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如一 张梅姿 贺志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96924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何如一 张梅姿 贺志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何如一 张梅姿 贺志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何如一 张梅姿 贺志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何如一 张梅姿 贺志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何如一 张梅姿 贺志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何如一 张梅姿 贺志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何如一 张梅姿 贺志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何如一 张梅姿 贺志明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XJK012CDY005);2012年度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中青年教师专项研究课题“高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原则及有效路径研究”。【作者简介】何如一(1961-),湖南安仁人, 院长、教授,研究方向:高校管理;张梅姿(1969-),湖南常德人,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德育;贺志明(1963-),湖南宁乡人.教授,研究方向:高校德育。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131)摘 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

2、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如下方面下工夫:加强教育;营造氛围;注意实践养成;发挥榜样作用;建设保障机制。关键词: 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标

3、示着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是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深刻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基本理念核心价值观属于核心价值体系范畴,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它最直接地反映着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贯穿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本质属性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阶级性。西方资产

4、阶级在反对封建统治、夺取政权的斗争中,逐步形成了以“自由、平等、博爱”等基本价值理念为主要内容的资本主义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价值支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资本主义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本对立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大厦”的奠基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凝练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 “24字”,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从迫求目标层面、社会制度层面和个人行为层面

5、,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简洁凝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首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们整个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也是人们对未来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价值认同,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和制约作用。其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一直强调的公民意识,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

6、期向往和实践的社会核心价值理念。最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2001年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强调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也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覆盖了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由此可见,党的十八大报告倡导的“24字”的基本价值理念,既具有社会主义的质的规定性,又适应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基本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创造性;既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民族精神、良好道德风尚,又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反映时

7、代精神,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感。也就是说,“24字”的基本价值理念,继承传统,符合实际,顺乎民意,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二、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如下方面下工夫1要加强教育教育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抽象理论概括转化为实际观念和行为的主渠道、主阵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大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这为新时期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正确方向。首先,要“自上而下”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8、,旗帜鲜明地弘扬主旋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基本理念融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贯穿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管理服务各个方面。教育中应当始终坚持正面宣传与引导,以主流意识形态强大的吸引力与感召力,进一步汇聚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奏响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强化全民族团结奋进的主心骨,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以先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人民,引导社会思潮,并将其不断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构筑起抵制腐朽价值观念的思想堡垒。其次,要 “自下而上”把握和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规律,增进教育效果。要针对青少年、党员干部等不

9、同群体开展分层次教育,针对青少年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思想特点开展分阶段教育。有针对性地运用多种教育方式和手段,努力使 “24字”的价值理念教育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增进教育效果。最后,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动力。教育工作只有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参与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中来,才能引导群众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埋念,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者、践行者和传播者。12要营造氛围环境与氛围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重要的影响

10、和制约作用。人们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既包含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包含人与环境的实践互动。世上根本不存在抽象意义上的价值观念,一切价值观念都是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经由实践形成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主义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高度概括,它的传播需要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与之相匹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价值观念、外化为自觉行动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实践不断改善外部条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营造良好的氛围。良好的环境氛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11、培育与践行具有熏陶、引导和促进的作用,分别反映在思想文化氛围、政策制度氛围、社会风尚氛围三个层面。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围具有强大的导引力,能够引导人们形成自觉抵制落后、腐朽、错误价值观的能力;良好的政策制度氛围能够使人们坚定社会主义理想,并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向前;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无形的感染力,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们的情操,强化正确价值观的作用,巩固人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围,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通过思想引导,坚决遏制与抵制腐朽价值观念、落后思想文化等不良思想的意识,提高人民群众对不良思想的辨识能力,帮助

12、人民群众筑牢抵制不良思想的堡垒与防线。营造良好的政策制度氛围,根本在于使人民群众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人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氛围,就是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通过思想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约束人们的不良思想与行为。营造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围、政策制度氛围和社会风尚氛围,需要不断发挥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通过强化对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体的有效管理,提高媒体自律,加强正面宣传、正面报道、正面教育,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通过舆论剖忻现实,澄清是非,开展道德评价,实行舆论监督;通过集中力量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

