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温县太极拳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86397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温县太极拳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南温县太极拳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南温县太极拳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南温县太极拳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南温县太极拳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温县太极拳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温县太极拳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泉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毕业论文题目:河南温县太极拳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作 者 届 别 2010级 系 别 体 育 系 专 业 体育教育 指导老师 职 称 讲 师 完成时间 2014年1月2日 河南 温县太极拳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本课题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温县太极拳的现状进行研究,找出问题并提出的相应的对策,更好促进温县太极拳运动发展的科学化、合理化,从而带动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关键词:温县 太极拳 发展太极拳是明末清初陈王廷在家传武功基础上,汲取众家拳术之精华,汇集易经太极阴阳之理和中医经络学说、导引吐纳术,演练而成一套新拳种,以阴阳转换之意取名

2、太极拳。太极拳代有发展,传承至今。太极拳讲究阴阳开合、刚柔相济、以意顺气、以意催形,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武苑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河南温县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经历长时间的衍变及发展,在现今占据极其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长时间练习太极拳有益于身体健康,太极拳已是全世界人们深爱的运动之一。由于河南温县在太极运动中地位的特殊性以及研究本课题的必要性,所以作为发源地的陈家沟和温县,引起了海内外武术界、学术界的关注,太极故乡急需加速发展。随着太极拳在世界广泛的传播与发展,本文对温县太极拳的现状的研究并从中得出结论,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为温县太极拳的发展提供有力依据

3、。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1研究对象以温县地区社区、武术馆校太极拳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所研究河南温县习练太极拳的各个社区以及武术馆校太极拳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的相关内容,通过因特网文献搜索引擎:CNKI、EBSCC、文献库以及图书馆文献资料库等途径,查阅并收集各个省、市、县的运动场所所推广普及太极拳模式以及太极拳教学方面的论文文献进行整理归纳。1.2.2实地调查法 就温县太极拳发展现状,对温县地区习练太极拳的各个社区以及太极拳武术馆校进行实地的调查。并观察温县各社区太极锻炼的场所、设施和武术馆校的场地设施以及学生练习情况。1.2.3访谈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研究

4、需要,通过走访习练太极拳的拳手5人、教授太极拳的教练1人,对其进行访谈,了解温县太极拳的发展现状以及问题。通过归纳整理,针对温县太极拳种类、举办赛事以及获奖情况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访谈和研究讨论。1.2.4问卷调查法 针对本文研究内容,设计河南温县太极拳运动发展现状的相关问卷11个题目。问卷发放对象为河南温县陈家沟太极拳武术学院等2个武术馆校。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 份,回收率 。回收问卷有效率为 。1.2.5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采用常规数理统计。2研究结果与分析2.1河南温县基本情况概述 温县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聚居区之一,县内存有仰韶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十多处。夏时已称温国

5、;商代祖乙曾在此建都;周代为畿内之地,大司寇苏忿生以温等十二邑为苏国,都于温城;春秋时晋国在此设县。战国至秦汉之际,温县已是“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盐铁论语)了。唐以后逐步衰落,渐为僻邑小县,但其地处中原腹地,且据黄河津渡,历代战乱皆遭劫难,人口迁徏频繁。 温县地处豫北平原西部,南滨黄河,北临沁水,属黄、沁河冲积平原,总面积481.3平方公里,温县辖7个镇、3个乡:温泉镇、祥云镇、番田镇、黄庄镇、赵堡镇、南张羌镇、武德镇、岳村乡、招贤乡、北冷乡。共有262个行政村、5个社区。县人民政府驻温泉镇黄河路55号。总人口42.3万,耕地总面积44.4万亩,是全国文明的“武术之乡”、“怀药之乡”和优

6、质小麦种植基地。2006年6月,陈式太极拳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温县交通便利,环境优越,经济发展迅速。温县位于郑、洛、焦“中原金三角”腹地,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南有焦作黄河公路大桥与连霍高速公路相连,北有焦温高速与长济高速相交,地方路网完善,百公里公路密度居全省前列。2.2河南温县太极拳主要种类情况 温县是太极拳的发源地,现在的主流太极拳陈、杨、武、吴、孙、和等太极拳,均直接或间接源于陈式。1、 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 又分老架和新架两种,老架是清初陈王廷所编,从陈王廷起,经过300多年的传习,积累了不少经验,对原有拳套不断加工提炼,终于形成了近代所流传的陈式太极拳第 1路和第2路拳

