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1046 陈勤勤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96557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151046 陈勤勤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4151046 陈勤勤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4151046 陈勤勤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4151046 陈勤勤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4151046 陈勤勤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151046 陈勤勤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51046 陈勤勤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武夷学院课程考核论文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的原因院 系 :茶与食品学院专业(班级):食品质量与安全2011(1)班姓 名 :陈勤勤学 号 :20114151046课 程 名 称:食品烹饪学完成日期: 2013年 6 月 30 日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的原因摘 要: 本篇论文探讨了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饮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带来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不同的国家有自己不同的饮食文化特点.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无论是在观念,对象,方式,餐具还是礼仪等各方面,这些不同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随着国际的交流与融合,中西饮食文化业将会在交流中共同发展,这对全世界范围内

2、的文化交流将起到促进作用. 1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饮食文化; 文化差异Abstract: 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differences reason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dietetic culture. The food dietetic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orld cultu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creat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

3、hinese and Western food dietetic culture.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their own food dietetic cultural. In different cultural contexts, both in concept, objects, manner, tableware, etiquette and nature, these differences are obvious. But as the 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hines

4、e and western food culture will be developed in common communicate. This will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to promote the communication of culture in the world.Key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vation;foot dietetic; culture;culture different1引言在中外交流的方方面面之中,饮食文化方面的交流尤其显得注目。饮食文化是人类在饮食方面的创造行为及其成果,是关于饮食的生产与消费的艺

5、术、习俗和艺术等文化综合体。凡涉及人类饮食方面的思想、意识、观念、哲学等都在饮食文化的范围之内。2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存在着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正是不同民族创造性的体现。揭示饮食文化差异以及存在的内在的原因,有助于跨越文化鸿沟,有助于世界性的文化融合。2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内在原因2.1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渊源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于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2.1.1 中国传统文化早期中国文化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很大。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南部,西北面是茫茫的沙漠、草原和戈壁,

6、东南则是茫茫的大海。黄河流域土地比较肥沃,但是其后条件比较恶劣,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干旱,变得不利于农业生产。中国文化还具有另外的两大特征:一是追求是适用,杜绝一切不实用的东西。二是中国文化表现出特有的仁爱特征。控制思想的核心是“仁者爱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2.1.2 西方文化 广义的西方文化是指生产与西半球与东方文化相对应的文化体系。狭义的西方文化即仅指欧洲文化。在这种环境下,自然给予提供的天然生活资料并不是那么充裕,人们必须努力探索自然的奥秘,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服务人类就成了欧洲精神的主流。西方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以个人为商红会本位,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人格的尊严,众人之间利益界限

7、划分明显,个人各有各人的生活空间,互不干涉。2.2东西文化差异影响饮食差异 2.2.1中西饮食观念的差异历史上,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有5000年的悠久而厚重的历史,创新了无数的灿烂文明,在这种文化蕴躲中,使中国的饮食更加博大精深。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辽阔国土的地域差异,四大菜系逐渐形成,四大菜系自成体系,各有特点,但共同点是用料复杂考究,制作方法复杂,口味、菜式多种多样,令人赞叹。西方以欧美为代表,其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到中世纪,欧洲文化已十分完善,在此期间,旧西方的饮食文化已经形成。其主要特点为:主食以面粉为主,原料也较为丰富,制作方法较中国简单,但同时也十分注重口味。由于中西哲学思想

8、的不同,西方人对于饮食重科学,讲营养,所以近代的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即使在西方首屈一指的饮食大国-法国,其饮食文化虽然在很多方面与我们近似,但一接触到营养问题,双方便拉开了距离。尽管我们讲究食疗、食补、食养,重视以饮食来养生强身,但我们的烹调术却以追求美味为第一性要求,以至中国人到海外谋生,都以开餐馆为业,成了我们在全世界安身立命的根本!遗憾的是,当我们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我们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我们的很多传统食品都要经过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饨煮,使菜肴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许多营养成分都损失在加工过程中了。因而一说到营养问题,实际上就触及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弱点。法国烹

