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联盟价值创造途径及利益分配方法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86101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5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平联盟价值创造途径及利益分配方法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水平联盟价值创造途径及利益分配方法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水平联盟价值创造途径及利益分配方法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水平联盟价值创造途径及利益分配方法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水平联盟价值创造途径及利益分配方法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平联盟价值创造途径及利益分配方法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平联盟价值创造途径及利益分配方法研究毕业论文.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哈尔滨商业大学毕业论文 水平联盟价值创造途径及利益分配方法研究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专 业 工商管理 学 院 工商管理学院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Graduation ThesisResearch on Value Creating Approach and Profit Distribution Method of The Level AllianceStudent LiCuicui Supervisor SongGuoyu Specialty Business Management School School of Business Admi

2、nistration 毕业论文任务书姓名:李翠翠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班级:2004级2班专业: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水平联盟价值创造途径及利益分配方法研究立题目的和意义:立题目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在产品或服务上的相似性,水平联盟一方面需要在市场上竞争,另一方面又要合作。各个结盟企业在竞合基础上的利益分配充分体现了博弈论方法的本质。如何选择有效的水平联盟利益分配方法,使联盟得以平稳高效地运转,正是本文研究目的所在。立题意义:首先,对水平联盟利益分配问题的研究,不论是对正在进行的联盟还是对拟组建的联盟而言,都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其次,它有着极强的现实

3、意义。相关实证研究显示,在全部联盟合作中,大约有70%属于竞和型的水平联盟,此研究将有助于联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利益分配方法,增强联盟稳定性,提高联盟的盈利能力。技术要求与工作计划:技术要求:1广泛阅读与选题有关的文献30篇以上,其中,英文文献至少5篇。结合毕业实习充分掌握一手资料,在论文撰写中运用恰当、贴切。2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本课题研究问题。3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论证要逻辑严密、概念准确、数据可靠、结论正确,符合毕业论文写作规范的各项要求。工作计划:1按照确定的选题范围查阅有关网络营销模式的相关文献。2根据查阅的有关网络营销模式相关文献,撰写论

4、文大纲和开题报告,并按指导教师要求修改。3结合毕业实习,了解现有网络营销模式存在的局限性。4按照开题通过的论文大纲和所收集的一手和二手资料撰写论文初稿。5根据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修改论文初稿。6按学校毕业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排版、打印和装订。7准备毕业论文答辩陈述词。8毕业论文答辩。时间安排:20072008第一学期第13周:确定选题。第14周第15周:形成初步的论文写作提纲。第16周:提交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参加论文开题。20072008第二学期第1 周第8周:在开题报告的基础上完成初稿写作任务。第9 周第13周:按指导教师要求修改毕业论文。第14周第15周:论文定搞、打印装订及答辩准备。第

5、16周:论文答辩。指导教师要求:1严格按照与导师沟通后确定的论文选题查阅相关文献。2结合毕业实习,收集与毕业论文选题相关的一手资料。3按指导教师提出的毕业论文撰写技术要求、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独立完成论文写作任务。4按学院要求时间返校,与指导教师面对面修改论文次数不少于5次。5在整个毕业论文撰写和毕业实习过程中与指导教师保持联系,以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各项工作。6论文写作严格执行哈尔滨商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及规定的相关要求。(签字) 年 月 日教研室主任意见:(签字) 年 月 日院长意见:(签字) 年 月 日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战略联盟因利

6、益而起,联盟的利益分配机制是企业战略联盟有效运营的关键所在,但现有研究对水平联盟利益分配问题缺乏系统性的思考。因此,按照从水平联盟价值创造到利益分配的逻辑顺序展开,通过对比分析法、理论与实例相结合分析法将水平联盟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别分析其价值创造途径;通过定量分析法、博弈分析法在价值创造途径不同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水平联盟利益分配方法。通过研究水平联盟价值创造途径及利益分配方法将有助于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利益分配方法,保障联盟平稳高效地运转。关键词:水平联盟;价值创造途径;利益分配方法AbstractWith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rapid d

