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体育课中的直观教学法—与多媒体的合作与运用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93674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在体育课中的直观教学法—与多媒体的合作与运用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谈在体育课中的直观教学法—与多媒体的合作与运用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谈在体育课中的直观教学法—与多媒体的合作与运用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谈在体育课中的直观教学法—与多媒体的合作与运用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谈在体育课中的直观教学法—与多媒体的合作与运用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在体育课中的直观教学法—与多媒体的合作与运用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在体育课中的直观教学法—与多媒体的合作与运用毕业论文.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谈在体育课中的直观教学法与多媒体的合作与运用 摘要:利用各种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结合课程,成为让孩子进入课堂激发积极的学习兴趣的载体,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来,同时愉悦身心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成为体育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营造学习氛围的有效工具。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 多媒体 直观教学法 课堂效率 谈在体育课中的直观教学法-与多媒体的合作与运用1.研究目的活泼好动,是每一名小学生的共性,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做为一名体育教师的我可以说在教学中占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孩子愿意参加到我们的活动中来。然而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教、学生学,在很大的环境下禁锢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思维的创新与发展,导致学生

2、对枯燥烦闷的动作技能的学习没有兴趣,从而影响了教学。怎么样来提升学生对专项的运动技能学习兴趣,将是新形势下作为我们一线体育教学工作者的一个行的挑战!一个优秀的教师要不断地吸收现代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使自己所用的教学手段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而发展和创新。近年来,各科教师用自己制作多媒体教材,成为了课堂教学最有力的辅助教学教学工具,其表现形式多样化、直观化、生动化,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面对多媒体教学如此多的优势,如何让多媒体在面对广袤的运动场进入体育课堂,成为我们广大一线体育工作者的好帮手,将是摆在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大难题,也是一个

3、新的挑战!2.研究方法2.1利用多媒体营造学习氛围,突破教学重难点。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人工操作和现场条件的限制及教师自身特长的影响,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的初步感知最完美的专项运动技术技能,营造不出好的学习氛围,达不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能形成很好的动作表象。而多媒体又最大限度的补全了这一不足之处,利用多媒体,优秀运动场面的视屏、图像、动画、PPT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蹲踞式起跑的教学,这是一堂教学难度非常大也是一堂非常枯燥的课程。课堂伊始先,我首先并不着急着到运动场上课,而是到教室利用多媒体首先播放刘翔的110米栏夺冠短跑

4、视屏,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再播放世界100米飞人大战的短跑视频,让学生初步欣赏、体会运动之美,引导感知运动员的速度、力量、动作的美,点燃学生的运动激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让学生有了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营造了学习氛围,又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我在结合一个专题片段视频和图片,分别有目的地讲解“各就位(上起跑器动作)”,预备”、“跑” 等教学内容。先通过视频让学生可以很直观的看到运动员双手扶地上起跑器的动作,同时介绍起跑器和蹲踞式的两种方式(重点介绍普通式)。虽说有些条件达不到,但也可让学生以后见到起跑器不会不知道怎么办,具备了欣赏比赛的最基本能力。讲解“各就位”动作之前,教师先将准备好的

5、PPT图片播放出来:图一让学生从正前方了解俩脚之间的横距10-15CM;图二从正上方垂直俯视的角度,凸显两手拇指与并拢的四指成八字紧贴起跑线后沿支撑;图三同样从正前上方俯视的角度,凸显双臂间隔(与肩同宽),同时强调双臂伸直并放松;图四体现头与躯干保持在一直线上,身体重量均衡的落在两手很前脚掌和后膝关节之间。在讲解”预备”动作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依样画葫芦,首先让学生通过记忆,回想前一节课的视频影像,要求学生自己试着完成预备的动作,然后教师示范讲解教学,学生在基本明白动作要领后,教师及时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如图:这展示在同学们面前的,是一个生动、形象的动力定性的动作表象,就像一面镜子一样,

6、让学生进行自我比对、纠正教学,有把更多的时间交给了学生练习,形成正确的肌肉记忆,效地提升课堂效率。教师要记住,多媒体只是课堂的辅助工具,并不能取代教师。不同方位和角度看到每个动作的每一个细节,教师再不时结合具体情况讲解几句,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这个动作中双手的支撑部位和方法,两腿的位置及前后、左右的间隔距离,双腿的支撑角度及身体重心等一系列复杂繁琐的动作要领。学生用最直截了当的方法学习了这个内容,教师不用再费心考虑讲解、示范的方法、方位,节约了大把的时间交给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回放进行实践、练习,教师不失时机地点拨讲解几句,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动作要领,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最大限度地激发他

