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科学和技术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998334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上的科学和技术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历史上的科学和技术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历史上的科学和技术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历史上的科学和技术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历史上的科学和技术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上的科学和技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上的科学和技术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讲 历史上的技术与科学历史地理解技术与科学,教学重点:古希腊罗马的科学和技术 中国古代的技术与科学近代科学革命和近代技术革命李约瑟问题近代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现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远古的技术和科学,原始社会中,技术的萌芽石器工具的创造和使用弓箭、人工取火、制陶、冶金原始宗教万物有灵论70%的技术原型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恩格斯),古希腊古罗马的科学和技术,古希腊罗马的科学自然哲学的猜测科学的特定历史形态自然哲学的内容:万物的本原问题物质结构问题天体系统的模型问题,几位“科学家”,泰勒斯古希腊第一位科学家毕达哥拉斯开定量研究之先河巴门尼德的世界静止的世界赫拉克利特的世界生成着的

2、世界亚里士多德方法论;古代科学集大成者阿基米德物理学之父;杰出的工程师欧几里德几何原本与公理法托勒密地球中心说的集大成者盖伦提出灵气说,自然哲学的特点,直观性辨证性思辨性,古罗马的技术,建筑技术水利技术交通技术农业技术,两大传统的形成与分立,学者传统科学活动的社会氛围工匠传统技术活动的社会规范,中国古代的技术与科学,古代中国的技术四大发明农业技术精耕细作水利技术都江堰医疗技术望闻问切、针炙技术建筑技术园林;桥;木塔制造加工技术冶金;茶;丝;陶器;船,古代中国的科学,古代中国有科学吗?“有”派“李约瑟问题”“无”派“李约瑟问题”是“伪问题”,古代中国科学的四大体系,农学“四大农书”;贾思勰齐民要

3、术;徐光启农政全书医学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古代中国科学的四大体系,天文学天学:“天人感应”北极星-皇帝盖天说浑天说张衡的“浑天说”;祖冲之大明历;僧一行测量子午线算学九章算数,其他科学成就,化学:炼丹术与火药的史诗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国的狄德罗”的手工业和农业的百科全书,中国科学的性质实用科学,功利性经验性实用科学,古代技术与科学的特征,古代技术的特征“经验技术”形态强调技能与悟性古代科学的特征“经验科学”形态未曾独立,混杂于哲学、巫术等之中,第六讲 近代科学的产生,一 近代科学产生的社会背景“黑暗的”中世纪不黑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地理大发

4、现文艺复兴:两种传统走向融和达芬奇宗教改革: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对科学的需求,二、近代科学革命,“大宇宙理论的革命”“哥白尼革命”天体运行论(1543):哥白尼的日心说挑战托勒密的地心说伟大的科学思想的巨大的精神价值伽利略和布鲁诺的积极宣传开普勒的行星三定律天空立法者,地上运动理论的革命”近代物理学的诞生,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的地上运动理论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实验方法、数学方法和分析方法的结合使用,“小宇宙理论的革命”血液循环理论挑战盖伦的“灵气说”,1543年,维萨里发表人体构造塞尔维特的“唯一血液”论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1628年,牛顿力学的创立科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天地之间是统一

5、的吗?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运动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力学成为科学的历程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科学与社会的互动,社会对科学的反应科学的社会建制英国皇家学会法国科学院德国柏林科学院科学教育情况科学对社会的作用,近代科学的性质,“理论科学”形态实验科学:以实验为基础分析科学:以分析为核心定量科学:以数学为手段获得独立发展,逐渐建制化,三、近代的科学思维方式,思维方式革命性的转变猜测实验定性定量思辨分析近代科学思维方式的形成形而上学机械论唯心主义,第七讲 解读李约瑟问题,再见“李约瑟难题”“为什么当代科学、伽利略时代的新哲学或称实验哲学只产生于欧洲文化,而非中国文化或是印度文化中呢?”“

6、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到15世纪期间,在应用人类的自然知识于人类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远比西方更有成效得多?”另一个难题:古代中国有没有科学?三个难题的性质:哲学问题+历史问题,在李约瑟之前(1),任鸿隽: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魏特夫: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自然科学?竺可桢: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自然科学徐模:中国与现代科学,在李约瑟之前(2),17、18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科学停滞原因的分析,国人的解读,陈立:我国科学不发达原因之心理分析唐君毅:中国科学与宗教不发达之古代历史的原因金观涛:文化背景林毅夫:“李约瑟之谜: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发源于中国”范岱年:关于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的讨论,国外学者的观点,

