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与发展条件概述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89516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位与发展条件概述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区位与发展条件概述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区位与发展条件概述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区位与发展条件概述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区位与发展条件概述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位与发展条件概述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位与发展条件概述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区位与发展条件,重点问题:区位的概念和区位因素 古典区位理论、近代区位理论和现代区位理论 区域发展条件,2.1区域空间与区位,2.1.1区位空间的构成因素1、节点概念: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有经济活动内聚力的作用 而产生的极化作用,使经济活动集中向区域经济中心集中,这样的中心就称之为节点。特征:有明确的位置 有大小和形状 具有不断聚集的作用 内部存在明确的功能分区 有数量和质量的概念,2、轴线概念: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连接节点之间的线状经济景观,称之为轴线。是一个区域内经济活动的基本设施和基本条件。举例:交通线,各种资源运输线,商品流,技术流等特征:有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 有一定的长度和方向

2、具有一定的质量标准,3、域面 概念:节点与轴线存在的空间基础域面的范围:经济活动的范围域面的质量:区域的经济发达程度,以及这个区域的资源丰裕度举例:,2.1.2区域空间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空间系统,1、区域空间要素的相互作用节点是起主导作用的要素域面是起基础作用的要素轴线是起联结作用的要素2、空间系统城镇系统城市区域系统区域网络系统区域空间系统,2.1.3区位和区位条件,1、概念区位:一项经济活动或经济景观在区域空间中所占据的位置 具有两层含义:指该事物的位置;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区位条件: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要素和经济要素构成的对于一项特定经济活动的条件2、区位选择区位因素的构成区

3、位因素的优劣,区位因素的构成:,(1)地理区位因素。地理气候、土壤、地形,是否邻近港口、机场以及离母公司的距离,语言、生活和文化习惯是否具有较大的相似性等。(2)生产要素。在传统的区位理论中,往往强调接近能源、原材料产地的重要性,以便降低运输成本,然而随着科学技术和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运输成本在总生产成本中的比重日益减少。相反,传统的劳动力要素,尤其是成熟的劳动力市场、廉价的高素质工人以及企业家和科技管理人员,仍是影响企业区位决策的重要因素。(3)市场因素。国内和区域的角度来看,市场规模的大小和发展潜力是影响企业区位决策一个重要因素。(4)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一般可以分为经济、社会和行政基础设施

4、。在当今的知识经济的时代,良好的交通通信设施、完善的网络服务、较好的环境质量、多样化的文化和休闲机构以及低犯罪率,对企业区位决策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5)政府政策。政府政策体现在三个方面:a.提供产品,如公共基础设施;b.提供税收或其他刺激;c.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6)集聚经济。新建工厂大都倾向于在那些产业基础好,配套条件较为完善的地区,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尤其是在那些使用相同类型工人的其他产业的地方,以及具有潜在投入供应商和潜在的下游消费者地方,更是成为企业首选区位,因为这些地方通常具有成熟的劳动力市场,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条件,以及可供选择的投入供应商、潜在消费者和合作伙伴

5、。企业在这些地区投资设厂,可以节约生产成本、扩大生产和消费的需求,并有利于相互竞争和协作。(7)行为因素。企业决策是由企业主或管理人员做出的,因而也会受到决策者行为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决策者的行为偏好,如对气候、休闲娱乐、文化等的特殊爱好;二是决策者与当地具有历史上的血缘、亲属关系或其他联系。(8)汇率波动。汇率波动对跨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有较大影响。从汇率水平变化来看,东道国货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那么在东道国就不适合投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相反对于以占领东道国市场为目标的外国投资者而言,东道国货币升值意味着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且东道国子公司以母国货币计算的投

6、资利润也增大。(9)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社会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因为它与人民的身体健康、甚至人身安全息息相关,同样也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3、区位决策,影响因素:(1)产业结构的变化可以改变产业对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2)技术的进步和交通设施的完善。可以减少流动性因素的影响程度(3)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影响到资本因素的区域转移情况 产业布局过程中的集中与分散的关系,流动性程度,区域化程度,2.2.古典、近代和现代区位理论,2.2.1古典区位理论1、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冯.杜能1826年撰写了名著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杜能最早注意到运输费用的影响,指出距离消费市场的远近对农作物布

