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浅谈武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及作用.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96166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术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浅谈武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及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武术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浅谈武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及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武术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浅谈武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及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武术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浅谈武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及作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武术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浅谈武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及作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术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浅谈武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及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术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浅谈武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及作用.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文题目:浅谈武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及作用摘要 武术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武术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的民族精神,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关乎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这种精神在中国作为强劲的民族精神流传百世,在当今时代更应树立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在武术的发展中起了不可逾越的作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承载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星辉灿烂的支柱,是民族独立富强的保证。关键字:武术精神;民族精神;自强不息;武术发展 AbstractWushu is a part of Chinese bright culture. The m

2、artial arts strive constantly for self-improvement is Chinas national spirit and one of Chinese culture basic spiritual. Concerns to the country prosperous and powerful and nationalitys promotion。This spirit takes the strong national spirit in China to spread hundred years should set up the national

3、 spirit which in the present era develops strives constantly for self-improvement. Strove constantly for self-improvement played the insurmountable role in the martial arts development. The day line is healthy, the gentleman strives constantly for self-improvement. The topography Yin principle, the

4、gentleman carries the thing by thick Germany. Has inherited several thousand years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 load bearing the national spirit which strives constantly for self-improvement is the Chinese nation star splendor bright prop, is the national independence prosperous and powerful guarantee.

5、Key words: Martial arts spirit; National spirit; Striving constantly for self-improvement; Martial arts development目录1 前言-52研究方法- 5 2.1 文献资料法-5 2.2 访谈法-53 本论-5 3.1传统文化中体现的自强不息- 5 3.2 武术中的自强不息- -6 3.2.1 武术的形成发展-6 3.2.2 武术精神之“自强不息”-6 (1)武术精神的发展- 6 (2)武术精神“自强不息”的内涵- 6 (3)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历史体现- 7 3.3自强不息是民族精神

6、之根本,要传承和发扬-8 3.3.1武术精神的自强不息要在青少年特别是学校教育的大、中、小学生中广泛传播发展-8 3.3.2奥运会以后,更要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94 结论 -95 参考文献-106 致谢-111 前言今天,进入了21世纪,人们对中华武术的认识不断加深,中国传统武术受到世人较多的关注和青睐,特别是第29届北京奥运会以后,因为武术作为了举办国家的特设项目进入了奥运会(不计入金牌总数)。武术将会在世界上得到更好、更广泛的发展。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武术成为人们健身的良好方式。特别是中老年人,更是非常热衷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作为

7、健身运动的首选项目。在独生子女越来越普遍的今天,青少年,特别是独生子女,受到的溺爱太多以致缺乏锻炼的机会而不能磨练坚强的意志,缺乏自强不息的精神。武术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随着时代和文明的不断进步,武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对武术的基本知识、武术的精神进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论文对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的自强不息精神进行研究,以期唤起国人的自强不息精神。2 研究方法2.1 文献资料法根据论文的需要,查阅了有关的社会学、体育学、武术专业书等相关的资料书,又通过查询网络资源和检索期刊等方式查询了70年代以来的相关论文30余篇,有武术专业技术的,有武术发展状况的,有武术自强不息精神的,有中国的自强不息的

8、民族精神的,有民族精神发展的状况的等等。通过查阅和搜集的资料及其整理分析,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确定了本论文的研究重点和方向。2.2 访谈法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以走访的方式对山东省聊城市的几位老拳师进行咨询以了解武术在民间的发展状况,武术的起源和武术的作用,武术在中国抵御外敌中的典故和威力以及武术传承的精神。3 分析与讨论3.1传统文化中体现的自强不息“自强不息”一语最早出自周易中“乾”卦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梁启超先生对“乾”卦的卦辞进行了解释,他说:“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刚毅,虽遭颠沛流离,不屈不挠。”“健”