7、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 among enterprises is becoming fiercer and fiercer. Because profit is the reason why enterprises integrate together, the mechanism of profit distribution is the key to strategic alliances operati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the profit distribution of

8、the level alliance is lack of the systematic thinking. The level alliance is classified by using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ory and example combined analysis, and for different category, I analyze its own value creating approach; Us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game analysis I choose the reasonable profi

9、t distribution method of the level alliance on the basis of different value creating approaches. Research on value creating approach and profit distribution method of the level alliance will help enterprises choose the right profit distribution metho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saf

10、eguard the smooth and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e alliance. Keywords:Level Alliance; Value Creating Approach; Profit Distribution Method目 录摘要IAbstractII1 绪 论1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11.1.1 研究背景11.1.2 研究目的21.1.3 研究意义31.2 研究内容及方法41.2.1 研究内容41.2.2 研究方法41.3 国内外研究现状51.3.1价值创造研究现状51.3.2利益分配研究现状62 相关基本理论82.1 相关概念的界定8

11、2.1.1 企业战略联盟的概念82.1.2 企业战略联盟可供分配利益的界定102.2 企业战略联盟的形态演进、分类及动因112.2.1 企业战略联盟的形态演进112.2.2 企业战略联盟的分类122.2.3 企业战略联盟的动因133 水平联盟的价值创造途径分析153.1 水平联盟的类型划分153.2 供应共享型联盟的价值创造途径173.3 准集中化联盟的价值创造途径183.4 互补型联盟的价值创造途径194 水平联盟的利益分配方法选择214.1 水平联盟利益分配应遵循的原则214.2 不同类型水平联盟的利益分配方法224.2.1 供应共享型及准集中化联盟利益分配的Nash模型分析224.2.2

12、 互补型联盟利益分配的Shapley值法分析24结 论28参考文献30致 谢31附 录321 绪论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1.1.1 研究背景企业战略联盟最早起源于日本企业界的合资浪潮中。一些日本企业在寻找合资伙伴时,发现也可以只购买先进的技术,这便是战略联盟的雏形。在20世纪70年代的上半期,合作行为还较少,到了70年代后半期,企业逐渐认识到战略联盟合作的优越性,建立联盟的数量逐渐增加。80年代除了中期有一个短暂的停滞之外,一直保持高速发展。80年代末期,新建联盟的数量开始减少,原因是企业意识到合作存在风险,联盟管理的复杂性超出企业管理。此外,这一时期经济不景气,很多企业都在致力于内部调

13、整和重组。1992年以后,由于全球竞争的压力,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费用增加,同时产品和技术的生命周期逐渐缩短,人们又重新重视战略联盟。1990年以来,美国国内及跨国性质的战略联盟,每年以25%的增长率快速发展,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可逆转的趋势。 战略联盟作为一种新的合作竞争形式,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关于最近20年间战略联盟数量迅速增加的原因,可以从国际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这一层面给出解释。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革新步伐的加快,直接推动各类企业建立了大量的联盟合作关系。战略联盟在80年代以后蓬勃发展起来,其产生背景可以归纳如下: (1)经济全球化。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

14、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不仅需要在本国市场参与竞争,而且应该努力寻求国际扩张。为此,企业必须努力满足全球范围内目标顾客群的需求。战略联盟则是企业帮助其有效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例如,全球化对电信服务业的冲击,直接导致这一产业中形成众多的战略联盟。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直接推动了全球范围内顾客需求和兴趣爱好的快速变化,在推动消费理念更具个性化特征的同时,也使一些产业的需求走向趋同化。甚至出现世界各国消费者普遍喜欢一种饮料、某位电影明星同时在多个国家拥有影迷的现象。这种变化为企业生产“全球”产品提供了可能。这些产品能够同时不分国籍的满足全球所有顾客的需求。在一些公司把握住了这一机会的同时,另外

