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读图时代报纸新闻图片的功能与定位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86780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读图时代报纸新闻图片的功能与定位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析读图时代报纸新闻图片的功能与定位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析读图时代报纸新闻图片的功能与定位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析读图时代报纸新闻图片的功能与定位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析读图时代报纸新闻图片的功能与定位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读图时代报纸新闻图片的功能与定位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读图时代报纸新闻图片的功能与定位毕业论文.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浅析读图时代报纸新闻图片的功能与定位专 业: 新闻学 姓 名: 指导教师: 职 称: 讲 师 答辩日期: 二0一二年五月十九日浅析读图时代报纸新闻图片的功能与定位摘要:读图时代媒体信息传递方式的变革和受众阅读方式的革新,促使报纸媒体把视觉化传播理念提到了战略议程上,报纸媒体之间纷纷践行视觉冲击的传播模式和理念。本文基于读图时代新闻图片的功能与定位,运用相关理论对比分析了报纸由“重文轻图”向“ 图文并茂”观念的转变以及走向“重图轻文”误区的过程及原因,并简要提出报纸媒体应对读图时代挑战的对策。关键词:读图时代;新闻图片;功能;定位Analysis of the Ag

2、e newspaper pictures to interpret the images Functional and positioningAbstract: Map reading age media information transfer mod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people reading way, the newspaper media to visual transmission concept mentioned the strategic agenda, the newspaper media in succession between t

3、he visual impact of the propagation mode and idea.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era interpret the images of news pictures and positioning function, use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analysis by the newspaper heavy text light chart to illustrated the idea of change and to heavy figure or doctrine process and r

4、eason of the error, briefly put forward newspaper media to deal with the challenges of the map reading age.Key words: Map reading age;News photos;Functional ;Positioning早期的报纸版面传递信息的符号主要是视觉性语言符号,包括新闻标题、文字性新闻稿件等。但随着传媒技术的革新和报业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报纸媒体迎来了新的发展时代读图时代。读图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为报业之间的竞争提供了很好的手段,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报纸逐

5、渐变“薄”,出现了“重图轻文的现象”,传递信息出现了低俗化倾向和传媒人才培养进入误区等等。本文通过对读图时代出现背景的分析,探讨了新闻图片越位的原因、表现及危害,并简要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以此来促进我国报业传媒准确定位、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一、读图时代的由来“读图时代”的概念最先是由广州出版社编辑钟洁玲提出。1998年,钟洁玲策划出版红风车经典漫画丛书,全套为国际互联网、后现代主义、凯恩斯、女性主义、史蒂芬霍金、遗传学6本。这套书是从台湾引进的欧洲原版图书,它通过在书中大量运用精美插图的方式,向读者图文并茂地介绍当代的流行思潮和风云人物。为了推广这套书,钟洁玲请杨小彦、黄集伟和钟键夫分别以“读

6、图时代为名作序。钟键夫写的读图时代一文最后被确定为序,杨小彦的文章读图时代之我见为跋一。这大概就是“读图时代”一词的最初出处 1。而近代报纸是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作为最早出现的大众传播媒介,曾在传媒历史上崭露了头角。直到1990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媒体,如电影、杂志等,开始与报纸争夺受众的“眼球”与金钱2。到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电视、网络、手机等新型大众传播媒介,对报纸的冲击更加愈演愈烈,出现了传媒界所认为的全媒体时代。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大量的文字阅读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知识和信息快速阅读需求,迫切需要一种“快餐式”的阅读形式。1982年,美国诞生了一家全国性的报

7、纸今日美国。创办人纽哈斯在创刊初期便秉持“希望新闻学”的办报理念,把今日美国定位成一份注重视觉感受和接受效果的国家级报纸,依靠大胆的版面设计、彩色照片和简短的文章,来吸引厌倦了传统的长篇大论而喜欢新闻“快餐”的城市读者3。正是因为它确定的办报思想,在创刊之初,便首次在版面上大量采用大幅的彩色照片,以一种活泼新颖的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在西方报坛上独树一帜,从此掀起了西方大多数报纸的改版热潮,从此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读图时代。二、读图时代报纸新闻图片的功能报纸版面上传递的符号主要有两种:一是文字语言符号;一是视觉性非语言符号。文字语言符号包括文字稿件、标题、栏题等,它是版面出现的一个非常重要

