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的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97321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的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的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的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的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的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的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的研究报告.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的研究报告2013年3月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的研究报告李开复说:“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个月。”新媒体发展受众的速度极其惊人。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信息交流、人际沟通、社会行为的方式,也改变了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舆论环境、文化环境、社会心理环境,给新时期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本文以新媒体对大学生素质教育为研究对象,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阐述了现阶段高职院校利用新媒体展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从强化认识的重要性、健全运行机制、提

2、高工作人员素质、营造健康文化氛围、建立高质量校园教育网站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通过观察研究,我们得出了有关新媒体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的如下结论:1、新媒体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有利有弊,利大于弊;2、在信息时代和飞速发展变化的社会中,利用新媒体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发展进步十分必要。一、新媒体的概念及其特点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人类自身交流内在需求的促使下形成的一种新的交流传播模式,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新媒体的特点首先表现在消解电视、广播、报纸、通信这些传统媒体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以及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的边界,同时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其次表现在新媒

3、体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可以与受众真正建立联系。二、新媒体应用现状近几年,互联网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世界互联网普及率稳步上升,信息资源快速扩张,信息空间不断扩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1月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2011年新增网民558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占整体网民比例为69.3%。网民的互联网沟通交流方式发生明显变化。一方面,微博快速崛起,目前有48.7%的网民在使用微博,另一方面,电子邮件使用率从2010年的54.6%降至

4、47.9%。在此背景下,大学生成为信息的主要接收者、传播者的同时,也成为了当代理念的塑造者和被塑造者。新媒体给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工作环境和对象带来很大改变,同时也对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聚集方式和工作方法带来冲击,提出挑战。三、新媒体时代为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1、新媒体时代向传统学生素质教育工作载体提出挑战。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在接受传统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形成的是专而不广、懂而不精的单向、线型、封闭、低功能、有缺陷的知识结构。调查显示有93、8%的学生使用过互联网,每天上网2小时以下的学生占53、4%,大学生通过网络,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更广阔的时空领域上获取更多的信息。通过

5、网络,学生可以了解大千世界的各种现象、思想观点、文化思潮。从而弥补了自己知识面的不足,和专业知识的滞后,使自身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另一方面,互联网上有海量的信息,且信息的传播速度几乎是瞬时的,信息的更新也十分迅速。但网络上的各类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因此,部分大学生在享受快节奏的网络信息传播、更新的同时,由于自身的辨识能力不足、自制力偏弱,也很容易沉迷网络,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毒害,进而最终影响学业和心理健康。互联网因其自由、开放的特点,受到了广大不法分子的钟爱,也导致了网络的监管困难,从而让负面信息通过新媒体大肆传播,部分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接收这些负面信息后,无法自我调节,很容易误入歧途。此

6、外,网络上各种各样游戏,对部分大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导致部分自制力差的大学生无法自拔,毫无节制地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和精力,甚至经常通宵达旦地上网,在老师和同学的劝解后依然我行我素,甚至荒废学业。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又让大学生群体能够更加直接地面对各种信息诱惑。那么如何利用“新媒体”建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格调健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占领信息宣传高地,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大挑战。2、新媒体时代向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前瞻性提出挑战。一方面,新媒体的出现拓宽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新媒体是以网络为基本的媒介来构筑和处理信息,往往表现出的是一种发散式、立体式、动态的思维方式,具有新、快、广等特点。大学生在与新

7、媒体的不断接触中,通过对新媒体的传播方式的适应及传播的信息接收、筛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思维能力,使其向更高的广泛性、交叉性和发散性维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拓宽了自身的思路。网络的可交换性、可检索性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利用这样的一个交流平台,大学生能够吸收各种有益的思想,并形成具有创新的虚拟创造,然后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展现自己的成果。相比于传统的创造,网络信新媒体能够把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作成果更清晰地、更形象地向他人展示出来,并能及时通过网络与网络交流平台上具有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审美的人进行交流探讨,从而及时的接收受众的反馈信息,以便更好、更快地改进自己的创造。与此同时新媒体把传

8、统的僵化思维模式转变成为虚拟的、可演示的思维形式,再利用网络的发散性、实效性、高速性及时传输出去,从而为大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清晰呈现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提高了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另一方面,新媒体导致大学生交际能力弱化。互联网交友是当今的时尚,网络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极大地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在网络虚拟环境中,大学生的情感在虚拟的社交环境下容易得到满足。但网络虚拟社会中的交流、交际与世界生活中人与人的交流存在本质上的差别,部分大学生在享受虚拟社交的时候,往往忽视或放松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交往,久而久之导致了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交往能力的下降甚至是丧失。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必须要有前瞻性,

9、只有这样才能在具体工作中明确特定的教育对象、内容和方法,但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打破了限制信息传播的空间,大学生可以更加快捷的接触到各种信息,而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们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不足,这就导致他们可能会被一些错误思想误导。如何应对信息开放,并将其带来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是摆在每一个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大挑战。3、新媒体时代向学生素质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提出挑战。传统的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过程中,为教育学生,我们可以把各类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将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传递给大学生。一方面,新媒体的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再受限于时空限制,网络形成交流平台有助于大学生扩大交往的范