15、一些公司感受到了其中隐含的威胁。全球化,即从全球需求的角度出发设计产品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更大规模的生产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带来了成本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战略联盟是更加快速地推动全球化的有效途径。总而言之,全球化在推动战略联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某些情形下,战略联盟有利于推动企业满足国际市场的要求;在另外一些情形下,战略联盟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提供能满足不同国家、地区市场的产品和服务。 (2)技术革快。在过去数十年间,技术变得越来越复杂,技术开发费用越来越高。例如,19701990年间,研发费用的增长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三倍。再如,在飞机、火箭、人造卫星等领域,新的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不

16、仅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而且需要集合多个领域的不同专家。这就是为什么在技术作为主要竞争优势来源的产业,即使是产业中的领先企业,也无法单靠自身的力量满足研发投入的要求,无法独立开发出所需的众多复杂技术。因此,技术进步对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源投入规模的要求,促使企业不得不开展广泛的合作。与此同时,企业面对的技术不确定性也越来越高。随着技术知识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复杂,技术创新的范围越来越广泛。随着新技术研究范围的不断拓展,单个研发项目的费用越来越高,技术开发及技术商业化能否成功的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大。正因为如此,合作成为许多高科技产业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通过在合作伙伴之间进行分工协作,参与其中的企业能够

17、分担成本、集聚技术并获得更多的收入。不过,使企业面临两难境地的是,技术进步缩短了许多产品的生命周期。例如,在电子消费品和计算机产业,产品更新速度相当快,以至于很多新产品刚刚上市几个月就过时了。为了保持竞争力,公司不得不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研发中。与此同时,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短,企业能够从新开发的产品中获得的收入受到限制。结果,企业收回巨大的研发投资的难度越来越大。战略联盟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其一,战略联盟可以帮助企业分担研究开发和生产费用,降低单个企业需要收回的资金;其二,战略联盟能够为新产品带来更大的市场,在回收期较短的情况下,通过扩大市场覆盖率增加收入。此外,战略联盟加快了企业技

18、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制的过程。战略联盟能够帮助企业在短短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内在全球范围内推出新产品,使把握非常狭窄的细分市场机会成为可能,从而使企业依靠快速推出新产品来增加收入。因此,技术进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为企业间结成联盟合作关系提供了土壤。1.1.2 研究目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迫于强大的竞争压力,开始对企业竞争关系进行战略性调整,纷纷从对立竞争走向合作竞争。其中合作竞争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就是建立企业战略联盟。根据美国布兹艾伦汉密尔顿咨询公司的研究,仅从1995年到1997年,就大约建立了1.2万个国际企业战略联盟。简单地说,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和成本共

19、担、优势互补等特定战略目标,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通过权参与或者契约联接的方式建立较为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在某些领域采取协作行动,最终实现“双赢”的效果。尽管战略联盟有利于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引进和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分散企业经营风险和实现规模经济,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但是许多关于联盟绩效的实证研究表明,战略联盟的失败率很高,学者们的研究结果在50%70%之间。联盟因利益而起,他创造出了远大于结盟企业独自运营所产生的价值,合理的利益分配是联盟有效运营的关键所在。 根据结盟企业价值链位置划分可将联盟划分为垂直联盟和水平联盟。垂直联盟,即在某一生产经营活动价值链中承担不同环节的企业之间的联盟

20、来创造新价值和获得竞争优势,如供应商联盟或客户联盟。即垂直联盟发生于纵向联系的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厂商、销售渠道的价值链之间。水平联盟,即在价值链中承担相同环节的企业之间的联盟来创造新价值和获得竞争优势,如研发联盟、生产联盟、营销联盟等方式。水平联盟中的各个结盟企业具有相同价值链位置和不同程度的竞争性,是由于在产品或服务上的相似性,在某种程度上,水平联盟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竞合战略联盟。相关实证研究显示水平联盟,在全部联盟合作协定中,大约有70%属于水平联盟。由于水平联盟之间必然为争夺顾客而展开竞争,因此,水平联盟存在着内在的矛盾:一方面需要在市场上竞争,另一方面又要合作,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动