8、的原因,因为只有将一张空白的纸加入文字性的符号,才会出现我们所说的版面一词。而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则包括图片、版面色彩和版面结构,它是现代报纸版面元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文字性语言符号阅读需要读者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需要读者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阅读过程中还需要加入读者的思维;而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它传递的信息比较生动形象和直观,对阅读者的文化水平要求不高,并且在阅读过程中不需要复杂的解码和演绎,看新闻图片比阅读稿件既节省时间又方便快捷,恰好迎合了现代人对信息获取的欲望。图片在报纸版面上地位的提升,除了与媒体之间的竞争有关外,还取决于图片功能在版面上的发挥,而新闻图片在版面上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视觉冲击、

9、证实性、纪实性和美化版面的功能。(一)视觉冲击功能视觉冲击中心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其涵义就是:“一个没有变化的白色银幕,不会引起观察者的视觉移动。而当白色的银幕上出现一个黑点时,观察者的目光会毫无例外地沿着这个点的方向移动并停留在那里,至少是暂时的停留。这个黑点就是视觉冲击中心。当第二个黑点出现在银幕上时,人们的目光就会从第一个黑点转移至第二个黑点上,并在这两个黑点之间不断移动。他认为,第二个黑点的出现,造成了距离感和方向感。但黑点过多,则会使距离感和方向感逐渐消失,造成视觉上的混乱”4。按照这一理论,报纸图片编辑在采用一幅或者一组新闻图片时,要有意突出一个重点,产生强烈的视觉

10、冲击效果,吸引读者“眼球”的注意和购买报纸的欲望。因此,在现代报纸版面的设计中,特别是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照片,被安排在版面的强势位置,从而更好的以一种更加形象性和直观性的手法再现新闻事件现场,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使读者产生阅读兴趣。(二)证实性功能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而新闻图片作为报纸版面的语言,文字报道固然能反映新闻事件,阐述新闻价值的意义,但如果在刊发文字稿件的同时,配发具有代表性、能真实反映新闻事件的现场的图片,无疑起到了“眼见为实”的作用。(三)版面美化功能图片的形象性特征使其可以作为文字稿件的美化装饰手段,比如照片可以用来衬托新闻标题,漫画可以用来点缀文字报道,示意图穿插于

11、文字稿件中有了解说作用,也具有活跃版面和美化版面的作用。还有饰图,更作为版面的装饰灵活使用,而且固定位置、频繁出现的图饰还具有标志版面的分割特色的作用5。(四)新闻纪实性功能新闻图片具有再现新闻现场,让稍纵即逝的重大新闻事件定格在瞬间,展现在报纸版面上的作用,这些都是文字性报道所无法比拟的。俗话说:“一图胜千言”就是这个道理。今天的新闻即将成为明天的历史,而新闻图片无疑是最真实、最生动的历史写照。三、我国报纸读图时代的到来 (一)读图时代到来的原因1、传媒体质改革的推进我国媒体市场化的起步比西方要晚,大致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起步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6。20世纪90年代

12、初,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对媒体行业也不例外,适当的采取了市场经济的管理办法,对媒体开始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的模式,这直接导致媒体失去了发展的后劲,政府强行“断奶”,资金运作上出现了困难。但对于媒体而言,一方面要承担其引导社会舆论,恪守自身的社会责任和新闻职业道德;一方面还要承担断奶后的痛苦,尽可能地在市场中追求经济效益,借此来发展自己,壮大自己,以求得良好的生存环境。2、传媒市场化程度提高媒体市场化直接推动了报业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必然会导致竞争的出现,报业为了在竞争中获得好的经济效益,不惜采用大图片来吸引受众的眼球,来提高报纸的发行量,勾起读者的欲

13、望,报纸发行量的上升,必然会带来好的广告收益,提高了我报业的经济“实力”。 (二)读图时代到来的表现 “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报纸发展的新起点。报纸版面上传递新闻信息的符号主要是文字语言符号和视觉性非语言符号,文字语言符号包括文字稿件、标题、栏题等;而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包括图片、色彩和版面结构。文字语言符号的阅读需要读者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需要读者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经历,阅读过程中还要加入读者的思维;而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它传递的信息比较生动形象和直观,对阅读者的文化水平要求不高,阅读的门槛相对较低,并且在阅读过程中不需要复杂的解码和演绎,看新闻图片比阅读稿件既节省时间又方便快捷,给受众带来轻松活泼的