13、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3要注意实践养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人们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养成。注重实践养成,就是要在实践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人们的内心认同和自觉追求,并以此作为人们指导自身实践、规范自身行为的价值准则。引导人们在实践养成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根据人们对于国家社会发展和个人进步的不同追求开展价值实践。要引导人们广泛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政治建设实践、文化建设实践、社会建设实践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在对历史的分析和现实的把握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

14、理想;引导人们在社会发展实践和个人发展实践中,认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理念,努力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引导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确立和坚持基本的社会主义伦理观念,把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价值信守。24要发挥榜样作用榜样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近代中国,榜样作用的发挥体现在无数仁人志士的救亡图存运动之中。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推动下和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涌现出一大批榜样,感染和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奋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群众广泛参与的实践活动。充分

15、发挥榜样的作用,有利于引领和带动社会成员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认同和深度理解,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民大众的自觉追求与行为准则,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榜样作用的发挥,要求我们必须在树立与宣传榜样的过程中明确榜样的标准。榜样必须凝聚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共同理想追求,符合人民大众的热切期待;必须体现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某种道德标准和价值精神,符合思想上层建筑的基本要求;必须契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体而言,榜样作用的发

16、挥需要坚持榜样的真实性、先进性和时代性,进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吸引力和渗透力。榜样应满足真实性。真实性是榜样的基本要求,游离于人们现实生活世界和精神生活世界之外的榜样,难以真正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榜样必须要贴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这一实际,来源于客观事实,并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榜样应体现先进性。先进性是榜样的核心要义,决定着榜样所属的其他特性,先进性意味着榜样能够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并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充分体现其思想内涵的进步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榜样必须能够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和引领当今时代的社会主流价

17、值与主流精神,承载广大人民群众主流价值取向,代表社会先进道德价值的前进方向。榜样应彰显时代性,时代性是榜样生命力延续的前提和基础,是时代精神在榜样身上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发展对榜样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要求不断树立体现当今时代发展潮流,反映人民群众利益要求,并致力于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榜样,居于时代潮流的前列,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任务。5要建设保障机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期而复杂,是关系到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灵魂工程,既非一力可为,也不能立竿见影,而是一个长期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推进过程,这就需要建立起长效运行的保障机制

18、。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保障机制,关键在于统筹布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要素内容结构、理顺内在逻辑、明晰方法途径定位,并为切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必要支撑。首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融入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成为人们的内心认同和自觉迫求,就要将之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中。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机制,就是要构建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各影响因素、运转结构紧密联系、有序运行的内在机制。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机制,有利于即时调控融入过程、优化资源配置

19、、提高融入效率,并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提供基本范式,促进组织实施。其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衔接机制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汇聚社会各要素、社会各群体、各领域广泛深度参与的价值教育活动,需要建立相应的衔接机制,促进各要素有机衔接、形成教育合力。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衔接机制,要保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容设置上的衔接,不同群体不同阶段的教育内容要相互联系、彼此呼应,避免重复、缺漏甚至冲突;要保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空序列安排上互相衔接,主要包括小学中学大学教育有序衔接、家庭学校社会教

20、育彼此配合等;要保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方法途径选取上互相衔接,主要包括实现课堂教育、课外德育以及网络教育的相互衔接,实现知识传授法、案例分析法、思考启示法等教育方法的相互配合。最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支撑机制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制度规范、实施队伍和物质支持。建设支撑机制,就是要出台相应制度,打造精干队伍,奠定坚实基础,保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制度化、科学化运行和永续发展。参考文献1 阚和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1(03)2 刘峥,刘新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路径探索J. 求索. 2011(09)【通讯地址】410131 长沙市 远大二路 1069号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政教部贺志明 主任、教授13469054911 134690549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