9、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变易性的特点,所以人效法天的“健”同样也具有积极、主动和变易性。这恰恰能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健:即运行不止,亦即刚强不屈之意。这整句话的意思是“天”为法,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努力进取,决不懈怠。因此“自强不息”即是要人们具备像天那样的坚忍刚毅,永不停息的优秀品质。有首诗写得好:“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足,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为也。”还有司马迁,虽身受宫刑,但忍辱负重,发奋读书,终成史记。这些圣贤正是因为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才做出了一番大事业,有了大成就。由此

10、看出:人在效法天“健”而践行“自强不息”的人道时,就是积极主动,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全过程。在一个人的人生过程中,不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都要永远保持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坚强的毅力来克服各种困难,永不停息的前进。中华民族长期的实践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着“自强不息”的精神。人们当志存高远、奋发向上、多难兴邦、不屈不挠、励精图治,都视为“自强”的具体表现。自觉培养自己自尊自信的品格,不卑不亢的人格,以及不安于小成,不诱于小利的精神风貌等,努力将自强不息发扬光大。3.2 武术中的自强不息 3.2.1 武术的形成发展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形成了灿烂的东方文明,创造了璀璨的文化

11、。其中武术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中闪烁着灿烂的光辉,以至今天武术成为中国的国粹、国宝,武术的很多项目都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发源于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形成于军事战争,发展于自商周到唐的几千年里,成熟于明清。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前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形成为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文化色彩浓厚的传统体育项目,这是一个能对许许多多的人产生巨大吸引力体育项目。3.2.2 武术精神之“自强不息”(1)武术精神的发展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并逐渐形成了中华武术的精神。中华武术精神的最初形态表现为各门各派所提倡的武德。早在两千多年前,左传宣公十二年就对武德作了规定,它提出“武德有七:禁爆、戢

12、兵、保大、定公、安民、合众、丰材”。春秋谷梁传也曾告诫习武者必须“德”“技”兼备,“道”“术”兼修。武术的各门各派都很讲究“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的武德精神。佟忠义著的武士须知一书中,就以“有恒心,守纪律,尚谋略,勿骄矜,重信义”作为武德标准。少林戒约提出“习武术者,以强体魄为要旨,”“只要备以自卫,且戒逞血气之私,有好勇斗狠”,提倡“济危扶贫,匡扶正义”和“不可逞强凌弱之举”的德行。中央国术馆也曾经把“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作为武德规范。(2)武术精神“自强不息”的内涵这样武术精神就逐渐发展为以保家卫国修身养性为主要内容的精神。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孟

13、子曾经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所谓大丈夫”。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武术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中国人积极人生态度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古今中外,个人的自立与事业成功,国家的富强与民族的兴盛都离不开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强不息”是说永远奋发向上,永不止息,永远自强,不被环境所屈服,积极奋斗。积极进取,勇往直前。就自强不息精神的“自强不息”的基本内涵做一下解释:自强不息,显然人是主体,自就是自主、自立、自信、自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人要面对人生,面对世界,首先要学会独立自主,要学会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只有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14、,才能面对人生中所要发生的诸多事宜,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能够坦然的面对,并能够做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作出解决问题的决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是当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国的外交政策,可见独立自主的重要性。所以人要学会自立。在学会自立的同时,还要学会自信,要有自信,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人多不依靠别人,要生存只要靠自己。人只要有了自信,做事才能成功,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人只有自己自信了,别人才能相信你。记得李白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诗就说明了人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甚至自信比天才的智慧更重要。 强,是强大或强健强壮的意思。这里的强大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即:一种是人的强健的体

15、魄,另一种则是上升一个高度,是指强大的国家,强大的民族。一个人强壮强大就不怕别人的欺负,在受到别人欺负的,就会勇敢的去抵抗,去拼搏。就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倘若国家或民族是软弱无能的,就会受到别的强大的国家的欺负凌辱,只有强大了,别的国家就不会就不敢欺负你,你才有能力去拼搏。一人习武,可以保身,一国尚武,国富民强。我们中国就是很好的例子,在1842年以后的一百多年里,中国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大众的麻木无知,收到了各国列强的侵略,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任意踩踏,胡作非为,烧杀抢掠,使中国受到了无法估量的损失。但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开始发展,向着光明的方