14、感受。之后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视媒体对报纸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冲击和压力。1982年,美国人哈斯创办了当时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今日美国,把重视视觉感受接受效果作为办报思想,在头版采用大幅彩色照片,以一种快餐式的报纸,活泼新颖的形象在西方报媒间独树一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随后掀起了西方报纸改版的热潮,图片在报纸版面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在我国,20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由于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办报观念理念的保守,报纸新闻图片的理念基本停留在“重文字,轻图像”的基础之上,图片处于比较低的位置,是文字的“附属物”。八十年代之后,这一观念才有所改变,特别是1990年8月19日至26日,在银川召开的我国首届“全

15、国报纸总编辑摄影研讨会”上蒋齐生和穆青分别提出了“图文并茂”和“两翼齐飞”的办报方针,同时也是图片传播在我国报纸新闻传播中地位的提高7。人民日报前总编辑范敬宜也多次着重强调:“要改变仅仅把照片当作点缀版面,美化版面的旧观念,而要把照片放在与文字并重的地位”8。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当今中国传媒界里,无论是党报还商业性的报纸,图片在版面中采用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受到重视,还有后来在报纸版面中出现的新闻图示、新闻漫画等。因此,国内有相当一批学者和传媒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报纸已经进入“读图时代”,例如在国内众多报纸媒体中,其中有较大影响的北京青年报就提出了“三步五秒”的办报理念,即在报纸头版采用大图片、

16、粗线条来营造视觉中心,从而吸引读者购买。所以,我们可以说“读图时代”一词准确、形象地反映了我们当前所处这个时代文化的特征,引起了广大传媒专业人士和广大受众的共鸣,图片的功能和定位在报纸版面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新闻图片在传递新闻信息,适应报业市场化的竞争需要,发挥着巨大的潜力。之后,国内有相当一批学者和专业人士认为,我国报纸新闻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这为新闻图片功能在报纸媒体上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四、读图时代报纸新闻图片功能的越位(一)“重图轻文”现象的出现和发展读图时代的到来和传媒间的相互竞争,引发了报业新一轮的图片大战,无论是具有新闻性的图片还是广告性

17、图片,已经占据了报纸版面的大块“田地”。传媒市场化的到来,促使媒体以现代企业管理和经营方式,来适应媒体“企业单位,事业化经营”的理念,而企业注重的是获得最多的利润,以求得在传媒界占有一席之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摄影器材和图片处理技术的提高,这就为新闻摄影记者拍摄好的图片提供了先决条件,加之现代报纸版面排版水平的提高,使得图片以各种形式在报纸版面上频繁使用,尤其在当下,读者拿到很多商业化的报纸时,很难找到大篇幅的文字性新闻报道。“图文并重”办报理念的提出,使得图片与文字开始平起平坐,成为现代报纸不可或缺的版面元素。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文字报道和图片报道是在不同时期产生的,文字在前,图片在后,由于

18、客观条件的限制,一般是有图无文的,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人针对“重文轻图”的情况提出了新的见解图文并茂。再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报纸发展的观念由“重文轻图”到“图文并茂”的发展变化,其最典型的标志是1990年召开的首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摄影研讨会,这次会议上提出了具有标志性的口号“图文并茂,两翼齐飞”,这为新时期报纸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此理论基础上,全国许多商业化报纸开始在报纸版面上采用大图片,使得报纸新闻图片破天荒的被带到了受众的视线,甚至出现了图片使用的频繁化与低俗化。(二)“重图轻文”形成的原因1、新媒体的挑战报业面向市场化之后形成了全面的竞争时代,新出现的第四代媒体互联

19、网,第五代媒体手机,以其强大的参与性和互动性的突出特点,为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先进摄影器材和图片处理技术水平的提高,印刷技术激光排照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彩色图片在报纸版面上的大量使用。2、报媒竞争的加剧报业传媒市场化改革之后,不仅带来了同行业之间的竞争,而且还引起了其它大众传播媒介,如电视、网络、手机等,都来争夺受众的眼球。相对于其它大众传播媒介,比如电视:它以其声画同步的特点来提高收视率;网络媒体利用它提供信息的全面性,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信息,还有它的强大的参与性和互动性的特点来提高点击率;手机媒体则以其携带方便、不易受客观环境条件制约的特点,随时随地提供大量信息。这些都给报纸

20、媒体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那么,对于平面媒体的报纸来说,如何在同行与同行之间,报业与其他新媒体之间的竞争求的生存的机会,最终还是通过在版面醒目的位置上安排具有代表性的新闻图片,增强视觉上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进而迎合广大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3、专业化新闻摄影队伍的发展和壮大新闻图片地位的提高,促使许多报纸媒体更加重视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的功能,从而促进了专业化新闻摄影记者队伍的出现和发展,并且许多媒介内部都建立了自己的新闻摄影部门,配备了专业化的摄影器材,使他们的新闻敏感性和摄影技术不断得到提高,从而为拍摄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图片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储备。4、受众对“快餐式”文化的