21、态的博弈关系。在水平联盟运行中,各个结盟企业都希望能够尽可能地分得更多的利益,但各个结盟企业分得利益的大小,均取决于企业战略联盟整体价值增值的多寡,各个结盟企业在相互合作基础上的利益分配充分体现了博弈论方法的本质。如何选择有效的水平联盟利益分配模式,使联盟得以平稳高效地运转,正是本文研究目的所在。1.1.3 研究意义 企业战略联盟良好的管理事关联盟的有效运作,尤其是企业战略联盟中各个结盟利益分配问题,因为涉及各结盟企业核心利益,成了企业战略联盟有效运作的关键因素。水平联盟,这种相同价值链上合作的企业战略联盟形式可以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联盟,各个结盟企业之间是一种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相关实证研

22、究显示,在全部联盟合作中,大约有70%属于竞和型的水平联盟。相对于合作较为重要的非竞争性的垂直联盟而言,水平联盟利益分配问题的研究不仅理论上十分必要,而且具有现实的紧迫性。 首先,它关系到企业战略联盟利益分配理论依托的重大问题。企业战略联盟因利益而起,利益是战略联盟形成和解体的终极原因。研究战略联盟的利益分配,不论是对正在进行的联盟还是对拟组建的联盟而言,都有深刻的理论意义。 其次,它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我国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不可控国际环境因素,企业战略联盟将成为我国企业规避市场风险的主要营模式。企业战略联盟的利益分配问题必将成为战略联盟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建设的

23、重要内容。尤其是研究开发型联盟、生产制造型联盟、联合销售型联盟等水平联盟的具体形式在我国企业的广泛应用,使得强化利益分配在水平联盟中的实用性与有效性,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价值创造研究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的日益全球化,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以及更广泛意义上的企业间的联合价值创造活动成为研究人员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针对企业战略联盟价值创造活动的研究逐步深入,包括交易成本理论、价值链重构理论、资源互补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知识和学习理论以及战略选择等大量的理论工具应用到企业战略联盟价值创造活动的研究领域。 国外方面,Annad Bh

24、aratN&Tarun Khanna研究了超过2000家合资企业和协议许可的企业间联盟合作形式,它们所创造的价值可以用股市不寻常的回报来衡量。Scott Budoff&Victor Krupinski指出战略供应链联盟减少了营运成本,在增加了盈利的同时,还增加了运作的可靠性和运作成效,相对于净成本的减少,发展这种双赢的战略关系能够促进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Kimberly C Glaeason等研究了金融服务业领域的合资和战略联盟的合作行为,以达成他们的增长目标,从而创造价值的根据,通过对银行业、投资服务业、保险业的一些公司的分析,当他们宣布合资或结成战略联盟时,这些公司会获得超过平均回报0.6

25、6%不寻常的股价。通过例子的对比,他们的研究也显示了合作行为宣布后,持有样板公司6,12,15个月股票,绝对获得了超常的回报。Kwangsoo Kim&Jong Hun Park研究了全球联盟下结盟企业价值创造的决定因素,文章分析了三个决定因素:联盟、伙伴、环境他们假定结盟企业加入全球联盟后公司股票价格相应变化,他们选取了网络行业的146家宣布结盟的公司作为样本,联盟的特征对结盟企业股票价值有着正面的影响,而结盟企业对股票价格基本没有影响,与预期相反,文化的相似性对股票价格有微弱负面影响。Su Han chan等调查了19831992年期间345家战略联盟形成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平均股票价格的回