16、向发展前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到现在,中国应该说是无比强大了,有哪个国家敢来欺负。 不息,息的意思是灭了,没有了,完了。不息就应该是不会灭,不会消亡,永远存在,生生不息。自强不息,就是说自强的这种意志品质需要不断的追求,不断的发展,所以我们要继承自强不息的精神,并把它发扬光大。这样,不仅对我们个人前进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和巨大的推动作用。(3)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历史体现武术精神是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体现。自强不息,在铸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上起了决定性作用。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多少民族英雄发扬了自

17、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甚至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中国的上古的神话,从个体神话到集体神话,很多都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如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等,他们都是靠的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精神去做事的。汉代卫青、霍去病,为保家卫国,镇守边疆,征战沙场。宋朝岳飞、辛弃疾等都习武从军、报效国家。武功超群的著名的民族英雄宋朝的岳飞岳武穆,为保江山,力抗大金。传说他耍的一手好枪法-岳家枪,岳母刺字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岳母在岳飞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就像这四个字岳飞一生为国而劳,征战沙场,保家卫国。尽管当时的朝廷腐败无能,满江红说得好,“驾长车踏

18、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岳元帅的光辉业绩流传千古,名垂史册。明代文韬武略的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 为抗倭寇,救沿海人民与水深火热之中,和少林僧人刻苦精心研究武艺,终破倭寇,使民族精神大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义士“扶清灭洋”,前赴后继,为国捐躯。“鉴湖女侠”秋瑾习武以革命,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还有我们众所周知迷踪拳高手霍元甲,在中国饱受外国列强侵略凌辱的时候,在“东亚病夫”的帽子扣在中国人的头上的时候,是他不畏强暴勇敢的站出来,与外国所谓的好汉,大力士、武士等比武打擂,打败了各国的武士,打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他的迷踪拳,霍家拳,当时可谓风靡一

19、时,孙中山先生亲自题写“精武会”,众人纷纷入会,并立精武会训:凡我会员,必须以仁爱为怀,服务为旨,以我所有,助人所无,牺牲个人力量,以求造福人群。这样就振奋了民族精神,使许多有志之士,纷纷加入其中救国救民。李连杰主演的电影霍元甲,把霍元甲演得很真实,特别是为国家利益与荣誉,不计个人的利益、个人的得失,与俄国大力士,日本武术比武,在比武中,虽然知道自己以深中剧毒,但为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荣誉,继续作战,直到最后倒在了擂台上,这是中国的一大损失。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不能只看电视的精彩场面,还要深入体会当时的环境时局,想想我们的国人所受的耻辱,来增强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责任感。这应该是在这部电影里所

20、学到的。 从上古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有着无数的先辈英雄在诠释自强不息的内涵和意义。支撑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发展,屡遭磨难而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根本,正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3.3自强不息是民族精神之根本,要传承和发扬3.3.1武术精神的自强不息要通过学校体育传播发展而我们当代的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和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炮与火的考验,也没有体验过困难时期物质极端匮乏的痛苦。家庭和社会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很多太娇生惯养,个个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小宝贝,父母的宠爱,家长的过度呵护,在他们的人生中的挫折和磨难太少,使得他们

21、如温室里的花朵,不经历风吹日晒,雨淋霜打,开出来的花朵也是不成器的。正因为如此,当代的青少年一代缺乏血性,没有坚强的毅力,不屈的精神、刚强的意志。众所周知,自古凡成大事者,都是经历了不知多少磨难的。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曾经这样说道:“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见磨砺意志的重要性。(1)青少年一代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锻炼坚强的体魄,磨砺坚定的意志,养成自强不息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现在在中小学都有体育课,但似乎很少有教授武术的体育课,武术应该在中小学中推广,因为