7、套。陈式新架套路是陈有本(陈家沟拳师)编创的,顺序与老架同,架式较老架小,转圈也较老架小,去掉了原有的某些较难的动作,陈家沟村人称之为“小圈拳”,把老架称为“大圈拳”。陈式太极拳是古老的拳种,其他多数流派的太极拳(如杨式、吴式、武式、孙式)跟陈式太极拳有一定的渊源关系。2、杨式太极拳 杨式大架子的特点是舒展简洁,动作和顺、轻灵,刚柔内含,轻沉自然,如行云流水,连绵不绝,锻炼步骤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能自然地表现出气派大,形象美的独特风格。其架式有高、中、低之分。可以按照学拳者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和不同的要求适当调整运动量。因之,它既适用于疗病保健,益寿延年,又适用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

8、强体质,提高技术,适应性广。因此,杨式太极拳是流传最广的太极拳。3、吴式太极拳 满族人全佑,清末河北大兴人,初从杨露禅学太极拳大架子,后来拜杨露禅次子为师学小架子,以善于柔化著名。其子始从汉族改姓吴,名鉴泉。吴鉴泉继承和传授的拳式连绵不断,不纵不跳,适应性较广泛。由于吴氏对拳式有所修改,后人就称之为吴式小架子。成为现代流传较广的吴式太极拳。吴鉴泉在北京、上海传拳较久,他打拳式正招圆,舒松自然, 虽架式小巧, 但有大架功底,由开展而紧凑,在紧凑中自具舒展,推手时端正严密,细腻熨帖。4、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特点为身法谨严,姿势紧凑,动作舒缓,步法严格,虚实分明,胸部、腹部的进退旋转始终保持中正,

9、用动作的虚实转换和“内气潜转”来支配外形,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出手不过足尖。武式太极拳于民国初年传入北京,后又传入南京、上海。5、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进退相随,舒展圆活,动作灵敏,转变方向时多以开合相接,故又称“开合活步太极拳” 。6、和式太极拳 和式太极拳特点是小巧紧凑,动作缓慢,练会后逐渐加圈,以至极为复杂。和式太极拳架轻灵圆活,动作舒展大方,演练时,步活圈圆,环环相扣,无明显发力动作,套路贯穿,有柔有刚,在掌握套路后,即逐步化圆为圈、由简到繁,提高技巧、难度。赵堡太极拳,在走技方面擅长拿、跌、掷、打、靠诸艺,又有各种擒拿与反擒拿动作,融于套路中,使其技击特点甚为突出。 陈式太极

10、拳发源于河南温县,经历几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当今依然是温县的主流太极拳。和式太极拳是温县赵堡镇人和兆元创立的,虽然发展历史短,但是调查发现目前和式太极拳发展十分迅速。2.3温县武术馆校太极拳情况硬件设施不足。目前,大部分武校属于民间私人办学,创业都很艰苦,在建校初期启动资金少多数临时租借其他单位的场地,采取只招生不建校舍的办法,教舍破烂不堪,学校地址经常变动,学生住宿拥挤,训练场地简陋,训练器材严重不足,没有图书馆、阅览室和微机房。尽管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武校的条件有所改观,但武校教学设施还是薄弱环节。现在,学生人均拥有的教室面积和训练场地大多数达不到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标准。师资力量薄弱。

11、应该说武术师资队伍是一支朝气蓬勃、有着很大发展前途的师资队伍,但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其中无学历者和无级别教练所占比重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一部分专业运动员退役转行当教练员,鉴于年龄较大和认识水平所限,无继续深造的要求;二是武术馆校受资金所限,留用本校学员直接转变为教练,没有经过专门高等教育培训;三是高学历及高职称教练员,由于待遇和家庭问题,不愿意到基层武术馆校任教;四是武术馆校领导对教练员专业水平的提高不够重视。这种状况势必造成馆校师资队伍教学和科研水平偏低,只有极少数教练员在刊物上发表过文章,暴露出武术教练员科研意识淡薄,理论思维枯竭,科技知识贫乏的弱点。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教练员们训练

12、内容的设计和安排多以经验为依据,科学化程度较低。学生来源无保障。许多武术馆校招生来源混杂,生源质量、数量无保证。据初步了解,大部分武术馆校拥有学生在1000名以下,甚至有不少武校只有几十个人,而拥有学生1000人以上的武术馆校只占 左右。可见学校规模小生源相对分散。生源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武术馆校发展的一大障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一是大多数家长认为,学生接受教育还以地方办学中的九年义务教育为主,没把武术馆校当作学习文化课的场所,而只是把它当作习武健身,进行业余活动的场所对待;二是武术馆校项目设置、办学规模和方式受到具体条件的制约,导致在校学生流动性很大;三是部分学生对武术学习存在错误认识,盲