9、调虽亦追求美味,但同时总不忘营养这一大前提。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现代烹调思潮,特别强调养生,所以说西方饮食之重营养是带有普遍性的。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人们内心之于色、香、味,而没有提及营养组合,从来都是味字挂帅的。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3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2.1.2 中西方饮食方式、

10、餐具不同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方桌能够体现中国传统的尊卑礼仪,而圆桌则能更好的造就一种礼貌、团结的气氛。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众所周知,中国人包括亚洲一些黄种人的国家,使用的是筷子、汤匙,吃饭也用碗盛;而西方人呢,则是盘子盛食用品,用刀叉即切即吃,喝汤则有专门的汤匙。筷子与刀叉作为东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餐具,筷子和刀叉影响了东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代表着不同的两种聪明。法国著名的文学思想家、批评家罗兰巴扎特在谈到筷子时认为,筷子不像刀叉

11、那样用于切、扎、戳,因而“食物不在成为人们暴力之下的猎物,而是成为和谐地被传送的物质”。4圆桌与方桌,刀叉与筷子等的各不相同,在菜式和道数上双方虽然都有程式,但一分一合,相互对立,由此产生的宴请礼宴,饮酒方式,席间气氛也大不相同。在中国,群体文化,也就是集体主义是主导价值观。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到“亲谊,乡谊,世谊,年谊”,之交等等,无不打上中国群体文化的烙印。5而在英、等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更强调个人主义重视个体的价值与尊严,强调个体的特征与差异,提倡新颖,鼓励独特风格。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也会体现在餐饮上。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反应出人们生产生活空间和方式的差异,其中饮食是具有代

12、表性的一个方面,中西方饮食文化便沿着各自的道路发展起来。2.2.3 饮食的意境不同在中国,饮食已上升到了一种超乎其他一切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举足轻重的东西,这也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中国人每天的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或为吃做准备。所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件部关于饮食?6通过吃可以交流信息,表达欢迎或系别的心情,甚至感情上的风波也往往借助于酒菜来平息。吃的形式后面蕴涵着一种丰富的心理和文化的意义,以及人们对食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吃不仅仅停留在缘由的交际功能上,已转化成对社会心理的一种调节。易中天先生在闲话中国人中对此进行了最为生

13、动的描述:“思索叫咀嚼,体验叫品味,嫉妒叫吃醋,幸福叫陶醉,司空见惯叫家常便饭,轻而易举叫小菜一碟”。7预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镜子,语言反应文化。总之,在中国文化中,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似乎都可以吃,甚至连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也可以吃,如人们常说的“喝西北风”等。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饮食仅仅作为一种生存的必要手段和交际方式。林语堂曾说:“西方人的饮食观念不同于中国,英美人仅仅以吃为对一个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保证其正常的运行,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健康、结实,足以抵御病毒,疾病的攻击,其他皆在不足道中”。由此可见,“吃”在他们的心中只是起到了一种维持生命的作用。就交际手段而言,美国礼仪事典讲

14、到这类宴请的目的时作了如下总结:“向提供服务站表示感谢;对刚刚达成的一笔交易表示庆祝;为了赢得客户或新客户的信任;请人帮忙;引见他人;建议或讨论某些想法”。8从中不难看出,“吃”虽然重要,但是从文化的意义上看,在西方国家是停留在简单的交流、交际的层面上,并每天要像在中国那样被赋予更多、更为重要的“使命”。93.结论通过对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文化各有其特征。两种孑然不同差异悬殊的文化背景,造成中西双方在价值追求和伦理取向上旨趣迥异,从而使得中西方现实人格特征大异其趣。另外,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深层次探讨的意义重大,它将解开诸如中西方科技发展差异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谜团,从而

15、产生深远影响。参考文献1 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2 徐文苑.中国饮食文化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3 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 刘承华.文化与人格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次比较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5 顾熹祖.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易中天.闲话中国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7 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8 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9 Edward T Hall.The Slient LanguageM.New York:Anchoor Books,19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