7、局的重大影响,提出了6个同心农业圈。从运费(T)、生产成本(E)和市场价格(V)三者的关系,认为利润(P)是由这三者所决定的:P=V-(E+T)杜能认为,运费T是农业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1)基本假设:孤立国唯一的城市位于其中心,是孤立国内商品、农产品的唯一销售市场。其余均是农村和农业土地,农村只与该城市发生联系,靠其供给工业品。“孤立国”内没有可通航的河流和运河,马车是城市与农村间联系的唯一交通工具。“孤立国”是一天然均质的大平原,并位于中纬,各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等都完全相同,宜于植物作物生长。平原上农业区之外为不能耕作的荒地,只供狩猎之用,荒地圈的存在使孤立国与外部世界隔绝。农产品的

8、运费和重量与产地到消费市场的距离成正比关系。农业经营者以获取最大经济收益为目的,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调整他们的经营品种。,(2)“孤立国”6层农业圈,第一圈层为自由农业圈,主要生产鲜菜、牛奶;第二圈层为林业圈。主要生产木材;第三圈层为轮作农业圈,主要生产谷物;第四圈层为谷草农作圈,主要生产谷物、畜产品,以谷物为重点;第五圈层为三圃式农业圈,主要生产谷物、畜产品,以畜牧为重点;第六圈层为畜牧圈,以畜牧为主。第六圈层以外是荒野。,(3)杜能区位理论的局限性:,1)杜能环是以商品性农业生产为前提,农场是追逐最大的地租,在现实中,农业生产不完全是商品性生产,自给性生产同样是一种重要的生产方式,它不一定

9、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也可能是以产量为目标,而且也不会强调单一品种专业化生产,而强调多品种多样化生产。2)杜氏理论出现在19世纪初,当时交通技术落后,只有马车,而不是火车和汽车,燃料是木材,无食品储藏设施,而现代交通手段发展,使产品运输费用减少,加上冷冻技术和保鲜技术的发展,生产地到市场的时间距离缩短,使得某些农产品的供求范围延伸到数百至上千公里的空间尺度3)杜能只考虑了土地利用,而没有考虑到城市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现代城市周围不仅仅有农业土地利用,同时也混杂着商业、住宅、工厂等不同的土地利用。在城市近郊的农民,由于农地可以随时转化为住宅等城市用地,因此对农地的资本和劳动投入较少,放弃耕种或者

10、临时性耕作成为一种现象,而远离城市的农民、农地难以转换为城市用地,因此对农地的投入较多,而从事相对集约程度较高的、农业利用价值的经营,韦伯是德国经济学家,1909年发表了工业区位论,标志着工业区位理论的建立。韦伯所处的时代是德国在工业革命之后,近代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从而伴随着大规模人口的空间移动,尤其是产业与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现象极为显著。在这种背景下,韦伯从经济区位的角度,探索工业生产活动的区位原理。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与杜能建立在以马车运输为基础的农业区位论不同,它建立在现代交通运输的基础之上。,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1)基本假设条件,研究对象是一个均质的国家或地区,此范围内只探讨影响工

11、业区位的经济因素,而其他如自然条件、政治制度、政策和技术水平等都相同;工业原料、燃料等分布在已知地点,并假设该地点为已知;工业产品消费地点即定,需求量不变;劳动力供给地已知且供给充足,工资率不变,劳动力供给是充裕的;运费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仅就同一产品讨论其生产与销售的问题。,(2)研究运费对工业布局的影响:首先寻找运费的最低点,理想工业区是运距和运量最低的地点。minF=fxmin(F:单位产品运费;f:运费率;mi单位产品消耗的i原料的质量;Rii原料的运距;Rk-产品运距。)其次寻找劳动费用的最低点 满足条件是:企业所节省的劳动费必须大于增加的费用等费用曲线 在X点布局,运费增2元,劳动

