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93246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试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试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试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试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毕业论文.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目 录摘要11 前言32内部控制的概述52.1 内部控制的含义52.2 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52.3 内部控制的目标62.4 内部控制的意义73 企业内部控制设计73.1 内部控制的设计原则73.2 内部控制的设计步骤83.3 内部控制的设计形式104 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114.1 我国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114.2我国企业治理机制下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的原因125 加强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135.1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135.2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145.3强化外部监督与约束机制145.4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155.5加

2、强员工素质控制15结束语16主要参考文献18摘 要现代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利益相关者都需要获得准确、相关的会计信息,而我国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会计作为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控制的职能。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不但可以改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还可以加强企业防范风险的意识,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本文以内部控制理论为基础,阐述了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完善我国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如何建立

3、健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法人治理结构;企业治理机制;现代企业制度试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1 前言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建立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为了保证企业这一目标的实现。现代经济活动中,企业内部控制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控制的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缺乏一个公认标准;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先天不足;企业内部控制意识淡薄,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外部监督短期行为杂乱乏力。显而易见,建立健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客观必然的。建立健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快构建符合

4、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首先,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是一项国际惯例。其次,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是保证财务报告真实性与可靠性和企业遵循法律法规的重要条件。从内部控制的目标看,其中的两大目标是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二是保证企业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第三,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有利于统一看法,更新观念。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应及时组织力量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尽快建立一套如COSO报告那样内涵与外延统一、可操作性强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使企业管理当局或注册会计师等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第二,改善国内控制环境,为规范国内公司内部控制提供保证。为了改善国内公司(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弱的现状,应该在规

5、范公司治理结构的同时来规范公司的内部控制,并明确企业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应承担的责任。因此,为了保证内部控制结构的合理和有效,就必须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结构的外部监督机制。改善国内控制环境就是加强对投资者的外部控制,包括对经营者以及企业内部会计审计系统的控制,以及包括监事会制度和财务总监制度等的进一步的完善使其更大程度上的规范化。总之,不断改善我国的国内控制环境为规范国内公司内部控制提供保证是事关全局的大事。 第三,提高有关人员的素质,加快高级人才的培养。企业制定的任何制度都不可级超越设立这些制度的人,换句话说,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是人设计的又是要人来执行的,人的素质对其影响很大。可见,高级人才的培养

6、和储备是未来会计控制发展的必要条件,无论是企业微观控制,还是国家宏观控制都需要既懂会计业务、又具有管理才能并且能够掌握和利用现代高新技术的高级复合型人才。2内部控制的概述2.1 内部控制的含义企业内部控制定义:企业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下列要素:(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7、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2.2 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1)合规性原则。合规性是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符合公司上市地证券监管机构有关上市公司的法律、法规和要求。(2)全面性与系统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涉及公司经营活动的各个

8、方面,其内部监督和控制贯穿于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并涉及全体员工。公司的每一个员工既是内部控制的主体,又是内部控制的客体;既要对其负责的作业实施控制,又要受到其他人员或制度的监督与制约。内部控制制度使公司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形成较为系统的既互相制约又具有纵横交错关系的统一整体,确保各部门和各岗位均能按特定的目标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最终实现公司内部控制的总体目标。(3)内部牵制及不相容原则。内部牵制是指在部门与部门、员工与员工以及各岗位之间所建立的互相验证、互相制约的关系,属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征是将有关责任进行分配,使单独的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对任何一项或多项经济业务活动没有

9、完全的处理权,必须经过不相容的其他部门或人员的验证、核对和制约。(4)权责明确、奖惩结合原则。根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能与性质,明确各部门及人员应承担的责任并赋予相应的权限,制定操作规则和处理程序,确定追究、查处责任的措施与奖惩办法等,使权有所属,责有所归,利有所享,避免发生越权或互相推诿的现象。(5)成本效益原则。在内部控制活动中贯彻成本效益原则,就是要力争以最少的控制或最低管理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要实行有选择的控制;要努力降低控制成本,尽量精简机构和人员,改进控制方法和手段,提高效率。(6)可操作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符合公司实际,无论是业务流程控制点的设置,还是授权项目权限的确定,都要

