高了管理和服务水平。 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节约行政办公经费。众所周知,计划生育管理部门每年要进行。在使用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之前,一个省的计划生育管理部门每年用于公文传输、印刷、会务等费用累计逾千万元;使用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后,预计每年可直接节约办公开支约四百万元,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大大地提高了效率,保证了信息的及时准确。村级每月根据乡级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提供的服务信息逐项落实工作任务,并将新增的内容准确及时填报,将核实的情况及时反馈给乡镇;乡级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将信息反馈单

31、审核无误后再输入计算机,及时更新育龄妇女个案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统计误差。特别是通过全国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工作,一方面可以向全国各地及时查询流入人员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电脑资料及时将流出人员信息反馈到流出地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它可以规范公文办理行为,提高公文流转速度,促进各项工作更快更好地落实,实现各项日常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对于进一步推动计划生育管理部门高效化、透明化,建设节约型机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运用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实现基础信息管理、优质服务、群众需求、查询统计等

32、功能。此综合服务管理系统不仅减轻了机关工作人员工作负荷,同时为各级领导提供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信息和分析资料。通过层层建立信息采集责任制,使信息采集渠道畅通,保证了信息及时、准确地收集、录入、反馈、上报。过去以手工方式管理计划生育统计帐卡、表册,不仅繁冗拖沓,准确性不高,及时性也难于把握。现在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只要司其责,进行定期、不定期地信息采集和录入,就能随时掌握每个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需求,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能将主要精力放在为落实群众需求、提供优质服务上来,使得计划生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服务制度化、优质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第二章 系统分析需求获取可能是软件

33、开发中最困难、最关键、最易出错及最需要沟通交流的活动20。对需求的获取往往有错误的认识:用户知道需求是什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和他们交谈从他们那里得到需求,只要问用户系统的目标特征,什么是要完成的,什么样的系统能适合需要就可以了,但是实际上需求获取并不是想象的这样简单,这条沟通之路布满了荆棘21。为了使获取的用户需求更精确和更完全,由于各级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使用本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的侧重点不同,乡镇级计划生育工作人员虽然使用的人数较多但是他们使用本系统的面比较窄,他们一般只是使用本系统进行数据的录入和一些简单数据的统计,而市县级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使用本系统的面是最广的,他们基本上使用本系统的各

34、个方面,而省级计划生育工作人员采用本系统的面也是比较窄的,主要是给系统权限设置和对数据的统计,并且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一些结论,因此从乡镇级选取了三名工作人员、市县级选取五名工作人员、省级选取三名工作人员参与需求分析。并且为了使得整个需求更具完整性以及整体效果的把握上,从省级选取了熟悉整个计划生育流程的两名资深工作人员参与本系统的需求分析,为了让需求分析更具权威性,省级计划生育局局长和处长也一起参与了整个需求分析。通过这十四位用户和本系统的开发人员共同努力,制定了本系统的需求。2.1 系统实现目标 目前,计划生育工作采取的是从中央到地方分级管理的工作模式,如图2.1。个体信息在最低层的村、

35、乡、城区的计划生育站收集,相关数据统计汇报至县一级、市一级以及省一级的计划生育部门,最后是到中央计划生育委员会;同样,国家做出的重大决策和制定的措施等等从中央计划生育委员会经过省级、市县级和乡镇级最后落实到村级计划生育管理部门。为了保证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充分为计划生育管理部门服务,从功能上必须达到以下的目标: 必须能够同时满足省、市县和乡镇各级计划生育管理的需要,并能灵活处理上下级之间的计划生育数据。要充分考虑省、市县和乡镇各级计划生育管理单位使用时的数据衔接,能最大限度提高计划生育信息的获取速度和准确性,可满足不同级别计划生育管理单位的需要。乡镇是计划生育管理的最基层单位,其管理和掌握

36、第一手计划生育信息并向市县级计划生育管理单位报告其计划生育数据,而市县级以上计划生育管理单位一般不管理最基本的计划生育信息,它只是利用下级单位报上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等。乡镇基层单位通过此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要既能及时方便得到各种计划生育信息以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计划生育管理,又能方便快捷地向上级单位报表。市县级以上单位使用此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既能查看分析各下级单位的报表,又能把各下级单位的报表合并为汇总报表,并向更高级别的计划生育管理单位报表。图2.1 计划生育工作模式Fig. 2.1 Work Mode of Family Planning 必须充分考虑计划生育数据初始录入时数据量