26、应是积极的,对水平联盟而言,相对于非技术联盟,当联盟更多的涉及技术知识的转移和积累时,更多的价值被创造出来,在他们的研究中还表示出在联盟形成超过五年后,相对于结盟企业的行业对手,结盟企业表现出更好的营运业绩。Namgyoo K Park 等调查了69个电子商务公司的272个联盟,研究显示,电子商务公司的联盟大体上对结盟企业的价值有积极影响,与以前的联盟研究结论不同的是,市场联盟比技术联盟更能增加结盟企业价值,研究还表明,结盟企业与电子商务公司的联盟以及结盟企业与传统产业企业的联盟,对结盟企业价值的增加没有明显不同。 国内方面,徐静等从分析企业战略联盟的动因着手,提出了企业战略联盟的意义在于价值

27、创造,并提出了企业战略联盟价值来源的几种途径。张延锋等从交易成本经济学、资源观点两个方面,说明了通过战略联盟进行合作,可以创造出价值,可使合作者受益,这种价值是任何一方单独所无法达到的,并具体分析了战略联盟的价值创造主要来源于通过共享相关资源降低成本、知识学习与创新、获得市场力量等三个主要途径,任何一个联盟成员的参与都必须给战略联盟带来更大的价值增加。孙国强提到了战略联盟价值如何,不仅关系到联盟本身的发展问题,更关系到合作各方的切身利益,他利用模糊集合论的方法进行探讨,试图对战略联盟的价值做出量的回答。谢恩等从基于资源的观点对战略联盟环境下价值创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联盟环境下价

28、值创造方式的内容和特点进行了总结,讨论了不同价值创造方式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马清锐指出战略联盟是“中间组织”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发挥协同效应,以创造价值。李再扬从资源观价值创造的角度来看,战略联盟的价值创造潜力使之成为一种重要的竞争力资源,而且专门的联盟管理功能能够产生更高的价值。1.2.2利益分配研究现状 关于利益分配,传统经济学研究不多,20世纪50年代前的一些文献只有零星研究且多为交换经济的帕累托均衡分析、均衡价格的形成及双边垄断的描绘,其着眼点主要在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及所依赖的市场价格机制,个体层面上的分析仅仅是价格机制支配下的理性人的成本与收益比较。现代博弈论的发展大大推进了研究进程。

29、它从参与人相互作用入手,分析决策主体相互作用时的决策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其突破性标志是50年代Nash和Shapley的创造性工作。学者Shapley1952年即提出了N个局中人合作的利益分配公式,较早的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利益分配问题。DuCa和Vanhoose件下利益共享的理论模型。研究表明,竞争越激烈,越需要通过企业的合作来增加收益;Burrows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分析了企业间利益共享的组织结构,对有关利益分享的方法采用模糊理论进行了描述,讨论了公司内部激励系统的设计。在企业战略联盟的利益分配国内研究方面,张延锋等分析了进行利益分配的几个基本规则,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联盟成员的预期价值分配取决

30、于各自的机会成本与合作的成功概率,并提出了用博弈的观点来分析战略联盟中收益分配的问题。张树义等认识到企业战略联盟因利益而起,利益是联盟形成和解体的终极原因。研究战略联盟的剩余利益分配,不论是对正在进行的联盟还是对拟组建的联盟而言,都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他运用博弈论中的纳什讨价还价模型,分析了战略联盟中的利益分配问题,导出了n个企业利益分配的一般公式。李红玲从企业技术联盟公平分配的角度,提出企业技术联盟公平分配的正当性和无欺性缺一不可,二者相辅相成,缺乏正当性,只有无欺性,即组织分配不管个人贡献与收益的关系,盲目采用“一刀切”的“同一尺度”,则可能导致分配中的人为均等现象。赵天奇指出伙伴之间的投资

