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论文浅析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法治理念.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96118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论文浅析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法治理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法律论文浅析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法治理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法律论文浅析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法治理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法律论文浅析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法治理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法律论文浅析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法治理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法律论文浅析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法治理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论文浅析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法治理念.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法治理念 浅析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法治理念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浅析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法治理念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浅析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法治理念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摘 要:本文从三江源区特殊的生态环境出发,剖析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本质根源,探究其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实际困难,通过法律的视角浅析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化。

2、关键词:三江源地区 环境 恶化成因 法治理念 中图分类号:D920.0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黄河以及流经亚洲六国的澜沧江的发源地——三江源,年输出总水量630多亿立方米,由此被誉为中华水塔、江河源。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受到世人的高度关注,并成为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三江源区)。在全球保护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深入浅出地分析三江源区环境所存在的现实问题,运用法律的理念探讨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一、 三江源区的概况及其特殊的生态环境 (一)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概况。 三江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2000年8月19日由时任总书

3、记的江泽民亲笔题写碑名的全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西与新疆、西藏接壤,东与四川、甘肃毗邻。区内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地区。此地区还是世界高海拔地区中生物多样性特点最显著的地区,具有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被称作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 (二) 三江源区特殊的生态环境。 迄今三四百万年前的三江源区,历经低海拔热带、亚热带环境向高寒环境的剧烈演变,使得作为青藏高原重要组成部分的三江源的地貌、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独具特色。 1、 地形地貌和气候。 三江源地形多变,地貌复杂,从东南到西北

4、依次为高山峡谷、高原山地、山缘、滩地和丘状谷地。区境内最低海拔3335米,最高6860米,大部分地区海拔4000-5000米。全区分为冷温半湿润气候区、冷温半干旱气候区、湿润气候区、高寒湿润气候区、高寒半干旱气候区、高原寒漠气候区等六种类型。 2、 土壤、水文和植被。 青藏高原是近二三百万年才开始隆升成陆地的,其特点是微生物活动少,化学作用较弱,土层浅薄,土壤层比重较轻,物理属性较好,潜在养分较高,速效养分不足,呈缺磷、少氮和钾的状况。三江源区生态属于高原草原、高原草甸和高山冰缘稀疏植被,其中高寒草原分别面积最大。 二、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成因分析 (一) 气候因素。 在全球气候转干变暖趋

5、势的背景下,三江源区的气候也在此影响下向暖干化方向变化。据调查资料反映,近三十年内高原雪线上升了50米,冰川后退了500-1000米,湿地萎缩约18%,土地沙化扩展了22%。 (二) 经济因素。 长期以来,三江源区的地方经济并未走国家实施的可持续发展路线,虽然经济有所增长,但是使该地区的环境付出了惨重代价。 1、对草地资源掠夺式的利用。 三江源区的破坏主要是由于草地过度放,牧畜严重超载,对草地只是索取,没有投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三江源区人们将大量的生物量转变为经济产品,草原的物质和能量是自我循环系统被破坏,使得生物循环系统最后无法实现平衡。 2、 对野生动物的过度狩猎和犯罪分子的猖獗盗猎。

6、长期以来,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人们不断对野生动物进行猎杀,严重威胁着生物多样性。虽然,改革开放后,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采取了立法措施,但由于陈旧的观念和利益的驱动下,加之执法、管理松懈,出现了猎捕珍稀动物的高潮。 3、 滥开采黄金和乱挖药材。 三江源区有丰富的中藏药材和沙金资源。长期以来进入该地区采集药材和挖掘沙金的人员络绎不绝。尤其每年春夏季,草原就变得千疮百孔,同时,为了解决燃料和食物问题,砍伐灌木植被,猎杀野生动物的现象也时常发生。 (三) 政策与法制因素。 解放初期,青海省与全国其它一些地区一样,实行了开放牧场、自由的放牧的政策。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草场载畜量已经饱和,有的地方明显超