37、大的特点,能最大程度提高录入速度。数据录入采用及时提示的编码录入和下拉列表的选择录入相结合,最大限度提高录入速度。在录入时,如果录入点移到一有可选值的录入项时,在窗口下面的状态条上立即提示各可选值的编码,键入某一编码,在离开该录入点时自动转为对应的可选值。另外,在录入时,如果录入点移到一有可选值的录入项时,在该项的左边自动出现一下拉箭头,点击该箭头,拉出一下拉列表,选择某一项即可录入。 必须能够提供对计划生育数据正确合理性的检测手段,保证计划生育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计划生育数据的合理性检测即逻辑性检测采用及时检测和全面检测相结合,能及时全面清除不合理数据,保证计划生育信息的准确可靠性。 必须能够

38、提供简单强大的查询功能,可以快速方便地获取各种计划生育信息。 计划生育信息的数据查询采用单项查询和通用查询相结合。查询集随机查询、模糊查询、固定查询和组合查询之功能,能满足复杂查询的需要,可以设定任意复杂的查询条件并且能够保存复杂的查询条件成为固定查询以方便以后使用。设定条件时只需懂得简单的逻辑运算,用鼠标点击即可得到所需查询条件。并且可以导入设定条件。 必须能够提供“本月工作任务”汇总功能,指导基层计划生育管理部门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提供“本月工作任务”汇总功能,能为基层计划生育管理单位指明当月应落实的各项工作,保证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必须能够快速获取各种计划生育花名册,充分掌

39、握计划生育信息。能定制计划生育花名册,并且它们的汇总方式必须简单快捷,能最大限度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必须能够提供各种统计报表和分析报表,保证快速生成各项计划生育统计数据,能够定制统计报表和分析报表,并从根本上减轻计划生育统计工作量。动态生成汇总报表并给出报表清单。在报表汇总时,根据选择的汇总报表类型自动生成相应的报表项目,并记忆汇总时的所有汇总条件。汇总报表后自动把其报表名加入到报表清单中,这方便了对汇总报表的查看打印发送等操作。 必须能够管理与计划生育信息相关的其他信息。除管理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信息外,还管理相关的其他信息,如“户口管理”、“未婚妇女管理”、“总人口管理”、“死亡人口管理”、

40、“奖罚管理”、“流动人口管理”等。 必须能够和全国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连接起来进行数据交换。除了功能上要达到以上目标之外,还必须具备简洁性、透明性,并且达到便于维护和升级的目标。 必须具备简洁性和透明性:考虑到最终用户为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不需要掌握很深的计算机知识,为避免造成理解和操作上的困难,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的用户生成界面必须尽可能新颖漂亮、操作必须尽可能直观简洁、提示必须尽可能详尽翔实,一目了然,让用户使用起来感到得心应手,并将一些具体的处理技术过程隐蔽起来。自始至终体现了方便用户的主导思想。 便于维护和升级:考虑到本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使用的范围比较广,从省级、市县级到乡镇级

41、甚至以下的村民小组居委会,其计划生育管理部门条件悬殊很大,有使用专用网络、局域网、因特网,也有不使用网络的,必须能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并且采用单一版本。2.2 系统运行环境 由于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是用于各级计划生育管理部门,而从省级到村级计划生育管理部门的设施不同,有些村级计划生育管理部门没有联网,有些计划生育管理部门联网了,另外有些市县级计划生育管理部门使用的是专用网络,有些市县级计划生育管理部门采用的是因特网。 为了充分使用计划生育管理部门现有的资源,节省开支达到最低成本的要求,系统的运行环境要与计划生育管理部门现有资源吻合并适度地低于当前计划生育管理部门现有资源。根据这个要求,设定了

42、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的运行环境。网络环境:利用计划生育管理部门现有网络环境,数据库服务器使用互联网或者专用网,操作主机不使用网络或者使用局域网。硬件环境: 数据库服务器:硬盘80GB以上,内存2GB以上,单双CPU 2.8GHz以上。 操作主机:硬盘20GB以上,内存128MB以上,CPU 500MHz以上。软件环境: 数据库服务器:Windows 2000服务器版操作系统,安装.NET发行包,SQL Server 2000以上或者Oracle数据库。 操作主机:Windows 98以上,安装.NET发行包,SQL Server 7.0以上或者My SQL 4.1以上数据库。2.3 实现思

