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监督学研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996829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监督学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监督学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监督学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监督学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监督学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监督学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监督学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监督学研究前言监督学介绍了中外监督思想和监督理论,中国监察制度的演进和当代中国的监督运行机制,分别阐述了人民代表大会监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司法机关监督、政府行政监督、社会民主监督等具体监督方式及国外反腐败与监督制度等,旨在为研究和推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打下一定的基础,以达到比较和对照、启发和借鉴的效果。随后,文章论述了协商民主理论对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具有的积极推动作用,首先它能推进政治结构分化,提升政治主体能力;其次是扩大公民参与,重塑政治运行过程;再次是有利于推动政治关系和谐。最后,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作者认识到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制度,充分发挥监督机关在推进廉政勤政建设中的

2、职能作用是构建“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体系的关键所在。一、监督学主要内容腐败来源于公共权力的滥用,权力本身即倾向于腐败,没有监督的权力则必然产生腐败。人类在社会实践中试图将公共权力置于有效监督之下,从而达到预防和惩治腐败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反腐败斗争的成功经验,形成了丰富的监督思想和各类监督理论,如用一种权力制约另一种权力、用公民权利限制政府权力等。监督学首先介绍了监督的基本内涵、特征、功能、分类,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独立、客观行使监督权、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等七大监督基本原则,指出腐败产生的根源,简要介绍了监督学的学科特点与研究现状。其次,

3、介绍了古今中外主要监督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脉络,系统论述了人民主权理论、议行合一理论、三权分立理论、多元民主理论、协商民主理论五种监督理论及其对监督制度的影响以及监督制度建构的理论基础。随后,介绍了中国监察制度的演进和当代中国的监督运行机制,重点分析了中国古代监察机关的领导体制与职权,监察制度的特点,论述了我国监督运行体系的基本架构,廉政监督与效能监督的基本内涵,监督制度完善的主要做法,分析了预防为主的监督制度的构建及廉政监督机制与效能监督机制的整合。监督学在后半部分分别阐述了人民代表大会监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司法机关监督、政府行政监督、社会民主监督等具体监督方式,详细介绍了各种监督方式

4、的含义、特征、地位作用、主要内容,先后介绍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内涵及作用、基本模式、内容与范围,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监督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比较中外人民代表大会在监督体系中的差异性;介绍了纪检机关查办违反党纪案件的基本内容,党的代表大会与党的委员会、党的常委会的关系;分析检察机关在监督体系中的地位与功能、职务犯罪监督的内容、基本方式、基本程序,赂罪的认定方法;介绍审判监督的概念和特点,行政诉讼与行政赔偿,职务犯罪案件的审判程序,重点分析违法行政行为的法律认定与行政赔偿及如何确保审判机关的独立性与客观性。最后,监督学还对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反腐败与监督制度,如瑞典、美国、日本等国的监督制度作了分析和介

5、绍,重点分析了各国监督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特点,以达到比较和对照、启发和借鉴的效果。纵观全书的章节设置及主要内容,监督学尝试从预防腐败、构建多元化政府模式和发挥多主体监督职能的三维视角,分析把握监督的功能定位,在例行分析监督现状的基础上,从多元监督的全景视角审视其内在的原因,力图揭示监督的内在规律和有效监督的实现路径,提出完善我国监督制度与机制的一些设想。二监督学原理1、协商民主推进政治结构分化,提升政治主体能力政治结构分化是政治发展的重要特征,包括以下两项基本内容:一是产生新的政治角色,二是政治主体能力提升。协商民主的核心是公共协商,主张政治共同体成员平等参与公共讨论和批判性审视公共政策,充分发

6、挥公众理性形成共识,最大限度满足公民愿望。在我国,协商指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协商,是建立扩大参与、兼容并蓄、集思广益的过程。在制度层面产生了“政治协商会议”机构,主要承担各个党派、阶层、界别、宗教组织间重大事件和重大问题协商功能。在基层,协商作为一种民主形式,促进政治交流,拓展公民角色。在广大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就是突出的典型,村内的重大决策,先由村“两委”会集体讨论,再交给村民代表进行“一事一议”,村内协商独立成为新的民主结构。另外,网络民意通过网络赋予参与政治交流的新型公民角色和结构,日益获得政府重视。总之,协商民主以上实践中将“协商”转化为现实的“机构”、

7、“组织”和“公民角色”,有效整合了政治系统,推进政治结构分化。2协商民主扩大公民参与,重塑政治运行过程协商民主通过公民参与公共决策过程,通过协商讨论达成共识的方式,赋予公共决策以合法性,通过扩大公民参与,政治系统重心下移,政治双向交流扩大了公民有序参与,实现政治运行过程重塑。协商民主能够扩大公民参与。协商民主的特点是主张公民参与,就公共事务理性交流、争辩、协商,最终形成符合公民意志的决策。公民参与是协商民主的一个必要条件,本身就是通过公民与公民、公民与政府等组织间的交流协商,促使公民参与合法化、现实化,另一方面,公民参与的过程也促使参与者强化责任心,更好地承担公共利益责任。协商民主推动政治重心

8、下移。民主建设包括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参与两个层面。在大多数情况下,当代中国民主建设的重心还局限在政治体制内。“理论上统一的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在实践上经常处于分离状态”, 协商民主构筑了衔接二者之间的桥梁,扩大了社会民主涉及的领域,延伸了国家政治民主的链条,稳固了国家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促使政治系统重视倾听来自社会基层的声音,拓宽了基层利益诉求的力度。协商民主促进政治双向交流。协商民主本身就是一种双向交流和多方互动的政治过程。一方面,公民透过协商表达意见,民意集中,实现了公民参与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协商进行意见综合,重心下移,实现了政府官员与公民互动的社会化。3协商民主推动政治关系和谐

9、政治在价值分配中处于权威地位,政治价值取舍、利益分配、关系平衡,都对政治关系的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当代中国改革日益深入,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阶层结构和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阶层分化所产生的深层次矛盾逐渐凸现,利益不协调成为阶层矛盾的主要内容。而和谐社会的政治关系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多数尊重少数的人权原则,要求政治体系具备足够的容纳能力,提供更多的矛盾化解渠道。协商与共识是协商民主的核心要素,强调协商在国家和社会事务治理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及协商过程对公共决策制定、权力分配的必要性。协商民主有利于畅通民众政治参与渠道,扩大有序政治参与,缓冲不同利益群体要求。协商民主重视和保护少数

10、族群的利益,使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在更广泛的社会范围内得到合理分配,将“社会的经济福利”等政策结果倾斜性地向他们分配,缩小各阶层和群体之间的经济差距,增加政治关系中的和谐因素。三、学习体会加强廉政勤政建设,构建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监督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维护国家法律、政策的正确实施,巩固执政党的地位,促进和发展民主政治,保障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有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司法监督不到位,市民社会不发达等问题制约着中国监督制度功能的发挥。在反腐败中,中国的监督主体很多,但各监督机构之

11、间还没有形成很好的协调机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整体合力。另外,我国监督制度的存在许多瓶颈,如监督机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强,政党监督尚未形成完善高效的监督机制,权力机关的监督未充分发挥作用,如何协调监督机构之间的关系,形成运作有效的监督体系,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要使我国的监督制度很好地发挥效用,必须加强和完善监督和监督制度,以不断加强法治建设为基础,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特别需要制定一套制度来规范各种组织机构的地位、职能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我国的政治体制,使各监督主体很好地发挥作用,必须保证其应有的权威性,这才是构建“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体系的关键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