10、围。从第一代聊天软件的兴起到各大热门网络公司的退出的即时通讯软件的发展,不难看出,通过网络平台来实现朋友、亲人之间的交流已经成为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渠道,大学生作为新事物的最好的接受者,尤其钟情于这种交流方式。调查显示,20%的大学生热衷于上网聊天,与亲友交流,结识新的网友;80%的大学生选择在论坛上发帖或在即时通讯软件上聊天,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日常生活中情感表达上的不足和缺憾。以上表明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宽松、自由、平等的对话和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丧失信息优势。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便捷地接触到各色信息,致使我们无法深入了解学生思想,更不知道如何

11、对症下药地进行教育。同时我们还面临着与学生信息不对等的尴尬局面。因此,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形势的发展,是新媒体时代给学生素质教育工作者带来的挑战。四、高校利用新媒体开展学生素质教育现状分析1、研究成果。(1)不断深入的理论研究。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高校在如何加强网络环境下学生素质教育的研究方面设立了许多项目、课题。高校里面从事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研究人员、教师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深入地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学生素质教育理论问题,发表、出版了众多理论成果(论文、专著)。在理论基础上深层次地思考,高层次地引领并有效地指导着网络环境下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实践。(2)红色网站建设的不断创新。近年来,校园网的

12、普及使许多高校相继建立了“红色网站”,同时使得宣传党的政策和先进文化更加方便和快捷,开展学生学生素质教育工作。部分高校创建专题网站把学生素质教育教学课堂延伸到了互联网上,增强了吸引力,提高了教学效果。2、出现的问题。(1)忽视了“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因为新媒体的交互性、隐私性、超时空性的特点,决定了网络环境下学生素质教育是一个教育者与受众平等的交流过程,而不是类似于传统的施教与受教的简单灌输过程。所以,在利用新媒体开展学生素质教育时,要求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思想,才能够使学生素质教育借助于网络这个有强大的生命力平台取得理想效果。然而目前部分高校在利用新媒

13、体开展学生素质教育时,没有很好地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并忽视了网络“服务育人”的功能,从而导致效果不是很明显。(2)规划缺乏合理性。近年来,虽然有不少专家学者相继发表了许多研究网络环境下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文章和专著,但多数不能进行真正系统化研究,而且对于高职院校网络环境下学生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指导思想、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实施途径等方面缺少深刻的思考。因此,在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网络学生素质教育时,各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对其工作队伍、工作机制、工作方法以及投入等没有做出全面的、系统的、合理的规划,没有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优势力量,因而取得的成绩不突出。(3)专业人才缺乏。高校普遍缺少既

14、一批既懂学生素质教育又能熟练利用各种新兴网络媒体技术的专业人才。这种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一方面是由于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者对网络对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识不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尽管充分认识到网络阵地的作用,却缺乏必要网络技能,从而影响了学生素质教育工作者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必须尽快建设一支既懂学生素质教育又能熟练利用各种新兴网络媒体技术的人才队伍。五、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对策1、提高对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随着21世纪网络的迅速普及、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互联网时代。高校校园网络迅速发展,给高校的各项工作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5、,也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校应提高对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应该在深入把握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借助网络的覆盖面广、信息传播快的特点,推动学生素质教育又快又好地发展。2、健全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进网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的工程。因此,必须健全和完善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才能保证高校在新媒体上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正常、持续与有效地运行。首先,要明确职责分工机制。网络是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必须确保党的绝对领导地位,应该成立党委领导小组,同时对组成人员进行

16、科学合理分工,使每一个参与者都能明确自己工作的具体职责和主要任务。其次,建立信息的即时反馈机制。因为网上的信息纷繁复杂,必须强化网络安全观念,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识别、管理能力。充分挖掘学校各级党组织的作用,定期收集与分析学生思想动态,提出对策措施。最后,要健全工作考评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考评机制,对学生素质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的效果评价与内容创新等方面定期进行公正、公平、合理地考评,以确保高校利用新媒体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做到“功有奖,过有罚”,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取得圆满成果提供保证。3、提高利用新媒体开展学生素质教育的工作人员的全面素质。利用新媒体开

17、展学生素质教育工作者应当首先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是政治素质,它是最核心的。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者面对大学生“网民”,需要重点提高敏感性、预见性和坚定性。信息素质则是利用新媒体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工作者又一应当具备的必备素质之一,它是指在各种信息交叉渗透、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中,人们所应具备的信息收集、处理、使用的能力。因为互联网环境的开放性、信息的广泛性,导致了网络信息庞杂繁多,既有大量有用信息,又有许多无用的内容。因此,必须培养和提高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质,使他们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崇高的信息道德以及最新信息技术。从而为网络环境下高校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提供充分的技术和能力保障。4、营

18、造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建设大学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网络这个大环境,还是校园小环境,都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实际校园文化建设和网络校园文化建设是相互影响的,在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学生素质教育时,必须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提供全面、及时、精彩的网络信息,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的、文明的、向上网络生活,在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提供便利同时。也实现了网络学生素质教育功能。5、建立高质量的高校网络学生素质教育网站。为了提高网络环境下学生素质教育的主动性、有效性、长效性,必须建立一批具有活力的、能够起到示范作用学生素质教育的专业网站。通过建立各种不同层次的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网站和强大的学生素质教育信息库以及相应的实用的软件,从而构建起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网络体系。为网络环境下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在网上的信息流动、更新、传播,保持学生素质教育信息的生机与活力,提供良好的基础。高质量的高校网络学生素质教育网站能够利用微博、QQ等网络途径进行交互沟通,保证了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即时性。同时也要充分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网络的沟通互动功能,为大学生学生素质教育提供平台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