12、费增8元,多支出10元.Y点运费增2元,劳动费节约4元。Y点聚集经济的影响 聚集经济(聚集利益)(聚集效应)是指由于某工业部门向某特定地域集中新产生的使生产成本降低的效果。因为分工协作,扩大生产规模,节约使用基础设施等会降低生产成本。,(3)韦伯的贡献和局限性,贡献:(1)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于工业区位研究中,建立了完善 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2)提出了最小费用区位原则,即费用最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3)他的理论不仅限于工业区位,对其他产业布局也具有指导意义。局限性:(1)运费往往是因原料、产品的不同,运费率是不相同的,而不是韦伯工业区位论的统一运价体系(2)运输方式不同,运费也不同。(3

13、)他的理论是一种局部均衡理论,主要从个别工厂的角度出发,考察一个生产单位,从运费、工资等方面确定区位,而对整个区位问题,即一般均衡理论很少涉及(4)他的理论是一种静态的纯区位研究,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原料和燃料等的产地产量、市场的分布和容量都在变化,必须从动态的角度考虑区位选择。,2.2.2近代区位理论,1、中心地理论,克里斯泰勒主要从经济学观点来研究城市地理,认为经济活动是城市形成、发展的主要因素。他不仅注意每个具体城市的位置、形成条件,而且对每个地域的城市总体数量、区位、发展和空间结构更加关注,一定的生产地必将产生一个适当的城镇,这个城镇是周围地区的中心,并且这个向周围地区提供所需的商品和服务

14、。,(1)基本概念,中心地:区域内向其周围地域居民点居民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中心城市或中心居民点。中心地职能:由中心地提供商品和服务。中心性:也称中心度,一个中心地对周围地区的影响程度,或者说中心地职能的空间作用大小。需求门槛:指某中心地能维持供应某种商品和劳务所需的最低购买力和服务水平。商品销售范围:指消费者为获取商品和服务所希望达到通达的最远路程,或者是指中心地提供商品和劳务的最大销售距离和服务半径。,(2)基本假设条件,研究区域时一块均质的平原,其上人口均匀分布,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方式完全一致;有一个统一的交通系统,对同一等级规模的城市的便捷性相同,交通费用和距离成正比;厂商和消费者都

15、是经济人;平原上货物可以完全自由的向各方向流动,不受任何关税或非关税壁垒的限制。,(3)在这些前提条件下,克里斯泰勒讨论了市场的服务半径和市场区形状等问题。,基本观点:(1)一个区域的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它拥有若干大小不同的城镇,城镇为其服务范围内的居民和单位提供货物和服务。(2)各级中心地及其市场在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中形成大小不同的层层六边形,各级中心区位于六边形中心或边的中心与顶点上(3)不同规模的中心地提供不同的种类服务(4)同一等级的2个相邻中心地之间的距离相等,级别越低,相邻的2个中心地的距离越短(5)不同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采取三种模式分布,有利于交通布局或市场组织或行政组织。,

16、2、市场区位论,德国经济学家廖什在1940出版了经济区位论一书,提出了与中心地理论相似的市场区位理论。与他人不同之处是,廖什第一个把需求作为空间变量。他认为,最佳区位应该是利润最大的地方,即总收益超出总成本最多之处。此外,廖什发现最佳区位的问题不能只靠考虑个别厂商而解决,还要考虑经济体内各厂商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这样,经济体内存在两个力的作用,一是个别厂商对空间的获取,而是其他经济单位对空间的再夺取,但各方面的动机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区位就由这两个力的均衡地点所决定。,(1)基本假设条件,在均质的平原上,沿任何方向运输条件都相同,进行生产所需的必要原料充足,且均等分布;在平原上均等分布着农业人

17、口,最初他们的生产是自给自足,且消费者行为相同;在整体平原中居民都具相等的技术知识,所有的农民都可能得到生产机会;除经济方面的作用外,其他因素都可以不考虑。,(2)基本观点,在上述假设条件下,假设有某个农户开始生产啤酒。当他生产的啤酒超出了自己的需求之后,其剩余部分将用来销售。,2.2.3现代区位理论:,20世纪50年代以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浪潮极大地改变了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环境,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大区域经济问题。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收入水平的悬殊趋势加剧,城市人口膨胀,落后地区荒芜,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失调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区域经济学者和人文地理学者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他们

