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毕业论文:现代信息流对物流的影响研究02788.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88034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现代信息流对物流的影响研究0278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现代信息流对物流的影响研究0278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现代信息流对物流的影响研究0278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现代信息流对物流的影响研究0278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现代信息流对物流的影响研究0278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现代信息流对物流的影响研究0278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管理毕业论文:现代信息流对物流的影响研究02788.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毕 业 论 文题 目 现代信息流对物流的影响研究 专 业 物流管理 学生姓名 毛倩 学 号 2010040106013 指导教师 2013 年度 下 现代信息流对物流的影响研究 摘 要现代信息流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传统的社会,它对社会的各方面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包括物流业。物流几乎是与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迈入了综合物流时代。物流不再是孤立的仓储、运输、包装、装卸,而是开始从整体上考虑以最合理的布局、全方位的服务、最方便快捷的办法、最低的成本来实现物资流通的全过程。信息流的发展一方面由于促进了信息的流通,导致了贸易伙伴大量涌现、国际市场扩大,物流量的激增、运输安全保证的

2、增强、运输服务质量的提升,从而促进了物流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导致了人员流动的减少,平均运距的缩短,零库存趋势,从而冲击了传统的物流业。研究信息流对物流的影响,相当于研究虚拟流对实体流的影响问题,这是关系到21世纪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首先论述了信息流对物流的促进及部分替代作用,然后分析了电子商务对物流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信息流、物流、供应链、影响探析以微电子、计算机、光纤和卫星通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正渗透到全球社会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并推动着人类进入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时代。电子化、数字化在全球的普及,使人们不受时空的限制而更为自由和快捷地交流信息。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改

3、变了传统的社会,它对社会的各方面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包括物流业。 物流业是以最合理的布局,全方位的服务,最方便快捷的办法,最低的成本为目标来实现物资流通的行业,包括仓储业、运输业、配送业等。无庸置疑,信息技术促进了当代物流业及其技术的发展。有了信息技术带来的及时精确的信息,客户就能以适当的价格获得高质量的服务。它使供应链成员公司更加便宜、容易和可靠地运输大量的货物,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增加企业效益。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运输企业的运输强度,增强了运输的安全保证,提升了运输服务质量,使运输的集装化成为可能,从而得到快速的发展。 另一方面,近年来信息技术产生了对物流领域较大的影响和部分替代现象

4、,比如运输距离缩短、零存货趋势、人员流动的相对减少、吨公里运输的减少等。由于可以通过数字化、电子方式满足一些物流需求传统的物流业正受到全世界范围内的冲击。由于信息技术对物流管理方面的协调作用,货物可以有目的和有秩序地流通,物流总量相对降低,相当一部分物流量因为电信技术的发展而减少。由此可见,电信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极大地扩大了物流设备的利用范围,提高了物流效率,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减少了货物流量,使传统物流业受到冲击。 中国是国际贸易大国和重要的产品输出国,近些年来,中国GDP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运输产业的发展速度,运输业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份额也有所降低,这表明在一定程度

5、上国民经济对运输产业的依赖性有所降低。由于物流相对信息流而言,传递成本高、传递速度慢并且所占据的空间大,因此研究信息流对物流的影响和替代关系,对于发展物流信息化,使物流上述的缺陷由信息来替代,减少物流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促进信息流和物流的协调发展在中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信息对物流的促进作用信息对物流的促进作用信息对物流的促进作用信息对物流的促进作用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迎来了以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等为标志的技术革命。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世界经济从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8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的个人计算机技术,令人叹为观止的多媒体技术,使信息瞬息万里的光

6、纤通信,使数据管理有条不紊的数据库,功能神奇的互联网络,以至90年代美国推出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形成一浪高过一浪的信息化浪潮。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信息交换和流通的时间与空间,信息技术的这种“时空压缩效应”使生产和贸易走向全球化。 全球化引起的诸多因素,如贸易伙伴大量涌现、国际化市场的日益增多等,都迫使不同规模的企业不得不建立有效的物流系统,以便有效地将商品销售给全球的顾客,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的需要。于是,物流虚拟企业、巨型物流公司、运输公司等都在以全球的观点,制订其新的策略,力求使物流的需求与供给方之间共享信息,共同合作,从而抓住时代的需求,反映时代的变化,实时掌握从供应商到顾客的物资