7、科恩H F:为什么科学革命绕过了中国?席文:为什么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是否没有发生?山田庆儿:中国科学的思想风土,李约瑟本人的理解,1 中国哲学本源于有机唯物主义哲学2 中国文化以经验主义为主导3 中国中央集权的封建官僚社会结构4 中国的“士”阶层的价值取向5 中国重视发明家和革新家6 中国的科技发展按部就班,梁漱溟的观点,文化早熟之中国长于理性而短于理智,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的理解,“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受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旧生产方式的束缚而未能突破;而近代科学之所以能在欧洲产生,根本原因就在于新兴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首先在欧洲产生。”小农经济、封建专制、鄙薄科技、妄自尊大、闭关锁国

8、“也可以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内部去寻找原因”独立性、保守性、排他性,其他一些观点,1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占主导地位2 中国儒家文化重伦理(人人)轻物理(人自然)4 科举制度重文轻理中国是文官制度占主导地位5 中国人模糊思维6 中国“实用理性”占主导地位 3 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有本质区别,关于“科学与社会”主题的进一步思考,1“内因外因”的思考模式内因的思考科学目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共同体 外因的思考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的影响2“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思考模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科学属于社会意识,有一定的、甚至有时是很强的相对独立性,但归根到底由社会存在决定,第八讲 近代技术与科

9、学的发展,一、近代第一次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工具机革命:织布与纺纱之间的矛盾运动织技术与纺技术的相互促进:凯伊1733飞梭惠特1733滚筒纺纱机哈格里沃斯1765珍妮机阿克莱特1768水力纺纱机克伦普顿1779Mule卡特赖特1785水力织布机动力机革命:瓦特蒸汽机的产生纽可门的发明1712瓦特的改进和创新1784对瓦特机的 改进和完善制造机革命:莫兹利1794发明移动刀架1797年发明车床,二、19世纪:科学的世纪,星云假说:康德拉普拉斯地质演化说:赖尔热力学第一、二定律:焦耳;克劳修斯从分子原子论到元素周期律:道尔顿;门捷列夫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遗传学说达尔文物种起源(1859)电磁感应理

10、论:法拉第;麦克斯韦麦克斯韦电磁学通论(1873),三、自然辩证法的创立,19世纪科学发展的特点演化的观点、联系的观点进入科学经典科学建立,完成第二次科学大综合马克思恩格斯建立自然辩证法,四、近代第二次技术革命,电力革命通信照明动力莫尔斯发明电报;贝尔发明电话;西门子发明发电机;爱迪生发明实用的灯泡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奥托与煤气机;戴勒姆与汽油机;狄塞尔与柴油机,近代技术发展的特点,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科学走到技术的前面,出现“科学的技术”新技术形态;更加重视器物和科学知识的应用,技能技巧(art、techne)等处于次要地位科学与技术相联系,两个词联用才开始有了社会基础,逐渐成为社会时

11、尚,科学和技术与社会,科学对社会的影响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第九讲 现代的自然科学,一、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序幕晴朗的物理学天空远处的两朵“小乌云”“以太风”实验黑体辐射实验三大发现X射线(伦琴)1895放射性(贝克勒尔;居里夫妇)1896电子(汤姆生)1897,二、科学史上的第三次大综合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创立,爱因斯坦与相对论对“以太风”实验的理论解释相对论的成功与现代科学方法宇观世界规律的发现量子力学的创立和发展普朗克的量子论对“黑体辐射”实验的解释爱因斯坦的光子论玻尔德布罗意海森堡薛定谔,三、现代科学的全面发展大科学时代,微观世界探索:21世纪的一堆“乌云”“反物质”;夸克幽禁宇观世界探索

12、宇宙大爆炸学说宏观世界探索大陆漂移假说板块学说分子生物学的创立和发展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人类基因组勘察工程,混沌科学的创立和发展经典科学的第三次反动,老三论的产生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新三论的产生协同学、突变论、耗散结构理论,现代科学的性质,理论科学的高级形态“大科学”综合性、辨证性成为最重要的社会建制或社会事业中的一员,四、现代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大统一思维方式;辨证思维方式科学前沿的哲学挑战“夸克幽禁”;宇宙大爆炸;生命中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现代科学的伦理问题核能研究;克隆人研究;人类基因组研究,五、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新技术革命的特点“科学技术革命”

13、科学对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科学的技术”或“科学技术”的快速演化成为20世纪技术发展的主要成果来自经验的技术发展仍然是技术演化的重要途径,新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能源新技术激光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环保技术,新技术革命的社会影响,对时代特征的影响高分子时代;信息时代;核能时代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后工业社会;知识经济社会对人类相互关系的影响地球村;全球化南北问题;全球问题,思考题,为什么用“科学革命”来表征近代科学的诞生?为什么说近代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有历史基础?现代技术革命有什么主要特征?现代的科学思维方式是什么?古代、近代与现代的科学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古代技术