43、路和方法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本着“服务人民大众”的宗旨,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对外必须具有公众查看、查询等功能,并且可以和全国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连接交换数据,对于各级管理部门又具有不同的权限功能,并且能够在独立的机器上运行、操作,也能在专用网和公用网上同时进行服务。为着能同时实现这些功能,设想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能够同时具有可设置多个应用数据库并且可以连接远程数据库的特点,通过各级计划生育管理部门设置和定义,采取多种使用模式: 共享使用模式:最简单的使用模式,各级计划生育管理部门使用一套数据库,进行数据的集中存放,可以进行集中控制。 各级独占模式:按计划生育管理部门级别的不同,给不

44、同级别的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建立不同级别的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放,可以实现权限控制的下放,不同级别的计划生育管理部门自行维护本级计划生育管理部门的数据。 混合使用模式:根据设想,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可以设置多个应用数据库,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省级和部分市县级计划生育管理部门使用共享使用模式,保持数据的集中存放、集中控制;其他市县以及以下级别计划生育管理部门采用各级独占模式。从数据库角度,使用混合使用模式。同时为了使得代码具有可重用性、可移植性,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采用三层企业架构模式,显示层、业务层、数据层。 数据层:就是数据库管理系统,负责管理对数据库数据的读写。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能

45、够执行大量数据的更新和检索。因此,一般从业务层传送到数据层的要求大都是用SQL语言。 业务层:相当于应用的本体,它将具体的业务处理编入程序中,并且它要处理的数据是从显示层或者数据层获得。业务层和显示层之间的数据交往要尽可能地简洁。例如,用户检索数据时,要设法将有关检索要求的信息一次性地传送给业务层,而由业务层处理过的检索结果数据也一次性地传送给显示层。通常,在业务层中包含有确认用户对应用和数据库存取权限的功能以及记录系统处理日志的功能。业务层的程序多半是用可视化编程工具开发的。在本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中,采用Visual Studio .NET中C#语言。 显示层:是应用的用户接口部分,它

46、担负着用户与应用间的对话功能。它用于检查用户从键盘等输入的数据,显示应用输出的数据。为使用户能直观地进行操作,本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使用图形用户接口,操作简单、易学易用。在变更用户接口时,只需改写显示控制和数据检查程序,而不影响其他两层。检查的内容也只限于数据的形式和取值的范围,不包括有关业务本身的处理逻辑。使用三层企业架构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允许合理地划分三层结构的功能,使之在逻辑上保持相对独立性,从而使整个系统的逻辑结构更为清晰,能提高系统和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允许更灵活有效地选用相应的平台和硬件系统,使之在处理负荷能力上与处理特性上分别适用于结构清晰的三层;并且这些平台和各个

47、组成部分可以具有良好的可升级性和开放性。 三层企业架构模式结构中,应用的各层可以并行开发,各层也可以选择各自最适合的开发语言。使之能并行地而且是高效地进行开发,达到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对每一层的处理逻辑的开发和维护也会更容易些。 充分利用业务层有效地将显示层和数据层隔离开,未授权的用户难以绕过业务层而利用数据层工具或者黑客手段去非法地访问数据层,这就为严格的安全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整个系统的管理层次也更加合理和可控制。在本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中,数据层需要做成通用模块,方便以后同类项目的使用。并且整个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严格按照模块化设计,便于以后的重用。2.4 系统开发环境 2.4.

48、1 后台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是运行于NT操作系统上的,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使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把工作负荷分解成分别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上执行的任务。客户机应用程序可以运行在一个或几个客户机机器上,也可以运行在服务器上,负责向用户提供数据,服务器负责管理和分配服务器资源22。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是面向21世纪的关系型数据库,它在易用性、伸缩性、可靠性和数据仓库等方面都具有优良的性能。 易用性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是为客户提供商业问题解决方案的最佳选择之一。通常的数据库解决方案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过多的费用支出,并且解决方案的复杂性较高,在SQL Server 2000中,编程人员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完成一个复杂的管理,免除了对标准操作的复杂管理。 伸缩性用户对数据库的投资是非常巨大的,一般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