7、流动情况。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运输,仓储,包装,装卸,加工等物流各个环节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从而使物流管理所要求的系统化管理、低成本运作、高质量服务得以较完美的实现,大大提高了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信息化、智能化已成为21世纪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方向,信息化、智能化交通已被列入了我国交通行业的十五规划之中,信息化将成为交通运输业在新世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因此加快信息化发展步伐,将是新世纪交通运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与国际接轨,提高行业竞争力所必需的。信息对运输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 1、信息化是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交通运输业是自然资源的主要消耗者,

8、又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有巨大影响,如何在满足运输需求的同时,使得这些消耗最低,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及人类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国外交通发展的经验教训可知,信息化是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ITS)的广泛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是将计算机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系统。2、信息化是交通运输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由于我国的交

9、通运输服务业长期以来一直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运行,信息的闭塞不但造成货物的积压,同时又造成大量车辆空驶,有限资源的白白浪费,成为潜在的巨大的商业机会。 据统计,全国每年参与公路货物运输的车辆878万辆,通过公路成交的货运量6438亿吨公里。全国公路运输行业每年营业额在2300亿左右,但长期以来返程车的空驶状况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作为我国工业中心的上海,2006年其一般运输企业的空载率就高达60,我国每年因空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50亿人民币。有数据表示有35-55亿人民币的利润在18万家中间代理层中流动,仅对其的有效组织,提供真正有效的交流平台至少将新增行业利润20亿人民币。 此外,采用现代

10、网络技术,将信息技术引入传统的交通运输服务业,不仅可以对传统的交通运输服务业进行有效的整合,而且还可以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的发展。例如ITS的应用就涉及到道路建设、交通管制、通信、计算机、电子、汽车、自动控制、信息服务、网络技术等诸多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领域,ITS技术的发展与市场需求必将会推动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社会经济。据估计,在欧洲采用ITS技术预计将可以增加1000亿欧元的市场规模。 3、信息化可以大大提高运输质量,扩大运输能力 运输业利用信息技术处理业务,极大地提高了运输过程中信息处理和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经济性,避免了由于信息传输不畅或信息重复和无规律

11、性所造成的许多损失。例如,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下,运输流将会很容易选择最合理的流向,从而减少盲目运输、迂回运输和空驶现象。据估计,如果能够完善我国公路交通信息体系,大约可使我国现有车辆空驶率从52下降到30以下。这样就可以使现有的运输设备发挥更高的效能,大大提高运输质量。此外,增加信息投入,还可以在现有道路条件下增大行车密度、减少车辆行驶时间,从而扩大通过能力。 高效的物流管理己被许多公司视为节省成本,增加效益并使其产品和服务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越来越多的公司把加强物流能力看作是使公司在市场中独树一帜的方法之一。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广泛应用,增加了物流系统的透明度并促进物流各环节的整合,大大降

12、低了物流系统的营运成本,提高了物流服务的水平。为了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必须及时地将正确的货物发送到准 确的地点,提高对顾客的反应速度,并争取尽可能接近于实时反应。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信息网络系统作为支撑,并借助于网络系统进行协调。采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整个销售、生产、以及发货过程都整合在一体,形成跨国界、跨时区的无缝信息流。 借助于因特网,顾客和供应商之间在各自运营过程中可以密切合作,为实现动态决策提供了条件。借助于信息网络,整个供应链内相关组织之间就可以共享信息,并逐步实行物流的优化。一般情况下,对于整个物流计划即使制定得非常严密,也难免会出错,所以供应链中各个相关组织必须对此能够作出快速而

13、有效地反应,并及时地将情况的变化通知其他组织。根据情况做出判断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这就是对物流运作的动态决策。动态决策,一直是供需双方梦寐以求的目标。对物流方案进行动态决策可以大大提高物流的服务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 二、信息对物流的部分替代信息对物流的部分替代信息对物流的部分替代信息对物流的部分替代信息流不同于物流,它是一种非实物化的传递方式,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实现信息的交换。信息流与物流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非实物化的知识差形成信息流,而实物化的物质差形成物流,因此,在两种不同的传递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传递特征。对于两者的可比特征,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作简单的比较。 1、传递成本 信息流是借