14、、近代技术与现代技术之间有怎样的区别?不同时期,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历史上看科技相分的合理性),11醉翁亭记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

15、滁州留下了不逊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学提示】结合前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含义的理解。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

16、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目标导学二:朗读文章,通文顺字1初读文章,结合工具书梳理文章字词。2朗读文章,划分文章节奏,标出节奏划分有疑难的语句。节奏划分示例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

17、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奏划分思考“山行/六七里”为什么不能划分为“山/行六七里”?明确:“山行”意指“沿着山路走”,“山行”是个状中短语,不能将其割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为什么不能划分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明确:“蔚然而深秀”是两个并列的词,不宜割裂,“望之”是总起词语,故应从

18、其后断句。【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划分朗读节奏,在划分节奏的过程中感知文意。对于部分结构复杂的句子,教师可做适当的讲解引导。目标导学三:结合注释,翻译训练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并画出不解之处。【教学提示】节奏划分与明确文意相辅相成,若能以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明确文意最好;若学生理解有限,亦可在解读文意后把握节奏划分。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助解疑,并尝试用“直译”与“意译”两种方法译读文章。3教师选择疑难句或值得翻译的句子,请学生用两种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翻译示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

19、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直译法: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泉水浅了,石底露出水面,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意译法:太阳升起,山林里雾气开始消散,烟云聚拢,山谷又开始显得昏暗,清晨自暗而明,薄暮又自明而暗,如此暗明变化的,就是山中的朝暮。春天野花绽开并散发出阵阵幽香,夏日佳树繁茂并形成一片浓荫,秋天风高气爽,霜色洁白,冬日水枯而石底上露,如此,就是山中的四季。【教学提示】翻译有直译与意译两种方式,直译锻炼学生用语的准确性

20、,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美感;意译可加强译文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翻译兴趣,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准确性。因此,需两种翻译方式都做必要引导。全文直译内容见我的积累本。目标导学四:解读文段,把握文本内容1赏析第一段,说说本文是如何引出“醉翁亭”的位置的,作者在此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明确:首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坐落在群山之中,并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环抱之景。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坐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点山“秀”,照应上文的“美”。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

21、,好泉酿好酒,好酒叫人醉。“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引出“醉翁亭”来。作者利用空间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2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它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明确: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写出了其中的“乐亦无穷”。第二段是第一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3第三段同样是写“乐”,但却是写的游人之乐,作者是如何写游人之乐的?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如此勾画了游人之乐。4作者为什

22、么要在第三段写游人之乐?明确: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太守在游人之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是为能与百姓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百姓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5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明确: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目标导学五:深入解读,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思考探究:作者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却有两个句子别出深意,不单单是在写乐,而是另有所指,表达出另外一种情绪,请你找出这两个句子,说说这种情绪是什么。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这种情绪是作者遭贬谪后的抑郁,作者并未在

23、文中袒露胸怀,只含蓄地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此句与醉翁亭的名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前后呼应,并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连成一条抒情的线索,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目标导学六:赏析文本,感受文本艺术特色1在把握作者复杂感情的基础上朗读文本。2反复朗读,请同学说说本文读来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1)句法上大量运用骈偶句,并夹有散句,既整齐又富有变化,使文章越发显得音调铿锵,形成一种骈散结合的独特风格。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2)文章多用判断句,层次极其分明,抒情淋漓

24、尽致,“也”“而”的反复运用,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使读者在诵读中获得美的享受。(3)文章写景优美,又多韵律,使人读来不仅能感受到绘画美,也能感受到韵律美。目标导学七:探索文本虚词,把握文言现象虚词“而”的用法用法文本举例表并列1.蔚然而深秀者;2.溪深而鱼肥;3.泉香而酒洌;4.起坐而喧哗者表递进1.而年又最高;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承接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水落而石出者;5.临溪而渔;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表修饰1.朝而往,暮而归;2.杂然而前陈者表转折1.而不知人之乐;2.而不知太守

25、之乐其乐也虚词“之”的用法用法文本举例表助词“的”1.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醉翁之意不在酒;3.山水之乐;4.山间之朝暮也;5.宴酣之乐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代词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名之者谁(指醉翁亭);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指山水之乐)【教学提示】更多文言现象请参见我的积累本。三、板书设计路线: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风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山水之乐(醉景)风俗: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 太守醉宴游之乐(醉人)心情:禽鸟乐人之乐乐其乐与民同乐(醉情)可取之处重视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并通过节奏划分引导学生理解文意,突破了仅按注释疏通文义的桎梏,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不单纯关注“直译”原则,同时培养学生的“意译”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的美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足之处文章难度相对较高,基础能力低的学生难以适应该教学。,会员免费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