31、、风险、利益分配问龟首先应该转化为各级合同(或协议)中的相应条款,合作伙伴之间的利益分配是在合同规定的框架下,综合考虑成员投资、风险和工作量三方面因素进行的。邱连中从航空公司联盟的角度,分析了联盟成员有可能因为联盟利益分享不均,离心离德,也可能因为各公司还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要保护,对整个联盟有利的事情,未必对某个结盟的航空公司有利。因此,联盟成员必须对利益的分配事先仔细推敲,要追求公平而不是平均主义。肖艳玲从解决战略联盟的道德风险的角度,指出利润分配不合理或激励措施不当是产生道德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利润分配上实现互惠互利是关键,设计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以解决道德风险对联盟发起者或盟主可能造成的利

32、益损失,在签订协议时就要考虑如何设计利润分配机制来影响联盟成员的后续行为,使其努力工作。我国有关企业战略联盟利益分配机制的文献集中在利用博弈论或对策论构建分配模型,从定量的角度分析企业战略联盟利润的分配。叶飞等提出可以利用Shapley值法、Nash谈判模、简化的MCRS和群体重心模型这四种方法解决联盟的利益分配问题。冯蔚东、陈剑等提出了一种基于伙伴风险投资额的利益分配比例的计算方法。魏修建提出依据企业投人的各种资源的多少及该种资源在整个供应链中贡献大小确定分配权重。贾平、刘雷利用特征函数对企业动态联盟的博弈过程进行了分析,并说明了利用Shapley值计算动态联盟企业的收人合理性。张延锋和戴建

33、华等将Shapley值法应用到联盟企业的收益分配问题,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分析了合作者进人联盟的条件和进行收益分配的几个基本原则,并提出了一种基于风险因子的修正算法。陈雯、张强针对合作对策中支付函数是模糊数的情形对Shapley提出的三条公理进行拓广,构造了模糊Shapley值,利用构造的模糊Shapley值隶属函数给出了确定的利益分配方案,并将其应用到动态联盟伙伴企业收益分配的实例中。1.2.3研究现状的简要评述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都是针对整体概念上的联盟价值创造及利益分配进行研究,忽略了对在现实中应用最广泛的水平联盟的深入分析。目前的情况是理论落后于实践的发展,现有文献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的思

34、考,仅停留在较浅层次的描述上,没有对水平联盟进行符合实际的类别划分,更没有针对不同类别分析其价值创造途径,选择合适的利益分配方法,而这正是企业战略联盟实践的发展所迫切需要的理论支撑。1.3 研究内容及方法1.3.1 研究内容 在文章内容结构上,本文按照从水平联盟价值创造到利益分配的逻辑顺序展开论述,具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内容及方法。第二章先界定战略联盟及其可分配利益的相关概念,然后分析了战略联盟的演变、分类及其动机,引出了本文所要论述的水平联盟的概念。第三章在详细剖析水平联盟三种类型的基础上,对每种类型的价值创造途径进行展开说明

35、。 第四章在以前章节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平联盟利益分配应遵循的原则;最后用博弈分析法对三种类型的水平联盟利益分配进行说明,具体是:供应共享型联盟和准集中化联盟采用了纳什模型分析;互补型联盟运用了Shapley值法分析。1.3.2 研究方法(1)比较分析方法。有比较才会有鉴别,比较研究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中的多处都体现了比较研究的思想。比如,战略联盟与合并、收购概念的模型对比;水平联盟三种类别的定义、价值创造及利益分配方法的比较等等。(2)理论分析与实例分析相结合。在本文的论述过程中,为了避免理论的空洞,本文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并总结归纳了许多模型图表,这一点在分析较难理解的水平联盟分类时表现得尤

36、为突出。(3) 博弈论分析方法。博弈论是一种分析工具包,它被设计用来帮助我们理解所观察到的决策主体相互作用时的现象。战略联盟利益分配本身就是一个利益矛盾冲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互相博弈的过程。本文在水平联盟利益分配方法中运用了博弈论的方法,具体是:供应共享型联盟和准集中化联盟采用了纳什模型分析;互补型联盟运用了Shapley值法分析。(4)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为了提高论文的准确性与说服力,本文在第四章最后一节互补型利益分配Shapley值法分析中,举出了具体的例子,并带入数据进行说明。2 相关基本理论2.1 相关概念的界定2.1.1 企业战略联盟的概念 战略联盟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DEC