21、需求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已经不能腾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阅读报纸上纯文字性的报道,而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上的应用,正好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新闻图片以其活泼新颖的视觉性感受,快捷方便的信息传递方式,满足了受众对“快餐式”文化的需求。(三)读图时代报纸重图轻文的危害1、报纸逐渐变“薄”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得一些商业化的报纸沉迷于图片,使报纸丧失了深刻性。虽然报纸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适应了现今生活节奏加快,媒体竞争加剧的环境需要,需要图片在报纸版面上形成冲击力的视点,以引起读者的注意,留住匆匆浏览的眼光,取得读者在浏览报摊上众多报纸时的竞争优势,从而取得发行量的提高。但是,当我们走到报摊跟前,很难看

22、到为数不多的像南方周末那样具有深刻性、思想性的报纸。因此,不能因为“图文并重”,就看轻文字,大量用新闻照片,也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让图片为文字让道,实行“图文并茂”,对新闻图片既要有量的规定,又要有质的提高。由于新闻图片传递的新闻信息毕竟还是有限的,使报纸传递的信息会更加“变薄”,很难达到传递更具思想性和深刻性的信息,一味的追求报纸版面的视觉冲击中心,失去了报纸媒体理性、冷静的信息传播优势。 2、报纸逐渐变厚平面媒体在顺应媒介竞争需要的同时,不得不选择在版面上采用大图片和规模数量的专题性图片,并且媒体为了获得巨大的广告收入,甚至大量的广告性图片也来挤占报纸有限的版面空间,最终造成许多报纸媒体不得

23、不选择扩版,但是无限制的扩版,不仅挤占了文字性新闻稿件的位置,而且为本身处于经济困难的报纸媒体增加了强大的压力,比如报业成本的上升,报纸扩版需要大量的新闻纸,给社会资源带来了压力,对读者带来强大的阅读压力,不利于报纸媒体长期稳定的发展。3、传媒人才培养进入了误区图片在版面上的大量使用,使得传媒人才培养进入了纯“技术全才”的倾向,缺乏更多能写的“笔杆子”人才。从思想上讲,报纸以文字符号作为传递信息的手段,但读图时代的到来,由于报业传媒普遍受“重图轻文”观念的影响,使得报业开始偏向于图片的使用,体现在报纸版面上就是新闻图片使用的频率和规模,从而使报纸失去了以文字为主的信息传播方式,这对我们传媒教育

24、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一位的追求图片拍摄的质量和后期纯技术的对东西,偏离了对新闻人才的基本写作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得报纸传递的新闻信息越来越直白化,丧失了文字性报道在揭示事物本质,评价事理方面的先天优势。从行动上来看,受“重图轻文”思想的影响,报纸编辑不惜牺牲版面有限的空间,安排大幅的新闻照片,甚至广告图片也来挤占版面空间。致使我们当今,拿起任何一家商业化气息很浓的报纸,使本该思想很深刻的报纸逐渐走向了“画报”的模式,传递信息的方式越来越走向“同质化”倾向。由此导致了传媒人才培养陷入了“技术化”的误区,教育的方式逐渐偏向于对学生技术知识的关注,缺少对基础写作知识的掌握,对人文知识的传

25、授,写出的作品内容太过浅显,太过局限化。而我们的媒体现在最为需要的是能写出极具思想性和深刻性的新闻作品,致使很多从学校走出来的新闻传播毕业生媒体不能用,也不敢用,因为他们的“笔杆子”实在经不起媒体的考量,从而也造成了就业上的“短腿”。从理念上讲,受读图时代的影响和媒体竞争的加剧图片在版面上的大规模使用,使得媒体的从业者面对现代化的报纸,在传播理念上,很难分辨出到底是以“内容为王”还是以“图片为王”,从而误导了学校对新闻学教育的培养方向。而当今我们的媒体真正需要的则是“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专家性新闻人才”也即全媒体型新闻人才: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第一为新颖的报道方法与角度。对待一个新闻事件,要学会