10、考虑实际管理工作中是否可行,保证其可操作性。(7)包容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是依据公司现行各项管理制度,为控制风险而编制的一系列业务流程控制体系,内容涵盖投资、生产、经营、财务、监督检查等方方面面。内部控制制度力求避免与其他制度相矛盾,尽可能包容不同企业现有的内控制度。对确实脱离实际的其他各项管理制度,应及时修改、完善,并以内部控制制度规定为准。(8)信息反馈原则。确定与控制工作有关的人员在信息传递中的任务与责任,规定信息的传递程序、收集方法和时间要求等事项,建立严密的记录、报告等信息反馈系统。2.3 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营信息和财

11、务报告的可靠性。 (1)有助于治理层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内部控制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组成,它们首先是为了实现治理层的经营方针和目标而设计的。内部控制可以说渗透于一个单位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单位内存在经营活动和经营治理的环节,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 (2)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保护资产一般指对本单位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商品、产品以及其他重要实物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进行保护。2.4 内部控制的意义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使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更能防范和发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欺诈行为。在已发现的绝大多数以虚假的会计信息

12、为手段的欺诈事件中,薄弱的内部控制是重要原因之一。众所周知,当今企业是所有者、经营者、政府、债权人以及消费者和公众之间一组契约的集合点,在这一契约中,客观公正的会计资料有着纽带和桥梁作用。但现实工作中,一些单位或负责人为了达到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谋取私利或小团体利益等非法目的,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加之自身利益的驱动,会计人员总是选择有利于企业的会计方法,甚至采用欺诈性手段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致使会计资料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证,给广大信息使用者正确的决策造成了严重影响。建立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公司制是现代企业

13、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企业法人是公司制的核心。企业的内部结构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等组成,他们各负其责、协调运转、相互制衡,从而形成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机制。这种内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要求:董事会要维护出资人权益,对股东负责,并对企业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动做出决策;聘任经营者,并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发挥监事会对企业财务和董事、经营者行为的监督作用。3 企业内部控制设计3.1 内部控制的设计原则(1)相互牵制原则,是指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分配给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位,分别完成。即在横向关系上,至少要由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使该部门或人

14、员的工作接受另一个部门或人员的检查和制约;在纵向关系上,至少要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以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其理论根据是在相互牵制的关系下,几个人发生同一错弊而不被发现的概率,是每个人发生该项错弊的概率的连乘积,因而将降低误差率。需要分离的职责,主要是:授权、执行、记录、保管、核对。 (2)协调配合原则,是指在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各部门或人员必须相互配合,各岗位和环节都应协调同步,各项业务程序和办理手续需要紧密街接,从而避免扯皮和脱节现象,减少矛盾和内耗,以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协调配合原则,是对相互牵制原则的深化和补充。贯彻这一原则,尤其要求避免只

15、管牵制错弊而不顾办事效率的机械做法,而必须做到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从而在保证质量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完成经营任务。 (3)程式定位原则 程式定位原则,是指企业单位应该根据各岗位业务性质和人员要求,相应地赋予作业任务和职责权限,规定操作规程和处理手续,明确纪律规则和检查标准,以使职、责、权、利相结合。岗位工作程式化,要求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职,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以此定奖罚,以增加每个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4)成本效益原则 贯彻成本效益原则,即要求企业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控制效果。因此,在实行内部控制花费的成本和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之间要保持适当的比例,也就

16、是说,因实行内部控制所花费的代价不能超过由此而获得的效益,否则应该放弃此项经济业务活动控制措施。 (5)整体结构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必须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并覆盖各项业务和部门。换言之,各项控制要素、各业务循环或部门的子控制系统,必须有机构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架构。这就要求各子系统的具体控制目标,必须对应整体控制系统的一般目标。3.2 内部控制的设计步骤设计内部控制的步骤,主要是确定控制目标,整合控制流程, 鉴别控制环节,确定控制措施,最终以流程图或调查表的形成加以体现。(1)控制目标控制目标,既是管理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又是实施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