37、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提出,认为战略联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共同战略利益的企业(或特定的事业部门)为了共同开发或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最终实现增强竞争优势的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松散型网络组织。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各自的文献中对战略联盟的概念进行了不同的解释。美国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定义战略联盟为企业之间进行的长期合作,它超越了正常的市场交易但未达到合并的程度,联盟的方式包括技术许可生产、供应协定、营销协定和合资企业。在波特看来,联盟无需扩大企业规模就可以扩展企业边界。而Teece定义战略联盟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38、的伙伴企业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战略目标而进行以承诺和信任为特征的合作活动,包括排他胜购买协议、排他性合作生产、技术成果互换、R&D合作协议、共同营销。 关干企业战略联盟概念的界定,国内外学术界目前仍有争议。企业间各种形式的合作被赋予了不同的名称,除了使用“战略联盟”这一术语外,还有多种表达,比如虚拟合作、动态联盟、网络联盟、知识联盟等等,这些概念在内涵及外延上都存在一定差别,但“战略联盟”这个术语作为一个普遍概念却正在逐渐获得支配地位。国内外学者们都在各自的文献中从不同的认识角度对战略联盟给出了不同解释,他们有的从战略管理角度,有的从资源集合角度,还有的从社会网络角度给企业战略联盟下了不

39、同的定义。综合学者们的观点,大致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的观点认为:企业战略联盟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组织,在某个时期内以相互合作的方式来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这种合作方式强调结盟企业经营实力对等,且不涉及股权的参与。广义的观点认为:企业战略联盟就是企业之间任何形式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协议,将伴有资本流动的企业收购、兼并以及合资等形式都列了战略联盟的范围。 综合以上各种观点,本文定义战略联盟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和成本共担、优势互补等特定战略目标,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通过股权参与或者契约联接的方式建立较为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在某些领域采取协作行动,最终实现“双赢”的效

40、果。 20世纪80年代,在全球范围内刮起了一股并购风。遗憾的是,并购成功的概率非常小。并购至少存在两个致命的弱点,其一是难以消化,其二是被并购企业所能提供的资产和业务活动,对于并购企业价值不大。并购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使得大批经理人员努力走出并购的阴影,开始寻求新的业务扩张方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战略联盟的发展。联盟通过一步步接触、逐步完善协议的框架结构,避免了类似于并购中激烈的文化与组织冲突的出现。更进一步,联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联盟可以在运转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为了对战略联盟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下面对联盟和并购的概念进行模型对比说明: 在并购中,合作企业失去了各自的独立性,形成统

41、一的目标体系。尽管在有些情形下,在合并前期,参与合作的企业可能在法律上保持了自身的独立性,甚至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身份,但是,这一企业已经成为一家新公司的组成部分;简单地说,并购后,参与并购的任何企业将服从来自公司总部的统一指挥,对一个统一的决策中心负责。因此,参与并购的企业,将丧失在目标确定与战略选择方面的自主性。并购包括合并与收购,在合并与收购中,参与合作的公司的最终目标是:在统一的指挥链下形成统一的公司。合并与收购的模型图2-1和图2-2所示如下:新建企业A+B公司A公司B统一的目标图2-1 合并关系图分部1分部2分部3企业B企业A统一的目标 图2-2 收购关系图 在本文中,衡量一项企业间

42、合作是否属于战略联盟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每个参与合作的企业都保持了各自的独立性。换句话说,在联盟中,伙伴企业在追求共同的合作目标时,不会丧失各自的战略自主性,也不会放弃各自的特殊利益。在战略联盟中,参与合作的公司的目标是:在保持各自独立性的前提下开展有限的合作。战略联盟的模型图2-3所示如下:联盟公司A公司B公司A的具体目标和利益有限的共同目标公司B的具体目标和利益 图2-3 战略联盟合作关系图2.1.2 企业战略联盟可供分配利益的界定 关于企业战略联盟可供分配利益的界定,企业战略联盟的经营目标实现以后,必然会带来相应收益,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当前经济效益的增长,主要是指联盟所带来的超额商业