7、载,草原生态失衡。并且,三江源区的生态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人口的快速增长。特殊的自然环境决定该区的人口容量是很有限的,但当年曾不顾客观条件,盲目发展人口。除此之外,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曾一度将狩猎业作为农牧区一项主要的副业,对野生动物进行了无节制的捕杀,导致兽禽数量锐减,且分布范围缩小。虽然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保护动植物的法律,但是,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特别是在执法环节上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三、 三江源区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构建的基本理念 就传统法而言,由于其哲学和方法论基础是以人类利益中心主义的理论价值观。因此,在目的理念上,传统法只是保护人类自身的既存利益作为终极目的,而环境及其利益只是人类活动的

8、课题。所以,在生态环境立法的基本理念中,就必须不断摒弃人类利益中心主义,而弘扬生态利益中心主义。由此,在构建相应的法律体系,从以下几个基本理念进行探讨: (一)生态环境权是基本人权的理念。 环境权是环境法律关系的主题(包括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还包括国家甚至全人类,而且也包括后代人)享有适宜健康和良好生活环境,以及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基本权利。环境权是一项基本人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法定权利和自然权利的结合体。并且,环境权的价值取向是多重的,因为人与其他生物种群同处在地球的生物圈内,参与地球环境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遵循着生命物质生生死死的演化适宜环境的权利,意味着环境有受到人尊重的权利。

9、以上理念已被联合国世界自然宪章等规范性文件所认可,但是,环境作为一项权利也应当是有限的,应当对该项权利负有容忍义务,因为人类创造社会财富、增进公共福利的活动往往附带着环境侵权,而这种侵权是一种有价值的侵权,属于可容许的危险。所以,人类应当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容忍因环境保护的需要而对其活动(诸如排放)的限制,同时,为了人类的文明发展又必须要容忍对环境的合理侵害。 (二)衡平世代间利益的理念。 所谓衡平世代间的利益(又称世代间衡平衡论),是指作为物的一种,我们与现代的其他成员以及和将来的世代一道共同拥有地球的自然、文化环境。在任何时候,各世代既是地球恩惠的受益人,同时也是将来世代地球的管理人或受托人

10、,为此,我们负有保护地球的义务和利用地球的权利。该理论的核心是各世代利用地球的自然、文化资源这些共同遗产时,要考虑对其世代即对过去和将来的世代所特有的关系。世代间衡平理论所说明的是,为了实现世代间的正义,必须承认作为世代间权利义务基础的世代间衡平原则,即以衡平作为资源分配的规范原则。 但是,三江源生态环境的现状却正在破坏这种环境正义,正在侵蚀着后世人的生存权。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自1972年开始断流,至1997年间共断流69次之多,1997年最为严重,出现13次断流,断流期达226天,而且首次出现跨年底断流。这是源头生态退化,造成源头河流干涸,扎陵湖、鄂陵湖和托索湖等源头三大湖水位急剧下

11、降、湖面缩小的直接后果。 (三)以社会责任为本位的理念。 环境法应当是社会责任本位法,以社会责任为最高准则,即无论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必须对社会负责。基于对社会所负的责任,环境法强制人们在进行生产、建设、消费等行为时,必须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制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规划。社会责任主体就要求国家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短期的经济利益。 但是,由于三江源区的许多社会经济行为还停留在求 浅析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法治理念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浅析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法治理念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

12、,浅析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法治理念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生存的层面上,所以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与经济行为间的矛盾冲突很大。一方面三江源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原始的生态景观激发人类对此科研、生态环境的欲望;另一方面,脆弱的生态系统有无力承受人类频繁、无序的破坏性的行为。以社会责任本位为思路,就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对中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而言,三江源区内的定居、开发、种植、旅游等活动应当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谨慎进行。 (作者:新疆财经大学法学院08级研究

13、生) 参考文献: 1汪劲.论全球环境立法的趋同化.中外法学.1998年第2期. 2王作全.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法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 3陈泉生.环境权之辨析.中国法学.1997年第2期. 4美魏伊丝著,汪劲等译.公平地对待未来人类:国际法、共同遗产与世代间的公平.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5翟岁显.论青藏高原生态特殊性对地区开发的影响.攀登,2005 (3). 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

14、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15、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16、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