14、助于实物性的传递介质,实现非实物化信息的传递,因此传递成本较低:物流是实现实物的空间位移,位移时不仅对传送物体实现空间位移,而且运输载体同样也必须随同货物进行空间位移。因此能耗大,传递成本高。 2、传递速度 信息传递的速度与实物化的物流的速度远非同一数量级概念。而且,信息流随着信息传递设施的改善以及传递介质的技术创新,其传递速度以及容量(信息传递的速度与传递的容量是相关的)还在不断提高。信息传递中的“拥挤”现象将得到明显改善。例如,采用先进的光纤传输,具有传输频带宽、通讯容量大,传输能耗低,中继距离长等优点;而物流则仅仅以几十到近千公里/小时的速度转移物体,其速度的进一步提高己显得那么困难,并

15、且常常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 3、传递载体所占据的空间 信息流的传递载体和中继枢纽(如光缆、中继站等)所占空间非常之小,特别是传递设施几乎不占什么空间;而物流的载体和运输枢纽(如路基、港站等)往往需要占据大量的土地,建设的工程量非常之大。 4、传递方式 信息流的传递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段越来越多,如:光纤通讯、卫星通讯、电缆通讯、蜂窝式通讯、模拟通讯或数字通信等等,并且信息传递方式还正在进一步发展;但一种新的物流模式的形成往往需要非常漫长的过程,仅就其中的运输环节而言,目前主要是五种运输方式,而在储存环节的立体仓库的推行也经历了较长的过程。因此,物流方式的选择性比信息传递的选择性低,而且,

16、这种在选择性上的差异将会进一步扩大。 从上述特征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传递成本,传输速度,传递载体所占据的空间以及传递方式上,信息流有着物流不可比拟的作用,但是物流所完成的实物的空间位移也是信息流所无法完成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决定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物流的发展,而且也对物流产生深刻的影响,有些影响甚至起到了对物流的部分替代的作用。 信息社会人们出行的需求大为减少 获取信息是人们出行的目的之一。以往,在信息技术还不够发达的条件下,为了解决信息的空间隔离,人们不得不扮演信息载体的角色,通过交通运输手段获取信息;尽管信息社会中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在增大,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缩小了人

17、们在接受和传递信息方面所受的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人们不出家门就能达到目的。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使得网上购物、远距离工作、教学和医疗成为可能,这就大大减少了人们出行的需求。利用互联网,供货商可以跨国界,跨地域地推销自己的产品,消费者可以在网上货比三家、随心所欲地挑选喜爱的商品,甚至可以通过网络检验产品的质量。网上购物日益普及。2003年全球普通消费者的网上购物额比去年增加了二倍,达到312亿美元,到2006年全球普通消费者上网购物的年消费额将达到6800亿美元。利用互联网,人们可以将工作地点由办公室向家庭转移,许多公司、研究部门的雇员在家也可以上网下载资料做研究,从而诞生了

18、SOHO(在家办公)一族。2005年美国在家办公完成部分工作量的雇员占雇员总数的30%。2005年英国己有百万人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家中远程办公。据估计,英国远程办公的人数在未来还将以每年30万人的速度递增。利用信息技术能将教育节目传到远方,即实现所谓的远程教育,这将为减少地区之间机会不平等作出巨大贡献。目前利用网络进行双向式教学己得到广泛应用。利用互联网,可以实现网上授课、交互式教学与讨论、网上课程点播、网上自动翻译等。 货物运输的平均运距的缩短 信息有助于物流由无序趋向于有序。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物流往往不能选择最短路径(或最合理的路径),从而出现盲目运输、迂回运输和空驶等现象。在信息充

19、分的条件下,物流将会容易地选择最合理的流向,从而导致物流的有序化。物流的有序化使原先的“盲目运输”和“舍近求远”的情况将减少到最低程度,由此促使货物位移的平均运距缩短,在统计中则表现为货物运输周转量的减少。 零库存的实现 与原料从最初供应商流动到最终消费者不同,市场信息主要是沿相反方向流动的。为了确定什么时候使何种物料流到下一环节,其驱动信息来自于下一环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际上信息可以代替物料,因为包含真正需求情况的信息可以避免库存,这也正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意义所在,正如一句口号所说:“用信息取代很费钱的库存”。例如,现在一些大型跨国制造公司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设置了与零部件企业共享的关于生