18、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角度与方式,吸取了凯恩斯经济理论、地理学和经济学理论等的新思想,区域经济自然条件、人口、教育、技术水平、消费水平、经济规划和经济政策等进行了宏观的、动态的和综合的分析研究,逐步形成了有别于传统区位理论的空间区位理论和方法,即现代区位理论。,(1)主要理论学派:,1、运输区位论学派2、市场学派3、成本市场学派4、行为学派5、计量学派6、社会学派7、历史学派8、新经济地理学派的区位理论,(2)具有的特点,1)更详尽分析了影响区位布局的因素 运费不仅取决于货币重量与运距,还与货物体积和各种特性(易碎)有关;劳动费用中应分为简单劳动及复杂劳动,对不同产业影响不

19、同。2)突出考虑各类产业的区位的相互依存性。乡镇企业集中布局,有利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2.3区域发展条件,1.自然条件(1)自然环境 对产业部门发展的影响:地形、气候、降水、气温、日 照往往决定产业的布局对区域建设的影响:用水、用地、地质、地税;对区域人居环境的影响:地形、水源、山脉对产业区域分布的影响:平原地形是产业发展的理想地形(2)自然资源 农业:发展主要取决于土地状况。工业:传统形式:工业接近原料地、消费地。现代形式:工业生产和自然资源在空间上脱节,因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自然环境对农业部门发展的影响,自然环境对工业部门发展的影响,自然环境主要是对工业企业地域布局

20、产生两方面影响。部分工业企业对用水、用地等地质、地貌条件、气候干湿度情况以及光照、风向等有特殊要求;工业企业选址对环境保护有着严格要求。,自然环境对区域建设和人居环境的影响,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当地良好的自然环境可以有力的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优美的自然环境能使人愉悦,有利于身体健康和提高劳动效率,也能够吸收优秀人才来此定居。,2.社会经济条件,(1)劳动力条件:主要是劳动力数量、质量、价格;在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是影响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条件的农业生产对古代区域的支撑,工业的采掘业和制造业也主要取决于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初级产品是

21、否丰富,从而依据资源的空间区位来确定区域的区位。在当今时代,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是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过渡,无形的服务性产品生产渐渐占据主要的产业发展的地位,信息、网络、资讯、金融、文化等智力资源产业将会成为区域的主导产业。劳动力资源上升为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更强。,(2)科技条件,科技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的提升来实现。科技条件主要包括:技术开发能力:包括地区和区域科技人员的数量、专业构成和研究与开发资金的投入。适用技术选择:需要根据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来选择技术。先进技术应用需要与区域基础设施、人文条件

22、、企业资金能力相适应。技术的地域转移规律:区域经济发展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技术的地域转移以市场换技术,发展中国家的技术研发能力先天不足,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需要实行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以市场换技术,是指通过向跨国公司转让国内的市场份额,以换取国外的先进技术。我国以市场换技术策略产生了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与最初的技术和产业起点相比,缩小了技术差距、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另外通过技术扩散、零部件生产、在当地外包、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等途径以及本国企业的竞争压力,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实施以市场换技术策略不可能获得西方跨国企业核心技术。与此同时,以市场换技术还可能形成对本

23、土企业技术进步进行排斥和抑制。,(3)制度条件,既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市场化程度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产权制度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产权安排要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2)产权安排要与区域发展模式相适应;(3)产权安排要与区域的产业结构相适应。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发展的影响。,End!,(3)提供较稳定的水源,缓解夏秋季农业用水的不足;(2 分)改善了河流通航条件,利 于农产品运输;(2分)或(库区适宜发展水产业;(2分)调节径流,防御旱涝灾害。(2分)37.(20分)(1)自然植被:岛东为热带雨林;岛西为热带草原。(4分)原因:岛东处东南信风迎风地带,受纵贯南北的山地抬