26、平衡,选择恰当的报道方法,从而真实客观的反映新闻事件。第二为个性化需求。同一条信息,在“全媒体”时代,可以呈现出各种纷繁复杂的表现形式,但作为一名媒体人,不能仅仅将信息做出各种形式就完结,而必须根据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其提供差异化的内容。第三为专业技能。要求编辑记者全面掌握与运用全媒体新闻采编和制作技术,学会文字记者的采写编评,摄影记者的图片报道、现场抓拍,力求适应不同岗位的流通与互动。4、新闻图片出现了低俗化倾向传媒的低俗化近年来特别引起了公众的注意,报纸媒体也不例外,而低俗化的表现之一就是新闻图片的泛黄化。自从2008年“艳照门”席卷娱乐圈后,媒体也参与其中,乐此不疲的制造轰动新闻,似乎

27、越低俗越容易吸引受众的眼球,这种以牺牲媒体信誉而进行的炒作行为不利于媒体的健康发展,长此以往媒体将丧失的是自己的公信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发展,这种低俗化的商业炒作“智慧”必将会招来受众的厌恶和鄙视9。五、 读图时代的启示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得图片改变了原有的附庸地位,获得了与文字平起平坐的地位,成为现代报纸版面不可或缺的两种元素。但是,新闻图片与文字性新闻如何在报纸版面上合理的取舍,对新闻工作者和报纸媒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新闻工作者要坚守新闻性在传统图片伦理观念中,人们普遍认为“眼见为实”,而“藏羚羊假照片”(如右图)等新闻图片的造假,人们发现“眼见不一定为实”10。所以,对于

28、新闻摄影工作者来说,一定要加强自律,坚守新闻的真实性和新闻职业道德,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人民群众中去,拍摄出新闻价值大,更加符合报纸新闻的要求,更加重视对图片性新闻形象性、瞬间性本质的挖掘和表现,更能为报纸版面增加视觉冲击。另外,还要重视图片编辑的地位和作用。1982年蒋齐生在他出版的新闻摄影论集里提出:“新闻照片编辑是司令员和参谋的地位,要指导摄影记者,承担选编稿件的责任,工作中要反对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11。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图片编辑是处于“把关人”的重要地位,他们挑选新闻照片,对图片进行再加工,决定图片最终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在报纸版面上。因此,作为图片编辑:一要做好技术处理上的把关,

29、二要做好内容和形式上的把关,三要做好社会伦理道德上的把关,四要扮演好舆论宣传和引导的角色,并且能够梳理好新闻图片与新闻稿件之间的关系,使这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力求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新闻信息。(二)媒体应理性对待“图文并茂”的关系对报纸媒体而言 ,在应对读图时代的冲击和传媒市场化竞争带来的压力的情形之下,对报纸版面图片新闻与文字新闻的选择要做出理性的判断。一方面,图片性新闻报道为读者提供了更具形象性、瞬间性和直观性的信息,为报纸版面增添了视觉冲击中心,给读者带来了感染力强、形象直观、立体感强的的信息体验,弥补了文字性报道在形象性方面的不足,让稍纵即逝的新闻事件瞬间定格在报纸的版面上,提升了

30、阅读的速度和易读性。另一方面,报纸媒体还是以文字语言符号为主体来传递新闻信息,在揭示事物本质,评析事理方面比图片更具先天性的优势,因此报道的内容也更为深刻。对于传统的平面媒体报纸而言,为了更好的应对报业市场激烈竞争与读图时代的双重挑战,重视图文并重的办报理念在报纸新闻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鉴于此,纸媒体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报纸媒体原有传递新闻信息思想性的特性,为受众提供更具思想性和理性化的信息;另一方面报纸媒体还要正确处理好文字与图片在版面上各自的功能与定位,图片的取舍要依版面的大小和形式,充分运用新闻图片传递信息形象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做出理性的选择,使图片在报纸版面上的功能既不越位也不缺位,把图片

31、性新闻报道与文字性新闻报道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做到图文之间的默契配合,紧密结合,互为补充,从而避免报纸浅薄化的发展趋势,最终达到总体信息量的增加,从而促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促进我国报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 萧恩明.读图时代?伪图时代?喜欢插图吗?N.南方日报2002-11-22.2 美约瑟夫斯特劳巴哈罗伯特拉罗斯,熊澄宇等译.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何宇欣,张旭泉.新京报和今日美国图片视觉传播策略比较J.今传媒,2011, (5) : 444 郑兴东,陈仁凤.中外报纸编辑参考资料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247-2485 蔡雯.新闻编辑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6 禹建强.传媒市场化的陷阱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23.7 于国文.“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新起点” J.中国记者, 2011,(2):107-108.8 范敬宜.总编辑手记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7:391.910魏薇.论新闻图片报道中的利益冲突J.新闻传播,2011,(6):195.11蒋齐生.新闻摄影论集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