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_【部编本】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99323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56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_【部编本】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_【部编本】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_【部编本】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_【部编本】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_【部编本】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_【部编本】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_【部编本】课件.ppt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颐和园,1.课文在描写颐和园时,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课文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即移步换景的顺序。这样写能清楚展现游览的路线,使文章条理清晰,画面生动,也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例文探究,2.通读全文,展示游览路线。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3.第段交代了哪些内容?第段交代了作者游览的地点颐和园,同时也点明了颐和园在北京,是北京的一个大公园。,4.阅读第段,说说作者是如何介绍长廊的。作者先是从整体上介绍了长廊颜色鲜明和长的特点;然后分别介绍了长廊的长度,横槛丰富多彩的画作、廊两旁的植物及作者身处长廊神清气爽的感受。,5.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结合句子进行

2、分析。第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七百多米长”“二百七十三间”运用具体数字准确地说明了长廊的长度,体现其长的特点,也从侧面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这样写既能客观地反映事实情况,又能给人以清晰的认识,留下深刻的印象。,6.第段第一句是一个什么句子?有何作用?过渡句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7.“抬头一看”“向下望”说明了什么?说明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视角也发生了变化。,8.第段中“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昆明湖比作镜子和碧玉,体现了昆明湖静和绿的特点。,9.能否将第段中“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

3、迹”一句中的“滑”字换成“驶”字?为什么?不能。“滑”字与前文照应,以动衬静,生动地表现了游船、画舫在湖面行驶如同在镜面滑过的情景,形象地表现了昆明湖“静”的特点,给人以舒适之感。而“驶”字则达不到这样的表达效果。,10.第段主要抓住了哪些景物来体现昆明湖的景色之美?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11.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课文按照移步换景的顺序,记叙了北京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辉煌成就的赞美之情。,七月的天山,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天山的美丽景色的,从那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是按游览的先后顺

4、序来写天山的,即移步换景的顺序。从第2段的“进入天山”,第3段的“再往里走”,第4段的“走进天山深处”可以看出。,例文探究,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天山的美丽景色的?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从三个方面描写了天山的美丽景色:第一个方面描写七月的天山的生机勃勃(水);第二个方面描写天山原始森林的幽静、翠绿;第三个方面描写天山深处的美丽景色(花)。描绘了雪峰、雪水、溪流、密林、野花等景物。,3.说说第段的作用。第段交代了游天山最好的时间和方式,即七月和骑马。4.第段第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运用了对比手法。作者把戈壁炎暑与雪山寒气作对比,重点表现了进入天山的感觉秋天般的凉爽,在对比中突出了七月天

5、山的清爽宜人,为下文描写天山的美丽风光埋下了伏笔。,5.第段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飞泻而下的雪水比作“千百条闪耀的银链”,既写出了飞泻而下的雪水灵动的形态美,也写出了雪水的光亮美;把溪流中涌溅的浪花比作“千万朵盛开的白莲”,突出其清澈、纯净、圣洁之美,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惊叹与赞美之情。,6.第段“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中用“漏”字而不用“照”字,有什么作用?原始森林里树木繁多,枝叶茂密,阳光只能透过枝叶间极少的孔隙照射到地面上来,所以阳光只能是“漏下”。“照”是“照射”的意思,不合语境;同时“漏”字与“细碎的日影”相照应。作者用词准确,逼真地写出了天山原

6、始森林里特有的风光。,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_【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_【部编本】,7.第段开头句中两个“柔”字的表达效果一样吗?请作简要分析。虽然两个“柔”字都用得贴切逼真,但表达效果不一样。“柔嫩”的“柔”表现出山的颜色逐渐变化,变化的幅度小而自然;“柔美”的“柔”表现出山的形状也是逐渐变化的,给人以温柔和谐的美感。,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_【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_【部编本】,8.第段中,“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那么绚丽夺目。”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该句运用三个极美的比喻句构成了一个排比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花的五彩缤纷、

7、艳丽无比,洋溢着作者满心的喜悦和赞美之情。,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_【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_【部编本】,9.第段这句话是什么句式?表达了什么意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反问句式。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没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用反问句收尾,表达的语气更强烈,更能突出作者对天山美景的喜爱和赞美。,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_【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_【部编本】,10.说说第段在文中的作用。第段呼应首段,强调了七月天山的美无与伦比,再次表达了作者对七月天山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11.说说本文的中心主旨。本文运用抒情的笔调,按

8、照“总-分-总”的结构,从水、树、花三个方面描写了七月天山的奇特风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天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_【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_【部编本】,1.列数字就是用有科学依据的、准确无误的数字来说明事物或道理,从而对事物或道理获得明确认知的说明方法。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既能准确地说明对象的特点,客观地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令读者信服。如颐和园就运用了“七百多米长”“二百七十三间”这些具体数据来说明了颐和园长廊的长度,体现其长的特点,又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_【部编本】,四年级

9、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_【部编本】,2.移步换景是游记最常用的写作手法之一,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出来。描写景物的时候,要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化,不断展现新画面。颐和园一文在介绍颐和园的时候,观察点从长廊转移到万寿山,再到佛香阁,最后到昆明湖,呈现了不同视角下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与人文景观,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颐和园的美。,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_【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_【部编本】,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给文章增添文采,增强感染力。七月的天山在写景的同时,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写雪水“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了飞泻而下的雪水在阳光下闪耀发光的特点,将其比作银链;写“鱼儿在欢快地跳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鱼儿人类的欢快情感,生动地表现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_【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_【部编本】,谢谢观看,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_【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_【部编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