22、武术是中国的传统体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别的体育项目所不及的。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教授一些动作,要把这种精神教授给学生。以武术这中体育项目为载体,可以讲些关于武术的名人轶事,比如上面的这些例子,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这种方式灌输给学生,来鼓励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形成这种思想,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应该会有帮助的。不仅如此,这些英雄的伟人效应还能极大地促进武术的发展。(2)现在的大学的体育专业的学生,有武术的普修课,但普修课似乎只是注重技术的实践,而缺少理论的学习,虽然在技术上有很好的造诣,但理论上几乎一无所知,这样就没有真正学到武术,因为武术的精神,武术的特点,武术的

23、文化,在实践中学的很少,只有在书本里面或者老师传授理论的知识学到。因此,教师在教授技术的同时,也要注重理论的灌输。对于普通的大学生来说,是作为大学体育来选修武术,对于他们的教授,应和体育专业的一样,理论和实践相伴而教。这样就能够让武术得到一定的发展。3.3.2奥运会以后,更要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胜利召开,武术作为举办国家的特设项目进入了奥运会的殿堂。这对武术来说,是最高荣誉的比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奥委会主席罗格亲自为获奖运动员颁奖,这是武术的的最高荣誉。奥运会武术比赛能够让世界人都能了解武术,学习武术。这样就能够让武术走向世界。在西方体育统治世界的时候,东方体育也能够发展

24、壮大。中国的武术再传向世界的同时把中华武术精神传向世界。因此,我们更要学习自强不息的武术精神,传承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扬自强不息的武术精神、民族精神。让全世界的人在认识、了解和学习中华武术和中国功夫的时候,也能够了解中华武术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了解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了解中国的民族精神。并能够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不仅能促进武术的发展,还能把中国的民族精神带向世界。弘扬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史的经验总结。弘扬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当代青年成才的内在需要。4 结论 民族精神的主旨不是中性的,它是积极的,进步的,催人奋进的。民族精神是自强不息的主旋律。 民

25、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撑,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和重要内容之一。 自强不息是一种不断进取创新的精神。自强不息也就是不断有新的追求、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艺,不断有新的成就,永远也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人的一生,只有不断地追求新的创造、新的发展,才能获得新的进步和新的成就。自强不息是一种积极地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人生追求的人生境界,是对人的生活意义的一种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正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能在饱尝民族苦难,历经变革风霜;挽狂澜于即倒,撑大厦于断梁。数千年来,不断变革,不断创新,始终屹立于世界东方。自强不息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动力。 五千

26、年的中华民族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中华武术体现了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离不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武术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意义,包括增强全民身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教育下一代青少年等。武术的这些作用同时又促进了武术的发展,使武术在全国乃至世界上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5 参考文献 【1】蔡仲林.周之华.高等学校教材武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2】李斌.试论武术精神及其对民族精神的塑造J.烟台大学学报.2005.5【3】乔凤杰.论作为武术精神的自强不息.中州学刊.2007.1【4】崔华前.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27、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7卷)第二期【5】李传奇.弘扬武德 促进武术发展.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8.2【6】钱耕森.解读“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及其统一性.2006.1【7】徐向东.杨亮.北京奥运会后中华武术发展的思考.体育文化导刊.2008.3【8】李印东.武术释义.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D.2006.3【9】王涛.孙刚.讨论和谐社会与武术发展.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4【10】杨情高.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阐释.熔炉与阵地.6 致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张军献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的在他的引领下,我学会了研究问题,思考方法,找到正确的道路。学到了很多的方法,知识和学问。在此,向导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导师的无私教诲总会让我是受益良多,导师的无微不至常让我非常感动,导师的钱和儒雅是我的榜样和人生坐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问与品德兼备的恩师,是我一生的典范。在此,还要感谢那几位老拳师,他们的详细说明和细心解释让我知道了很多东西,他们的倾囊相赠让我十分的感动,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感谢体育学院和曾经担任过我的课程教学的全体老师,是你们帮助我的成长,给了我成长的经验。感谢我所有的同学和好朋友,和你们一起的日此,非常开心,给了我怀念求学生涯的美好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