13、目崇拜武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偶遇挫折就轻易放弃了学习。开办武术馆校的动机不同。大部分开办武术馆校者是为了发展武术事业,这表明当今大多数武校的办学宗旨是正确的。但也有一部分馆校负责人更注重于赚钱,或者说办学目的是纯粹商业性的行为。部分馆校办学宗旨不端正常常利用虚假广告骗取学生钱财,败坏了武术馆校办学的声望,阻碍了武术馆校今后的发展。政策法规不够健全。多头审批现象比较突出。政策法规因素对武术馆校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在实际工作中不难发现,很多地市有关的法制建设已日趋完善但往往是原则性强而实际可操作性差致使现实中出现许多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纠的情况。另外,在武术馆校审批通过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

14、问题,多头审批现象比较突出。参与审批的不仅有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体育部门、武协,还有工商部门、旅游部门、民主党派甚至有些武术馆校是由所在村党支部同意就挂牌成立了。由于审批部门掌握的尺度不一,尤其是一些部门工作人员,不懂办学审批条件或者是不负责任,导致一些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校草草上马甚至有个别馆校未经任何主管部门审批也开始招生办学了。 2.4温县主办和承办的相关太极拳赛事情况 国际太极拳年会从1992年第一届在太极拳发源地温县举行,以太极拳为切入点,架起了对外交流的桥梁。年会的举办,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应。2000年,国际太极拳年会易地焦作,2005年起,更名为“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2

15、009年第五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升格为国家体育总局、河南省政府主办。国际太极拳年会规模越来越大,参赛运动员由三百发展到三千,参加年会的国家越来越多,由一开始23个国家发展到40多个国家,活动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政府更加重视该活动。 2013年4月16日5月8日在河南温县陈家沟举行的央视“武林大会走进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赛事活动,旨在弘扬太极拳文化,展示传统武术魅力。该赛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CCTV5与温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温县陈家沟景区管理局与温县体育局承办,这次比赛分为太极拳套路和太极拳对抗两大部分。大赛期间,组委会还举办寻根拜祖、高峰论坛、名家讲

16、堂等多项活动。 温县是太极拳的发源地,太极拳在全县的普及面很广,每年都举行党政机关太极拳大赛、社区太极拳交流展示、各乡镇太极拳比赛等,各级领导带头参与。一年一度的中小学太极拳比赛更是规模化、规范化。现已将太极拳比赛的成绩列入了中考奖励政策,习练太极拳几乎是每个青少年的必修课。 为检阅温县师生的体育素质和精神风貌,推动太极拳进校园活动。 2012年由教育局、体育局联合举办的“2012温县教育系统太极拳比赛” 在温县文化广场举行。 比赛为期两天,各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各学校和各民办学校的5000余名师生参加。2.5河南温县近年来运动员培养及获奖情况 2011年7月3日,“日照钢铁杯”第八届全国武术之

17、乡武术比赛中,温县出场老、中、青不同组别的七名选手参加了此次比赛,并力夺一等奖4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3个的好成绩。 2011年11月27日晚,历时4天的2011年度CCTV“武林大会走进淮南”中,由温县太极拳名家王战军带队的温县陈家沟太极拳代表队以4场3胜1负的绝对优势击败日本空手道代表队,成功摘得本届武林大会的总冠军桂冠。 王战军2010年9月参加央视五套武林大会太极拳争霸赛荣获总冠军。 温县第十七届太极拳、剑、推手锦标赛陈家沟武术院三队、一队分别获得集体项目比赛第一名、第二名;陈家沟太极拳学校秦慧敏、陈家沟武术院吴肖、焦作华盛武院苏雨分别获得女子太极推手第一、二、三名;陈家沟太极拳武校王

18、小四、马金、马淑伟分别获得男子56kg、65kg、75kg以上级冠军;陈家沟武术院李琰瑞、杨明哲获得男子48kg、75kg级冠军;有刚武校张艺超、许佳俊分别获得男子52kg、60kg级冠军;温县太极武术馆赵金豪获得男子70kg级冠军。 温县第十八届太极拳、剑、推手锦标赛推手擂台赛有刚武校张梦杰、职宁分别获得男子48KG、70KG级冠军;陈家沟武术院王由空、杜森森获得男子52KG、60KG级冠军;陈家沟太极拳武校王小四获得男子56KG级冠军;温县太极武术馆崔家楠、张国梁分别获得男子65KG、70KG以上级冠军。 温县第十九届太极拳、剑、推手锦标赛太极推手赛陈家沟武术院的田耀文、申长威、张浩楠分别