17、,也是评价内部控制的最高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总是根据控制目标,建立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因此,设计内部控制,首先应该根据经济活动的内容特点和管理要求提炼内部控制目标,然后据以选择具有相应功能的内部控制要素,组成该控制系统。(2)整合控制流程控制流程,是依次贯穿于某项业务活动始终的基本控制步骤及相应环节。控制流程,通常同业务流程相吻合,主要由控制点组成。当企业的业务流程存在控制缺陷时,则需要根据控制目标和控制原则加以整合。(3)鉴别控制环节实现控制目标,主要是控制容易发生偏差的业务环节。这些可能发生错弊因而需要控制的业务环节,通常称为控制环节或控制点。控制点按其发挥作用的程度而论

18、,可以分为关键控制点和一般控制点。那些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发挥作用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甚至决定全局成效的控制点,对于保证整个业务活动的控制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即为关键控制点;相比之下,那些只能发挥局部作用,影响特定范围的控制点,则为一般控制点。如材料采购业务中的“验收”控制点,对于保证材料采购业务的完整性、实物安全性等控制目标都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是材料采购控制系统中的关键控制点;相比之下,“审批”、“签约”、“登记”、“记账”等控制点,即是一般控制点。需要说明的是,关键控制点和一般控制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某个控制点在此项业务活动中是关键控制点,在另外一项活动中则可能是一般控制

19、点,反之亦然。(4)确定控制措施控制点的功能,是通过设置具体的控制技术和手续而实现的。这些为预防和发现错弊而在某控制点所运用的各种控制技术和手续等,通常被概括为控制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根据控制目标和对象设置相应的控制技术和手续。3.3 内部控制的设计形式内部控制的设计形式,主要有内部控制流程图 (Internal Control Flowchart)、内部控制调查表 (Internal Control Questionnaire)和文字记录(Narrative)。下面简要介绍内部控制流程图和内部控制调查表的设计。1.内部控制流程图内部控制流程图的绘制步骤,主要如下: (1)选定流程图符号流

20、程图符号是流程图的语言,它由一系列几何图形符号组成。目前,我们还没有全国统一的流程图符号,世界各国的流程图符号也不一致。 (2)确定流程图主线流程图通常以控制流程为主线,自始至终绘带,并涉及分支流程走向。 (3)确定流程图重点流程图应重点反映控制点、关键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并显示各种不相容职务的分离。 (4)编制流程图说明鉴于在流程图中难以显示各控制点的控制措施,我们认为另行编制文字说明表,以配合对流程图的理解。该文字说明表,应主要反映各控制点的控制措施以及对应的控制目标。第一个控带点“审批”,应实现的控制目标为“保证现金收付真实、合法,并按照授权进行”,对应的控制措施为“授权办理现金收支业务

21、;经办人员在现金收支原始凭证上签章、部门负责人审核该凭证并签章批准”;最后一个控制点“清查”,对应的控制目标为“保证现金完整、正确、账实相符”,应实施的控制措施为“清查小组盘点库存现金:核对现金日记账;编报现金盘点报告单”。通过该表,就可将流程图符号难以表达以及控制流程不便涉及的控制措施,充分、详细地显示出来,从而弥补流程图的固有缺陷。2.内部控制调查表编制内部控制调查表,关键是针对需要调查了解的控制系统及控制点,设计拟调查的问题条款。调查问题的提出,要紧紧围绕控制系统中各个控制点和关键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即对控制点设置的各项控制措施,逐一设计调查问题条款,并补充控制环境、一般控制等调查问题条

22、款。 (1)设计步骤设计调查问题一般可分三步进行:一是确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调查目标;二是根据调查目标,确定所要调查的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三是根据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拟定具有针对性的调查问题。(2)调查表的格式调查表的格式,通常有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其要素包括:调查单位、调查项目、调查时间、调查问趣、调查答案、以及被调查人、审计负责人和审计调查人等。4 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4.1 我国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在我国从90年代起政府开始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推动作用。1996年12月财政部颁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要求注册会计师审查企业内部控制,

23、并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构成。美国的COSO委员会在其于1994年修改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对内部控制的定义为: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以及其他职员的影响,目的在于取得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当的法规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同时指出了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五个方面的内容。比较上述两种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对内部控制目标的定位与COSO报告相