43、盈利;二是市场状态的改善,包括抢先独占新市场和原有市场份额的扩大;三是主体创新素质的提高,主要指联盟各成员的技术竞争力的增强和创新管理经验的有效积累。后两方面最终表现为较长期利润增长的追求。 因此,狭义的企业战略联盟可供分配利益是指利润,利润在经济学上被定义为收入与费用的差额,是公司、企业在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即企业销售收入减去各项费用支出的余款,它是反映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讲一个企业盈利能力较强,通常是指企业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利润结构合理,利润具有较强的获取现金的能力。可以看出,利润是企业投入成本后要获取的资金收益,即在以最低点生产成本,获得更好的资金回报。广义的企业战略联盟可分配

44、利益不仅是指利润及其合作产品的分配,而且还应该包括联盟所产生的专利权、技术诀窍、商标、商誉等。由此可知,利润是包含在企业的利益范畴内的,是利益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利润不等同于利益,利益本身要高于利润,利益是企业获得的利润和保障利润获取的权利。企业对利润的追求行为通常是一次性的,短暂的行为,是一次投入的回报,而企业的利益追求往往会是长期的、持续的行为,是对付出的总体的期望。本文在研究的利益是包含利润在内的企业的整体期望。 本文认为:盟成员合作利益的分配应该是对超额利益的分配。超额利益可以解释为,所有成员加入联盟组织后获得的利益与不加入组织获得的利益之差的和。设联盟组织中有个企业,为企业不加入该

45、网络组织产生的最大利益,为企业加入网络后产生的利益,因此,联盟组织产生的总的超额利益为:。因为组织成员在合作当中会产生很多利益,这些利益一方面来自于自身的价值创造 ,一方面来自于合作的协同效应,因此在分配过程中,不可能对组织成员的所用利益进行分配,有必要在利益配之前明确利益分配的对象。2.2 企业战略联盟的形态演进、分类及动因2.2.1 企业战略联盟的形态演进 企业战略联盟最早可追溯到十九世纪末工业化初期的卡特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出各式各样的企业联盟形式,比如早期的托拉斯、康采恩,现代的企业合资、连锁加盟等等。按照战略联盟形态演进的过程,企业战略联盟可划分为:传统战略联盟、现代战略联盟和新

46、兴战略联盟。 (1)传统战略联盟(价格联盟)。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产品之间差异并不明显且替代性强,从而导致产品的竞争在市场上体现为产品价格之间的竞争。控制价格是企业取胜的关键。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尤其是寡头市场中,寡头企业发现如果相互联合控制价格,会给各自带来超额利润。十九世纪末,企业战略联盟价格联盟以卡特尔(Cartel)的形式出现。卡特尔及其以后逐渐演化出来的经济联合组织形式辛迪加(Syndicate)、托拉斯(Trust), 基本上都是以控制销售价格及采购成本为目标的联盟形式。价格联盟的目标单一,合作比较简单。在产品差异度小,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的产业中价格联盟很容易被采用。但这种联盟,被认为是以共谋来获取垄断的手段,违背市场竞争中的公平原则。现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均有有关立法予以限制。 (2)现代企业战略联盟(产品联盟)。现代意义的企业战略联盟兴起于二战后。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企业战略联盟呈现出以下特点:(1)市场推进到今天,商品极大丰富;(2)激烈的竞争使市场瞬息万变,不快则死已成为金科玉律;(3)经营环境的复杂多变,使经营风险无处不在。企业为了达到自身的战略目标,可从外部寻找其最稀缺的资源,选择具有该种资源的企业结为战略伙伴。在全球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