24、升,加之沿岸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因而终年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发育热带雨林;(4分)岛西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为热带草原气候,发育热带草原。(2分)(2)该岛长期与大陆隔离,地域相对孤立,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岛屿面积大,多山地,自然条件空间差异较大(每点2分,共4分)。(3)建立自然保护区;控制人口增长;保护性开发,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居民保护意识;制定并执行好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国际合作,加大保护投入。(每点2分,满分6分。)42(旅游地理)甲省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类型多样,质量高,集群和组合状况好。(任答2条,各2分)乙省地处经济发达地区;交通便捷,重点景区距中心城市较近。(任答2条,各

25、2分)。受汶川大地震的影响(1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分),本PPT为可编辑版本,以下内容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1B【解析】区域经度差、纬度差相同。区域纬度数值相同,南北相反,故面积相等;区域纬度低于区域,因此面积较区域大。2B【解析】地球是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纬度更高的区域平均海平面距地心距离比稍短;相对方向要用劣弧定向法,经度相隔不能超过180,故区域位于区域的西北方向;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故区域位于西半球;区域向区域飞行的最近航线应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3.C 4.A 5.A 6.D 7.B 8.C 9.D 10.B 11.C3

26、6.(共26分)(1)特点:由(西)北向(东)南倾斜。(2 分)与 N 市以下河段相比,以上河段:支流较多,流域面积较大;(2分)降水较多;(2分)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2 分)(或:冬季积雪量大)(2)与新疆比,甲河流域:降水较多;(2 分)水源丰富;(2 分)黑土广布,土壤肥沃;(2分)风沙危害少;工农业基础好;(2分)近海,有河流和港口,水运方便,利于农产 品运输。(2 分),【答案】(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能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3分)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开展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引领人们作

27、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3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乡村生态环境的好转,绿色发展助推乡村振兴。(3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倡导文明乡风,振兴乡村,能真正留住乡情、记住乡愁。(3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2)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的纽带作用。(2分)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摒弃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做到批判继承,古为今用。(3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使传统文化顺应时代的变迁。(2分)坚

28、持文化创新,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3分),【答案】(1)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加强科学的宏观调控按照政府指导、政策引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导的原则部署脱贫工作。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采取财政、税收等优惠扶持政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广西壮族自治区着重补齐民生短板,落实基本医疗、义务教育和住房安全的基本保障。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按要素分配的机制,使贫困村、贫困户从中获取更多资产性收益。(2)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9、,切实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加强社会建设职能。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39.(26分),【答案】(1)背景:地理大发现;殖民扩张;英国与荷兰、法国的海上竞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点:在政府或国王的支持下建立;整合或垄断了英国一切东亚贸易;从事商品收购和贩卖为主(或以商业资本为主);建立起了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式;长期高利润率;贸易范围遍及欧亚沿海地区。(2)不同:受政府的压迫(或缺乏政府支持,或与政府对抗);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信用体系;仅限于东亚地域性规模,过分依赖大陆市场;未能持续生存(或很快灭亡)。原因:封建专制制度;

30、自然经济为主体;重农抑商观念;天朝上国思想;政府海禁政策。41.(17分)【答案】论题明确,有概括性和辩证色彩,并能在辩证思考的基础上把握主要方向。,例1主题:历史评价应看到事物影响有长期和短期之分,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历史事物的长期影响。(或:对事物的评价应着眼于历史发展大趋势。)阐述:机器刚问世时,短期内造成了工人失业、社会骚动,但从长期来看却推动了社会生产力整体进步,并最终提升了底层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对历史事物的评价应以长期影响为主。例2主题:历史评价应遵循理性原则(客观规律),避免狭隘民族主义情绪或过分强调政治色彩。阐述:19世纪20世纪的抵制外货运动反映出人民的爱国之情,但洋货畅销的根源在于外国更加先进的生产力水平,因此抵制外货运动并不能从根本上振兴民族工业,对其不应过高评价。所以,对历史事物的评价应遵循理性原则。例3主题:对历史事物的评价应关注其对历史发展的客观作用,而不应过分强调阶级性。阐述:张之洞虽然是封建地主阶级成员,但他在湖北的新政客观上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值得肯定的,其地主阶级的身份并不能抹杀他的客观贡献。所以,历史人物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其客观历史贡献。,看到此内容,请删除,然后在使用,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