24、对完整的定位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其内部控制的内容还主要集中于会计领域,这种目标定位的相对低调与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和企业治理机制相符合。但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状况的不断完善,财务系统的内部控制和管理的内部控制之间己相互交织,内部控制就不应停留在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层面上,而应有所提高,同时因为中国己加入WTO,为了与世界接轨,我们应借鉴先进理论,并立足于中国企业的现实,从改善中国企业现状和完善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将我国的内控制度进一步的完善。从昨天的郑百文到今天的银广夏,我们不难看出会计信息失真、违纪金额居高不下、企业经营失败,各种经济犯罪行为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公司治理机制失衡

25、,企业内控制度薄弱造成的。4.2我国企业治理机制下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的原因(1)公司内部缺乏制衡机制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的核心,而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完善企业成功的前提,是促使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保证内部控制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根本任务在于划分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和监事会各自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形成权力制衡,控制与激励并存的机制,保证公司制度的有效运行。但在我国现阶段,虽然形式上也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远未达到内部权力制衡的效果,尤其体现在董事会这一重要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不少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一味地“放权让利”,致使原厂长负责制的领导班子现在既是经理层又进入董事会

26、,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叠。据调查,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100%为内部董事的公司占有效样本数的22.1%,50%以上为内部董事的公司占有效样本数的78.2%,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人兼任的公司占总样本的47.7%,由此可见,公司董事会在很大程度主掌握在内部人手中,董事会、监事会仍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职能的发挥有限,根本没有实现所有权与决策权的分离。这种责权不分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内部控制如“空中楼阁”,形同虚设,从而使得对经营者的监督约束机制缺乏,“放权”最终也成了放任自流。(2)股权结构不合理股权结构是指公司的流通股、法人股、国家股占全部外发股数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是企业组织形式的核心。我

27、国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由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的,在企业层次上进行了法人化改革,国有企业改成公司,但并未触及国有资本出资主体的改革,国有资本的运作无人承担责任,这些公司的高级管理者大多数都是由政府或行政管理部门任命的,作为经营者他们受到诸多指标的约束,为了应付考核便采取造假的方法提升企业的业绩,以捞取个人的政治资本。据统计我国国有股、法人股占总股本的比例高达68.4%,流通股在总股本中的比例仅为31.6%,从中可以看出即使将某上市公司流通股全部买进,也不能取得公司的控制权。在这种情况下股东往往凭借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优势挺而走险,做出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而利于自身增长的短期行为。(3)激励机制不健全 1.公

28、司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的不合理,随之反映出激励机制的不健全。 2.股东自身缺乏产权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政府会以各种方式干预公司的活动。 3.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存在问题,激励不足或激励不当都不利于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不利于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4)内部审计薄弱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主要将大部分精力用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和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审计尚未得到广泛的开展。笔者认为主要表现为: 1.企业内审定位不准确,造成对内审职能认识模糊。 2.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影响内部审计工作权威性。 3.内部审计员工素质偏低,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相适应。5 加强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5.

29、1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只要规范运作,必然带来制衡和监督约束的功能,而我国目前的法人治理机构往往徒有虚名。要想解决这问题,必须理顺现有管理体制,推行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作为董事会重要成员,担负着公司战略规划与决策的重任。独立的董事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的检查、评判、监督和约束。独立董事的制衡作用是由其独立性和行权能力所决定的。独立董事不拥有企业股份,不代表特定群体的利益,独立于任何股东,较少受内部董事的影响,公正性强,可以确保董事会集体决策,防止合谋行为,可以不受利益的局限而公平地对待全体股东、董事和经理人员,维护全体股东和整个社会的利益;同时,独立董事不在企业任职,相对于内部

30、董事容易坚持客观的评价标准,并易于组织实施一个清晰的、明确的评价程序,避免内部董事“自己为自己打分”,从而对经理层进行更有效的制衡并客观评价、监督经理层的业绩,最大限度地谋求股东利益。一方面,独立董事按照董事会章程行使职权,对其行为承担相应连带责任;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合理的“袍金”制度,对独立董事的行为产生制约作用,包括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损失和法律责任。这一点也正是建立独立董事事务所的核心目的所在。对于独立董事组织方式可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做法,依靠专门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经营绩效进行独立评估的机构,它们以类似于律师事务所的组织方式依赖市场化运作来谋求生存。5.2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