19、获得男子太极推手48kg、60kg、70kg以上级冠军;温县武术馆的程贝贝获得男子52kg级冠军;有刚武校的王志远、张梦杰、许佳俊分别获得男子56kg、65kg、70kg级冠军;陈家沟太极拳学校的禇绪妹获得女子55kg级冠军。 应山东大青山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组委会的邀请,2011年5月913日温县太极拳名家、有刚武校校长陈有刚率领四名弟子参加了由山东省日照市体育局主办,大青山风景区承办的交流大赛。通过比赛,张艺超获得男子推手52KG级冠军,张权获得男子推手56KG级季军,许佳俊获得男子推手60KG级冠军,职宁获得男子推手65KG级冠军,同时职宁在参加无差别“王中王”争霸赛中获得亚军,被授予“青

20、山战将”称号。在山东大青山展示了太极拳发源地的雄风。 2011年7月15日至17日,由河南省体育总局主办,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焦作市体育局承办的河南省青少年传统武术锦标赛在焦作举行。来自全省48支代表队的781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温县运动员共获得14枚金牌19枚银牌和17枚铜牌的好成绩。陈家沟武术院代表队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2.6河南温县太极拳产业现状 近年来,按照“做国际品牌、立国家项目、引战略投资”的要求,温县持续做好“根、拳、村、养生、产业”五篇文章,努力把陈家沟打造成“太极拳爱好者寻根拜祖、太极拳文化资源占有、太极拳文化交流、健身养生、休闲旅游”五个高地,使得太极拳产业开发进一步深

21、入,发源地品牌影响更加广泛,文化产业发展步伐更加坚实。 目前,温县已建成太极拳景点20个,发展武校30余所。2006年,太极拳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温县被中国武术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中国太极拳发源地”和“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2010年,温县被世界华侨华人社团、中华文化促进会、国际休闲经济促进会联合授予“中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县”荣誉称号;2011年,温县被评为“最中国武术之乡”。 在影视方面,强化宣传,打造国际知名文化品牌。制作完成了中国温县太极拳发源地形象宣传片;在乡村大世界、探索发现等CCTV品牌栏目及河南卫视播出太极拳

22、节目;太极拳宣传“四个一”工程稳步推进,电视剧太极道剧组组建成功并开拍,电影陈王廷剧本创编完成,大型原创舞剧太极传奇在郑州成功首演,太极拳图册出版发行;央视武林大会走进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从今年起将在温县连续举办3年;组建了太极拳专业表演团队,进一步提升陈家沟的知名度。2.7河南温县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 近年来,温县不断加大对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力度,县财政累计投资1亿余元,拓宽改造了景区旅游通道,建成了太极拳祖祠、祖林和祠前广场东西牌坊等建筑,完成了太极文化园内太极曲成、黄庭遗韵、太极拳阶等工程,建成了中国太极拳博物馆并对外开放。 2010年,温县以打造世界文化品牌为目标,加速推进

23、太极拳产业开发。聘请省宏观经济研究所启动了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开工建设了总投资20亿元的陈家沟太极拳文化产业开发项目。任何事物离开了政府的重视,离开了媒体的宣传,将一事无成。温县太极拳的推广,同样离不开政府大力支持和媒体的广泛宣传。温县政府已经认识到了当今太极拳的发展,不仅仅是在传播一项简单的运动项目。太极拳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都成为目前温县发展太极拳的重要话题。因此为了更好继承太极拳,传播太极文化,1999年,焦作市政府下发文件关于在全市推广太极拳的通知,要求各市各级、各部门把学习太极拳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并且把每年的五月份定位

24、“太极活动月”,开展太极拳比赛、表演、讲座、咨询等系列活动。这就确定了太极拳的地位,大大提高了太极拳练习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太极拳的长足发展。温县政府还把太极拳运动列为温县经济发展纲要,制定了以太极拳为龙头,全面发展体育事业,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的太极战略,并下发了在全县推广普及陈氏太极拳活动的通知,陈氏太极拳被列为温县中小学生体育课的必修课,温县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练习太极拳。这就从学校教育的高度进一步传播太极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的促进了太极拳的发展。2.8河南温县太极拳的宣传及对外交流组建了太极拳专业表演团队,通过一些演出进一步提升温县太极拳的知名度。持续开展太极拳“进学校、进社区、进

25、机关”活动,太极拳习练氛围日益浓厚。成立陈家沟太极拳研究院,创办太极拳杂志,积极传承弘扬太极拳文化。在新郑机场、连霍高速公路、郑焦晋高速公路等重点区域和路段,设置了一批陈家沟文化旅游区标牌和广告塔,太极拳对外影响力不断增强。制作完成了中国温县太极拳发源地形象宣传片。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以太极拳为切入点架起了对外交流的桥梁。大赛中与来自各国的太极习练者进行一些拳术器械比赛和学术交流,促进温县太极拳的全球化发展。学校培养出的一些人才安排在各个国家地区进行太极拳的传播。2.9河南温县太极拳发展的优势及不足温县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拥有着300多年浓厚的历史背景,经历了这么多年的