20、产计划和生产实绩的数据库,供应商可以不用等待买方的订货通知而自己随时扫描数据库提供的信息,由此判断什么时候需要送什么样的零部件,保证按时送货。由于从该数据库还可以了解到买方以后的生产计划,零部件供应商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制订自己的生产计划。这种信息的共享使买方的工厂和零部件供应商如同一个公司似地运行,两者的库存、库存费用和管理费用都大为降低。 有形信息传递向非实物化趋势发展 信息社会,软件、报纸、音乐光盘、图像、影视可以不经过商店销售,而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传送。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的通讯手段如电话,手机,电子邮件,OICQ聊天软件的不断出现,使人们的联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均邮件

21、量大幅下降。据有关统计资料反映,1996年中国函件总量为79.6亿件,而到1998年下降到78.7亿件,1999年进一步下降为70亿件,2001年仍在缓慢下降,人均年信函量降至5.6件。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新兴通信手段向传统手段的挑战。这种有形的信息传输方式的减少恰好反映了信息对物流替代的一种明显的例证。 三、 电子商务对物流的作用随着Internet相关信息技术在全球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的社会基础日趋成熟,它的发展给物流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这些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物流的需求量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经营者都在努力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互联网全球性和无国界的特征给电子商务销售

22、对象国际化提供了条件,也满足了经营者扩大产品和服务国际市场的要求,因此,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但是电子商务活动的最终成功与否,涉及到商品的最终交付和贸易额的交割。如果电子商务的物流体系无法满足商务本身所涉及的地理位置,则其市场范围也还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物流,尤其是国际物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了,经营者纷纷扩大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提高物流的运作能力。 我国的电子商务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并不慢,据统计,中国网上商店的数量已经从2005年初的10000多家,发展到现在的20000多家,并正以每天诞生300家的速度发展。据权威机构估计:我国2007年电子商务(EC)市场销售收入从2

23、006年的230.66亿元人民币达到了323.32亿元人民币,2009年将高达483亿人民币。而据市场情报公司爱迪西(IDC)预估,至2009年大陆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的销售额将达到3315.4亿元人民币。 2、为物流需求和物流服务商之间提供低成本的信息交换平台 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电子商务为物流需求和物流服务商之间提供低成本的信息交换平台。物流需求方在选择物流服务商时,可以大范围地选择合适的对象,减少盲目性,同时也可大幅度减低物流企业的销售成本;有物流需求的企业可以通过提交物流诉求,通过网络寻求合适的物流服务商;反之,物流服务商也可通过此平台进行全球低成本网络营销,借助网络的互动性,实现网上宣

24、传和网上营销的一体化;同时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和信息技术实现物流服务。 3、为物流企业自身的物流效率和管理水平等内部资源整合提供解决手段。物流所涉及环节众多,地域和时间跨度大,如何提高物流效率、减低管理成本和提供物流过程的信息反馈是企业能否吸引客户和赢利的关键。在物流业电子商务中通过技术手段,建立物流企业的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来完善企业管理软件,进而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电子商务化。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为物流提供了低成本的信息交换平台,完善了

25、物流的服务内容、延伸了物流的服务范围、提高了管理水平、降低了经营成本、改善了物流的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物流的发展。当然,在电子商务的某些领域,如软件、图像和咨询方案的购买,直接可以用电子化的方式来传送产品,替代了物流活动。但是绝大多数的产品还是要通过物流来完成配送,离开了物流,电子商务将只是纸上谈兵。四、结论本文主要理论上分析了信息流对物流的影响。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全球化,从而使得贸易伙伴大量涌现,增加了物流需求,同时信息化使得运输、仓储等物流环节效率大大提高,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流的发展也部分替代了物流,引起了平均运距缩短、零库存等现象的产生,冲击了传统

26、物流业。本文末还着重讨论了电子商务对物流的作用。总体来说,电子商务的发展扩大了物流需求,并且通过提供低成本的信息交换平台延伸了物流的服务范围,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经营成本。 参考文献 (1)澄析,21世纪通信发展趋势,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第1版第1次印刷,p202-231。 (2)崔介何,物流学概论,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第5版第2次印刷,p108-113。 (3)包建民,物流现代化,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第2版第4次印刷,p77-89。 (4)王微,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前景与政策,物流技术,2002 (3):3-6。 (5)黄福华,王威才,物流业面向21世纪的发展战略思考,商品储运与养护,2006 (10):10-12。 (6)徐天亮,我国物流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物流技术,2000(2):3-5 (7)张宽海,信息经济理论及案例分析,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第5版第1次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