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00256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言断句(1),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断句的方法,例如:,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2、找虚词,定句读。,明辨句读,虚词是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

2、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例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据排偶,定句读,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如“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再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

3、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再如:,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是对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是排比;“内“”外“是对照。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确定句读也就容易多了。,5、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例如: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

4、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再如:,在断句过程中,如果抓住了总分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6、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 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7、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反复多次,庄暴见孟子也有大段反复。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以上这几种断句方法是分别说的,在具体断句时,常常要把这些方法综合运用。,断

5、句口诀:,“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间,“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看情形,衡量断句正确与否的方法,(1)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例如师说中的几句话,有人这样标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这句的毛病在于把句中表提顿的“也”误为现代汉语中得副词“也”了。错断之后,“也固先乎吾”如果还勉强说的过去的话,“也亦先乎吾”就根本讲不通了,(2)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师说最后一段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如果断为“

6、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意思也能通,但仔细推敲,就不够合理了。因为韩柳的古文运动,提倡的是先秦两汉的散文,“六艺经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仅仅好六艺经传,是不值得韩愈这样褒奖的。更何况只有“六艺经传”才分科,才能称为“通习”,这里说的李蟠“通习”的是六经的经文和传文,这些在当时是必读书目,所以才要“通习”之。,例题: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例题技法精讲,可分四步进行: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首先要正确判断所要断句的文体。如果是有故事

7、情节的传记文,就必须掌握它的大致情节、中心事件和人物间的关系;如果是议论说理文,就要明确这篇文章的论述中心,再根据中心进一步明确前后的逻辑关系。总之,断句前,必须把所给文段通读几遍,尽可能把握篇章大意。,白居易被贬浔阳之后不久,即于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建一草堂。这个草堂,“前有奇松数十株、修竹千余竿,青罗为墙板,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与元稹书),真是贬官闲居的好地方。草堂记即写于此时。试题所选的是草堂记的第一段,大意是:庐山的风景,秀丽至极,简直是天下诸山的冠军。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有一座遗爱寺;就在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的风景更是漂亮,恐怕还

8、远超过庐山本身呢!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喜欢上它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眷恋沉迷、依依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就对着香炉峰,傍着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在熟读文段、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像本段容易断开的有“香炉峰”、“遗爱寺”、“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等。较难断开的有“甲天下山山北峰曰”、“其境胜绝”、“若远行客过故乡”等。对于容易断句的部分,可以直接加上斜线或标点;对于暂时难以确定的可以先放一放,留待最后推敲斟酌。,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特征”即特殊词语主要有两类:一是“曰”“云”之类的动词,一类是虚

9、词。尤其要注意虚词,因为虚词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强,借助虚词,能帮助我们准确断句。像上述文段中“而”表承接,使“见”和“爱”有内在联系;“之”代词,指代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的风景。特殊词语服务断句,可概括为如下:“曰”后冒号(:)“哉”后叹(!),“盖”、“夫”大多在句首,“于”、“而”、“则”、“以”一般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边加圆圈(。),“也”、“者”作用表停顿,或句(。)或逗(,)酌情看。,第四步注意句式,辅助断句。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或排比,或对偶,或对称。这种形式有时候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断句。另外还可以借助语法来辅助我们断句。如上述较难断开的“其

10、境胜绝”句,“胜绝”是谓语,一般不带宾语,据此可断为“其境胜绝/又甲庐山”;“若远行客过故乡”句,“过”是谓语,“故乡”是其宾语,“若远行客”是其状语,此句不能断开。,按照以上四步,上述文段可作这样的断句:“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可加这样的标点:“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课堂专题精炼,1、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

11、部分用斜线断句。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安慰)之其父曰此何遽(就)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2、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2005年辽宁卷)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

12、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3、为下面文言文语段加上标点。太宗(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司法官)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太宗(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

13、己不能知,按可诬一世之人!”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司法官)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3、为下面文言文语段加上标点。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

14、”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4: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04年北京卷考题 5分)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15、,断句: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亡,走失)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将,动词,带领)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了解实词“亡”“将”的词义,掌握虚词“而”的用法,注意到前后有相同的句式,都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断句),5、上(刘邦)尝从容与信(韩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上(刘邦)尝从容与信(韩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

16、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无知无觉的样子)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死之鬼何异?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6、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盛水、酒的容器)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死之鬼何异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qing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

17、不罄于前,故易之也。”,7、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qing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8、虎豹之为害也则焚山不顾野人之菽粟蛟蜃之为害也则绝流不顾渔人之钓网其所全者大而所去者小也(罗隐辨害),虎豹之为害也,则焚山,不顾野人(农民)之菽(豆类)粟;蛟蜃之为害也,则绝流,不顾渔人之钓网。其所全者大,而所去(损失)者小也。,9、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说苑)(

18、04海淀二模),答案: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本题2分,断对3处给1分),10、将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百喻经),答案:至 于 他 家 主 人 与 食 主 人 闻 已 更 为 益 盐 既 得 盐 美 所 以 美 者 缘 有 盐 故 少 有 尚 尔(句式工整,均为四字句),11、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

19、不如庖丁之一啜,答案:及(接触)之而后知,履(实践)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翻阅)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走一步);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通“贾”,来往于海上的商人)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答案:(2分)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共有四处应该停顿的地方,断对23处给1分,4处都对给2分),12、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公曰:“仲尼贤乎?”对曰:“贤。”公曰:“其贤何若?”对曰:“不知也。”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可乎?”对曰:“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

20、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料想)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13、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14: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帝正色曰魏公(魏征)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日果然士及叩头谢曰南衙(指政府官署。唐朝京城长安各官

21、署在南城,故称“南衙”)群官面折廷争陛下尝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有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帝意复解(隋唐嘉话),答案: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帝正色曰:“魏公(魏征)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日果然。”士及叩头谢曰:“南衙(指政府官署。唐朝京城长安各官署在南城,故称“南衙”)群官,面折廷争,陛下尝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有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帝意复解。(隋唐嘉话),答案: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22、,15、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16、鲁有执竹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答案:鲁有执竹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17、选出划线句子标点正确的一项。禹以夏王,桀以夏亡;汤以殷王,纣以殷亡。阖庐以吴战胜无敌于天下而夫差以见禽于越;文公以晋国霸,而厉公以见弑于匠丽之宫;威王以齐强于天下,而愍王以弑死于庙梁;穆公以秦显名尊号,而二世以劫于望夷。其所以君王者同而功迹不等者所任异也!(节选自吕氏春秋尊贤),选择答案:A阖庐以吴,战胜无敌于天下,而夫差以见禽于越,其所以君王者同,而功迹不等者,所任异也!B阖庐以吴,战胜无敌于天下,而夫差以见,禽于越,其所以君,王者同而功迹不等者,所任异也!C阖庐以吴战胜无敌于天下,而夫差以见禽于越,其所以君王者同,而功迹不等者,所任异也!D阖庐以吴战胜无敌于天下,而夫差以见,禽于越,其所以君王者,同而功迹不等者,所任异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