26、传承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拥有着最传统最精华的太极拳术。在太极拳这方面也有足够多的经验与教训。温县地区几乎所有人都会打太极拳,太极拳大师级人物大都来至于温县,全国第一所太极拳武术学校也是在温县成立的,所以对于带动太极拳发展具有绝对的优势。温县在优势中也有着他的不足之处,比如各武馆的目的目标逐渐扭曲,各个武馆为名为利,相互争斗,不够团结。太极拳术在传承发展过程中,会遗失掉其中的精髓。3结论与建议3.1结论3.1.1温县地区是太极拳习练者的聚集地,习练太极拳种类多样。3.1.2温县有多数量、小规模的武术馆校,生源偏少;馆校毕业学员就业面单一,继续深造的学员太少;参加大型竞技太极拳的学员少,

27、大多都是参加传统太极拳及太极推手。3.1.3温县主办承办的相关太极拳赛事数量逐渐增加,定期举行县、市、省、国家和国际级的太极拳活动,国际太极拳交流赛2000年易地焦作。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3.1.4政府对太极拳大力支持以及推出一系列相关太极拳的政策,对于太极拳投入也逐年增加。对于武馆建设管理还欠缺。3.1.5温县文化产业已初具模型,太极文化旅游景点已增至20个,太极产业正进军影视行业。3.1.6温县地区通过影视、广告、比赛对太极拳进行宣传,宣传力度仍需加强。3.2建议3.2.1加强宣传温县太极拳,发挥和巩固太极拳发源地优势 积极与央视等主流媒体合作,播放太极拳旅游宣传片。倾力打造太极拳宣传“

28、四个一”工程,即:拍摄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编排一个舞台剧,收集整理一批影像和图片资料。组建太极拳专业表演队,积极编排太极拳演艺节目,着力打造太极拳演艺品牌;在新郑机场、连霍等高速公路,设立了大型太极拳宣传广告牌,扩大陈家沟对外知名度。3.2.2加强馆校管理,提高太极拳教学质量,进一步培养高水平太极拳人才对武术馆校进行有秩序的管理教学质量的关键之处在于教师,想提高太极拳的教学质量,要有一批高水平的教练员、教师和管理者。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首先要加强太极拳在教师中的推广工作,特别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每年要组织全县体育教师利用暑假期间进行太极拳教练培训,以加强太极拳教学,规范全县体育教师太极拳

29、动作。定期对教师进行文化素质的培养,造就成一批高文化、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将传统授徒模式与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快培养高水平太极拳人才。3.2.3加快人文景点建设;提高承办、主办赛事级别; 加快实施太极文化生态园、古村落、养生小镇、东沟开发、杨露禅学拳处复建等重点项目;利用温县太极拳发源地及太极文化的优势,制定出相关太极与温县发展战略相结合的目标。保持大型比赛的可持续性,打造属于温县的品牌赛事。建设可持续利用的太极拳场馆等赛事资源,培养大量体育赛事经营管理人才,留下大量太极拳赛事影响资料及应用高新技术。3.2.4加快太极拳产业形成,促进太极拳事业发展 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采取一系列有

30、效措施,做好太极拳文化整理、挖掘、开发和弘扬的工作,使太极拳文化产业的发展出成果、见效益、有影响,从根本上实现文化产业的大发展。认真做好太极拳文化产业的规划,深度挖掘太极拳的丰富文化内涵。政府部门应充分给予企业信息传导、舆论引导、氛围营造和政策扶持,关键是政策支持,如降低门槛政策、以奖代补政策、销售退税政策、扶大扶强政策等都需要跟上。强势打造太极拳文化品牌价值,促进太极拳事业发展。致谢参考文献1范 光 太极故乡行N.焦作日报,2002.8.112张肇平 杜飞虎 论太极拳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3杨黎明 焦作太极拳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3)4陈朝奎 马虹 陈氏太极拳体用图解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5杨 丽 太极拳辞典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6史儒林 太极拳源流及发展趋向的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2006(4)7康戈武 全面梳理太极拳发展脉络J.中华武术 2001(3)8郑 勤 太极文化与功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9邢树强 太极拳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10苗治文 秦椿林 当代中国体育人口结构的社会学分析J.2006(1)11马宇峰 武术馆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5(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