7、们的学习积极性!“跑”是这个教学片段中难度最大的一个教学环节,它不是一个固定的动作形态,教师的示范不能形成一个固定、恒久可见的动作轨迹,也无法让学生形成固定的动作形态要领。这时教师有效的利用多媒体,再次利用自己制作PPT图片,也可用投影仪将自己早先准备好的简笔画或图片播放出来,将在“跑”的这一环节用直观的显现出来。如图:通过观察学习,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起跑这一动作的蹬地、摆腿、摆臂等动作的动作要领,胜过老师无数遍地讲和示范,这更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掌握了要领,学到了知识。让知识、动作的重、难点突破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有效地突破了教材的重难点,提高了学生参加运动的兴趣!2

8、.2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课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电教设备表现手法的先进性、广泛性特点,选用音乐、视频、投影等课件,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媒体手段,这些媒体进入体育课堂关键是要找准多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学生和教材的具体特点,合理选取切入点,使多教媒体在课堂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以音乐的播放与选择为例:在体育课堂中,选择韵律感强的音乐或者图片结合起来与,教师再结合音乐编排动作律动,练习的内容应是按人体的习惯的节拍划分的,在适宜作为配乐练习。其次所选择的乐曲或视频要与课的内容紧密相连,旋律还要优

9、美、清晰、健康、活泼。而不是随意点几首乐曲,无视教学实际和规律地乱放一通。在课的准备阶段,播放一段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乐曲,首先刺激感官,产生愉悦的情感,促使学生有一种想动起来的感觉。伴随着口令提示,在老师富有朝气和蓬勃活力的带领下,做各式各样简单易学的准备操,自然让人感到新鲜、有趣、轻松,音乐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全身心的投入倒课堂中,以良好的状态融入到课堂中来。课前的音乐不仅要让学生能够做准备活动,又要达到激励学生兴趣的目的,还能有效提升课堂效率,节约时间,一举三得!在课的基础部分,紧紧结合教学内容和时段来选择音乐,在学生分组比赛时要用催人奋进、积极进取、奋力拼搏

10、的音乐;在学习新的知识并练习时要用舒缓、清新的音乐;学生在游戏时用愉悦、欢快的音乐等等,让学生以饱满的激情,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在结束部分,以播放优美、舒缓的乐曲,学生伴随轻松、舒缓的音乐进行放松动作,以达到调节情绪,放松身体,消除疲劳,缓解生理负荷。使体育课有张有弛,轻松活泼,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得到锻炼和熏陶,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并产生对体育运动的向往,激发了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激情!3结果与分析3.1理顺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是各科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和提交教学效率的手段。对体育教学同样起着引导和支持的作用,特别是学生在学习新的体育运

11、动技能的过程中,对理解体育知识和掌握技能是紧密联系的,教师通过结合多媒体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练习,掌握动作技能这一认知过程。多媒体并不能取代教师的主体地位。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教师必须随着这情景的变换,改变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溉者,更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这和指导者。3.2理清主次,确立学生的主题地位。在运用各种体育手段是,必须冲具体的任务出发,并根据对象的特点进行选择。学习者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原有的经验基础构建知识,学生是个体意识的人,通过体验、感知、反思等方式参与学习,是自己学习的

12、主人。教师在制作多媒体时,应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体验,循序渐进,把学习能力和情感发展结合起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理顺师生教育学的合作关系的意义和作用。4结论与建议体育是一门特殊的教学课程,也是一门多变的学科,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没有固定教学的方式方法,同时也凸现了体育教学困难。当现代多媒体教学的手段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体育教学难的格局,它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场所进行直观的教学;改变了以往只能靠学生抽象思维或凭借记忆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激发参与体育运动的薪火,让体育伴随孩子一生,成为孩子成长的忠实伙伴,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文献参考资料袁作生,南仲喜。现代田径运动科学训练方法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谢亚龙,裴家荣。田径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谢亚龙,裴家荣。学校体育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王占春,何彦吉。小学体育理论与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