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再认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98369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届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再认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历届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再认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历届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再认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历届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再认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历届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再认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届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再认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届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再认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历届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再认识,目录:一、1950年-1979年我国“统收统支”财税体制 二、1980年-1993年我国财政承包制财税体制 三、1994年及以后 我国分税制财税体制,1950年-1979年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吃大锅饭”,我国实行高度集中型“统收统支”财政体制:全部公粮和税收都归中央政府统一调度使用。(除按公粮(农业税)总额5%-15%计征的公粮附加和若干小的税种)。1、政府的公共财政与企业财务合一,组成统一的国家财政系统。2、政府运用自己的权利组织预算收入,收入主要来自国有企业。3、在不同部门和不同企业之间利税等财政负担的差异很大。,1980年-1993年财政承包制财税体制“分灶

2、吃饭”,1980年-1993年财政承包制财税体制,“分灶吃饭”即中央与地方之间按预先规定的办法分配收入的财政管理体制。打破了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同“吃大锅饭”、中央集权过度的局面。,分税制主要内容:1、政企职责分离的基础上,明确省、县(市)、乡(镇)政府的职能,由此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2、依照各级政府的事权,确定它们各自的支出范围。3、合理划分税种收入,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4、逐步建立按计算公式进行的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制度,将越20%的中央财政转交给收入水平较低的地方政府。,1994年 分税制财政体制,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地方政府承担的事权地方政权机关运转地方经济发展

3、地方各类事业的发展地方政府承担的支出地方行政管理费、公检法支出、部分武警经费民兵事业费地方统筹的基本建设投资、地方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制经费、支农支出、价格补贴支出城市维护建设费、地方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费,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中央政府承担的事权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方发展实施宏观调控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中央政府承担的支出国防费;武警经费;外交和援外支出;中央级行政管理费中央直属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制费、由中央负担的国内债务的还本付息、地质勘探费、中央财政安排的支农支出中央统管的基本建设投资、中央本级负担的公检法支出和文化、教育、

4、卫生、科学等各项事业费支出等,职能,事权,支出,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分税制弊病显露,财权事权:当前地方政府用45%的预算财力承担75%的事务,财力事权极度不匹配;而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的教育、卫生、支农等多个事项的支出责任并未明确,少数明确支出责任的事项,上下级政府又交叉安排支出。,分税制弊病显露,土地财政:在地方财力拮据的前提下,通过卖地获得财政收入,导致房价高涨、中央调控困难、城市居民买房难等社会问题。房地产财政受土地供应量的限制,不可持续性。,分税制的改革和发展方向,(一)转变政府和财政职能(二)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进一步明确各级财政支出职责(三)合理界定各级政府间的财力,调整和优

5、化中央与地方税收收入划分(四)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五)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感谢观看!,(3)提供较稳定的水源,缓解夏秋季农业用水的不足;(2 分)改善了河流通航条件,利 于农产品运输;(2分)或(库区适宜发展水产业;(2分)调节径流,防御旱涝灾害。(2分)37.(20分)(1)自然植被:岛东为热带雨林;岛西为热带草原。(4分)原因:岛东处东南信风迎风地带,受纵贯南北的山地抬升,加之沿岸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因而终年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发育热带雨林;(4分)岛西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为热带草原气候,发育热带草原。(2分)(2)该岛

6、长期与大陆隔离,地域相对孤立,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岛屿面积大,多山地,自然条件空间差异较大(每点2分,共4分)。(3)建立自然保护区;控制人口增长;保护性开发,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居民保护意识;制定并执行好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国际合作,加大保护投入。(每点2分,满分6分。)42(旅游地理)甲省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类型多样,质量高,集群和组合状况好。(任答2条,各2分)乙省地处经济发达地区;交通便捷,重点景区距中心城市较近。(任答2条,各2分)。受汶川大地震的影响(1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分),本PPT为可编辑版本,以下内容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1B【解析】区域经度差、纬度差相同

7、。区域纬度数值相同,南北相反,故面积相等;区域纬度低于区域,因此面积较区域大。2B【解析】地球是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纬度更高的区域平均海平面距地心距离比稍短;相对方向要用劣弧定向法,经度相隔不能超过180,故区域位于区域的西北方向;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故区域位于西半球;区域向区域飞行的最近航线应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3.C 4.A 5.A 6.D 7.B 8.C 9.D 10.B 11.C36.(共26分)(1)特点:由(西)北向(东)南倾斜。(2 分)与 N 市以下河段相比,以上河段:支流较多,流域面积较大;(2分)降水较多;(2分)纬度较高,气温

8、较低,蒸发较弱。(2 分)(或:冬季积雪量大)(2)与新疆比,甲河流域:降水较多;(2 分)水源丰富;(2 分)黑土广布,土壤肥沃;(2分)风沙危害少;工农业基础好;(2分)近海,有河流和港口,水运方便,利于农产 品运输。(2 分),【答案】(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能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3分)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开展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引领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3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乡村生态环境的好转,绿色发

9、展助推乡村振兴。(3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倡导文明乡风,振兴乡村,能真正留住乡情、记住乡愁。(3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2)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的纽带作用。(2分)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摒弃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做到批判继承,古为今用。(3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使传统文化顺应时代的变迁。(2分)坚持文化创新,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3分),【答案】(1)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加强科学的宏观调控按照政府指导、政策引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导的原则部署

10、脱贫工作。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采取财政、税收等优惠扶持政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广西壮族自治区着重补齐民生短板,落实基本医疗、义务教育和住房安全的基本保障。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按要素分配的机制,使贫困村、贫困户从中获取更多资产性收益。(2)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加强社会建设职能。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39.(26分),【答案】(1)背景:地理大

11、发现;殖民扩张;英国与荷兰、法国的海上竞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点:在政府或国王的支持下建立;整合或垄断了英国一切东亚贸易;从事商品收购和贩卖为主(或以商业资本为主);建立起了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式;长期高利润率;贸易范围遍及欧亚沿海地区。(2)不同:受政府的压迫(或缺乏政府支持,或与政府对抗);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信用体系;仅限于东亚地域性规模,过分依赖大陆市场;未能持续生存(或很快灭亡)。原因:封建专制制度;自然经济为主体;重农抑商观念;天朝上国思想;政府海禁政策。41.(17分)【答案】论题明确,有概括性和辩证色彩,并能在辩证思考的基础上把握主要方向。,例1主题:历

12、史评价应看到事物影响有长期和短期之分,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历史事物的长期影响。(或:对事物的评价应着眼于历史发展大趋势。)阐述:机器刚问世时,短期内造成了工人失业、社会骚动,但从长期来看却推动了社会生产力整体进步,并最终提升了底层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对历史事物的评价应以长期影响为主。例2主题:历史评价应遵循理性原则(客观规律),避免狭隘民族主义情绪或过分强调政治色彩。阐述:19世纪20世纪的抵制外货运动反映出人民的爱国之情,但洋货畅销的根源在于外国更加先进的生产力水平,因此抵制外货运动并不能从根本上振兴民族工业,对其不应过高评价。所以,对历史事物的评价应遵循理性原则。例3主题:对历史事物的评价应关注其对历史发展的客观作用,而不应过分强调阶级性。阐述:张之洞虽然是封建地主阶级成员,但他在湖北的新政客观上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值得肯定的,其地主阶级的身份并不能抹杀他的客观贡献。所以,历史人物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其客观历史贡献。,看到此内容,请删除,然后在使用,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