31、计是企业强化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手段,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规范内部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同时内部审计还能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的建议。第一,内部审计应具有独立性和必备的权力。按照会计法、公司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一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企业应在股东大会、董事会和总经理之下分别设立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审计部的地位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在业务上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在行政上对总经理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这种双重负责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第二,切实转变内审职能。随着企业内控制度的逐步建立,外部约束机制的不断加强

32、,内部管理水平的稳步提高,以及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内审职能应从传统的查错防弊型转向现代的评价、服务和监控型。内部审计应以财务审计为基础,以经济效益审计为中心,在核实财务会计资料真实、正确的基础上展开经济效益审计。第三,努力改进内审方式。内审方式应由事后审计为主转向以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为主,以切实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5.3强化外部监督与约束机制第一,发挥政府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作用。在管理者内部会计控制观念普遍淡薄的情况下,应当依靠政府的权威性,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使之有效实施。要加大执行力度,对不能加强企业自身内部控制、违反法律

33、法规导致企业目标没有实现的,应依法追究管理者的责任。第二,中介组织依据独立审计准则,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评估,及时发现企业有失“公允”及其他不当的会计行为,对企业实施会计控制。5.4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股票期权的实质是从股票价格中提取股票市场对公司潜力的评价信息,并借此对管理人员提供长期激励。股票期权制度在理论上来讲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重要的是在具体化操作的过程中要掌握好激励和约束的度,一定要使激励和约束相适应,这需要各个公司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设计出合理的期权额度和行权价格等具体实施细节。通过这种激励和约束,使公司核心人员更关注公司长远的发展,从根源上消除制造虚假会计信息

34、的动机。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公司有关雇佣、训练、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等政策和程序的合理程度。5.5加强员工素质控制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关键取决于实施内部控制员工的素质。要使内部控制的功能按预定的目的正常发挥,必须配备与承担职务相适应的高素质员工。否则,即使内部控制本身是十分完美的,但实施的效果却难以令人满意。员工素质控制体现招聘、使用、培养、奖惩等各个方面对员工进行控制。同时,就算企业聘用的都是高素质的员工,但是由于企业领导人缺乏公平公正处理事情的态度,任何事情只想着企业利益从来不考虑员工利益,企业给你钱,你就是要替企业卖命,这样做也会造成人员素质的下降,导致企业表面看起来是一个整体

35、,但实质是一盘散沙,都在为个人的利益着想,有的员工甚至为个人利益去偷客户的原材料变卖,被抓到时,客户只会指责企业,而不是那名员工,因为员工已经代表了整个企业形象,得不偿失。这就要求企业领导人经常与员工互动、沟通、交换意见、组织各种娱乐活动,如旅游、文艺活动、奖惩分明、升职人人有望等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激情,增强员工凝聚力,归属感,使企业成为强有力高效的团队,树立企业形象。21世纪不在是一个人单打独的世界,它需要合作、团结才能生存,“团结就是力量”, 企业亦如此。 总之,在市场经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是每个企业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风险行为防范能力,确保企业

36、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发生金融危机时,中小企业就如同一叶小舟有可能随时会在金融海啸中颠覆, 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企业要做好内部控制,但是要持之以恒,而不是临时抱佛脚。结束语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内部各种管理控制的总称。为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实践证明,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目前许多企业内部控制比较薄弱,内控功效表现紊乱、机制失衡,从而引发的经济犯罪和经营失误屡见不鲜。内部控制的薄

37、弱已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内部控制关系重大,其建立、健全及不断完善的必要性刻不容缓。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只要存在企业经济活动,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各层次、各环节整体科学高效的管理控制制度的有机体系,是由一系列控制政策和程序所组成的系统。目的是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有序、高效的运行,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及时防止和纠正错误与弊端,经营运作信息的及时准确。它是通过企业内部高层管理者乃至每一名员工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高效的相互制约的行为规范。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探究其原因,提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主要参考文献1宋建波企业内部控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9年7月1日实施.3宋常 曹伟成本会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8版.4吴大军 王秉选管理会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1版.5王斌财务管理 第二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12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